CN205604475U -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04475U
CN205604475U CN201620358197.0U CN201620358197U CN205604475U CN 205604475 U CN205604475 U CN 205604475U CN 201620358197 U CN201620358197 U CN 201620358197U CN 205604475 U CN205604475 U CN 205604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rtical plate
heat
insulation layer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581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冰
薛一冰
刘宪庆
韩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Zhongjingshengro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Zhongjingshengro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Zhongjingshengro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Zhongjingshengro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581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04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04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044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支撑件,包括第一竖直板状部、第一水平板状部以及第二竖直板状部;使用该防水支撑件可以使得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结构更简化、生产及施工成本更低、与墙体基体的连接强度更高、安装施工方便快捷、较小的内外冷热桥现象、防水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防水支撑件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防水支撑件的外墙外保温系统。

Description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量的30%左右,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建筑屋面保温隔热、建筑外维护墙体和外门窗保温隔热以及建筑设备的节能三大部分。2007年10月份国家下达文件要求全国各地新建建筑必须做建筑保温,既有建筑也要求进行限期节能改造。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指采用一定的固定方式,如粘结、机械锚固、粘贴+机械锚固、喷涂、浇注等,把导热系数较低的绝热材料与建筑物墙体固定一体,增加墙体的平均热阻值,从而达到保温或隔热效果的一种工程做法。常用保温材料有膨胀聚苯板(EPS板)、挤塑聚苯板(XPS板)、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无机保温浆料、聚氨酯发泡材料(PU),珍珠岩浆料等。外墙外保温的多种技术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近40年的成功应用表明,只要材料选用得当,配方合理,施工技术措施到位,施工工艺合理规范,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良好的社会效益的。但外墙外保温系统又不同于一般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因为外墙外保温系统是由墙体基层、保温层、防护层、外墙外饰面层及其相互之间的隔离防护粘结层等多种具有不同强度、粘结性能、变形能力的材料所组成的,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技术体系。
现有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包括EPS/X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无机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硬泡聚氨酯(PU)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外保温系统、EPS/XPS板有网或无网现浇砼外墙外保温系统等等。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现有的诸多种类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 题: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与墙体的连接强度较弱、安装施工繁琐且效率低下、内外冷热桥现象显著、施工成本较高、防水效果差等等。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结构更简化、生产及施工成本更低、与基体墙体的连接强度更高、安装施工方便快捷、较小的内外冷热桥现象、防水效果较好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支撑件,使用该防水支撑件可以使得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结构更简化、生产及施工成本更低、与基体墙体的连接强度更高、安装施工方便快捷、较小的内外冷热桥现象、防水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防水支撑件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防水支撑件的外墙外保温系统。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水支撑件,包括第一竖直板状部、第一水平板状部以及第二竖直板状部;
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设置于平行的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与第二竖直板状部之间且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长宽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上部且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顶端相距一定距离,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下部且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底端相距一定距离或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上部以及第二竖直板状部的上部三者之间构成一个上面开口的开口槽结构;
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的上部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锚固孔;
定义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顶端之间的竖直向长度为L1,定义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上的锚固孔与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上长宽侧面之间的竖直向长度为L2,设置L1小于L2
优选的,所述防水支撑件为玻璃钢板、金属板、PVC板或铝塑板材质。
优选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水平向长度与所述防水支撑件固定支撑的保温层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一水平板状部的水平向长度与所述防水支撑件固定支撑的保温层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二竖直板状部的水平向长度与所述防水支撑件固定支撑的保温层的水平向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保温层和饰面层,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支撑件,所述防水支撑件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位于第一水平板状部下方的部分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饰面层之间,所述保温层的一个长宽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上且连接有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一侧长宽侧面上,所述保温层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下长宽侧面紧贴平齐,所述保温层的下端面露出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底端一段长度L3,设置长度L3小于等于L1
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上的且远离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一侧长宽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EPS板、XPS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基层墙体、保温层以及饰面层,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支撑件,所述防水支撑件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位于第一水平板状部下方的部分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饰面层之间,所述保温层的一个长宽侧面设置于所述基层墙体上,所述保温层的另外一个长宽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上且连接有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一侧长宽侧面上,所述保温层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下长宽侧面紧贴平齐,所述保温层的下端面露出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底端一段长度L3,设置长度L3小于等于L1
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上的且远离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一侧长宽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EPS板、XPS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防水支撑件的结构十分简单,加工制作比较快速,生产成本较低。
2.虽然本实用新型中防水支撑件结构简单,利用锚固件穿过其所含的第二竖直板状部上的锚固孔将该块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固定在外墙的墙面上,同时通过粘结砂浆将保温层固定在基层墙体上,二者结合,提高了保温层等与墙体基体的连接强度,提高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墙体基体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墙体基体的连接强度。
3.本实用新型中防水支撑件结构十分独特巧妙,使得现场安装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方便快捷,施工成本较低。
4.本实用新型中防水支撑件结构十分独特巧妙,将上一块保温层的露出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下底部插入其下方紧邻的保温装饰一体板中的防水支撑件中的开口槽结构中,且使得位于上方的一块防水支撑件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底端面与位于下方的一块防水支撑件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顶端面恰好紧密对接,严丝合缝,显著地减小了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内外冷热桥现象。
5.本实用新型中,利用防水支撑件的巧妙结构即可将保温层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锚固件不穿透保温层,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多数安装实例中锚固件将保温层穿透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的不穿透保温层可以保留保温层的完整性,不破坏其保温性能,可以使用真空类保温层材料。
6.本实用新型中防水支撑件结构十分独特巧妙,将上一块保温层的露出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下底部插入其下方紧邻的保温装饰一体板中的防水支撑件中的开口槽结构中,且使得位于上方的一块防水支撑件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底端面与位于下方的一块防水支撑件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顶端面恰好紧密对接,严丝合缝,且防水支撑件与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长度相等,防水支撑件覆盖整个上下两块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之间的水平对接缝,如此设置,有效地避免了外界水从该对接缝中进入;且进一步的,保温层与防水支撑件之间的对接缝隙从侧向截面上看是一个U字形,是一个曲折U形缝,而不是传统施工中的直缝,使得即使外界水从对接缝入口处渗入,也不能像直缝那样顺利地沿缝隙向下游流动;且进一步的,假设外界水从对接缝入口处渗入,进而沿U形缝流动,流动至 U形缝的第二竖直板状部处,由于U形缝中第二竖直板状部顶端的高度大于此处第一竖直板状部顶端的高度,外界水只能在第二竖直板状部处逐渐积存,液面逐渐升高,当液面高于第一竖直板状部顶端时,该外界水会倒流从对接缝入口处流出,而始终不可能越过U形缝中的第二竖直板状部顶端,始终不能进入保温层与基体墙体之间的连接处;以上三点结合,显著地提高了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水效果,提高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中,保温层可以利用防水支撑件的第二竖直板状部的下突出部卡挡在防水支撑件上,可以不使用粘结剂实现与防水支撑件连接,节省了大量粘结剂,施工成本较低。
8.由于防水支撑件的存在,保温层与饰面层均通过现有的复合工艺设置在防水支撑件上,形成一体的成品保温装饰一体化板,防水支撑件在该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起到了支撑骨架的作用,提高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不易变形。
9.现有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或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多是将饰面层直接通过抗裂砂浆复合在保温层上,由于保温层与饰面层的物化性质不同,使得保温层与饰面层容易鼓泡,二者容易分层,严重地影响了二者功能的正常发挥,本实用新型中,利用防水支撑件将保温层与饰面层隔开,采用物化性质比较中性的材料制作防水支撑件,使得保温层与防水支撑件、饰面层与防水支撑件之间的物化性质差异减小,显著地减小了鼓泡。分层现象,提高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支撑件的竖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竖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支撑件的竖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部支撑件的竖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方法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防水支撑件,101第一竖直板状部,102第一水平板状部,103第二竖直板状部,2保温层,3饰面层,4底部支撑件,401内槽壁,402底槽壁,403外槽壁,5顶部支撑件,501上竖直板状部,502中水平板状部,503下竖直板状部,6锚固孔,7锚固件,8基层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支撑件的竖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竖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支撑件的竖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部支撑件的竖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方法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支撑件1,包括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以及第二竖直板状部103;
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长宽侧面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长宽侧面相互平行,第一水平板状部102设置于平行的第一竖直板状部101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3之间且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长宽侧面垂直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长宽侧面;本实用新型中,包含多个板状物,对于其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的理解为:板状物的最大长度的边为其长度边,第二大长度的边为其宽度边,第三大长度的边为其厚度边。
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上部且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顶端相距一定距离。
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连接处为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下部且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底端相距一定距离或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底端;当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连接处为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下部且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底端相距一定距离时,第二竖直板状部103在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下方有一个突出部,用以将保温层2卡挡固定在防水支撑件1上;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连接处为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底端时,第二竖直板状部103与第一水平板状部102构成一个直角L形结构。
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上部以及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上部三者之间构成一个上面开口的开口槽结构。
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长宽侧面的上部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锚固孔6;优选的,该锚固孔6为沉头孔。
定义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连接处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顶端之间的竖直向长度为L1,定义第二竖直板状部103上的锚固孔6与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上长宽侧面之间的竖直向长度为L2,设置L1小于L2,如此设置,使得锚固件7可 以顺利地插入第二竖直板状部103上的锚固孔6内,而不被第一竖直板状部101在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之上的部分阻挡干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支撑件只用于上下两块保温板或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水平向拼接缝,不涉及其竖直向拼接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水支撑件1为玻璃钢板、金属板、PVC板或铝塑板材质。优选的,为玻璃钢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保温层2和饰面层3,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防水支撑件1,防水支撑件1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位于第一水平板状部下方的部分设置于保温层2与饰面层3之间,保温层2的一个长宽侧面设置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上且连接有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一侧长宽侧面上,保温层2的上端面与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下长宽侧面紧贴平齐,保温层2的下端面露出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底端一段长度L3,设置长度L3小于等于L1;优选的,长度L3等于L1,以使得当保温层2的下底部插入防水支撑件1的开口槽结构中后,位于上方的一块防水支撑件1的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底端面与位于下方的一块防水支撑件1的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顶端面恰好紧密对接,以尽量减小上下两块外墙外保温系统拼装连接处的冷热桥现象;
饰面层3设置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上的且远离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一侧长宽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温层2为EPS板、XPS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由保温层、饰面层以及上述的任一防水支撑件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技术复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对该复合成型工艺不做限制,满足 上述功能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上述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的防水支撑件中的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即在实际施工中,防水支撑件的开口槽的水平向长度与保温层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以覆盖整个上下两块保温装饰一体化的水平向拼接缝,形成对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面式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饰面层3的竖直向长度与防水支撑件1的第一竖直部101的竖直向长度相等,且饰面层3的水平向宽度与保温层2的水平向宽度的长度相等,厚度不考虑,上述的竖直向长度意指实际安装中的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上述的水平向宽度意指实际安装中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在成形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时,饰面层3的竖直向两边与保温层2的竖直向两边齐平,饰面层3的水平向两边与防水支撑件1的第一竖直部101的上下两端齐平,以实现上下两块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严丝合缝的配合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基层墙体8、保温层2以及饰面层3,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防水支撑件1,防水支撑件1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位于第一水平板状部下方的部分设置于保温层2与饰面层3之间,保温层2的一个长宽侧面设置于基层墙体8上,保温层2的另外一个长宽侧面设置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上且连接有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一侧长宽侧面上,保温层2的上端面与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下长宽侧面紧贴平齐,保温层2的下端面露出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底端一段长度L3,设置长度L3小于等于L1;优选的,长度L3等于L1,以使得当保温层2的下底部插入防水支撑件1的开口槽结构中后,位于上方的一块防水支撑件1的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底端面与位于下方的一块防水支撑件1的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顶端面恰好紧密对接,以尽量减小上下两块外墙外保温系统拼装连接处的冷热桥现象;
饰面层3设置于第一竖直板状部101上的且远离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一侧长宽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温层2为EPS板、XPS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饰面层3的材料和规格不做限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饰面层3满足上述功能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同时具有节能保温功能与装饰功能,实现保温装饰一体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在建筑物的外墙的墙根处设置用于支撑、固定、保护最底下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底部支撑件4;
2)取一块上述任意一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在外墙墙面上待安装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位置涂抹粘结砂浆,然后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粘附在外墙墙面上,且同时将其所含的保温层2的露出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下底部插入步骤1)中底部支撑件4的开口槽中,然后利用锚固件7穿过其所含的第二竖直板状部103上的锚固孔6将该块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固定在外墙的墙面上;
然后取另外一块上述任意一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在外墙墙面上待安装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位置涂抹粘结砂浆,然后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粘附在外墙墙面上,且同时将其所含的保温层2的露出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下底部插入其下方紧邻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的防水支撑件1中的开口槽结构中,然后利用锚固件7穿过其所含的第二竖直板状部103上的锚固孔6将该块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固定在外墙的墙面上;
以此类推,沿外墙墙面的竖直方向从下往上,逐块地将上述任意一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固定在外墙的墙面上,直至接近外墙墙面的顶端;优选的,该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应该逐层地从下往上施工安装,沿外墙墙面的水平方向为一层,铺完墙根处的底部支撑件4,然后铺设紧邻的一层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再铺上面的一层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从下往上逐层地安装,直至接近墙体8的顶端,需要封顶;
3)当完成外墙墙面的主体施工需要封顶时,取顶部支撑件对步骤2)中的最上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进行封顶,以支撑、固定、保护最上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中,优选的,上述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的防水支撑件中的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即在实际施工中,防水支撑件的开口槽的水平向长度与保温层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以覆盖整个上下两块保温装饰一体化的水平向拼接缝,形成对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面式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底部支撑件4为一个上面开口的开口槽,包括与外墙墙面紧密接触的内槽壁401、远离外墙墙面的外槽壁403以及底槽壁402;
内槽壁401的长宽侧面与外槽壁403的长宽侧面相互平行,底槽壁402的长宽侧面垂直于内槽壁401的长宽侧面,且底槽壁402的宽度大于等于保温层2的厚度;优选的,底槽壁402的宽度等于保温层2的厚度;
内槽壁401的长宽侧面的上部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锚固孔6;
内槽壁401上的锚固孔6与底槽壁402的内表面之间的长度大于外槽壁403的竖直向高度以使得锚固件7可以顺利地插入内槽壁401上的锚固孔6内,而不被外槽壁403阻挡干扰;
利用锚固件7穿过内槽壁401上的锚固孔6将底部支撑件4固定在外墙的墙根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部支撑件4的制备方法为:
取上述的防水支撑件1;其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
然后沿其所含的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下长宽侧面平齐地剪切掉其所含的第一竖直 板状部101的位于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之下的部分;
当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连接处为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下部且与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底端相距一定距离时,沿其所含的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下长宽侧面平齐地剪切掉其所含的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位于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之下的部分;
只保留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上部以及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上部三者之间构成的上面开口的开口槽结构;如此设置,体现了上述防水支撑件1的结构巧妙所在,此处,无需专门设计底部支撑件,只需按照上述方案将防水支撑件1进行裁剪即可,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步骤2)中所用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中的防水支撑件1为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二竖直板状部103的水平向长度与该防水支撑件1固定支撑的保温层2的水平向长度相等时,直接以最上方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的防水支撑件1封顶,且在封顶之前,先沿防水支撑件的第一水平板状部102的上长宽侧面平齐地剪切掉其所含的第一竖直板状部101的位于第一水平板状部102之上的部分,以避免防水支撑件1上的开口槽结构贮存雨水等液体,腐蚀、渗透保温装饰一体化板,降低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如此设置,体现了上述防水支撑件1的结构巧妙所在,此处,无需专门设计顶部支撑件,只需按照上述方案将防水支撑件1进行裁剪即可,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方法中,所用的上述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可以是现场临时组装,将保温层2、防水支撑件1与饰面层3现场临时组装得到,也可以在车间预制得到,在现场直接安装。
在具体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沿上述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裁切。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的竖直向意指实际安装中的竖直方向,上述的水平向意指实际安装中的水平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到多个技术问题,同时针对每个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多个技术问题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相互影响的,使得上述的多个技术方案在解决对应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与其它技术方案组合,会显著提高解决对应的技术问题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或者可以同时解决多个技术问题。在每个单独技术方案解决对应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多个递进式的技术方案相互组合叠加,技术方案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整体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远好于上述任何一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叠加效应显著。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防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竖直板状部、第一水平板状部以及第二竖直板状部;
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设置于平行的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与第二竖直板状部之间且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长宽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
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上部且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顶端相距一定距离,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下部且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底端相距一定距离或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上部以及第二竖直板状部的上部三者之间构成一个上面开口的开口槽结构;
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的长宽侧面的上部设置有一串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锚固孔;
定义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顶端之间的竖直向长度为L1,定义所述第二竖直板状部上的锚固孔与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上长宽侧面之间的竖直向长度为L2,设置L1小于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支撑件为玻璃钢板、金属板、PVC板或铝塑板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竖直板状部的水平向长度与所述防水支撑件固定支撑的保温层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一水平板状部的水平向长度与所述防水支撑件固定支撑的保温层的水平向长度相等,且第二竖直板状部的水平向长度与所述防水支撑件固定支撑的保温层的水平向长度相等。
4.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保温层和饰面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支撑件,所述防水支撑件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位于第一水平板状部下方的部分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饰面层之间,所述保温层的一个长宽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上且连接有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一侧长宽侧面上,所述保温层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下长宽侧面紧贴平齐,所述保温层的下端面露出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底端一段长度L3,设置长度L3小于等于L1
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上的且远离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一侧长宽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EPS板、XPS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6.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基层墙体、保温层以及饰面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支撑件,所述防水支撑件的第一竖直板状部的位于第一水平板状部下方的部分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饰面层之间,所述保温层的一个长宽侧面设置于所述基层墙体上,所述保温层的另外一个长宽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上且连接有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一侧长宽侧面上,所述保温层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下长宽侧面紧贴平齐,所述保温层的下端面露出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的底端一段长度L3,设置长度L3小于等于L1
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板状部上的且远离所述第一水平板状部的一侧长宽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EPS板、XPS板、PU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或者玻璃棉板。
CN201620358197.0U 2016-04-26 2016-04-26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04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8197.0U CN205604475U (zh) 2016-04-26 2016-04-26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8197.0U CN205604475U (zh) 2016-04-26 2016-04-26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04475U true CN205604475U (zh) 2016-09-28

Family

ID=56971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5819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04475U (zh) 2016-04-26 2016-04-26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044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6203A (zh) * 2016-04-26 2016-07-13 宁夏中京晟榕节能开发有限公司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6203A (zh) * 2016-04-26 2016-07-13 宁夏中京晟榕节能开发有限公司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04488U (zh) 一种防水支撑件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CN207499403U (zh) 一种fs复合保温外模板系统
CN102767269B (zh) 与结构施工一体化的保温装饰系统及其制作安装方法
CN101487335B (zh) 一种外墙保温装饰墙体及其施工工艺
CN106522407A (zh) 装配式现浇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钢骨架模板系统及连接件
CN204919895U (zh) 一种低导热外模板现浇注混凝土装饰一体复合保温板
CN100357538C (zh) 框填体保温隔热板块及施工方法
CN105780947A (zh) 防水支撑件、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2324323U (zh) 一种外墙板
CN204781627U (zh) 一种复合型屋面瓦材
CN105756203A (zh)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604475U (zh)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CN207553505U (zh) 装配式墙体用锚固组件
CN106013649A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875565U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CN202810066U (zh) 与结构施工一体化的保温装饰系统
CN205840197U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CN205742563U (zh)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以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CN207363045U (zh) 一种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
CN105926781B (zh) 防水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8884675A (zh) 便于干法装饰的外部隔热一体化隔热块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4532949A (zh) 太阳能集装箱房屋
CN206189621U (zh) 一种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复合保温模块
CN205604625U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CN105735520A (zh) 一种外墙支撑件、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