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0678U -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80678U
CN205580678U CN201620366694.5U CN201620366694U CN205580678U CN 205580678 U CN205580678 U CN 205580678U CN 201620366694 U CN201620366694 U CN 201620366694U CN 205580678 U CN205580678 U CN 205580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plate
basal disc
carrier assembly
reset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666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加富
缪磊
黎宗彩
汤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666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80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80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80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盘、第一载盘及第二载盘,所述基盘的下方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基盘固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其能够获得确保在对尺寸小、结构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结构组件能够进行自动化程度高、上下料效率高、损坏率低的气密性检测相关准备工作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具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进步,高轻薄化、高度集成化的电子产品(形如超薄手机、超薄MP3播放器、超薄平板电脑等)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并逐渐发展成为消费趋势,相应地,相关电子产品的零配件结构尺寸将做的更小,结构组合将更加紧凑。这种尺寸的减小和装配复杂度的提升使得电子产品在尺寸减小的同时,功能及性能又能得到大幅提升,不过,这种尺寸更小、组装精密和功率更大的趋势会造成许多设计和装配上的挑战。
同时,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导电液体渗透进产品内部会影响电子产品的整体性能,甚至直接导致电子产品短路报废,所以要求对电子产品上与外界对接的接口、缝隙(例如手机或MP3播放器的USB接口、耳机接口、扬声器发声口及屏幕与壳体对接缝处等)进行气密性检测,既要方便快速地测得泄漏速率,又要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主要存在的缺点有:上下料过程繁琐,需要人工辅助的步骤较多,极大地限制了整个机构的自动化程度,当需要检测复杂结构特别是小尺寸的内部结构时,载具组件不能在承载待测物同时对待测物进行保护防止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确保在对尺寸小、结构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结构组件能够进行自动化程度高、上下料效率高、损坏率低的气密性检测相关准备工作。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盘、第一载盘及第二载盘,所述基盘的下方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基盘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载具组件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载盘及第二载盘的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内侧密封组件。
优选的是,所述内侧密封组件包括基座及位于所述基座上部前端的内密封端。
优选的是,所述基座呈“Z”字形结构,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基盘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基盘与第一载盘之间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平行,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基盘固接而与第一载盘则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载盘与第二载盘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基盘的上表面上一体式地设有面积小于所述基盘的平面凸台,所述第二导轨固接于所述平面凸台之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载盘上设有凹槽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载盘呈U型结构,所述凹槽内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基盘相固接而其前段则与所述凹槽的前壁相抵触。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载盘的上表面上一体式地设有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载盘的多台阶凸台,所述多台阶凸台的周线与所述第二载盘的周线相匹配,且所述多台阶凸台与所述第二载盘同心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载盘与多台阶凸台间形成有待测物放置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由于所述载具组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盘、第一载盘及第二载盘,所述基盘的下方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基盘固接,从而可以实现所述载具组件与所述气密性检测机构间的选择性相对滑动;
2.由于所述基盘与第一载盘之间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平行,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基盘固接而与第一载盘则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载盘与第二载盘固定连接,所述载具组件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载盘及第二载盘的凹槽,所述内侧密封组件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内侧密封组件包括基座及位于所述基座上部前端的内密封端,所述基座呈“Z”字形结构,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基盘固接,从而在对待测物外侧密封的同时实现了内侧密封,结构紧凑,整个密封过程快速、便捷,为后续的检测工序提供了必要条件;
3.由于所述第二载盘的上表面上一体式地设有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载盘的多台阶凸台,所述多台阶凸台的周线与所述第二载盘的周线相匹配,且所述多台阶凸台与所述第二载盘同心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载盘与多台阶凸台间形成有待测物放置槽,从而使得当待测物放置于第二载盘上时,第二载盘除了能够提供充分的支撑力外,还能够对待测物起到充分保护,减小检测过程中待测物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整机三维轴测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整机正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整机除去前后侧壁后的轴测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整机除去前后侧壁后的正视图,该视图处于复位状态;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整机除去前后侧壁后的正视图,该视图处于测试状态;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整机俯视图;
图9为图8中A-A方向的剖视图,该视图处于复位状态;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8中A-A方向的剖视图,该视图处于测试状态;
图12为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的整机正视图,该视图中载具组件处于上下料状态;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中的载具组件的爆炸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中的载具组件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中的外侧密封组件的三维轴测图;
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中的外侧密封组件的爆炸图;
图1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中的压紧组件的爆炸图;
图2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中的压紧组件的正视图,该视图处于复位状态;
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的一实施例中的压紧组件的正视图,该视图处于测试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参照图1、图2、图3及图9,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100包括:控制系统、支撑架110、载具组件120、压紧组件130及密封组件,其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位于待测物外侧的外侧密封组件140及位于待测物内侧的内侧密封组件127,所述密封组件内设有用于感应所述密封组件的密封压力大小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密封组件及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当外侧密封组件140及内侧密封组件127选择性地分别与所述待测物的内外侧分别相抵以将待测物形成密封时,测试所述控制系统读取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所述密封组件的密封压力进行控制与调节。
再次参照图2、图3及图4,支撑架110包括底壁111、顶壁114及至少两块侧壁,所述底壁111、顶壁114及侧壁全部可拆卸地结合以形成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支撑架110,载具组件120可选择地滑入支撑架110的内部空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壁设有三块,分别为前侧壁112、后侧壁(未示出)、及左侧壁113,前侧壁112上还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口112a。
参照图1及图13,载具组件120可选择地滑入支撑架110的内部空间,载具组件120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盘121、第一载盘123及第二载盘124,基盘121的下方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导轨126,第一导轨126与基盘121固接而与底壁111则滑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26设有两条,且相互平行,第一导轨126的延伸方向与载具组件120滑入或滑出支撑架110的内部空间的方向相平行,第一导轨126的末端设有限位块126a,基盘121的末端设有拉出板125,拉出板125的外侧设有拉出手柄125a,使用时可通过拉出手柄125a实现载具组件120在支撑架110上滑入或滑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26还设有驱动器(略画),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一导轨126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使得载具组件120可选择地滑入或滑出支撑架110内部。
参照图14、图15及图16,所述载具组件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载盘123及第二载盘124的凹槽,内侧密封组件127设于所述凹槽中,内侧密封组件127包括基座及位于所述基座上部前端的内密封端127a,所述基座呈“Z”字形结构,所述基座的底部与基盘121固接。在一实施方式中,内密封端127a的前端设有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弹性密封块,且该弹性密封块的前端还被设计成与待测物的内侧曲面相匹配的结构。
参照图3、图4及图5,压紧组件130可选择地与置于载具组件120上的待测物相抵触。在一实施例中,压紧组件130包括第一驱动部132、第一推杆136及压紧部,第一驱动部132设于顶壁114的外侧,所述压紧部设于顶壁114的内侧且位于第一驱动部132的下方,第一推杆136在第一驱动部132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压紧部上升或下降。
参照图1、图17及图18,外侧密封组件140包括第二驱动部142、第二推杆143及设于第二推杆143前端的外密封端144,第二驱动部142设于其中一块所述侧壁的外侧,而外密封端144位于该侧壁的内侧,第二推杆143在第二驱动部142的驱动下带动外密封端144前进或后退。在一实施例中,外侧密封组件140由基板141固定于左侧壁113的外侧,第二推杆143通过基板141上的通孔141a并穿过左侧壁113从而进入到支撑架110的内部空间中,在外密封端144的前端还设有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弹性密封块144a,该弹性密封块144a的前端被设计成与待测物外侧曲面相匹配的结构,第二推杆143上还设有进气组件143a,进气组件143a的下方连接有进气管道143a’,并且进气管道143a’继续延伸,穿过第二推杆143及外密封端144直至弹性密封块144a的前端。
参照图4及图5,基盘121与第一载盘123之间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导轨122,第二导轨122与基盘121固接而与第一载盘123则滑动连接,第一载盘123与第二载盘124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轨122设有两条且相互平行,第二导轨122与第一导轨126平行并与载具组件120的滑动方向相平行,第一载盘123上设有凹槽123b从而使得第一载盘123成U型结构,在该凹槽123b的空间内设有复位组件123a,该复位组件123a的底部与基盘121固接,而其复位端则与凹槽123b的前壁相抵触,从而使得当第一载盘123与第二载盘124未受到来自左侧的外侧密封组件140的压迫力时处于如图4、图5、图9、图10的复位状态,而当受到该压迫力时,处于如图6、图7、图11、图12的测试状态。
参照图1、图14、图19、图20及图21,所述压紧部包括从上到下依层叠设置的施力板133、第一压板134及第二压板135,其中,施力板133的上端与第一推杆136的末端固接,第一压板134与施力板133间滑动连接而与第二压板135则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34与施力板133间设有两条第三导轨133a,第一压板134上设有凹槽134b从而使得第一压板134成U型结构,在该凹槽134b的空间内设有复位组件134a,该复位组件134a的顶部与施力板133的下表面固接而其复位端则与凹槽134b的前壁相抵触,从而使得当第一压板134及第二压板135未受到来自左侧的外侧密封组件140的压迫力时处于如图5、图9、图10及图20的复位状态,而当受到该压迫力时,处于如图6、图7、图11、图12及图21的测试状态,此外,第二压板135的下表面设有U型凹槽135b,在该U型凹槽135b中嵌设有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弹性防滑条135a。
再次参照图1、图14及图19,施力板133的下表面固接有至少一条沿竖直方向且向下延伸的限位柱133a,该限位柱设于第一压板134与第二压板135的侧面且不会对载具组件120进出机构110产生干涉或阻碍,在限位柱133a的下端周缘形成有系列的切面部,基盘121上设有与限位柱133a的下端相对的限位孔121a,在限位孔121a的内侧周缘形成有与限位柱133a的下端周缘处的切面部相匹配的引导曲面。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柱133a设有两根,相应地,限位孔121a亦设有两个。
再次参照图4、图5及图14,基盘121的上表面上一体式地设有面积小于基盘121的平面凸台121b,第二导轨122固接与平面凸台121b之上,从而能够通过减少第一载盘123与基盘121的接触面积来减少摩擦阻力,使两者间的相对运动变得顺滑,第二载盘124的上表面上一体式地设有面积小于第二载盘124的多台阶凸台124b,该多台阶凸台124b的周线与第二载盘124的周线相匹配,多台阶凸台124b与第二载盘124同心设置,从而使得第二载盘124与多台阶凸台124b间形成有待测物放置槽。
工作原理:
1.首先,将载具组件120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从支撑架110的内部空间中滑出,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100呈如图13所示的上下料工位,通过自动化上下料机械手臂将待测物放置于载具组件120的第二载盘124之上后,所述驱动器再将载具组件120推入支撑架110内部的预定位置等待测试;
2.其次,压紧组件130的所述压紧部在第一驱动部132的驱动下,下降到预定位置,将第二载盘124之上的待测物压紧,同时位于施力板133下表面上的限位柱133a与位于限位柱133a正下方的限位孔121a相配合,从而在压紧待测物的同时又能够将载具组件120的待测工位锁死,防止其前后滑动,此时,由于未受到来自左侧的外侧密封组件140的压迫力,整个测试机构100处于如图5、图9、图10及图20的复位状态,同时,外侧密封组件140的外密封端144及内密封组件127的内密封端127a均与待测物的待测部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均未接触;
3.再次,外侧密封组件140的外密封端144在第二驱动部142的驱动下向待测物滑行,当外密封端144与待测物的外侧相抵触时,继续相前滑行一段距离,使得内密封端127a与待测物的内侧相抵触,从而形成密封,此时所述控制系统读取所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信息,从而对所述密封组件的密封压力进行控制与调节,直至外侧密封组件140的外密封端144与内侧密封组件127的内密封端127a将待测物充分密封,此时整个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100处于如图6、图7、图11、图12及图21的测试状态;
4.最后,通过进气组件143a对待测物的密封内部进行充气,同时气密性测试机构开始对待测物进行气密性测试,待气密性测试完成后,第二驱动部142牵引外密封端144后退,此时在复位组件123a、134a的作用下,整个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100又回到如图5、图9、图10及图20的复位状态,接着压紧组件130的所述压紧部在第一驱动部132的驱动下上升到初始位置,所述驱动器驱动载具组件120至如图13所示的上下料工位,自动化上下料机械手臂将测试完后待测物从载具组件120的第二载盘124之上取下,换上下一个待测物之后推入支撑架110内部等待测试。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支撑架110内部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位于待测物外侧的外侧密封组件140及位于待测物内侧的内侧密封组件127a,当外侧密封组件140及内侧密封组件127a选择性地分别与待测物的内外侧分别相抵以将待测物形成密封时,所述控制系统读取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所述密封组件的密封压力进行控制与调节,从而能够高效、高精度地对小尺寸的待测物的内部结构进行密封,为后续的气密性测试创造良好的条件;
2.由于载具组件120可选择地滑入支撑架110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在载具组件120滑出支撑架110内部时,可以将待测物放置于载具组件120上或者将载具组件120上的已测物取下,而当载具组件120滑入所述支撑架内部时,又可以对待测物进行测试,方便快捷;
3.由于载具组件120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盘121、第一载盘123及第二载盘124,基盘121的下方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导轨126,第一导轨126与基盘121固接而与底壁111则滑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载具组件120与支撑架110的选择性相对滑动;
4.由于载具组件120中设有贯穿第一载盘123及第二载盘124的凹槽,内侧密封组件127a设于所述凹槽中,内侧密封组件127a包括基座及位于所述基座上部前端的内密封端127a,所述基座呈“Z”字形结构,所述基座的底部与基盘121固接,压紧组件130包括第一驱动部132、第一推杆136及压紧部,第一驱动部132设于顶壁114的外侧,所述压紧部设于顶壁114的内侧且位于第一驱动部132的下方,第一推杆136在第一驱动部132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压紧部上升或下降,外侧密封组件140包括第二驱动部142、第二推杆143及设于第二推杆143前端的外密封端144,第二驱动部142设于其中一块所述侧壁的外侧,而外密封端144位于该侧壁的内侧,第二推杆143在第二驱动部142的驱动下带动外密封144端前进或后退,基盘121与第一载盘123之间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导轨122,第二导轨122与基盘121固接而与第一载盘123则滑动连接,所述压紧部包括从上到下依层叠设置的施力板133、第一压板134及第二压板135,其中,施力板133的上端与第一推杆136的末端固接,第一压板134与施力板133间滑动连接,从而使得当第二载盘124上放置有待测物时,所述压紧部在第一驱动部132的驱动下将该待测物压紧,第二驱动部142驱动外密封端144对待测物的外侧进行密封的同时又推动该待测物在第二导轨122上进行滑动实现了待测物的内侧密封,从而在对待测物外侧密封的同时实现了内侧密封,结构紧凑,整个密封过程快速、便捷,为后续的气密性测试工序提供了必要条件。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盘、第一载盘及第二载盘,所述基盘的下方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基盘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组件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载盘及第二载盘的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内侧密封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密封组件包括基座及位于所述基座上部前端的内密封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呈“Z”字形结构,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基盘固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与第一载盘之间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平行,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基盘固接而与第一载盘则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载盘与第二载盘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的上表面上一体式地设有面积小于所述基盘的平面凸台,所述第二导轨固接于所述平面凸台之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盘上设有凹槽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载盘呈U型结构,所述凹槽内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基盘相固接而其前段则与所述凹槽的前壁相抵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盘的上表面上一体式地设有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载盘的多台阶凸台,所述多台阶凸台的周线与所述第二载盘的周线相匹配,且所述多台阶凸台与所述第二载盘同心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载盘与多台阶凸台间形成有待测物放置槽。
CN201620366694.5U 2016-04-27 2016-04-27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 Active CN205580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6694.5U CN205580678U (zh) 2016-04-27 2016-04-27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6694.5U CN205580678U (zh) 2016-04-27 2016-04-27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80678U true CN205580678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6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66694.5U Active CN205580678U (zh) 2016-04-27 2016-04-27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806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8288A (zh) * 2021-07-01 2021-09-07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移式下密封载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8288A (zh) * 2021-07-01 2021-09-07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移式下密封载具
CN113358288B (zh) * 2021-07-01 2024-03-22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移式下密封载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1888A (zh) 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
CN106353039A (zh) 旋转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8421695U (zh) 电子设备
CN106197855A (zh) 全自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5580678U (zh)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载具组件
CN205580677U (zh) 用于气密性测试的滑动复位机构
CN105841885A (zh)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压紧组件
CN205580672U (zh)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压紧组件
CN205580679U (zh)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密封组件
CN105841889A (zh) 用于滑动复位机构的密封组件
CN106124140A (zh) 一种用于气囊测试的设备
CN106345851A (zh) 一种智能检测修复整形一体机
CN211784123U (zh) 一种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07053039A (zh) 载具组件
CN206074183U (zh) 旋转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6115262A (zh) 用于全自动气密性检测的下料组件
CN206358562U (zh) 一种容量瓶摆放箱
CN210834059U (zh) 一种包装袋漏气检测装置
CN110058025B (zh) 一种手持式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
CN107003351A (zh) 用于测试指纹芯片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28730A (zh) 芯片卡固持装置
CN206068887U (zh) 用于全自动气密性检测的下料组件
CN206132310U (zh) 用于全自动气密性检测的检测组件
CN110525754A (zh) 带体回收装置
CN206074181U (zh) 全自动气密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