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6952U -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66952U CN205566952U CN201620288369.1U CN201620288369U CN205566952U CN 205566952 U CN205566952 U CN 205566952U CN 201620288369 U CN201620288369 U CN 201620288369U CN 205566952 U CN205566952 U CN 2055669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immersed typ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cooling system
- shell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并提供了一种能够对电子设备内部发热元器件进行浸润液冷散热及保护的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盒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内部且互相电连接的电容、变压器、电抗器、二极管组、输出板、主控板组以及滤波板,所述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内的油浸式散热器,所述电容、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电抗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的内部,所述二极管组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内部的左侧,所述输出板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外部左侧并与所述二极管组相连接,所述主控板组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的上表面,所述滤波板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的右侧。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设备散热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电子设备,特别是电动车充电柜内的充电模块内部的散热大多都是采用风冷散热。就风冷散热来说,其散热效果相对来讲不够明显,而且风冷设备占用体积大、能耗高而且容易老化。所以液冷散热成为充电柜内充电模块的散热首选,但目前市面上的液冷系统大多都为间接接触式,即冷却液与发热元件是用导热金属分隔开来的,这样就使得冷却液对于发热原件的吸热并不彻底,而且大面积的采用导热金属也造成了散热系统整体的成本相对较高,不符合企业的效益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能够对电子设备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浸润液冷散热以及保护的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盒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内部且互相电连接的电容、变压器、电抗器、二极管组、输出板、主控板组以及滤波板,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内的油浸式散热器,所述电容、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电抗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的内部,所述二极管组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内部的左侧,所述输出板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外部左侧并与所述二极管组相连接,所述主控板组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的上表面,所述滤波板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的右侧。
所述油浸式散热器包括外壳体、进油盒、进油管以及固定螺栓,所述进油盒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前端的上方,所述外壳体的后方挡板上设置有进油口以及出油口,所述进油口通过所述进油管与所述进油盒相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左侧前部设置有二极管组固定板。
所述电容以及所述电抗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并置于所述进油盒的下方,所述变压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并置于所述进油盒的前方,所述二极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并置于所述进油盒与所述二极管组固定板之间。
所述进油盒内部设置有油路迂回槽,所述油路迂回槽内均匀设置有油路分隔板,所述进油管与所述油路迂回槽的进油端相连接,所述进油盒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矩形出油孔,所述矩形出油孔设置在所述油路迂回槽最末端的下方。
所述主控板组包括控制板、连接排插以及IGBT驱动器,所述控制板、所述连接排插以及所述IGBT驱动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并依次置于所述进油盒的上方,所述控制板通过所述连接排插与所述IGBT驱动器相连接,所述滤波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右侧面上并与所述连接排插相连接。
所述二极管组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每个所述固定孔上均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二极管组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固定孔相适配的固定螺丝,所述二极管组通过所述固定螺丝与所述输出板相连接。
所述进油盒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螺栓固定孔,所述螺栓固定孔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固定螺栓分别穿过所述螺栓固定孔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上分别连接设置有驱动器以及冷却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油箱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冷却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 由于采用了油浸式散热器,并将电容、电抗器、变压器以及二极管组等发热元器件放置在油浸式散热器内并使其全部受到不导电、不具备腐蚀性的冷却油的浸润,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相对于以往的风冷以及间接液冷设备更加好,而且几乎不改变充电模块原本的体积大小,同时用冷却油浸润发热元器件也使得各元器件完全绝氧,使其不容易氧化,增加了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油浸式散热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油浸式散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盒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部且互相电连接的电容2、变压器3、电抗器4、二极管组7、输出板8、主控板组以及滤波板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的油浸式散热器6,所述电容2、所述变压器3以及所述电抗器4分别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的内部,所述二极管组7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内部的左侧,所述输出板8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外部左侧并与所述二极管组7相连接,所述主控板组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的上表面,所述滤波板5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的右侧。
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包括外壳体61、进油盒62、进油管63以及固定螺栓64,所述进油盒62通过所述固定螺栓64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内部前端的上方,所述外壳体61的后方挡板上设置有进油口611以及出油口612,所述进油口611通过所述进油管63与所述进油盒62相连接,所述外壳体61的左侧前部设置有二极管组固定板613。所述进油盒62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两个螺栓固定孔625,每个所述螺栓固定孔625上都设置有密封圈,两根所述固定螺栓64分别穿过所述螺栓固定孔625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61上。
所述电容2以及所述电抗器4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内部并置于所述进油盒62的下方,所述变压器3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内部并置于所述进油盒62的前方,所述二极管组7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内部并置于所述进油盒62与所述二极管组固定板613之间。
所述进油盒62内部设置有油路迂回槽621,所述油路迂回槽621内均匀设置有油路分隔板623,所述进油管63与所述油路迂回槽621的进油端相连接,所述进油盒6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矩形出油孔624,所述矩形出油孔624设置在所述油路迂回槽621最末端的下方。
所述主控板组包括控制板91、连接排插92以及IGBT驱动器93,所述控制板91、所述连接排插92以及所述IGBT驱动器93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的外部并依次置于所述进油盒62的上表面上,所述控制板91通过所述连接排插92与所述IGBT驱动器93相连接,所述滤波板5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的右侧面上并与所述连接排插92相连接。
所述二极管组固定板613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6131,每个所述固定孔6131上均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二极管组7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固定孔6131相适配的固定螺丝71,所述二极管组7通过所述固定螺丝71与所述输出板8相连接。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6131的个数为八个,所述固定螺丝71的数量也适配地为八个。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上分别连接设置有驱动器以及冷却器,所述进油口611与所述油箱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出油口612与所述冷却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冷却油为绝缘、不具腐蚀性以及导热性能优良的冷却油。
所述油箱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将冷却油从所述进油口611以及所述进油管63注入所述进油盒62内,冷却油经过所述油路迂回槽621以及所述油路分隔板623的作用,使得冷却液在所述进油盒62内的路程尽可能的长,从而能够使安装在所述进油盒62上表面上的没有浸润冷却液的所述控制板91、所述连接排插92以及所述IGBT驱动器93也能够得到充分的间接冷却;到达所述油路迂回槽621的最末端的冷却油再通过所述矩形出油孔624进入所述外壳体61的内部,进而浸润所述电容2、所述变压器3、所述电抗器4以及所述二极管组7并对它们进行直接的浸润散热;接着冷却油再通过所述出油口612流至所述冷却器内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油再回流至所述油箱中,从而完成整个冷却散热工作并达到冷却油的循环再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设备散热领域。
Claims (8)
1.一种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它包括盒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部且互相电连接的电容(2)、变压器(3)、电抗器(4)、二极管组(7)、输出板(8)、主控板组以及滤波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的油浸式散热器(6),所述电容(2)、所述变压器(3)以及所述电抗器(4)分别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的内部,所述二极管组(7)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内部的左侧,所述输出板(8)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外部左侧并与所述二极管组(7)相连接,所述主控板组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的上表面,所述滤波板(5)放置在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浸式散热器(6)包括外壳体(61)、进油盒(62)、进油管(63)以及固定螺栓(64),所述进油盒(62)通过所述固定螺栓(64)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内部前端的上方,所述外壳体(61)的后方挡板上设置有进油口(611)以及出油口(612),所述进油口(611)通过所述进油管(63)与所述进油盒(62)相连接,所述外壳体(61)的左侧前部设置有二极管组固定板(6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2)以及所述电抗器(4)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内部并置于所述进油盒(62)的下方,所述变压器(3)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内部并置于所述进油盒(62)的前方,所述二极管组(7)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内部并置于所述进油盒(62)与所述二极管组固定板(6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盒(62)内部设置有油路迂回槽(621),所述油路迂回槽(621)内均匀设置有油路分隔板(623),所述进油管(63)与所述油路迂回槽(621)的进油端相连接,所述进油盒(6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矩形出油孔(624),所述矩形出油孔(624)设置在所述油路迂回槽(621)最末端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组包括控制板(91)、连接排插(92)以及IGBT驱动器(93),所述控制板(91)、所述连接排插(92)以及所述IGBT驱动器(93)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的外部并依次置于所述进油盒(62)的上方,所述控制板(91)通过所述连接排插(92)与所述IGBT驱动器(93)相连接,所述滤波板(5)设置在所述外壳体(61)的右侧面上并与所述连接排插(9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组固定板(613)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6131),每个所述固定孔(6131)上均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二极管组(7)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固定孔(6131)相适配的固定螺丝(71),所述二极管组(7)通过所述固定螺丝(71)与所述输出板(8)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盒(62)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螺栓固定孔(625),所述螺栓固定孔(625)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固定螺栓(64)分别穿过所述螺栓固定孔(625)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61)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还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上分别连接设置有驱动器以及冷却器,所述进油口(611)与所述油箱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出油口(612)与所述冷却器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88369.1U CN205566952U (zh) | 2016-04-08 | 2016-04-08 |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88369.1U CN205566952U (zh) | 2016-04-08 | 2016-04-08 |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66952U true CN205566952U (zh) | 2016-09-07 |
Family
ID=56811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88369.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66952U (zh) | 2016-04-08 | 2016-04-08 |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669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22376A (zh) * | 2016-04-08 | 2016-06-29 | 珠海思齐电动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
-
2016
- 2016-04-08 CN CN201620288369.1U patent/CN20556695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22376A (zh) * | 2016-04-08 | 2016-06-29 | 珠海思齐电动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
CN105722376B (zh) * | 2016-04-08 | 2018-01-16 | 珠海思齐电动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94524B (zh) | 模組化散熱裝置 | |
WO2018098911A1 (zh) | 一种部分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冷却系统 | |
CN103401044B (zh) | 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02159051B (zh) | 模块化散热装置 | |
CN204732499U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可扩展式液冷电池模组 | |
CN20442440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水冷电池模组以及水冷电池箱 | |
CN107768564A (zh) | 电池箱及其热管理系统 | |
CN112242586B (zh) | 一种电动新能源环卫车稳定、易散热的电池组安装结构 | |
CN104538699B (zh) | 电动汽车水冷电池模组以及水冷电池箱 | |
CN203340506U (zh) | 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用液冷散热器 | |
CN206432739U (zh) | 充电设备冷却系统 | |
CN205566952U (zh) |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 |
CN203423237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板及使用其的动力电池 | |
CN208589226U (zh) | 一种高散热型led数码彩屏 | |
CN207969292U (zh) | 一种机电设备用散热装置 | |
CN105722376B (zh) | 油浸式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 | |
CN206302159U (zh) | 一种水冷式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功率单元 | |
CN205644413U (zh) | 散热器 | |
CN218218034U (zh) | 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 | |
CN204905381U (zh) | 一种基于多孔扁管的水冷板组件 | |
CN207864044U (zh) | 一种发动机散热器 | |
CN208336450U (zh) | 一种新型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组 | |
CN209553190U (zh) | 一种轨道机车用散热装置 | |
CN210348390U (zh) | 一种计算机用快速散热机箱 | |
CN208093690U (zh) | 电池模组冷却水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1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