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9044U -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89044U
CN205589044U CN201620383486.6U CN201620383486U CN205589044U CN 205589044 U CN205589044 U CN 205589044U CN 201620383486 U CN201620383486 U CN 201620383486U CN 205589044 U CN205589044 U CN 205589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ntaining cavity
heat
opening
condu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834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834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89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89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89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车载杯托组件包括杯托、电磁加热装置、导热件及制冷元件。杯托形成有用于放置杯子的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电磁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置腔的底部。导热件设置在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制冷元件与导热件可导热地连接。上述车载杯托组件中,电磁加热装置可利用电磁加热方式对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的杯子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热能损耗小,可以使用户可以在汽车上喝到热水。另外,杯子可放置在第二容置腔中并位于导热件上,制冷元件工作时可以使导热件的温度降低以冷却杯子中的液体,从而可方便用户在汽车上也能随时喝到冷却的液体。

Description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杯托组件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被广泛地使用。但是,用户在汽车上难以喝到温度不同的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杯托组件及一种汽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包括杯托、电磁加热装置、导热件及制冷元件。杯托形成有用于放置杯子的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电磁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置腔的底部。导热件设置在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制冷元件与导热件可导热地连接。
上述车载杯托组件中,电磁加热装置可利用电磁加热方式对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的杯子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热能损耗小,可以使用户在汽车上喝到热水。另外,杯子可放置在第二容置腔中并位于导热件上,制冷元件工作时可以使导热件的温度降低以冷却杯子中的液体,从而可方便用户在汽车上也能随时喝到冷却的液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芯形成有收容槽,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槽中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测量所述杯子的温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槽中的支撑件及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的弹性件,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槽中的支撑件,所述温度传感器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杯托下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电磁加热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导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导热件之间的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形成有收容部,所述制冷元件设置于所述收容部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相背两侧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外,所述导热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面的一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相背两侧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外,所述导热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面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
上述车载杯托组件中,电磁加热装置可利用电磁加热方式对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的杯子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热能损耗小,可以使用户可以在汽车上喝到热水。另外,杯子可放置在第二容置腔中并位于导热件上,制冷元件工作时可以使导热件的温度降低以冷却杯子中的液体,从而可方便用户在汽车上也能随时喝到冷却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的又一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的再一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的杯托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100包括杯托10、电磁加热装置12、导热件13及制冷元件15。
杯托10形成有用于放置杯子200的第一容置腔14及第二容置腔17。电磁加热装置12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4的底部。导热件13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7的底部。制冷元件15与导热件13可导热地连接。
上述车载杯托组件100中,电磁加热装置12可利用电磁加热方式对放置在第一容置腔14中的杯子200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热能损耗小,可以使用户可以在汽车上喝到热水。另外,杯子200可放置在第二容置腔17中并位于导热件13上,制冷元件15工作时可以使导热件13的温度降低以冷却杯子200中的液体,从而可方便用户在汽车上也能随时喝到冷却的液体。
具体地,杯子200的底板可采用电磁感应材料制成。杯子200放置到第一容置腔14后,在电磁加热装置12工作时,杯子200的底板可感应产生涡流,涡流致使杯子200的底板发热以加热杯子200中的液体。
由于电磁感应材料一般为金属材料,因此,当具有由电磁感应材料制成的底板的杯子200放置到第二容置腔17时,制冷元件15能够通过杯子200的底板较快地冷却杯子中的液体。
需要指出的是,制冷元件15与导热件13可导热地连接,可以是制冷元件15与导热件13直接接触连接,也可以是制冷元件15与导热件13通过其他导热介质连接,例如,制冷元件15与导热件13之间通过硅脂连接。
电磁加热装置12及制冷元件15可连接到汽车的电力系统上,汽车的电力系统可为电磁加热装置12及制冷元件15提供电能。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杯子200及电磁加热装置12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4的底部的相背的两侧上。由此,车载杯托组件100安装至汽车后,电磁加热装置12可以隐藏在杯托10下方,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杯子200,同时,也可以使汽车的内饰结构更加简单、美观。
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电磁加热装置12及制冷元件15的控制,如开启,关闭等可由汽车的中控台实现。例如,中控台包括触控屏。用户可通过触控屏控制电磁加热装置12及制冷元件15工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制冷元件15为半导体制冷片。
如此,制冷元件15连通电源后便能实现制冷效果,使用方便。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输入制冷元件15的电流量,控制制冷元件15的制冷量,从而实现用户对不同制冷温度的需求。另外,由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体积较小,因此有利于车载杯托组件100小型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磁加热装置12包括磁芯16及卷绕在磁芯16上的线圈18,第一容置腔14的底部抵靠在磁芯16及线圈18上。
如此,磁芯16和线圈18配合可以使杯子200的底板产生涡流以加热杯子200中的液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磁芯16形成有收容槽20,第一容置腔14的底部开设有与收容槽20对应的第一开口22。车载杯托组件100包括设置在收容槽20中的温度传感器24,温度传感器24用于通过第一开口22测量杯子200的温度。
如此,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24测量的温度控制电磁加热装置12工作,进而控制杯子200中的水温。
例如,当开启电磁加热装置12后时,若温度传感器24测量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可控制电磁加热装置12工作;当温度传感器24测量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电磁加热装置12停止工作。由此,车载杯托组件100可实现工作自动化,方便用户使用。
预设温度可由用户通过汽车的触摸屏输入,例如,用户通过触摸屏输入的温度为50℃,在电磁加热装置12工作后,若温度传感器24测量的温度等于50℃,则控制电磁加热装置12停止工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24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4上设置有探头26,探头26穿设第一开口22。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例如是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如此,探头26可以接触杯子200的底板以采集杯子200的温度,这样温度传感器24就可以测量杯子200的温度。探头26可使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材料,由此,探头26能够将杯子200的温度及时地传递到温度传感器24上,以使温度传感器24准确测量杯子200的温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车载杯托组件100包括支撑件28及弹性件30。支撑件28设置在收容槽20中。弹性件30固定在支撑件28上。温度传感器24与弹性件30连接。
如此,在杯子200放置到第一容置腔14后,弹性件30被压缩,在弹性件30回复力的作用下使探头26保持与杯子200接触,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4测量杯子200温度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24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4固定在支撑件28上。
如此,车载杯托组件100的结构简单,可降低车载杯托组件100的制造成本。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例如是红外温度传感器。使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时,车载杯托组件100还可以省略弹性件,使成本降低。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车载杯托组件100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22中的第一密封件32。第一密封件32密封第一开口22与温度传感器24之间的间隙。
如此,第一密封件32可以防止水从第一开口22与温度传感器24之间的间隙流至电磁加热装置12,从而可避免电磁加热装置12发生短路等故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车载杯托组件100包括支架27及保持架36。杯托10固定在支架27上。保持架36与电磁加热装置12连接。电磁加热装置12通过保持架36固定至支架27上。
如此,电磁加热装置12拆装方便,方便电磁加热装置12保养维护。
具体地,电磁加热装置12的磁芯16大致呈柱状,磁芯16的周缘设置有凸缘38。保持架36大致呈筒状,保持架36的内表面向内延伸行形成有凸边40,保持架36通过凸边40压在凸缘38上而将电磁加热装置12固定至支架27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车载杯托组件100包括设置在支架27上的印刷电路板29(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制冷元件15及线圈18均与印刷电路板29电性连接。
如此,印刷电路板29可方便地将制冷元件15及电磁加热装置12均与汽车的中控台连接,以使中控台能够控制制冷元件15及电磁加热装置12工作。
具体地,请参阅图5,支架27包括平板31及两个连接板33。两个连接板33分别连接在平板31的相对两端。两个连接板33基本垂直于平板31设置。杯托10及电磁加热装置12均固定在平板31上,印刷电路板29架设在两个连接板33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车载杯托组件100包括设置在杯托10下的冷却装置42,冷却装置42用于冷却电磁加热装置12。
如此,冷却装置42可以降低电磁加热装置12工作时的温度,延长电磁加热装置12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例子中,冷却装置42可以在电磁加热装置12开始工作时开始工作,并在电磁加热装置12工作过程中持续冷却电磁加热装置12。电磁加热装置12停止工作后,冷却装置42可以继续运行一段时间以继续冷却电磁加热装置12,以使电磁加热装置12在停止工作后能够快速冷却至常温。
冷却装置42例如是风机。由此,冷却装置42通过向电磁加热装置12吹风,从而降低电磁加热装置12工作时的温度,提高了电磁加热装置12的寿命。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置腔17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9,导热件13设置在第二开口19中。
如此,可减少导热件13加杯托10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实现车载杯托组件100的小型化。
较佳地,导热件13可与第二容置腔17的底部形成平整平面,杯子200放至第二容置腔17后较平稳。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置腔17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9,第二容置腔17的底部包括位于第二开口19相背两侧的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第一面10a位于第二容置腔17内,第二面10b位于第二容置腔17外,导热件13设置在靠近第一面10a的一侧。
具体地,导热件13设置在第一面10上,并封闭第二开口19。杯子可直接放置导热件13上而与导热件13接触。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件13b设置在靠近第二面10b的一侧。车载杯托组件100在对杯子200进行冷却时,杯子200可穿过第二开口19而放置在导热件13b上。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件13形成有收容部21,制冷元件15设置于收容部21中。
如此,导热件13与制冷元件15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高杯子200中的液体的冷却速度,同时也能减少能量的损耗,节约了能源及减少导热件13加制冷元件15的整体厚度,利于实现车载杯托组件100的小型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车载杯托组件100包括设置在第二开口19中的第二密封件23,第二密封件23密封第二开口19与导热件13之间的间隙。
如此,第二密封件23可以防止水从第二开口19与导热件13之间的间隙流至制冷元件15而损坏制冷元件15。
为了使第二密封件23更好地密封第二开口19与导热件13之间的间隙,位于第二开口19中的导热件13的部分形状与第二开口19的形状相配以使第二开口19与导热件13之间的间隙均匀,例如导热件13的形状为圆形,同时,第二开口19的形状也为圆形。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腔14及第二容置腔17相互连通。
如此,杯托10不仅容易制造,还可以减少制造杯托10的材料。例如,杯托10的材料可为塑料,杯托10可通过注塑工艺形成,第一容置腔14及第二容置腔17连通可以使杯托10的结构更加简单,从而减少杯托10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载杯托组件100。
上述汽车中,电磁加热装置12可利用电磁加热方式对放置在第一容置腔14中的杯子200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热能损耗小,可以使用户可以在汽车上喝到热水。另外,杯子200可放置在第二容置腔17中并位于导热件13上,制冷元件15工作时可以使导热件13的温度降低以冷却杯子200中的液体,从而可方便用户在汽车上也能随时喝到冷却的液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托,所述杯托形成有用于放置杯子的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
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部的电磁加热装置;
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的导热件;及
与所述导热件可导热地连接的制冷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磁芯及卷绕在所述磁芯上的线圈,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磁芯及所述线圈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形成有收容槽,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槽中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测量所述杯子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槽中的支撑件及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的弹性件,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槽中的支撑件,所述温度传感器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杯托下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电磁加热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导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杯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导热件之间的间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形成有收容部,所述制冷元件设置于所述收容部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相背两侧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外,所述导热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面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相背两侧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外,所述导热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面的一侧。
13.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杯托组件。
CN201620383486.6U 2016-04-29 2016-04-29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Active CN205589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83486.6U CN205589044U (zh) 2016-04-29 2016-04-29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83486.6U CN205589044U (zh) 2016-04-29 2016-04-29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89044U true CN205589044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33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83486.6U Active CN205589044U (zh) 2016-04-29 2016-04-29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890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682A (zh) * 2016-04-29 2016-09-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682A (zh) * 2016-04-29 2016-09-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1550B (zh) 冷却/加热装置
CN205589044U (zh)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WO2007106823A2 (en) Laboratory temperature control with ultra-smooth heat transfer surfaces
CN206149526U (zh) 电加热装置
CN205589043U (zh)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CN105353809A (zh) 一种半导体温、湿度控制装置
CN20580925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测试用恒温装置
CN105946682A (zh)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CN205589047U (zh)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CN110248842A (zh)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CN205589045U (zh)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CN105835743A (zh)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CN205589046U (zh)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CN105774623A (zh)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CN105857150B (zh) 车载杯托组件及汽车
KR20130002692U (ko) 보온 피자배달가방의 전원공급구조
CN206113395U (zh) 一种内置有恒温装置的旅行箱包
CN211653518U (zh) 一种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器的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CN209955839U (zh) 一种可供加热和制冷用的车载水杯
CN208419325U (zh) 一种自制半导体制冷型小冰箱
CN21126125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热水蓄能联合装置
CN207717595U (zh) 一种多功能加速老化测试系统
CN209205337U (zh) 一种温度可调的恒温槽装置
CN207126550U (zh) 摇床
CN105180403B (zh) 一种水模块底板及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