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式刀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库,特别涉及一种盘式刀库。
背景技术
刀库系统是提供自动化加工过程中所需之储刀及换刀需求的一种装置;其自动换刀机构及可以储放多把刀具的刀库;改变了传统以人为主的生产方式。藉由电脑程式的控制,可以完成各种不同的加工需求,如铣削、钻孔、搪孔、攻牙等。大幅缩短加工时程,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刀库系统的最大特点。刀库主要是提供储刀位置,并能依程式的控制,正确选择刀具加以定位,以进行刀具交换;换刀机构则是执行刀具交换的动作。刀库必须与换刀机构同时存在,若无刀库则加工所需刀具无法事先储备;若无换刀机构,则加工所需刀具无法自刀库依序更换,而失去降低非切削时间的目的。此二者在功能及运用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年来刀库的发展已超越其为工具机配件的角色,在其特有的技术领域中发展出符合工具机高精度、高效能、高可靠度及多工复合等概念之产品。其产品品质的优劣,关系到工具机的整体效能表现。
目前的盘式刀库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传统的盘式刀库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将要换的刀具传到指定位置,再由机械手安装于主轴上,对一些简单的小工件来说延长了工作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一款能够牢固夹持刀具,在换刀口就能对简单的小工件进行加工的盘式刀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必深受欢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盘式刀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式刀库,包括刀盘,所述刀盘顶端设置存刀箱,且所述存刀箱顶端设置脉冲盒;所述存刀箱一侧设置出刀口;所述刀盘底端设置转轴保护壳,且所述转轴保护壳底端设置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转子,且所述转子一侧设置线圈;所述线圈一侧设置变压器;所述控制箱底端设置底座,且所述底座内部设置螺栓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刀盘外壁设置八个对称分布的转动件,且所述转动件一侧设置夹持元件;所述夹持元件顶端设置方向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脉冲盒与所述存刀箱内部齿条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子顶端与所述刀盘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存刀箱顶端设置脉冲盒,且脉冲盒与存刀箱内的齿条活动连接,存刀箱一侧设置出刀口,能够快速准确的输送出所需要的刀具;刀盘外壁设置八个对称分布的转动件,转动件一侧设置夹持元件,夹持元件顶端设置方向传感器,进而将所需要的刀具准确的传送到机械手臂,提高了该种刀库反应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存刀箱;2、刀盘;3、夹持元件;4、转轴保护壳;5、控制箱;6、底座;7、螺栓孔;8、出刀口;9、脉冲盒;10、转子;11、线圈;12、变压器;13、方向传感器;14、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式刀库,包括刀盘2,刀盘2顶端设置存刀箱1,且存刀箱1顶端设置脉冲盒9;存刀箱1一侧设置出刀口8;刀盘2底端设置转轴保护壳4,且转轴保护壳4底端设置控制箱5;控制箱5设置转子10,且转子10一侧设置线圈11;线圈11一侧设置变压器12;控制箱5底端设置底座6,且底座6内部设置螺栓孔7。
为了该种盘式刀库,输送刀具准确、运转灵活、夹持快捷,刀盘2外壁设置八个对称分布的转动件14,且转动件14一侧设置夹持元件3;夹持元件3顶端设置方向传感器13。
为了该种盘式刀库,反应灵敏,脉冲盒9与存刀箱1内部齿条活动连接。
为了该种盘式刀库,实现快速自动换刀,转子10顶端与刀盘2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在刀库的存刀箱中装入工作时所需要的各种刀具,将工序生成脉冲命令,存储在脉冲盒中,使其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控制箱接收脉冲盒传送的脉冲命令后按照工序的先后顺序进行运转,即可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存刀箱顶端设置脉冲盒,且脉冲盒与存刀箱内的齿条活动连接,存刀箱一侧设置出刀口,能够快速准确的输送出所需要的刀具;刀盘外壁设置八个对称分布的转动件,转动件一侧设置夹持元件,夹持元件顶端设置方向传感器,进而将所需要的刀具准确的传送到机械手臂,提高了该种刀库反应的灵敏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