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0917U - 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0917U
CN205500917U CN201521128539.1U CN201521128539U CN205500917U CN 205500917 U CN205500917 U CN 205500917U CN 201521128539 U CN201521128539 U CN 201521128539U CN 205500917 U CN205500917 U CN 205500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bic
anaerobic
waste water
room
phase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285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QU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QU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QU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QU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285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00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0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0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罐体,分隔板将罐体内的反应室分成厌氧反应室和好氧反应室;设在厌氧反应室内的厌氧三相分离器;设在好氧反应室内的好氧三相分离器;设在好氧反应室内的第一曝气装置;沼气收集管,沼气收集管与厌氧三相分离器的沼气收集室相连;第一连续砂滤器,第一连续砂滤器具有第一提砂用气管、与好氧三相分离器的溢流水出口相连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洗砂水出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运行维护成本低:能耗低,设备维护要求低;厌氧反应室的出水直接进入好氧反应室进行处理,可以避免废气的产生,不需要二沉池,并且能够进行脱氮处理。

Description

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废水厌氧和好氧两步法处理工艺中,通常需要设置两个反应器,一个反应器用作厌氧反应器,另一个用作好氧反应器。然而,这种废水厌氧和好氧两步法处理工艺存在流程复杂、占地面积大,配套设备数量多、投资大、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废水厌氧处理后存在臭味逸出至大气中,造成二次污染。此外,为了进一步脱除废水中的氮,需要组合脱氮设备,导致工艺流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废水处理系统,该废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运行维护成本低:能耗低,设备维护要求低;厌氧反应室的出水直接进入好氧反应室进行处理,可以避免废气的产生,不需要二沉池,并且能够进行脱氮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具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反应室分成厌氧反应室和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室上面的好氧反应室,所述分隔板上设有用于使废水从所述厌氧反应室单向流入所述好氧反应室的通水孔,所述厌氧反应室具有废水进口;厌氧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设在所述厌氧反应室内;好氧三相分离器,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设在所述好氧反应室内;第一曝气装置,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设在所述好氧反应室内;沼气收集管,所述沼气收集管与所述厌氧三相分离器的沼气收集室相连;第一连续砂滤器,所述第一连续砂滤器具有第一提砂用气管、与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的溢流水出口相连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洗砂水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运行维护成本低:能耗低,设备维护要求低;厌氧反应室的出水直接进入好氧反应室进行处理,可以避免废气的产生,不需要二沉池,并且能够进行脱氮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碳源和除磷絮凝剂源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碳源和除磷絮凝剂源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连续砂滤器的第一进水口相连。
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连续砂滤器,所述第二连续砂滤器具有第二提砂用气管、与所述第一连续砂滤器的第一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二洗砂水出口,所述第一连续砂滤器内设有第二曝气装置。
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碳源和除磷絮凝剂源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碳源和除磷絮凝剂源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连续砂滤器的第二进水口相连。
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布水器,所述布水器设在所述厌氧反应室内且与所述废水进口相连;以及设在所述罐体外面且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相连的曝气风机或曝气泵。
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好氧三相分离室,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室的底部具有污泥出口,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室内的上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室的上部分隔成好氧脱气区和好氧沉淀区,所述好氧脱气区的底部与所述好氧沉淀区的底部连通以便废水从所述好氧反应室溢流到所述好氧脱气区内进而从所述好氧脱气区的底部流到所述好氧沉淀区内,所述好氧沉淀区内设有沉淀斜板或沉淀斜管,所述好氧沉淀区内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具有将在所述好氧沉淀区内与污泥分离后水排出到所述罐体外面的溢流出水口,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室的下部的横截面积沿从上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箱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箱体的下部的第一纵侧壁的下端倾斜地向下延伸超过所述箱体的下部的第二纵侧壁的下端,且所述第一纵侧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纵侧壁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所述厌氧三相分离器设在所述厌氧反应室内且包括下端敞开的外筒体和设在所述外筒体内的内箱体,所述外筒体与所述内箱体之间形成顶部封闭的厌氧脱气区,所述沼气收集室位于所述厌氧脱气区的顶部,所述内箱体内形成厌氧沉淀区,所述厌氧沉淀区通过所述通水孔与所述好氧反应室连通,所述厌氧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厌氧脱气区连通,所述内箱体的下部的横截面积沿从上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内箱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内箱体的下部的第一纵侧壁的下端倾斜地向下延伸超过所述内箱体的下部的第二纵侧壁的下端,且所述第一纵侧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纵侧壁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所述罐体的顶部敞开以形成呼吸口,或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罐盖且所述罐盖上形成有呼吸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废水处理系统1、
罐体100、分隔板110、通水孔111、厌氧反应室120、废水进口121、好氧反应室130、呼吸口131、罐盖140、
厌氧三相分离器200、外筒体210、厌氧脱气区211、沼气收集室212、内箱体220、厌氧沉淀区221、第一纵侧壁222、第二纵侧壁223、
好氧三相分离器300、箱体310、好氧三相分离室311、污泥出口312、第一纵侧壁313、第二纵侧壁314、隔板320、好氧脱气区321、好氧沉淀区322、沉淀斜板或沉淀斜管323、溢流堰330、溢流出水口331、
第一曝气装置400、第二曝气装置410、
第一连续砂滤器500、第一提砂用气管510、第一进水口520、第一出水口530、第一洗砂水出口540、碳源550、除磷絮凝剂源560、
沼气收集管600、布水器700、曝气风机或曝气泵800、
第二连续砂滤器900、第二提砂用气管910、第二进水口920、第二出水口930、第二洗砂水出口9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包括罐体100、厌氧三相分离器200、好氧三相分离器300、第一曝气装置400、沼气收集管600和第一连续砂滤器500。
罐体100内具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内设有分隔板110,分隔板110将所述反应室分成厌氧反应室120和位于厌氧反应室120上面的好氧反应室130,分隔板110上设有用于使废水从厌氧反应室120单向流入好氧反应室130的通水孔111。其中,厌氧反应室120具有废水进口121,好氧反应室130具有呼吸口131。厌氧三相分离器200设在厌氧反应室120内且具有沼气收集室212。好氧三相分离器300设在好氧反应室130内且具有溢流出水口331。第一曝气装置400设在好氧反应室130内。沼气收集管600与厌氧三相分离器200的沼气收集室212相连。第一连续砂滤器500设在罐体100外,且具有第一提砂用气管510、与好氧三相分离器300的溢流出水口331相连的第一进水口520、第一出水口530和第一洗砂水出口540。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的废水处理过程。
废水通过废水进口121进入下部的厌氧反应室120,利用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处理,经厌氧处理后的水中夹带沼气和厌氧污泥,厌氧三相分离器200将三者分离,其中,分离出的沼气位于沼气收集室212内,且通过沼气收集管600排出,分离出的厌氧污泥沉淀至厌氧反应室120参与新进废水的厌氧处理,分离出的水通过通水孔111进入好氧反应室130,第一曝气装置400向好氧反应室130曝气供氧,并使好氧反应室130内的好氧污泥与水充分、剧烈接触,以好氧降解剩余的COD(化学需氧量),实现好氧处理。经好氧处理后的水中夹带空气和好氧污泥,好氧三相分离器300将三者分离,防止气泡影响沉淀过程并保证澄清的出水,其中,分离出的空气以及通过第一曝气装置400进入的空气由呼吸口131排出,分离出的好氧污泥沉淀至好氧反应室130参与好氧处理,分离出的水依次由溢流出水口331和第一进水口520进入第一连续砂滤器500,第一提砂用气管510的作用下,进入的水进行反硝化反应,从而实现脱氮,脱氮后的水从第一出水口530流出,洗砂水从第一洗砂水出口540流出。
举例而言,可以在好氧反应室130内投加填料以产生硝化反应,在好氧反应室130将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氮,进入第一连续砂滤器500的水在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内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能够去除废水中的COD、悬浮物质、磷和总氮,对市政废水而言,最终出水TSS(总悬浮固体)将低于10mg/l,总磷将低于0.5mg/l,总氮将小于15mg/l,COD可以达到50mg/L以下,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通过分隔板110在反应室内限定出厌氧反应室120和好氧反应室130,可以在一个罐体100内同时进行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且无需运输设备在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间进行废水的运输,能耗及设备维护要求和成本低。并且,厌氧反应室120的出水直接进入好氧反应室130进行好氧处理,可以避免废气的产生,无需二沉池,且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储存在沼气稳压装置500内,安全性高。此外,通过设置第一连续砂滤器500,能够进行脱氮处理。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运行维护成本低:能耗低,设备维护要求低;厌氧室的出水直接进入好氧室进行处理,可以避免废气的产生,不需要二沉池,并且能够进行脱氮处理,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运输以及大规模应用,降低设计和施工成本。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包括罐体100、厌氧三相分离器200、好氧三相分离器300、第一曝气装置400、沼气收集管600和第一连续砂滤器500。
可选地,罐体100的顶部可以全部敞开以构成呼吸口131(如图1所示),或罐体100的顶部设有罐盖140(如图2所示),呼吸口131设在罐盖140上,如此在实现气体排放的同时可以避免其它杂质等进入反应室,同时可起到保温和节省加热能源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废水处理系统1还包括碳源550和除磷絮凝剂源560中的至少一个,碳源550和除磷絮凝剂源560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连续砂滤器500的第一进水口520相连。举例而言,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具有在线加药功能,依靠静态混合器,碳源550和除磷絮凝剂源560加入静态混合器内,通过微絮凝作用使得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内水中的PO4 3--P与Fe3+反应生成磷酸盐沉淀,后经过连续第一连续砂滤器500中砂床的过滤作用将沉淀物捕捉,从而达到去除总磷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废水处理系统1还包括第二连续砂滤器900,第二连续砂滤器900设在罐体100外,第二连续砂滤器900具有第二提砂用气管910、与第一连续砂滤器500的第一出水口530相连的第二进水口920、第二出水口930和第二洗砂水出口940,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内设有第二曝气装置410。
从溢流出水口331首先流入第一连续砂滤器500,第二曝气装置410向第一连续砂滤器500供氧,进行硝化反应,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可将水中的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然后依次由第一出水口530和第二洗砂水出口940进入第二连续砂滤器900,进行反硝化反应,第二连续砂滤器900将水中的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达到脱氮效果。其中,第一提砂用气管510、第二提砂用气管910和第二曝气装置410可以分别为第一曝气装置400的支路。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废水处理系统1还包括碳源550和除磷絮凝剂源560中的至少一个,碳源550和除磷絮凝剂源560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连续砂滤器900的第二进水口920相连。由此通过微絮凝作用使得第二连续砂滤器900内的水中的PO4 3--P与Fe3+反应生成磷酸盐沉淀,后经过连续第二连续砂滤器900中砂床的过滤作用将沉淀物捕捉,从而达到去除总磷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好氧反应室130内设有悬浮填料或固定填料,这样可以提高系统截留污泥的能力,进而提高好氧反应室130内的污泥浓度,提高COD和氮的去除能力。
有利地,如图2所示,废水处理系统1还包括布水器700以及曝气风机或曝气泵800。
曝气风机或曝气泵800设在罐体100外面且分别与第一曝气装置400、第一提砂用气管510、第二提砂用气管910和第二曝气装置410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曝气装置400和第二曝气装置410为鼓风曝气且包括曝气风管和安装在曝气风管末端的曝气盘或曝气管,曝气泵或曝气风机800通过曝气风管将空气输送到曝气管或曝气盘,曝气管或曝气盘将空气曝气到好氧反应室130和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内。可选地,第一曝气装置400和第二曝气装置410可以为射流式曝气装置,在此情况下,无需设在好氧反应室130外面的曝气泵或曝气风机,射流式曝气装置利用射流式水力冲击式空气扩散装置将空气吸入到好氧反应室130和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内,例如设在好氧反应室130和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内的射流器。
布水器700设在厌氧反应室120内且与废水进口121相连。布水器700将由废水进口121进入的废水均匀分散至厌氧反应室120内,以使废水与厌氧污泥充分、剧烈的接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厌氧三相分离器200设在厌氧反应室120内,且厌氧三相分离器200包括下端敞开的外筒体210和设在外筒体210内的内箱体220。外筒体210与内箱体220之间形成厌氧脱气区211,厌氧脱气区211顶部通过分隔板110封闭,沼气收集室212为厌氧脱气区211的一部分且位于厌氧脱气区211的顶部。内箱体220内形成厌氧沉淀区221,厌氧沉淀区221通过分隔板110上的通水孔111与好氧反应室130连通,厌氧沉淀区221的底部与厌氧脱气区211连通,内箱体220的下部的横截面积沿从上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
下面参考1和图2描述厌氧三相分离器200对水、沼气和厌氧污泥的分离过程。
随着废水持续注入厌氧反应室120,厌氧反应室120内的水位逐渐升高,经厌氧处理后的水中夹带沼气和厌氧污泥,夹带沼气和厌氧污泥的水进入厌氧脱气区211,其中沼气上升进入沼气收集室212并通过沼气收集管600进入沼气稳压装置500,完成沼气分离,而夹带厌氧污泥的水由厌氧脱气区211的底部流向厌氧沉淀区221,此时厌氧污泥沉淀下沉并在厌氧沉淀区221下部倾斜的内壁的引导下返回厌氧反应室120参与后续厌氧处理,完成厌氧污泥的分离,而剩下的水在厌氧沉淀区221内通过通水孔111进入好氧反应室130,至此,完成水、厌氧污泥和沼气的分离。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内箱体220的横截面为矩形,内箱体220的下部的第一纵侧壁222的下端倾斜地向下延伸超过内箱体220的下部的第二纵侧壁223的下端,且第一纵侧壁222的下端与第二纵侧壁223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举例而言,内箱体220的四个纵向侧壁中,沿水平方向长度较长的两个分别为第一纵侧壁222和第二纵侧壁223,第一纵侧壁222的下端和第二纵侧壁223的下端相对于第一纵侧壁222的上端和第二纵侧壁223的上端相互邻近,第一纵侧壁222的下端位于第二纵侧壁223的下端的下方,且第一纵侧壁222的下端和第二纵侧壁223的下端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叠,厌氧脱气区211内的夹带厌氧污泥的水由第一纵侧壁222和第二纵侧壁223之间的间隙进入厌氧沉淀区221,且厌氧沉淀区221内的厌氧污泥沉淀后由第一纵侧壁222和第二纵侧壁223之间的间隙返回厌氧反应室120。由此一方面可以保证厌氧三相分离器200内的厌氧污泥沉淀后能够通过顺利返回厌氧反应室120,且另一方面能够阻挡厌氧反应室120内的厌氧污泥直接进入厌氧沉淀区221,保证厌氧三相分离器200的厌氧污泥分离效果以及出水质量。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好氧三相分离器300包括箱体310,箱体310内形成好氧三相分离室311,好氧三相分离室311的底部具有污泥出口312。好氧三相分离室311内的上部设有隔板320,隔板320将好氧三相分离室311的上部分隔成好氧脱气区321和好氧沉淀区322,好氧脱气区321的底部与好氧沉淀区322的底部连通以便废水从好氧反应室130溢流到好氧脱气区321内进而从好氧脱气区321的底部流到好氧沉淀区322内,好氧沉淀区322内设有沉淀斜板或沉淀斜管323,好氧沉淀区322内设有溢流堰330,溢流堰330具有将在好氧沉淀区322内与污泥分离后水排出到罐体100外面的溢流出水口331,好氧三相分离室311的下部的横截面积沿从上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
下面参考1和图2描述好氧三相分离器300对水、空气和好氧污泥的分离过程。
随着厌氧处理后的水持续进入好氧反应室130,好氧反应室130内的水位逐渐升高,经好氧处理后的水中夹带空气和好氧污泥,夹带空气和好氧污泥的水溢流至好氧三相分离室311的好氧脱气区321,其中空气上升由呼吸口131排出,完成空气分离,而夹带好氧污泥的水由好氧脱气区321的底部流向好氧沉淀区322,此时好氧污泥沉淀下沉并在好氧沉淀区322下部倾斜的内壁的引导下聚集至污泥出口312,由污泥出口312排出好氧三相分离器300以参与后续好氧处理,完成好氧污泥的分离,而剩下的水溢流至溢流堰330内,并由溢流出水口331输送至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好氧污泥与水上升过程中,好氧污泥在沉淀斜板或沉淀斜管323的内壁上沉降并滑落到好氧沉淀区322内,有助于好氧污泥与水分离,至此,完成水、好氧污泥和空气的分离。
有利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与隔板320限定出好氧脱气区321的箱体310部分的上沿低于隔板320的上沿以及与隔板320限定出好氧沉淀区322的箱体310部分的上沿。换言之,箱体310的限定出好氧脱气区321的部分的上沿,低于箱体310的限定出好氧沉淀区322的部分上沿,且低于隔板320的上沿。溢流堰330的上沿可以与箱体310的限定出好氧脱气区321的部分的上沿平齐或高于箱体310的限定出好氧脱气区321的部分的上沿,并且溢流堰330的上沿低于箱体310的限定出好氧沉淀区322的部分上沿以及隔板320的上沿。由此可以防止好氧脱气区321内的水从上方溢流至好氧沉淀区322,保证好氧脱气区321内的水从好氧脱气区321底部流至好氧沉淀区322,进而使好氧污泥充分分离,并且好氧沉淀区322内的水通过溢流至溢流堰330内,避免了溢流堰330内的水中夹带好氧污泥。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箱体310的横截面为矩形,箱体310的下部的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倾斜地向下延伸超过箱体310的下部的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且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与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举例而言,箱体310的四个纵向侧壁中,沿水平方向长度较长的两个分别为第一纵侧壁313和第二纵侧壁314,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和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相对于第一纵侧壁313的上端和第二纵侧壁314的上端相互邻近,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位于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的下方,且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和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叠,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与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之间的间隙构成污泥出口312,由此一方面可以保证好氧三相分离室311内的好氧污泥沉淀后能够通过污泥出口312顺利返回好氧反应室130,且另一方面该污泥出口312的结构能够阻挡好氧反应室130内的好氧污泥从污泥出口312进入好氧三相分离室311,保证好氧三相分离器300的好氧污泥分离效果以及出水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在一个罐体100内同时进行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且无需运输设备在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间进行废水的运输,能耗及设备维护要求和成本低。厌氧反应室120的出水直接进入好氧反应室130进行好氧处理,可以避免废气的产生,无需二沉池,且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储存在沼气稳压装置500内,安全性高。此外,通过设置第一连续砂滤器500或第一连续砂滤器500和第二连续砂滤器900,能够进行脱氮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内具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反应室分成厌氧反应室和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室上面的好氧反应室,所述分隔板上设有用于使废水从所述厌氧反应室单向流入所述好氧反应室的通水孔,所述厌氧反应室具有废水进口;
厌氧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设在所述厌氧反应室内;
好氧三相分离器,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设在所述好氧反应室内;
第一曝气装置,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设在所述好氧反应室内;
沼气收集管,所述沼气收集管与所述厌氧三相分离器的沼气收集室相连;
第一连续砂滤器,所述第一连续砂滤器具有第一提砂用气管、与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的溢流水出口相连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洗砂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碳源和除磷絮凝剂源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碳源和除磷絮凝剂源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连续砂滤器的第一进水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续砂滤器,所述第二连续砂滤器具有第二提砂用气管、与所述第一连续砂滤器的第一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二洗砂水出口,
所述第一连续砂滤器内设有第二曝气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碳源和除磷絮凝剂源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碳源和除磷絮凝剂源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连续砂滤器的第二进水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水器,所述布水器设在所述厌氧反应室内且与所述废水进口相连;以及设在所述罐体外面且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相连的曝气风机或曝气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好氧三相分离室,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室的底部具有污泥出口,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室内的上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室的上部分隔成好氧脱气区和好氧沉淀区,所述好氧脱气区的底部与所述好氧沉淀区的底部连通以便废水从所述好氧反应室溢流到所述好氧脱气区内进而从所述好氧脱气区的底部流到所述好氧沉淀区内,所述好氧沉淀区内设有沉淀斜板或沉淀斜管,所述好氧沉淀区内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具有将在所述好氧沉淀区内与污泥分离后水排出到所述罐体外面的溢流出水口,所述好氧三相 分离室的下部的横截面积沿从上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箱体的下部的第一纵侧壁的下端倾斜地向下延伸超过所述箱体的下部的第二纵侧壁的下端,且所述第一纵侧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纵侧壁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三相分离器设在所述厌氧反应室内且包括下端敞开的外筒体和设在所述外筒体内的内箱体,所述外筒体与所述内箱体之间形成顶部封闭的厌氧脱气区,所述沼气收集室位于所述厌氧脱气区的顶部,所述内箱体内形成厌氧沉淀区,所述厌氧沉淀区通过所述通水孔与所述好氧反应室连通,所述厌氧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厌氧脱气区连通,所述内箱体的下部的横截面积沿从上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内箱体的下部的第一纵侧壁的下端倾斜地向下延伸超过所述内箱体的下部的第二纵侧壁的下端,且所述第一纵侧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纵侧壁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敞开以形成呼吸口,或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罐盖且所述罐盖上形成有呼吸口。
CN201521128539.1U 2015-12-29 2015-12-29 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05500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8539.1U CN205500917U (zh) 2015-12-29 2015-12-29 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8539.1U CN205500917U (zh) 2015-12-29 2015-12-29 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0917U true CN205500917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21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28539.1U Active CN205500917U (zh) 2015-12-29 2015-12-29 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091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2991A (zh) * 2016-09-05 2018-03-13 帕克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烟草行业的废水处理系统和废水处理工艺
CN108147534A (zh) * 2016-12-06 2018-06-12 帕克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硝化反硝化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108249689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帕克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废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2991A (zh) * 2016-09-05 2018-03-13 帕克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烟草行业的废水处理系统和废水处理工艺
CN108147534A (zh) * 2016-12-06 2018-06-12 帕克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硝化反硝化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108249689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帕克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废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08018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5346962U (zh) 一种新型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104045156A (zh) 一体式高效自养脱氮反应器
CN102531162A (zh) 首格升流式abr反应器改进装置及方法
CN205500917U (zh) 废水处理系统
CN205442959U (zh) 一体化生物脱氮反应器
CN205347126U (zh) 一种一体化生物脱氮反应器
CN205346964U (zh) 一种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203999133U (zh) 一种一体式高效自养脱氮反应器
CN106927567A (zh) 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218146053U (zh) 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装备成套系统
CN207210064U (zh) 内循环式生物滤池厌氧反应器
CN216639004U (zh) 自循环加密颗粒污泥净水装置
CN109455889A (zh) 高铁高固污泥消化脱水液自养生物脱氮组合装置及调控方法
CN109761452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5346963U (zh) 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206109048U (zh) 反硝化装置
CN109052833A (zh) 一种再生水生产装置
CN108408907A (zh) 一种配置氮气分离装置的立塔式生物脱氮处理器及应用
CN104860469B (zh) 炼油污水一体化组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4772693A (zh) 一种高效微砂循环沉淀装置及其方法
CN210528631U (zh) 一种高氨氮垃圾渗滤液前端去除氨氮处理系统
CN210065304U (zh) 污水处理单元
CN205346961U (zh) 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07792991A (zh) 用于烟草行业的废水处理系统和废水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