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7703U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7703U
CN205427703U CN201521071115.6U CN201521071115U CN205427703U CN 205427703 U CN205427703 U CN 205427703U CN 201521071115 U CN201521071115 U CN 201521071115U CN 205427703 U CN205427703 U CN 205427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motor
wrist strap
equipment
wrist
dextr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711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gbu Wild Hill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5210711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7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7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7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用于将设备主体佩戴至人体的佩戴部,设备主体中设置有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的运行;佩戴部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每个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当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的指定信号时,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在佩戴部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并控制线性马达接收到指定信号时发生振动,从而向用户提供了一种便携的振动触觉反馈方案,增强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发展的初期主要是通过声音来给用户提供反馈,后来随着用户对使用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声音反馈已经无法满足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需求。部分智能手机开始采用马达来提供振动触觉反馈,但随着手机制作的越来越薄,传统的转子马达无法再适应新的要求,于是线性马达就应运而生了。
目前线性马达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触摸反馈振动与提醒式振动。提醒式振动在智能手机上应用较早,主要用作智能手机收到来电、短信等触发事件时的一种提醒。触摸反馈振动主要作用是实现点点感应效果。例如,当用户用力按压设备的屏幕时,设备根据不同的按压力度,向用户反馈不同力度的振动。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日渐流行,振动反馈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可穿戴设备中,实现触摸反馈振动或者提醒式振动,但是,目前并未针对可穿戴设备提出一套完善的振动反馈方案,用户不能感受到更丰富的振动触觉反馈效果,无法满足用户在某些应用场合下的使用需求,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可穿戴设备用户不能体验到更丰富的振动触觉反馈效果,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用于将设备主体佩戴至人体的佩戴部,
设备主体中设置有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的运行;
佩戴部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每个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当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的指定信号时,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
可选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腕带设备,设备主体为腕带主体,佩戴部为位于腕带主体两侧且相互配合时能够将智能腕带设备佩戴到用户腕部的左腕带和右腕带;
左腕带内设置有左向线性马达,右腕带内设置有右向线性马达,且每个线性马达分别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
在智能腕带设备佩戴过程中,当左向线性马达和/或右向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左向线性马达和/或右向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
可选地,腕带主体与人体皮肤贴合的一侧设置有中向线性马达,该中向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当中向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中向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
可选地,每条腕带上都设置有腕带扣,以及多个腕带扣眼;左向线性马达、右向线性马达分别设置在左腕带、右腕带的内部,
其中,至少两个腕带扣分别设在左腕带、右腕带上内嵌左向线性马达和右向线性马达的位置,且腕带扣凸出左、右腕带的表面;
左向线性马达对应的腕带扣卡扣到右腕带的其中一个腕带扣眼中,右向线性马达对应的腕带扣卡扣到左腕带的其中一个腕带扣眼中以将智能腕带设备佩戴到用户腕部。
可选地,控制线分别嵌入到对应腕带的不与线性马达、腕带扣眼和腕带扣干扰的位置,且控制线与腕带一体成型。
可选地,左向线性马达与右向线性马达在腕带上的相隔距离满足当智能腕带设备佩戴到用户腕部后,左向线性马达位于腕部的左侧且右向线性马达位于腕部的右侧。
可选地,左向线性马达和右向线性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至少一个左向线性马达和至少一个右向线性马达按照预定形状排列设置在对应的腕带内,以增强相应方向的振动感。
可选地,智能腕带设备为智能手表。
可选地,线性马达的形状为条状、圆片形或者圆柱形。
可选地,至少两个腕带扣重铸在对应线性马达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从震源的设置以及振动方式的控制等多方面提供了一套可穿戴设备的振动反馈实现技术方案,将震源设置在可穿戴设备的佩戴部中,由于佩戴部相对于设备主体尺寸较大,与人体接触面积也较大,从而使震源的设置方式更加灵活,保证了多样化的振动反馈效果的实现。本实施例设置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作为可穿戴设备的震源,体积小,震感强,每个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当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的指定信号时,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接线简单,控制容易。本方案使用户在使用该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通过佩戴部的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能感受到多触觉反馈振动,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以及竞争力,拓宽了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伸展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佩戴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的表带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左、右腕带相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框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包括:设备主体101和用于将设备主体101佩戴至人体的佩戴部102,
设备主体101中设置有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的运行;
佩戴部102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每个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当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的指定信号时,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
当前伴随着可穿戴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交互,可以通过用户的视觉和听觉判断出方向,例如,智能设备输出声音信号提醒用户向左滑动屏幕。此外,现有的智能设备大多都设置了振动反馈功能,但是如何利用触觉进行方向辨识还未见有可行方案。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面临着下列因素:如何在振动时,让用户能够感觉到方向感;在反馈振动时,不能使用户有不适的感觉;如何找到合适的振动源,设置在可穿戴设备适当的位置,不影响美观;考虑到这些因素,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了线性马达,线性马达在一定的排列下,可以解决方向感、体验感、美观等问题。线性马达是一种更加智能的振动马达,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让用户感受到不同的振动感,具有体积小、振动感强、控制容易、接线简单、管脚较少、振动方式可编程、能模拟多种振动方式等优点。针对现有技术中带振动反馈的设备不能穿戴以及可穿戴的设备如智能手表只在表盘主体内设置有单一震源,导致用户无法通过可穿戴设备感受多震源触觉反馈振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可穿戴设备的佩戴部中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线性马达,向用户提供便携的、多震源触觉反馈振动,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和感受。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以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10为智能手表为例来说明本方案。当前智能手表是可穿戴领域中比较普及且用户适应性较强的设备,其佩戴在用户腕部,且屏幕表面方向朝向一定。因此,根据智能手表的特点,在智能手表的表带上安装尺寸较小的线性马达并用腕带扣掩盖住线性马达的设计代替传统的表带扣,在不影响手表美观和外表的情况下,将线性马达器件安装在智能手表中,向用户提供三轴方向的振动反馈。当智能手表的表带对应用户手腕双侧都安装了线性马达震源时,外加智能手表内部的震源,即完成了智能手表三轴震源反馈设计。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用户可以在佩戴该智能手表后,根据不同的场景变化,得到不同方向的触感反馈。以下以智能手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伸展状态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佩戴状态下的侧视图,结合图2和图3,该智能手表包括:腕带主体25,以及位于腕带主体25两侧且相互配合时能够将智能手表佩戴到用户腕部的左腕带和右腕带;左腕带内设置有左向线性马达,右腕带内设置有右向线性马达,且每个线性马达分别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在智能手表佩戴过程中,当左向线性马达和右向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左向线性马达和右向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或者,当左向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左向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或者,当右向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右向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
本实施例中,在智能手表的腕带主体25的与人体皮肤贴合的一侧还设置有中向线性马达,该中向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当中向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中向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
参见图2和图3,左、右腕带上分别设置有腕带扣21、22,以及多个腕带扣眼23、24;左向线性马达、右向线性马达分别设置在左腕带、右腕带的内部,其中,至少两个腕带扣21、22分别设在左腕带、右腕带上内嵌左向线性马达和右向线性马达的位置,且腕带扣21、22凸出左、右腕带的表面(参见图3);
左向线性马达对应的腕带扣21卡扣到右腕带的其中一个腕带扣眼23中,右向线性马达对应的腕带扣22卡扣到左腕带的其中一个腕带扣眼24中以将智能手表佩戴到用户腕部。
需要说明的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图2中示意了腕带扣和线性马达的安装位置,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将左向线性马达以及右向线性马达内嵌在左右腕带中,并且在设置线性马达的位置用腕带扣21、22掩盖,不影响智能手表的美观和外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腕带扣重铸在线性马达的表面,达到了嵌入腕带扣眼固定智能手表的作用,实现了在不影响手表美观和外表的情况下,将线性马达安装到智能手表中。
参见图3,在智能手表佩戴过程中,左向线性马达与右向线性马达在腕带上的相隔距离满足当智能腕带设备佩戴到用户腕部后,左向线性马达位于腕部的左侧且右向线性马达位于腕部的右侧。这里的相隔距离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腕部的尺寸大小确定,成人和儿童的腕部尺寸通常不相同则针对不同用户的设备上的相隔距离不同,且该相隔距离要保证用户在将腕带扣扣入不同腕带扣眼,适度调节表带长度时,仍满足当智能腕带设备佩戴到用户腕部后,左向线性马达位于腕部的左侧且右向线性马达位于腕部的右侧。
为便于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方案,本实施例采用了左向/左侧、右向/右侧等,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不同部件进行区分,但并不对方向性进行严格的限定,例如,这里的左侧、右侧是以智能手表正常佩戴时,表盘的水平方向为参照方向(即中向)时,用户手腕的左侧和右侧。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的表带的局部侧视图,本实施例主要对控制线进行说明,其他内容参见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参见图4,控制线分别嵌入到对应腕带的不与线性马达、腕带扣眼24和腕带扣21干扰的位置(如虚线41所示侧部位置),且控制线与腕带一体成型。控制线的设计不与腕带内的线性马达,腕带扣眼以及腕带扣相冲突,并且与腕带一体成型,保证了智能手表的腕带的尺寸可以设计的较小,既美观又节省了智能手表的生产成本。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左、右腕带相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主要对扣合方式进行说明,其他内容参见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参见图5和图3,当左腕带(即腕带扣21所在的腕带)为内扣腕带、右腕带(腕带扣22所在的腕带)为外侧腕带时,向内使用左腕带上的腕带扣21,扣到外侧腕带的腕带扣眼23中,并且向外使用右腕带上的腕带扣22,扣到内扣腕带上的腕带扣眼中24。
智能手表是佩戴到用户腕部的设备,因而,通过左右腕带上各自设置的腕带扣和腕带扣眼的卡扣配合固定,将智能手表佩戴到用户腕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2,每个腕带上设置了多个腕带扣眼,方便用户佩戴时根据腕部尺寸进行调节,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示意了每个腕带上的线性马达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线性马达之间按照预定的形状进行排列,这样,智能手表佩戴到用户腕部后,当用户腕部左侧的多个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多个线性马达可以同时振动,增强腕部左侧的震感。另外,本实施例示意了每个腕带上设置一个腕带扣21、22的情况,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腕带扣,并且腕带上腕带扣的设置位置与线性马达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不对应,对此不做限制。
以上实施例介绍了智能手表的结构,用户在佩戴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后,能够根据智能手表中应用场景的变化,通过在智能手表的左腕带和右腕带中设置的至少一个线性马达并结合智能手表中表盘主体内设置的线性马达的振动,使用户在佩戴本实施例的智能手表时,感受到三轴方向(左向、中向和右向)上的震源振动,得到不同方向的振动触觉反馈。并且可以通过腕部左侧、右侧的、表盘主体内的线性马达的振动,进行方向辨识,优化了用户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智能手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实施例中智能手表的结构(即表盘主体以及左、右腕带上设置的共三个轴向的线性马达),可以开发出各种适配的应用并安装到该智能手表上,丰富智能手表的应用领域。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场景优选地为开车导航场景。具体的该智能手表中可以安装与智能手表的屏幕尺寸特性(小尺寸圆形屏幕或方形屏幕)以及交互特性(不方便直观的通过导航地图查看导航信息、较多通过语音提醒、文字或触感交互方式提醒、反馈)适配的导航应用,该导航应用的用户交互界面的尺寸满足可穿戴设备的屏幕尺寸特性,用户交互方式满足可穿戴设备的信息交互方式。
该导航应用提供一些数据接口:例如,地图信息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接口、定位信息API接口以及导航场景API接口以与智能手表中运行的操作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该导航应用使用第三方地图应用公司的导航信息接口,在导航应用中配置线性马达控制逻辑程序,根据智能手表中安装的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运动信息,结合线性马达控制逻辑程序以及导航场景,输出不同的判断结果,使用户在使用智能手表时根据导航应用中导航场景的变化,体验到不同方向的振动触觉反馈。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智能手表中安装开发完毕的导航应用,当用户处于开车导航应用场景时,图6示意了智能手表佩戴到用户腕部后,智能手表对应的方向性信息:61表示中向(自然方向),62表示左向,63表示右向。
参见图6,根据导航场景的变化,导航应用输出不同的判断结果,并通过智能手表的操作系统输出至智能手表的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进而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相应的指定信号,将这些指定信号发送给智能手表中安装的线性马达,控制线性马达振动,从而实现多个不同方向的线性马达的振动触觉反馈。
若导航应用提醒前方路口左转,并输出左向线性马达振动的判断结果给微控制单元,则智能手表的微控制单元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控制自然方向的左侧的线性马达振动的指定信号,并发送至位于用户腕部左侧的左向线性马达;
若导航应用提醒前方路口右转,并输出右向线性马达振动的判断结果给微控制单元,则智能手表的微控制单元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控制自然方向的右侧的线性马达振动的指定信号,并发送至位于用户腕部右侧的左向线性马达;
若导航应用提醒前方路段限速或有摄像头,并输出中向线性马达振动的判断结果给微控制单元,则智能手表的微控制单元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控制表盘内的线性马达振动的指定信号,并发送至表盘内设置的中向线性马达;
若导航应用提醒前方路口掉头,并输出左向线性马达、右向线性马达同时振动的判断结果给微控制单元,则智能手表的微控制单元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控制用户腕部左侧的、右侧的这两个方向的线性马达同时振动的指定信号,并发送至用户腕部左侧的、右侧的线性马达;
若导航应用提醒导航停止,并输出左向线性马达、右向线性马达以及中向线性马达同时振动的判断结果给微控制单元,则智能手表的微控制单元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控制位于表盘内的、用户腕部左侧的、用户腕部右侧的三个方向的线性马达同时振动的指定信号,发送至左向线性马达、右向线性马达以及中向线性马达;
如此,用户在使用智能手表时,即使不方便直观查看导航应用的用户界面(由于智能手表屏幕尺寸通常较小,显示信息有限,因而在导航时,不方便直观查看)得知导航信息,也可以根据左侧线性马达、右侧线性马达及表盘内的中向线性马达这三个维度的触感振动反馈进行方向辨识、达到导航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性马达的振动方式可编辑和控制,例如,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设置振动方式如下:单侧振动/全部振动/组合振动。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参见图7,该方法包括:
步骤S71,利用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中的监测单元获取监测信息,并将该监测信息传递至设备主体中的微控制单元;
步骤S72,将微控制单元根据监测信息生成的指定信号,通过控制线发送至在可穿戴设备的佩戴部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
步骤S73,控制线性马达在接收到微控制单元的指定信号后发生相应振动。
上述步骤S71至S73可以由微控制单元或其上的功能单元实现,也可以由设备中其他的控制芯片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为智能腕带设备,设备主体为腕带主体,佩戴部为位于腕带主体两侧、且相互配合时能够将智能腕带设备佩戴到用户腕部的左腕带和右腕带,图7所示的方法包括:
在左腕带内设置有左向线性马达,在右腕带内设置有右向线性马达,且将每个线性马达分别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控制左向线性马达和/或右向线性马达,在接收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后,发生相应的振动;
在腕带主体与人体皮肤贴合的一侧设置中向线性马达,将中向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控制中向线性马达在接收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发生相应的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智能腕带设备中安装有导航应用,导航应用设置有数据接口以与智能腕带设备的操作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利用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中的监测单元获取监测信息包括:
利用智能腕带设备中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获取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和加速度信息,通过智能腕带设备的操作系统将位置信息和加速度信息提供给导航应用,使得导航应用根据预置的导航模式以及位置信息和加速度信息进行逻辑控制判断,并通过操作系统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微控制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根据监测信息生成指定信号包括:
微控制单元根据前方左转的判断结果,生成控制左腕带上的左向线性马达振动的指定信号;微控制单元根据前方右转的判断结果,生成控制右腕带上的右向线性马达振动的指定信号;微控制单元根据前方限速的判断结果,生成控制腕带主体上的中向线性马达振动的指定信号;微控制单元根据前方掉头的判断结果,生成控制左腕带上的左向线性马达以及右腕带上的右向线性马达振动的指定信号;微控制单元根据导航开始或导航停止的判断结果,生成控制左腕带上的左向线性马达、右腕带上的右向线性马达以及腕带主体上的中向线性马达同时振动的指定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73,具体包括:当指定信号指示左向线性马达振动时,控制左向线性马达按照预定的振动频率振动;当指定信号指示右向线性马达振动时,控制右向线性马达按照预定的振动频率振动;当指定信号指示中向线性马达振动时,控制中向线性马达按照预定的振动频率振动;当指定信号指示左向线性马达以及右向线性马达振动时,控制左向线性马达以及右向线性马达按照预定的振动频率振动;当指定信号指示左向线性马达、右向线性马达和中向线性马达同时振动时,控制左向线性马达、右向线性马达以及中向线性马达按照预定的振动频率同时振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是和前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工作过程相对应的,因此,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可以参见前述可穿戴设备部分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在佩戴部中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每个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当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的指定信号时,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使得用户在使用该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通过佩戴部的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能感受到多触觉反馈振动,解决了现有振动触觉反馈方案不能穿戴或者可穿戴的方案又存在震源单一,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以及竞争力,拓宽了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上述可穿戴设备的方法,通过该控制方法控制可穿戴设备实现多触感反馈振动,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用于将设备主体佩戴至人体的佩戴部,
所述设备主体中设置有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的运行;
所述佩戴部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线性马达,每个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微控制单元,当所述线性马达接收到微控制单元的指定信号时,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腕带设备,所述设备主体为腕带主体,所述佩戴部为位于所述腕带主体两侧且相互配合时能够将所述智能腕带设备佩戴到用户腕部的左腕带和右腕带;
所述左腕带内设置有左向线性马达,所述右腕带内设置有右向线性马达,且每个线性马达分别通过控制线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单元;
在所述智能腕带设备佩戴过程中,当所述左向线性马达和/或右向线性马达接收到所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所述左向线性马达和/或右向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主体与人体皮肤贴合的一侧设置有中向线性马达,该中向线性马达通过控制线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单元,当中向线性马达接收到所述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定信号时,所述中向线性马达发生相应的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条腕带上都设置有腕带扣,以及多个腕带扣眼;所述左向线性马达、右向线性马达分别设置在左腕带、右腕带的内部,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腕带扣分别设在左腕带、右腕带上内嵌所述左向线性马达和所述右向线性马达的位置,且所述腕带扣凸出左、右腕带的表面;
所述左向线性马达对应的腕带扣卡扣到所述右腕带的其中一个腕带扣眼中,所述右向线性马达对应的腕带扣卡扣到所述左腕带的其中一个腕带扣眼中以将所述智能腕带设备佩戴到用户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分别嵌入到对应腕带的不与所述线性马达、腕带扣眼和腕带扣干扰的位置,且所述控制线与腕带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向线性马达与所述右向线性马达在腕带上的相隔距离满足当所述智能腕带设备佩戴到用户腕部后,所述左向线性马达位于腕部的左侧且所述右向线性马达位于腕部的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向线性马达和所述右向线性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至少一个左向线性马达和至少一个右向线性马达按照预定形状排列设置在对应的腕带内,以增强相应方向的振动感。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腕带设备为智能手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马达的形状为条状、圆片形或者圆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腕带扣重铸在对应线性马达的表面。
CN201521071115.6U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05427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1115.6U CN205427703U (zh)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1115.6U CN205427703U (zh)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7703U true CN205427703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3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71115.6U Active CN205427703U (zh)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770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159A (zh) * 2015-12-18 2016-06-01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04073A (zh) * 2016-08-09 2018-02-16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交互式服装的触觉反馈机构
WO2018059431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姿态监测方法和可穿戴设备
CN109213319A (zh) * 2018-08-04 2019-01-1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基于场景的振动反馈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339553A (zh) * 2019-06-28 2019-10-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触感信号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159A (zh) * 2015-12-18 2016-06-01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WO2017101526A1 (zh) * 2015-12-18 2017-06-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139786B2 (en) 2015-12-18 2018-11-27 Goertek Inc.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7704073A (zh) * 2016-08-09 2018-02-16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交互式服装的触觉反馈机构
CN107704073B (zh) * 2016-08-09 2021-03-16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交互式服装的触觉反馈机构
WO2018059431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姿态监测方法和可穿戴设备
US11406291B2 (en) 2016-09-30 2022-08-09 Goertek Inc. Method for monitoring user gesture of wearable device
CN109213319A (zh) * 2018-08-04 2019-01-1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基于场景的振动反馈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339553A (zh) * 2019-06-28 2019-10-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触感信号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339553B (zh) * 2019-06-28 2022-12-0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触感信号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0159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2770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US10299025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system
CN105814510B (zh) 具有触觉响应的带体附接机构
CN208386859U (zh) 一种装饰性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模块
CN103970208B (zh) 可穿戴式设备管理器
US20150230022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system
CN105579928A (zh) 具有触觉致动器的带体
CN109151100A (zh) 电子设备
EP3276479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101821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acting with a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such as a smart phone using portable and self-contained hardware that is adapted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CN106686202B (zh) 一种智能终端/手机的控制方法
CN108886542A (zh) 系统、终端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3458640A (zh) 一种可佩戴电子设备的绑带及一种可佩戴电子设备
CN107105344A (zh)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终端
CN205594576U (zh) 一种智能体感控制戒指
CN106153033A (zh) 一种实现导航提示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10784A (zh) 穿戴设备
CN107027340A (zh) 可穿戴电子系统
CN203435257U (zh) 一种可佩戴电子设备的绑带及一种可佩戴电子设备
TWI725865B (zh) 智能車輛系統
US11199913B2 (en) Finger computer display and controller device
CN105812983A (zh) 一种具有健康状态提醒功能的无线音箱
CN113347526B (zh) 耳机的音效调节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50600B1 (ko) 웨어러블 전자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8

Address after: 233000 85 Shengli Road, bengshan mountain, Bengbu, Anhui

Patentee after: Bengbu wild hill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No. 268 Dongfang Road,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