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8621U - 复合纤维及其冷感织物 - Google Patents

复合纤维及其冷感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8621U
CN205368621U CN201620060276.3U CN201620060276U CN205368621U CN 205368621 U CN205368621 U CN 205368621U CN 201620060276 U CN201620060276 U CN 201620060276U CN 205368621 U CN205368621 U CN 205368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fibre
obturator
peripheral
filament body
profiled fila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602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602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8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8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8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纺织品、服装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复合纤维,主要由异形纤维体和外围填充体组成;所述异形纤维体的横截面由多个叶片组成,所述外围填充体填充固定在相邻的叶片之间;所述异形纤维体由聚乙烯纤维制成,所述外围填充体由除聚乙烯纤维之外的其他织物原料制成。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由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制成的冷感织物。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采用多叶结构,具备优良冷感效果的同时,染色方便且染色均匀度高。相应的,由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制成的冷感织物亦具备前述复合纤维的各种优点。同时,包含粘胶纱的本实用新型的冷感织物除具有优异的凉爽触感外,还具有良好的舒适性、通气性以及观赏性。

Description

复合纤维及其冷感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纺织品、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纤维及其织物。
背景技术
冷感织物由冷感纤维面料制作而成,具有良好吸放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穿着比较凉爽,常于春夏两季穿着。冷感织物的使用能够降低能量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现有冷感织物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在普通的织物上使用冷感功能助剂,增加织物的吸湿速干性及保湿通气性,给予织物清凉感从而实现织物的冷感;第二类是在织物上增加棉、麻等天然纤维,通过织造技术使织物增加吸湿速干性及保湿通气性,通过散热实现冷感效果;第三类是在织物上增加锦纶等高热传导率的纤维,增加织物的高热传导率,实现冷感效果;第四类使用芯壳结构的复合纤维,利用粘胶、锦纶等纤维的高含水量,实现热的传导,达到冷感的效果。
以上四种现有实现冷感的织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第一类的冷感加工助剂的冷感功能持久性差,很难感觉到持久的凉爽;第二类的麻、棉等织物的凉爽感实际很难被感知,冷感效果较差;第三类的锦纶、粘胶类织物具有一定的冷感效果,但是冷感效果仍不明显,冷感效果仍然有限。第四类芯壳结构的复合纤维,虽然可以实现冷感的效果,但是由于高分子聚乙烯在纤维外部,所以染色均匀程度不能够很好的控制,染色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叶形结构的复合纤维。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既能获得优异的冷感效果,又能实现染色的均匀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由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制成的冷感织物。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主要由异形纤维体和外围填充体组成;所述异形纤维体的横截面由多个叶片组成,所述外围填充体填充固定在相邻的叶片之间;所述异形纤维体由聚乙烯纤维制成,所述外围填充体由除聚乙烯纤维之外的其他织物原料制成。
为了保证复合纤维的牢固程度,作为优选,所述异形纤维体由中心柱体和多个扇形叶体组成,所有所述扇形叶体的轴芯端均分别与所述中心柱体固定连接。即所有所述扇形叶体均从所述中心柱体辐射而出,形成叶片状。中心柱体的设计,可以作为复合纤维的中心轴,保障了复合纤维的牢固度。
作为优选,所述异形纤维体由中心柱体和3~5个扇形叶体组成,所有所述扇形叶体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柱体周侧。扇形叶体数量过少,会带来染色效果仍然较差的缺陷,同时冷感体验不均,冷感体验效果较差。扇形叶体数量过多会极大的提升制作成本和技术难度。因此,在考虑到冷感体验效果、染色效果以及经济成本等多重因素下,扇形叶体的数量以3~5个为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围填充体可以由除聚乙烯纤维之外的其他易于染色的织物原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外围填充体由锦纶、丙纶和/或涤纶制成,该三种原料可以任意组合亦可单一使用制作外围填充体。锦纶、丙纶和涤纶三种织物原料都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同时具有一定的冷感作用,因此,能够在保障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在具备良好染色性能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冷感效果。
为了进一步保障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冷感体验的均一性以及染色的难度及均一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中,聚乙烯纤维所制作的异形纤维体占复合纤维总重量的百分比为15%~60%,相应的,外围填充体所占复合纤维总重量的百分比为40%~85%。聚乙烯纤维所制作的异形纤维体重量百分比含量过高,会导致染色难度增加;聚乙烯纤维所制作的异形纤维体重量百分比含量过低,会降低冷感体验效果。经验证,聚乙烯纤维所制作的异形纤维体占复合纤维总重量的百分比为15%~60%为佳,此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冷感体验效果且染色方便。
具体的,作为优选,所述外围填充体由锦纶制成;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18.1%~63.8%。进一步的,所述外围填充体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36.2%~81.9%,所述异形纤维体的面积占有率与所述外围填充体的面积占有率之和为100%。
具体的,作为优选,所述外围填充体由丙纶制成;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14.1%~58.2%。进一步的,所述外围填充体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41.8%~85.9%,所述异形纤维体的面积占有率与所述外围填充体的面积占有率之和为100%。
具体的,作为优选,所述外围填充体由涤纶制成;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19.3%~67.1%。进一步的,所述外围填充体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32.9%~80.7%,所述异形纤维体的面积占有率与所述外围填充体的面积占有率之和为100%。
作为可选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中所述异形纤维体由锦纶、丙纶和/或涤纶制成,所述外围填充体由聚乙烯纤维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冷感织物,所述冷感织物全部或者部分由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编织而成。由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编织而成冷感织物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的各种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冷感织物由粘胶纱和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按照1:1交错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冷感织物中,复合纤维赋予冷感织物优异的凉爽触感,粘胶纱使面料具有优异的吸湿性且色泽鲜艳。最终获得的冷感织物具有优异的凉爽触感,并具有良好的舒适性、通气性以及观赏性。
基于以上论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采用多叶结构,具备优良冷感效果的同时,染色方便且染色均匀度高。相应的,由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制成的冷感织物亦具备前述复合纤维的各种优点。同时,包含粘胶纱的本实用新型的冷感织物除具有优异的凉爽触感外,还具有良好的舒适性、通气性以及观赏性。
相较之于传统冷感材料,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及冷感织物具有以下优点:
1、本方案的复合纤维及冷感织物冷感效果显著。不仅比添加冷感助剂的织物及天然纤维织物效果明显,跟普通的通过高热传导性实现冷感的织物(例如锦纶织物)相比也更凉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高强度、高弹性率的高分子聚乙烯织物媲美。又比芯壳结构的高强度、高弹性率高分子聚乙烯纤维更加容易染色。
2、高强度、高弹性率的高分子聚乙烯纤维无法着色,在织物上只能显现原白色。这限制了织物类型的变化,本方案的复合纤维可以着色,类型多样,且染色均匀程度高。
3、高强度、高弹性率的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分子量大,所以纤维韧性高,裁剪困难,加工难度大,本方案的复合纤维可裁剪简易,适用于普通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复合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种所述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复合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复合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述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复合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为异形纤维体;2为外围填充体;11为中心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主要由异形纤维体1和外围填充体2组成;所述异形纤维体1的横截面由三个叶片组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填充固定在相邻的叶片之间;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聚乙烯纤维制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锦纶制成。
进一步的改进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中心柱体11和三个扇形叶体组成,所有所述扇形叶体的轴芯端均分别与所述中心柱体11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扇形叶体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柱体11周侧。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改进中,本实施例中异形纤维体1所占复合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60%,根据锦纶和聚乙烯纤维的密度进行折算,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63.8%。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改进中,本实施例中异形纤维体1所占复合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5%,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18.1%。
在另外两个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实施案例中,异形纤维体1所占复合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30%、45%,相应的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可以根据锦纶和聚乙烯纤维的密度进行进一步折算,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外数个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实施案例中,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并非是由锦纶制成,而是分别由丙纶和涤纶制成。并且异形纤维体1所占复合纤维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5%、30%、45%和60%,相应的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可以根据丙纶、涤纶和聚乙烯纤维的密度进行进一步折算,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外三个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实施案例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分别由锦纶、丙纶和涤纶制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聚乙烯纤维制成。该另外三个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实施案例其他特征皆与本实施例前述的复合纤维相同。
同时,本实施例相应的还提供了一种冷感织物,所述冷感织物由本实施例前述任一复合纤维编织而成。
实施例2: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主要由异形纤维体1和外围填充体2组成;所述异形纤维体1的横截面由四个叶片组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填充固定在相邻的叶片之间;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聚乙烯纤维制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丙纶制成。
进一步的改进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中心柱体11和四个扇形叶体组成,所有所述扇形叶体的轴芯端均分别与所述中心柱体11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扇形叶体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柱体11周侧。
进一步的改进中,本实施例中异形纤维体1所占复合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5%,根据丙纶和聚乙烯纤维的密度进行折算,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14.1%。
进一步的改进中,本实施例中异形纤维体1所占复合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60%,根据丙纶和聚乙烯纤维的密度进行折算,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58.2%。
同时,本实施例相应的还提供了一种冷感织物,所述冷感织物由本实施例前述任一复合纤维编织而成。
实施例3: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主要由异形纤维体1和外围填充体2组成;所述异形纤维体1的横截面由五个叶片组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填充固定在相邻的叶片之间;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聚乙烯纤维制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涤纶制成。
进一步的改进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中心柱体11和五个扇形叶体组成,所有所述扇形叶体的轴芯端均分别与所述中心柱体11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扇形叶体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柱体11周侧。
进一步的改进中,本实施例中异形纤维体1所占复合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5%,根据涤纶和聚乙烯纤维的密度进行折算,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19.3%。
进一步的改进中,本实施例中异形纤维体1所占复合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60%,根据涤纶和聚乙烯纤维的密度进行折算,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67.1%。
同时,本实施例相应的还提供了一种冷感织物,所述冷感织物由粘胶纱和本实施例前述任一复合纤维按照1:1交错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型不局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限于上述最佳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异形纤维体(1)和外围填充体(2)组成;所述异形纤维体(1)的横截面由多个叶片组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填充固定在相邻的叶片之间;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聚乙烯纤维制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除聚乙烯纤维之外的其他织物原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中心柱体(11)和多个扇形叶体组成,所有所述扇形叶体的轴芯端均分别与所述中心柱体(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中心柱体(11)和3~5个扇形叶体组成,所有所述扇形叶体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柱体(11)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锦纶、丙纶和/或涤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锦纶制成;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18.1%~63.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丙纶制成;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14.1%~58.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涤纶制成;所述复合纤维任一横截面中:所述异形纤维体(1)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面积占有率为19.3%~67.1%。
8.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异形纤维体(1)和外围填充体(2)组成;所述异形纤维体(1)的横截面由多个叶片组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填充固定在相邻的叶片之间;所述异形纤维体(1)由锦纶、丙纶和/或涤纶制成,所述外围填充体(2)由聚乙烯纤维制成。
9.冷感织物,其特征在于:全部或者部分由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复合纤维编织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感织物,其特征在于:由粘胶纱和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复合纤维按照1:1交错编织而成。
CN201620060276.3U 2016-01-21 2016-01-21 复合纤维及其冷感织物 Active CN205368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0276.3U CN205368621U (zh) 2016-01-21 2016-01-21 复合纤维及其冷感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0276.3U CN205368621U (zh) 2016-01-21 2016-01-21 复合纤维及其冷感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8621U true CN205368621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4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60276.3U Active CN205368621U (zh) 2016-01-21 2016-01-21 复合纤维及其冷感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86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0408A (zh) * 2017-11-01 2019-05-14 柏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机能皮芯式纤维的凉感丹宁布料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0408A (zh) * 2017-11-01 2019-05-14 柏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机能皮芯式纤维的凉感丹宁布料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7724B (zh) 一种吸湿速干壳聚糖针织面料
CN105200608B (zh) 防水透气抗紫外线丙纶色织面料
CN109385717A (zh) 叁织舒适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87240B (zh) 一种涤纶预取向丝及其制备方法,聚酯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6075A (zh) 一种排汗导湿的双层织物
CN106183210A (zh) 一种排汗抗菌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Ahmad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rmo-physiologically comfortable knit structure for sports application
CN205741454U (zh) 一种防汗渍织物结构
CN205368621U (zh) 复合纤维及其冷感织物
CN205999557U (zh) 一种含有薄荷纤维的多功能纱面料
CN207452313U (zh) 一种吸湿快干复合聚酯纤维长丝
CN203700649U (zh) 一种排汗导湿的双层织物
CN204898224U (zh) 一种抑菌除臭面料
CN107142552A (zh) 一种防水复合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6986346U (zh) 一种新型纤维截面涤锦复合丝
US20130309930A1 (en) Fabric structure
CN103726179A (zh) 一种新型服饰面料
CN206941034U (zh) 一种异型截面涤锦复合丝
CN205999556U (zh) 一种含有草珊瑚纤维的多功能纱面料
CN206157306U (zh) 一种吸湿导湿保暖涤纶长丝空气层面料
CN207310737U (zh) 一种保暖面料
CN105297270A (zh) 一种磨绒咖啡碳针织面料
CN104432889A (zh) 一种混纺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05803605A (zh) 一种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TW201912858A (zh) 多機能皮芯式纖維及其複合紗線之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