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3718U - 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73718U
CN205473718U CN201620169712.0U CN201620169712U CN205473718U CN 205473718 U CN205473718 U CN 205473718U CN 201620169712 U CN201620169712 U CN 201620169712U CN 205473718 U CN205473718 U CN 205473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pond
sewage
algae
culture system
ce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697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荣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vbe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vbe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vbe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vbe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697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73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73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737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藻培养和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包括:围墙、透光且具有保温功能的顶棚以及可用于培养微藻和盛放污水的藻池,藻池嵌设于地面中,围墙围绕藻池设置于地面上,顶棚盖设于围墙上,藻池的外壁和围墙的外壁均设有保温层。顶棚可包括支架、外层薄膜和内层薄膜,外层薄膜设于支架的顶部,内层薄膜设于支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棚、围墙、地面三者围合成一个封闭的温室,藻池位于室内,污水排入藻池内,微藻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得以生长,同时降低污水的有机负荷,从而达到处理污水和培养微藻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的环境修复价值,特别适用于北方气候环境。

Description

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藻培养和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都是采用过滤、沉淀、消毒等传统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而污水中通常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上述方法并不能有效回收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也不能充分回收和利用过滤后的污水,可见这些污水处理方法并不够环保,不能循环利用资源,或者说无法充分循环利用资源。
另一方面,微藻可以作为生物燃料、动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等资源使用,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如果需要大量培养微藻,则需要用到大型藻池,目前大型藻池都是露天开放式的,其具有环境不易控制的缺点,尤其是北方露天开放式的环境不利于微藻的培养。
人们发现,微藻可以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设计出一种既能够处理污水,又能够培养微藻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该系统既能够处理污水,又能够充分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培养微藻。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包括:围墙、透光且具有保温功能的顶棚以及可用于培养微藻和盛放污水的藻池,所述藻池嵌设于地面中,所述围墙围绕所述藻池设置于所述地面上,所述顶棚盖设于所述围墙上,所述藻池的外壁和所述围墙的外壁均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包括支架、外层薄膜和内层薄膜,所述外层薄膜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内层薄膜设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棚上设有可收卷的棉被或者草帘。
具体地,所述藻池内设有增温管。
进一步地,所述藻池内设有曝气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围墙为砖墙,所述藻池为混凝土池体。
具体地,所述藻池内设有监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为单坡顶或者双坡顶。
更进一步地,所述藻池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具体地,该微藻培养系统包括多个所述藻池,多个所述藻池之间依次通过溢流管串联连接,第一个所述藻池设有进水口,最后一个所述藻池设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棚、围墙、地面三者围合成一个封闭的内室,再加上顶棚具有保温功能,围墙和藻池的外壁都设有保温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藻池位于室内,顶棚可透光,因此该微藻培养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增温,为微藻的培养提供合适的环境。污水排入藻池内,微藻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得以生长,同时降低污水的有机负荷,从而达到处理污水和培养微藻的效果。培养所得的微藻回收后可作为生物燃料、动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等生物资源利用,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可用于无土栽培或农业灌溉等领域,实现污水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的环境修复价值,特别适用于北方气候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的竖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藻池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包括:围墙1、透光且具有保温功能的顶棚2以及可用于培养微藻和盛放污水的藻池3,所述藻池3嵌设于地面4中,所述围墙1围绕所述藻池3设置于所述地面4上,所述顶棚2盖设于所述围墙1上,所述藻池3的外壁和所述围墙1的外壁均设有保温层,“藻池3的外壁”应当理解为包括藻池3四周的外壁和底部的外壁,藻池3的外壁设有保温层5,围墙1的外壁设有保温层6。
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棚2、围墙1、地面4三者围合成一个封闭的内室,再加上顶棚2具有保温功能,围墙1和藻池3的外壁都设有保温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藻池3位于室内,顶棚2可透光,因此该微藻培养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增温,为微藻的培养提供合适的环境。污水排入藻池3内,微藻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得以生长,同时降低污水的有机负荷,从而达到处理污水和培养微藻的效果。培养所得的微藻回收后可作为生物燃料、动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等生物资源利用,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可用于无土栽培或农业灌溉等领域,实现污水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的环境修复价值,特别适用于北方气候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棚2包括支架7、外层薄膜8和内层薄膜9,所述外层薄膜8设于所述支架7的顶部,所述内层薄膜9设于所述支架7的底部,外层薄膜8和内层薄膜9之间形成空气层,起到保温作用。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本实用新型的顶棚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保温功能。
为了可以加强保温效果,所述顶棚2上设有可收卷的棉被或者草帘10,当需要阳光时,棉被或者草帘10收卷起来,让阳光射入室内,当不需要阳光或者没阳光(特别是夜晚)时,可以展开棉被或者草帘10,使其覆盖顶棚2顶部,起保温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藻池3内设有增温管11,为使附图更加清楚明了,图1示出了增温管11,而图2未示出,增温管11设置于距离池底大概10cm的位置。设置增温管11可以用于进一步为藻池提供所需热量,调整藻池内的温度。
另外,所述藻池3内还可设有曝气管12,对微藻培养水体(污水)进行搅拌,促使位于下层的微藻浮至水体表面进行光合作用。同样地,图1示出了曝气管12,图2未示出。曝气管12距离池底约20cm。
所述围墙1可以为砖墙,所述藻池3可以为混凝土池体。
本实施例的藻池3内设有监控装置,监控装置可以依照现有技术具体设置,因此不在附图中具体示出。监控装置可以监测藻池3或者整个温室的环境变化,提示操作人员或者中控系统进行相应的措施,保证微藻培养系统的稳定。
顶棚2可以是单坡顶,也可以是双坡顶,附图所示的是单坡顶,且该单坡顶具有一定的弧度。
污水可以通过外部管道排入或排出藻池3,也可以在藻池3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排入污水和排出污水。
参见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微藻培养系统包括多个所述藻池3,多个所述藻池3之间依次通过溢流管15串联连接,第一个所述藻池(图2中位于最上方的那个藻池)设有进水口13,最后一个所述藻池(图2中位于最下方的那个藻池)设有出水口14。藻池3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图2仅示意性地画出了三个。这里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管”应当广义地理解为包括独立的管道或者开设于藻池上的孔道。不同的藻池内可以培养不同的微藻,用于吸收污水内不同的营养物质,污水通过进水口13进入第一个藻池后,依次再进入下一个藻池,依此逐级流经每个藻池,污水的营养和有机负荷在不同的藻池内逐级递减,最终由最后一个藻池的出水口14排出。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培养更多的微藻,同时充分处理污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墙、透光且具有保温功能的顶棚以及可用于培养微藻和盛放污水的藻池,所述藻池嵌设于地面中,所述围墙围绕所述藻池设置于所述地面上,所述顶棚盖设于所述围墙上,所述藻池的外壁和所述围墙的外壁均设有保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包括支架、外层薄膜和内层薄膜,所述外层薄膜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内层薄膜设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上设有可收卷的棉被或者草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池内设有增温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池内设有曝气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为砖墙,所述藻池为混凝土池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池内设有监控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为单坡顶或者双坡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池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藻培养系统包括多个所述藻池,多个所述藻池之间依次通过溢流管串联连接,第一个所述藻池设有进水口,最后一个所述藻池设有出水口。
CN201620169712.0U 2016-03-01 2016-03-01 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73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69712.0U CN205473718U (zh) 2016-03-01 2016-03-01 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69712.0U CN205473718U (zh) 2016-03-01 2016-03-01 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73718U true CN205473718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5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6971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73718U (zh) 2016-03-01 2016-03-01 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737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7153A (zh) * 2018-04-28 2018-07-13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北方的雨生红球藻的培养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9971647A (zh) * 2017-12-28 2019-07-05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小球藻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1647A (zh) * 2017-12-28 2019-07-05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小球藻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CN109971647B (zh) * 2017-12-28 2022-07-05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小球藻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CN108277153A (zh) * 2018-04-28 2018-07-13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北方的雨生红球藻的培养系统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8175B1 (ko) 융복합 축산시스템
ES2651353T3 (es) Instalación de tratamiento y de aprovechamiento de efluentes de explotación ganadera que comprende una metanización, unos cultivos de microalgas y de macrofitos y un lombricultivo
CN207269464U (zh) 渔菜共生系统
CN202190608U (zh) 藻类着生与培养装置
CN203807469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厌氧发酵装置
CN104082070A (zh) 动植物温室养殖种植方法及装置
CN102293133A (zh) 工厂化农业自动生产线
CN205170504U (zh) 立体生态浮床
CN104956951A (zh) 一种全天候全地域循环生态农业系统
CN205473718U (zh) 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系统
CN105165729A (zh) 一种蚯蚓养殖箱
CN106745759A (zh) 一种立体生态浮床
CN103641288A (zh) 用于处理禽畜粪便的资源化综合利用装置
CN109197691A (zh) 一种石斑鱼与耐盐蔬菜共养装置
CN103947561A (zh) 一种节能环保、可生态循环的一次性粪污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2616926B (zh) 欧洲鳗鲡可控生态精养系统
CN204579551U (zh) 共生养耕系统
CN104137792A (zh) 珍珠工厂化室内养殖系统
CN204490608U (zh) 一种生物水体净化装置
CN105724117A (zh) 一种循环立体农业装备系统
CN205472963U (zh) 可处理污水的微藻养殖系统
CN206994105U (zh) 鱼和植物共生装置
CN201509473U (zh) 一种连体式无土栽培装置
CN104045378B (zh) 一种病死动物尸体生物降解罐
CN203959990U (zh) 农村生活及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