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1456U -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81456U
CN205581456U CN201620097698.8U CN201620097698U CN205581456U CN 205581456 U CN205581456 U CN 205581456U CN 201620097698 U CN201620097698 U CN 201620097698U CN 205581456 U CN205581456 U CN 205581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scan line
display panel
pixel cell
integrated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76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慧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976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81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81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81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描述了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该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基板相对两侧边缘的栅极驱动电路,多条扫描线交替连接至位于两侧边缘的栅极驱动电路,且每条扫描线与一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连接;存在至少一条扫描线,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连接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和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连接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不同。该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结合集成触控显示功能及伪双畴结构,配合偏光片的设置,使显示面板产生干涉横条纹,与耦合横条纹相互干涉抵消,使得奇偶行在相同的数据线信号下亮度透过差异变小,提高了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会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设置相应的结构来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通过设置触控结构来实现触控功能等,以给使用者带来应用上的便利。
目前,为了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并实现触控功能,通常将触控结构集成在显示面板中。在使用电容式触控结构时,可以将电容式触控结构中的触控电极直接与显示结构制作在同一基板上。
请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10上,设置有多行像素单元。像素单元通常由沿图示水平方向延伸的扫描线和图示垂直方向延伸的数据线交叉形成。现有技术中,为了适应多样化显示,通常需要进行边框窄化,因此往往在阵列基板10的两侧设置集成栅极驱动电路15,来对阵列基板上的扫描线进行驱动。如图1中所示,分别设置在左侧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5a和设置在右侧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5b。从而奇数行和偶数行的扫描线可以分别连接到位于不同侧的栅极驱动电路。在该阵列基板上,还设置有沿图示垂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公共电极,条形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并实现触控功能。
然而,在将阵列基板10和对置基板进行对位贴合的过程中,需要在周边涂布封框胶并进行紫外线固化,而封框胶的涂布位置正好靠近栅极驱动电路,紫外线照射会引起栅极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 的半导体变质,使得光电特性产生劣化。并且,距离较远的两个薄膜晶体管,劣化差异程度会更大。由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5a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5b位于阵列基板的不同侧,因此,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5a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5b的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特性差异较大。当它们向扫描线输出驱动信号的时候,输出的信号也有差异。由于奇偶行的扫描线分别连接到不同侧的栅极驱动电路,所以相邻的两天扫描线上的驱动电压的差异,导致了连接到这相邻扫描线的像素单元的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不同,导致了像素单元的源漏电流不同,进而导致奇偶行像素在相同的数据线信号下,显示亮度不同,导致横条纹姆拉(Mura)。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显示区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由相邻的两条扫描线和两条数据线交叉限定;所述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边缘的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所述移位寄存单元包括下拉晶体管和上拉晶体管;多条所述扫描线交替连接至位于两侧边缘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且每条所述扫描线与一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连接;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条形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条形像素电极;所述第一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上对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像素单元连接至与所述第一栅极驱 动电路连接的扫描线,所述第二像素单元连接至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扫描线;
存在至少一条扫描线,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连接的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和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连接的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不同;
多个条形公共电极,所述多个条形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作为触控驱动电极;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封框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表面的边缘;
夹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封框胶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液晶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像素单元和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显示区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由相邻的两条扫描线和两条数据线交叉限定;所述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边缘;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所述移位寄存单元包括下拉晶体管和上拉晶体管;多条所述扫描线交替连接至位于两侧边缘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且每条所述扫描线与一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连接;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条形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条形像素电极;所述第一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上对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栅极 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像素单元连接至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扫描线,所述第二像素单元连接至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扫描线;
存在至少一条扫描线,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连接的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和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连接的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不同;
多个条形公共电极,所述多个条形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作为触控驱动电极;
提供第二基板;
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通过封框胶对位贴合,所述封框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表面的边缘,在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封框胶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液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结合集成触控显示功能及伪双畴像素结构,配合位于显示面板外侧的偏光片的设置,使显示面板产生干涉横条纹,与由栅极驱动电路移位寄存器晶体管特性不同因此的耦合横条纹相互干涉抵消,使得奇偶行在相同的数据线信号下亮度透过差异变小,提高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图3中移位寄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3中像素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1中集成触控显示面板未贴付偏光片后单色显示画面效果图;
图5b是图1中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干涉条纹示意图;
图5c是图1中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考图2及图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一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该第一基板10为玻璃基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板还可以是其他透明基板,例如石英基板。第一基板上的中间区域为显示区,在显示区上形成有多个像素单元13,该像素单元13由相邻的两条扫描线11和两条数据线12交叉限定。在该阵列基板10上,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扫描线11,第一方向X为图3中图示水平方向,还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12,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多条扫描线11和多条数据线12交叉围城像素单元阵列。
位于第一基板10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两侧边缘的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15,其中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5a和位于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5b。栅极驱动电路15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151。请参考图4a,图4a是图3中移位寄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移位寄存单元151包括,扫描控制模块、上拉模块和下拉模块。其中每个模块都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扫描控制模块控制移位寄存单元的正扫和反扫,上拉模块像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而下拉模块向输出的输出低电平信号。本实施例中,移位寄存单元包含的晶体管都为NMOS型晶体管,NMOS型晶体管的开关特性为低电平截至,高电平打开。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说的高电平信号是指可以使NMOS型晶体管打开的电平信号,而低电平信号是指可以使NMOS型晶体管截至的信号。其中,上拉模块中包含一个上拉晶体管,该上拉晶体管的输出端和移位寄存单元151的输出端Gout连接,用以输出高电平信号;下拉模块中包含一个下拉晶体管,该下拉晶体管的输出端和移位寄存单元151的输出的Gout连接,用以输出低电平信号。
多条扫描线11交替连接至位于两侧边缘的栅极驱动电路15,且每条扫描线11与一个移位寄存单元151连接。本实施例中,奇数行扫描线都连接至位于图示左侧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5a,偶数行扫描线都连接至位于图示右侧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5b。
像素单元13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Y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请参考图4b,图4b是图3中像素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像素单元14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13a和第二像素单元13b。第一像素单元13a包括第一条形像素电极132a,第二像素单元13b包括第二条形像素电极132b。第一条形像素电极132a的延伸方向D1和第二条形像素电极132b的延伸方向D2关于第一方向X实质上对称。像素单元13中还包括薄膜晶体管131,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扫描线11,源极连接至数据线12,漏极 连接至像素电极。第一像素单元13a连接至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5a连接的扫描线,第二像素单元13b连接至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连接15b的扫描线。即奇数行扫描线都连接至第一像素单元13a,偶数行扫描线都连接至第二像素单元13b,及奇数行像素单元和偶数行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的倾斜方向相反。采用该结构的显示面板,由于相邻两行像素单元的条形像素电极的倾斜方向相反,在显示阶段输入驱动信号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像素单元形成的驱动液晶旋转的电场的方向不同,可以驱动液晶向不同的方向选择,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对视角进行补偿,形成广视角。
请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条形公共电极14,该多个条形公共电极14在触控阶段作为触控驱动电极。具体地,该多个条形公共电极14沿第二方向Y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X排列。通常,在第一基板10上的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芯片16。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条形公共电极,可以直接通过较短的引线连接至驱动芯片16,不需要从图示的左侧或者右侧通过较长的引线来连接驱动芯片,可以降低信号的传输电阻,提高了信号检测精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条形公共电极可以是沿其他方向延伸的。
请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集成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20,该第二基板20与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二基板20为彩膜基板,在第二基板20的面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还设置有黑矩阵、色阻等元件。在第二基板20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条形检测电极21,多个条形检测电极21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第二方向Y排列。在触摸阶段,通过检测条形检测电极21上的信号,可以计算出触摸位置。
封框胶30,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相对表面的边缘,在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通常将封框胶先涂布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边缘,然后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
夹持在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以及封框胶30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液晶层40。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中,存在至少一条扫描线,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连接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和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连接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不同。
具体地,请参考图5a,图5a是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未贴付偏光片后单色显示画面效果图。以连接扫描线11A和11B的两行像素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扫描线11A和扫描线11B相邻,并且扫描线11A连接至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5a,扫描线11B连接至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5b。
由于在封框胶固化过程中,采用了紫外线进行固化,紫外线的照射会对照射区域的半导体产生影响,影响半导体的光电特征。
本实施例中,连接扫描线11A和扫描线11B的移位寄存单元分别位于图示第一基板10的左侧和右侧,由于这两个移位寄存单元相距较远。因此紫外线封框胶固化过程中,连接这两条扫描线的移位寄存单元中包含的晶体管的劣化程度不同。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中包含的晶体管均为NMOS型晶体管,NMOS型晶体管的开关特性为低电平截至高电平打开,其阈值电压为-5V,当栅极电压高于-5V时,会有漏电流流经半导体。
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连接扫描线11A和扫描线11B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的上拉特性以及下拉晶体管的下拉特性略有不同。即当给连接扫描线11A和扫描线11B的移位寄存单元输入相同的输入信号时,他们输出的高电平信号的值并不相等,存在一个值较高,一个值较低,并且当给连接扫描线11A和扫描线11B的移位寄存单元输入相同的输入信号时,他们输出的低电平信号的值并不相等,存在一个值较高,一个值较低。
因此,当对条形公共电极14输入触控信号的时候,此时,扫描线11A和 扫描线11B处于关闭状态,但是由于连接的移位寄存单元的输出特性不同,这两条扫描线上的电压并不相同,例如,扫描线11A上为-5.1V,扫描线11B上为-6V。当输入触控信号的时候,扫描线和公共电极时间会形成耦合电容,扫描线上的电压被抬高,其中,由于原始的电压不同,被抬高后的电压也不同。例如,耦合电压0.2V,此时,扫描线11A上为-4.9V,扫描线11B上为-5.8V。此时由于扫描线11A上的电压高于NMOS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会导致连接至扫描线11A上的像素单元中的薄膜晶体管上存在源漏电流,造成像素电极漏电。此时,当进行单色显示时,连接至扫描线11A和连接至扫描线11B的像素显示颜色略有差异,造成横向条纹。请参考图5a,当没有贴付偏光片电量集成触控显示面板时,连接至扫描线11A和扫描线11B的像素单元亮度不同,记连接至扫描线11A的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为A1,连接至扫描线11B的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为B1,其中A1大于B1。
请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远离第二基板20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偏光片50,该第一偏光片50具有第一透过轴T1;位于第二基板20远离第一基板10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偏光片60,该第二偏光片60具有第二透过轴T2。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b,第一透过轴T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D1的夹角为α,第一透过轴T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β,其中α不等于β。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透过轴T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过轴T2的延伸方向垂直。由于第一条形像素电极132a与第二条形像素电极132b对称设计,因此,当第一条形像素电极132a和第二条形像素电极132b被施加相同的像素电压时,第一条形像素电极132a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第一电场,和第二条形像素电极32b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第二电场,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此时,第一像素单元13a处和第二像素单元13b处的液晶分子的选择角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穿 过液晶层的光线的旋光效应相同。此时,如果第一条形像素电极132a和第二条形像素电极132b与第一透过轴T1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像素单元的亮度也相等。本实施例的偏光片的设置,由于α不等于β,可以使得相邻两个像素单元在相同的驱动电压下,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形成干涉条纹。
请参考图5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干涉条纹示意图。仍旧以相邻的连接到扫描线11A和扫描线11B的像素单元为例进行说明。通过调节偏光片的角度,使得连接至扫描线11A的像素单元的干涉条纹亮度为A2,连接至扫描线11B的像素单元的干涉条纹亮度为B2,其中A2小于B2。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最终呈现的显示效果,是两种显示效果的叠加,请参考图5c,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其中,连接至扫描线11A的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为A,连接至扫描线11B的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为B,其中,A=A1-A2,B=B1-B2。由于A1>B1,A2<B2,因此|A-B|<|A1-B1|,并且|A-B|<|A2-B2|。即最终进行显示时,连接至扫描线11A的像素单元和连接至扫描线11B的像素单元的亮度差异小于未贴付偏光片时的两行的亮度差异,并且最终显示时,两行像素单元的亮度差异小于相邻两条干涉条纹的亮度差异。即最终的显示效果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效果。
更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节α和β的值,使得0.94≤B/A≤1.06,即相邻两行像素单元的亮度差异在6%以内。由于人眼对于6%以内的亮度差异分辨能力较弱,在宏观显示上,几乎看不到明暗条纹的存在。
可选地|α-β|<1°,此时在偏光片贴付过程中,不会产生很大的错位,不会造成偏光片的边缘和显示面板的边缘出现大的交错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存在位于两侧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不同,会出现整个显示面板在未贴付偏光片时出现明暗条纹。由于偏光片的贴付是对整个面板的贴付,因此可以对整个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条纹进行调节。即,与其中一侧栅极驱动电路连接 的像素单元的平均最大亮度为A’,与另一侧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像素单元的平均最大亮度为B’,其中0.94≤B’/A’≤1.06。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结合集成触控显示功能及伪双畴像素结构,配合位于显示面板外侧的偏光片的设置,使显示面板产生干涉横条纹,与由栅极驱动电路移位寄存器晶体管特性不同因此的耦合横条纹相互干涉抵消,使得奇偶行在相同的数据线信号下亮度透过差异变小,提高了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NMOS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的,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PMOS型晶体管,并不能以本实施例的内容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条形公共电极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时候,除了可能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结合偏光片贴付来提高显示效果之外,还可以通过整体调节扫描线驱动电压来进行条纹的调节。而本实施例中,由于条形公共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公共电极在输入触控信号时,和扫描线只有交叠部分才会产生耦合,并不是横向上的整根扫描线的耦合,因此通过整体调节扫描线驱动高电压无法解决该技术问题,而通过配合偏光片的透过轴设置,则可以解决该技术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请参考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该方法包括步骤S11:提供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为玻璃基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板还可以是其他透明基板,例如石英基板。
步骤S12: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像素单元和驱动电路。具体地,可参考图2及图3所示,像素单元13位于第一基板10上显示区,像素单元13由相邻的两条扫描线11和两条数据线12交叉限定。其中扫描线沿11第一方向X延伸,数据线12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 直。栅极驱动电路15位于第一基板10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两侧边缘。栅极驱动电路15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151。移位寄存单元151包括下拉晶体管和上拉晶体管。多条扫描线11交替连接至位于两侧边缘的栅极驱动电路15,且每条扫描线11与一个移位寄存单元151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4b,像素单元13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13a和第二像素单元13b;第一像素单元13a包括第一条形像素电极132a,第二像素单元13b包括第二条形像素电极132b;第一条形像素电极132a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条形像素电极132b的延伸方向关于第一方向X实质上对称;第一像素单元13a连接至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5a连接的扫描线,第二像素单元13b连接至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5b连接的扫描线。
进一步参考图5a至图5b,存在至少一条扫描线,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连接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和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连接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不同。
多个条形公共电极14,该多个条形公共电极14在触控阶段作为触控驱动电极。
步骤S21:提供第二基板。更具体地,在提供第二基板后,还包括在第二基板上形成黑矩阵以及色阻等元件。并且,在第二基板的一侧表面上,形成多个条形检测电极,该多个条形检测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关于电极的结构设置,可参考本公开中其他实施例的相关秒杀,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1: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通过封框胶对位贴合。具体地,封框胶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表面的边缘,在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封框胶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液晶层。
在完成步骤S31后,还包括步骤S32:将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点亮,并放入 亮度检测治具进行亮度检测。具体地,包括:将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点亮,并放入亮度检测治具,测量与至少一条扫描线连接的一行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为M,与和所述至少一条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连接的一行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N,M不等于N;其中,该亮度检测治具包括位于所述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两侧的两个偏光片,该两个偏光片的透过轴相互垂直。由于亮度检测支局的两个偏光片的透过轴严格垂直,因此可以通过旋转集成触控显示面板,找出使得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相邻两行亮度差异最小的透过轴与电极的延伸方向的最佳夹角α和β。
在得到最大亮度和最佳夹角θ后,进行步骤S33:在第一基板远离第二基板一侧表面上贴付第一偏光片,在位于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一侧表面上贴付第二偏光片。具体的,第一偏光片具有第一透过轴,第二偏光片具有第二透过轴。使得贴付后第一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α,第二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β,其中α不等于β。并且第一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透过轴的延伸方向垂直。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结合集成触控显示功能及伪双畴像素结构,配合位于显示面板外侧的偏光片的设置,使显示面板产生干涉横条纹,与由栅极驱动电路移位寄存器晶体管特性不同因此的耦合横条纹相互干涉抵消,使得奇偶行在相同的数据线信号下亮度透过差异变小,提高了显示效果。
更进一步地,通过本方法制备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使得与至少一条扫描线连接的一行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为A,与所述至少一条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连接的一行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为B,其中0.94≤B/A≤1.06。更进一步地,与其中一侧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像素单元的平均最大亮度为A’,与另一侧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像素单元的平均最大亮度为B’,其中0.94≤B’/A’≤1.06。
相关的结构部分可参考本公开中另一实施例的相关附图和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本制备方法得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结合集成触控显示功能及伪双畴像素结构,配合位于显示面板外侧的偏光片的设置,使显示面板产生干涉横条纹,与由栅极驱动电路移位寄存器晶体管特性不同因此的耦合横条纹相互干涉抵消,使得奇偶行在相同的数据线信号下亮度透过差异变小,提高了显示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显示区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由相邻的两条扫描线和两条数据线交叉限定;所述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边缘的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所述移位寄存单元包括下拉晶体管和上拉晶体管;多条所述扫描线交替连接至位于两侧边缘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且每条所述扫描线与一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连接;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条形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条形像素电极;所述第一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上对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像素单元连接至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扫描线,所述第二像素单元连接至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扫描线;
存在至少一条扫描线,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连接的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和与该至少一条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连接的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不同;
多个条形公共电极,所述多个条形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作为触控驱动电极;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封框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表面的边缘;
夹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封框胶之间形成的容置空 间内的液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具有第一透过轴;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具有第二透过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条形像素电极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β,其中α不等于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透过轴的延伸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至少一条扫描线连接的一行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为A,与所述至少一条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连接的一行像素单元的最大亮度为B,其中0.94≤B/A≤1.0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侧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上拉晶体管/下拉晶体管的上拉/下拉特性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其中一侧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像素单元的平均最大亮度为A’,与另一侧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的像素单元的平均最大亮度为B’,其中0.94≤B’/A’≤1.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形公共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条形检测电极,所述多个条形检测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CN201620097698.8U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205581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7698.8U CN205581456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7698.8U CN205581456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81456U true CN205581456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83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7698.8U Active CN205581456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814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247A (zh) * 2016-01-29 2016-05-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5890A (zh) * 2017-04-27 2017-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驱动方法
CN107977109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247A (zh) * 2016-01-29 2016-05-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9247B (zh) * 2016-01-29 2018-10-2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77109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977109B (zh) * 2016-10-21 2023-06-1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875890A (zh) * 2017-04-27 2017-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驱动方法
WO2018196323A1 (zh) * 2017-04-27 2018-1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驱动方法
US10679565B2 (en) 2017-04-27 2020-06-0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9247B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4949C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9252282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5854616A (en) Active matrix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US9019250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a light blocking member and apertures disposed in a non-display area
CN207020431U (zh) 一种具有新型像素设计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06842741B (zh) Coa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2929054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像素的驱动方法
CN104881170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2937852A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257480A (zh) 一种液晶va模式的配向方法
CN107589602A (zh) 一种具有新型像素设计的液晶显示面板
KR20070088363A (ko) 표시장치
CN103019476B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6842678A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285177A (zh) 液晶显示器
TWI329777B (en)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driving the same
US20130100101A1 (en) Display device, parallax barrier, and driving methods for 3d display
CN205581456U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CN103135294A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CN104880850A (zh) 彩膜基板及具有该彩膜基板的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CN103336396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4932767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182647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
CN104793414B (zh) 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