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7284U - 一种管型型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型型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7284U
CN205577284U CN201620284302.0U CN201620284302U CN205577284U CN 205577284 U CN205577284 U CN 205577284U CN 201620284302 U CN201620284302 U CN 201620284302U CN 205577284 U CN205577284 U CN 205577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ory
alien invasion
square tube
section ba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843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守结
俞斌
周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ifeng ropskin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OPSKING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OPSKING ALUMIN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OPSKING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843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7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7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7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nc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型型材,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方管、连接配件和第二方管,第一方管的第一方管外立面与连接配件的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贴合并使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连接配件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与第二方管贴合并使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连接配件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槽,连接元件自第二方管外部插入安装槽内并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管型型材的成本降低、其安装简洁,整体结构强度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管型型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型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型型材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装潢中,方管应用的越加频繁,其具有简易安装、结构牢固的特点。但现有技术的方管安装工艺中,参阅图1,在框外安装有角铝,并通过螺丝等固定,而后,其他框套设在角铝外,同样也通过螺丝固定在角铝上。此种安装方法虽成本低廉,但安装定位不准,容易出现偏差,其整体结构强度较低,存在安全隐患。随着装潢结构的越发复杂,使用紧固件安装,相应地,对方管型材的强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管型型材的安装结构,可在保持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采用管型型材安装的部件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样,也可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通用性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型型材安装结构,基于新型的结构提高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型型材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方管、连接配件和第二方管,所述第一方管的第一方管外立面与连接配件的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贴合并使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所述连接配件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与所述第二方管贴合并使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所述连接配件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槽,连接元件自所述第二方管外部插入安装槽内并固定。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沿连接配件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突起在所述连接配件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呈C型状。
优选地,所述连接配件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上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向外侧弯折。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位置靠近连接配件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配件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上的第二弯折部以一弯折角度向内侧弯折。
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部角度为1°-5°。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保持低成本下,提高具有管型型材的房屋或建筑整体结构的强度;
2.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角铝安装结构及安装流程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管型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管型型材的连接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管型与连接配件对接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配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管型型材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方管;20-连接配件;30-第二方管;
101-第一方管外立面;
201-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2-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
203-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4-安装槽;205-第一弯折部;
206-第二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管型型材的结构示意图。该管型型材中,由第一方管10、连接配件20和第二方管30互相拼合而成,其中,第一方管10具有一第一方管外立面101,连接配件20具有一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上述两第一方管外立面201和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可分别是第一方管10和连接配件20上的任意一面,只需两者对应即可。该第一方管外立面101与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贴合并使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此外,连接配件20上还具有一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203,分别为连接配件20上除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外的其他表面。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与所述第二方管30贴合并使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槽204,连接元件首先从第二方管30外部插入,进而在连接配件20外套有第二方管30后,穿入安装槽204内并固定,使得第二方管30和连接配件20固定,且通过安装槽204的设置,连接元件更难受外部力影响,安装稳固性更高。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配件20的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与第一方管10的第一方管外立面102紧贴,并使用连接元件固定,从而使连接配件20固定在第一方管10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和第一方管外立面101分别为连接配件20和第一方管10上相互对应的两个表面或者端面,两者的表面形状应互相吻合从而起到贴合效果。同时,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与第一方管外立面101的选择可根据使用者对第一方管10的安装面和使用面的具体情况调整,在一般情况下,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和第一方管外立面101可以是第一方管10表面的任何一面,待选择安装后,利用连接元件如螺丝、螺钉、自攻螺丝等分别穿透过第一方管外立面101和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从而将连接配件20固定在第一方管10上。为了同时安装与第一方管10配套的第二方管30,连接配件20上还包括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203外立面,分别自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向外部的统一方向延伸形成,并穿设于第二方管30的镂空处,穿设而入后,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与第二方管30的内表面贴合,使得连接配件20与第二方管30间具有由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产生的支持力,以由该支持力产生的连接配件20和第二方管30间的摩擦力,借助上述支持力及摩擦力,连接配件的位置已预定安装在第二方管30内,最后同样使用连接元件如螺丝、螺钉等分别穿透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或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以及与前述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贴合的第二方管30部分,将第二方管30与连接配件20互相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管型型材在安装完毕后,作为连接部分的连接配件20隐藏于第一方管10和/或第二方管30内,因此在穿设连接配件20时,连接配件20均应插入第二方管30内部,使得第二方管30的一端部与第一方管外立面101贴合。为了使管型型材更加稳固,在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配件外立面203的内侧设置一个安装槽204,连接元件自所述第二方管30的外部插入安装204槽内并加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配件外立面203的内侧分别设置一个安装槽204,同样可以使用螺丝、螺钉等从第二方管30的外部穿过安装槽204加以固定。通过上述结构安装管型型材后,借由第二连接配件的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的外立面203间的摩擦力和连接元件20的紧固力配合,第二连接配件的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的外立面203与第二方管30内部的摩擦力和连接元件的紧固力配合,以及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配件外立面203的内侧设置安装槽204的加固力和连接元件20的紧固力配合,使得第一方管10、连接配件20和第二方管30的连接不仅仅依靠于传统安装方式中的连接原件的紧固力,提高了三者间的安装稳固性。
该优选实施例中,参阅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管型型材的连接配件2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安装槽204沿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安装槽204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长短,而由于安装槽204的作用在于向连接元件提供安装的位置,因此,安装槽204的大小应与作为连接元件的大小一致,如其内径可恰好安装一螺丝等,以便更好的加固。
该优选实施例中,图4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管型型材与连接配件20对接的结构分解示意图,而图5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配件2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安装槽204的一端不与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内壁直接连接,而是通过设置在内壁上的一凸起进行过渡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的内壁上设有凸起,该凸起沿上述两外立面的内壁的纵轴延伸,以形成安装安装槽204的基体。安装槽204则直接与该凸起连接,使得安装连接元件的位置更深入连接配件20的内部。当安装槽204收容连接元件时,连接元件需要固定元件如螺帽等固定,则螺帽的安装位置需不影响连接配件20与第一方管10的安装,因此,将安装槽的204的位置内收,有利于使用者对连接元件的安装。
该优选实施例中,图4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管型型材与连接配件20对接的结构分解示意图,而图5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配件2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安装槽204呈C型状,以形成收容连接元件的形状。可以理解的是,除上述C形状外,安装槽204在其截面上也可呈整圆状、半开口状等,在满足连接元件可安装的基础上,节省安装槽204的安装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上设有第一弯折部205。具体地,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上设有一弯折点,该弯折点靠近于与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连接的端部,以该弯折点为拐点,弯折点以下靠近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的部分,与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垂直,而弯折点以上远离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的部分,则向着远离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的法线方向外侧略微弯折。该弯折点的左右两侧部分,便形成为第一弯折部205。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连接配件20伸入第二方管30内部时,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需紧密配合产生配合力,因此,为了保证过盈配合的效果,以该第一弯折部205为弯折点,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弯折后扩大了连接配件20的宽度,该宽度可略微大于第二方管30的内部空间的宽度,则在连接配件伸入第二方管内部时,连接配件20需以该第一弯折部205为弯折点,再次向着内部弯折,以适应第二方管30的内部宽度,从而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本身的应力为了抵抗弯折后带来的弹性势能,其自身可产生更大的配合力。
进一步优选地,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上还具有一第二弯折部206,同样地,以一弯折点为基础,并以一弯折角度向内侧弯折,即与第一弯折部205的弯折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前述第一弯折部205的设置,使得在连接配件20未安装入第二方管30时,其宽度大于第二方管30的宽度,则安装较为困难。因此,第二弯折部206的设置,增加了便于安装的一引入部分,第二弯折部206向内弯折后,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的端部部分的宽度略小于第二方管20的内部空间的宽度,方便插入。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206的弯折角度角度为1°-5°,只需要满足便于安装即可,弯折角度过大易造成成本增加,以及减少了连接配件20所能产生的配合力。
参阅图6,具有上述配置后,第一方管10与第二方管20依靠连接配件20互相安装,连接配件20隐于第二方管内部,互相间安装更为牢固。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前述的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管型型材,包括第一方管(10)、连接配件(20)和第二方管(3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管(10)的第一方管外立面(101)与连接配件(20)的第一连接配件外立面(201)贴合并使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
所述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与所述第二方管(30)贴合并使用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
所述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槽(204),连接元件自所述第二方管(30)外部插入安装槽(204)内并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204)沿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的长度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204)突起在所述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204)呈C型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上设有第一弯折部(205),所述第一弯折部(205)向外侧弯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型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折部(205)的位置靠近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的端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件(20)的第二连接配件外立面(202)和第三连接配件外立面(203)上的第二弯折部(206)以一弯折角度向内侧弯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型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角度为1°-5°。
CN201620284302.0U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管型型材 Active CN205577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4302.0U CN205577284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管型型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4302.0U CN205577284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管型型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7284U true CN205577284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64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84302.0U Active CN205577284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管型型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72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4997A (zh) * 2016-04-07 2016-06-29 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型型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4997A (zh) * 2016-04-07 2016-06-29 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型型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7741B1 (ko) 커튼월의 연결구조
US20210222439A1 (en) A cladding assembly
CN205577284U (zh) 一种管型型材
CN103696517B (zh) 一种单元式玻璃肋外装饰系统
CN105821964A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
CN205804942U (zh) 一种模板加固钢代木材料结构
KR101657479B1 (ko) 토목 건축에 의한 교량 구조물의 외장재 설치구조
KR20070093242A (ko) 창짝 프레임의 모서리 결합장치
CN106351368B (zh) 一种可进行单曲向双曲拟合调整的幕墙
CN208039545U (zh) 一种节能用玻璃幕墙框架的连接结构
CN104234216B (zh) 幕墙伸缩缝结构及应用其的幕墙
CN202809912U (zh) 一种幕墙伸缩缝结构
CN105714997A (zh) 一种管型型材
CN206360161U (zh) 加强龙骨
CN213143412U (zh) 一种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墙角连接件
CN213449060U (zh) 钢板肋明框装配式幕墙
CN205954935U (zh) 一种无立柱玻璃幕墙系统
CN102733499B (zh) 一种隔热支架
CN212478218U (zh) 一种建筑环保幕墙的固定安装结构
KR101777817B1 (ko) 방음 및 방진용 가설 벽체 어셈블리
CN220769234U (zh) 一种可实现幕墙效果的窗系统
CN216840319U (zh) 一种卡扣式、隐藏式装修木板转角固定结构
CN212506942U (zh) 一种玻璃幕墙天棚组合结构
CN211312833U (zh) 横管后装式的方管框架
CN206903017U (zh) 转角横梁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777 Taidong Road, Panyang Industrial Park, Huangdai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yifeng ropskin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777 Taidong Road, Panyang Industrial Park, Huangdai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yifeng luopskin Aluminum Co.,Ltd.

Address after: 2777 Taidong Road, Panyang Industrial Park, Huangdai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yifeng luopskin Aluminum Co.,Ltd.

Address before: 2777 Taidong Road, Panyang Industrial Park, Huangdai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LOPSKING ALUMINUM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