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7169U - 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7169U
CN205507169U CN201620284790.5U CN201620284790U CN205507169U CN 205507169 U CN205507169 U CN 205507169U CN 201620284790 U CN201620284790 U CN 201620284790U CN 205507169 U CN205507169 U CN 205507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able
metal compound
compound belt
sheath
inner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847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海燕
刘振华
张彬
张义军
刘少峰
张养柱
朱勇
宋静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Xi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Xi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Xi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Xi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847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07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7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7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包括护套挤出机头,及沿护套挤出机头中心并行伸入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和金属复合带,在伸入护套挤出机头前设有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在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与护套挤出机头之间并行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和金属复合带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加热装置。通过在金属复合带搭接模具和护套挤出机头之间增加加热装置保证光缆金属复合带在快速生产时,金属复合带表面的塑料膜完全熔化,保证搭接处能够完全的粘连,防止光缆成品的渗水。

Description

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光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光缆作为光纤通信的主要传输媒质,它的寿命也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在长途光缆通信系统中,一般要求光缆的使用寿命要具有20年以上的安全使用期,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光缆的寿命又受各种因素制约,其中水分是影响光缆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渗水性能是光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渗水主要分为缆芯渗水和搭接处渗水两类,渗水实验证明在搭接处渗水的比例占比达90%以上,因此搭接处渗水是光缆渗水的主要因素。
目前在常见的GYTA,GYTS,GYTA53型光缆中,为了增强光缆的机械性能,需要在缆芯或内护套外再纵包一层金属复合带,在光缆的渗水测试中经常在金属复合带的搭接处出现渗水的情况。因此如何解决光缆中金属复合带搭接处的渗水至关重要。
如图1所示,为传统生产方式,让金属复合带1通过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3后进行搭接,且金属复合带1的表面被一层塑料膜覆盖,当被金属复合带纵包后的缆芯或内护套通过护套挤出机头5时,利用护套挤出机头5的温度使金属复合带1上的塑料膜熔化,从而使金属复合带1在搭接处粘连,避免搭接处渗水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机头的加热范围较短,且加热温度为200多度(略高于塑料膜的熔化温度)。若生产速度过快,会导致塑料膜熔化不完全,造成复合 带搭接处出现无法粘连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来提高光缆的防渗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包括护套挤出机头,及沿护套挤出机头中心并行伸入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和金属复合带,在伸入护套挤出机头前设有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在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与护套挤出机头之间并行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和金属复合带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加热装置。
进一步,与所述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并行伸入的金属复合带在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的下方,且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处于金属复合带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金属复合带具有4-6mm的搭接宽度。
进一步,所述两个加热装置设在并行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和金属复合带的上方,分别与水平线呈45°~60°的夹角布置。
进一步,所述两个加热装置设置在护套挤出机头之前,且距离护套挤出机头距离为10-15mm。
进一步,所述两个加热装置并列分布在护套挤出机头之前。
进一步,所述两个加热装置交错分布在护套挤出机头之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金属复合带搭接模具和护套挤出机头之间增加加热装置。保证光缆金属复合带在快速生产时,金属复合带表面的塑料膜完全熔化,保证搭接处 能够完全的粘连,防止光缆成品的渗水。
2.加热装置安装在护套挤出机头之前,且距离挤塑机头较近,避免了距离较远造成加热后熔化的塑料层,在没有进入挤塑机头之前又产生固化现象。
3.采用两个加热装置,从不同角度对光缆的搭接处进行加热。避免光缆搭接处位置转动而造成未被加热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生产方式示意图;
图2是增加加热装置的生产方式示意图;
图3是加热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金属复合带,2、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3、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4、金属复合带搭接处,5、护套挤出机头,6、加热装置Ⅰ,7、加热装置Ⅱ。8、光缆转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为增加加热装置后的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包括护套挤出机头5,及沿护套挤出机头5中心并行伸入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2和金属复合带1,在伸入护套挤出机头5前设有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3,其中,两个加热装置6、7分别设在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3与护套挤出机头5之间并行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2和金属复合带1两侧。图中A为光缆运动方向。
其中与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2并行伸入的金属复合带1在光缆内护套或 光缆缆芯2的下方,且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2处于金属复合带1的中心位置,它们同时通过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3,将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2纵包在金属复合带1中,且金属复合带1有4-6mm的搭接宽度,被加热装置Ⅰ6和加热装置Ⅱ7对金属复合带搭接处进行加热,随后金属复合带搭接处4在通过护套挤出机头5后,通过两次加热,使其表面的塑料膜熔化后,在金属复合带的搭接处4粘接,保证金属复合带表面的塑料膜充分熔化后在搭接处粘连,起到防渗水的作用。
图3为加热装置Ⅰ6和加热装置Ⅱ7对金属复合带1搭接处进行加热的位置示意图,由于在通过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3后,金属复合带搭接处4的位置会沿着光缆可能的转动方向8运动,转动的角度在±5°左右,通过调节加热装置Ⅰ6和加热装置Ⅱ7,可以保证光缆搭接处4在±5°的范围内都能够被加热。
当生产直径较大的光缆或者在光缆生产起车时,由于生产速度较慢,不必使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当生产直径小的光缆过程中,生产速度较快,需使用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应该设置在护套挤出机头之前,且距离不能相距机头太远,避免距离过远造成预加热后熔化的塑料层,在没有进入挤塑机头之前就发生固化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包括护套挤出机头,及沿护套挤出机头中心并行伸入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和金属复合带,在伸入护套挤出机头前设有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复合带纵包模具与护套挤出机头之间并行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和金属复合带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并行伸入的金属复合带在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的下方,且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处于金属复合带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复合带具有4-6mm的搭接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加热装置设在并行的光缆内护套或光缆缆芯和金属复合带的上方,分别与水平线呈45°~60°的夹角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加热装置设置在护套挤出机头之前,且距离护套挤出机头距离为10-1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加热装置并列分布在护套挤出机头之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加热装置交错分布在护套挤出机头之前。
CN201620284790.5U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 Active CN205507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4790.5U CN205507169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4790.5U CN205507169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7169U true CN205507169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3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84790.5U Active CN205507169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71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2455A (zh) * 2021-01-09 2021-05-14 南海海缆有限公司 电缆金属复合带护套焊接方法及焊接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2455A (zh) * 2021-01-09 2021-05-14 南海海缆有限公司 电缆金属复合带护套焊接方法及焊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07169U (zh) 一种有效提高光缆防渗水性能的装置
WO2017024683A1 (zh) 软体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修补油罐的方法
CN104552911A (zh) 一种塑料薄膜吹膜机
CN105128323A (zh) 复合增强缠绕式压力管及其成型方法
CN106881891A (zh) 煤矿井下用钢丝网/纤维网骨架双抗pp复合管的生产成型工艺
CN206140857U (zh) 带冷却装置的管材外包覆模具
CN107718541A (zh) 一种三维打印机及其实现方法
CN102338249B (zh) 一种钢塑复合排水管及生产方法
CN111497400A (zh) 一种多用途金塑复合建筑覆盖保护材料及工艺方法
CN209580429U (zh) 一种用于覆膜型材的一体成型模头
CN107481793A (zh) 一种颜色相间的电缆或光缆
CN203982809U (zh) 一种可塑线缆
CN105845280A (zh) 一种二芯三层伴热电缆制造装置
CN207465884U (zh) 一种三维打印机
CN204451428U (zh) 一种铝箔复合玻璃纤维材料的覆膜装置
CN104944801A (zh) 一种独立控制温度的湿对湿涂覆装置
CN204727776U (zh) 一种独立控制温度的湿对湿涂覆装置
CN204314515U (zh) 一种加强型室外蝶形光缆
CN103514985A (zh) 无胶料铝塑复合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77429B (zh) 一种厚层沥青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
KR101853585B1 (ko) 필름이 결합된 합성수지재 프로파일관 제조방법
CN208636495U (zh) 一种手机镜筒结构件
CN206583076U (zh) 电热水器
CN205564398U (zh) 等离子融合装置
CN206589312U (zh) 一种钢塑复合缠绕管带材挤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