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47288U - 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47288U
CN205447288U CN201521065733.XU CN201521065733U CN205447288U CN 205447288 U CN205447288 U CN 205447288U CN 201521065733 U CN201521065733 U CN 201521065733U CN 205447288 U CN205447288 U CN 205447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light source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657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本瑜
孙瑞麟
陈宣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PISKY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ngzengf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ngzengf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ngzengf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657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47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47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47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该光源模块,包括光源盒;光引擎,包括发光元件;电源线,电连接发光元件;导热板,与光引擎接触,且光引擎、电源线、及导热板中至少一部分被集合固定于光源盒背面。

Description

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块,以及一种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背景技术
在现今大量使用LED制造各种灯具的同时,各种电气及/或光学的认证常被作检视灯具是否合用,不论是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或者厂商的制造与销售行为,各种认证已经整个产业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ZHAGA就是一种涵盖各层面的认证机制,ZHAGA是一个由LED生产商组成的联盟协会,旨在通过标准化来实现发光元件的相容性和互换性,并以此加速LED技术的广泛应用。ZHAGA标准涵盖了物理尺寸、光学、电气、配光、散热等主要环节的标准,最终实现在ZHAGA联盟中不同的制造商之间的产品可以实现相互相容、互换、替换等。目前,ZHAGA共有七个标准,其中ZHAGAbook2标准主要规范了整合式设备的灯座式筒灯发光元件,即所有符合ZHAGA标准的筒灯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块外壳(包括外壳上的卡槽位置、连接介面等),但模块内部的连接结构(如电源输入结构等)可以自行设计。符合ZHAGA标准的筒灯包括ZHAGA模块壳体、ZHAGA模块底座、以及设于ZHAGA模块壳体内的LED电路板,所述LED电路板上固定设有多颗LED颗粒,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与所述ZHAGA模块底座的电源输入端连接,ZHAGA模块底座的电源输出端与LED电路板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以启动LED颗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模块,包括:光源盒,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光源盒内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具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一、第二开口,其中光源盒具有多个贯穿上、下表面的第一螺孔,且光源盒的下表面具有多个第二螺孔;光引擎,包括灯板及发光元件,其中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具有驱动电路走线,且发光元件是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并与驱动电路走线电连接;电源线,电连接该光引擎上的该驱动电路走线;一导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该导热板通过该第三表面与该灯板的该第二表面接触,其中导热板的边缘具有多个凹口,每一个凹口分别对应于每一个第一螺孔,且导热板具有多个贯穿第三、第四表面的第三螺孔,每一个第三螺孔分别对应于每一个第二螺孔;以及多个第一螺丝,且每一个第一螺丝自导热板的第四表面穿越每一个第三螺孔并且锁入其所对应的第二螺孔内,使上述的光引擎、电源线、及导热板被固定装配于光源盒,且光引擎的发光元件经由容置空间的第二开口被容纳在容置空间内,其中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可经由容置空间的第一开口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光源盒,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该光源盒内具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具有贯通该上、下表面的第一、第二开口,其中该光源盒具有多个贯穿该上、下表面的第一螺孔,且该光源盒的该下表面具有多个第二螺孔;导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该导热板的边缘具有多个凹口,该多个凹口与该多个第一螺孔彼此对应,且该导热板具有多个贯穿该第一、第二表面的第三螺孔,该多个第三螺孔与该多个第二螺孔彼此对应;以及多个第一螺丝,且该多个第一螺丝自该第二表面穿越该多个第三螺孔并且锁入该多个第二螺孔内,使该导热板被固定装配于该光源盒,其中,该容置空间可以用以容纳光引擎、或电源线。
该光源模块还包括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包括集成式(COB)封装发光二极管、或多个塑料电极芯片载体(PLCC)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管芯。
该光源模块还包括电阻、整流器、电容器、突波吸收器、驱动/控制IC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该发光元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可发出具第一波长的第一光线,且在距离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出光路径上设置有波长转换膜,可将通过该波长转换膜的该第一光线转换成具第二波长的第二光线,其中该第一波长小于该第二波长。
该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榫头,且该光源盒的该第一表面具有相对于该第一榫头的第一卯口,通过该第一榫头与该第一卯口嵌合,使该第一透镜被固定于该第一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模块;散热元件,其包括散热块及多个散热鳍片,且此散热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五表面及第六表面,其中第五表面具有多个第四螺孔,且每一个第四螺孔分别对应于每一个第一螺孔,而第六表面则与散热鳍片连接;以及多个第二螺丝,且每一个第二螺丝自每一个第一螺孔穿越下表面,并且锁入其所对应的第四螺孔内,使散热元件被固定装配于该光源盒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光源模块;散热元件,该散热元件包括散热块及多个散热鳍片,其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其中该第三表面具有多个第四螺孔,且该多个第四螺孔与该多个第一螺孔彼此对应,而该第四表面则与该多个散热鳍片连接;以及多个第二螺丝,且该多个第二螺丝穿越该下表面并锁入其该多个第四螺孔内,使该散热元件被固定装配于该光源盒的该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光源模块;反射罩,设置于该光源盒的该上表面上方,该反射罩具有杯体以及位于该杯体上、下方的第三、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大于该第四开口,且该第四开口对准于该第一开口,且该反射罩的该第四开口边缘具有第二榫头,该光源盒的该上表面具有相对于该第二榫头的第二卯口,通过该第二榫头与该第二卯口嵌合,使该反射罩被固定于邻近该上表面处;以及多个第三螺丝,该第三螺丝锁入该光源盒的该多个第一螺孔内。
该杯体的内侧涂布有反射材料或形成有多个反射结构。
该灯具还包括第二透镜、防眩光层、或其二者,该第二透镜设置于该第三开口上方,该防眩光层与该发光元件的位置彼此对应。
该灯具还包括扩散片,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反射罩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模块;灯罩,其包括具有底部的中空本体,且此中空本体具有凹陷部以及自中空本体向外延伸的框体,且此中空本体的底部具有多个第五螺孔,每一个第五螺孔分别对应于导热板的每一个凹口;反射罩,设置于光源盒的上表面上方,反射罩具有杯体以及位于杯体上、下方的第三、第四开口,第三开口大于第四开口,且第四开口对准于容置空间的第一开口,且反射罩的第四开口边缘具有第二榫头,光源盒的上表面具有相对于第二榫头的第二卯口,通过第二榫头与第二卯口嵌合,使反射罩被固定于邻近光源盒的上表面处;以及多个第三螺丝,且每一个第三螺丝自每一个第五螺孔穿越灯罩底部,并且经其所对应的凹口锁入光源盒的第一螺孔内,使灯罩被固定装配于光源盒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段式点亮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一电源输入端及第一电源输出端,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L个彼此串联的第一发光二极管,且每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为V1;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二电源输入端及第二电源输出端,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M个彼此串联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每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为V2,且二发光二极管单元与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串联;第一、第二、第三电源供应端子,连接于电源供应器,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与第一电源供应端子连接,第一电源输出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入端串联,且第一电源输出端与第二电源供应端子连接,而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出端则与第三电源供应端子连接;其中,当经由第一、第二电源供应端子间输入L×V1的电压时,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可被点亮,当经由第一、第三电源供应端子间输入L×V1+M×V2的电压时,则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均可被点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段式点亮驱动电路,包括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四电源输入端及第四电源输出端,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是由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单元彼此并联而成,且每一第三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P个彼此串联的第三发光二极管,每个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为V3;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五电源输入端及第五电源输出端,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Q个彼此串联的第五发光二极管,且每个第五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为V5;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六电源输入端及第六电源输出端,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R个彼此串联的第六发光二极管,且每个第六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为V6;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源供应端子,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四电源输入端子与第一电源供应端子连接,第四电源输出端与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五电源输入端串联,且第四电源输出端与第二电源供应端子连接,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五电源输出端则与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六电源输入端串连,且第五电源输出端与第三电源供应端子连接,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六电源输出端则与第四电源供应端子连接;其中,当经由第一、第二电源供应端子间输入P×V3的电压时,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可被点亮,当经由第一、第三电源供应端子间输入P×V3+Q×V5的电压时,则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三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五发光二极管均可被点亮,而当经由第一、第四电源供应端子间输入P×V3+Q×V5+R×V6的电压时,则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五发光二极管及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六发光二极管均可被点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段式点亮驱动电路,包括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八电源输入端及第八电源输出端,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是由多个第七发光二极管单元彼此并联而成,每一第七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W个彼此串联的第七发光二极管,且每个第七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为V7;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九电源输入端及第九电源输出端,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X个彼此串联的第九发光二极管,且每个第九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为V9;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十电源输入端及第十电源输出端,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Y个彼此串联的第十发光二极管,每个第十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为V10;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十一电源输入端及第十一电源输出端,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Z个彼此串联的第十一发光二极管,每个第十一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为V11;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电源供应端子,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八电源输入端子与第一电源供应端子连接,第八电源输出端与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的该第九电源输入端串联,且第八电源输出端与第二电源供应端子连接,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九电源输出端则与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十电源输入端串连,且第九电源输出端与第三电源供应端子连接,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十电源输出端则与则与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十一电源输入端串连,且第十电源输出端与第四电源供应端子连接,而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的该第十一电源输出端则与第五电源供应端子连接;其中,当经由第一、第二电源供应端子间输入W×V7的电压时,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七发光二极管可被点亮,当经由第一、第三电源供应端子间输入W×V7+X×V9的电压时,则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七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九发光二极管均可被点亮,而当经由第一、第四电源供应端子间输入W×V7+X×V9+Y×V10的电压时,则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七发光二极管、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九发光二极管及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十发光二极管均可被点亮,而当经由第一、第五电源供应端子间输入W×V7+X×V9+Y×V10+Z×V11的电压时,则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七发光二极管、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九发光二极管、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十发光二极管及该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内的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均可被点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上述设计将使得生产更具弹性,且可降低生产成本,并还可改变光线行进的路线以朝向出光口,增加灯具的光输出效率等。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图;
图1B~图1C为图1A所示的光源模块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1D为图1A所示的光源模块的分解图;
图2A为图1D中的光引擎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引擎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2C为图2B的光引擎中的集成式(COB)封装发光二极管的俯视图;
图2D为图2B的光引擎中的集成式封装发光二极管的仰视图;
图2E为适用于如图2A所示发光元件的灯板的俯视图;
图2F为适用于如图2B所示发光元件的灯的俯视图;
图2G为同时适用于如图2A所示发光元件或如图2B所示发光元件的灯板的俯视图;
图3A~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立体图及分解图,其包括有一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光源模块;
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立体图及爆炸分解图,其包括有一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光源模块;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二段式点亮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三段式点亮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四段式点亮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符号说明
13B下表面255框体
14A第一开口260反射罩
14B第二开口262杯体
15电源线孔264第三开口
16第一卯口266第四开口
18第一螺孔268第二榫头
20、20'光引擎300灯具
21、21'、21"灯板500二段式点亮驱动电路
21A、21'A、21"A第一表面510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
21B、21'B、21"B第二表面512第一电源输入端
22发光元件514第一电源输出端
22'发光元件516第一发光二极管
23电阻520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
24整流器522第二电源输入端
25电容器524第二电源输出端
26突波吸收器526第二发光二极管
27驱动/控制IC600三段式点亮驱动电路
30电源线610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
31火线612第四电源输入端
32中性线614第四电源输出端
33接地线615第三发光二极管单元
40导热板616第三发光二极管
40A第三表面620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
40B第四表面622第五电源输入端
42凸起部624第五电源输出端
45第三螺孔626第五发光二极管
48凹口630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
50第一螺丝632第六电源输入端
60透镜634第六电源输出端
62A顶面636第六发光二极管
62B背面700四段式点亮驱动电路
62C侧面710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
66第一榫头712第八电源输入端
100光源模块714第八电源输出端
150散热元件715第七发光二极管单元
152散热块716第七发光二极管
152A第五表面720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
152B第六表面722第九电源输入端
154第四螺孔724第九电源输出端
156鳍片726第九发光二极管
160第二螺丝730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
200灯具732第十电源输入端
201基板734第十电源输出端
201A正面736第十发光二极管
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
201B反面740
202第四导电接触垫742第十一电源输入端
203围堰层(DAM)744第十一电源输出端
205发光区746第十一发光二极管
505A、
207正电极第一电源供应端子
605B、705B
05B、
209负电极第二电源供应端子
605B、705B
505C、
220第一导电接触垫第三电源供应端子
605C、705C
220'、240第二导电接触垫605D、705D第四电源供应端子
230、250、260、270第三导电接触垫705E第五电源供应端子
250灯罩
251底部
280第二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作与使用方式。然而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许多可供应用的实用新型,其可以多种特定形式实施。文中虽然以发光二极管元件作为举例讨论的特定实施例,然其仅为制造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具有相似结构的元件也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以下将配合图1A~图1D及图2A~图2F,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数个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0。
请参照图1A~图1D,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光源模块100,包括光源盒10、光引擎20、电源线30、导热板40以及透镜60。其中,光源盒10具有本体12,其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13A、13B,且本体12内具有如图1D所示的容置空间14,其具有贯通上、下表面13A、13B的第一、第二开口14A、14B,且本体12在邻近下表面13B处,具有供电源线30进入光源盒10的电源线孔15。此外,光源盒10具有多个贯穿上、下表面13A、13B的第一螺孔18,下表面13B上具有多个第二螺孔(未显示),且上表面13A上更具有多个第一卯口16。其中,光源盒10的总高度为BB,出光面直径为φA1,最大外直径为φA3。在一实施例中φA3≤92mm,64.6mm≤φA1≤65.2mm,且BB≤44mm,符合ZhagaBook6的光引擎TYPEA中的GH76p的标准。
如图1D所示,光引擎20包括灯板21及发光元件22,其中灯板2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1A及第二表面21B,且第一表面21A上具有一驱动电路的走线(未显示),发光元件22是形成于第一表面21A上并与驱动电路的走线(未显示)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2包含数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形式可以例如为以塑料电极芯片载体(PLCC;PlasticLeadedChipCarrier)方式封装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级封装(CSP;ChipScalePackage)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裸晶管芯(barechip))。如图2A所示,其绘示的是图1D中的光引擎20的放大立体图,光引擎20除灯板21以及发光元件22外,灯板21的第一表面21A上更具有由多个主/被动元件,包括电阻23、整流器24(例如桥式整流器)、电容器25、突波吸收器26(例如压敏电阻)、驱动/控制IC27(例如提供恒定电流、提供恒定电流但可改变电流数值及/或从不同输出端输出电流的控制IC)等所构成的驱动电路。此外,如图2E所示,灯板21的第一表面21A上更包括多个第一导电接触垫220,且第一导电接触垫220电连接至位于第一表面21A上的驱动电路走线(未显示)。第一表面21A上还包括多个与驱动电路走线(未显示)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接触垫240、第三导电接触垫230、250、260、270。上述的电阻23、整流器24、电容器25、突波吸收器26、驱动/控制IC27,等可分别通过与第二导电接触垫240、第三导电接触垫230、250、260、270结合于一驱动电路中。其中,发光元件22中的单一颗发光二极管是结合于一个第一导电接触垫220(通常具有一个正极及一个负极位置,如图式中的大、小四方形区域)上。其中,驱动电路走线可以是设置在灯板21上或其中的导线,例如用印刷电路板中的电路,或是适用于打线接合(wirebond)制作工艺的导线(wire)。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发光元件22可以包括采用相同或者相异封装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管芯(其中,未封装(即裸晶)于本文中也视为一种封装方式)。每一个发光二极管管芯可发出具第一波长的第一光线,例如蓝光管芯所发出的蓝光,且在距离发光二极管管芯出光路径上的一预定位置/距离处,设置波长转换膜(例如,波长转换膜直接覆盖于发光二极管管芯上,或直接覆盖于其他施加在发光二极管管芯的材料之上),例如荧光膜,可将部分通过波长转换膜的第一光线转换成具第二波长的第二光线(通常第一波长比第二波长短),例如黄绿光。若第一光线与该第二光线为互补色则其期混合可以形成白光。又或者波长转换膜可以将蓝光管芯发出的第一光线转换成包含二种以上的色光的第二光线,如绿光及红光,则第一光线与第二光线的混合也可以形成白光。然而,第一光线并不限于蓝光,也可以是UV光,此时波长转换膜优选地是将所有UV光转换成另一波长光(通常是可见光,例如蓝光、绿光、红光、或白光)。
如图1D所示,电源线30包括一火线31、一中性线32以及一接地线33,电源线30的一端与一外部电源(未显示)连接,另一端则与光引擎20上的驱动电路走线(未显示)电连接,使外部电源(未显示)所输出的电流经由电源线30输入至光引擎20。
如图1D所示,导热板40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40A及第四表面40B,且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第三表面40A上的凸起部42。导热板40的边缘具有多个凹口48,凹口48与第一螺孔18的位置及数量彼此对应。导热板40更具有多个贯穿第三、第四表面40A、40B的第三螺孔45,若导热板40与本体12可以使用螺丝通过第三螺孔45彼相互锁固,第三螺孔45与第二螺孔(未显示)的位置及数量会彼此相应。
如图1C及图1D所示,光学模块100还包括多个第一螺丝50,且第一螺丝50可以自导热板40的第四表面40B穿越第三螺孔45,并且锁入其所对应的第二螺孔(未显示)内。如图1C所示的发光模块100的仰视图般,使光引擎20、电源线30、及导热板40被固定装配于光源盒10,且光引擎20的发光元件22经由容置空间14的第二开口14B被容纳在容置空间14内。其中,导热板40通过凸起部42与灯板21的第二表面21B接触,使得灯板21上的发光元件22在发光时所产生的热可经由凸起部42被传导到外界环境或其他装置或结构上。发光元件22所发出的光线则经由容置空间14的第一开口14A向外射出。在一实施例中,射出的光线在相对于出光面的中心线向其周围倾斜60度所形成的锥体范围内,光线的强度变化小于+/-20%,向其周围倾斜65~75度所形成的锥体范围内,光线的强度变化小于+/-40%。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调整体12内侧壁的角度及/或反射率可以缩小或放大射出光线的角度或限制其行进方向,例如,光源模块100射出的光线为准直光(collimatedlight)。
此外,本实施例所揭示的光源模块100,还包括一透镜60,如图1D所示,透镜66包括一顶面62A及一背面62B,且在顶面62A与背面62B之间的侧面62C可选择性地配置第一榫头66。通过第一榫头66与位于光源盒10的上表面13A的第一卯口16嵌合,使第一透镜60被固定于光源盒20的第一表面上21A,如图1B的光源模块100的俯视图所示。
参考表一,通过使用最大外直径(φA3)介于50mm~120mm间的光源盒10,以及流明值介于750Lm~1900Lm间采用发光二极管的光引擎20,可提供功率介于9W~27W之间的光源模块100。如表一所示,于数个实施例中,当使用最大外直径50mm的光源盒10搭配流明值约750Lm的光引擎20所构成的功率约9W光源模块100,其整灯热流明(光源模块100持续发光10-15分钟后的流明值)约为600Lm,而其光效率(整灯热流明/功率)则约为66.6Lm/W;当使用最大外直径80mm的光源盒10搭配流明值约1200Lm的光引擎20所构成的功率约15W光源模块100,其整灯热流明约为900Lm,而其光效率(整灯热流明/功率)则约为60.0Lm/W;当使用最大外直径100mm的光源盒10搭配流明值约1600Lm的光引擎20所构成的功率约20W光源模块100,其整灯热流明约为1200Lm,而其光效率(整灯热流明/功率)则约为60.0Lm/W;当使用最大外直径120mm的光源盒10搭配流明值约1900Lm的光引擎20所构成的功率约27W光源模块100,其整灯热流明约为600Lm,而其光效率(整灯热流明/功率)则约为55.5Lm/W。
表一
上述实施例中的光引擎20,其发光元件22可以是以塑料电极芯片载体(PLCC)方式封装的发光二极管。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可用集成式(COB;ChipOnBoard)手法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如图2B所示,其绘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引擎20’的放大立体图,其包括一灯板21’,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1’A及21’B,且第一表面21’A具有以集成式手法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所构成的发光元件22’。灯板21’的第一表面21’A上还具有由多个主/被动元件,包括电阻23、整流器24、电容器25、AC/DC转换器26、驱动/控制IC27等所构成的驱动电路。
如图2C所示以集成式手法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所构成的发光元件22’的俯视图,其包括一基板201,其正面201A形成有一被围堰层(dam)203所围绕的发光区205,以及一正、负电极207、209,且如图2D所示的集成式手法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所构成的发光元件22’的仰视图,基板201的反面201B形成有多个第四导电接触垫202。
如图2F所示,其绘示的是适用于如图2B所示集成式封装发光二极管22’的灯板21’的俯视图。灯板21’的第一表面21’A上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电接触垫220’,且第二导电接触垫220’电连接至一位于第一表面21’A上的驱动电路(未显示),且第一表面21’A上还包括多个与驱动电路(未显示)电连接的第三导电接触垫230、250、260、270。上述的电阻23、整流器24、电容器25、突波吸收器26、驱动/控制IC27等可分别通过与第三导电接触垫230、250、260、270结合而形成一驱动电路(未显示)。其中,集成式封装发光二极管22’通过位于其基板201反面201B上的第四导电接触垫202与第二导电接触垫220’对应结合,使得集成式封装发光二极管所构成的发光元件22’被固定于灯板21’的第一表面21A’上。
图2G绘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可同时适用于如图2A所示发光元件22或如图2B所示集成式封装发光二极管所构成的发光元件22’的灯板21"的俯视图。如图2G所示,灯板21"包括多个如图2E所示的第一导电接触垫220以及多个如图2F所示的第二导电接触垫220’,且第一表面21"A上更包括多个与驱动电路走线(未显示)电连接的第三导电接触垫230、250、260、270。上述的电阻23、整流器24、电容器25、AC/DC转换器26、驱动/控制IC27可分别通过与第三导电接触垫230、250、260、270结合而形成一驱动电路(未显示)。故无论是如图2A所示发光元件22或如图2B所示集成式封装发光二极管所构成的发光元件22’,均可共用同一块灯板21"。此设计将使得生产更具弹性,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图3A~图3B绘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灯具200的立体图及分解图,其包括有一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光源模块100。如图3A所示,灯具200包括光源模块100,以及固定于光源模块100下方的散热元件150。如图3B所示,散热元件150包括散热块152及多个散热鳍片156。散热块152具有相对的第五表面152A及第六表面152B,其中第五表面152A具有多的第四螺孔154,且每一个第四螺孔154分别对应于光源模块100的光源盒10的第一螺孔18,而第六表面152B则与散热鳍片156连接(若散热块152与散热鳍片156为一体成形,第六表面152B会隐而未现)。此外,灯具200还包括多个第二螺丝160,且每一个第二螺丝160自光源盒10的上表面13A上的第一螺孔18穿越其下表面13B(参阅图1A),并且锁入其所对应的第四螺孔154内,使散热元件150被固定装配于光源模块100的光源盒10的下表面。
图4A~图4B绘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灯具300的立体图及分解图,其包括有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光源模块100。如图4A~图4B所示,灯具300包括光源模块100、灯罩250、反射罩260、第二透镜280以及多个第三螺丝254。其中,灯罩250包括具有底部251的中空本体253,及自中空本体253向外延伸的框体255,中空本体253具有凹陷部257,且中空本体253的底部251具有多个第五螺孔252,第五螺孔252对应于光源模块100的导热板40边缘的凹口48;反射罩260是设置于光源模块100的光源盒10的上表面13A上方,且反射罩260具有杯体262及位于杯体262上、下方的第三、第四开口264、266。其中,第三开口264大于第四开口266,且第四开口266对准于光源盒10内的容置空间14的第一开口14A(参阅图1D)。第四开口264边缘具有第二榫头268。光源盒10的第一表面13A具有相对于第二榫头268的第二卯口(未显示)。通过第二榫头268与第二卯口(未显示)嵌合,使反射罩260被固定于邻近光源盒10的第一表面13A处(参阅图1A)。通过使第三螺丝254自第五螺孔252穿越灯罩250的底部251,并且经其所对应的凹口48锁入光源模块10的光源盒10的第一螺孔18内,使灯罩250被固定装配于光源模块100中的光源盒10的下表面13B,最后将设置一第二透镜280于反射罩260的第三开口264上方。杯体262的内侧表面更可以涂布反射材料或形成多个反射结构,由此改变光线行进的路线以朝向出光口,增加灯具的光输出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80上还可设置一防眩光层(未显示)。防眩光层可以是第二透镜280自身上的特定区域或附加其上的额外光学元件,其可约略覆盖出光面直径(A1)或最大外直径(A3)所划界出的区域,使得光源模块较不易显露于外。一般来说,第二透镜280的颜色为透明或浅白色。防眩光层的颜色会较第二透镜280整体或其他部分为深,例如,第二透镜280为透明,而防眩光层的颜色为浅白色。此外,第二透镜280上也可设置扩散片或波长转换片(未显示)于第二透镜280与反射罩260之间。若使用波长转换片则前述施加于发光元件22上的波长转换膜可以省略不用。此外,波长转换片也可以与第二透镜280相贴合,或直接混入第二透镜280的材料之中。
图5绘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二段式点亮驱动电路500的等效电路图。如图5所示,二段式点亮驱动电路500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510、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520以及连接于驱动/控制IC(未显示)或电源供应器(未显示)的第一、第二、第三电源供应端子505A、505B、505C。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510具有第一电源输入端512及第一电源输出端514,且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510包括L个彼此串联的第一发光二极管516,每个第一发光二极管516的操作电压约为V1;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520具有第二电源输入端522及第二电源输出端524,且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520包括M个彼此串联的第二发光二极管526,每个第二发光二极管526的操作电压约为V2。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510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512与电源供应端子505A连接,且通过第一电源输出端514与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520的第二电源输入端522串联,且第一电源输出端514更与第二电源供应端子连接,而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520的第二电源输出端524则与第二电源供应端子505C连接。
其中,L、M、V1、V2的数值都大于零,并且L与M均为正整数,且当第一、第二电源供应端子505A、505B间输入的电压为L×V1时,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510内的所有第一发光二极管516可被点亮,而当第一、第二电源供应端子505A、505C间输入的电压为L×V1+M×V2时,则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510内的所有第一发光二极管516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520内的所有第二发光二极管526均可被点亮。于一实施例中,L为17,M为3,且V1=V2=15V。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选择具有不同操作电压的第一发光二极管516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526,且可视需要调整L和M的数目,在此不再赘述。
据此,根据图5所揭示的二段式点亮驱动电路500,可通过控制第一、第二、第三电源供应端子505A、505B、505C间输入的电压,依序点亮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510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520,达到二阶段点亮的目的。
图6绘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三段式点亮驱动电路600的等效示意图。如图6所示,三段式点亮驱动电路600包括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610、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620、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630及连接于驱动/控制IC(未显示)或电源供应器(未显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源供应端子605A、605B、605C、605D。其中,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610具有第四电源输入端612及第四电源输出端614,且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610是由多个彼此并联于第四电源输入端612及第四电源输出端614之间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单元615构成,且每一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单元615包括P个彼此串联的第三发光二极管616,每个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约为V3;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620,具有一第五电源输入端622及一第五电源输出端624,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Q个彼此串联的第五发光二极管,且每个第五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约为V5;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第六电源输入端及第六电源输出端,该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R个彼此串联的第二发光二极管,且每个该等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约为V6。其中,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610的第四电源输入端子612与第三电源供应端子605A连接,第四电源输出端614与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620的第五电源输入端622串联,且第四电源输出端614与第二电源供应端子605B连接;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620的第五电源输出端624则与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630的第六电源输入端632串连,且第五电源输出端624与第三电源供应端子605C连接;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630的第六电源输出端634则与第四电源供应端子605D连接。
其中,P、Q、R、V3、V5、V6的数值都大于零,并且P、Q与R为正整数,且当第一、第二电源供应端子605A、605B间输入的电压为P×V3时,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610内的所有第三发光二极管616可被点亮,当第一、第三电源供应端子605A、605C间输入的电压为P×V3+Q×V5时,则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610内的所有第三发光二极管616以及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620内的所有第五发光二极管626均可被点亮,而当第一、第四电源供应端子605A、605D间输入的电压为P×V3+Q×V5+R×V6时,则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610内的所有第三发光二极管616、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620内的所有第五发光二极管626及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630内的所有第六发光二极管636均可被点亮。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发光二极管单元615的并联数为2个,且P为3,Q为10,R为4,且V3=V5=V6=15V,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例中,可改变第三发光二极管单元615的并联数目,并可选择具有不同操作电压的第三发光二极管616、第四发光二极管626及第五发光二极管636,且可视需要调整P、Q、R的数目,在此不再赘述。
据此,根据图6所揭示的三段式点亮驱动电路600,可通过控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源供应端子605A、605B、605C、605D间输入的电压,依序点亮第四发光二极管单元610、第五发光二极管单元620以及第六发光二极管单元630,达到三阶段点亮的目的。
图7绘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四段式点亮驱动电路700的等效示意图。如图7所示,四段式点亮驱动电路700包括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710、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720、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730、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740及连接于驱动/控制IC(未显示)或一电源供应器(未显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电源供应端子705A、705B、705C、705D、705E。其中,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710具有第八电源输入端712及第八电源输出端714,且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710是由多个彼此并联于第八电源输入端712及第八电源输出端714之间的第七发光二极管单元715构成,且每一个第七发光二极管单元715包括W个彼此串联的第七发光二极管716,每个第七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约为V7;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720,具有一第九电源输入端722及一第九电源输出端724,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720包括X个彼此串联的第九发光二极管726,且每个第九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约为V9;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730,具有一第十电源输入端732及一第十电源输出端734,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Y个彼此串联的第十发光二极管736,且每个该等第十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约为V10;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740,具有一第十一电源输入端742及一第十一电源输出端744,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Z个彼此串联的第十一发光二极管746,且每个该等第十一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约为V11。其中,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710的第八电源输入端子712与第一电源供应端子705A连接,第八电源输出端714与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720的第九电源输入端722串联,且第八电源输出端714与第二电源供应端子705B连接;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720的第九电源输出端724则与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730的第十电源输入端732串连,且第九电源输出端724与第三电源供应端子705C连接;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730的第十电源输出端734则与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740的第十一电源输入端742串联,且第十电源输出端734与第四电源供应端子705D连接;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740的第十一电源输出端744则与第五电源供应端子705D连接。
其中,W、X、Y、Z、V7、V9、V10、V11的数值都大于零,并且X、X、Y与Z为正整数,且当经由第一、第二电源供应端子705A、705B间输入W×V7的电压时,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710内的所有第七发光二极管716可被点亮;当经由第一、第三电源供应端子705A、705C间输入W×V7+X×V9的电压时,则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710内的所有第七发光二极管716以及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720内的所有第九发光二极管726均可被点亮;而当经由第一、第五电源供应端子705A、705D间输入W×V7+X×V9+Y×V10的电压时,则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710内的所有第七发光二极管716、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720内的所有第九发光二极管726及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730内的所有第十发光二极管736均可被点亮;而当经由第一、第五电源供应端子705A、705E间输入W×V7+X×V9+Y×V10+Z×V11的电压时,则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710内的所有第七发光二极管716、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720内的所有第九发光二极管726、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730内的所有第十发光二极管736及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740内的所有第十一发光二极管746均可被点亮。在一实施例中,第七发光二极管单元715的并联数为2个,且W为3,X为4,Y为5,Z为5,且V7=V9=V10=V11=15V。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例中,可改变第七发光二极管单元715的并联数目,并可选择具有不同操作电压的第七发光二极管716、第九发光二极管726、第十发光二极管736及第十一发光二极管746,且可视需要调整W、X、Y、Z的数目,在此不再赘述。
据此,根据图7所揭示的四段式点亮驱动电路700,可通过控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电源供应端子705A、705B、705C、705D、705E间输入的电压,依序点亮第八发光二极管单元710、第九发光二极管单元720、第十发光二极管单元730以及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单元740,达到四阶段点亮的目的。

Claims (10)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包括:
光源盒,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该光源盒内具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具有贯通该上、下表面的第一、第二开口,其中该光源盒具有多个贯穿该上、下表面的第一螺孔,且该光源盒的该下表面具有多个第二螺孔;
导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该导热板的边缘具有多个凹口,该多个凹口与该多个第一螺孔彼此对应,且该导热板具有多个贯穿该第一、第二表面的第三螺孔,该多个第三螺孔与该多个第二螺孔彼此对应;以及
多个第一螺丝,且该多个第一螺丝自该第二表面穿越该多个第三螺孔并且锁入该多个第二螺孔内,使该导热板被固定装配于该光源盒,
其中,该容置空间可以用以容纳光引擎、或电源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还包括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包括集成式封装发光二极管、或多个塑料电极芯片载体封装的发光二极管、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管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还包括电阻、整流器、电容器、突波吸收器、驱动/控制IC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可发出具第一波长的第一光线,且在距离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出光路径上设置有波长转换膜,可将通过该波长转换膜的该第一光线转换成具第二波长的第二光线,其中该第一波长小于该第二波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榫头,且该光源盒的该第一表面具有相对于该第一榫头的第一卯口,通过该第一榫头与该第一卯口嵌合,使该第一透镜被固定于该第一表面。
6.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光源模块;
散热元件,该散热元件包括散热块及多个散热鳍片,其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其中该第三表面具有多个第四螺孔,且该多个第四螺孔与该多个第一螺孔彼此对应,而该第四表面则与该多个散热鳍片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螺丝,且该多个第二螺丝穿越该下表面并锁入其该多个第四螺孔内,使该散热元件被固定装配于该光源盒的该下表面。
7.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块;
反射罩,设置于该光源盒的该上表面上方,该反射罩具有杯体以及位于该杯体上、下方的第三、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大于该第四开口,且该第四开口对准于该第一开口,且该反射罩的该第四开口边缘具有第二榫头,该光源盒的该上表面具有相对于该第二榫头的第二卯口,通过该第二榫头与该第二卯口嵌合,使该反射罩被固定于邻近该上表面处;以及
多个第三螺丝,该第三螺丝锁入该光源盒的该多个第一螺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杯体的内侧涂布有反射材料或形成有多个反射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括第二透镜、防眩光层、或其二者,该第二透镜设置于该第三开口上方,该防眩光层与该发光元件的位置彼此对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括扩散片,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反射罩之间。
CN201521065733.XU 2015-12-18 2015-12-18 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Active CN205447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65733.XU CN205447288U (zh) 2015-12-18 2015-12-18 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65733.XU CN205447288U (zh) 2015-12-18 2015-12-18 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47288U true CN205447288U (zh) 2016-08-10

Family

ID=57181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65733.XU Active CN205447288U (zh) 2015-12-18 2015-12-18 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47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18892A1 (en) Wide emission angle led package with remote phosphor component
US20140265930A1 (en) Replaceable lighting fixture components
JPH11177143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を用いた照明用光源および照明装置
US9159886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with a carrier layer
CN203384709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US20210293391A1 (en) Lighting module facilitating color mixing
US8476653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US9989222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0151443B2 (en) LED module and light fixture with the same
CN205447288U (zh) 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CN204680689U (zh) 发光装置、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203297975U (zh)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213089460U (zh) Led光源结构、组合式led光源及灯具
CN203273733U (zh) 照明用光源
CA3123580C (en) Light source having multiple differently-colored emitters
CN106895270A (zh) 光源模块及包含此光源模块的灯具
CN203150540U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207880494U (zh) Led球泡灯
CN203131509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203273408U (zh) 照明用光源
CN203322794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KR102461385B1 (ko) 다색 발광 조명 장치
CN101673491A (zh) 一种弧面led显示屏
CN203517405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104676317B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2

Address after: 361101 No. 99, Xiang Xing Road, Torch Industrial Park (Xiangan) Industrial Zone,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EPISK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Guangzhou Changcheng District Xintang town Lixin twelve road 96 Changfeng international two building 1101 units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Jingzengf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