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3022U - 一种电动摇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摇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3022U
CN205423022U CN201620212636.7U CN201620212636U CN205423022U CN 205423022 U CN205423022 U CN 205423022U CN 201620212636 U CN201620212636 U CN 201620212636U CN 205423022 U CN205423022 U CN 205423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gear
jump
rotating shaft
jump ring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126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学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2126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3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3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30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摇车器,包括差速电机、变速箱、摇把头,所述变速箱包括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的中心设有六棱孔,所述六棱孔内装配有六棱钢转轴,所述六棱钢转轴的一端设有摇把头,另一端设有第二卡簧槽,第二卡簧槽内设有第二卡簧,所述六棱钢转轴上位于第二卡簧槽与第三从动轮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利用差速电机,以及在第一卡簧槽和第一卡簧、第二卡簧槽和第二卡簧以及复位弹簧的配合下,能够轻松的启动三轮车、拖拉机上的柴油机,安装简单快捷,仅需10‑20分钟便可安装上,使用方便,有效节约劳动力,且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摇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摇车器。
背景技术
农用拖拉机、三轮车等均使用柴油机,其启动方式有手摇方式和电动方式,手摇方式是用摇把转动柴油机的曲轴,而且需要加速摇转,即越摇越快,使之启动,这种启动方式费时费力,不符合人体的用力特点,使操作者十分费力;电动方式,设备昂贵,且使用寿命较短,不方便维修。
发明内容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摇车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简单快捷,有效节约劳动力,且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摇车器,包括差速电机、变速箱、摇把头,所述变速箱包括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的中心设有六棱孔,所述六棱孔内装配有六棱钢转轴,六棱钢转轴的两端从第三从动齿轮的两侧露出,所述六棱钢转轴的一端设有摇把头,另一端设有第二卡簧槽,第二卡簧槽内设有第二卡簧,所述六棱钢转轴上位于第二卡簧槽与第三从动轮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六棱钢转轴上位于第三从动齿轮与摇把头之间设有第一卡簧槽,第一卡簧槽内设有第一卡簧。
利用电动车叉速电机及变速箱改装的六棱摇把起动农用车柴油机,在变速箱第三从动轮齿轮上,去掉里面的结构,用线切割割一个六棱孔,六棱孔内装配有与带有摇把头的六棱钢转轴,六棱钢转轴上设有两个定位的第一卡簧、第二卡簧及复位弹簧配合起动农用车柴油机运转。
进一步,所述差速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通过转轴连接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分别与六棱钢转轴装配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从动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齿轮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差速电机,以及在第一卡簧槽和第一卡簧、第二卡簧槽和第二卡簧以及复位弹簧的配合下,能够轻松的启动三轮车、拖拉机上的柴油机,安装简单快捷,仅需10-20分钟便可安装上,使用方便,有效节约劳动力,且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差速电机,11主动齿轮,2第一从动齿轮,21第二从动齿轮,3第三从动齿轮,31第一轴承座,32第二轴承座,4第一卡簧槽,5摇把头,6六棱钢转轴,7第二卡簧槽,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动摇车器,包括差速电机1、变速箱、摇把头5,所述变速箱包括第一从动齿轮2、第二从动齿轮21、第三从动齿轮3,第三从动齿轮3的中心设有六棱孔,所述六棱孔内装配有六棱钢转轴6,六棱钢转轴6的两端从第三从动齿轮的两侧露出,所述六棱钢转轴6的一端设有摇把头5,另一端设有第二卡簧槽7,第二卡簧槽7内设有第二卡簧,所述六棱钢转轴6上位于第二卡簧槽7与第三从动轮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8,所述六棱钢转轴6上位于第三从动齿轮3与摇把头5之间设有第一卡簧槽4,第一卡簧槽4内设有第一卡簧。
利用电动车差速电机1及变速箱改装的六棱摇把起动农用车柴油机,在变速箱第三从动轮齿轮3上,去掉里面的结构,用线切割出一个六棱孔,六棱孔内装配有带有摇把头5的六棱钢转轴6,六棱钢转轴6上设有两个定位的第一卡簧、第二卡簧及复位弹簧8配合起动农用车柴油机运转。
进一步,所述差速电机1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11,所述主动齿轮11与第一从动齿轮2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2通过转轴连接第二从动齿轮21,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1与第三从动齿轮3啮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31、第二轴承座32,所述第一轴承座31与第二轴承座32分别与六棱钢转轴6装配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11的直径,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1的直径小于第一从动齿轮2的直径,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齿轮2的直径。
利用电动车差速电机1及变速箱改装的启动农用车柴油机,在变速箱的第三从动轮齿轮3上,去掉里面的结构,用线切割割一个21mm的六棱孔,六棱孔内装配有与带有摇把头的21mm的六棱钢转轴6,六棱钢转轴6上设有设有两个定位的第一卡簧、第二卡簧及复位弹簧配合起动农用车柴油机运转。
使用时,将摇把头5套在柴油机的曲轴上,摁下六棱钢转轴6,打开电源,差速电机1通过主动齿轮11带动第一从动齿轮2转动,第一从动齿轮2通过转轴带动第二从动齿轮21转动,带动第三从动齿轮3带动第一轴承座31转动,第一轴承座31通过第一卡簧槽4和第一卡簧带动摇把头5,随着柴油机的启动,在第一卡簧槽4和第一卡簧、第二卡簧槽7和第二卡簧以及复位弹簧8的配合下,摇把头5被自动甩出,完成启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4)

1.一种电动摇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电机、变速箱、摇把头,所述变速箱包括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的中心设有六棱孔,所述六棱孔内装配有六棱钢转轴,六棱钢转轴的两端从第三从动齿轮的两侧露出,所述六棱钢转轴的一端设有摇把头,另一端设有第二卡簧槽,第二卡簧槽内设有第二卡簧,所述六棱钢转轴上位于第二卡簧槽与第三从动轮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六棱钢转轴上位于第三从动齿轮与摇把头之间设有第一卡簧槽,第一卡簧槽内设有第一卡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摇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通过转轴连接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摇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分别与六棱钢转轴装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摇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从动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齿轮的直径。
CN201620212636.7U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电动摇车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23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2636.7U CN205423022U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电动摇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2636.7U CN205423022U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电动摇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3022U true CN205423022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2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1263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23022U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电动摇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3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0604A (zh) 电动车变速驱动轮毂
CN202147581U (zh) 简易式轮毂电机
CN205423022U (zh) 一种电动摇车器
ATE427235T1 (d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mit einem antriebsmotor gekoppelten wegzapfwelle
CN203747567U (zh) 电动车变速驱动轮毂
CN201601566U (zh) 轮毂式马达结构改良
CN202206246U (zh) 电动车轮毂电机
CN201347800Y (zh)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机油泵传动装置
CN204510114U (zh) 纯电动微型路面养护车
CN205801411U (zh) 杠杆式简易驱动装置
CN102882305A (zh) 单向离合电机
CN205588898U (zh) 一种带轮边断开装置的轻型汽车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CN203120730U (zh) 机电两用水车式增氧机
CN2878189Y (zh) 一种改进的电动自行车驱动装置
CN201400087Y (zh) 汽车风能源动力助力装置
CN201395781Y (zh) 清扫车
CN201914087U (zh) 滑移装载机新型底盘
CN202228243U (zh) 汽车起动机单向器
CN202298150U (zh) 一种高车直驱电机连接结构
CN201703527U (zh) 自行车电力辅助系统
CN2918211Y (zh) 自行车轴皮增速器
CN2353648Y (zh) 三轮电动摩托车用一体化动力驱动装置
CN205510871U (zh) 手推式滚轮除草机
CN204110309U (zh) C型油电多功率节能三轮摩托车
CN2701738Y (zh) 自动换档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