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1053U - 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 Google Patents

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1053U
CN205481053U CN201620298650.3U CN201620298650U CN205481053U CN 205481053 U CN205481053 U CN 205481053U CN 201620298650 U CN201620298650 U CN 201620298650U CN 205481053 U CN205481053 U CN 205481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neumatic
sleeve
pneumatic means
pneumatic p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986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夫
刘应山
陈蜡民
袁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Datang Energy-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Datang Energy-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Datang Energy-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Datang Energy-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986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1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1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10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涉及机械技术领域。架盘底端与轮转动,架盘与气动装置、且气动装置输出端与支撑上端固定,架盘上的圆环形齿轮与旋转体上旋转电机的变速箱输出轴上的圆齿轮咬合、且架盘上的圆环形轨道与旋转体下端的轨道轮滚动,旋转体上端与架体下端固定,架体与气动装置固定、且气动装置输出端与升降臂固定,升降臂上端与主动臂下端、主动臂上端与联动臂下端、联动臂上端与套筒分别通过伺服电机转动活连接,套筒内的后端与气动装置固定,气动装置输出端与伸缩筒后端、伸缩筒前端与风镐后端、风镐前端上面与摄像机、风镐前端与钢钎后端固定,套筒与伸缩筒插装且滑动。用于电站锅炉打焦。结构简巧、效果稳定、易制作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大型燃煤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炉壁面和冷灰斗结焦,尤其是使用劣质煤、高硫份煤,结焦更为严重。如不除去则会危及锅炉安全运行。虽然人们采用在燃煤中添加各种防结焦剂,但仍不可能完全避免结焦现象。焦块与炉壁面附着力较强,通常不能靠其自身重力脱落,必须采用外力去除才能使其脱落。而结焦部位温度在200-700℃,观察除焦孔又相对较小,通常直径只有200mm-350mm,大大限制了除焦作业方式的选择,给除焦工作增加相当大的难度。以致现有锅炉除焦,大都基本采用人工钢钎除焦,工人用长钢钎插入捅捣除焦,由于焦块粘着力强,人工除焦少则1-2人,多则4-6人合力捅捣除焦,对于大型锅炉还需爬高作业,其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工作环境很差,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的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国内尚无此产品的研发,为解决燃煤锅炉安全除焦。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调查、分析、了解、总结、研究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基础上,特采取“轮式行走及风镐蓄能”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新产品。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除焦作业,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取“轮式行走及风镐蓄能”关键技术,其架盘底端与轮转动,架盘与气动装置、且气动装置输出端与支撑上端固定,架盘上的圆环形齿轮与旋转体上旋转电机的变速箱输出轴上的圆齿轮咬合、且架盘上的圆环形轨道与旋转体下端的轨道轮滚动,旋转体上端与架体下端固定,架体与气动装置固定、且气动装置输出端与升降臂固定,升降臂上端与主动臂下端、主动臂上端与联动臂下端、联动臂上端与套筒分别通过伺服电机转动活连接,套筒内的后端与气动装置固定,气动装置输出端与伸缩筒后端、伸缩筒前端与风镐后端、风镐前端上面与摄像机、风镐前端与钢钎后端固定,套筒与伸缩筒插装且滑动。
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的目的是:①、本实用新型采取“轮式行走及风镐蓄能”关键技术,提供了“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新产品。②、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驱动轮,可使该打焦机行走自如的移动到电站锅炉周围的任何位置;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支撑、且支撑的上端与气动装置输出端固定连接,当本实用新型行走到所需要的位置时,便通过支撑予以固定,其固定既稳定又牢固,使得打焦作业准确无误且效果优佳。③、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旋转体,可使该打焦机进行2700的全方位旋转。④、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升降臂,可使该打焦机升降到所需要的高度。⑤、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主动臂及联动臂,可使该打焦机进行高度与角度的调节且为打焦作好准备。⑥、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套筒、伸缩筒、风镐、钢钎各部件及各部件的有机连接,能够以风镐蓄能冲击的方式带动钢钎将焦块击碎,完成打焦工作,从而可顺畅的对电站锅炉实施打焦。⑦、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摄像机可视系统、电器控制部件及远距离遥控器,操作人员在安全区通过控制柜上显示器即可观察工作面的实时状态调整钢钎位置并自动实施除焦作业。⑧、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对电站锅炉实施打焦,又可以对任何大型锅炉实施打焦,其应用范围广。⑨、本实用新型的研制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工笨重的原始体力劳动状态,提高劳动效率1-2倍,有效的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劳动安全。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科学合理且简单巧妙、方便使用且效果稳定可靠、易于制作与使用且制作成本与运营成本均低,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有效的提高到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由架盘、旋转体、架体、升降臂、主动臂、联动臂、套筒、伸缩筒、风镐、摄像机、钢钎、伺服电机、减速器、减速齿轮、旋转轴、轮、支撑构成;
所述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其架盘的底端与轮转动活连接,其架盘与气动装置、且气动装置输出端与支撑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其架盘上的圆环形齿轮与旋转体上旋转电机连接的变速箱输出轴上的圆齿轮咬合连接、且架盘上的圆环形轨道与旋转体下端的轨道轮以滚动方式活连接,其旋转体的上端与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其架体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且气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升降臂固定连接,其升降臂的上端与主动臂的下端、主动臂的上端与联动臂的下端、联动臂的上端与套筒均分别通过伺服电机转动活连接,其套筒内的后端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其所述气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伸缩筒的后端、伸缩筒的前端与风镐的后端、风镐的前端上面与摄像机、风镐的前端与钢钎的后端均固定连接,其套筒与伸缩筒插装且前后滑动活连接。
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所述架盘为上端设置有圆盘的架体状结构、该圆盘的上面设置有圆环形的齿轮及圆环形的轨道,所述旋转体为支架体状结构、该支架体的下端设置有轨道轮、该支架体与旋转电机固定连接且该旋转电机连接的变速箱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圆齿轮,所述架体为架体状结构、该架体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臂为垂直方向的升降臂、该垂直方向的升降臂与气动装置的输出端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臂、联动臂均为连接臂,所述套筒为筒状结构,所述伸缩筒为筒状结构、该筒内固定连接有气动装置,所述钢钎为前端呈尖状的打焦钢钎,所述轮为驱动轮,所述支撑为上端与气动装置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支撑。
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所述升降臂的上端与主动臂的下端、主动臂的上端与联动臂的下端、联动臂的上端与套筒均分别通过伺服电机转动活连接,即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且减速器的输出齿轮与减速齿轮咬合连接、且减速齿轮与旋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升降臂的上端与主动臂的下端通过伺服电机转动活连接为所述升降臂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由轴承转动活连接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主动臂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臂的上端与联动臂的下端通过伺服电机转动活连接为所述主动臂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由轴承转动活连接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联动臂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联动臂的上端与套筒通过伺服电机转动活连接为所述联动臂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由轴承转动活连接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所述伺服电机、减速器、减速齿轮、旋转轴均各为三个。
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所述伺服电机、旋转电机均选择替换为气动马达、液压马达中的一种,所述气动装置替换为液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如说明书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极为简单明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驱动轮可使整机行走到合适的位置,通过旋转体对准所需要的方位,通过升降臂、主动臂、联动臂调节好相应的高度与角度,将钢钎对准结焦的部位,通过套筒、伸缩筒、风镐、钢钎各部件的有机动作,以风镐蓄能冲击的方式带动钢钎将焦块击碎,完成打焦工作,从而可顺畅的对电站锅炉或各种大型锅炉实施打焦。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摄像机可视系统、电器控制部件及远距离遥控器,操作人员在安全区通过控制柜上显示器即可观察工作面的实时状态调整钢钎位置并自动实施除焦作业。本实用新型充分发挥了“轮式行走及风镐蓄能”关键技术的作用,达到了稳定、可靠、快速、安全打焦的目的,有效的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有效的提高到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轮式行走及风镐蓄能”关键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其架盘底端与轮转动,架盘与气动装置、且气动装置输出端与支撑上端固定,架盘上的圆环形齿轮与旋转体上旋转电机的变速箱输出轴上的圆齿轮咬合、且架盘上的圆环形轨道与旋转体下端的轨道轮滚动,旋转体上端与架体下端固定,架体与气动装置固定、且气动装置输出端与升降臂固定,升降臂上端与主动臂下端、主动臂上端与联动臂下端、联动臂上端与套筒分别通过伺服电机转动活连接,套筒内的后端与气动装置固定,气动装置输出端与伸缩筒后端、伸缩筒前端与风镐后端、风镐前端上面与摄像机、风镐前端与钢钎后端固定,套筒与伸缩筒插装且滑动。使得本实用新型与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相比,获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取了“轮式行走及风镐蓄能”关键技术,从而提供了“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新产品。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驱动轮,可使该打焦机行走自如的移动到电站锅炉周围的任何位置;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支撑、且支撑的上端与气动装置输出端固定连接,当本实用新型行走到所需要的位置时,便通过支撑予以固定,其固定既稳定又牢固,使得打焦作业准确无误且效果优佳。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旋转体,可使该打焦机进行2700的全方位旋转。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升降臂,可使该打焦机升降到所需要的高度。
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主动臂及联动臂,可使该打焦机进行高度与角度的调节且为打焦作好准备。
6、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套筒、伸缩筒、风镐、钢钎各部件及各部件的有机连接,能够以风镐蓄能冲击的方式带动钢钎将焦块击碎,完成打焦工作,从而可顺畅的对电站锅炉实施打焦。
7、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摄像机可视系统、电器控制部件及远距离遥控器,操作人员在安全区通过控制柜上显示器即可观察工作面的实时状态调整钢钎位置并自动实施除焦作业。
8、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对电站锅炉实施打焦,又可以对任何大型锅炉实施打焦,其应用范围广。
9、本实用新型的研制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工笨重的原始体力劳动状态。
10、目前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虽高价聘请,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打焦人员,有些电厂采用打焦外包形式,费用一般达80万元/年以上。采用爆破手段进行打除焦,需要专业爆破公司和专业人员执行,且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和损坏炉管的隐患,费用一般为30万元/次。本实用新型的研制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11、以往如果打焦进展不顺利,就要被迫停炉打焦,按300MW机组计算,启停一次所造成的电量、燃油、机组寿命损耗等达80万元/次。且由于机组非计划停运,影响发电厂安全运行记录。本实用新型的研制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12、本实用新型的研制成功,减少了一系列费用支出,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13、本实用新型的研制成功,缩短了除焦作业时间,提高劳动效率1-2倍,有效的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劳动安全,消除了打焦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隐患。
14、本实用新型的研制成功,缩短了打焦过程中漏冷风对锅炉燃烧稳定运行的影响,减少了因结焦停炉处理的次数。避免了爆破除焦的安全风险,减少了损坏锅炉炉壁管的隐患。有效的提高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1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科学合理且简单巧妙、方便使用且效果稳定可靠、易于制作与使用且制作成本与运营成本均低。
16、本实用新型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17、本实用新型的研制成功,有效的提高到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主动臂、联动臂、伺服电机、减速器、减速齿轮、旋转轴连接状况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1、架盘,2、旋转体,3、架体,4、升降臂,5、主动臂,6、联动臂,7、套筒,8、伸缩筒,9、风镐,10、摄像机,11、钢钎,12、伺服电机,13、减速器,14、减速齿轮,15、旋转轴,16、轮,17、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
一种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由架盘1、旋转体2、架体3、升降臂4、主动臂5、联动臂6、套筒7、伸缩筒8、风镐9、摄像机10、钢钎11、伺服电机12、减速器13、减速齿轮14、旋转轴15、轮16、支撑17构成;
所述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其架盘1的底端与轮16转动活连接,其架盘1与气动装置、且气动装置输出端与支撑17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其架盘1上的圆环形齿轮与旋转体2上旋转电机连接的变速箱输出轴上的圆齿轮咬合连接、且架盘1上的圆环形轨道与旋转体2下端的轨道轮以滚动方式活连接,其旋转体2的上端与架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其架体3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且气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升降臂4固定连接,其升降臂4的上端与主动臂5的下端、主动臂5的上端与联动臂6的下端、联动臂6的上端与套筒7均分别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其套筒7内的后端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其所述气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伸缩筒8的后端、伸缩筒8的前端与风镐9的后端、风镐9的前端上面与摄像机10、风镐9的前端与钢钎11的后端均固定连接,其套筒7与伸缩筒8插装且前后滑动活连接。
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所述架盘1为上端设置有圆盘的架体状结构、该圆盘的上面设置有圆环形的齿轮及圆环形的轨道,所述旋转体2为支架体状结构、该支架体的下端设置有轨道轮、该支架体与旋转电机固定连接且该旋转电机连接的变速箱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圆齿轮,所述架体3为架体状结构、该架体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臂4为垂直方向的升降臂、该垂直方向的升降臂与气动装置的输出端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臂5、联动臂6均为连接臂,所述套筒7为筒状结构,所述伸缩筒8为筒状结构、该筒内固定连接有气动装置,所述钢钎11为前端呈尖状的打焦钢钎,所述轮16为驱动轮,所述支撑17为上端与气动装置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支撑。
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与主动臂5的下端、主动臂5的上端与联动臂6的下端、联动臂6的上端与套筒7均分别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即为伺服电机12的输出轴与减速器13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且减速器13的输出齿轮与减速齿轮14咬合连接、且减速齿轮14与旋转轴15固定连接,且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与主动臂5的下端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为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15由轴承转动活连接且所述旋转轴15与所述主动臂5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臂5的上端与联动臂6的下端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为所述主动臂5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15由轴承转动活连接且所述旋转轴15与所述联动臂6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联动臂6的上端与套筒7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为所述联动臂6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15由轴承转动活连接且所述旋转轴15与所述套筒7固定连接。
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所述伺服电机12、减速器13、减速齿轮14、旋转轴15均各为三个。
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所述伺服电机12、旋转电机均选择替换为气动马达、液压马达中的一种,所述气动装置替换为液压装置。
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设置有摄像机可视系统、电器控制部件及远距离遥控器,操作人员在安全区通过控制柜上的显示器即可观察工作面的实时状态调整钢钎位置并自动实施除焦作业。
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对所述伺服电机12、旋转电机均分别以气动马达、液压马达进行了实施;对所述气动装置替换为液压装置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作出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技术方案。

Claims (5)

1.一种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其特征在于:由架盘(1)、旋转体(2)、架体(3)、升降臂(4)、主动臂(5)、联动臂(6)、套筒(7)、伸缩筒(8)、风镐(9)、摄像机(10)、钢钎(11)、伺服电机(12)、减速器(13)、减速齿轮(14)、旋转轴(15)、轮(16)、支撑(17)构成;
所述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其架盘(1)的底端与轮(16)转动活连接,其架盘(1)与气动装置、且气动装置输出端与支撑(17)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其架盘(1)上的圆环形齿轮与旋转体(2)上旋转电机连接的变速箱输出轴上的圆齿轮咬合连接、且架盘(1)上的圆环形轨道与旋转体(2)下端的轨道轮以滚动方式活连接,其旋转体(2)的上端与架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其架体(3)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且气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升降臂(4)固定连接,其升降臂(4)的上端与主动臂(5)的下端、主动臂(5)的上端与联动臂(6)的下端、联动臂(6)的上端与套筒(7)均分别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其套筒(7)内的后端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其所述气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伸缩筒(8)的后端、伸缩筒(8)的前端与风镐(9)的后端、风镐(9)的前端上面与摄像机(10)、风镐(9)的前端与钢钎(11)的后端均固定连接,其套筒(7)与伸缩筒(8)插装且前后滑动活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盘(1)为上端设置有圆盘的架体状结构、该圆盘的上面设置有圆环形的齿轮及圆环形的轨道,所述旋转体(2)为支架体状结构、该支架体的下端设置有轨道轮、该支架体与旋转电机固定连接且该旋转电机连接的变速箱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圆齿轮,所述架体(3)为架体状结构、该架体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臂(4)为垂直方向的升降臂、该垂直方向的升降臂与气动装置的输出端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臂(5)、联动臂(6)均为连接臂,所述套筒(7)为筒状结构,所述伸缩筒(8)为筒状结构、该筒内固定连接有气动装置,所述钢钎(11)为前端呈尖状的打焦钢钎,所述轮(16)为驱动轮,所述支撑(17)为上端与气动装置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与主动臂(5)的下端、主动臂(5)的上端与联动臂(6)的下端、联动臂(6)的上端与套筒(7)均分别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即为伺服电机(12)的输出轴与减速器(13)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且减速器(13)的输出齿轮与减速齿轮(14)咬合连接、且减速齿轮(14)与旋转轴(15)固定连接,且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与主动臂(5)的下端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为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15)由轴承转动活连接且所述旋转轴(15)与所述主动臂(5)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臂(5)的上端与联动臂(6)的下端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为所述主动臂(5)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15)由轴承转动活连接且所述旋转轴(15)与所述联动臂(6)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联动臂(6)的上端与套筒(7)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活连接为所述联动臂(6)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15)由轴承转动活连接且所述旋转轴(15)与所述套筒(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12)、减速器(13)、减速齿轮(14)、旋转轴(15)均各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12)、旋转电机均选择替换为气动马达、液压马达中的一种,所述气动装置替换为液压装置。
CN201620298650.3U 2016-04-12 2016-04-12 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81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8650.3U CN205481053U (zh) 2016-04-12 2016-04-12 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8650.3U CN205481053U (zh) 2016-04-12 2016-04-12 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1053U true CN205481053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43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9865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81053U (zh) 2016-04-12 2016-04-12 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10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9635A (zh) * 2018-04-28 2018-11-13 郑玉祥 一种智能型打孔机器人
CN110682256A (zh) * 2019-10-23 2020-01-14 李志明 一种铜矿矿洞大型危岩敲击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9635A (zh) * 2018-04-28 2018-11-13 郑玉祥 一种智能型打孔机器人
CN110682256A (zh) * 2019-10-23 2020-01-14 李志明 一种铜矿矿洞大型危岩敲击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81053U (zh) 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CN104600622B (zh) 电网高压输电线路智能清障装置
CN103948356B (zh) 往返式多功能擦地机
CN205481052U (zh) 履带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CN106914806A (zh)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
CN205802874U (zh) 一种多自由度汽车维修台架
CN205481055U (zh) 轮式液压蓄能打焦机
CN205481054U (zh) 履带式液压蓄能打焦机
CN205481057U (zh) 轮式气动蓄能打焦机
CN105823067A (zh) 轮式风镐蓄能打焦机
CN205481056U (zh) 履带式气动蓄能打焦机
CN105823068A (zh) 轮式气动蓄能打焦机
CN205606606U (zh) 轮式机械蓄能打焦机
CN103924827B (zh) 一种电力用电杆立杆机
CN205535881U (zh) 履带式机械蓄能打焦机
CN204266206U (zh) 一种边坡喷射施工用滑车
CN105889952A (zh) 轮式机械蓄能打焦机
CN207512824U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
CN203783232U (zh) 一种电线杆立杆机
CN104452765B (zh) 一种采用滑车进行边坡喷射施工的方法及滑车
CN207025898U (zh) 一种配电柜高效清洗装置
CN211366867U (zh) 一种旋转、升降式空调外机安装设备
CN209482685U (zh) 一种风电混凝土塔筒安装平台
CN106888586A (zh) 一种车轮可收缩环保微耕机
CN20968690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