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8676U - 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 Google Patents

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8676U
CN205538676U CN201520989436.8U CN201520989436U CN205538676U CN 205538676 U CN205538676 U CN 205538676U CN 201520989436 U CN201520989436 U CN 201520989436U CN 205538676 U CN205538676 U CN 205538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receiving terminal
gas channel
transmitting termina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894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启源
李乐文
叶校波
郭文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UA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UA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UA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UA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894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8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8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8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包括:尾气通道、发射单元、接收单元、两个抗污染单元和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发射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分别通过发射端排气管接块和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相连接,且所述发射端排气管接块和所述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上分别设置有发射端排气口和接收端排气口。该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具有气密性好、抗污染能力强、结构简单等优点。

Description

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背景技术
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出台后,对不透光度计的物理响应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物理响应时间小于0.2s。要满足该要求,必须要在不透光度计内部加装真空采样泵。而现有的透射式不透光度计的不足之处在于,为防止测量光通道两端的光源和接收器受到尾气污染,通常采用风扇等装置在光通道与光源和接收器的前端分别形成垂直保护气幕,隔绝尾气的污染。但使用这种方法,会导致测量光通道的气密性变得很差而使得系统真空度偏低,同时,还会降低气路系统的流量。这样的结构显然不利于真空采样泵的采样。而且户外空气中的微小尘埃、水汽等杂质能通过风扇过滤网进入,对测量光通道和透镜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包括:
尾气通道,所述尾气通道为中空的长管,且该长管的中部具有尾气进气 口;
发射单元,所述发射单元与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发射单元具有与尾气通道连通的发射端通孔,且所述发射端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尾气通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发射端通孔内从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依次设置光源和发射端隔热玻璃,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与所述发射端通孔的中轴线垂直;
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尾气通道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接收单元具有与尾气通道连通的接收端通孔,且所述接收端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尾气通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接收端通孔内从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依次设置有光电转换器和接收端隔热玻璃,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与所述接收端通孔的中轴线垂直;
两个抗污染单元,所述两个抗污染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射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内部;和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发射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和所述抗污染单元相连接,
其中,所述发射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分别通过发射端排气管接块和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相连接,且所述发射端排气管接块和所述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上分别设置有发射端排气口和接收端排气口,已将尾气通道内的尾气排出。
进一步地,发射单元包括:
发射端后盖,所述发射端后盖设置在所述发射单元的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以密封所述发射端通孔的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所述光源靠近所述发射端后盖并面向所述尾气通道方向设置;
发射器座,所述发射器座设置在所述发射端后盖的朝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个侧面上,且所述发射器座具有发射端台阶形通孔,所述台阶形通孔是所 述发射端通孔的一部分,所述光源被容纳在所述发射端台阶形通孔的内;和
发射端连接座,所述发射端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发射器座朝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相结合、另一端通过所述发射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的所述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发射端连接座具有与所述发射端台阶形通孔相连通的发射端连接座通孔,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设置在所述发射端连接座通孔内。
进一步地,发射单元还包括发射端透镜,所述发射端透镜平行于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设置在所述发射端台阶形通孔内,且所述发射端透镜的凸面侧朝向所述尾气通道。
进一步地,发射单元还包括发射端透镜压块,所述发射端透镜压块设置在所述发射端透镜与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之间,所述发射端透镜压块的一端通过透镜密封圈与所述发射端透镜密封安装、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上,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通过密封垫与所述发射端连接座密封安装。
进一步地,接收单元包括:
接收端后盖,所述接收端后盖设置在所述接收单元的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以密封所述接收端通孔的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所述光电转换器靠近所述接收端后盖并面向所述尾气通道方向设置;
接收器座,所述接收器座设置在所述接收端后盖的朝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个侧面上,且所述接收器座具有接收端台阶形通孔,所述接收端台阶形通孔是所述接收端通孔的一部分,所述光电转换器被容纳在所述接收端台阶形通孔内;和
接收端连接座,所述接收端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接收器座朝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相结合、另一端通过所述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接收端连接座具有与所述接收端台阶形通孔相连通的接收端连接座通孔,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设置在所述接收端连接座通孔内。
进一步地,接收单元包括接收端透镜,所述接收端透镜平行于所述接收 端隔热玻璃设置在所述接收端台阶形通孔内,且所述接收端透镜的凸面侧朝向所述尾气通道。
进一步地,接收单元还包括接收端透镜压块,所述接收端透镜压块设置在所述接收端透镜与所述接收器座之间,所述接收端透镜压块的一端通过透镜密封圈与所述接收端透镜密封安装、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接收器座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接收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收器座内的滤光片插口,所述滤光片插口设置在所述接收端透镜的靠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且所述滤光片插口平行于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穿过所述接收器插座的所述台阶形通孔。
进一步地,滤光片插口与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之间设置接收端玻璃压块,所述接收端玻璃压块用于将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通过密封垫压紧在所述接收端连接座上。
进一步地,发射单元包括发射端连接座,发射端连接座的一端通过发射端排气管接块与尾气通道的所述一端相连接,并且发射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和所述发射端连接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以及,接收单元包括接收端连接座,接收端连接座的一端通过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与尾气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相连接,并且所述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和所述接收端连接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抗污染单元包括:
隔热底座,所述隔热底座具有与所述发射端连接座通孔或接收端连接座通孔相配合的隔热底座通孔,且所述隔热底座与所述接收端连接座或所述发射端连接座的连接点处设置有耐热密封垫;
电热玻璃,所述电热玻璃垂直于所述隔热底座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隔热底座通孔内,且所述电热玻璃通过电源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和
前压片,所述前压片设置在所述隔热底座的靠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用于将所述电热玻璃压紧在所述隔热底座上。
进一步地,电热玻璃包括:
导热镜片,所述导热镜片垂直于所述隔热底座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隔热底座通孔内,且所述导热镜片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与所述隔热底座之间设置有隔热密封垫;和
发热环,所述发热环沿所述隔热底座通孔的圆周设置在所述导热镜片与所述前压片之间,且所述发热环通过电源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电热玻璃包括:
电热玻璃基体,所述电热玻璃基体垂直于所述隔热底座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隔热底座通孔内,且所述电热玻璃靠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与所述前压片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涂覆在所述电热玻璃基体的背向所述尾气通道的表面上;
两个金属电极,所述两个金属电极涂覆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和
正负电极,所述正负电极沿所述隔热底座通孔长度方向穿过所述隔热底座分别与所述两个金属电极相接触,且所述正负电极分别通过电源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沿所述正负电极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正负电极的导电杆上分别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该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还包括测压接口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测压接口设置在所述尾气通道的管壁上且与设置在所述尾气通道外部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该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尾气通道的侧壁的外围,且所述尾气通道的外壁环绕设置有发热丝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该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还包括管壁弹簧,所述管 壁弹簧为沿所述尾气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紧密结合在所述尾气通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且所述管壁弹簧为表面处理成黑色的耐腐蚀合金丝。
进一步地,尾气通道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状花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在气路系统多处使用密封圈或密封垫,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的气密性,可以将物理响应时间保持在0.2秒内,符合国家标准;2.使用高温隔热玻璃来防止尾气污染,具有非常好的抗污染能力,可以长时间使用;3.结构简单;4.检测过程对尾气无污染,使用过的尾气可以作为其它气体分析操作的尾气源。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方面和特征将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清楚呈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向;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的气体流向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向;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的抗污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的抗污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包括:尾气通道1、发射单元2、接收单元3和抗污染单元4。
尾气通道1为中空的长管,并且该长管的中部具有尾气进气口11,尾气进气口11可以与外部的汽车尾气源相连接,以将待检测的汽车尾气输入到该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尾气通道1的一端与发射单元2相连接、另一端与接收单元3相连接,使得检测用光线可以穿过尾气通道1内的尾气。
发射单元2与尾气通道1的所述一端相连接,并且发射单元2具有与尾气通道1连通的发射端通孔,该发射端通孔的中轴线与尾气通道1的中轴线重合,使得从发射单元2发出的检测光线可以沿直线穿过尾气通道1。在发射端通孔内从远离尾气通道1的一端依次设置有光源22和发射端隔热玻璃27,并且发射端隔热玻璃27与发射端通孔的中轴线垂直,即,在尾气通道1和抗污染单元4与光源22之间设置起到阻隔作用的发射端隔热玻璃27,避免了尾气通道1内的尾气对光源22的污染并阻挡抗污染单元4产生的高温对光源22的影响,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同时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接收单元3与尾气通道1的所述另一端相连接,接收单元3具有与尾气通道1连通的接收端通孔,并且接收端通孔的中轴线与尾气通道1的中轴线重合,使得穿过尾气通道1的检测光线可以在接收单元3内继续沿直线方向传播。在接收端通孔内从远离尾气通道1的一端依次设置有光电转换器32和接收端隔热玻璃37,接收端隔热玻璃37与接收端通孔的中轴线垂直,即,在光电转换器32与尾气通道1之间设置起到阻隔作用的接收端隔热玻璃37,避免了尾气通道1内的尾气对光源22的污染并阻挡抗污染单元4产生的高温对光电转换器32的影响,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同时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两个抗污染单元4分别设置在发射单元2与接收单元3内部,用于阻隔尾气通道1内尾气对发射单元2和接收单元3的污染,使测量更准确,同时延长该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的使用寿命。
上述发射单元2与接收单元3分别通过发射端排气管接块28和接收端排气管接块38与尾气通道1相连接,并且发射端排气管接块28和接收端排气管接块38上分别设置有发射端排气口281和接收端排气口381,用于将尾气通道1内的尾气排出。
控制系统分别与发射单元2、接收单元3和抗污染单元4相连接,以在操作过程中对各功能单元进行控制。
参考图2,其中箭头方向为尾气流动方向。在实际测量操作中,尾气通过尾气进气口11进入尾气通道1;打开发射单元2内的光源22,检测光线可以穿过发射端通孔和尾气通道1内的尾气进入接收单元3;接收单元3的光电转换器32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控制系统获得光电转换器32的电信号,经过控制系统预先安装的计算程序即可获得尾气的烟度测量结果。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到,在测量过程中,尾气通道1内的尾气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所以从接收端排气口381和发射端排气口281排出的尾气还可以用作其它尾气测量操作的气体源。
继续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的发射单元2包括:发射端后盖21、光源22、发射器座23、发射端隔热玻璃27和发射端连接座26。
发射端后盖21设置在发射单元2的远离尾气通道1的一端,能够将发射端通孔的远离尾气通道1的一端密封起来,以防止气体泄漏。光源22靠近发射端后盖21并面向尾气通道1的方向设置,用于为烟度测量提供检测光线。
发射器座23设置在发射端后盖21的朝向尾气通道1的一个侧面上,并且发射器座23具有发射端台阶形通孔,该台阶形通孔是发射端通孔的一部分, 光源22被容纳在发射端台阶形通孔内。
发射端连接座26的一端与发射器座23朝向尾气通道1的一侧相结合、另一端通过发射端排气管接块28与尾气通道1的所述一端相连接,且发射端连接座26具有与发射端台阶形通孔相配合的发射端连接座26通孔,发射端隔热玻璃27设置在所述发射端连接座通孔内。
再次参照图1,发射单元2还包括发射端透镜24,发射端透镜24平行于发射端隔热玻璃27设置在发射端台阶形通孔内,并且发射端透镜24的凸面侧朝向尾气通道1设置。发射端隔热玻璃27用于对光源22发出的光线进行聚焦。
进一步地,发射单元2还包括发射端透镜压块25,设置在发射端透镜24与发射端隔热玻璃27之间。发射端透镜压块25的一端通过密封圈与发射端透镜24密封安装、另一端抵靠在发射端隔热玻璃27的一侧,发射端隔热玻璃27与发射端连接座26之间设置密封垫。优选地,在发射端连接座26与发射端排气管接块28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发射端排气管接块28与尾气通道1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通过上述说明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射单元2到尾气通道1之间为完全密封的结构,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所以适合于使用真空采样泵采样,配合合适的气路系统,响应时间可以控制在0.2s之内,符合ISO11614、GB3847-2005、GB17691-2005等一系列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的接收单元3包括:接收端后盖31、光电开关32、接收器座33、接收端隔热玻璃37和接收端连接座36。
接收端后盖31设置在接收单元3远离尾气通道1的一端,以密封接收端通孔的远离尾气通道1的一端,防止气体泄漏。光电转换器32靠近接收端后盖31并面向尾气通道1的方向设置,可以接收穿过尾气通道1的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一步将电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利用该电 信号并利用预安装的程序计算尾气的烟度值。
接收器座33设置在接收端后盖31的朝向尾气通道1的一个侧面上,并且接收器座33具有接收端台阶形通孔,该接收端台阶形通孔是接收端通孔的一部分,光电转换器32被容纳在该接收端台阶形通孔内。
接收端连接座36的一端与接收器座33朝向尾气通道1的一侧相结合、另一端通过接收端排气管接块38与尾气通道1的所述另一端相连接,且接收端连接座36具有与接收端台阶形通孔相连通的接收端连接座通孔,接收端隔热玻璃37设置在接收端连接座通孔内。
进一步地,接收单元3还包括接收端透镜34。接收端透镜34平行于接收端隔热玻璃37设置在接收端台阶形通孔内,并且接收端透镜34的凸面侧朝向尾气通道1,用于对尾气通道1传送的光线进行聚焦,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值。
进一步地,接收单元3还包括接收端透镜压块35,设置在接收端透镜34与接收器座33之间。接收端透镜压块35的一端通过密封圈与接收端透镜34密封安装、另一端抵靠在接收器座33的内壁上。该接收端透镜压块35可以保持接收端透镜34安装稳固,同时,接收端后盖31、接收器座通孔和接收端透镜34形成密封结构,防止光电转换器32进一步受到尾气污染和抗污染单元4发热而产生的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接收器座33内的滤光片插口39。滤光片插口39设置在接收端透镜34的靠近尾气通道1的一侧,并且平行于接收端隔热玻璃37、穿过接收器座33的台阶形通孔。滤光片插口39可以插入滤光片以进行不透光烟度校准。
进一步地,滤光片插口39与接收端隔热玻璃37之间设置接收端玻璃压块310,该接收端玻璃压块310用于将接收端隔热玻璃37通过密封垫压紧在接收端连接座36上,保证接收端隔热玻璃37安装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优选地,在接收端连接座36与接收端排气管接块38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接收端排气管接块38与尾气通道1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通过上述说明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中的接收单元3到尾气通道1之间为完全密封的结构,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所以适合于使用真空采样泵采样,配合合适的气路系统,响应时间可以控制在0.2s之内,符合ISO11614、GB3847-2005、GB17691-2005等一系列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参照图1,抗污染单元4包括:隔热底座41、电热玻璃和前压片44。
隔热底座41具有与发射端连接座通孔和接收端连接座通孔相配合的隔热底座通孔,并且隔热底座41与接收端连接座36或发射端连接座26的连接点处均设置耐热密封垫29,一方面起到密封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因电热玻璃发热而对发射端连接座26和接收端连接座36造成损伤。电热玻璃垂直于隔热底座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隔热底座通孔内,并且电热玻璃通过电源导线45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电热玻璃在通电时温度可达400-500摄氏度,该温度使得尾气中附带的污染物难以附着在电热玻璃表面,从而起到抗污染的效果。前压片44设置在隔热底座41的靠近尾气通道1的一端,用于将电热玻璃压紧在隔热底座41上。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热玻璃包括:导热镜片42和发热环43。
导热镜片42垂直于隔热底座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隔热底座通孔内,发热环43沿隔热底座通孔的圆周设置在导热镜片42与前压片44之间,并且发热环43通过电源导线45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导热镜片42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快速传导发热环43产生的热能,迅速升温至400-500摄氏度。导热镜片42远离尾气通道1的一侧与隔热底座41之间设置有隔热密封垫,防止导热镜片42的高温对隔热底座41的损伤。所以,本实施例中抗污染单元4的工作过程为:通过电源导线45给发热环43 通电,发热环43将电能转换热能,热能传导至导热镜片42后,导热镜片42温度升高至400-500摄氏度,使得尾气中所含的污染物难以在导热镜片42上附着,从而达到抗污染的效果。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电热玻璃包括:电热玻璃基体46、透明导电膜47、两个金属电极48和正负电极49。
电热玻璃基体46垂直于隔热底座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隔热底座通孔内,作为热传导介质,并且电热玻璃靠近尾气通道1的一侧与前压片44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以相对于尾气通道1形成密封。透明导电膜47涂覆在电热玻璃基体46的背向尾气通道1的表面上,用于接收电能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该热能在电热玻璃基体46上传导以产生高温。在透明导电膜47上涂覆两个金属电极48,以接受从正负电极49传导的电能。正负电极49沿隔热底座通孔长度方向穿过隔热底座41分别与两个金属电极48相接触,同时正负电极49分别通过电源导线45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抗污染单元4的工作过程为:将正负电极49接通外部电源,透明导电膜47通电后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热能在电热玻璃基体46上存储而产生高温,使得尾气中所含的污染物难以在电热玻璃基体46上附着,从而达到抗污染的效果。
进一步地,沿正负电极49的长度方向在正负电极49的导电杆上分别设置有复位弹簧410,该两个复位弹簧410可以向正负电极49施加推力以压紧两个金属电极48。
再次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还包括测压接口16和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该测压接口16设置在尾气通道1的管壁上且与设置在尾气通道1外部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测压接口16与压力传感器相结合以获取尾气通道1内的压力信息。
进一步地,该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还包括保温层15,保温层15设置在尾气通道1的侧壁的外围。尾气通道1的外壁上、保温层15内部环 绕设置发热丝14和温度传感器12,发热丝14用以将尾气通道1内的温度控制在100摄氏度左右,防止尾气冷凝及温度变化带来的流体参数变化温度传感器12用于实时获取尾气通道1内的温度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尾气通道1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管壁弹簧13,该管壁弹簧13为沿尾气通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螺旋弹簧状的耐腐蚀合金丝,管壁弹簧13可以与尾气通道1的侧壁紧密结合、不易松脱。管壁弹簧13可以吸收尾气通道1内的反射和漫反射作用产生的漫反射光,从而将漫反射光对光电转换器32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测量精度。若尾气管道严重污染,可以将管壁弹簧13从尾气管道中抽出来进行清洗,所以非常方便于尾气管道的维护。需要说明的是,该管壁弹簧13便于安装,且适用于尾气通道1较长(例如,大于430mm)的情形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尾气通道1侧壁的内表面攻螺纹状花纹,利用该螺纹装花纹以减少反射和漫反射光对光电转换器32的影响,提高测量精确度。在尾气通道1侧壁的内表面攻螺纹状花纹的技术方案较采用管壁弹簧13的技术方案实施起来比较复杂,但是可以使用于尾气通道1较短(例如,短语215mm)的情形。
尽管对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其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物中进行了限定。

Claims (18)

1.一种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尾气通道,所述尾气通道为中空的长管,且所述长管的中部具有尾气进气口;
发射单元,所述发射单元与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发射单元具有与所述尾气通道连通的发射端通孔,且所述发射端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尾气通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发射端通孔内从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依次设置光源和发射端隔热玻璃,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与所述发射端通孔的中轴线垂直;
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尾气通道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接收单元具有与所述尾气通道连通的接收端通孔,且所述接收端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尾气通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接收端通孔内从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依次设置有光电转换器和接收端隔热玻璃,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与所述接收端通孔的中轴线垂直;
两个抗污染单元,所述两个抗污染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射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内部;和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发射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和所述抗污染单元相连接,
其中,所述发射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分别通过发射端排气管接块和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相连接,且所述发射端排气管接块和所述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上分别设置有发射端排气口和接收端排气口,以将所述尾气通道内的尾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包括:
发射端后盖,所述发射端后盖设置在所述发射单元的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以密封所述发射端通孔的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所述光源靠近所述发射端后盖并面向所述尾气通道方向设置;
发射器座,所述发射器座设置在所述发射端后盖的朝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个侧面上,且所述发射器座具有发射端台阶形通孔,所述台阶形通孔是所述发射端通孔的一部分,所述光源被容纳在所述发射端台阶形通孔内;和
发射端连接座,所述发射端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发射器座朝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相结合、另一端通过所述发射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的所述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发射端连接座具有与所述发射端台阶形通孔相连通的发射端连接座通孔,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设置在所述发射端连接座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还包括发射端透镜,所述发射端透镜平行于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设置在所述发射端台阶形通孔内,且所述发射端透镜的凸面侧朝向所述尾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还包括发射端透镜压块,所述发射端透镜压块设置在所述发射端透镜与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之间,所述发射端透镜压块的一端通过透镜密封圈与所述发射端透镜密封安装、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上,所述发射端隔热玻璃通过密封垫与所述发射端连接座密封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包括:
接收端后盖,所述接收端后盖设置在所述接收单元的远离所述尾 气通道的一端,以密封所述接收端通孔的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所述光电转换器靠近所述接收端后盖并面向所述尾气通道方向设置;
接收器座,所述接收器座设置在所述接收端后盖的朝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个侧面上,且所述接收器座具有接收端台阶形通孔,所述接收端台阶形通孔是所述接收端通孔的一部分,所述光电转换器被容纳在所述接收端台阶形通孔内;和
接收端连接座,所述接收端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接收器座朝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相结合、另一端通过所述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接收端连接座具有与所述接收端台阶形通孔相连通的接收端连接座通孔,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设置在所述接收端连接座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包括接收端透镜,所述接收端透镜平行于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设置在所述接收端台阶形通孔内,且所述接收端透镜的凸面侧朝向所述尾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包括接收端透镜压块,所述接收端透镜压块设置在所述接收端透镜与所述接收器座之间,所述接收端透镜压块的一端通过透镜密封圈与所述接收端透镜密封安装、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接收器座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收器座内的滤光片插口,所述滤光片插口设置在所述接收端透镜的靠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且所述滤光片插口平行于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穿过所述接收器插座的所述台阶形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插口与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之间设置接收端玻璃压块,所述接收端玻璃压块用于将所述接收端隔热玻璃通过密封垫压紧在所述接收端连接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单元包括发射端连接座,所述发射端连接座的一端通过所述发射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的所述一端相连接,并且所述发射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和所述发射端连接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以及
所述接收单元包括接收端连接座,所述接收端连接座的一端通过所述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相连接,并且所述接收端排气管接块与所述尾气通道和所述接收端连接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污染单元包括:
隔热底座,所述隔热底座具有与所述发射端连接座通孔或所述接收端连接座通孔相配合的隔热底座通孔,且所述隔热底座与所述接收端连接座或所述发射端连接座的连接点处设置有耐热密封垫;
电热玻璃,所述电热玻璃垂直于所述隔热底座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隔热底座通孔内,且所述电热玻璃通过电源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和
前压片,所述前压片设置在所述隔热底座的靠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端,用于将所述电热玻璃压紧在所述隔热底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 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玻璃包括:
导热镜片,所述导热镜片垂直于所述隔热底座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隔热底座通孔内,且所述导热镜片远离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与所述隔热底座之间设置有隔热密封垫;和
发热环,所述发热环沿所述隔热底座通孔的圆周设置在所述导热镜片与所述前压片之间,且所述发热环通过电源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玻璃包括:
电热玻璃基体,所述电热玻璃基体垂直于所述隔热底座通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隔热底座通孔内,且所述电热玻璃靠近所述尾气通道的一侧与所述前压片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涂覆在所述电热玻璃基体的背向所述尾气通道的表面上;
两个金属电极,所述两个金属电极涂覆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和
正负电极,所述正负电极沿所述隔热底座通孔长度方向穿过所述隔热底座分别与所述两个金属电极相接触,且所述正负电极分别通过电源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正负电极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正负电极的导电杆上分别设置有复位弹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压接口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测压接口设置在所述尾气通道的管壁上且与设置在所述尾气通道外部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尾气通道的侧壁的外围,且所述尾气通道的外壁环绕设置有发热丝和温度传感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壁弹簧,所述管壁弹簧为沿所述尾气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紧密结合在所述尾气通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且所述管壁弹簧为表面处理成黑色的耐腐蚀合金丝。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通道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状花纹。
CN201520989436.8U 2015-12-02 2015-12-02 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Active CN205538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9436.8U CN205538676U (zh) 2015-12-02 2015-12-02 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9436.8U CN205538676U (zh) 2015-12-02 2015-12-02 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8676U true CN205538676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62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89436.8U Active CN205538676U (zh) 2015-12-02 2015-12-02 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86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8110A (zh) * 2019-10-17 2019-12-27 济南正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汽车尾气和obd排放信息的集成系统
CN113203605A (zh) * 2021-04-28 2021-08-03 杭州克罗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不透光烟度计及其上的采样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8110A (zh) * 2019-10-17 2019-12-27 济南正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汽车尾气和obd排放信息的集成系统
CN110618110B (zh) * 2019-10-17 2021-12-24 济南正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汽车尾气和obd排放信息的集成系统
CN113203605A (zh) * 2021-04-28 2021-08-03 杭州克罗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不透光烟度计及其上的采样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8676U (zh) 新型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CN110259603A (zh) 固体燃料扩散燃烧精细化诊断燃烧器
CN205192931U (zh) 透射式烟度计的测量光通道
CN208507206U (zh) 一种双层真空密封的热电偶线缆贯穿件
CN108709733B (zh) 一种电磁阀行程与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559861U (zh) 一种烟气分析系统
CN203235476U (zh) 一种可视化高温流化床
CN211013693U (zh) 一种高温烟气加热取样探头
CN210624586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温度传感器及应用其的燃气灶
CN1047440C (zh) 带渗透式窥视管的光学温度传感器
CN207992069U (zh) 一种原位光学测试高温高压炉
CN2376573Y (zh) 一种双管式锅炉火焰探测导光管
CN2729668Y (zh) 一种用于测量高温液体温度的测温装置
CN214252264U (zh) 一种消防设施维保用可燃气体检测仪
CN209416423U (zh) 一种智能在线维修超声波流量计表体
CN213120849U (zh) 用于密封压力管道内产品检测的红外检测装置
CN206469993U (zh) 煤气化炉火灾报警用热敏电缆测温系统
CN219499473U (zh) 一种用于转炉废钢预热炉上的高温摄像测温装置
CN212320406U (zh) 刚玉管式炉
CN206177009U (zh) 一种有机碳元素碳在线分析仪的一体化反应炉
CN212476806U (zh) 一种加装红外反射棱镜的高炉红外热像仪
CN216284825U (zh) 一种耐高温型粉尘浓度传感器
CN220436257U (zh) 一种炉内压力及风口观测阀
CN219641088U (zh) 炭黑反应炉一次急冷温度测量装置
CN220887332U (zh) 玻璃热弯炉温度监控结构以及曲面玻璃加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