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8412U - 液压油冷却机构以及设置有该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 Google Patents

液压油冷却机构以及设置有该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8412U
CN205578412U CN201620221182.XU CN201620221182U CN205578412U CN 205578412 U CN205578412 U CN 205578412U CN 201620221182 U CN201620221182 U CN 201620221182U CN 205578412 U CN205578412 U CN 205578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hydraulic oil
tube
cooling tube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211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福标
陈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yuan Hydraul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iyuan Hydraul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iyuan Hydraul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iyuan Hydraul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211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8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8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84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油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壳体,冷却壳体内设有散热腔以及设于散热腔内呈螺旋状盘绕设置且用于供液压油通过的冷却管,在冷却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散热腔以及冷却管进行风冷降温的散热装置。稳定较高的液压油从进油管进入冷却壳体的散热腔中,流经螺旋状盘绕的冷却管,在该过程中,液压油将其所带热量传递给冷却管,散热装置对散热腔中的冷却管进行风冷降温,从而使冷却管中的液压油的温度降低,但不会对冷却管具有腐蚀作用,避免出现液压油泄露的现象;同时,由于线圈状增加了液压油在冷却管中的滞留时间,因此,液压油与冷却管之间具有更长的热交换时间,使加速液压油温度的降低。

Description

液压油冷却机构以及设置有该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零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液压油冷却机构以及设置有该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背景技术
液压车床是指采用液压走刀的车床,可通过油缸驱动不同的刀架按照指定的命令移动,可实现工件的自动加工。
液压传动是以油液为介质年实现能量转换的。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油液沿管路流动并流经各控制阀,由于黏性摩擦产生压力损失;由于泄漏产生容积损失的同时也产生压力损失;运动件间摩擦产生机械损失。这些能耗损失均将转化为热能,其中一部分散到大气中,大部分传给液压元件液压缸和油液,使液压系统温度升高。
油温过高,液压油黏度显著降低,液压缸泄漏则显著增加,液压系统效率明显下降,运动部位油膜被破坏,导致摩擦阻力增加,从而使磨损加剧,于是又引起系统发热,促使温度进一步升高。同时,使油液氧化加剧,油液使用寿命降低,并促使油液形成胶状物质,并在过热的元件表面沉积,容易堵塞各种控制小孔,使之不能正常工作。此外,油温过高使橡胶密封件、软管早期老化、变质,降低使用寿命。
申请公告号为CN105351287A、申请公布日为2016年2月2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液压油降温的冷却机构,包括壳体以及弯曲折叠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在壳体的同一侧设置有分别与换热管两端连通的进液口、出液口,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冷液进口、冷液出口,在所述换热管靠近出液口方向的一端内壁上设有环形的突出部,且在所述突出部的两端设有截面为圆弧状的过渡段。在突出部的两端设置有一个截面为圆弧状的过渡段,使液压油在骤然减速后平缓地流入突出部内,同时对液压油起到一个导引作用,即引导液压油由换热管直接进入到突出部内,避免液压油在换热管形成涡流而阻碍其正常流通。
对比文件中,冷却液将换热管浸没进行热交换,而换热管为翅片管,其材质为金属,长期使用,冷却液会对其造成腐蚀,增加换热管内部液压油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液压油冷却机构,其解决了冷却液直接接触换热管从而导致其腐蚀的问题,可达到防止液压油泄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液压油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壳体,所述冷却壳体内设有散热腔以及设于散热腔内呈螺旋状盘绕设置且用于供液压油通过的冷却管,在所述冷却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散热腔以及冷却管进行风冷降温的散热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稳定较高的液压油从进油管进入冷却壳体的散热腔中,流经螺旋状盘绕的冷却管,在该过程中,液压油将其所带热量传递给冷却管,散热装置对散热腔中的冷却管进行风冷降温,从而使冷却管中的液压油的温度降低,但不会对冷却管具有腐蚀作用,避免出现液压油泄露的现象;同时,由于线圈状增加了液压油在冷却管中的滞留时间,因此,液压油与冷却管之间具有更长的热交换时间,使加速液压油温度的降低。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冷却壳体呈与冷却管螺旋轴心线共轴线的筒状;所述散热装置为排风扇,所述散热装置设于冷却壳体的一端,所述冷却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通风口。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散热装置和通风口使冷却管表面的热量充分散发,达到均匀散热的效果。
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液压油于所述冷却管内的流向与散热装置的风向相反。
采用上述结构,冷却管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与风向相反,使得流向散热装置的液压油先散热且散热时间为流经整个冷却管的时间,受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冷却管与冷却壳体的内壁间呈间隙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当散热装置在进行风冷降温时,空气可以在整个冷却壳体内部快速流动,加速冷却管的对液压油进行散热。
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散热腔内还设置有与冷却管接触并对冷却管进行热交换的冷液管。
采用上述结构,冷液管中通入冷却液,液压油的热量传递给冷却管,与冷液管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却管的温度降低,加速了液压油与冷却管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降低了液压油的温度。
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冷液管呈螺旋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将冷液管设置为与冷却管相同的形状,从而增大冷却管和冷凝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提高对冷却管内液压油的冷却效果。
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冷液管的进液口与冷却管的出油口设于冷却壳体的同一端。
采用上述结构,冷却液在冷液管中先靠近出油口的一端的冷却管中的液压油,液压油的热量传递给冷却管,冷却管将热量传递给冷液管,冷液管再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从而进行热交换,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液压油的流动方向相反,温度逐渐升高,出油口一端的液压油可将较多热量传递给冷液管中的冷却液,达到快速冷却的效果。
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冷却管和冷凝管均为铜管。
采用上述结构,铜管具有优异的导热效果,将液压油的温度快速传递至铜管上,再加上排风扇的作用,对铜管进行快速冷却,而铜管的温度一旦有所下降,若内部液压油的温度高于铜管的温度,会继续进行热传递,排风扇与铜管的组合,加快了热量的散发,从而加快了液压油的降温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设有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液压拉床,包括床体以及设置于床体上的液压缸,所述床体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油管和出油管与液压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液压油从进油管进入液压冷却机构,对其进行冷却,将冷却后的液压油经过泵站的作用,通过出油管重新传送至液压缸中,循环利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分别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冷液管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冷却液通过冷液管对冷却管中的液压油进行冷却,出液管排出的冷却液温度较高,通过泵站作用,将其传至冷却液箱中,使其与冷却液箱中大量的冷却液进行热传递,进行降温,可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螺旋状的冷却管对液压油进行传送,使得液压油流出冷却管的时间增加,通过排风扇对冷却管进行冷却,在排风扇的作用下,将冷却管所带的从液压油传导的热量散发,达到降低液压油温度的目的,不会造成冷却管的腐蚀;同为螺旋状的冷液管与冷却管相互进行热交换,其螺纹的排列与冷却管相同,且冷却液与液压油的流动方向相反,冷却液在冷液管中先靠近出油管的一端的冷却管中的液压油,液压油的热量传递给冷却管,冷却管将热量传递给冷液管,冷液管再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从而进行热交换,冷液管中的冷却液向出液管方向流动,其温度逐渐升高,出油管一端的液压油可将较多热量传递给冷液管中的冷却液,达到快速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液压油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通风口、进油管、出油管和排风扇的结构;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冷却部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2中液压油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通风口、进油管、出油管、进液管、出液管和排风扇的结构;
图4是图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冷却部、进液管、冷液管和出液管的结构;
图5是实施例3中液压拉床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床体、液压缸、液压油冷却机构和液压油循环箱的结构;
图6是实施例3中液压拉床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冷却液箱、液压油冷却机构和液压油循环箱的结构。
图中,1、冷却壳体;2、通风口;3、冷却部;31、进油管;32、冷却管;33、出油管;4、排风扇;5、冷液管;6、进液管;7、出液管;8、液压缸;9、床体;10、冷却液输送管道;11冷却液箱;13、液压油输送管;14、液压油循环箱;15、传送管;16、泵站;17、喷射管;18、回收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液压油冷却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冷却壳体1,冷却壳体1呈长方体状,内部为冷却腔,其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圆形的通风口2,两个通风口2的轴心线共轴线。冷却壳体1内设置有冷却部3,冷却部3包括进油管31、出油管33以及冷却管32。其中,进油管31设置在左侧的通风口2上方,出油管33设置在右侧通风口2的上方,进油管31与出油管33均从冷却腔内部向外穿设并固定冷却壳体1上,且突出于冷却壳体1外部。在冷却壳外部,且正对着设有出油管33的通风口2的一端设置有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为排风扇4,排风扇4与电线相连。当排风扇4打开后,风向从左向右。
参照图2,冷却壳体1内部的冷却管32为铜管,呈螺旋状,冷却管32的左端与进油管31连接,右端与出油管33连接。
液压油通过进油管31进入冷却管32,沿着线圈状流动,在此期间,液压油将自身热量传递给冷却管32,铜质的冷却管32,可快速导热,随着排风扇4将冷却管32表面的热量散发,使其表面温度降低,液压油再将热量传递给冷却管32,继续传热,在冷却管32的进油管31端至出油管33端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中,在冷却管32外部增设了冷液管5、进液管6和出液管7,冷液管5设置在进液管6和出液管7之间,且进液管6和出液管7分别设置在出油管33的下方和进油管31的下方。
参照图3和图4,冷液管5为铜质,和冷却管32同轴心线共轴线,均呈螺旋状盘旋设置,螺旋圈数相同,且冷液管5与冷却管32紧密缠绕。其中,出液管7在设置有散热装置的一端,且在通风口2的下方,而冷液管5的进液管6设置在通风口2的上方。
冷却液从进液管6传至出液管7,其流动方向与液压油的流动方向相反,在冷却液和液压油的流动过程中,液压油将自身热量传递给冷却管32,由于冷液管5缠绕于冷却管32外表面,冷却管32将其从液压油获得的热量向冷液管5传递,冷液管5再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从进液管6传至出液管7的过程中,其温度逐渐升高,而液压油从进油管31传至出油管33的过程中,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与其相向流动过来,对冷液管5进行降温,从而可吸收更多从冷却管32传送过去的热量,而冷却管32的温度降低,又可以将液压油所带的热量吸收,使液压油的热量不断散失从而使温度逐渐降低,从而实现冷却的效果。
实施例3:一种液压拉床,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床体9,床体9上设置有液压缸8,液压缸8上连接有活塞杆,床体9远离设置活塞杆的一端上设置有载物台,而在床体9内部设置有如实施例2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其进油管31与液压缸8的出油口相连,出油管33与泵站16连接,泵站16通过液压油输送管13与液压油循环箱14连接。床体9的一端还设置有冷却液箱11,液压冷却机构的进液管6与冷却液箱11的出液口相连,而其出液管7与泵站16连接,泵站16通过冷却液输送管道10与冷却液箱11连接,且冷却液箱11内部的上端设置有过滤网。冷却液箱11上还设置有两个喷射管17,喷射管17上设置有阀门。
在液压拉床使用过程中,液压缸8对活塞杆具有推动作用,通过活塞杆对工件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通过液压油进行能量转换,从而会引起液压油的温度逐渐升高,为避免由于液压油温度升高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液压油冷却机构进行降温冷却。液压油从液压缸8的出油口流出,进入进油管31,再流至冷却管32,最后从出油管33流出,流动过程中进行冷却降温。经冷却的液压油通过泵站16的动力作用,将其传送至液压油循环箱14,当液压泵中的液压油不够用时,可从液压油循环箱14中通过传送管15输送进行循环利用。在冷却过程中的冷却液,最终从出液管7流出,通过泵站16的动力作用将其传送至冷却液箱11的底部,而进入冷液管5的冷却液是从冷却液箱11的中间部位流出,在冷却液箱11的上部设置了过滤网,打开阀门,工件加工过程中喷射管17喷射于工件表面用于降温用的冷却液从滤网下方的管道流出,而该过程中的冷却液经回收管道18重新流至冷却液箱11的过滤网上,将其中的铁屑类杂质过滤后,重新回到冷却液箱11中进行循环利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油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壳体(1)内设有散热腔以及设于散热腔内呈螺旋状盘绕设置且用于供液压油通过的冷却管(32),在所述冷却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对散热腔以及冷却管(32)进行风冷降温的散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壳体(1)呈与冷却管(32)螺旋轴心线共轴线的筒状;所述散热装置为排风扇(4),所述散热装置设于冷却壳体(1)的一端,所述冷却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通风口(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液压油于所述冷却管(32)内的流向与散热装置的风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管(32)与冷却壳体(1)的内壁间呈间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腔内还设置有与冷却管(32)接触并对冷却管(32)进行热交换的冷液管(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冷液管(5)呈螺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冷液管(5)的进液口与冷却管(32)的出油口设于冷却壳体(1)的同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管(32)和冷凝管均为铜管。
9.一种液压拉床,包括床体(9)以及设置于床体(9)上的液压缸(8),其特征是:所述床体(9)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压油冷却机构,所述冷却管(32)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油管(31)和出油管(33)与液压缸(8)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拉床,其特征是:所述床体(9)上还设置有冷却液箱(11),所述冷却液箱(11)分别通过进液管(6)和出液管(7)与冷液管(5)连接。
CN201620221182.XU 2016-03-22 2016-03-22 液压油冷却机构以及设置有该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78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1182.XU CN205578412U (zh) 2016-03-22 2016-03-22 液压油冷却机构以及设置有该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1182.XU CN205578412U (zh) 2016-03-22 2016-03-22 液压油冷却机构以及设置有该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8412U true CN205578412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6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2118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78412U (zh) 2016-03-22 2016-03-22 液压油冷却机构以及设置有该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841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248A (zh) * 2018-04-03 2018-08-17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效涡流加热运油式防析碳模温机
CN110935243A (zh) * 2019-12-13 2020-03-31 陕西安得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清洁装置的风冷却器
CN113775599A (zh) * 2021-11-02 2021-12-10 杭州谦泰五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温降式防爆预警液压油缸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248A (zh) * 2018-04-03 2018-08-17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效涡流加热运油式防析碳模温机
CN110935243A (zh) * 2019-12-13 2020-03-31 陕西安得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清洁装置的风冷却器
CN113775599A (zh) * 2021-11-02 2021-12-10 杭州谦泰五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温降式防爆预警液压油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78412U (zh) 液压油冷却机构以及设置有该液压油冷却机构的液压拉床
CN206649971U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的散热装置
CN206023491U (zh) 散热型电机
CN208571804U (zh) 一种电机机壳水道
CN201592201U (zh) 一种输电导线拉丝用润滑油的冷却系统
CN204327475U (zh) 一种不锈钢泵密封冷却水自然循环装置
CN203272486U (zh) 一种大型轴瓦润滑油冷却装置
CN205079328U (zh) 用于采暖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检测装置
CN114278554A (zh) 一种柱塞泵的一体化集成装置
CN209340243U (zh) 一种旋挖钻机的冷却装置
CN204387286U (zh) 油冷器导流装置
CN202598097U (zh) 一种空气冷却型润滑系统
CN216767959U (zh) 一种散热好的液压站
CN204532463U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
CN206496559U (zh) 风冷却器
CN207326000U (zh) 一种阀门球体加工用立式镗床
CN111106683A (zh) 一种紧凑型液体循环冷却超导电机定子
CN220980173U (zh) 制动器的冷却系统
CN216520871U (zh) 一种发电机组润滑油冷却装置
CN215810346U (zh) 一种高温管式换热器
CN214578094U (zh) 一种油冷却器
CN219563873U (zh) 一种超高温油式恒温设备
CN214499990U (zh) 用于减速机组的冷却循环系统
CN108930669A (zh) 一种热水泵的轴承强制风冷自冷却结构
CN107947467A (zh) 一种3d打印机的步进电机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