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1849U - 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1849U
CN205401849U CN201620167107.XU CN201620167107U CN205401849U CN 205401849 U CN205401849 U CN 205401849U CN 201620167107 U CN201620167107 U CN 201620167107U CN 205401849 U CN205401849 U CN 205401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ir filling
inflatable body
discharging valves
chec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671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stway Inflatables and Mate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201671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01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1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1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包括阀座、单向阀以及塞子,阀座、单向阀和塞子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充气时,通过单向阀进行供气,单向阀控制气体单向流动,避免充气时空气反向流动,放气时,将单向阀由通气管中取出,由通气管进行放气,单向阀不影响放气,塞子连接在单向阀上,阻止空气流出,充气完成后进一步的避免空气流出;充气体的充放气阀至少包括第一硬质增强部、第二硬质增强部和第三硬质增强部中的一种,增加了整个气阀的硬度,阀体、单向阀及塞子之间不易出现变形的现象,进而避免出现缝隙导致气体外泄,保证充好气的充气体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
背景技术
塑胶充气产品如塑胶充气玩具、充气船、充气床垫和充气沙发等都需要设置一个用于充气和放气的气阀(也称“气嘴”)。气阀的种类很多,结构也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采用热塑性的材料通过高频焊接的方法与充气产品的充气体固定连接。
目前,常见的气阀如图1-3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气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一个气阀在充气后关闭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一个气阀在放气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的气阀A,其是一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气阀。它由软质的塑胶材料制成,包括一个底部与充气体(未示出)相连接的阀座a,阀座a内设有用作充气和放气的贯通的气管al,气管al上端开口内设有一个用于密封气管的塞盖b,气管al与塞盖b通过连接带c连接。气管al下端部分切开形成一个单向阀片a2,充气时,单向阀片a2被气流顶开,停止充气时,单向阀片a2可以回复至气管al,阻止充气体内部的气体向外泄漏,放气时将单向阀片a2顶开。
但是,采用上述结构,这种气阀由于单向阀片a2的设置封堵了部分的气管al,使气阀的通气口径减小,因此充气和放气的效率非常低。同时,由于这种气阀全部采用软质PVC材料,受到外力的挤压的情况下,气管al的单向阀片a2和塞盖b容易变形,变形后出现缝隙,从而导致气体向外泄漏,影响充气体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以解决现有问题中的充气和放气的效率非常低、容易变形,变形后出现缝隙,从而导致气体向外泄漏,影响充气体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包括阀座底、阀座底边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内侧设有与所述阀座底连接的向上延伸的通气管;
单向阀,与所述通气管配合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通气管内,以供充气;以及
塞子,与所述单向阀配合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单向阀内,以供阻止空气从所述单向阀流出;
其中,所述阀座、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塞子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
较佳地,所述环形侧壁的上端周长大于所述环形侧壁的下端周长。
较佳地,所述通气管的轴向延伸高度小于所述环形侧壁的轴向延伸高度。
较佳地,所述环形侧壁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连接所述连接带,且以供与所述充气体连接;
较佳地,还包括加强筋纵向设置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侧表面。
较佳地,还包括第一硬质增强部,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设于所述阀座底位于所述通气管下端口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采用包胶结构与所述阀座底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阀座底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环形侧壁和所述通气管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连接于所述阀座底下表面。
较佳地,所述单向阀包括管状阀体,所述管状阀体的下端的开口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阀片。
较佳地,所述管状阀体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连接带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管状阀体的外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凸筋,所述通气管内侧表面设有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与所述环形凸筋匹配,以供阻挡所述管状阀体从所述通气管中脱出。
较佳地,还包括第二硬质增强部,所述第二硬质增强部设于所述管状阀体内,且与所述管状阀体相配合。
较佳地,所述塞子包括:
本体;
顶盖,与所述本体上端连接,所述顶盖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边缘,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连接带相连接;以及
第三硬质增强部,设于所述本体内,且与所述本体相配合。
较佳地,所述阀座、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塞子为相同材质和相同熔点的热熔性材料。
较佳地,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为硬度大于所述阀座的热熔性材料。
较佳地,所述第二硬质增强部为硬度大于所述单向阀的热熔性材料。
较佳地,所述第三硬质增强部为硬度大于所述塞子的热熔性材料。
较佳地,所述连接带设有圆孔,所述管状阀体为硬质材料,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圆孔中,且所述管状阀体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圆孔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阀座、单向阀及塞子三者配合使用,充气时,通过单向阀进行供气,单向阀控制气体单向流动,避免充气时空气反向流动,放气时,将单向阀由通气管中取出,由通气管进行放气,单向阀不影响放气,塞子连接在单向阀上,阻止空气流出,充气完成后进一步的避免空气流出;
同时,充气体的充放气阀至少包括第一硬质增强部、第二硬质增强部和第三硬质增强部中的一种,增加了整个气阀的硬度,阀体、单向阀及塞子之间不易出现变形的现象,进而避免出现缝隙导致气体外泄,保证充好气的充气体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气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气阀的放气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关闭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三的结构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阀座;2、单向阀;3、塞子;4、连接带;10阀底;11、环形侧壁;12、通气管;13、第一边缘;14、加强筋;15、第一硬质增强部;16、阻挡结构;21、管状阀体;22、支撑架;23、阀片;24、第二边缘;25、环形凸筋;26、第二硬质增强部;31、本体;32、顶盖;33、第三硬质增强部;34、第三边缘;41、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正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仰视图,图8为实用新型实施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一的关闭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如图4至图11所示,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包括阀座1,阀座1包括阀座底10、阀座底10边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壁11,环形侧壁11内侧设有与阀座底10连接的向上延伸的通气管12;
单向阀2,与通气管12配合可拆卸地装设于通气管12内,以供充气;以及
塞子3,与单向阀2配合可拆卸地装设于单向阀2内,以供阻止空气从单向阀2流出;
其中,阀座1、单向阀2和塞子3之间通过连接带4连接。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阀座1、单向阀2及塞子3三者配合使用,充气时,单向阀2与通气管12组接,通过单向阀2进行充气,单向阀2控制气体单向流动,避免充气时空气反向流动,放气时,将单向阀2由通气管12中取出,由通气管12进行放气,塞子3连接在单向阀2上,阻止空气流出,充气完成后进一步的避免空气流出。
优选地,阀座底10的环形侧壁11的上端周长大于环形侧壁11的下端周长,阀座1呈上大下小的碗状结构,环形侧壁11自下而上呈向外倾斜状,当单向阀2、塞子3与通气管12组接后,环形侧壁11能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使用时,上述组件受到挤压。
优选地,通气管12的轴向延伸高度小于环形侧壁11的轴向延伸高度,通气管12置于在环形侧壁11的内侧,当单向阀2、塞子3与通气管12组接后,单向阀2、塞子3都低于环形侧壁11的顶端,进而避免使用时单向阀2和塞子3与外界接触,防止单向阀2和塞子3受外力被打开或损坏,以确保充放气阀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环形侧壁11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边缘13,第一边缘13连接连接带4,且以供与充气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环形侧壁11上的第一边缘13整体用以与充气体连接,连接方式可选择采用高频焊接或胶水粘接。
进一步地,环形侧壁11上纵向设置了加强筋14,以提高环形侧壁11的强度,避免环形侧壁11在受到垂直方向的外力时发生扭曲变形,加强筋1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间隔设置,当然,在环形侧壁11上也可以在横向或其它方向设置加强筋14,同样可以达到增加环形侧壁11强度的目的,这与本实用新型属于同一技术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充气体的充放气阀还包括第一硬质增强部15,第一硬质增强部15设于阀座底10上位于通气管12下端口的外侧,优选的,第一硬质增强部15采用包胶结构与阀座底10连接,在具体实施中,可选择将第一硬质增强部15全部置于阀座底10中,或者部分置于阀座底10中,此两种实施方法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第一硬质增强部15可以提高阀座底10的强度,保护通气管12不易受到挤压变形,在使用过程中,单向阀2配合插接在通气管12内时,单向阀2与通气管12配合紧密,在单向阀2与通气管12之间不会因为受到外力作用形成的缝隙出现漏气的现象。
进一步地,单向阀2包括管状阀体21,管状阀体21的下端的开口设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上设有阀片23。当通过单向阀2向充气体充气时,柔性的阀片23弯曲,空气通过管状阀体21的下端的开口,停止充气时,充气体内部的气压使阀片23贴合在管状阀体21的下端的开口,阻止空气反向流出。此处,管状阀体21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边缘24,第二边缘24与连接带4连接。当单向阀2与通气管12组接时,管状阀体21的上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边缘24对管状阀体21起到卡接限位的作用。
优选地,管状阀体21的外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凸筋25,通气管12内侧表面设有环形的阻挡结构16,阻挡结构16与环形凸筋25匹配,当单向阀2与通气管12组接时阻挡结构16抵靠环形凸筋25,此处阻挡结构16和环形凸筋25的设置目的在于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管状阀体21从通气管12滑出。
进一步地,单向阀2上还包括第二硬质增强部26,第二硬质增强部26设于管状阀体21内,且与管状阀体21相配合,第二硬质增强部26对管状阀体21气道支撑作用,提高管状阀体21的强度,使阀体在受到外力时不易变形。
进一步地,塞子3包括:
本体31为管状结构,顶盖32与本体31上端连接,顶盖32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边缘34,第三边缘34与连接带4相连接,第三硬质增强部33,设于本体31内,且与本体31相配合。
在塞子3上设置第三硬质增强部33,进一步的提高塞子3的强度使塞子3在受到外力时不易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1、单向阀2和塞子3为相同材质和相同熔点的热塑性材料,优选的,第一硬质增强部15为硬度大于阀座1的热塑性材料。第二硬质增强部26为硬度大于单向阀2的热塑性材料。第三硬质增强部33为硬度大于塞子3的热塑性材料。阀座1、单向阀2和塞子3可选择具有一定柔性的PVC材料,第一硬质增强部15、第二硬质增强部26和第三硬质增强部33可选择刚性的ABS等材料。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第一硬质增强部15、第二硬质增强部26和第三硬质增强部33中的一种或多种,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硬质增强部15可拆卸地嵌设于阀座底10的上表面以及环形侧壁11和通气管12之间,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硬质增强部15为环形结构,第一硬质增强部15的内侧和外侧分别与环形侧壁11和通气管12抵靠,环形结构的内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部分,以此增强阀座1的强度,同时保护通气管12避免阀座底10通气管12受压后变形。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第一硬质增强部15环形结构的内边缘或外边缘都可以设置向上延伸的部分,或者环形结构的内边缘或外边缘都不设置向上延伸的部分,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三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三的结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硬质增强部15连接于所述阀座底10下表面,第一硬质增强部15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内侧边缘位于阀座1的通气管12下端口的外侧并全部覆盖整个所述阀座底10,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15与所述阀座底10下表面可以采用粘胶的方式连接。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15可以全部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阀座底10,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四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18为本实用新型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连接带4设有圆孔41,管状阀体21为硬质材料,可拆卸地设于圆孔41中,且管状阀体21的外侧表面与圆孔41相配合使管状阀体21卡接于所述圆孔41中,在实际使用中管状阀体21连接在连接带4上,在外力作用下可将管状阀体21从圆孔41中分离出来。管状阀体21的上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边缘24对管状阀体21起到卡接限位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阀座1、单向阀2及塞子3三者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快速的充气和放气,同时在充气体的充放气阀设置第一硬质增强部15、第二硬质增强部26和第三硬质增强部33增加了整个气阀的硬度,使充放气阀不易出现变形的现象,进而避免出现缝隙导致气体外泄,保证充好气的充气体的正常使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座(1),所述阀座(1)包括阀座底(10)、阀座底(10)边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壁(11),所述环形侧壁(11)内侧设有与所述阀座底(10)连接的向上延伸的通气管(12);
单向阀(2),与所述通气管(12)配合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通气管(12)内,以供充气;以及
塞子(3),与所述单向阀(2)配合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单向阀(2)内,以供阻止空气从所述单向阀(2)流出;
其中,所述阀座(1)、所述单向阀(2)和所述塞子(3)之间通过连接带(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壁(11)的上端周长大于所述环形侧壁(11)的下端周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12)的轴向延伸高度小于所述环形侧壁(11)的轴向延伸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壁(11)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边缘(13),所述第一边缘(13)连接所述连接带(4),且以供与所述充气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14)纵向设置于所述环形侧壁(11)的内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硬质增强部(15),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15)设于所述阀座底(10)位于所述通气管(12)下端口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15)采用包胶结构与所述阀座底(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15)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阀座底(10)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环形侧壁(11)和所述通气管(1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15)连接于所述阀座底(10)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2)包括管状阀体(21),所述管状阀体(21)的下端的开口设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上设有阀片(2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阀体(21)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边缘(24),所述第二边缘(24)与所述连接带(4)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阀体(21)的外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凸筋(25),所述通气管(12)内侧表面设有阻挡结构(16),所述阻挡结构(16)与所述环形凸筋(25)匹配,以供阻挡所述管状阀体(21)从所述通气管(12)中脱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硬质增强部(26),所述第二硬质增强部(26)设于所述管状阀体(21)内,且与所述管状阀体(21)相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3)包括:
本体(31);
顶盖(32),与所述本体(31)上端连接,所述顶盖(32)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边缘(34),所述第三边缘(34)与所述连接带(4)相连接;以及
第三硬质增强部(33),设于所述本体(31)内,且与所述本体(31)相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所述单向阀(2)和所述塞子(3)为相同材质和相同熔点的热塑性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增强部(15)为硬度大于所述阀座(1)的热塑性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质增强部(26)为硬度大于所述单向阀(2)的热塑性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硬质增强部(33)为硬度大于所述塞子(3)的热熔性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体的充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4)设有圆孔(41),所述管状阀体(21)为硬质材料,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圆孔(41)中,且所述管状阀体(21)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圆孔(41)相配合。
CN201620167107.XU 2016-03-04 2016-03-04 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 Active CN205401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67107.XU CN205401849U (zh) 2016-03-04 2016-03-04 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67107.XU CN205401849U (zh) 2016-03-04 2016-03-04 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1849U true CN205401849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44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67107.XU Active CN205401849U (zh) 2016-03-04 2016-03-04 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018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210A (zh) * 2018-12-04 2019-03-08 中山市保时利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进放气的气嘴
CN109442209A (zh) * 2018-12-04 2019-03-08 中山市保时利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进放气两用的气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210A (zh) * 2018-12-04 2019-03-08 中山市保时利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进放气的气嘴
CN109442209A (zh) * 2018-12-04 2019-03-08 中山市保时利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进放气两用的气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7540B (zh) 自动充气艇
CN205401849U (zh) 一种充气体的充放气阀
US20080223449A1 (en) Valve for an inflatable product
CN109665216B (zh)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包装盒
CN102726989B (zh) 一种充气垫
CN104724393A (zh) 一种充气道无热痕的充气气囊
CN206437378U (zh) 一种复合食品袋
US7395833B2 (en) Check-valve for reduction of leakage caused by valve flapping
CN204164459U (zh) 充气体的气阀
CN203093626U (zh) 一种多气囊内胎
CN202561178U (zh) 一种排气阀
CN204642642U (zh) 一种充气道无热痕的充气气囊
CN215623852U (zh) 内袋可剥离容器进排气控制结构
CN204985883U (zh) 快速充放气的气嘴
KR101342205B1 (ko) 배기구의 밀폐성이 개선된 시트형 풍선
CN204878894U (zh) 用于充气床垫的充气嘴
CN209771058U (zh) 一种防漏气医用面罩
CN204553152U (zh) 一种手动吸气装置
CN113815816A (zh) 一种橡胶气囊结构及其冲锋舟
CN108853877B (zh) 一种独立气道式体育训练充气垫
CN207018169U (zh) 微型泵及具有其的电子血压计
CN206107961U (zh) 气体密封体
CN206708471U (zh) 透气阀盖、水循环主机及水床垫系统
CN201484865U (zh) 一种安全储水桶
CN206826184U (zh) 一种气囊型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