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4129U - 一种多层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4129U
CN205424129U CN201520969739.3U CN201520969739U CN205424129U CN 205424129 U CN205424129 U CN 205424129U CN 201520969739 U CN201520969739 U CN 201520969739U CN 205424129 U CN205424129 U CN 205424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ultilayer pipe
polyketone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am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697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素果
杨泉良
张颖
王振江
孔德信
施振华
姚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697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4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4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4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管,其包括至少2层,最内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最外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并且,所述多层管的至少一层为聚酮层。该多层管的最内层和/或最外层选用低析出材料聚酮可以满足油箱内部环境对输油管的需要,解决了油箱内析出材料引起的油路系统阻塞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管。
背景技术
汽车输油管包括燃油输油管和给发动机供应燃料的燃油管,是比较重要的安全件,对其材料的性能要求也比较多。
目前,多数车辆中采用的输油管为单层聚合物管,这种单层管存在耐渗透性能差、耐高温性能低及析出较多的缺点。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有多层输油管,但又存在成本高或析出高的问题,难以满足低成本、低析出、耐高低温等高性能要求。
现有技术仍需要更好的车辆输油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管。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析出的多层管。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渗透的多层管。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性能好的多层管。
为实现上述一个或多个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层管,其包括至少2层,最内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最外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并且,所述多层管的至少一层为聚酮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中,最内层为聚酮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中,最外层为聚酮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所述聚酮是脂肪族聚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中,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包括至少一层阻隔层和/或至少一层粘结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为3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为4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为阻隔层或粘结层,第四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为4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第三层为阻隔层,第四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为4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阻隔层、第三层为粘结层,第四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为4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阻隔层、第三层为阻隔层,第四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为5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四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五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为5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为阻隔层、第四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五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为5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为阻隔层、第四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五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为5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第三层为阻隔层、第四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五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所述阻隔层的材料为选自聚酮、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优选为聚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所述粘结层的材料为选自聚酰胺、聚烯烃和粘合树脂(例如TIE粘合树脂)中的一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所述聚酰胺层的材料为选自聚酰胺-6、聚酰胺-11、聚酰胺-12和聚酰胺-612中的一种,优选为聚酰胺-612;
优选地,所述聚酰胺层的材料为改性聚酰胺,例如共混改性聚酰胺或填充改性聚酰胺。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具有以下i)~iii)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
i)所述最外层和/或最内层的厚度为0.1~0.5mm;
ii)所述多层管的外径为约5~18mm,优选为约6~10mm,再优选为约8~9mm;
iii)所述多层管的总壁厚为0.5~2mm,优选为约1~2mm。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其具有以下iv)~v)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
iv)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0.05~0.2mm;
v)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0.1~0.3mm。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多层管,所述多层管是直壁多层管或波纹多层管。
本实用新型中的聚合物具有如下的英文缩写:
聚酮(POK);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酰胺(PA);聚酰胺-6(PA6);聚酰胺-11(PA11);聚酰胺-12(PA12);聚酰胺-612(PA612);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TIE粘接树脂(TIE)。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高密度聚乙烯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含义。例如,高密度聚乙烯为密度可以为0.94g/cm3以上,例如可以为0.940~0.976g/cm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聚酰胺可以是聚酰胺-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1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聚酰胺还可以是改性的聚酰胺,例如填充改性的聚酰胺或共混改性的聚酰胺。填充改性聚酰胺可以是经无机颗粒、晶须、纳米材料填充改性的聚酰胺。共混改性聚酰胺可以是聚酰胺与聚烯烃共混改性、或不同种类聚酰胺之间共混改性获得的聚酰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聚酮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可以通过CO与烯烃共聚制备。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聚酮还可以是改性的聚酮,改性的方法可以是氧化改性、还原改性、磺化改性、胺化改性、共聚改性或共混改性等等。聚酮和橡胶类聚合物或其他高聚物共混,具有改善的机械性能、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和/或最外层选用低析出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聚酮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可以满足油箱内部环境对输油管的需要,保证管子低析出,例如析出值可以低于0.12g/m2,甚至可以低于0.06g/m2,解决了油箱内析出材料引起的油路系统阻塞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采用阻隔层作为中间层提高了防止燃油渗透性,满足了汽车燃油管低排放的要求。阻隔层材料选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酮(POK)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更加突出了管路系统的优异的阻渗能力(例如,燃油渗透率符合欧V的标准)。尤其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阻隔层对乙醇燃料有优异的阻隔效果,有利于降低对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3)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和/或最外层采用柔韧性较高的材料(例如高密度聚乙烯、聚酮或聚酰胺),能够保持管路在受外力时保持不外泄液体或气体。
(4)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阻隔层使其具有阻止相应气体或液体渗透或挥发的性能。
(5)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可以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性能,例如较高的结构强度、较好的耐冲击性能、受力不外泄的性能、较好的抗腐蚀性能,较好的耐高/低温性能等等。
(6)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生产过程可采用共挤出工艺一次性成型,不仅节约成本,且环保节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的两层管、图2的三层管、图3的四层管和图4的五层管中各层的附图标记如下表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该所述多层管包括至少2层,最内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最外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并且,所述多层管的至少一层为聚酮层。
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酮层析出较低,能够降低了油箱内管路析出物引起油路系统阻塞的风险,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能够满足作为油箱内部管的要求。
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酮层可以设置于所述多层管的最内层或者最外层。当多层管的管体内流通介质时,可以在多层管的最内层设置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酮层,避免由于低聚物的析出而造成管路堵塞;当多层管置于油箱时,可以在多层管的最外层设置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酮层,避免多层管中的低聚物析出而进入油箱污染油源。此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酮还具有较高的韧性,使得多层管在受外力时不容易发生损坏,并导致管内气体或液体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和/或最外层的材 料可以为高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的硬度、拉伸强度、蠕变性能均优于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的耐磨性、电绝缘性、韧性及耐寒性均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和/或最外层的材料可以为聚酮。聚酮层的析出物较少、耐高温性能和渗透性能都较好。此外,聚酮层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溶剂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的材料可以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的析出物较少,可以避免由于多层管内层的析出而造成管路堵塞。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还可以包括至少一层阻隔层和/或至少一层粘结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还包括至少一层阻隔层。
所述阻隔层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对特定的气体或液体的具备抗渗透、抗挥发的阻隔性能。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作为汽车燃油管时,阻隔层可以阻隔燃油及燃油蒸发物从多层管中渗出,从而能够降低汽车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值。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还可以通过设置多个阻隔层,实现阻隔不同气体或液体的渗透或挥发。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阻隔层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阻隔层材料可以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或聚酮(POK)。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阻隔层材料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聚酮,该多层管的燃油的渗透率较低,例如能够符合欧V的标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阻隔层材料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对燃油具有极好的阻隔性和极好加工性,另外其透明性、光泽性、机械强度、伸缩性、耐磨性、耐寒性和表面强度都非常优异。此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阻隔层对乙醇燃料有优异的阻隔效果,有助于乙醇燃料 的推广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人类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的材料为聚酮,聚酮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且对燃油具有较好的阻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的材料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设置粘结层,有些多层管需要设置粘结层,有些则不需要设置粘结层,有的需要在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设置粘结层,有的需要在最内层和阻隔层之间设置粘结层,还有的需要在阻隔层和阻隔层之间设置粘结层,有的需要在阻隔层和最外层之间设置粘结层。粘结层的设置是根据两相邻层的自身性质决定的,如果两相邻层之间可以直接粘结,则可以不再设置粘结层,而如果两相邻层不能直接粘结,则需要设置粘结层将两者粘结起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还包括至少一层粘结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粘结层的材料可以为聚烯烃、聚酰胺或粘接树脂(例如TIE粘接树脂),优选采用以PA6、PA66或聚烯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层管的最外层的材料为聚酰胺(PA)。聚酰胺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层管的最外层的材料为PA612。所述PA612除具有一般聚酰胺的优点外,其还具有较低的吸水率、较低的密度、析出物少,尺寸稳定性好、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较高的透明度等一项或多项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层管的最外层的材料为PA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层管的最外层的材料为共混改性的聚酰胺。共混改性聚酰胺可以是聚酰胺与聚烯烃共混改性、或不同种类聚酰胺之间共混改性获得的聚酰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层管的最外层的材料为填充改性的聚酰 胺,填充改性聚酰胺可以是经无机颗粒、晶须、纳米材料填充改性的聚酰胺。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外层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聚酮。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不同层数结构的多层管的结合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多层管为2层结构,最内层a1为聚酮层或高密度聚乙烯层,最外层a2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例如,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最内层a1和最外层a2的材料可以分别是:
POK/HDPE;
HDPE/POK;
POK/PA;或者,
PA/POK。
另外,最内层a1和最外层a2的厚度优选为:
最内层a1:0.1~0.5mm,最外层a2:0.1~0.5mm。
上述多层管既满足了低析出的要求,又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多层管为3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b1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b2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b3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例如,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b1、第二层b2和第三层b3的材料可以分别为:
POK/TIE/PA;
POK/TIE/HDPE;
POK/EVOH/PA;
POK/EVOH/HDPE;
POK/EVOH/POK;
ETFE/TIE/POK;
HDPE/TIE/POK;
HDPE/EVOH/POK;
HDPE/POK/HDPE;或者,
HDPE/POK/PA。
另外,各层的厚度优选为:
第一层:0.1~0.5mm(例如0.3~0.5mm),第二层:0.05~0.3mm(例如0.1~0.2mm),第三层0.1~0.5mm(例如0.3~0.5mm)。
上述多层管既满足了低析出的要求,还具有较好的阻隔性能、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多层管为4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c1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c2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c3为阻隔层或粘结层,第四层c4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例如,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c1、第二层c2、第三层c3和第四层c4的材料可以分别为:
POK/TIE/EVOH/PA;
POK/TIE/EVOH/HDPE;
POK/TIE/EVOH/POK;
POK/EVOH/TIE/PA;
POK/EVOH/TIE/HDPE;
POK/EVOH/TIE/POK;
POK/EVOH/ETFE/POK;
ETFE/TIE/EVOH/POK;
ETFE/TIE/EVOH/PA;
HDPE/TIE/EVOH/POK;
HDPE/EVOH/TIE/POK;
HDPE/POK/TIE/HDPE;或者,
HDPE/TIE/POK/HDPE。
另外,各层的厚度优选为:
第一层c1:0.1~0.5mm(例如0.2~0.4mm),第二层c2:0.05~0.3mm(例如0.05~0.1mm),第三层c3:0.05~0.3mm(例如0.1~0.2mm),第四层c4:0.1~0.5mm(例如0.3~0.4mm)。
上述多层管既满足了低析出的要求,还具有较好的阻隔性能、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多层管为5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第三层为阻隔层,第四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五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例如,所述多层管为5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d1为聚酮层或高密度聚乙烯层,第二层d2为粘结层、第三层d3为阻隔层,第四层d4为粘结层,第五层d5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例如,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d1、第二层d2、第三层d3、第四层d4和第五层d5的材料可以分别为:
POK/TIE/EVOH/TIE/POK;
POK/TIE/EVOH/TIE/PA;
POK/TIE/EVOH/TIE/PA12;
POK/TIE/EVOH/TIE/HDPE;
POK/TIE/EVOH/EFTE/POK;
POK/TIE/EVOH/EFTE/PA;
POK/TIE/EVOH/EFTE/HDPE;
ETFE/TIE/EVOH/TIE/POK;
ETFE/TIE/EVOH/TIE/PA;
ETFE/TIE/EVOH/TIE/HDPE;
HDPE/TIE/EVOH/TIE/POK;
HDPE/TIE/EVOH/EFTE/POK;或者,
HDPE/TIE/POK/TIE/HDPE。
另外,各层的厚度优选为:
第一层d1:0.1~0.5mm(例如0.2~0.4mm),第二层d2:0.05~0.3mm(例如0.05~0.1mm),第三层d3:0.1~0.3mm(例如0.1~0.2mm),第四层d4:0.05~0.3mm(例如0.05~0.1mm或0.1~0.2mm),第五层d5:0.1~0.5mm(例如0.3~0.4mm)。
对上述POK/TIE/EVOH/TIE/PA12结构的多层管进行了析出性能测试,析出性能测试的方法可参照SAEJ2260-2004(附录A4.2)。经测试,上述结构的多层管的析出值(Amount of Contamination)为约0.06g/m2
进一步测试表明,当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为ETFE或POK时,该多层管的析出值低于约0.06g/m2,当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的最内层为HDPE时,该多层管的析出值低于约0.12g/m2。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具有较低的析出值。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管还具有较好的阻隔性能、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3)

1.一种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2层,
最内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
最外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并且,所述多层管的至少一层为聚酮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还包括至少一层阻隔层和/或至少一层粘结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其为3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其为4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为阻隔层或粘结层,第四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其为5层结构,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第一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第二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三层为阻隔层、第四层为粘结层或阻隔层,第五层为聚酮层、高密度聚乙烯层或聚酰胺层。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的材料为选自聚酮、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材料为选自聚酰胺、聚烯烃和粘合树脂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层的材料为选自聚酰胺-6、聚酰胺-11、聚酰胺-12和聚酰胺-612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 酰胺层的材料为改性聚酰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酰胺为共混改性聚酰胺或填充改性聚酰胺。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以下i)~iii)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
i)所述外层和/或内层的厚度为0.1~0.5mm;
ii)所述多层管的外径为5~18mm;
iii)所述多层管的总壁厚为0.5~2mm。
12.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以下iv)~v)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
iv)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0.05~0.2mm;
v)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0.1~0.3mm。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管是直壁多层管或波纹多层管。
CN201520969739.3U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多层管 Active CN205424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69739.3U CN205424129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多层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69739.3U CN205424129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多层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4129U true CN205424129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3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69739.3U Active CN205424129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多层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41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9333A (zh) * 2015-11-30 2016-02-03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管
JP2020016323A (ja) * 2018-07-27 2020-01-30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高密度ポリエチレン管、継手及びシール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9333A (zh) * 2015-11-30 2016-02-03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管
JP2020016323A (ja) * 2018-07-27 2020-01-30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高密度ポリエチレン管、継手及びシール材
JP6990629B2 (ja) 2018-07-27 2022-01-12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高密度ポリエチレン管、継手及びシール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41549B1 (en) Multilayer hose for transporting high-temperature chemical and/or gas
EP1741553B1 (en) Multilayer structure
EP2438340B1 (en) Low-permeation flexible fuel hose
US9592648B2 (en) Low-permeation flexible fuel hose
CN204312876U (zh) 多层管
JP7222855B2 (ja) バイオ燃料中への耐溶出性が向上した多層管状構造体および当該多層管状構造体の使用
EP2576203B1 (en) Low-permeation flexible fuel hose
CN205424129U (zh) 一种多层管
JP2017057852A (ja) ガソリンエンジン用燃料チューブ
JP5624387B2 (ja) 自動車エンジンルーム用多層樹脂管状体
CN105299333A (zh) 一种多层管
US20150000639A1 (en) Multiple-layer fuel line
CN106523810B (zh) 一种多层复合燃油输送管
CN102010592A (zh) 多层复合尼龙燃油管
CN204922264U (zh) 三层燃油管
CN204554091U (zh) 多层复合输油管
CN207394151U (zh) 多层燃油管及燃油管总成
CN110159842A (zh) 一种多层复合燃油管
CN215334940U (zh) 一种柔性波纹燃油管
CN208503672U (zh) 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
JP2022537211A (ja) パイプを備えた流体配管
JP2006125561A (ja) 多層樹脂チュー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