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54113U -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54113U
CN205554113U CN201620059682.8U CN201620059682U CN205554113U CN 205554113 U CN205554113 U CN 205554113U CN 201620059682 U CN201620059682 U CN 201620059682U CN 205554113 U CN205554113 U CN 205554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arrestment mechanism
holder
rail
br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596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新
娄磊
冯琦
赵志成
温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596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54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54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5411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包括与车身底部固定连接的多组制动机构、多组制动机构的运行轨道、控制每组制动机构运作的控制机构和联动多组制动机构的联动机构,运行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U型轨道,每组制动机构包括两个制动钳,每个U型轨道穿过一个制动钳设置,每个制动钳内均设有制动活塞、制动片和预压紧弹簧,制动活塞与制动片固定连接,制动片与U型轨道接触设置,控制机构控制制动活塞背压,联动机构包括两根钢缆、多个滑轮和多个滑轮支架。本实用新型创造采用摩擦吸能方式为乘员舱做缓冲,根据不同重叠率正面碰撞形式及碰撞速度,实现对不同碰撞工况下碰撞加速度波形优化的要求,从而降低车内乘员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车辆碰撞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碰撞加速度是造成乘员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车身结构是汽车碰撞加速度的决定因素。目前汽车安全的主流设计方法,是在确定车身结构的基础上,辅以乘员约束系统的开发,以达到降低乘员伤害的目的。但是这并非降低乘员伤害的最优化方法,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传统的汽车安全设计主要针对正面碰撞法规工况(50kph),车身结构将围绕如何达到该碰撞工况下的理想加速度波形展开设计,一旦定型,车身结构刚度就不可变。但现实中碰撞事故速度多变,且不同的碰撞速度对应的理想碰撞特性也不同,因此已定型的车身刚度并不能保证汽车在其他碰撞速度下最优的碰撞性能;二是常规的车身结构主要通过两根纵梁吸收主要的碰撞能量,但现实中部分重叠正面碰撞工况却更常见,该工况下碰撞能量只能由单根纵梁吸收,使得车辆整车等效结构刚度变小,从而造成前端碰撞结构变形量增大、乘员舱空间变形严重,造成更大的乘员伤害。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车身结构刚度的不可变化性以及偏置碰撞中左右两侧结构吸能的不同步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可变刚度的吸能装置,该装置同时具有左右结构联动功能,从而保证车身结构可以根据不同正面碰撞工况(碰撞速度和重叠率)来智能调节控制乘员舱的碰撞加速度,使其达到优化的波形,从而降低乘员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在传统前端变形吸能的方式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能量转化方式为乘员舱做缓冲,适应不同碰撞速度、碰撞重叠率各类碰撞形式,使得车内乘员伤害降到最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降低车内乘员伤害的车辆前端碰撞结构,包括与车身1底部固定连接的多组制动机构、多组制动机构的运行轨道、控制每组制动机构运作的控制机构和联动多组制动机构的联动机构,所述的运行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U型轨道4,所述的两个U型轨道4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的每组制动机构包括两个制动钳2,所述的每个U型轨道4穿过一个制动钳2设置,所述的每个制动钳2的上表面均与车身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每个制动钳2内均设有制动活塞3、依靠制动活塞3背压的变化实现上下运动的制动片5和预压紧制动活塞3与制动片5的预压紧弹簧6,所述的制动活塞3与制动片5固定连接,所述的制动片5与U型轨道4的U型边接触设置,所述的控制机构控制制动活塞3的背压;
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8、连接制动钳2内气腔7与压力控制器之间的高压管路9和电磁阀10,所述的制动活塞3、制动片5和预压紧弹簧6设置在气腔7内;
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两根钢缆11、多个滑轮12和多个滑轮支架13,所述的每个制动钳2上均一体设置一个滑轮支架13,所述的每个滑轮支架13均设置在U型轨道4内,所述的每个滑轮支架13上开有一个容纳滑轮12的横向槽14,所述的滑轮12穿过固设在横向槽14上下槽面之间的固定轴15设置,所述的两根钢缆11均交错绕过滑轮12设置,所述的每根钢缆11两 端均分别与两个U型轨道4固接,所述的在滑轮12与U型轨道固定端之间的钢缆11均与U型轨道4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机构至少设置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运行轨道为U型钢架轨道。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制动钳2内设有上下两组气腔7,每组气腔7包括2个,且每组气腔7与一个高压管路9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U型轨道4的上下U型边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制动片5,且每个制动片5均由两个制动活塞3压制,所述每个制动活塞3均由两个预压紧弹簧6预压紧。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10为三位三通电磁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大刚度的U型轨道和制动机构的设置,使得本结构采用与以往的不同的吸能方式,即利用摩擦吸能的方式为乘员舱做缓冲;联动机构的设置,保证了偏置碰撞时,两边制动机构能够同步前移,这样避免了由于只有一边作用,而使等效刚度降低一半的现象;控制机构控制制动力,以实现针对不同碰撞速度达到对车身碰撞波形的智能控制,使乘员伤害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中一个U型轨道上的制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中控制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身;2-制动钳;3-制动活塞;4-U型轨道;5-制动片;6-预压紧弹簧;7-气腔;8-压力传感器;9-高压管路;10-电磁阀;11-钢缆;12-滑轮;13-滑轮支架;14-横向槽,15-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包括与车身1底部固定连接的多组制动机构、多组制动机构的运行轨道、控制每组制动机构运作的控制机构和联动多组制动机构的联动机构,所述的运行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U型轨道4,所述的两个U型轨道4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的每组制动机构包括两个制动钳2,所述的每个U型轨道4穿过一个制动钳2设置,所述的每个制动钳2的上表面均与车身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每个制动钳2内均设有制动活塞3、依靠制动活塞3背压的变化实现上下运动的制动片5和预压紧制动活塞3与制动片5的预压紧弹簧6,所述的制动活塞3与制动片5固定连接,所述的制动片5与U型轨道4的U型边接触设置,所述的控制机构控制制动活塞3的背压;
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8、连接制动钳2内气腔7与压力控制器之间的高压管路9和电磁阀10,所述的制动活塞3、制动片5和预压紧弹簧6设置在气腔7内;
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两根钢缆11、多个滑轮12和多个滑轮支架13,所述的每个制动钳2上均一体设置一个滑轮支架13,所述的每个滑轮支架13均设置在U型轨道4内,所述的每个滑轮支架13上开有一个容纳滑轮12的横向槽14,所述的滑轮12穿过固设在横向槽14上下槽面之间的固定轴15设置,所述的两根钢缆11均交错绕过滑轮12设置,所述的每根钢缆11两端均分别与两个U型轨道4固接,所述的在滑轮12与U型轨道固定端之间的钢缆11均与U型轨道4平行设置。
制动机构至少设置两组。
运行轨道为U型钢架轨道。
每个制动钳2内设有上下两组气腔7,每组气腔7包括2个,且每组气腔7与一个高压管路9连接。
U型轨道4的上下U型边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制动片5,且每个制动片5均由两个制动活塞3压制,所述每个制动活塞3均由两个预压紧弹簧6预压紧。
电磁阀10为三位三通电磁阀,可对制动活塞3所在气腔7内的气压进行实时控制。
本发明创造采用摩擦的方式吸能。车辆前端采用双U型钢架作为运行轨道,由于碰撞中,不依赖U型轨道的变形吸能,因此可以将其刚度设计的尽量大。车辆的乘员舱部分与制动钳部分相连,并可以沿U型钢架轨道滑动。
当车辆正常行驶,未发生碰撞时,三位三通常闭电磁阀10处于中位,高压气体不会进入制动活塞3所在气腔7,制动活塞3由预压紧弹簧8提供足够的预压紧力,保证制动片5对U型轨道4有初始摩擦力,车身1与U型轨道4在正常行驶时可以保证正确的相对位置,不发生位移。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U型轨道4质量小,刚度大,几乎不会发生变形。而此时乘员舱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并克服摩擦力与轨道发生相对运动,汽车碰撞产生的能量以摩擦的形式耗散。而制动机构的控制机构获得车辆碰撞速度和制动气压等数据,并依据已经优化好的该碰撞工况下的最优加速度波形,控制制动力,以实现对碰撞波形的智能控制。控制制动力通过电磁阀的作动完成,当需要增大制动力时,电磁阀处于上位,高压制动器气流入制动钳气腔,制动活塞背压增大,摩擦力上升;当需要降低制动力时,电磁阀处于下位,制动钳气腔中的高压空气泄出,制动活塞背压降低,摩擦力下降。
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只有单边U型轨道与壁障发生碰撞,碰撞力以压力的形式沿该轨道传递至轨道后端,在该轨道后端有钢缆与之固连,因此 碰撞力以拉力的形式继续沿钢缆传递至另一根轨道的前端。在乘员舱克服摩擦力向前运动的全过程中,即碰撞的全过程中,碰撞力始终以上述路径传递。因此该装置保证了无论车辆发生何种偏置率的正面碰撞,左右两侧都能够联动运动,从而避免了偏置碰撞中单边吸能造成的左右不同步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身(1)底部固定连接的多组制动机构、多组制动机构的运行轨道、控制每组制动机构运作的控制机构和联动多组制动机构的联动机构,所述的运行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U型轨道(4),所述的两个U型轨道(4)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的每组制动机构包括两个制动钳(2),所述的每个U型轨道(4)穿过一个制动钳(2)设置,所述的每个制动钳(2)的上表面均与车身(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每个制动钳(2)内均设有制动活塞(3)、依靠制动活塞(3)背压的变化实现上下运动的制动片(5)和预压紧制动活塞(3)与制动片(5)的预压紧弹簧(6),所述的制动活塞(3)与制动片(5)固定连接,所述的制动片(5)与U型轨道(4)的U型边接触设置,所述的控制机构控制制动活塞(3)的背压;
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8)、连接制动钳(2)内气腔(7)与压力控制器之间的高压管路(9)和电磁阀(10),所述的制动活塞(3)、制动片(5)和预压紧弹簧(6)设置在气腔(7)内;
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两根钢缆(11)、多个滑轮(12)和多个滑轮支架(13),所述的每个制动钳(2)上均一体设置一个滑轮支架(13),所述的每个滑轮支架(13)均设置在U型轨道(4)内,所述的每个滑轮支架(13)上开有一个容纳滑轮(12)的横向槽(14),所述的滑轮(12)穿过固设在横向槽(14)上下槽面之间的固定轴(15)设置,所述的两根钢缆(11)均交错绕过滑轮(12)设置,所述的每根钢缆(6)两端均分别与两个U型轨道(4)固接,所述的在滑轮(12)与U型轨道固定端之间的钢缆(11)均与U型轨道(4)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至少设置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轨道为U型钢架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制动钳(2)内设有上下两组气腔(7),每组气腔(7)包括2个,且每组气腔(7)与一个高压管路(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轨道(4)的上下U型边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制动片(5),且每个制动片(5)均由两个制动活塞(3)压制,所述每个制动活塞(3)均由两个预压紧弹簧(6)预压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10)为三位三通电磁阀。
CN201620059682.8U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54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9682.8U CN205554113U (zh)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9682.8U CN205554113U (zh)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54113U true CN205554113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21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59682.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54113U (zh)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541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1532A (zh) * 2016-01-21 2016-06-29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1532A (zh) * 2016-01-21 2016-06-29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8243Y (zh) 汽车座椅底座
KR101547887B1 (ko) 활강기 시험 장치
CN208593443U (zh) 汽车车身前部结构及其上边梁
CN101863238A (zh) 用于追尾碰撞的颈部保护的平动吸能座椅
CN102381368A (zh)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
CN109238733A (zh) 一种汽车aebs测试试验用移动模拟目标车
CN109080694A (zh) 一种具有良好溃缩特性的转向管柱及转向机构、汽车
CN101574948A (zh) 分段可伸缩式保险杠吸能结构
CN205554113U (zh)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KR20080046119A (ko) 차량
EP2847035B1 (en) A vehicle with a suspended driver unit with locking and force absorbing means
CN105711532B (zh) 一种优化汽车正面碰撞加速度的装置
CN114720151B (zh) 一种基于储能装置的波形可调低速碰撞试验系统
CN105711528A (zh) 一种降低车内乘员伤害的车辆前端耐撞装置
CN207029091U (zh) 一种大型车辆用撞击缓冲装置
CN201062056Y (zh) 一种汽车碰撞保护装置
CN208636043U (zh) 一种用于模拟车辆侧柱碰撞动态侵入量的设备
CN102975770A (zh) 汽车地板梁及具有该汽车地板梁的汽车地板
CN204055998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汽车
CN202935430U (zh) 汽车防撞保险装置
CN202389440U (zh) 一种汽车管柱的吸能机构
CN202624382U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纵梁
CN206394592U (zh) 汽车前防撞梁缓冲装置
CN106697056B (zh) 前置前驱汽车
CN211752432U (zh) 一种vr模拟碰撞游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