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6275A - 智能車輛系統 - Google Patents

智能車輛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6275A
TW202146275A TW109118507A TW109118507A TW202146275A TW 202146275 A TW202146275 A TW 202146275A TW 109118507 A TW109118507 A TW 109118507A TW 109118507 A TW109118507 A TW 109118507A TW 202146275 A TW202146275 A TW 2021462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 module
smart
vehicle system
coup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8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5865B (zh
Inventor
林羽倫
楊字民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8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586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86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6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627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智能車輛系統包含行動裝置、跨坐型車輛以及震動單元。行動裝置發送觸發訊號。跨坐型車輛包含智能手把。智能手把包含本體、第一通訊模組以及至少一控制鍵。第一通訊模組設置於本體內,並耦接至行動裝置。至少一控制鍵設置在本體之一側,並耦接至第一通訊模組。至少一控制鍵適於被觸發時產生控制訊號。震動單元耦接至行動裝置。震動單元用以接收來自行動裝置之觸發訊號,並據以產生震動。震動單元更用以經由行動裝置接收來自智能手把之控制訊號而停止震動。如此,騎士於騎乘途中仍可接收來自行動裝置之提示資訊。

Description

智能車輛系統
一種智能車輛系統,尤其是於騎乘時便於提醒與控制之智能車輛系統。
一般騎士若在騎乘途中欲即時接收智慧手機的資訊或未來車聯網時代智慧城市接收到更多溝通的訊息並做出即時對應的操控時,目前大多有幾種做法,例如利用外加手機架於龍頭上,並將行動裝置直接固定在手機架上,若需要對應的操控便直接以手指觸控或滑動手機螢幕進行控制,但此作法屬違反交通法規情形。
又或者,騎士搭配藍芽耳機及麥克風,並與其智慧手機配對連接,便可將手機收納於車廂、隨身包、衣物口袋等處,於騎乘途中從耳機發出的提示音可得知有接收到新的訊息,透過以手指觸發耳機對應的操控鍵發出指令下達控制,但此種作法手需要離開龍頭對藍芽耳機進行控制。
上述方式在騎乘途中騎士大多需要將手部離開車輛龍頭上的手把,以針對接收到的訊息做出對應的操控如觸摸滑動螢幕、按壓實體按鍵等,某些情境甚至頭部及視線必須轉移到操控處,除了有觸犯現行交通法規的疑慮外,注意力分散下非常容易發生自身及路人的危險。
本揭示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智能車輛系統包含行動裝置、跨坐型車輛以及震動單元。行動裝置發送觸發訊號。跨坐型車輛包含智能手把。智能手把包含本體、第一通訊模組以及至少一控制鍵。第一通訊模組設置於本體內,並耦接至行動裝置。至少一控制鍵設置在本體之一側,並耦接至第一通訊模組。至少一控制鍵適於被觸發時產生控制訊號。震動單元耦接至行動裝置。震動單元用以接收來自行動裝置之觸發訊號,並據以產生震動。震動單元更用以經由行動裝置接收來自智能手把之控制訊號而停止震動。
藉此,當騎士於騎乘途中,行動裝置因應即時資訊(例如導航、限速、來電、短訊、車況、警示…等)必須通知騎士時,可以透過將對應不同的資訊之觸發訊號傳送至震動單元,使得震動單元產生對應的震動(例如一短震、一長震、一短震一長震…等)。騎士則可根據震動單元之震動模式,接收並了解目前之提示資訊。此時,騎士可以透過握持於智能手把上的手指來按壓(觸發)操作智能手把上的控制鍵。智能手把於被觸發時產生控制訊號,並將控制訊號經由行動裝置傳送給震動單元。震動單元接收到控制訊號,即表示騎士已接收到相對應的提示資訊,此時震動單元將停止震動。
如此,騎士於騎乘途中仍可接收來自行動裝置之提示資訊,但不需要為了採取相對應操控,而使得手部離開手把,亦不需要將視線離開前方而觀看行動裝置,以避免可能會產生之危險與不便問題。並且,通過上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在接收多方訊息的同時還能達到順暢且安全的騎乘體驗。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揭示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揭示之技術內容並以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揭示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圖1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之示意圖。圖2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跨坐型車輛之智能手把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之方塊圖。圖4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使用情境之示意圖。由圖1可見,本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100包含行動裝置10、跨坐型車輛20以及震動單元30。行動裝置10發送觸發訊號。在此,行動裝置10可為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PDA、導航機等各種行動裝置,只要包含有線或無線傳輸模組,可發送或接收提示、觸發訊號或控制訊號之裝置皆可。另外,圖示中跨坐型車輛20僅以儀表板及單側握把進行示意,其餘與本實施例較無相關之元件在此省略不再贅述。在此及以下所述之耦接,係指可經由無線或有線方式進行連接以傳送或接收訊號。
上述行動裝置10所發送之觸發訊號係依行動裝置10內被設定及驅動之震動模式所對應產生並傳送之訊號,以使得震動單元30可依據觸發訊號產生對應的震動。例如,觸發訊號為一短震、一長震、一短震一長震等。震動單元30即可依照所接收到的觸發訊號據以產生震動。震動模式可以利用行動裝置10內建應用程式進行設定或震動提醒的開啟與關閉,且震動模式可對應不同的情境作不同的設計,例如當設定為導航模式提醒,在騎士騎錯規劃路線、轉彎前或是即將抵達目的地等情境時,都可以對應設置不同的震動模式,便能發出觸發訊號告知騎士做準備。此觸發訊號的強弱也可依個人習慣做調整或解除。舉例來說,若導航顯示需要左轉時,震動單元30產生一第一頻率的震動,若顯示需要右轉時,震動單元30產生一第二頻率的震動,其中第一頻率不同於第二頻率,以利騎士區別左右轉。
接著,由圖1及圖2可見,本實施例之跨坐型車輛20包含智能手把21,其中跨坐型車輛20可以是機車,但本揭示不限於此。智能手把21包含本體211、第一通訊模組212以及三控制鍵213。如圖2所示,智能手把21可透過卡扣方式設置於跨坐型車輛20二握持側中的任一側。為了使得騎士便於操作,且亦不會影響騎士騎乘時對油門的操作,智能手把21係設置於跨坐型車輛20之二握持側中非用於控制油門之握持側,例如圖2中所示是設置於跨坐型車輛20的左側手把。詳細來說,智能手把21的本體211在朝向跨坐型車輛20的一側面上設置有複數卡勾214,而在跨坐型車輛20上則是對應有複數扣孔22,二者對應卡扣後,即可完成智能手把21之組設。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智能手把21可以為模組化設計,可讓騎士或車廠自行選擇出廠時即原裝搭載或者出廠販售後由騎士以改裝套件方式,自行更換。採用上述例如卡扣方式組設,更可方便騎士自行更換組裝。
接著同時參閱圖1至圖3,本實施例之智能手把21之本體211係為供騎士於騎乘時進行握持的部份,亦是用於安裝至跨坐型車輛20龍頭處。本體211可為由塑膠製成以提供握持操作所需之硬度,並且於外層握供騎士握持的部分使用橡膠材質所包覆或構成,以提供騎士握持的舒適及穩定性。智能手把21於製作時可採用雙料射出工藝,以使智能手把21一體化製作,藉此亦可同時解決防水性的問題。
智能手把21之第一通訊模組212設置於本體211內,並耦接至行動裝置10。第一通訊模組212可用以將控制訊號傳送至震動單元30。第一通訊模組212可為供實體連接使用之連接器,例如彈簧連接器(POGO pin),以實體連接方式進行訊號傳輸,也可以是例如為藍芽、LTE或WIFI等無線通訊模組,藉由無線通訊傳輸方式與行動裝置10進行通訊傳輸。在本實施例中係以無線通訊傳輸方式的第一通訊模組212為例示。當智能手把21具有傳送或接收訊號之功能時,即使跨坐型車輛20為一般之機動車輛而非電動跨坐型車輛,搭配此智能手把21後亦可應用此智能車輛系統100。
三控制鍵213設置在本體211之一側,並耦接至第一通訊模組212。三控制鍵213適於被觸發時產生控制訊號。由圖1及圖2可見,在本實施例中係以設置三個控制鍵213的方式進行例示,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也可以僅設置一個控制鍵213或是設置更多個控制鍵213。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鍵213係為實體按鍵,並利用內藏感壓元件,當騎士手指按壓控制鍵213時,即可因應操作在偵測到因壓力產生的按壓訊號下,依據按壓訊號產生並傳送控制訊號。另外,為提供夜間騎乘時的視覺輔助,還可以將控制鍵213外所包覆的橡膠層設計為可透光方式,並於內設置LED燈,於夜間開大燈的同時,亦讓LED燈隨之開啟,或是於啟動車輛時即同步開啟LED燈,讓控制鍵213的位置更為清楚。
震動單元30耦接至行動裝置10。震動單元30用以接收來自行動裝置10之觸發訊號,並據以產生震動。而且,震動單元30更用以經由行動裝置10接收來自智能手把21之控制訊號而停止震動。
舉例來說,同時搭配圖1至圖4,騎士於開始騎乘跨坐型車輛20前,將震動單元30與行動裝置10完成耦接。並且,於行動裝置10中完成了測速照相提示的設定。當騎乘的過程中,一旦行動裝置10透過應用程式等得知前方具有測速照相時,即會透過行動裝置10發送觸發訊號至震動單元30。震動單元30於接收到觸發訊號時,即會產生對應的震動。騎士於感應動震動後,即可以得知前方有測速照相之提示資訊。如此,騎士於騎乘途中仍可接收來自行動裝置10之提示資訊,不需要頻繁將視線離開前方而觀看行動裝置10,以避免可能會產生之危險。
而在騎士感應到震動後,可再透過握持於智能手把21之本體211上的手指操作智能手把21之控制鍵213。如圖4所示,騎士可以利用大拇指去按壓智能手把21上的控制鍵213。智能手把21於接收因應手指按壓操作控制鍵213後所產生之控壓訊號後,即會依據按壓訊號產生控制訊號,並將控制訊號經由行動裝置10傳送給震動單元30。震動單元30經由行動裝置10接收來自智能手把21之控制訊號,即表示騎士已接收到相對應的提示資訊,此時震動單元30即會依據所接收到的控制訊號停止震動。如此,當騎士於騎乘途中接收震動提示後,不需要為了採取相對應操控,而使得手部離開智能手把21,以避免可能會產生之危險與不便問題。
震動單元30可以透過多種形式來實現其功能,例如可將震動單元30設置於智能手把21之本體211中或是可另外配置設置有震動單元30之體感配件等。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及圖3所示,是以將震動單元30設置在智能手把21之本體211內為例示進行說明。
當智能手把21透過本體211內設置之震動單元30接收來自行動裝置10的觸發訊號,並據以產生震動時,震動單元30可將震動提示直接經由騎士握於智能手把21之本體211上的手,傳遞給騎士。透過將智能手把21作為一個可同時產生震動、執行控制的模組化裝置,一般的跨坐型車輛皆可透過安裝智能手把21,在搭配行動裝置10的使用下而成為智能車輛系統100。
在本實施例中,智能車輛系統100可更包括音頻產生器40耦接至行動裝置10。音頻產生器40接收來自行動裝置10之音源訊號並據以產生音頻。音頻產生器40可以包含多種形式來實現,例如藍芽耳機、有線耳機、藍芽喇叭、跨坐型車輛20內建擴音器等。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係以藍芽耳機為例示說明。而來自行動裝置10之音源訊號可以為提示音、警示音、音樂、電話等。另外,三控制鍵213可更用以產生調整訊號,行動裝置10依據來自智能手把21之調整訊號調整傳送之音源訊號。
舉例來說,當騎士於騎乘時配戴為藍芽耳機形式之音頻產生器40並利用行動裝置10播放音樂時,音頻產生器40可接收行動裝置10傳送之音源訊號進行音樂播放。而騎士可以透過按壓於智能手把21上的控制鍵213來調整音量大小或換歌等操作。例如想降低音量時,騎士按壓向下的控制鍵213,即產生對應的調整訊號。此時,控制鍵213產生調整訊號,並將調整訊號傳送至行動裝置10後,行動裝置10依據調整訊號調整傳送至音頻產生器40之音源訊號(即降低音量)。如此,不需操作行動裝置10即可進行所需的控制。
接下來請參閱圖5至圖7,圖5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之示意圖,圖6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之方塊圖,圖7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使用情境之示意圖。由圖5可見,本實施例的智能車輛系統100A包括行動裝置10、跨坐型車輛20、震動單元30以及體感配件50。本實施例之行動裝置10、跨坐型車輛20及震動單元30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處,將以相同之元件符號標示並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震動單元30係設置於體感配件50,且體感配件50經由一通訊模組(未繪示)耦接至行動裝置10。體感配件50可為智能穿戴裝置,例如智慧手錶、智慧手環等,如圖5及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體感配件50以智慧手錶為例示進行說明。利用可穿戴於騎士身上的體感配件50,據以在震動單元30震動時,藉由與騎士體表的接觸將震動傳遞給騎士。騎士在接收到震動後,則可如第一實施例般進行控制。
舉例來說,請同時參閱圖5至圖7,騎士於開始騎乘跨坐型車輛20前,將所穿戴的體感配件50與行動裝置10完成通訊連接及配對。並且,於行動裝置10中完成了導航提示的設定。當騎乘的過程中,一旦行動裝置10透過應用程式等得知前方要轉彎或目的地已到達等資訊時,即會透過行動裝置10發送觸發訊號至體感配件50。體感配件50於接收到觸發訊號時,即會產生對應的震動。騎士於感應到震動後,即可以得知應該進行轉彎或已到目的地該減速停止之提示資訊。如此,騎士於騎乘途中仍可接收來自行動裝置10之提示資訊,不需要頻繁將視線離開前方而觀看行動裝置10,以避免可能會產生之危險。
而在騎士感應到震動後,可再透過握持於智能手把21之本體211上的手指操作智能手把21之控制鍵213。如圖7所示,騎士可以利用大拇指去按壓智能手把21上的控制鍵213,以產生一按壓訊號。智能手把21依據按壓訊號產生控制訊號,並將控制訊號經由行動裝置10傳送給震動單元30。設置於體感配件50中的震動單元30經由行動裝置10接收來自智能手把21之控制訊號,即表示騎士已接收到相對應的提示資訊,此時震動單元30即會依據所接收到的控制訊號停止震動。如此,當騎士於騎乘途中接收震動提示後,不需要為了採取相對應操控,而使得手部離開智能手把21,以避免可能會產生之危險與不便問題。
接下來請參閱圖8至圖13,圖8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之示意圖,圖9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智能手把的分解示意圖,圖10為本揭示第三實施智能車輛系統之方塊圖,圖11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使用情境之示意圖,圖12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智能儀表板之顯示螢幕顯示第一畫面之示意圖,圖13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智能儀表板之顯示螢幕顯示第二畫面之示意圖。由圖8可見,本實施例的智能車輛系統100B包括行動裝置10、跨坐型車輛60、震動單元30以及體感配件70。本實施例之行動裝置10以及震動單元30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處,將以相同之元件符號標示並不再贅述。
由圖8及圖10可見,體感配件70耦接至行動裝置10,其中震動單元30設置於體感配件70。本實施例之體感配件70包含第一控制器71及配戴組件72,第一控制器71組設於配戴組件72,且第一控制器71包括車輛控制模組711以及第二通訊模組712。第一控制器71之車輛控制模組711用以傳送車輛控制訊號。第二通訊模組712耦接至車輛控制模組711及行動裝置10。第二通訊模組712可藉由無線通訊傳輸方式與行動裝置10或智能儀表板62(詳於後述)進行通訊傳輸。第二通訊模組712用以接收來自行動裝置10之觸發訊號及經由行動裝置10之來自智能手把61(詳於後述)之控制訊號,並傳送至震動單元3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控制器71可以為例如以鑰匙來實現。如圖8所示,鑰匙型的第一控制器71可設計成長矩型並搭配對應之配戴組件72,例如手環等,以將第一控制器71組設於配戴組件72後,穿戴於騎士的手腕上。在其他實施態樣中,配戴組件72也可以是例如項鍊等,可以將第一控制器71穿戴或配置於騎士體感可接收震動之處即可。另外,本實施例中,第一控制器71本體上具有一穿孔713(如圖8所示),在未騎乘狀態下不需使用第一控制器71時,也可以利用穿孔713將其穿設於鑰匙圈中攜帶。
第一控制器71之車輛控制模組711可用以傳送車輛控制訊號,例如用以控制跨坐型車輛60之啟動、熄火、尋車、開啟座墊等功能。車輛控制模組711可以為實體按鍵進行控制,抑或配置觸控面板等以觸控方式進行控制。
接著,請同時參閱圖8至圖10,在本實施例中,跨坐型車輛60包含智能手把61以及智能儀表板62。智能手把61包含本體611、第一通訊模組612以及三控制鍵613。如圖9所示,智能手把61同樣可透過卡扣方式設置於跨坐型車輛60二握持側中的任一側。本實施例之智能手把61與第一實施例之智能手把21之外型與結構相似,且智能手把61之本體611亦可透過複數的卡勾614與跨坐型車輛60上之扣孔63相連接,其他相同之處不再另外贅述。智能手把61與第一實施例之智能手把21不同之處在於,智能儀表板62經由第一通訊模組212耦接至智能手把21。在本實施例中,除了可以是以無線通訊傳輸方式讓智能儀表板62經由第一通訊模組212耦接至智能手把61外,智能手把61可透過連接器6121(即第一通訊模組612)與智能儀表板62進行耦接,以進行訊號傳送及由跨坐型車輛60提供智能手把61所需電力等。詳細來說,智能手把61透過連接器6121(即第一通訊模組612)與智能儀表板62之第二控制器623耦接,以利用第三通訊模組622耦接至行動裝置10。舉例來說,連接器6121可以是彈簧連接器(POGO pin),但本揭示不以此為限。
同時參閱圖8及圖10,智能儀表板62包含顯示螢幕621、第三通訊模組622以及第二控制器623。第三通訊模組622耦接至行動裝置10,第二控制器623耦接至第一通訊模組612、第三通訊模組622及顯示螢幕621。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智能儀表板62具有第三通訊模組622時,智能手把61可以不需具有無線通訊傳輸方式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模組612,而是可透過包含連接器6121型式之第一通訊模組612與智能儀表板62耦接,藉此將行動裝置10之觸發訊號及經由行動裝置10之來自智能手把61之控制訊號,經由第三通訊模組622接收後,再經由連接器6121型式之第一通訊模組612傳送至智能手把61。如此,即使智能手把61為不具有無線通訊傳輸方式之連接器,亦可經由智能儀表板62而與行動裝置10完成耦接。
進一步,智能儀表板62亦可與體感配件70耦接,以傳送由智能儀表板62之第二控制器623所產生的觸發訊號。藉此,體感配件70除了可以接收行動裝置10的觸發訊號並據以產生震動以外,也可以接收來自智能儀表板62之觸發訊號以產生對應的震動。另外,由於智能儀表板62係耦接至智能手把61,故亦可直接接收來自智能手把61的控制訊號,並傳送至體感配件70而使體感配件70停止震動。
舉例來說,智能儀表板62可內建電池電量異常或車輛異常警示功能,當偵測到有異常時,第二控制器623即傳送對應的觸發訊號(例如持續震動)至體感配件70,體感配件70於接收智能儀表板62的觸發訊號後,即產生對應的震動。當騎士感應到震動後,可再透過握持於智能手把61上的手指按壓操作智能手把61的控制鍵613,以產生按壓訊號,智能手把61依據按壓訊號產生控制訊號,並將控制訊號傳送給智能儀表板62。智能儀表板62於接收控制訊號後,則可再傳送至體感配件70,以使體感配件70停止震動。
又,除了上述透過體感配件70中的震動單元30,經由震動方式進行提示資訊之傳遞或提醒外,也可以透過智能儀表板62進行提醒。本實施例中,智能儀表板62之第二控制器623可藉由第三通訊模組622接收來自行動裝置10之顯示訊號控制顯示螢幕621顯示對應的第一畫面6211,並藉由第一通訊模組612接收來自智能手把61之控制訊號控制顯示螢幕621顯示第二畫面6212。此顯示訊號可以為包含圖形、文字等之訊息,以呈現於智能儀表板62。另外,也可以僅是閃爍不同頻率或不同顏色的亮光,以更為簡潔易感知的方式提醒騎士。隨後,智能儀表板62於接收控制訊號後,則停止執行顯示訊號。
舉例來說,同時搭配圖12及圖13,智能儀表板62於騎士騎乘的過程中,顯示螢幕621可顯示來自行動裝置10或由智能儀表板62之第二控制器623直接控制顯示的導航畫面(例如第二畫面6212,如圖13所示)。當行動裝置10或智能儀表板62偵測到移動車速超過規定限速時,則可以傳送顯示訊號至智能儀表板62之第二控制器623,智能儀表板62之第二控制器623即可以於智能儀表板62的顯示螢幕621上顯示如圖12所示的警示畫面(第一畫面6211),以提醒騎士已超過規定限速。隨後,騎士可以透過操作智能手把61以解除此顯示訊號的執行。例如,智能儀表板62的第二控制器623接收到經由行動裝置10之來自智能手把61的控制訊號,或是經由第一通訊模組612來自智能手把61的控制訊號後,則控制顯示螢幕621停止顯示第一畫面6211(警示畫面),而改回顯示第二畫面6212(導航畫面)。
綜上所述,藉由本揭示各實施例之智能車輛系統,騎士於騎乘途中仍可接收來自行動裝置10之提示資訊,但不需要為了採取相對應操控,而使得手部離開手把,亦不需要將視線離開前方而觀看行動裝置10,以避免可能會產生之危險與不便問題。並且,通過上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在接收多方訊息的同時還能達到順暢且安全的騎乘體驗。
雖然本揭示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示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揭示的範疇內,因此本揭示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智能車輛系統 10:行動裝置 20,60:跨坐型車輛 21,61:智能手把 211,611:本體 212,612:第一通訊模組 213,613:控制鍵 214,614:卡勾 22,63:扣孔 30:震動單元 40:音頻產生器 50,70:體感配件 6121:連接器 62:智能儀表板 621:顯示螢幕 6211:第一畫面 6212:第二畫面 622:第三通訊模組 623:第二控制器 71:第一控制器 711:車輛控制模組 712:第二通訊模組 713:穿孔 72:配戴組件
[圖1] 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之示意圖。 [圖2] 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跨坐型車輛之智能手把的分解示意圖。 [圖3] 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之方塊圖。 [圖4] 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使用情境之示意圖。 [圖5] 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之示意圖。 [圖6] 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智能系統之方塊圖。 [圖7] 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使用情境之示意圖。 [圖8] 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智能車輛系統之示意圖。 [圖9] 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智能手把的分解示意圖。 [圖10] 為本揭示第三實施智能車輛系統之方塊圖。 [圖11] 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使用情境之示意圖。 [圖12] 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智能儀表板之顯示螢幕顯示第一畫面之示意圖。 [圖13] 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智能儀表板之顯示螢幕顯示第二畫面之示意圖。
100:智能車輛系統
10:行動裝置
20:跨坐型車輛
21:智能手把
211:本體
213:控制鍵
30:震動單元
40:音頻產生器

Claims (12)

  1. 一種智能車輛系統,包含: 一行動裝置,發送一觸發訊號; 一跨坐型車輛,包含: 一智能手把,包含: 一本體; 一第一通訊模組,設置於該本體內,並耦接至該行動裝置;以及 至少一控制鍵,設置在該本體之一側,並耦接至該第一通訊模組,該至少一控制鍵適於被觸發時產生一控制訊號;以及 一震動單元,耦接至該行動裝置,該震動單元用以接收來自該行動裝置之該觸發訊號,並據以產生一震動,該震動單元更用以經由該行動裝置接收來自該智能手把之該控制訊號而停止該震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其中該震動單元設置在該智能手把之該本體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更包含: 一體感配件,耦接至該行動裝置,其中該震動單元設置於該體感配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其中該體感配件包含一控制器及一配戴組件,該控制器組設於該配戴組件,該控制器包括: 一車輛控制模組,用以傳送一車輛控制訊號;以及 一第二通訊模組,耦接至該車輛控制模組及該行動裝置,該第二通訊模組用以接收來自該行動裝置之該觸發訊號及經由該行動裝置之來自該智能手把之該控制訊號,並傳送至該震動單元。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其中該體感配件為一智能穿戴裝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其中該第一通訊模組藉由一無線通訊傳輸方式與該行動裝置進行通訊傳輸。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其中該跨坐型車輛更包含: 一智能儀表板,經由該第一通訊模組耦接至該智能手把,該智能儀表板包含: 一顯示螢幕; 一第三通訊模組,耦接至該行動裝置;以及 一控制器,耦接至該第一通訊模組、該第三通訊模組及該顯示螢幕,該控制器藉由該第三通訊模組接收來自該行動裝置之一顯示訊號控制該顯示螢幕顯示對應的一第一畫面,並藉由該第一通訊模組接收來自該智能手把之該控制訊號控制該顯示螢幕顯示一第二畫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其中該第一通訊模組包含一連接器,耦接該控制器,以利用該第三通訊模組耦接至該行動裝置。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更包括一音頻產生器,耦接至該行動裝置,該音頻產生器接收來自該行動裝置之一音源訊號並據以產生一音頻。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其中該至少一控制鍵更用以產生一調整訊號,該行動裝置依據來自該智能手把之該調整訊號調整傳送之該音源訊號。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其中該音頻產生器包含一藍芽耳機。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智能車輛系統,其中該智能手把設置於該跨坐型車輛之二握持側中非用於控制油門之該握持側。
TW109118507A 2020-06-02 2020-06-02 智能車輛系統 TWI725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8507A TWI725865B (zh) 2020-06-02 2020-06-02 智能車輛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8507A TWI725865B (zh) 2020-06-02 2020-06-02 智能車輛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5865B TWI725865B (zh) 2021-04-21
TW202146275A true TW202146275A (zh) 2021-12-16

Family

ID=7660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8507A TWI725865B (zh) 2020-06-02 2020-06-02 智能車輛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586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94229A1 (en) * 2020-12-21 2022-06-23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Transport data display cognition
US11794764B2 (en) 2020-12-21 2023-10-24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Approximating a time of an issue
US12118829B2 (en) 2020-12-21 2024-10-15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Processing data from attached and affixed devices on transpo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512619A (ja) * 2014-03-24 2017-05-25 アーマッド・アルサエド・エム・アルガジAhmad Alsayed M. ALGHAZI 多機能スマート移動補助装置及び利用方法
CN104353236B (zh) * 2014-11-14 2017-07-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行车手环及其应用的行车指令系统
CN106130585B (zh) * 2016-08-24 2019-05-10 广州特亚艾仪器有限公司 摩托车用蓝牙通讯电台及其实现方法
TW201902767A (zh) * 2017-06-01 2019-01-16 徐道政 自行車智能剎車把手系統
CN207550378U (zh) * 2017-11-30 2018-06-29 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车把、智能车把通信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94229A1 (en) * 2020-12-21 2022-06-23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Transport data display cognition
US11554671B2 (en) * 2020-12-21 2023-01-17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Transport data display cognition
US11794764B2 (en) 2020-12-21 2023-10-24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Approximating a time of an issue
US12118829B2 (en) 2020-12-21 2024-10-15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Processing data from attached and affixed devices on transpo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5865B (zh)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5865B (zh) 智能車輛系統
US10299025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system
US101821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acting with a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such as a smart phone using portable and self-contained hardware that is adapted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US201800633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oice Recognition
US11678101B2 (en)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US11095972B2 (en)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WO2017101526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2015889B2 (en)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CN204055598U (zh) 车载hud与蓝牙一体机
KR20090081171A (ko) 무전통신이 가능한 헬멧형 핸즈프리 시스템
CN20542770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US20120196538A1 (en) Hands-free device
KR101845725B1 (ko) 오디오 및 발광 기능을 구비한 백팩
WO2019202698A1 (ja) 着信通知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CN211252865U (zh) 一种背夹式自行车转向灯
CN108519098A (zh) 路径提示方法、装置、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KR200213413Y1 (ko) 엠피3 기능이 구비된 헬멧
KR200493944Y1 (ko) 스트랩 발광기
KR101714517B1 (ko) 차량 내 기기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KR200383510Y1 (ko) 휴대용 알람장치
US2007012125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r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203445998U (zh) 蓝牙耳机装置
US20070270189A1 (en) Embedded mobile phone handfree system for an automobile
KR20020017492A (ko) 엠피3 기능이 구비된 헬멧
WO2018213336A1 (en)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