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6413U -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6413U
CN205386413U CN201620101233.5U CN201620101233U CN205386413U CN 205386413 U CN205386413 U CN 205386413U CN 201620101233 U CN201620101233 U CN 201620101233U CN 205386413 U CN205386413 U CN 205386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ine liquid
salt
organic amine
crystallizer
crystal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12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要武
崔鹏
吴炳智
罗松志
魏凤玉
林天云
陈亚中
王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guan Smelting Branch Of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Ltd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guan Smelting Branch Of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Ltd,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ongguan Smelting Branch Of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012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6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6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6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该胺液结晶罐(2)设有结晶沉降区(2A)和浓缩区(2B),所述浓缩区(2B)设于结晶沉降区(2A)下方;所述结晶沉降区(2A)设有中心分布筒(21);所述结晶沉降区(2A)分为设于中心分布筒(21)内的混合结晶区(2A-1)和设于中心分布筒(21)外的沉降结晶区(2A-2)。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去除离子交换处理有机胺液引入的氢氧化钠和钠盐,例如硫酸钠、亚硫酸钠等,确保有机胺液中钠离子含量低于10g/L,降低钠盐在解吸塔、再沸器中结晶堵塞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去除胺法脱硫的循环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装置。
背景技术
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的工业烟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以排放。通常,采用有机胺吸收剂对所述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其原理是使含硫烟气与有机胺吸收剂进行逆向接触后形成含有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硫酸根、氯根等阴离子的富液。富液中以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等形式存在的有机胺盐可以通过在解吸塔中进行加热解吸,释放出含二氧化硫的酸性高温混合气体,然后经过冷凝与气液分离可以回收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用于制硫酸或硫磺等。同时将解吸后得到的有机胺吸收剂重复使用以对含硫烟气进行循环处理。
在有机胺脱硫运行系统中,有机胺液不可避免地出现硫酸根、亚硫酸根等阴离子累积。目前,脱硫厂家绝大多数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有机胺液中硫酸盐等,造成胺液中钠离子不断积累,钠离子质量分数可达22g/l、硫酸根质量分数可达96g/l、亚硫酸根质量分数可达40g/l。
采用离子交换法去除有机胺液中的硫酸盐等热稳定性盐时,不可避免地引入钠离子(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再生),如果钠离子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由于胺液的运行pH范围为4.2~5.8,硫酸根、亚硫酸根浓度较高,在钠离子浓度在较低水平的情形下,胺液中离子积也是很大的,容易引起硫酸盐、亚硫酸氢盐、亚硫酸盐及硫代硫酸盐结晶析出,将导致再沸器、解吸塔填料及管路的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脱硫解析后的有机胺液经过离子交换处理后,有机胺液中钠盐累积容易造成脱硫塔、再沸器的堵塞的缺陷,提供一种脱除循环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装置和方法。
本实用新型取出解吸塔循环槽的有机胺液,使其进入热交换器,采用循环冷却水将有机胺液降温至30~35℃,在此温度范围内,硫酸钠(亚硫酸钠)的溶解度处于较大范围内。然后对降温后的有机胺液进行冷却结晶,使有机胺液温度降至0℃以下,析出硫酸钠晶体,然后两次陈化,使得晶体颗粒物生长,沉降分离钠盐晶体悬浮液进入离心分离机,分离出硫酸钠晶体,滤液和胺液结晶罐的上清液返回脱硫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烟气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吸收塔-解析塔-离子交换树脂的旁路处理有机胺液,冷冻结晶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离子交换处理有机胺液引入的氢氧化钠和钠盐(硫酸钠、亚硫酸钠等),确保有机胺液中钠离子含量低于10g/L,降低钠盐在解吸塔、再沸器中结晶堵塞的风险。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2,该胺液结晶罐2设有结晶沉降区2A和浓缩区2B,所述浓缩区2B设于结晶沉降区2A下方;
所述结晶沉降区2A设有中心分布筒21;所述结晶沉降区2A分为设于中心分布筒21内的混合结晶区2A-1和设于中心分布筒21外的沉降结晶区2A-2。
优选的,其中,所述中心分布筒21内设有结晶搅拌机22。
优选的,其中,所述中心分布筒21内壁沿圆周在近中心分布筒21的有机胺液入口处设有第一挡板23。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一挡板23其一端固定在中心分布筒21内壁上,另一端带有向上的凸起段。
优选的,其中,所述中心分布筒21内沿圆周设有第二挡板24。
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二挡板24其横截面呈L型,且与中心分布筒21内壁保留有空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处理解吸塔输送槽中的有机胺液,处理前有机胺液的密度为1020~1050kg/m3,钠离子含量为15~25g/l,经本实用新型结晶和脱盐处理后,获得了主要含量为芒硝(Na2SO4·10H2O)的盐。本实用新型所得稀盐胺液的钠离子含量为10g/L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胺液结晶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限制。
含硫氧化物(SO2和SO3)的烟道气或其他工业废气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以排放。现有技术中,采用有机胺液对所述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具体的含硫烟气与有机胺液在吸收塔中进行逆向接触,形成含有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硫酸根、氯根等阴离子的富液,处理后的烟气经其他后处理后排放大气。将富液在解析塔中加热解析,富液中以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等形式存在的有机胺盐可以通过在解吸塔中加热解吸,释放出含二氧化硫酸性气体的高温混合气体,然后经过冷凝与气液分离,可以回收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用于制硫酸或硫磺等。同时,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有机胺液中硫酸盐等,造成胺液中钠离子不断积累。离子交换树脂柱为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优选苯乙烯系的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例如D201大孔树脂,201*4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201*7强碱性阴离子树脂。解吸并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得到的有机胺液重复使用以对所述烟气进行循环处理。
一般地,胺法脱硫系统的解吸塔的再沸器采用自然循环热虹吸方式,再沸器底部温度最高,可达115℃。此时,硫酸钠、亚硫酸钠的溶解度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容易造成结晶颗粒析出。而再沸器中流速较低,造成结晶颗粒积累。因此,经常造成再沸器堵塞。硫酸钠与亚硫酸钠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见表1、2。
表1硫酸钠在水溶液中溶解度
表2亚硫酸钠在水溶液中溶解度
温度/℃ 0.0 10.0 20.0 30.0 40.0 60.0 90.0 100.0
溶解度/g·100g-1 14.4 19.5 26.3 35.5 37.2 32.6 29.4 27.9
Na+浓度/g·100g-1 5.3 7.1 9.6 13 13.6 11.9 10.7 10.2
采用国标GB/T11904-89测试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浓度,溶液在15℃条件下,有机胺液浓度为15wt%、20wt%时,溶液中钠离子饱和含量分别为9.7g·l-1、6.5g·l-1;溶液在40℃条件下,有机胺液浓度为15wt%、20wt%、25wt%时,溶液中钠离子饱和含量分别为68.0g·l-1、48.6g·l-1、43.7g·l-1。由此可见,运行有机胺液中的钠盐饱和含量要远低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的水溶液,因此,钠盐的累积容易造成脱硫塔、器的堵塞。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十水硫酸钠在0℃溶解度很低,亚硫酸钠溶解度稍高,解吸过的胺液亚硫酸根离子浓度大幅降低,所以贫胺液比富胺液更适合冷却结晶析出十水硫酸钠。
本实用新型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控制有机胺液过冷度为1-3℃,使盐份处于介稳定状态,确保盐份结晶的颗粒物密实,结晶颗粒的体积粒度分布主要在0.1-0.4mm之间,能够实现有效沉降,得到钠离子含量为10g/L以下的稀盐胺液。然后,本实用新型将沉降得到的浓盐胺液在进行两次陈化,使晶体颗粒物生长,有效的去除了有机胺液中的盐份,脱盐率达到30%~60%。
本实用新型所述“含硫烟气”是指含硫氧化物(SO2和SO3)的烟道气或其他工业废气。本实用新型所述“脱硫”是指从烟道气或其他工业废气中除去硫氧化物(SO2)。本实用新型所述“有机胺”是指常规能够应用于有机胺湿法脱硫的有机类物质,包括但不限于乙醇胺、二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等。本实用新型所述“有机胺盐”是指以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硫酸根形式存在的有机胺的钠盐。本实用新型所述“过冷度”是指硫酸钠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即实际结晶温度要低于理论结晶温度,两者的差值成为过冷度。
下面结合设备,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去除胺法脱硫循环有机胺液中钠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使解吸塔解析处理后的有机胺液进行换热处理,降温到30-35℃。所述解吸塔解析处理后的有机胺液温度为70-90℃,有机胺液中钠离子含量为15-25g/L。该步骤采用水介质在换热器中进行换热处理。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取解吸塔输送槽的有机胺液约循环量(体积)的5%~10%(约15~25m3/h,优选约15m3/h),使有机胺液从热胺液入口11进入板式换热器1,经过换热处理后,从冷胺液出口12离开板式换热器1,经过板式换热器1处理,有机胺液降温至30~35℃。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13进入板式换热器1,与有机胺液充分热交换之后,从冷却水出口14离开板式换热器1。冷却水温度由25~28℃升至28~32℃,循环冷却水量为150~180m3/h。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使用板式换热器,其他能够完成热交换处理的换热器均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用板式换热器是市购常规设备。
第二步骤:使换热处理后的有机胺液冷却至0℃以下,优选-5℃到0℃,同时实现冷却结晶及沉降,然后分离,得到稀盐胺液与含晶体颗粒物的浓盐胺液。冷却结晶及沉降过程中,有机胺液中的硫酸钠或亚硫酸钠处于过饱和状态,使得有机胺液中钠盐(主要是十水硫酸钠)结晶析出。盐份处于介稳定状态,确保盐份结晶的颗粒物密实,结晶颗粒的体积粒度分布在0.1~0.4mm之间,能够实现有效地沉降。无水硫酸钠的凝固温度约为-1℃,溶液温度为-5℃时,大致过冷度为3℃。胺液主要是混合物且盐分种类较多,有机胺有增加过冷度的趋势。另外,对于结晶而言,一般分为稳定区、亚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在不稳定区能够实现自发结晶;亚稳定区需要晶种引入才可结晶;在稳定区不能实现结晶。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胺液结晶罐2有两个功能区:结晶沉降区2A和浓缩区2B,浓缩区2B位于结晶沉降区2A下方。所述结晶沉降区2A设有中心分布筒21;所述结晶沉降区2A分为设于中心分布筒21内的混合结晶区2A-1和设于中心分布筒21外的沉降结晶区2A-2。
第一步骤换热处理后的有机胺液从中心分布筒21进入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冷媒例如液氨、液氮或丙烷等介质从冷媒入口27进入夹套冷却的胺液结晶罐2,经换热后从冷媒出口28离开胺液结晶罐2。有机胺液在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的流量为0.5~1.2m3/h,停留时间为2.5~4.5h,并被冷却至-5℃到0℃,实现稀盐胺液与浓盐胺液的分离。更具体的,中心分布筒21下部沿远离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向外扩张,使得中心分布筒21下部呈喇叭口状。中心分布筒21内设有结晶搅拌机22。中心分布筒21内沿圆周设有第一挡板23和第二挡板24。第一挡板23的设置位置接近中心分布筒21的有机胺液入口,且一端固定在中心分布筒21内壁上,另一端带有向上的凸起段,使得加入到中心分布筒21的有机胺液向中心分布筒21的中间区域流动。第二挡板24其横截面呈L型,且与中心分布筒21内壁保留有空间,以供有机胺液流动。换热处理后的有机胺液从中心分布筒21进入胺液结晶罐2,经过第一挡板23进入混合结晶区2A-1,在机械搅拌作用下,胺液结晶罐2混合结晶区2A-1底部的部分结晶盐进入中心分布筒21与新进有机胺液混合,混合液由中心分布筒21内壁与第二挡板24间的通道,进入沉降分离区2A-2。因沉降分离区2A-2面积迅速扩大几十倍,稀盐胺液从稀盐胺液出口25排出胺液结晶罐2。
稀盐胺液由地下胺液收集槽收集,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流出胺液结晶罐2的稀盐胺液为-2℃~0℃盐份饱和的胺液,钠离子含量为10g/L以下。含晶体颗粒物的浓盐胺液沉降进入胺液结晶罐2下部的浓缩区2B。以第一步骤解吸塔解析处理后的有机胺液体积计,所述浓盐胺液占有机胺液总量的10-20%。
第三步骤:将浓盐胺液进行浓缩和陈化,使晶体颗粒物生长。
浓盐胺液在浓缩区2B,-5℃到0℃温度下停留0.5~1.5h,在浓缩区2B结晶盐得到进一步压缩,排挤出结晶盐的自由水,使盐份得到充分浓缩,盐份浓缩倍数为5~10倍。浓缩的浓盐胺液从浓盐胺液出口26离开胺液结晶罐2。
经胺液结晶罐2浓缩的浓盐胺液由泵输送,从浓盐胺液入口31进入盐份贮存槽3,将冷媒例如液氨、液氮或丙烷等介质从冷媒入口32进入夹套冷却的盐份贮存槽3,经换热后从冷媒出口33离开盐份贮存槽3。盐份贮存槽3中维持浓盐胺液温度为-1℃~2℃,停留时间1~2h,促使结晶颗粒物进一步陈化和成长。然后采用高压输送泵(例如扬程约7MPa)将浓盐胺液从胺液出口34送入离心机4,进行盐份脱液,排出离心机盐份的主要成分为芒硝,游离水分约5%。滤液经收集后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在离心机4进行离心处理前,优选采用水进行洗涤处理。
胺液结晶罐2和盐份贮存槽3排出的冷媒例如氨气设备5中经气液分离、压缩、冷凝处理后,然后返回胺液结晶罐2和盐份贮存槽3进行冷却处理。气液分离、压缩、冷凝步骤所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存储罐均为常规市售设备。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冷冻库的方式代替冷媒的使用,即将胺液结晶罐2整体放入冷冻库内。
表3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含有钠离子的有机胺液是如下方法制得的。含硫烟气组成为:SO2:6000~10000mg/Nm3,SO3:190~260mg/Nm3;O2:18%~19%wt;H2O:90~120g/Nm3;NxO:150~250mg/Nm3,其余为氮气。
含硫烟气脱硫:采用有机胺液对含硫烟气进行处理。将有机胺液从吸收塔顶端喷淋,含硫烟气从吸收塔底端通入,控制液气比为6.75~7.71kg/m3,烟气脱硫剂与含硫烟气逆向接触,被净化了的气体经塔顶排入大气,吸收了SO2的有机胺液称为富液,由塔底进入富液槽。
解吸:将从吸收塔的富液槽中得到的富液以230~290m3/h的流量通过换热器预热,然后从解吸塔顶端喷淋,富液在解吸塔中部分解吸。在解吸塔底具有再沸器,在再沸器中被加热到115℃左右并再次解吸,解吸后的液体流入解吸装置底部,高温的解吸气体与水蒸气从解吸塔的顶端排出,然后进入冷凝器与汽液分离器,解吸气中被冷却与分离出来的冷凝水返回解吸塔,得到的比较纯的高温SO2气体,送入下道工序。富液解吸后称为贫胺液,大部分贫胺液再次回到吸收塔,小部分贫胺液进入贫胺罐,贫胺罐的有机胺液经过强碱型阴离子树脂(D201大孔树脂)脱除热稳定性盐后进入吸收塔。
上述含硫烟气脱硫和解析步骤循环3次后,取解吸塔输送槽中的有机胺液作为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原料,该有机胺液中有机胺的浓度为18wt%~20wt%,有机胺液的密度为1020~1050kg/m3,有机胺液温度约80℃,钠离子浓度为15-25g/L。
实施例1
取解吸塔输送槽中的有机胺液,流量为15m3/h,有机胺液的密度为1020kg/m3,有机胺液温度约80℃,钠离子含量为15g/L。采用如图1所示的设备处理有机胺液。
有机胺液从热胺液入口11进入板式换热器1,经过换热处理后,从冷胺液出口12离开板式换热器1,经过板式换热器1处理,有机胺液降温至30℃。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13进入板式换热器1,与有机胺液充分热交换之后,从冷却水出口14离开板式换热器1。冷却水温度由25~28℃升至28~32℃,循环冷却水量为150m3/h。
换热处理后的有机胺液从中心分布筒21进入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有机胺液在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的流速为0.5m/h,停留时间为2.5h,并被冷却至-5℃,使得有机胺液的过冷度为3℃,结晶体积粒度分布为0.1-0.4mm之间。稀盐胺液由胺液结晶罐2的集液槽收集,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流出胺液结晶罐2的稀盐胺液钠离子含量为7.5g/L。含晶体颗粒物的浓盐胺液沉降进入胺液结晶罐2下部的浓缩区2B。
浓盐胺液在浓缩区2B维持温度为-5℃,停留时间0.5h,在浓缩区2B结晶盐得到进一步压缩,排挤出结晶盐的自由水,使盐份得到充分浓缩和陈化,盐份浓缩倍数为5倍。浓缩的浓盐胺液从浓盐胺液出口24离开胺液结晶罐2。
经胺液结晶罐2浓缩的浓盐胺液由泵输送,从浓盐胺液入口31进入盐份贮存槽3,将冷媒液氨从冷媒入口32进入夹套冷却的盐份贮存槽3,经换热后从氨气出口33离开盐份贮存槽3。盐份贮存槽3中维持浓盐胺液温度为(-1)℃,停留时间1h,促使结晶颗粒物进一步陈化和成长。然后采用高压输送泵(例如扬程约7MPa)将浓盐胺液送入离心机4,进行盐份脱液,排出离心机盐份的主要成分为芒硝,游离水分4.5%。滤液经收集后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用次灵敏线法和硫酸钡沉淀滴定法实测有机胺液的脱盐率为65.91%。次灵敏线法测胺液中钠离子浓度使用的仪器为:①AA-702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②钠空心阴极灯(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实施例2
取解吸塔输送槽中的有机胺液,流量为15m3/h,有机胺液的密度为1050kg/m3,有机胺液温度约80℃,钠离子含量为22g/L。采用如图1所示的设备处理有机胺液。
有机胺液从热胺液入口11进入板式换热器1,经过换热处理后,从冷胺液出口12离开板式换热器1,经过板式换热器1处理,有机胺液降温至35℃。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13进入板式换热器1,与有机胺液充分热交换之后,从冷却水出口14离开板式换热器1。冷却水温度由25~28℃升至28~32℃,循环冷却水量为180m3/h。
换热处理后的有机胺液从中心管21进入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有机胺液在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的流速为1.2m/h,停留时间为4.5h,并被冷却至0℃,使得有机胺液的过冷度为1℃,结晶体积粒度分布为0.1-0.4mm之间。稀盐胺液由胺液结晶罐2的集液槽收集,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流出胺液结晶罐2的稀盐胺液钠离子含量为17g/L。含晶体颗粒物的浓盐胺液沉降进入胺液结晶罐2下部的浓缩区2B。
浓盐胺液在浓缩区2B维持温度为0℃,停留时间1.5h到充分浓缩,盐份浓缩倍数为10倍。浓缩的浓盐胺液从浓盐胺液出口24离开胺液结晶罐2
经胺液结晶罐2浓缩的浓盐胺液由泵输送,从浓盐胺液入口31进入盐份贮存槽3,将冷媒液氨从冷媒入口32进入夹套冷却的盐份贮存槽3,经换热后从氨气出口33离开盐份贮存槽3。盐份贮存槽3中维持浓盐胺液温度为2℃,停留时间2h,促使结晶颗粒物进一步陈化和成长。然后采用高压输送泵(例如扬程约7MPa)将浓盐胺液送入离心机4,进行盐份脱液,排出离心机盐份的主要成分为芒硝,游离水分2.3%。滤液经收集后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实测胺液的脱盐率为22.73%。
对比例1
取解吸塔输送槽中的有机胺液,流量为15m3/h,有机胺液的密度为1050kg/m3,有机胺液温度约80℃,钠离子含量为22g/L。采用如图1所示的设备处理有机胺液。
有机胺液从热胺液入口11进入板式换热器1,经过换热处理后,从冷胺液出口12离开板式换热器1,经过板式换热器1处理,有机胺液降温至35℃。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13进入板式换热器1,与有机胺液充分热交换之后,从冷却水出口14离开板式换热器1。冷却水温度由25~28℃升至28~32℃,循环冷却水量为180m3/h。
换热处理后的有机胺液从中心管21进入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有机胺液在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的流速为1.3m/h,停留时间为2h,并被冷却至0℃。稀盐胺液由胺液结晶罐2的集液槽收集,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流出胺液结晶罐2的稀盐胺液钠离子含量为19g/L。含晶体颗粒物的浓盐胺液沉降进入胺液结晶罐2下部的浓缩区2B。
浓盐胺液在浓缩区2B维持温度为0℃,停留时间1.5h,盐份浓缩倍数为10倍。浓缩的浓盐胺液从浓盐胺液出口24离开胺液结晶罐2
经胺液结晶罐2浓缩的浓盐胺液由泵输送,从浓盐胺液入口31进入盐份贮存槽3,将冷媒液氨从冷媒入口32进入夹套冷却的盐份贮存槽3,经换热后从氨气出口33离开盐份贮存槽3。盐份贮存槽3中维持浓盐胺液温度为2℃,停留时间2h,促使结晶颗粒物进一步陈化和成长。然后采用高压输送泵(例如扬程约7MPa)将浓盐胺液送入离心机4,进行盐份脱液,排出离心机盐份的主要成分为芒硝,游离水分2.1%。滤液经收集后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实测胺液的脱盐率为13.64%。
对比例2
取解吸塔输送槽中的有机胺液,流量为15m3/h,有机胺液的密度为1050kg/m3,有机胺液温度约80℃,钠离子含量为22g/L。采用如图1所示的设备处理有机胺液。
有机胺液从热胺液入口11进入板式换热器1,经过换热处理后,从冷胺液出口12离开板式换热器1,经过板式换热器1处理,有机胺液降温至35℃。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13进入板式换热器1,与有机胺液充分热交换之后,从冷却水出口14离开板式换热器1。冷却水温度由25~28℃升至28~32℃,循环冷却水量为180m3/h。
换热处理后的有机胺液从中心管21进入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有机胺液在胺液结晶罐2的结晶沉降区2A的流速为1.2m/h,停留时间为4.5h,并被冷却至1℃。稀盐胺液由胺液结晶罐2的集液槽收集,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流出胺液结晶罐2的稀盐胺液钠离子含量为22g/L。浓盐胺液沉降进入胺液结晶罐2下部的浓缩区2B。
浓盐胺液在浓缩区2B维持温度为1℃,停留时间1.5h。浓盐胺液从浓盐胺液出口24离开胺液结晶罐2
经胺液结晶罐2浓缩的浓盐胺液由泵输送,从浓盐胺液入口31进入盐份贮存槽3,将冷媒液氨从冷媒入口32进入夹套冷却的盐份贮存槽3,经换热后从氨气出口33离开盐份贮存槽3。盐份贮存槽3中维持浓盐胺液温度为2℃,停留时间2h。然后采用高压输送泵(例如扬程约7MPa)将浓盐胺液送入离心机4,进行盐份脱液。没有得到离心盐份。滤液经收集后返回到脱硫的贫胺罐。实测有机胺液的脱盐率为0%。

Claims (6)

1.一种用于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2),其特征在于,该胺液结晶罐(2)设有结晶沉降区(2A)和浓缩区(2B),所述浓缩区(2B)设于结晶沉降区(2A)下方;
所述结晶沉降区(2A)设有中心分布筒(21);所述结晶沉降区(2A)分为设于中心分布筒(21)内的混合结晶区(2A-1)和设于中心分布筒(21)外的沉降结晶区(2A-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胺液结晶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分布筒(21)内设有结晶搅拌机(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胺液结晶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分布筒(21)内壁沿圆周在近中心分布筒(21)的有机胺液入口处设有第一挡板(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胺液结晶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3)其一端固定在中心分布筒(21)内壁上,另一端带有向上的凸起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胺液结晶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分布筒(21)内沿圆周设有第二挡板(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胺液结晶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24)其横截面呈L型,且与中心分布筒(21)内壁保留有空间。
CN201620101233.5U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 Active CN205386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1233.5U CN205386413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1233.5U CN205386413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6413U true CN205386413U (zh) 2016-07-20

Family

ID=56383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1233.5U Active CN205386413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64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4520A (zh) * 2016-01-29 2016-06-15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方法、胺液结晶罐及装置
CN110759565A (zh) * 2019-10-15 2020-02-07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离子液中热稳定性盐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4520A (zh) * 2016-01-29 2016-06-15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方法、胺液结晶罐及装置
CN105664520B (zh) * 2016-01-29 2018-06-19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方法、胺液结晶罐及装置
CN110759565A (zh) * 2019-10-15 2020-02-07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离子液中热稳定性盐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33799B1 (en)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sodium bicarbonate, sodium carbonate and ammonium sulfate from sodium sulfate
CN102161541B (zh) 一种从焦化脱硫废液中提盐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205549631U (zh) 煤化工高浓盐废水处理装置
CA2805981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a contaminated solvent
US5061472A (en) Process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phuric acid containing metal sulphates
CN111056584A (zh)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05386413U (zh)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胺液结晶罐
CN110204126A (zh) 锂电行业三元废水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072924A (zh) 一种碳酸钴工业废水除重除氨氮的方法
CN106145487A (zh) 一种处理稀土行业高浓度氨氮废水并回用的工艺
CN106587477A (zh) 工业废碱液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6007142A (zh) 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JP2021531225A (ja) リチウム鉱石から炭酸リチウムを調製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FI70202B (fi) Saett att aotervinna naeringsmedel fraon avgaserna av en np-konstgoedselfabrik
CN105664520B (zh) 一种脱除有机胺液中钠盐的方法、胺液结晶罐及装置
KR101955782B1 (ko) 황산화물 및/또는 질소산화물에 의해 오염된 세정제를 위한 처리 유닛
CN101961563B (zh) 浴液酸冷结晶处理装置
JP2004050069A (ja) ホウ素含有水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CN216273564U (zh) 一种硝酸铵废水处理系统
CN107459021B (zh) 分解硝酸盐溶液的设备和方法
CN102247740B (zh) 一种脱硫溶液多级解吸工艺
CN102491364B (zh) 一种从含锂交换废液中回收再利用锂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42130A (zh) 湿法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WO2021065483A1 (ja) 有機溶剤の精製方法及び精製システム
KR102177534B1 (ko) 이산화탄소로 오염된 아미노산염 용액의 처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9

Address after: 244001 Yangtze River West Road, Tongling City, Anhui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tentee after: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44401 Tongling coloured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park, Cui Hu six road, Tongling, Anhui

Co-patentee befor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TONGGUAN SMELTING BRANCH OF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