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8057U - 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 Google Patents

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18057U
CN205418057U CN201620107335.8U CN201620107335U CN205418057U CN 205418057 U CN205418057 U CN 205418057U CN 201620107335 U CN201620107335 U CN 201620107335U CN 205418057 U CN205418057 U CN 205418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plate
bearing
open
inserted link
clos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73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073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18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18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18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舱门及其他部件开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合机构及直升机,包括:插杆、转动杆、支座、转动板、弹性元件、卡接件以及固定件;卡接件设置在支座上;支座用于固定在门体上;固定件设置在转动板上,用于固定卡接件;转动板的一端与支座转动连接;插杆滑设在支座上,插杆的一端用于插设在门框上的插孔内;转动杆的一端与插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板转动连接;弹性元件设置在转动板与支座的连接处,用于将转动板朝远离支座的方向推动,以使插杆从门框的插孔内移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合机构,使用者通过将固定件与卡接件配合,即可将门关闭,将固定件与卡接件分离,即可将门打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舱门及其他部件开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直升机主要由机体和升力(含旋翼和尾桨)、动力、传动三大系统以及机载飞行设备等组成。旋翼一般由涡轮轴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通过由传动轴及减速器等组成的机械传动系统来驱动,也可由桨尖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来驱动。
直升机本质上是不同于飞机的另一种飞行器,其推力、升力和操纵的实现均和飞机有比较大的差距。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在军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抗等。在民用方面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
现有技术中直升机舱门的开合机构包括拨爪扭簧、拨爪、锁钩、锁柱、锁钩扭簧和支座,锁柱与机体连接在一起,在拨爪上通过转轴安装一个L形的锁定臂,转轴设置在L形的锁定臂尖顶处,L形的锁定臂的一端连接一个带锁定弹簧的刚索,其另一端通过一个连接转轴与连杆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支座上的固定转轴上,L形的锁定臂与连杆在锁定状态时,转轴、转轴和转轴处于一条直线上。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开合机构连接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合机构及直升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开合机构结构复杂,不方便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合机构,包括:插杆、转动杆、支座、转动板、弹性元件、卡接件以及固定件;卡接件设置在支座上;支座用于固定在门体上;固定件设置在转动板上,用于固定卡接件;转动板的一端与支座转动连接;插杆滑设在支座上,插杆的一端用于插设在门框上的插孔内;转动杆的一端与插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板转动连接;弹性元件设置在转动板与支座的连接处,用于将转动板朝远离支座的方向推动,以使插杆从门框的插孔内移出。
进一步地,固定件包括挂钩;挂钩远离插杆的侧壁上,沿挂钩延伸的方向,依次间隔的设置有多个豁口。
进一步地,固定件还包括按压板;挂钩固定在按压板上;转动板的截面呈U形,转动板上设置有转动槽;挂钩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按压板在转动槽内转动。
进一步地,按压板靠近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按压板的内底面抵接。
进一步地,开合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轴和第一扭力弹簧;挂钩通过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在转动板相对的侧壁上;第一扭力弹簧套设在第一固定轴上;第一扭力弹簧的一条臂与按压板抵接,另一条臂与转动板抵接,以使按压板与转动板的内底面抵接。
进一步地,弹性元件为第二扭力弹簧;转动板通过转动杆与支座转动连接;转动杆上套设有第二扭力弹簧;支座上,位于转动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轴;第二扭力弹簧的一条臂与第二固定轴抵接,另一条臂与转动板抵接。
进一步地,支座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插杆滑设在滑动轨道内。
进一步地,卡接件为圆柱形凸起;挂钩与圆柱形凸起均为两个;两个圆柱形凸起相对地设置在支座的侧壁上;两个挂钩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按压板上。
进一步地,支座远离滑动轨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用于将支座固定在直升机舱门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直升机,包括直升机本体、门框、舱门以及开合机构;门框设置在直升机本体上;舱门设置在门框上;门框上设置有插孔;支座设置在直升机舱门上;插杆插设在插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合机构,当使用者将转动板朝所述支座方向转动,同时,转动板通过转动杆推动插杆在支座上滑动,当固定件与卡接件配合,弹性元件压缩,插杆插设在门框上的插孔内,门关闭。当使用者将固定件与卡接件分离,弹性元件复位并将转动板朝远离支座方向推动,同时,转动板通过转动杆带动插杆在支座上往回滑动,插杆从插孔内移出,门打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合机构,使用者通过将固定件与卡接件配合,即可将门关闭,将固定件与卡接件分离,即可将门打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中插杆插设在插孔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中插杆从插孔内移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插杆;2-转动杆;3-转动板;
4-支座;5-挂钩;6-第一扭力弹簧;
7-第二扭力弹簧;8-第一固定轴;9-滑动轨道;
10-连接轴;11-按压板;12-第二固定轴;
13-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中插杆插设在插孔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中插杆从插孔内移出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和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包括:插杆1、转动杆2、支座4、转动板3、弹性元件、卡接件以及固定件;卡接件设置在支座4上;支座4用于固定在门体上;固定件设置在转动板3上,用于固定卡接件;转动板3的一端与支座4转动连接;插杆1滑设在支座4上,插杆1的一端用于插设在门框上的插孔内;转动杆2的一端与插杆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板3转动连接;弹性元件设置在转动板3与支座4的连接处,用于将转动板3朝远离支座4的方向推动,以使插杆1从门框的插孔内移出。
其中,固定件和卡接件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固定件为弹性板,固定件为固定凸起;弹性板上设置有穿设固定件的固定孔。使用者将固定凸起穿设在固定孔内时,卡接件与固定件配合,转动板3与支座4固定。使用者将弹性板从固定凸起上移开,转动板3与支座4分离。
弹性元件可以为多种,例如,弹性元件可以弹性块,弹性块设置在支座4与转动板3的连接处,当卡接件与固定件配合,弹性块被挤压。当卡接件与固定件分离,弹性块恢复原状并推动转动板3朝远离支座4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当使用者将转动板3朝所述支座4方向转动,同时,转动板3通过转动杆2推动插杆1在支座4上滑动,当固定件与卡接件配合,弹性元件压缩,插杆1插设在门框上的插孔内,门关闭。当使用者将固定件与卡接件分离,弹性元件复位并将转动板3朝远离支座4方向推动,同时,转动板3通过转动杆2带动插杆1在支座4上往回滑动,插杆1从插孔内移出,门打开。
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使用者通过将固定件与卡接件配合,即可将门关闭,将固定件与卡接件分离,即可将门打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1、3和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件包括挂钩5;挂钩5远离插杆1的侧壁上,沿挂钩5延伸的方向,依次间隔的设置有多个豁口13。
本实施例中,当挂钩5上的豁口13与卡接件配合固定,转动板3与支座4固定,插杆1插设在插孔内。当挂钩5上的豁口13与卡接件分离,弹性元件推动转动板3朝远离支座4方向转动,同时,转动板3通过转动杆2带动插杆1在支座4上滑动,插杆1从插孔内移出。
本实施例中,将挂钩5的侧壁上设置多个豁口13,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使用其中一个豁口13与卡接件配合,调整转动板3与支座4的配合位置,从而调整转动板3相对支座4的转动角度,进而调整插杆1在支座4上的滑动距离。例如,当插杆1在插孔内的插设长度较长时,使用者可将远离所述转动板3的豁口13与卡接件配合,使得转动板3与支座4配合紧密,转动板3在弹性元件的压力下转动角度较大,从而带动插杆1在支座4上滑动距离较长,将插杆1从插孔内移出。同样的原理,当插杆1在插孔内的插设长度较短时,使用者将可靠近转动板3的豁口13与卡接件配合。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件还包括按压板11;挂钩5固定在按压板11上;转动板3的截面呈U形,转动板3上设置有转动槽;挂钩5与转动板3转动连接,按压板11在转动槽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通过按压按压板11的一端,使按压板11相对转动板3转动,挂钩5上的豁口13与卡接件分离,插杆1滑动,门打开。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按压板11和转动槽来实现挂钩5相对卡接件的转动,从而将挂钩5与卡接件分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按压板11靠近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按压板11的内底面抵接。
其中,可在按压板11靠近弹性元件的一端设置“按压”的图标,从而引导使用者按压按压板11靠近弹性元件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将按压板11靠近弹性元件的一端与转动板3的内底面抵接,从而使得,只有在使用者按压按压板11靠近弹性元件的一端时,按压板11才会相对转动板3转动,此时,固定件与卡接件分离。
本实施例中,将按压板11靠近弹性元件的一端与转动板3的内底面抵接,这样的设置方式可引导使用者在按压按压板11的另一端时,转动板3阻挡按压板11转动,从而保持转动板3的稳定性。
如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开合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轴8和第一扭力弹簧6;挂钩5通过第一固定轴8转动连接在转动板3相对的侧壁上;第一扭力弹簧6套设在第一固定轴8上;第一扭力弹簧6的一条臂与按压板11抵接,另一条臂与转动板3抵接,以使按压板11与转动板3的内底面抵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轴8上设置第一扭力弹簧6,第一扭力弹簧6向按压板11施加朝向转动板3内底面的力,从而将按压板11稳定地与转动板3内底面结合,避免按压板11因不正常的外力磕碰即发生转动,进而保证开合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弹性元件为第二扭力弹簧7;转动板3通过转动杆2与支座4转动连接;转动杆2上套设有第二扭力弹簧7;支座4上,位于转动杆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轴12;第二扭力弹簧7的一条臂与第二固定轴12抵接,另一条臂与转动板3抵接。
本实施例中,当固定件与卡接件配合,第二扭力弹簧7被压缩。当固定件与卡接件分离,第二扭力弹簧7复位并推动转动板3转动。
本实施例中,将弹性元件设置为第二扭力弹簧7,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如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座4上设置有滑动轨道9;插杆1滑设在滑动轨道9内。
其中,滑动轨道9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滑动轨道9可以呈圆筒形,滑动轨道9的侧壁固定在支座4上,插杆1插设在圆筒内。又如,滑动轨道9呈U形,滑动轨道9的开口固定在支座4上,插杆1插设在U形内。
本实施例中,在支座4上设置滑动轨道9,插杆1在滑动轨道9内往复滑动,滑动轨道9可引导插杆1的移动方向,保证插杆1按照固定的路线滑动,从而提高开合机构使用时的稳定性。
如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卡接件为圆柱形凸起;挂钩与圆柱形凸起均为两个;两个圆柱形凸起相对地设置在支座4的侧壁上;两个挂钩5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按压板11上。
本实施例中,将挂钩5钩设置为两个,并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按压板11上,可使固定件与卡接件配合时,固定件对支座4的作用力均匀对称,从而保证转动板3与支座4稳定地结合,提高了整个开合机构的使用稳定性。
如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座4远离滑动轨道9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用于将支座4固定在直升机舱门上。
本实施例中,在支座4远离滑动轨道9的一端设置连接轴10,通过连接轴10将支座4固定在直升机舱门上,方便使用。
如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直升机,包括直升机本体、门框、舱门以及开合机构;门框设置在直升机本体上;舱门设置在门框上;门框上设置有插孔;支座4设置在直升机舱门上;插杆1插设在插孔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当使用者将转动板3朝所述支座4方向转动,同时,转动板3通过转动杆2推动插杆1在支座4上滑动,当固定件与卡接件配合,弹性元件压缩,插杆1插设在门框上的插孔内,舱门关闭。当使用者将固定件与卡接件分离,弹性元件复位并将转动板3朝远离支座4方向推动,同时,转动板3通过转动杆2带动插杆1在支座4上往回滑动,插杆1从插孔内移出,舱门打开。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使用者通过将固定件与卡接件配合,即可将舱门关闭,将固定件与卡接件分离,即可将舱门打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杆、转动杆、支座、转动板、弹性元件、卡接件以及固定件;
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支座用于固定在门体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上,用于固定所述卡接件;所述转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所述插杆滑设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插杆的一端用于插设在门框上的插孔内;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插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与所述支座的连接处,用于将所述转动板朝远离所述支座的方向推动,以使所述插杆从门框的插孔内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挂钩;
所述挂钩远离所述插杆的侧壁上,沿所述挂钩延伸的方向,依次间隔的设置有多个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按压板;
所述挂钩固定在所述按压板上;所述转动板的截面呈U形,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转动槽;所述挂钩与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按压板在所述转动槽内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靠近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按压板的内底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轴和第一扭力弹簧;
所述挂钩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板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一条臂与所述按压板抵接,另一条臂与所述转动板抵接,以使所述按压板与所述转动板的内底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二扭力弹簧;
所述转动板通过转动杆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所述第二扭力弹簧;所述支座上,位于所述转动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扭力弹簧的一条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轴抵接,另一条臂与所述转动板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插杆滑设在所述滑动轨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为圆柱形凸起;所述挂钩与所述圆柱形凸起均为两个;
两个所述圆柱形凸起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支座的侧壁上;两个所述挂钩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按压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远离所述滑动轨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用于将所述支座固定在直升机舱门上。
10.一种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升机本体、门框、舱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开合机构;
所述门框设置在所述直升机本体上;所述舱门设置在所述门框上;所述门框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直升机舱门上;所述插杆插设在所述插孔内。
CN201620107335.8U 2016-02-02 2016-02-02 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Active CN205418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7335.8U CN205418057U (zh) 2016-02-02 2016-02-02 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7335.8U CN205418057U (zh) 2016-02-02 2016-02-02 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18057U true CN205418057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39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7335.8U Active CN205418057U (zh) 2016-02-02 2016-02-02 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180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5517A (zh) * 2017-07-25 2017-09-15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及储物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5517A (zh) * 2017-07-25 2017-09-15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及储物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81580A1 (en) Aircraft plug door with in-plane load transfer capacity and methods of use
US20150021430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ng endurance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ehicle
CN109515706A (zh) 一种模块化无人机
CN205418057U (zh) 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CN101643171B (zh) 升降机安全门
CN104986324A (zh) 一种旋转锁止机构及具有其的植保无人机
CN205150218U (zh) 一种用于管射无人机的机翼折叠机构
CN102363444B (zh) 一种尾翼横向折叠机构
WO2018094707A1 (zh) 投放箱及无人飞行器
CN112319797A (zh) 一种无人机非共轴折叠翼同步展开机构
CN102536976A (zh) 锁扣装置
CN205345312U (zh) 开合机构及直升机
CN205524930U (zh) 开合机构、锁及直升机
CN204551291U (zh) 一种手自一体的停机坪护栏
CN205256663U (zh) 非平面八臂十六旋翼飞行器
CN208070022U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载的空投装置
CN205707390U (zh) 一种飞机驾驶舱用电子飞行包固定架
CN111301685A (zh) 装卸货装置和无人设备
CN214451837U (zh) 一种无人机非共轴折叠翼同步展开机构
CN208070025U (zh) 一种无人机投放脱钩装置
CN108146613B (zh) 一种具有锁紧机构的无人机
CN105730674A (zh) 开合机构、锁及直升机
CN210530546U (zh) 一种空间传动吸合机构
CN206914620U (zh) 多旋翼机臂抗扭折叠机构
CN206417207U (zh) 一种新型无人机货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