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4675U - 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84675U
CN205584675U CN201520822868.XU CN201520822868U CN205584675U CN 205584675 U CN205584675 U CN 205584675U CN 201520822868 U CN201520822868 U CN 201520822868U CN 205584675 U CN205584675 U CN 205584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waterproof cover
car
mounted terminal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228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福
刘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228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84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84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84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车用终端,所述车载终端防水盖包括硬质盖体,所述硬质盖体的外周沿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硬质盖体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与车载终端连接的软质卡扣和软质连接扣,且所述软质卡扣的尺寸设计为使得防水盖闭合时密封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硬质盖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USB标识和/或SD标识。采用该防水盖的车用终端的防水等级可达到6级,大大解决了其在汽车上安装环境的局限性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终端防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车用终端,尤其是新能源车用终端上一般会开设有USB及SIM插卡口,而该车用终端在汽车上的安装环境各异,其中大部分安装位置需要考虑防护要求,且防水等级需达到5级甚至更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车用终端具有较高防水要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用终端。
具体地,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所述车载终端防水盖包括硬质盖体,所述硬质盖体的外周沿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硬质盖体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与车载终端连接的软质卡扣和软质连接扣,且所述软质卡扣的尺寸设计为使得防水盖闭合时密封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硬质盖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USB标识和/或SD标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质卡扣和软质连接扣分别靠近硬质盖体的两端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盖体与软质卡扣、软质连接扣为一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质卡扣包括圆柱状本体和位于所述圆柱状本体一端的倒圆锥台状卡扣,所述圆柱状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盖体上;
所述倒圆锥台状卡扣的外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圆柱状本体一体连接,且所述倒圆锥台卡扣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圆柱状本体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质连接扣为片状结构,包括末端的倒三角片和与所述倒三角片一体连接的矩形片;所述矩形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盖体上;
所述倒三角片的一条底边与所述矩形片一体连接,且所述倒三角片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矩形片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质连接扣为柱状结构,包括末端的倒圆锥体状连接扣和与所述倒圆锥体状连接扣一体连接的圆柱状连接体;所述圆柱状连接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盖体上;
所述倒圆锥体状连接扣的圆锥体底面与所述圆柱状连接体一体连接,且所述倒圆锥体状连接扣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圆柱状连接体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盖体上设有用于套设所述密封圈的台阶,所述台阶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圈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盖体的内表面上还设有用于封闭USB插口的软质塞体;所述软质卡扣和软质连接扣分别位于所述软质塞体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质塞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与USB插口过盈配合的软胶突起。
一种车载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外壳和封闭所述外壳的若干个防水盖,所述终端本体容纳于外壳与防水盖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其中,所述防水盖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终端防水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软质卡扣的卡扣孔和用于卡接所述软质连接扣的连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硬质盖体匹配的凹坑,且凹坑的边缘设有用于放置硬质盖体和密封圈的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质卡扣包括圆柱状本体和位于所述圆柱状本体一端的倒圆锥台状卡扣,所述凹坑的深度大于圆柱状本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防水盖,通过设置密封圈,同时设计软质卡扣的尺寸使得防水盖闭合时密封圈处于压缩状态,为防水盖提供了预紧力,且此时密封圈的受力方向与软质卡扣的受力方向不同,因此密封圈在软质卡扣脱出方向的回弹力分量很小,卡扣不易脱出,从而保证所述防水盖的防水效果。采用该防水盖的车用终端的防水等级可达到6级,大大解决了其在汽车上安装环境的局限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终端防水盖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终端防水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终端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终端的防水盖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防水盖,101——硬质盖体,102——软质卡扣,103——软质连接扣,104——密封圈,105——软质塞体,106——USB标识,107——SD标识,108——拉手;
1011——第一台阶,1021——圆柱状本体,1022——倒圆锥台状卡扣,1031——倒三角片,1032——矩形片,10321——突片,1051——软胶突起;
200——外壳,201——凹坑,202——卡扣孔,203——连接孔,2011——第二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100,所述车载终端防水盖100包括硬质盖体101,所述硬质盖体101的外周沿上套设有密封圈104。
本实用新型中,如无其他特殊限定,所述硬质盖体101的内表面是指朝向终端壳体内部的一个表面,而其外表面则是朝向用户的表面。具体地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硬质盖体101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与车载终端连接的软质卡扣102和软质连接扣103,且所述软质卡扣102的尺寸设计为使得防水盖100闭合时密封圈104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防水盖100,先通过设置密封圈104,同时设计软质卡扣102的尺寸使得防水盖100闭合时密封圈104处于压缩状态,为防水盖100提供了预紧力;另外,此时密封圈104的受力方向F1(图4中所示)与软质卡扣102的受力方向F2(图4中所示)不同,进一步地,密封圈104的受力方向F1与软质卡扣102的受力方向F2垂直,因此此时密封圈104在软质卡扣102脱出方向(即F2方向)的回弹力分量很小,软质卡扣102不易脱出,从而保证所述防水盖100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质卡扣102和软质连接扣103分别靠近硬质盖体101的两端设置,从而在后续闭合所述防水盖100时从硬质盖体101的两端将其与车载终端的外壳200固定连接,增加防水盖100的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盖体101与软质卡扣102、软质连接扣103为一体结构。具体地,可通过双色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得到前述具有一体结构的硬质盖体101、软质卡扣102和软质连接扣103,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软质卡扣102包括圆柱状本体1021和位于所述圆柱状本体1021一端的倒圆锥台状卡扣1022,所述圆柱状本体10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盖体101上。所述倒圆锥台状卡扣1022的外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圆柱状本体1021一体连接,且所述倒圆锥台卡扣1022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圆柱状本体1021的外径。因此,可通过将倒圆锥台状卡扣1022卡接于车用终端的外壳200上,从而可将防水盖100固定装配于外壳200上。
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软质连接扣103为片状结构,包括末端的倒三角片1031和与所述倒三角片1031一体连接的矩形片1032;所述矩形片10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盖体101上。所述倒三角片1031的一条底边与所述矩形片1032一体连接,且所述倒三角片1031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矩形片1032的宽度。因此,可通过将倒三角片1031卡接于车用终端的外壳200上,从而可将防水盖100固定装配于外壳200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软质连接扣103的矩形片1032上还设有宽度突然增大的一部分,即为突片10321。在将防水盖100装配于外壳200上后,挤压所述防水盖100 的硬质盖体101的外表面,至软质连接扣103的突片10321卡接于外壳200,可进一步实现防水盖100与外壳200的密封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突片10321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软质卡扣102上的倒圆锥台状卡扣1022的位置对齐,如图2或图4所示。从而,在压紧该防水盖100后,通过分别位于硬质盖体101两端的倒圆锥台状卡扣1022和突片10321将所述防水盖100与车载终端外壳200固定连接,增加防水盖100的密封性能。
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硬质盖体101上设有用于套设所述密封圈104的台阶,即为第一台阶1011。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台阶1011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圈104的内径。因此,将密封圈104套设于硬质盖体101的第一台阶1011上后,密封圈在其所在平面上处于拉伸状态,从而保证密封圈104与硬质盖体101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而同时在将该防水盖100闭合装配入外壳100时,此时密封圈104又处于压缩状态,即密封圈104与外壳200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从而使得防水盖100与外壳200之间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从而保证最终的车用终端的防水等级可达到6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硬质盖体101的内表面上还设有用于封闭USB插口的软质塞体105。所述软质卡扣102和软质连接扣103分别位于所述软质塞体105的两侧。更进一步地,所述软质塞体105的外表面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与USB插口过盈配合的软胶突起1051。通过该软质塞体105以及软胶突起1051的设置,在闭合所述防水盖100时,带有软胶突起1051的软胶塞体105插入所述USB插口内,可以使得防水盖100从其中间部位与外壳200进一步固定连接,分担防水盖100的受力部位,进一步增强防水盖100与外壳200之间的良好密封性能。
如图1所示,所述硬质盖体101的外表面上还设有USB标识106和/或SD标识107。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外壳200和封闭所述外壳200的若干个防水盖100,所述终端本体容纳于外壳200与防水盖100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其中,所述防水盖10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终端防水盖。
如图5所示,所述外壳200上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软质卡扣102的卡扣孔202和用于卡接所述软质连接扣103的连接孔203。需要指出地是,卡扣孔202和连接孔203分别用于卡接软质卡扣102和软质连接扣103,因此对于卡扣孔202和连接孔203的孔径尺寸分别需要设计为略小于软质卡扣102和软质连接扣103的外径,否则无法实现其各自的卡接功能。对于卡扣孔202和连接孔203的具体尺寸,此处则不再赘述。
所述外壳200上开设有与硬质盖体101匹配的凹坑201,且凹坑201的边缘设有用于放置硬质盖体101和密封圈104的台阶,即第二台阶2011,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台阶2011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圈104的外径。因此,当防水盖100闭合装配入外壳200时,套设于第一台阶1011上的密封圈104发生变形并装配入凹坑201的第二台阶201上,由于第二台阶2011的内径较小,因此第二台阶2011的内壁会挤压密封圈104的外表面,从而使密封圈104受到F1方向的挤压力,即密封圈104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如前所述,所述软质卡扣102包括圆柱状本体1021和位于所述圆柱状本体1021一端的倒圆锥台状卡扣1022,所述凹坑201的深度大于圆柱状本体1021的高度。因此,将软质卡扣102的倒圆锥台状卡扣1022卡入卡扣孔202后,所述圆柱状本体1021处于拉伸状态,即此时软质卡扣102受到F2方向的拉伸力,将防水盖100从一侧与外壳200密封固定。
类似地,当防水盖100闭合时,挤压硬质盖体101至软质连接扣103的突片10321卡入所述连接孔203中时,软质连接片的矩形片也处于拉伸状态,此时软质连接扣103页受到F2方向的拉伸力,将该防水盖从另一侧与外壳200密封固定。
而此时软胶塞体105也插装入USB插口内,从防水盖100的中间部位与外壳200固定连接,从而可有效地分担软质卡扣102和软质连接扣103的拉伸力。
另外,此时软质卡扣102和软质连接扣103均受到F2方向的拉伸力,而密封圈104受到F1方向的挤压力,而F1方向与F2方向相互垂直,因此密封圈在卡扣脱出方向(即F2方向)的回弹力分量很小,不会使软质卡扣102和软质连接扣103从外壳200上脱出,从而保证所述车用终端的防水性能。
具体地,采用该防水盖100的车用终端的防水等级可达到6级,该防水等级可以达到短时间浸水,大大解决了其在汽车上安装环境的局限性问题。
另外,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硬质盖体101的外表面上还设有拉手108,便于用户开启所述防水盖100。所述拉手108与所述硬质盖体为一体结构,具体可通过与硬质盖体101一体注塑成型形成。当通过拉手108施加外力开启所述防水盖100时,软质卡扣102的倒圆锥台状卡扣1022从外壳200的卡扣孔202中脱出,从而可将防水盖200的一端打开,与此同时,软质连接扣103的突片10321从连接孔203中脱出,将防水盖的另一端打开,而此时软质连接扣103的倒三角片1031则仍卡接于连接孔203中,防止防水盖100整体从外壳200上脱落。当然,若施加的外力足够大时,也可使软质连接扣103的倒三角片1031从连接孔203中脱落。一般情况下,无需将防水盖100整体从外壳200上脱落,而只需保证其一端打开裸露出相应的USB插口或SD插槽即可。因此,优选地,所述拉手108一般设置于硬质盖体101上靠近所述软质卡扣102的一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终端适用于各种燃油车、新能源车和混合动力车,满足汽车领域的普通防水要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盖与车载终端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软质连接扣为片状结构,而本实施例中,该软质连接扣103为柱状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软质连接扣103包括末端的倒圆锥体状连接扣和与所述倒圆锥体状连接扣一体连接的圆柱状连接体。而该圆柱状连接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盖体上。所述倒圆锥体状连接扣的圆锥体底面与所述圆柱状连接体一体连接,且所述倒圆锥体状连接扣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圆柱状连接体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状连接体上还可设有环形突起,该环形突起的作用与实施例一中突片10321的作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同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防水盖,通过设置密封圈,同时设计软质卡扣的尺寸使得防水盖闭合时密封圈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密封圈的受力方向与软质卡扣的受力方向不同,因此密封圈在软质卡扣脱出方向的回弹力分量很小,卡扣不易脱出,从而保证所述防水盖的防水效果。采用该防水盖的车用终端的防水等级可达到6级,大大解决了其在汽车上安装环境的局限性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终端防水盖包括硬质盖体,所述硬质盖体的外周沿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硬质盖体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与车载终端连接的软质卡扣和软质连接扣,且所述软质卡扣的尺寸设计为使得防水盖闭合时密封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硬质盖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USB标识和/或SD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终端防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卡扣和软质连接扣分别靠近硬质盖体的两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终端防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盖体与软质卡扣、软质连接扣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终端防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卡扣包括圆柱状本体和位于所述圆柱状本体一端的倒圆锥台状卡扣,所述圆柱状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盖体上;
所述倒圆锥台状卡扣的外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圆柱状本体一体连接,且所述倒圆锥台卡扣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圆柱状本体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终端防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连接扣为片状结构,包括末端的倒三角片和与所述倒三角片一体连接的矩形片;所述矩形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盖体上;
所述倒三角片的一条底边与所述矩形片一体连接,且所述倒三角片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矩形片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终端防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连接扣为柱状结构,包括末端的倒圆锥体状连接扣和与所述倒圆锥体状连接扣一体连接的圆柱状连接体;所述圆柱状连接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盖体上;
所述倒圆锥体状连接扣的圆锥体底面与所述圆柱状连接体一体连接,且所述倒圆锥体状连接扣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圆柱状连接体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终端防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盖体的内表面上还设有用于封闭USB插口的软质塞体;所述软质卡扣和软质连接扣分别位于所述软质塞体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终端防水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塞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与USB插口过盈配合的软胶突起。
9.一种车载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外壳和封闭所述外壳的若干个防水盖,所述终端本体容纳于外壳与防水盖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终端防水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软质卡扣的卡扣孔和用于卡接所述软质连接扣的连接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硬质盖体匹配的凹坑,且凹坑的边缘设有用于放置硬质盖体和密封圈的台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卡扣包括圆柱状本体和位于所述圆柱状本体一端的倒圆锥台状卡扣,所述凹坑的深度大于圆柱状本体的高度。
CN201520822868.XU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Active CN205584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2868.XU CN205584675U (zh)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2868.XU CN205584675U (zh)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84675U true CN205584675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82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22868.XU Active CN205584675U (zh) 2015-10-23 2015-10-23 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846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47546A (en) * 2016-01-29 2017-08-23 Ford Global Tech Llc Protective cover for vehicular control modul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47546A (en) * 2016-01-29 2017-08-23 Ford Global Tech Llc Protective cover for vehicular control module
US9868408B2 (en) 2016-01-29 2018-01-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tective cover for vehicular control module
RU2721364C2 (ru) * 2016-01-29 2020-05-19 ФОРД ГЛОУБ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З, ЭлЭлСи Защитная крышка для блок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13183B2 (ja)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93644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6233538B (zh) 防水连接器
CN110249487A (zh) 连接器
CN112470348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09038038A (zh) 连接器
JP200810311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367841B1 (en) Metallic housing structure for USB connectors
CN205584675U (zh) 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CN105981234B (zh) 连接器
JP5570568B2 (ja) 車載用防水型電子機器筐体
CN101925752A (zh) 卡夹的接合结构
CN205566915U (zh) 一种车载终端防水盖和一种车载终端
CN107003201B (zh) 半导体压力传感器装置
CN107453115A (zh) 连接器
JP4113833B2 (ja) 車両用ボックス
US9209555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216818762U (zh) 连接器、连接器的密封构件及密封结构
JP6000720B2 (ja) 電気接続用のコネクター
JP5467883B2 (ja) パッキ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防水ケース
JP2014232846A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
CN201436726U (zh) 电连接器
CN105322346A (zh) 防水插口
JP2006114245A (ja) アース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06803625A (zh) 耳机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耳机连接器的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