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3470U - 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83470U CN205583470U CN201620270674.8U CN201620270674U CN205583470U CN 205583470 U CN205583470 U CN 205583470U CN 201620270674 U CN201620270674 U CN 201620270674U CN 205583470 U CN205583470 U CN 2055834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eld
- side shield
- clearance space
- master
- adjustment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NMFHJNAPXOMSRX-PUPDPRJKSA-N [(1r)-3-(3,4-dimethoxyphenyl)-1-[3-(2-morpholin-4-ylethoxy)phenyl]propyl] (2s)-1-[(2s)-2-(3,4,5-trimethoxyphenyl)butanoyl]piperidine-2-carbox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C@@H](OC(=O)[C@@H]1CCCCN1C(=O)[C@@H](CC)C=1C=C(OC)C(OC)=C(OC)C=1)C=1C=C(OCCN2CCOCC2)C=CC=1)CC1=CC=C(OC)C(OC)=C1 NMFHJNAPXOMSRX-PUPDPRJK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06010014357 Electric shock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包括:主挡板;第一侧挡板,具有若干个,并排固定连接在主挡板上,在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单根进线引线的第一间隔空间,多个第一间隔空间用于将所有的进线引线分别隔离;第二侧挡板,具有若干个,并排固定连接在主挡板上,在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挡板之间形成具有用于放置单根出线引线的第二间隔空间,多个第二间隔空间用于将所有的出线引线分别隔离;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位于主挡板同侧,并与主挡板一起形成用于容置或部分容置柱上开关的隔离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结构更换柱上开关,无需包覆绝缘毯,工作量小,拆装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遮蔽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柱上开关的绝缘遮蔽结构。
背景技术
柱上开关是指安装在绝缘支撑立柱或杆塔上的开关,其通过引线与主线路电连接,用于控制主线路的通断。柱上开关经常因外力破坏、自身操作失灵等的原因而需要更换。
以安装在三相供电线路上的柱上开关为例,柱上开关一般是通过三根进线引线与进线主线路电连接,再通过三根出线引线与出线主线路电连接。当柱上开关因各种原因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绝缘斗臂车移动至靠近柱上开关的位置,先操作三根进线引线与进线主线路断开,三根出线引线与出线主线路断开,然后再将柱上开关从立柱或杆塔上拆下。由于主线路是始终带电的,且六根引线之间的距离很小,因而当工作人员在操作各个引线与主线路断开时,存在不慎同时触碰两相引线或一相引线和一相接地线路以致引发触电的风险。
为避免出现上述风险,现有技术中具有一种解决方案,具体是:在操作引线和主线路断开之前,先使用绝缘毯对各个引线进行包覆,等全部引线都包覆完毕后,再操作各个引线与主线路断开;当安装柱上开关时,也需要先将各个引线用绝缘毯进行包覆,然后再将各个引线与主线路电连接,最后再将绝缘毯拆除。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遮蔽方式至少存有以下技术缺陷:1.如果引线上的绝缘套管有损坏,当工作人员使用绝缘毯包覆引线时,如果误碰引线,存在触电风险;2.多条引线在柱上开关上的安装位置距离很近,工作人员使用绝缘毯包覆引线时,容易误碰两相引线造成触电事故; 3.使用绝缘毯包覆引线工作量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更换柱上开关时需要包覆绝缘毯,导致工作量大,拆装效率低且风险大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更换柱上开关时无需包覆绝缘毯,工作量小,拆装效率高且风险小的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包括:
主挡板;
第一侧挡板,具有若干个,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挡板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单根进线引线的第一间隔空间,多个所述第一间隔空间用于将所有的所述进线引线分别隔离;
第二侧挡板,具有若干个,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挡板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之间形成具有用于放置单根出线引线的第二间隔空间,多个所述第二间隔空间用于将所有的所述出线引线分别隔离;
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位于所述主挡板同侧,并与所述主挡板一起形成用于容置或部分容置柱上开关的隔离腔。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或第二侧挡板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主挡板连接,且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挡板与所述主挡板之间的距离远近,进而调节所述隔离腔的大小。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调节孔,开设在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或第二侧挡板上,具有朝向所述主挡板的第一开口;
连接板,与所述主挡板连接,并具有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调节孔内部的第一部分;
第一螺纹孔,开设在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或第二侧挡板上,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连通;
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进而将所述第一部分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一调节孔内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或第二间隔空间宽度方向,所述第一侧挡板或所述第二侧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孔连通的侧开口,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或第二间隔空间宽度方向从所述侧开口向外延伸一定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侧挡板或第二侧挡板能够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滑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间隔空间或第二间隔空间的宽度。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二调节孔,开设在所述主挡板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挡板或第二侧挡板的第二开口;
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入到所述第二调节孔内部;
第二螺纹孔,开设在所述主挡板上,且与所述第二调节孔连通;
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接,进而将所述第二部分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孔内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上的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侧挡板、所述第二侧挡板以及所述主挡板固定在所述柱上开关上。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固定带,具有连接端和钩挂端;
放线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挡板上,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带的释放长度;
挂钩,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挡板上,用于供所述钩挂端钩挂。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放线结构包括:
支撑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挡板上,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固定带的空腔,以及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三开口;
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位于所述空腔内部的部分用于与所述固定带的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时能以缠绕的方式经所述第 三开口回收或释放所述固定带;
限位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在所述固定带的释放长度满足要求后,能够对所述转轴进行限位,防止其转动。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的伸出所述支撑座的部分上,周向外缘设有啮合齿,沿使所述固定带回收的转动方向,所述啮合齿的位于所述转动方向前方的第一侧边的长度>位于所述转动方向后方的第二侧边的长度;
卡位件,通过连接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具有与所述啮合齿相对的卡位齿,所述卡位齿与所述啮合齿啮合后,只能允许所述齿轮沿所述转动方向转动;
扭簧,安装在所述连接轴的位于所述空腔内部的部分上,一端与所述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为所述卡位件输出扭力,使所述卡位齿始终与所述啮合齿啮合。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主挡板、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均为绝缘透明材质。
本发明提供的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绝缘遮蔽结构,包括主挡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且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挡板之间形成用于隔离单根进线引线的第一间隔空间,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挡板之间形成用于隔离单根出线引线的第二间隔空间,并在主挡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或部分容置柱上开关的隔离腔;在拆装柱上开关时,将整个结构放置在柱上开关上,使柱上开关进入隔离腔,使各个进线引线分别进入第一间隔空间,使各个出线引线分别进入第二隔离空间,从而能够快捷地将各个引线彻底隔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对各个引线分别包覆绝缘毯,因而工作量小,工作效率高;另外,安装本发明的绝缘遮蔽结构时,无需近距离接触各个引线,误碰引线引发触电的风险小,安全性好。
2.本发明的绝缘遮蔽结构,还包括有连接结构,通过该连接结构,能够调节第一侧挡板或第二侧挡板与主挡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调节隔离 腔的大小;当柱上开关的体积较大或较小时,人们可以通过连接结构调节隔离腔的大小,使其与柱上开关的大小相匹配,从而便于使用。
3.本发明的绝缘遮蔽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调节孔,连接板,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螺栓,通过调节连接板的第一部分伸入到第一调节孔内部的长短,即可方便调节第一侧挡板或第二侧挡板与主挡板之间的距离,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4.本发明的绝缘遮蔽结构,沿第一间隔空间或第二间隔空间宽度方向,第一侧挡板或第二侧挡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调节孔连通的侧开口,第一部分沿上述宽度方向从侧开口位置向外延伸一定长度,这样第一侧挡板或第二侧挡板就可以沿上述宽度方向在第一部分上移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一间隔空间或第二间隔空间的宽度,从而适应不同粗度或间隔距离的引线,进一步拓宽了使用范围。
5.本发明的绝缘遮蔽结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调节孔,第二部分,第二螺栓孔以及第二螺栓,通过调节第二部分伸入到第二调节孔内部距离的长短,可以进一步调整第一侧挡板与主挡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进一步扩展隔离腔的可调节范围。
6.本发明的绝缘遮蔽结构,还包括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用于将主挡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固定在柱上开关上,使更加稳固不易脱落,能够提高使用安全性。
7.本发明的绝缘遮蔽结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带、放线结构以及挂钩,其中放线结构固定在第一侧挡板上,挂钩固定在第二侧挡板上,固定带的连接端与放线结构连接,钩挂端与挂钩配合钩挂;在具体使用时,首先通过放线结构释放一定长度的固定带,将固定带的钩挂端钩挂在挂钩上,然后调节放线结构收紧固定带,从而能够将主挡板以及第一二侧挡板牢固固定在柱上开关上,使用方便。
8.本发明的绝缘遮蔽结构,主挡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均为绝缘透明材质,这样在将主挡板、第一二侧挡板安装在柱上开关的时候,以及拆装住上开关的时候,能方便观察,避免触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绝缘遮蔽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第二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1-主挡板,10-隔离腔,11-第一侧挡板,12-第二侧挡板,13-侧开口,21-第一隔离空间,22-第二隔离空间,31-第一调节孔,32-第二调节孔,41-第一开口,42-第二开口,5-连接板,51-第一部分,52-第二部分,61-第一螺纹孔,62-第二螺纹孔,71-第一螺栓,72-第二螺栓,8-固定带,81-连接端,82-钩挂端,83-挂钩,90-空腔,91-支撑座,92-转轴,93-第三开口,94-啮合齿,95-齿轮,941-第一侧边,942-第二侧边,96-卡位件,97-连接轴,98-卡位齿,99-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发明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 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以使用在三相供电线路上的柱上开关为例,如图1-4所示,包括:主挡板1;第一侧挡板11,具有四个,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挡板1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11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单根进线引线的第一间隔空间21,三个所述第一间隔空间21用于将三个所述进线引线分别隔离;第二侧挡板12,具有四个,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挡板1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2之间形成具有用于放置单根出线引线的第二间隔空间22,三个所述第二间隔空间22用于将三个所述出线引线分别隔离;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12位于所述主挡板1同侧,并与所述主挡板1一起形成用于容置或部分容置柱上开关的隔离腔10。
本实施例的绝缘遮蔽结构,包括主挡板1,第一侧挡板11和第二侧挡板12,且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挡板11之间形成用于隔离单根进线引线的第一间隔空间21,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挡板12之间形成用于隔离单根出线引线的第二间隔空间22,并在主挡板1、第一侧挡板11和第二侧挡板12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或部分容置柱上开关的隔离腔10;在拆装柱上开关时,将整个结构放置在柱上开关上,使柱上开关进入隔离腔10,使三个进线引线分别进入到三个第一间隔空间21内,使三个出线引线分别进入到三个第二隔离空间22,从而能够快捷地将各个引线彻底隔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对各个引线分别包覆绝缘毯,因而工作量小,工作效率高;另外,安装本实施例的绝缘遮蔽结构时,无需近距离接触各个引线,误碰引线引发触电的风险小,安全性好。
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第二侧挡板12均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主挡板1连接,且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一侧挡板11、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与所述主挡板1之间的距离远近,进而调节所述隔离腔10的大小。当柱上开关的体积较大或较小时,人们可以通过连接结构调节隔离腔10的 大小,使其与柱上开关的大小相匹配,从而便于使用。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调节孔31,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第二侧挡板12上,具有朝向所述主挡板1的第一开口41;连接板5,与所述主挡板1连接,并具有从所述第一开口41伸入所述第一调节孔31内部的第一部分51;第一螺纹孔61,开设在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第二侧挡板12上,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31连通;第一螺栓7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61螺接,进而将所述第一部分51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一调节孔31内部。通过调节连接板5的第一部分51伸入到第一调节孔31内部的长短,即可方便调节第一侧挡板11或第二侧挡板12与主挡板1之间的距离,实现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21或第二间隔空间22宽度方向,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孔31连通的侧开口13,所述第一部分51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21或第二间隔空间22宽度方向从所述侧开口13向外延伸一定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侧挡板11或第二侧挡板12能够在所述第一部分51上滑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间隔空间21或第二间隔空间22的宽度。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侧挡板11和第二侧挡板12可以沿上述宽度方向在第一部分上移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一间隔空间21或第二间隔空间22的宽度,进一步拓宽了使用范围。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调节孔32,开设在所述主挡板1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挡板11或第二侧挡板12的第二开口42;第二部分52,与所述第一部分51连接,从所述第二开口42伸入到所述第二调节孔32内部;第二螺纹孔62,开设在所述主挡板1上,且与所述第二调节孔32连通;第二螺栓72,与所述第二螺纹孔62螺接,进而将所述第二部分52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孔32内部。通过调节第二部分52伸入到第二调节孔32内部距离的长短,可以进一步调整第一侧挡板11与主挡板1之间的距离,能够进一步扩展隔离腔10的可调节范围。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上的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侧挡板11、所述第二侧挡板12以及所述主挡板1固定在所 述柱上开关上。固定结构用于将主挡板1、第一侧挡板11和第二侧挡板12固定在柱上开关上,使更加稳固不易脱落,能够提高使用安全性。
如图5-7所示,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带8,具有连接端81和钩挂端82;放线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上,与所述连接端8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带8的释放长度;挂钩83,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挡板11上,用于供所述钩挂端82钩挂。在具体使用时,首先通过放线结构释放一定长度的固定带8,将固定带8的钩挂端82钩挂在挂钩83上,然后调节放线结构收紧固定带8,从而能够将主挡板1以及第一二侧挡板11、12牢固固定在柱上开关上,使用方便。
所述放线结构包括:支撑座9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上,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固定带8的空腔90,以及与所述空腔90连通的第三开口93;转轴9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91上,位于所述空腔90内部的部分用于与所述固定带8的所述连接端81固定连接,在转动时能以缠绕的方式经所述第三开口93回收或释放所述固定带8;限位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撑座91上,在所述固定带8的释放长度满足要求后,能够对所述转轴92进行限位,防止其转动。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齿轮95,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92的伸出所述支撑座91的部分上,周向外缘设有啮合齿94,沿使所述固定带8回收的转动方向,所述啮合齿94的位于所述转动方向前方的第一侧边941的长度>位于所述转动方向后方的第二侧边942的长度;卡位件96,通过连接轴97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91上,具有与所述啮合齿94相对的卡位齿98,所述卡位齿98与所述啮合齿94啮合后,只能允许所述齿轮95沿所述转动方向转动;扭簧99,安装在所述连接轴97的位于所述空腔90内部的部分上,一端与所述连接轴9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91连接,为所述卡位件96输出扭力,使所述卡位齿98始终与所述啮合齿94啮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挡板1、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12均为绝缘透明材质。这样在将主挡板1、第一二侧挡板11、12安装在柱上开关的时候,以及拆装住上开关的时候,能方便观察,避免触电。
使用本实施例的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进行拆装柱上开关的操作如下:
1)将整个结构放置在柱上开关上,使柱上开关进入到隔离腔10内部,并使各个进线引线分别进入到第一隔离空间21内,各个出线引线进入到第二间隔空间22内;
2)掰动卡位件96,使其绕连接轴97沿图7示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卡位齿98不再与啮合齿94啮合,然后沿图7示逆时针方向转动齿轮95,使转轴92沿逆时针转动,进而释放固定带8至一定长度;
3)放开卡位件96,将固定带8的钩挂端82钩挂在挂钩83上;
4)沿图7示顺时针方向转动齿轮95,逐渐回收固定带8,直至完全拉紧;由于放开卡位件96后,卡位件96会在扭簧99的作用下自动与啮合齿94啮合,从而防止齿轮9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当完全拉紧固定带8后,松开齿轮95,也能保持拉紧状态;
5)将各个引线与主线路断开后,将柱上开关拆下即可。
本实施例的柱上开关遮蔽结构,能够从柱上开关的上方从上向下安装,也能从柱上开关的下方从下向上安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挡板(1);
第一侧挡板(11),具有若干个,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挡板(1)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11)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单根进线引线的第一间隔空间(21),多个所述第一间隔空间(21)用于将所有的所述进线引线分别隔离;
第二侧挡板(12),具有若干个,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挡板(1)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2)之间形成具有用于放置单根出线引线的第二间隔空间(22),多个所述第二间隔空间(22)用于将所有的所述出线引线分别隔离;
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12)位于所述主挡板(1)同侧,并与所述主挡板(1)一起形成用于容置或部分容置柱上开关的隔离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或第二侧挡板(12)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主挡板(1)连接,且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或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与所述主挡板(1)之间的距离远近,进而调节所述隔离腔(10)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调节孔(31),开设在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或第二侧挡板(12)上,具有朝向所述主挡板(1)的第一开口(41);
连接板(5),与所述主挡板(1)连接,并具有从所述第一开口(41)伸入所述第一调节孔(31)内部的第一部分(51);
第一螺纹孔(61),开设在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或第二侧挡板(12)上,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31)连通;
第一螺栓(7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61)螺接,进而将所述第一部分 (51)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一调节孔(3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21)或第二间隔空间(22)宽度方向,所述第一侧挡板(11)或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孔(31)连通的侧开口(13),所述第一部分(51)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21)或第二间隔空间(22)宽度方向从所述侧开口(13)向外延伸一定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侧挡板(11)或第二侧挡板(12)能够在所述第一部分(51)上滑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间隔空间(21)或第二间隔空间(22)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二调节孔(32),开设在所述主挡板(1)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挡板(11)或第二侧挡板(12)的第二开口(42);
第二部分(52),与所述第一部分(51)连接,从所述第二开口(42)伸入到所述第二调节孔(32)内部;
第二螺纹孔(62),开设在所述主挡板(1)上,且与所述第二调节孔(32)连通;
第二螺栓(72),与所述第二螺纹孔(62)螺接,进而将所述第二部分(52)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孔(3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上的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侧挡板(11)、所述第二侧挡板(12)以及所述主挡板(1)固定在所述柱上开关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固定带(8),具有连接端(81)和钩挂端(82);
放线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上,与所述连接端(8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带(8)的释放长度;
挂钩(83),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挡板(11)上,用于供所述钩挂端(82) 钩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结构包括:
支撑座(9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挡板(12)上,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固定带(8)的空腔(90),以及与所述空腔(90)连通的第三开口(93);
转轴(9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91)上,位于所述空腔(90)内部的部分用于与所述固定带(8)的所述连接端(81)固定连接,在转动时能以缠绕的方式经所述第三开口(93)回收或释放所述固定带(8);
限位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撑座(91)上,在所述固定带(8)的释放长度满足要求后,能够对所述转轴(92)进行限位,防止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齿轮(95),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92)的伸出所述支撑座(91)的部分上,周向外缘设有啮合齿(94),沿使所述固定带(8)回收的转动方向,所述啮合齿(94)的位于所述转动方向前方的第一侧边(941)的长度>位于所述转动方向后方的第二侧边(942)的长度;
卡位件(96),通过连接轴(97)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91)上,具有与所述啮合齿(94)相对的卡位齿(98),所述卡位齿(98)与所述啮合齿(94)啮合后,只能允许所述齿轮(95)沿所述转动方向转动;
扭簧(99),安装在所述连接轴(97)的位于所述空腔(90)内部的部分上,一端与所述连接轴(9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91)连接,为所述卡位件(96)输出扭力,使所述卡位齿(98)始终与所述啮合齿(94)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挡板(1)、所述第一侧挡板(1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12)均为绝缘透明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70674.8U CN205583470U (zh) | 2016-03-31 | 2016-03-31 | 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70674.8U CN205583470U (zh) | 2016-03-31 | 2016-03-31 | 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83470U true CN205583470U (zh) | 2016-09-14 |
Family
ID=56864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70674.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83470U (zh) | 2016-03-31 | 2016-03-31 | 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834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3248A (zh) * | 2016-03-31 | 2016-06-22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
-
2016
- 2016-03-31 CN CN201620270674.8U patent/CN20558347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3248A (zh) * | 2016-03-31 | 2016-06-22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83470U (zh) | 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 |
JP7361899B2 (ja) | 防水変圧器コイル構造 | |
CN105703248A (zh) | 一种柱上开关绝缘遮蔽结构 | |
CN203746631U (zh) | 一种适合自动化生产的变压器骨架 | |
CN205128778U (zh) | 一种绕线治具 | |
CN104934205A (zh) | 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 | |
CN203103105U (zh) | 环网柜专用电压互感器 | |
CN105680430A (zh) | 干式空心限流电抗器装置 | |
CN205560937U (zh) | 一种发热体引线内置的取暖器 | |
CN103065766A (zh) | 插拔式电缆升高座 | |
CN208433288U (zh) | 变压器及其内绕组 | |
CN104201682B (zh) | 一种内置式环形电抗器的高压无源滤波柜 | |
CN206116996U (zh) | 一种气体绝缘环网柜 | |
CN205452013U (zh) | 隔爆型多电压变流移动变电站用干式变压器和移动变电站 | |
CN105895340B (zh) | 电抗器的铁心大饼接地结构、接地方法 | |
CN206312834U (zh) | 线圈骨架 | |
CN205282891U (zh) | 配电线路柱上开关绝缘罩 | |
CN206907621U (zh) | 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结构 | |
CN105322449B (zh) | 一种配电线路柱上开关绝缘罩 | |
CN103296580B (zh) | 一种用于馈电柜的多功能壁静插件 | |
CN209692266U (zh) | 一种10kV电量计量箱二次导线电缆固定装置 | |
CN205693453U (zh) |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压缩机 | |
CN205564493U (zh) | 适用于35kV以上干式变压器的含气道结构高压线圈 | |
CN204497598U (zh) | 室外环网系统 | |
CN109633227B (zh) | 一种分体式计量箱电缆口封堵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90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