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3484U -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3484U
CN205563484U CN201620197859.0U CN201620197859U CN205563484U CN 205563484 U CN205563484 U CN 205563484U CN 201620197859 U CN201620197859 U CN 201620197859U CN 205563484 U CN205563484 U CN 205563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art
signal input
screw rod
input apparatu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978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何勇
白胜
刘光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978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3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3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3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所述信号输入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相连;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连;第一信息输出部,所述第一信息输出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相连以输出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滑动信号;第二信息输出部,所述第二信息输出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连以输出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滑动信号。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输入装置,可以实现多方向的平移输入功能,信号输入装置的使用维度多,使用更方便,信号输入装置的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准确,故障点少。

Description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号输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号输入装置和设置有该信号输入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载多媒体系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车载多媒体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的了解汽车自身的状态、汽车周围的环境等驾驶相关的信息,给驾驶者良好的驾驶体验。现在多媒体系统正朝着大屏、智能的方向发展,实体输入装置的功能被弱化,但作为多媒体系统的常备装置,旋钮一直保留下来。相关技术中的旋钮只能实现旋转与按压两个功能,无法做到多方向的平移,操作功能较为单一,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多方向平移输入功能的信号输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信号输入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信号输入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相连;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连;第一信息输出部,所述第一信息输出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相连以输出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滑动信号;第二信息输出部,所述第二信息输出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连以输出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滑动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信号输入装置,通过将前一级滑动机构的底座与后一级滑动机构的滑动部相连,使得信号输入装置可以实现多方向的平移输入功能,信号输入装置的使用维度多,使用更方便,且不易发生信号的误输出,信号输出准确,信号输入装置的结构简单,故障点少,使用寿命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信号输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输出部包括第一转换部和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转换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配合以在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时转动,所述第一检测部适于与外部感应装置相连以将所述第一转换部的转动信号输出;所述第二信息输出部包括第二转换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转换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配合以在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时转动,所述第二检测部适于与外部的感应装置相连以将所述第二转换部的转动信号输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换部为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滑动部螺纹连接,以在所述第一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驱动所述第一螺杆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检测部与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换部为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滑动部螺纹连接,以在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时驱动所述第二螺杆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检测部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螺杆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螺杆不能相对所述第一固定座移动;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螺杆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螺杆不能相对所述第二固定座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座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座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座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二滑动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所述第一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两个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轨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与两个所述第一滑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和两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操作部相连,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轨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与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连;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可选地,所述编码器上设有操控旋钮和按压机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复位;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部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信号输入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沿第一方向滑动的相关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底座与第一滑动部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信息输出部安装在第一底座或第二信息输出部安装在第二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信号输入装置100,
第一底座11,第一滑轨12,第一滑动部13,第一滑块131,第一连接板132,第一连接板过孔1321,第一信息输出部14,第一螺杆141,第一检测部142,第一固定座15,
第二底座21,第二底座过孔211,第二滑轨22,第二滑动部23,第二滑块231,第二连接板232,第二信息输出部24,第二螺杆241,第二检测部242,第二固定座25,
操作部30,电路板31,编码器32,操控旋钮321,按压机构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首先参照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输入装置100,如图1-图5所示,信号输入装置100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滑动部13、第二底座21、第二滑动部23、操作部30、第一信息输出部14和第二信息输出部24。
其中,第一滑动部13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在第一底座11上,第二底座21与第一滑动部13相连,第二滑动部23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在第二底座21上,操作部30与第二滑动部23相连,且第一信息输出部14与第一滑动部13相连以输出第一滑动部13的滑动信号,第二信息输出部24与第二滑动部23相连以输出第二滑动部23的滑动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平行。
操作人员朝第二方向推动操作部30时,第二滑动部23相对于第二底座21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一滑动部13不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二信息输出部24输出第二滑动部23的滑动信号,使被控制的模块作相应地动作,由于第一信息输出部14与第一滑动部13相连,此时第一信息输出部14保持不动。
操作人员朝第一方向推动操作部30时,第二滑动部23不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二信息输出部24相对于第二滑动部23保持不动,第二滑动部23和第二底座21连同第一滑动部13一起相对于第一底座11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一信息输出部14输出第一滑动部13的滑动信号,使被控制的模块作相应地动作。
也就是说,在朝第一方向推动操作部30时,第一信息输出部14输出第一滑动部13的滑动信号,第二信息输出部24相对于安装第二信息输出部24的部件保持不动;在朝第二方向推动操作部30时,第二信息输出部24输出第二滑动部23的滑动信号,第一信息输出部14相对于安装第一信息输出部14的部件保持不动。第一信息输出部14与第二信息输出部24分开设置,只在输入相应方向的信号时第一信息输出部14与第二信息输出部24才做出相应的反应,信号输入装置100不易将输入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混淆,信号输出更准确,且第一信息输出部14与第二信息输出部24的磨损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输入装置100,通过将前一级滑动机构的底座与后一级滑动机构的滑动部相连,使得信号输入装置100可以实现多方向的平移信号输入,信号输入装置100的输入维度多,使用更方便,且不易发生信号的误输出,信号输出准确,信号输入装置100的结构简单,故障点少,使用寿命长。
第一滑动部13和第二滑动部23在滑动时产生滑动位移,滑动位移为矢量,包括滑动的方向和滑动的位移量。可选地,第一信息输出部14输出的第一滑动部13的滑动信号包括滑动的方向和滑动的位移量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信息输出部24输出的第二滑动部23的滑动信号包括滑动的方向和滑动的位移量中的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可以为从初始位置开始沿着某条射线的单一朝向,第一方向也可以包括从初始位置开始沿着某条直线的互成180°的两个朝向。第二方向可以为从初始位置开始沿着另一条射线的单一朝向,第二方向也可以包括从初始位置开始沿着另一条直线的互成180°的两个朝向。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包括沿着某条直线的互成180°的两个朝向,第二方向可以包括沿着另一条直线的互成180°的两个朝向。由此,信号输入装置100可以用于输入四个方向的平移信号。
优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由此,第一方向的信号输入与第二方向的信号输入不易相互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输出部14包括第一转换部和第一检测部142,第一转换部与第一滑动部13配合以在第一滑动部13滑动时转动,第一检测部142适于与外部感应装置相连以将第一转换部的转动信号输出。比如,第一信息输出部14与第一滑动部13可以形成为曲柄滑块机构(第一转换部构成为曲柄)、凸轮顶杆机构(第一转换部构成为凸轮)、齿轮齿条机构(第一转换部构成为齿轮)等。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转换部可以为第一螺杆141,第一螺杆141可以与第一滑动部13螺纹连接,以在第一滑动部13沿第一方向滑动时驱动第一螺杆141绕自身的轴线转动,第一检测部142可以与第一螺杆141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杆141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平行,在第一滑动部13沿第一方向滑动时,第一螺杆141可以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且第一螺杆14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滑动部13的滑动方向对应,第一检测部142则随第一螺杆141的转动而转动,外部感应装置通过检测第一检测部142的转动即可得到第一滑动部13的滑动信号。
可选地,第一检测部142可以通过销钉与第一螺杆141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外部感应装置可以为传感器,外部感应装置可以直接监控第一检测部142的转动信息。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检测部142可以构造为齿轮,且第一检测部142可以与外部感应装置啮合,以将第一检测部142的转动信号输送给外部感应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信息输出部24包括第二转换部和第二检测部242,第二转换部与第二滑动部23配合以在第二滑动部23滑动时转动,第二检测部242适于与外部感应装置相连以将第二转换部的转动信号输出。比如,第二信息输出部24与第二滑动部23可以形成为曲柄滑块机构(第二转换部构成为曲柄)、凸轮顶杆机构(第二转换部构成为凸轮)、齿轮齿条机构(第二转换部构成为齿轮)等。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转换部可以为第二螺杆241,第二螺杆241可以与第二滑动部23螺纹连接,以在第二滑动部23沿第二方向滑动时驱动第二螺杆241绕自身的轴线转动,第二检测部242可以与第二螺杆241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螺杆241的轴线与第二方向平行,在第二滑动部23沿第二方向滑动时,第二螺杆241可以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且第二螺杆24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滑动部23的滑动方向对应,第二检测部242则随第二螺杆241的转动而转动,外部感应装置通过检测第二检测部242的转动即可得到第二滑动部23的滑动信号。
可选地,第二检测部242可以通过销钉与第二螺杆241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外部感应装置可以为传感器,外部感应装置可以直接监控第二检测部242的转动信息。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检测部242可以构造为齿轮,且第二检测部242可以与外部感应装置啮合,以将第二检测部242的转动信号输送给外部感应装置。
优选地,如图4所示,信号输入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座15,第一固定座15可以固定在第一底座11上,可选地,第一固定座1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在第一底座11上。第一螺杆141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固定座15上,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一螺杆141不能相对第一固定座15移动。
也就是说,第一螺杆141与第一固定座15之间只能发生相对的转动而不能发生相对的移动,由此,第一固定座15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设置的较小,有利于缩小信号输入装置100的尺寸。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座15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座15可以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由此,第一螺杆141的转动更稳定。
优选地,第一滑动部13可以位于两个第一固定座15之间。也就是说,第一滑动部13的滑动范围介于两个第一固定座15之间,在第一滑动部13从初始位置滑动到止抵第一固定座15时,即达到第一滑动部13的最大滑动位移处,第一固定座15对第一滑动部13的滑动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4所示,信号输入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座25,第二固定座25可以固定在第二底座21上,可选地,第二固定座2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在第二底座21上。第二螺杆241可以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固定座25上,且在第二方向上第二螺杆241不能相对第二固定座25移动。
也就是说,第二螺杆241与第二固定座25之间只能发生相对的转动而不能发生相对的移动,由此,第二固定座25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设置的较小,有利于缩小信号输入装置100的尺寸。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固定座25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固定座25可以沿第二方向间隔开设置。由此,第二螺杆241的转动更稳定。
优选地,第二滑动部23可以位于两个第二固定座25之间。也就是说,第二滑动部23的滑动范围介于两个第二固定座25之间,在第二滑动部23从初始位置滑动到止抵第二固定座25时,即达到第一滑动部13的最大滑动位移处,第二固定座25对第二滑动部23的滑动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信号输入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滑轨12,第一滑轨12可以安装在第一底座11上,且第一滑动部13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在第一滑轨12上。
可选地,第一滑轨1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在第一底座11上。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滑轨12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滑轨12可以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滑动部13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板132和两个第一滑块131,两个第一滑块131可以均与第一连接板132相连,第一连接板132可以与第二底座21相连,第一螺杆141可以与第一连接板132螺纹连接,两个第一滑块131可以与两个第一滑轨12一一对应。
由此,两个第一滑块131可以分别沿两个第一滑轨12滑动,第一滑动部13可以在第一滑轨12上作双轨道滑动,第一滑动部13的滑动更平稳,不易晃动。
可选地,两个第一滑块131可以均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板132相连,第一连接板13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第二底座21相连。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螺杆141可以位于两个第一滑块131之间。由此,信号输入装置100的结构更紧凑,对称性更好。
可选地,信号输入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复位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复位件可以用于驱动第一滑动部13复位。
也就是说,在第一滑动部13从初始位置开始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复位件可以储蓄使第一滑动部13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势能,松开操作部30,第一滑动部13可以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以便于下次操作。
如图1-图3所示,信号输入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滑轨22,第二滑轨22可以安装在第二底座21上,且第二滑动部23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在第二滑轨22上。
可选地,第二滑轨2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在第二底座21上。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滑轨22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滑轨22可以平行间隔设置,第二滑动部23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板232和两个第二滑块231,两个第二滑块231可以均与第二连接板232相连,第二连接板232可以与操作部30相连,第二螺杆241可以与第二连接板232螺纹连接,两个第二滑块231可以与两个第二滑轨22一一对应。
由此,两个第二滑块231可以分别沿两个第二滑轨22滑动,第二滑动部23可以在第二滑轨22上作双轨道滑动,第二滑动部23的滑动更平稳,不易晃动。
可选地,两个第二滑块231可以均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板232相连,第二连接板23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操作部30相连。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螺杆241可以位于两个第二滑块231之间。由此,信号输入装置100的结构更紧凑,对称性更好。
可选地,信号输入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复位件,第二复位件可以用于驱动第二滑动部23复位。
也就是说,在第二滑动部23从初始位置开始滑动的过程中,第二复位件可以储蓄使第二滑动部23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势能,松开操作部30,第二滑动部23可以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以便于下次操作。
可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操作部30可以包括电路板31和编码器32,电路板31可以与第二滑动部23相连,编码器32可以与电路板31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编码器32与电路板31之间既存在电连接又存在物理连接,编码器32与电路板31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使编码器32的电信号通过电路板31传输给外部电路,编码器32与电路板31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使编码器32在受到操作人员的平移操作时,通过电路板31将推力传递给第二滑动部23。
可选地,电路板3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第二滑动部23相连。
具体地,如图5所示,编码器32上可以设有操控旋钮321和按压机构322。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旋转操控旋钮321,可以向编码器32输入角位移信号,通过按压按压机构322,可以向编码器32输入直线位移信号,从而使信号输入装置100具备旋转和按压这两个维度的输入功能。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底座11上可以设有第一底座过孔,第一连接板132上可以设有第一连接板过孔1321,第二底座21上可以设有第二底座过孔211,第二连接板232上可以设有第二连接板过孔,电路板31的引出导线可以依次贯穿第二连接板过孔、第二底座过孔211、第一连接板过孔1321和第一底座过孔再与外部电路相连。
可选地,信号输入装置100可以用于控制车载多媒体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信号输入装置100可以用于控制车载多媒体屏的物理移动,比如推动操作部30,可以使车载多媒体屏朝四个方向移动,旋转操控旋钮321,可以使车载多媒体屏转动等。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信号输入装置100可以用于控制车载多媒体屏的输入控制,包括但不限于车载多媒体屏的屏幕画面的翻页、功能触发、开关等。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输入装置100,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准确,故障点少,可以实现旋转、按压及四方向平移信号输入多种功能,信号输入装置100的输入维度多,使用更方便。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设置有上述任一种信号输入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信号输入装置100,车辆的操作性能更好,使用更方便。
可选地,信号输入装置可以用于控制车辆的车载多媒体屏,以优化车载多媒体屏的操作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座;
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相连;
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连;
第一信息输出部,所述第一信息输出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相连以输出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滑动信号;
第二信息输出部,所述第二信息输出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连以输出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滑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输出部包括第一转换部和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转换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配合以在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时转动,所述第一检测部适于与外部感应装置相连以将所述第一转换部的转动信号输出;
所述第二信息输出部包括第二转换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转换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配合以在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时转动,所述第二检测部适于与外部的感应装置相连以将所述第二转换部的转动信号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部为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滑动部螺纹连接,以在所述第一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驱动所述第一螺杆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检测部与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换部为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滑动部螺纹连接,以在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时驱动所述第二螺杆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检测部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螺杆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螺杆不能相对所述第一固定座移动;
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螺杆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螺杆不能相对所述第二固定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座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座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二滑动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所述第一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轨上;
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两个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轨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与两个所述第一滑轨一一对应;
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和两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操作部相连,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轨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与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连;
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上设有操控旋钮和按压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复位;
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部复位。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输入装置。
CN201620197859.0U 2016-03-15 2016-03-15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205563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97859.0U CN205563484U (zh) 2016-03-15 2016-03-15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97859.0U CN205563484U (zh) 2016-03-15 2016-03-15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3484U true CN205563484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1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97859.0U Active CN205563484U (zh) 2016-03-15 2016-03-15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34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7363A (zh) * 2016-12-16 2017-03-29 龙云 对hci部件输出交互动作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7363A (zh) * 2016-12-16 2017-03-29 龙云 对hci部件输出交互动作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4728A (zh) 带有触感反馈的控制接口
CN205563484U (zh)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CN205292602U (zh) 电子制动踏板总成
CN107947021A (zh) 电力系统专用线路辅助一体机
CN108956137A (zh) 一种谐波减速机性能检测机构
CN209087253U (zh) 手动档位模拟装置及模拟车辆
CN104977532A (zh)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对拖式测试台架
CN205620850U (zh)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CN204383186U (zh) 车辆仪表及车辆
CN204373901U (zh) 一种单电动轮轴荷动态加载装置
CN2911609Y (zh) 嵌入式gps自主导航装置
CN205582802U (zh)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CN201503705U (zh) 一种可偏心驱动的指针式模拟仪表
CN101691107A (zh) 车辆离合传感器总成
CN103293009B (zh) 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205563485U (zh) 信号输入装置和车辆
CN212378862U (zh) 一种翻转式液位传感器检测装置
CN106809131A (zh) 用于多媒体元件的升降系统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N208520579U (zh) 一种rv减速器检测装置
CN202016530U (zh) 电动自行车用一体式仪表
CN207758688U (zh) 一种带调节机构的车载导航影音设备
CN106005226A (zh) 电动自行车的前轮组件和电动自行车
CN205737296U (zh) 一种汽车导航仪支架
CN208947228U (zh) 一种双旋钮导航仪
CN106527404A (zh) 一种obd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