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2397U - 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2397U
CN205452397U CN201620163562.2U CN201620163562U CN205452397U CN 205452397 U CN205452397 U CN 205452397U CN 201620163562 U CN201620163562 U CN 201620163562U CN 205452397 U CN205452397 U CN 205452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battery modules
battery
modules housing
she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635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华才
梁铨
赵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oly (hangzhou)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oly (hangzhou)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oly (hangzhou)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oly (hangzhou)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635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2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2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23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其中电池模组壳体包括:壳本体,具有一开口,所述壳本体用于容纳电芯;压紧板,设于所述开口处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本体,且所述压紧板用于压设于所述电芯;绝缘板,覆盖于所述电芯的电极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压紧板,且所述压紧板位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绝缘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壳体能有效对电芯起到保护作用,且还能减少引汽车振动引起的电芯振动,大大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电芯通过导电条的并、串联以后,实现电池的模组化,且可实现自由缩放,满足不同动力系统的供电需求。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现在进入蓬勃发展期,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步的代替传统汽车。而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开发生产中,动力系统至关重要。动力电池需要成组,才能满足系统的需要。而现在市面上的电池只是在箱内排布,只能单方向的加紧,或者有两个方向的夹紧力,其安全性能,抗震性能,都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壳体抗震性能差,安全性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其特点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壳体包括:
壳本体,具有一开口,所述壳本体用于容纳电芯;
压紧板,设于所述开口处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本体,且所述压紧板用于压设于所述电芯;
绝缘板,覆盖于所述电芯的电极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压紧板,且所述压紧板位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绝缘板之间。
本方案中,壳本体给电芯四周方向的夹紧力,压紧板给电芯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夹紧力,从而实现了电芯的紧固,减少了因汽车振动引起的电芯振动,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较佳地,所述压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压紧条和相对设置的两把手,其中一所述把手焊接于两所述压紧条的一端之间,另一所述把手焊接于两所述压紧条的另一端之间,且两所述压紧条和两所述把手围成长方体框架;两所述把手均采用凸形结构体。
现有技术的两条压紧条是独立的结构,安装时需要分别安装,由于压紧条较长,安装时常会发生压紧条与电芯的电极触碰发生导电现象。本方案中,先将把手与压紧条安装在一起,把手的长度与电芯外壳的长度大致相同,因此把手的长度限定了两压紧条之间的宽度,且避免了安装过程中压紧条晃动,从而杜绝了压紧条接触到电芯的电极而发生导电现象。
较佳地,所述壳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夹紧板和相对设置的两第二夹紧板,其中一块所述第二夹紧板可拆卸地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之间,另一块所述第二夹紧板可拆卸地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夹紧板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上边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的上边沿围成所述开口;
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夹紧板的上边沿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条位于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上边沿且所述压紧条用于压设于所述电芯。
本方案中,壳本体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芯,通用性好。
较佳地,所述第一夹紧板包括一支撑板和一底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且所述支撑板的下边沿连接于所述底板;
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上边沿朝向所述底板的方向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压紧条上朝向所述第一夹紧板的方向设有凸片,所述凸片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本方案中,底板可以很好的托住电芯,并与压紧板共同给电芯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夹紧力,进一步减小了电芯的振动,提高了抗震性能。夹紧板上的凸片可以提高压紧条的刚性,避免因电池模组在侧方向震动,或者翻转引起的压紧条晃动,从而避免了压紧条与电池极柱接触。压紧条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中夹紧板的长度相应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夹紧板设有减重孔。本方案在不影响电池模组壳体的刚度的情况下,减轻了电池模组壳体的重量,且节约了材料成本。减重孔还能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减小了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因发热引起的安全隐患。
较佳地,所述第二夹紧板设有观测槽。由于动力系统对电池模组壳体的尺寸要求较高,则通过观测槽,可决定第二夹紧板紧固的程度,此时电芯能紧密贴合,从而能有效控制电池模组和电池箱的安装尺寸,同时还能方便导电条的安装。
较佳地,所述绝缘板上靠近所述把手的边沿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把手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把手的顶端高于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把手便于电池模组的搬运、安装及拆卸。
较佳地,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还包括若干导电条,每一所述导电条具有适于所述电芯的电极伸出的通孔,所述导电条用于串联或并联所述电芯。本方案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导电条对电芯进行串联或并联以满足不同供电系统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电池装置,包括箱本体、电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所述电芯设于所述电池模组壳体内,所述箱本体内设有若干容置槽,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较佳地,其中一块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上边沿设有突起,且所述突起向所述壳本体的外侧延伸,所述电池模组壳体通过所述突起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箱本体。
本方案中,电池装置结构紧凑,拆卸、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壳体中,壳本体给电芯四周方向的夹紧力,压紧板给电芯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夹紧力,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对电芯起到保护作用,且还能减少汽车振动引起的电芯振动,大大提高了其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电芯通过导电条的并、串联以后,实现电池的模组化,且可实现自由缩放,满足不同动力系统的供电需求。另外,把手和压紧条自成一体,杜绝了安装过程中压紧条与电芯的电极接触发生导电风险。且把手的设置使得电池模组壳体方便拆卸、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装置结构紧凑,并且能够方便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壳体及电芯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两第一夹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压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3示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包括壳本体、压紧板1、绝缘板2和导电条3。壳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夹紧板5和相对设置的两第二夹紧板4,其中一块第二夹紧板4可拆卸地连接于两第一夹紧板5的之间,另一块第二夹紧板4可拆卸地连接于两第一夹紧板5的另一端之间。第一夹紧板5的上边沿使用压死边的方法,实现刚性两倍加强,且在不影响第一夹紧板5刚度的条件下,可在第一夹紧板5上设减重孔,这样能有效减轻电池模组壳体的重量,且节约了材料成本。减重孔还能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减小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发热引起的安全隐患。另外,为了便于标识,可在第一夹紧板5或第二夹紧板4粘贴编号标签。第一夹紧板5的上边沿和第二夹紧板4的上边沿围成壳本体的开口。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夹紧板5包括一支撑板51和一底板52,支撑板51与底板52垂直设置,且支撑板51的下边沿连接于底板52。安装时,先将第一夹紧板5摆放在工作台上,此时两个底板52相对设置。接着预装第二夹紧板4,通过不锈钢法兰盘自锁螺母使两第一夹紧板5和两第二夹紧板4围成用于容纳电芯6的壳本体,为了节省空间,通过铆接螺丝连接。进一步,按照要求摆放电芯6,摆放完成以后,对不锈钢法兰盘自锁螺母进行紧固。由于通常对电池模组的尺寸要求较高,则通过第二夹紧板4上的观测槽42,可决定第二夹紧板4紧固的程度,此时电芯6能紧密贴合,从而能有效控制电池模组和电池箱的安装尺寸,同时还能方便导电条3的安装。壳本体安装完之后要对电芯6施加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压紧力,通过压紧板1实现。压紧板1设于壳本体的开口处并可拆卸地连接于壳本体,且压紧板1压设于电芯6的外壳的上表面;之后通过导电条3对电芯6进行模组化,每一导电条3具有适于电芯6的电极伸出的通孔,其中有2孔导电条、4孔导电条以及多孔导电条,安装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导电条并对电芯6进行串联或并联,以满足不同动力系统的供电需求。进一步,将绝缘板2覆盖于电芯6的电极以及导电条3上,实现电芯6的电极、导电条3与外界隔绝,实现绝缘。其中绝缘板2可以为环氧板,且绝缘板2通过不锈钢盘头螺丝可拆卸地连接于压紧板1,使压紧板1位于壳本体与绝缘板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壳体中,壳本体给电芯6四周方向的夹紧力,压紧板1给电芯6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夹紧力,对电芯6紧固牢靠,减少了因汽车振动引起的电芯6振动,大大提高了其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电芯6通过导电条3的并、串联以后,实现电池的模组化,且可实现自由缩放,满足不同动力系统的供电需求。
具体的,如图3所示,压紧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压紧条11和相对设置的两把手12,其中一把手12焊接于两压紧条11的一端之间,另一把手12焊接于两压紧条11的另一端之间,且两压紧条11和两把手12围成长方体框架。安装时,先将两压紧条11和两把手12焊接成框架结构,框架的尺寸与壳本体的开口尺寸大致相同,而开口尺寸又由电芯6排列后的整体外壳尺寸决定,因此压紧板1可以很好的紧固电芯6,又避免了安装过程中压紧条11接触到电芯6的电极发生导电现象,且一个人就能实现安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的,把手12通过内六角螺丝与第二夹紧板4的上边沿固定连接,压紧条11位于第一夹紧板4的上边沿且压设于电芯6外壳的上表面。较佳地,可在第二夹紧板4的上边沿设置加强筋41,实现压紧板1的连接可靠。本实施例中,两把手12均采用凸形结构体,且此时绝缘板2上靠近把手12的边沿应设置第二凹槽,把手12设于第二凹槽内,且把手12的顶端高于绝缘板2的上表面。把手12与壳本体固定连接,可实现整个模组的提起,从而使电池模组壳体方便拆卸、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压紧条11上朝向第一夹紧板5的方向设有凸片13,第一夹紧板5的上边沿朝向底板52的方向设有第一凹槽,且凸片1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凹槽内。由于压紧条11比较细长,电池模组在侧方向的震动,或者翻转都会引起压紧条11的晃动,而凸片13有效地提高了压紧条11的刚度,避免了压紧条的晃动,从而避免了压紧条与电池极柱的接触。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电池装置,包括箱本体、电芯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电芯设于电池模组壳体内,构成电池模组,箱本体内设有若干容置槽,电池模组壳体设于容置槽内,也即将安装好的模组安装入箱本体中。其中一块第一夹紧板的上边沿设有突起,且突起向壳本体的外侧延伸。突起上可以设置螺纹孔,电池模组壳体通过突起可拆卸地连接于箱本体。该电池装置结构紧凑,并且能够方便安装和拆卸。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壳体包括:
壳本体,具有一开口,所述壳本体用于容纳电芯;
压紧板,设于所述开口处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本体,且所述压紧板用于压设于所述电芯;
绝缘板,覆盖于所述电芯的电极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压紧板,且所述压紧板位于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绝缘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压紧条和相对设置的两把手,其中一所述把手焊接于两所述压紧条的一端之间,另一所述把手焊接于两所述压紧条的另一端之间,且两所述压紧条和两所述把手围成长方体框架;两所述把手均采用凸形结构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夹紧板和相对设置的两第二夹紧板,其中一块所述第二夹紧板可拆卸地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之间,另一块所述第二夹紧板可拆卸地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夹紧板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上边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的上边沿围成所述开口;
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夹紧板的上边沿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条位于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上边沿且所述压紧条用于压设于所述电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板包括一支撑板和一底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且所述支撑板的下边沿连接于所述底板;
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上边沿朝向所述底板的方向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压紧条上朝向所述第一夹紧板的方向设有凸片,所述凸片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板设有减重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板设有观测槽。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上靠近所述把手的边沿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把手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把手的顶端高于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还包括若干导电条,每一所述导电条具有适于所述电芯的电极伸出的通孔,所述导电条用于串联或并联所述电芯。
9.一种电池装置,包括箱本体、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所述电芯设于所述电池模组壳体内,所述箱本体内设有若干容置槽,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块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上边沿设有突起,且所述突起向所述壳本体的外侧延伸,所述电池模组壳体通过所述突起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箱本体。
CN201620163562.2U 2016-03-04 2016-03-04 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52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63562.2U CN205452397U (zh) 2016-03-04 2016-03-04 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63562.2U CN205452397U (zh) 2016-03-04 2016-03-04 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2397U true CN205452397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604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6356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52397U (zh) 2016-03-04 2016-03-04 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23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5762A (zh) * 2017-11-24 2018-04-10 杭州天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0506346A (zh) * 2017-04-14 2019-11-2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件及蓄电池单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6346A (zh) * 2017-04-14 2019-11-2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件及蓄电池单元
CN107895762A (zh) * 2017-11-24 2018-04-10 杭州天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7895762B (zh) * 2017-11-24 2020-03-03 杭州天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987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电池箱装置
CN205452397U (zh) 电池模组壳体及含其的电池装置
CN110767858B (zh) 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2195160U (zh) 电池模组热失控采集装置、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258753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氢燃料电池定位缓震外壳
CN204303929U (zh) 新型大容量软包锂电池组
CN201504069U (zh) 风电母线安装支架
CN205900658U (zh) 电池包
CN206282904U (zh) 锂电池及滑板车
CN201927619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CN209930658U (zh) 一种抗压电源防护罩
CN210926082U (zh) 一种基于阶梯电池再利用的锂电池安装盒
CN110600642B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结构
CN205335315U (zh) 一种易拆解的电池组
CN211238359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连接板
CN204289585U (zh) 电池模组组件和动力电池包
CN209993653U (zh) 一种组合式锂电池的保护机构
CN204558592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组合装置
CN202758906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压装装置
CN211907521U (zh) 一种用于车辆电路网络的电连接托架
CN201919275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发电机控制面板
CN207353335U (zh) 一种锂电池组保护壳体
CN206706880U (zh) 一种挖掘机电瓶固定装置
CN210431333U (zh) 一种轻框光伏组件
CN206294055U (zh) 一种一拖二络筒机变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