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0142U - 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0142U
CN205360142U CN201520780374.XU CN201520780374U CN205360142U CN 205360142 U CN205360142 U CN 205360142U CN 201520780374 U CN201520780374 U CN 201520780374U CN 205360142 U CN205360142 U CN 205360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irculating
transmission
infusion bottle
engag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803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程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 R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肖程午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肖程午 filed Critical 肖程午
Priority to CN2015207803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0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0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014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其中,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包括换瓶机构,其中,所述换瓶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循环式传送部件,其中,所述循环式传送部件包括传送带、主动轮、从动轮以及悬挂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主动轮相连,所述悬挂部件设置于传送面呈竖直方向设置的传送带上。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转换输液瓶;能够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输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输液瓶的固定装置、换瓶机构以及穿刺机构构成的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点滴输液是利用液体落差的产生压力差(重力)的原理将药液注入人体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常用的方法。
多年来静脉点滴输液的工作,一直由医护人员使用手工操作、监控和护理。由于人工操作行为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比如:空气中尘埃、纤维细菌、病毒或其它微粒,医护人员在执行输液、转换吊瓶时这些不确定的环境影响因素会对药液产生不可察觉的污染,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现有的人工静脉点滴输液,由于人工监控的不及时,经常发生药液过度输入,造成了输液管内、血液之间产生负压差,导致血液回流到输液管内,以至于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最大的危害是,医护人员为减轻工作负担,将输液管内处于凝结状态的血液重新输入患者的血液里,这就可能为血栓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可能会提高了脑血栓、脑梗塞的发病率。
人工静脉点滴输液时因为医护人员插入的针头未能完全插入静脉血管导致药液注入患者的肌肉内,而医护人员又未能及时发觉,待到发现时被输液者插入针管的周边皮肤、肌肉出现水肿现象,不仅造成了药液的流失,还影响到治疗效果,更给患者造成了雪上加霜的痛苦。
在输液过程中现有市场上没有对输液温度很好控制的设备,现有市场上只有一中简单的加热棒对输液液体的温度进行加热;而且是一次性的加热器,不可发反复使用浪费很多。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输液瓶的自动化更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瓶机构,其中,所述换瓶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循环式传送部件,其中,所述循环式传送部件包括传送带、主动轮、从动轮以及悬挂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主动轮相连,所述悬挂部件设置于传送面呈竖直方向设置的传送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控制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相连接,控制驱动部件的运行与停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回收部件,其包括回收导杆,以及与回收导杆相连接的回收滚轮,且满足所述回收滚轮与所述回收导杆在同一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平衡块通过旋动轴与所述挂钩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其中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输液瓶的自动化换瓶和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包括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还包括,输液瓶固定装置,其包括把持机构、驱动机构以及限位机构,其中,所述把持机构包括第一卡合部件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相配合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件,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通过相对或相向运动形成卡合空间,所述第一卡合部件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包括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包括有第二导向面,第一凸台还包括有第一抵触面、设置于第一抵触面背面的第三抵触面和与第一抵触面相连接的倾斜面第五抵触面,第二凸台还包括有第二抵触面、设置于第二抵触面背面的第四抵触面和与第二抵触面相连接的倾斜面第六抵触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部件以及与所述动力部件相连的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配合的第一传动面,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面;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能够对所述第一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面,以及能够对所述第五抵触面和第六抵触面分别进行限位的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制动部件和第二传动制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相对称设置形成对称轴,所述第一传动制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一侧且靠近对称轴,所述第二传动制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一侧且靠近对称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制动部件和第一卡合部件之间,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制动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自第一传动制动部件始,沿所述第一传动面抵触至所述第一凸台的内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自第二传动制动部件始,沿所述第二传动面抵触至所述第二凸台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部件,还包括,动力源、设置于动力源上端的传动推板、以及设置于传动推板两端且分别与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相连接的传动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上皆设置有凹口,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通过所述凹口相对或相向运动形成卡合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机构形成有中空的第一轨道空间和第二轨道空间,所述第一凸台、第一传动部件以及第一传动制动部件通过包裹面被包裹在第一轨道空间内,且所述包裹面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包裹面;所述第二凸台、第二传动部件以及第二传动制动部件通过包裹面被包裹在第二轨道空间内,且所述包裹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包裹面相靠近的,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包裹面;其中,所述包裹面的水平方向的上端面的背面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包裹面和第二包裹面的顶端面形成第二限位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存在活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面和第二传动面设置为向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对称轴的下方倾斜的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面自倾斜结构的第一传动面的最远端至抵触到第一传动制动部件的外侧壁,存在能够给第一凸台靠近第一传动制动部件以及远离第一传动制动部件的活动距离,且该活动距离等于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上的凹口彼此最相近处距离的两倍;所述第二导向面自倾斜结构的第二传动面的最远端至抵触到第二传动制动部件的外侧壁,存在能够给第二凸台靠近第二传动制动部件以及远离第二传动制动部件的活动距离,且该活动距离等于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上的凹口彼此最相近处距离的两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传动面通过相互嵌合的卡槽配合移动;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二传动面也通过相互嵌合的卡槽配合移动。
本实用新型其中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输液瓶的自动化固定、针头穿刺插入输液瓶以及更换输液瓶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包括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还包括,穿刺机构,与所述限位机构相连接,包括能够与所述限位机构发生相对移动的穿刺器固定部件,以及一端与所述穿刺器固定部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相连接的传递部件;所述传递部件一端穿过所述传动推板与传动推板活动相连,另一端抵触至设置于所述动力源上端的传动推块;所述传动推块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拉杆和第二限位拉杆,所述第一限位拉杆和第二限位拉杆自传动推块的一平面向上延伸穿过所述传动推板,与所述传动推板活动相连且顶端皆设置有限位面;位于所述传动推块和所述传动推板间的传递部件上设置有第四弹性部件,所述第四弹性部件与所述传动推块和所述传动推板固定相连;所述限位机构的第一轨道空间和第二轨道空间间隔形成安置空间,形成所述安置空间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穿刺轨道;所述穿刺器固定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穿刺轨道相配合的滑动部件,以及用于固定输液管的锁定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穿刺轨道内,且与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推板上设置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包括大孔径部分和小孔径部分,所述第一限位拉杆和第二限位拉杆的限位面能够穿过所述大孔径部分而不能进入小孔径部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其首先体现在对输液瓶的机械化卡合固定,进而为实现输液过程中的自动一体化提供了可能性,自动一体化具体将体现在:自动化固定输液瓶;能够自动转换输液瓶;通过机械手的控制实现自动插拔针;也可以通过各单元的控制器实现对本单元自身输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输液过程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瓶输送装置的回收部件和挂钩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部件回收输液瓶的运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把持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把持机构和驱动机构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把持机构和驱动机构初始或“释放”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把持机构和驱动机构运动过程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把持机构和驱动机构运动结束或“卡合”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把持机构中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的位置关系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所述把持机构和驱动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把持机构、驱动机构、限位机构和穿刺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和穿刺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穿刺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穿刺机构固定市面上I型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穿刺机构固定市面上Ⅱ型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动力源的顶端与滑动部件相隔一段距离d2;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图19所示实施例中部分拆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穿刺机构运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中,动力源的顶端与滑动部件的下端刚开始接触,即此时d2=0;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穿刺机构运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中,传动推块和传动推板相互接触,即此时d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具有:换瓶机构300。换瓶机构300包括驱动部件301和循环式传送部件302,其中,循环式传送部件302包括传送带302a、主动轮302b、从动轮302c以及悬挂部件302d,驱动部件301与主动轮302b相连,悬挂部件302d设置于传送面呈竖直方向设置的传送带302a上。当驱动部件301开始旋动时,驱动主动轮302b带动从动轮302c运动,从而使得传送带302a开始传送,此处设置传送带302a的传送面呈竖直方向设置,而将悬挂部件302d设置于传送带302a上,最终实现了对悬挂部件302d下方悬挂的输液瓶或输液袋的更换。
当然,为了更好的控制驱动部件301的运行与停止,还可以设置控制部件303,控制部件303与驱动部件301相连接,向驱动部件301发出指令,从而驱动输送机构300运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种输液瓶输送装置还包括回收部件304,设置于旋动杆301b的末端,其包括回收导杆304a,以及与回收导杆304a相连接的回收滚轮304b,且满足回收滚轮304b与回收导杆304a在同一平面。图4展示了回收部件304回收输液瓶的运作原理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当挂钩307的杆部接触到回收滚轮304b时,挂钩307依然在动力的做用下前进,这时挂钩307在旋动轴的轴心的作用下,形成了相对回收滚轮304b滚动面的相切前进运动,挂钩307开始翻起,在翻起到一定程度下输液瓶悬挂部分脱离挂钩307部位,从而输液瓶在重力的做用下进入回收站,挂钩307的最低端继续运动穿过回收滚轮304b回复到悬挂的自然状态。整个过程中,连接平衡块306和挂钩307的旋动轴的轴心,一直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位置。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用以对输液瓶进行自动化固定的装置具有:用来把持固定住输液瓶的把持机构101,设置于把持机构101下端的用以驱动把持机构101进行固定和释放输液瓶的驱动机构102,以及能够对把持机构101和驱动机构102进行限位,从而改变把持机构101运动轨迹的限位机构103。同样,为了实现把持机构101固定或释放输液瓶的功能,在结构上,把持机构101包括第一卡合部件101a,以及与第一卡合部件101a相配合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件101b。较佳地,此处所述的“相配合设置”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成“镜像”相对设置;其二,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能够同步相对或相向运动,形成固定或释放输液瓶的卡合空间。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皆设置有凹口,形成的凹口结构便于把持机构101能够更好的卡合住输液瓶。第一卡合部件101a上还设置有第一凸台,此处所述“第一凸台”,是指:(参见图7)自第一卡合部件101a的形成凹口所在平面的一端向下延伸,而后向一侧扩展形成第一抵触面101a-2,接着向下倾斜形成第五抵触面101a-4,最后向下延伸抵触形成第一导向面101a-1止。在这一实施例中,与第一抵触面101a-2相对的“背面”为第三抵触面101a-3。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此处所述“第二凸台”,是指:自第二卡合部件101b的形成凹口所在平面的一端向下延伸,而后向与所述的“第一凸台”相反的一侧扩展形成第二抵触面101b-2,接着向下倾斜形成第六抵触面101b-4,最后向下延伸抵触形成第二导向面101b-1止。在这一实施例中,与第二抵触面101b-2相对的“背面”为第四抵触面101b-3。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并参见图6,限位机构103通过包裹面(即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形成了中空的第一轨道空间S1和第二轨道空间S2。第一轨道空间S1将第一凸台、第一传动部件102b以及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包裹在其内部,而第二轨道空间S2将第二凸台、第二传动部件102c以及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包裹在其内部。而,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的凹口结构则设置突出于包裹面的上端面的“正面”。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包裹面103a特指包裹面中竖直方向设置的、且与第二包裹面103b彼此相靠近的侧面。如此,包裹面的水平方向的上端面的背面就形成了第一限位面A,而第一包裹面103a和第二包裹面103b的顶端面则形成了第二限位面B。同时,在限位机构103上端两侧设置倾斜面,即第三限位面P和第四限位面Q。限位机构103的如此结构设置使得,第一限位面A能够对上升时第一抵触面101a-2和第二抵触面101b-2进行限位,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面B可以设定对水平运动时的第三抵触面101a-3和第四抵触面101b-3进行限位,较佳地,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的运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设定第二限位面B不对第三抵触面101a-3和第四抵触面101b-3实施任何支撑或限位。包裹面的水平方向的下端面能够对下落时的第一传动部件102b、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第二传动部件102c以及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进行限位,以及,第三限位面P和第四限位面Q能够对第五抵触面101a-4和第六抵触面101b-4分别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运动到第三限位面P和第四限位面Q的限位位置时,保证了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产生相向运动的力,如此能保证对接滑行的力,方便实现水平运动向竖直运动的转变。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面B与第一限位面A之间存在着高度差,为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水平方向部分提供活动空间。
对输液瓶的固定和释放,由动力部件102a对驱动机构102提供驱动力。驱动机构102包括动力部件102a以及与动力部件102a相连的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102c,还包括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和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在此实施方式中,动力部件102a包括动力源102a-1、设置于动力源102a-1上端的传动推板102a-2、以及设置于传动推板102a-2两端且分别与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102c相连接的传动推杆102a-3。此处动力源102a-1可以选择为液压杆,但是,只要其形成为能够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机构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为了准确定位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和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的位置关系,以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102c为基准,虚拟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102c对称轴。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设置于第一传动部件102b的一侧且靠近对称轴的位置,而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设置于第二传动部件102c的一侧且靠近对称轴的位置。
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和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可以选择为制动块,即长方体结构。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和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在竖直高度上分别高于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102c的最低处。如图7所示,第一传动部件102b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面101a-1相配合的第一传动面102b-1,此处所述的“相配合”,是指在结构设置上,两个面(即第一导向面101a-1和第一传动面102b-1)能够在传动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移动。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面102b-1设置为向“对称轴”的下方倾斜的结构。与之相应的,第二传动部件102c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向面101b-1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面102c-1,第二传动面102c-1也设置为向“对称轴”的下方倾斜的结构。以第一导向面101a-1在第一传动面102b-1上发生相对位移为例,第一导向面101a-1自倾斜结构的第一传动面102b-1的最远端至抵触到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的外侧壁,存在能够给第一凸台靠近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以及远离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的活动距离。较佳地,该活动距离等于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的凹口彼此最相近处距离的两倍。此处,“第一传动面102b-1的最远端”是指,呈倾斜设置的第一传动面102b-1距离传动推板102a-2所在水平面的最高点;而,所述的“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的外侧壁”,其中的“外”、“内”,是相对于“对称轴”而言,即靠近“对称轴”的一端设定为“内”,远离“对称轴”的一端设定为“外”。同样,第二导向面101b-1自倾斜结构的第二传动面102c-1的最远端至抵触到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的外侧壁,存在能够给第二凸台靠近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以及远离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的活动距离。较佳地,该活动距离也等于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的凹口彼此最相近处距离的两倍。此处,“第二传动面102c-1的最远端”是指,呈倾斜设置的第二传动面102c-1距离传动推板102a-2所在水平面的最高点;而,所述的“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的外侧壁”,其中的“外”、“内”,是相对于“对称轴”而言,即靠近“对称轴”的一端设定为“内”,远离“对称轴”的一端设定为“外”。
如此,当第一凸台抵触至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的外侧壁时,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的凹口恰好卡合,从而“锁住”输液瓶的瓶颈位置。“活动距离”在此的特殊设定,能够保证输液瓶的瓶颈被卡合在正中心位置,更加牢固稳定。在此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面102b-1上设置有“内斜”侧面的凸起,能够与第一导向面101a-1的“内斜”侧面凹槽相嵌合;而第二传动面102c-1和第二导向面101b-1也分别如同第一传动面102b-1和第一导向面101a-1呈对称设计。此处指出的“内斜”侧面,是指自侧视角度看,为倒置的梯形。
如图8~图10所示并参见图7,图8~图10可以看做为把持机构101和驱动机构102的整个运作过程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动力部件102a提供动力传动给第一传动部件102b、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以及第二传动部件102c、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时,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推动”第一凸台在第一轨道空间S1内部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同步地,第二传动部件102c和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推动”第二凸台在第二轨道空间S2内部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向上运动到第一抵触面101a-2和第二抵触面101b-2分别抵触至第一限位面A。由于第一限位面A位置的限定,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不能继续向上运动,而动力部件102a持续提供竖直方向的动力,倾斜的第三限位面P和第四限位面Q开始对第五抵触面101a-4和第六抵触面101b-4产生限位力作用,迫使第一凸台的第一导向面101a-1沿第一传动面102b-1向下倾斜运动,第一凸台整体由竖直方向的运动变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同理,第二凸台的第二导向面101b-1沿第二传动面102c-1向下倾斜运动,第二凸台整体由竖直方向的运动变为水平方向的运动,最终实现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的凹口“聚合”,完成对输液瓶的卡合。
对输液瓶的“释放”可以按照图10、图9、图8的顺利来进行理解。此时,动力部件102a提供竖直向下的动力传动给第一传动部件102b、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以及第二传动部件102c、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由于第一导向面101a-1与第一传动面102b-1通过相互嵌合的“倒梯形”卡槽配合移动;而第二导向面101b-1与第二传动面102c-1也通过相互嵌合的“倒梯形”卡槽配合移动,此时提供竖直方向的力,使得卡槽间的配合移动具有“强迫性”,即类似于“扯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沿第一传动面102b-1和第二传动面102c-1向两侧“分离”运动。水平方向的“分离”运动至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抵触至包裹面的侧面内壁止,由于包裹面的侧面内壁位置的限定,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不能继续水平运动,而动力部件102a持续提供竖直方向的动力,迫使第一凸台在第一轨道空间S1内向下竖直运动,第一凸台整体由水平方向的运动变为竖直方向的运动;同理,第二凸台在第二轨道空间S2内向下竖直运动,第二凸台整体由水平方向的运动变为竖直方向的运动。持续向下运动,最终实现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的凹口“分离”,以完成对输液瓶的释放。
较佳地,如图11所示,为更好的实现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对输液瓶的卡合或释放,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和第一卡合部件101a之间设置第一弹性部件102f,用于实现对第一卡合部件101a的回复平衡;同时,在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之间设置第二弹性部件102g,用于实现对第二卡合部件101b的回复平衡。图12是本实用新型这一个实施例中把持机构101和驱动机构10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由该图可以看出,第一弹性部件102f自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开始,沿着第一传动面102b-1抵触至第一凸台的内部,这里,所述的“自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开始”可以选择在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的外侧面开具一个缺口,用以作为第一弹性部件102f的固定端;而所述的“抵触至第一凸台的内部”是指,自第一凸台的一侧面始,向内开具一个空间,以便于为第一弹性部件102f形成回复平衡的空间。同样的,第二弹性部件102g自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始,沿第二传动面102c-1倾斜向外抵触至第二凸台的内部。在“释放”输液瓶(即水平运动变为竖直运动)时,第一弹性部件102f和第二弹性部件102g的作用体现对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提供回复力,便于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将竖直方向运动“变为”水平方向运动,同时也有利于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的回复平衡。
由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可以将驱动部件301和递换部件302中除悬挂部件302c外,全部设置于外壳内。当然,该外壳预留有设置其他设备的缺口,当悬挂部件302c将输液瓶转动至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中输液瓶固定装置100的上方时,第一卡合部件101a与第二卡合部件101b对输液瓶瓶颈进行卡合固定。当输液完成后,将输液管的针头从输液瓶中拔出,第一卡合部件101a与第二卡合部件101b释放输液瓶,悬挂部件302c旋转更换新的输液瓶,如此反复。在一个实施例中,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部件303,与驱动部件301相连接,控制驱动部件301的运行与停止。当然,为了更好的协调控制卡合、穿刺、换瓶操作,在这一实施例中,设置光电感应器304以及输液瓶瓶颈位置测量器305来控制判断输液瓶是否到达“输液瓶固定装置100的上方”以及输液瓶下落的高度。光电感应器304以及输液瓶瓶颈位置测量器305都与控制部件303相连接,将测定参数反馈至控制部件303中,从而控制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的运作。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具有:能够对输液瓶进行卡合固定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以及能够刺穿输液瓶瓶盖的穿刺机构200。在这一实施例中,穿刺机构200包括了能够与限位机构103发生相对移动的穿刺器固定部件201,还包括了一端与穿刺器固定部件201相连、另一端与动力源102a-1相连接的传递部件202。在这一实施例中,具体地,传递部件202一端穿过传动推板102a-2与传动推板102a-2活动相连,另一端抵触至设置于动力源102a-1上端的传动推块102a-4。传动推块202b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自传动推块202b的一平面向上延伸穿过所述传动推板102a-2,与传动推板102a-2活动相连且顶端皆设置有限位面,位于传动推块202b和传动推板102a-2间的传递部件202上设置有第四弹性部件202a,第四弹性部件202a与传动推块202b和传动推板102a-2固定相连。此处所涉及到的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的顶端皆设置有限位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这样一种结构:在传动推板102a-2上设置活动孔,活动孔包括大孔径部分和小孔径部分,限定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的限位面能够穿过大孔径部分而不能进入小孔径部分。传递部件202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为一端与动力部件102a中的动力源102a-1直接相连接的直杆,该直杆穿过传动推板102a-2,另一端与滑动部件201a相隔一段距离d2。较佳地,传递部件202上设置有第四弹性部件202a,第四弹性部件202a位于传动推块202b和传动推板102a-2中间的位置,当然,这里所述的“弹性部件”,可以选用弹簧。如此,参见图20~图22,初始状态时,第四弹簧部件202a在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的作用下压缩产生张力F1,并在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的作用下保证了最大距离d1。当动力源102a-1提供动力推动传递部件202时,产生F2的推力,此时,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尚未卡合,F1始终大于两倍的F2,两倍的F2计为2F2。因此,d1距离始终无法变化,只有当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卡合时,F2变大,这时传递部件202的顶端到达滑动部件201a的底部,抵住穿刺机构200,此时的2F2大于F1,各部分在限位机构103的限位下保持相对位置,传动推板102a-2开始阻挡第四弹性部件202a前进,在动力的作用下压制弹簧使得d1变小,传递部件202推动滑动部件201a前进,带动被锁定部件201b固定住的输液管的针头插入输液瓶瓶盖。
参见图7和图15,限位机构103通过包裹面(即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形成了中空的第一轨道空间S1和第二轨道空间S2,在这一实施例中,这里,所表述的穿刺器固定部件201能够与限位机构103发生相对移动,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定第一轨道空间S1和第二轨道空间S2之间彼此间隔形成安置空间M,在形成安置空间M的一个侧面(如图15中的正视面)上设置穿刺轨道103c,穿刺器固定部件201上设置有与穿刺轨道103c相配合的滑动部件201a(参见图16),即,滑动部件201a可以设置在穿刺轨道103c内,并能够在穿刺轨道103c内实现竖直方向的上下滑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部件201a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弹性部件201c,该第三弹性部件201c抵触到穿刺轨道103c的上方封闭端,对滑动部件201a起到回复平衡的作用。当然,穿刺器固定部件201上还设置有锁定部件201b,用于固定输液管。在此所述的“锁定部件201b”应该包括如下两个实施情况:一是针对如图17所示的Ⅰ型输液管,锁定部件201b为一条开设于穿刺器固定部件201上的一条卡扣通道,该卡扣通道的宽度与所述的Ⅰ型输液管的“卡扣段”(图13中标示为“l”)宽度相配合,能够通过卡扣通道的卡扣固定住Ⅰ型输液管;二是针对如图18所示的Ⅱ型输液管,锁定部件201b为一个三面镂空的装载空间,该装载空间能够将Ⅱ型输液管的滴壶(图18中标示为“L”)装载固定。
如此,当动力源102a-1提供动力,推动传动推板102a-2运动,传递部件202在第四弹性部件202a的弹力作用下,在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的限位作用下,暂时保持同传动推板102a-2的距离不变,传动推板102a-2将动力传递给传动推杆102a-3进而推动与其相连的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102c,此时由于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102c分别与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对应相连,所以,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也开始在竖直方向运动,当向上运动到第一抵触面101a-2和第二抵触面101b-2分别抵触至第一限位面A时,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停止向上运动,而此刻,动力源102a-1继续提供动力,传动推板102a-2继续传递向上方向的运动,迫使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开始分别沿第一传动面102b-1和第二传动面102c-1运动,此时变竖直方向运动为水平运动,并且第一弹性部件102f和第二弹性部件102g被压缩,当实现对输液瓶瓶颈的卡紧状态时,第一弹性部件102f和第二弹性部件102g被压缩至形变最大状态,也即,此时第一弹性部件102f和第二弹性部件102g被压缩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此时,传递部件202在动力的做用下压缩第四弹性部件202a继续运动,从而继续推动滑动部件201a带动已通过锁定部件201b锁定住输液管的穿刺器固定部件201向上运动,从而完成对输液瓶瓶颈的穿刺插入。当然,这一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第三弹性部件201c的压缩。这时,弹性部件产生的回复力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三弹性部件201c>第四弹性部件202a>第一弹性部件102f=第二弹性部件102g。
由此可见,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实现输液过程中的自动一体化,具体体现在:能够自动转换输液瓶;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输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控制。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6)

1.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瓶机构(300),其中,
所述换瓶机构(300)包括驱动部件(301)和循环式传送部件(302),其中,所述循环式传送部件(302)包括传送带(302a)、主动轮(302b)、从动轮(302c)以及悬挂部件(302d),所述驱动部件(301)与所述主动轮(302b)相连,所述悬挂部件(302d)设置于传送面呈竖直方向设置的传送带(302a)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件(303),与所述驱动部件(301)相连接,控制驱动部件(301)的运行与停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部件(304),其包括回收导杆(304a),以及与回收导杆(304a)相连接的回收滚轮(304b),且满足所述回收滚轮(304b)与所述回收导杆(304a)在同一平面。
4.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包括把持机构(101)、驱动机构(102)以及限位机构(103),其中,
所述把持机构(101)包括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1a)相配合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件(101b),第一卡合部件(101a)与第二卡合部件(101b)通过相对或相向运动形成卡合空间,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1a)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包括有第一导向面(101a-1),所述第二卡合部件(101b)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包括有第二导向面(101b-1),第一凸台还包括有第一抵触面(101a-2)、设置于第一抵触面(101a-2)背面的第三抵触面(101a-3)和与第一抵触面(101a-2)相连接的倾斜面第五抵触面(101a-4),第二凸台还包括有第二抵触面(101b-2)、设置于第二抵触面(101b-2)背面的第四抵触面(101b-3)和与第二抵触面(101b-2)相连接的倾斜面第六抵触面(101b-4);
所述驱动机构(102)包括动力部件(102a)以及与所述动力部件(102a)相连的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102c),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02b)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101a-1)相配合的第一传动面(102b-1),所述第二传动部件(102c)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面(101b-1)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面(102c-1);
所述限位机构(103)包括能够对所述第一抵触面(101a-2)和第二抵触面(101b-2)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面(A),以及能够对所述第五抵触面(101a-4)和第六抵触面(101b-4)分别进行限位的第三限位面(P)和第四限位面(Q)。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2)还包括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和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
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102c)相对称设置形成对称轴,所述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02b)的一侧且靠近对称轴,所述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102c)的一侧且靠近对称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2)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102f)和第二弹性部件(102g),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2f)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和第一卡合部件(101a)之间,第二弹性部件(102g)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02f)自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始,沿所述第一传动面(102b-1)抵触至所述第一凸台的内部;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02g)自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始,沿所述第二传动面(102c-1)抵触至所述第二凸台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102a),还包括,
动力源(102a-1)、设置于动力源(102a-1)上端的传动推板(102a-2)、以及设置于传动推板(102a-2)两端且分别与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102c)相连接的传动推杆(102a-3)。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皆设置有凹口,第一卡合部件(101a)与第二卡合部件(101b)通过所述凹口相对或相向运动形成卡合空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03)形成有中空的第一轨道空间(S1)和第二轨道空间(S2),
所述第一凸台、第一传动部件(102b)以及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通过包裹面被包裹在第一轨道空间(S1)内,且所述包裹面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包裹面(103a);
所述第二凸台、第二传动部件(102c)以及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通过包裹面被包裹在第二轨道空间(S2)内,且所述包裹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包裹面(103a)相靠近的,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包裹面(103b);其中,
所述包裹面的水平方向的上端面的背面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A);所述第一包裹面(103a)和第二包裹面(103b)的顶端面形成第二限位面(B)。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面(B)与所述第一限位面(A)之间存在活动空间。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面(102b-1)和第二传动面(102c-1)设置为向所述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的对称轴的下方倾斜的结构;
所述第一导向面(101a-1)自倾斜结构的第一传动面(102b-1)的最远端至抵触到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的外侧壁,存在能够给第一凸台靠近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以及远离第一传动制动部件(102d)的活动距离,且该活动距离等于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的凹口彼此最相近处距离的两倍;
所述第二导向面(101b-1)自倾斜结构的第二传动面(102c-1)的最远端至抵触到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的外侧壁,存在能够给第二凸台靠近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以及远离第二传动制动部件(102e)的活动距离,且该活动距离等于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的凹口彼此最相近处距离的两倍。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101a-1)与所述第一传动面(102b-1)通过相互嵌合的卡槽配合移动;所述第二导向面(101b-1)与所述第二传动面(102c-1)也通过相互嵌合的卡槽配合移动。
14.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穿刺机构(200),与所述限位机构(103)相连接,包括能够与所述限位机构(103)发生相对移动的穿刺器固定部件(201),以及一端与所述穿刺器固定部件(20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102a-1)相连接的传递部件(202);
所述传递部件(202)一端穿过所述传动推板(102a-2)与传动推板(102a-2)活动相连,另一端抵触至设置于所述动力源(102a-1)上端的传动推块(102a-4);
所述传动推块(202b)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所述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自传动推块(202b)的一平面向上延伸穿过所述传动推板(102a-2),与所述传动推板(102a-2)活动相连且顶端皆设置有限位面;
位于所述传动推块(202b)和所述传动推板(102a-2)间的传递部件(202)上设置有第四弹性部件(202a),所述第四弹性部件(202a)与所述传动推块(202b)和所述传动推板(102a-2)固定相连;
所述限位机构(103)的第一轨道空间(S1)和第二轨道空间(S2)间隔形成安置空间(M),形成所述安置空间(M)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穿刺轨道(103c);
所述穿刺器固定部件(201)上设置有与所述穿刺轨道(103c)相配合的滑动部件(201a),以及用于固定输液管的锁定部件(201b)。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件(201a)设置于所述穿刺轨道(103c)内,且与第三弹性部件(201c)相连。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推板(102a-2)上设置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包括大孔径部分和小孔径部分,所述第一限位拉杆(202b-1)和第二限位拉杆(202b-1)的限位面能够穿过所述大孔径部分而不能进入小孔径部分。
CN201520780374.XU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60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0374.XU CN205360142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0374.XU CN205360142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0142U true CN205360142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61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80374.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60142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01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4173A (zh) * 2015-09-30 2016-01-06 肖程午 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CN111729149A (zh) * 2020-06-19 2020-10-02 李所平 一种吊针注射用自动化上药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4173A (zh) * 2015-09-30 2016-01-06 肖程午 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CN105214173B (zh) * 2015-09-30 2018-12-21 肖鹏 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CN111729149A (zh) * 2020-06-19 2020-10-02 李所平 一种吊针注射用自动化上药设备
CN111729149B (zh) * 2020-06-19 2022-07-22 荣嘉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吊针注射用自动化上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14173A (zh) 一种输液瓶循环式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CN105214163A (zh) 一种输液瓶输送固定穿刺装置
CN105214172B (zh) 一种输液系统
CN205360142U (zh) 一种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装置
CN105561427B (zh) 一种输液置换装置及系统
EP0692272A1 (en) Syringes
CN205411798U (zh) 一种输液瓶换瓶装置、换瓶固定装置、换瓶固定穿刺装置以及换瓶固定穿刺加热装置
CN205494523U (zh) 一种输液瓶输送装置、输送固定装置以及输送固定穿刺装置
CN105617480B (zh) 一种托腕自动输液系统
CN105797230A (zh) 一种自动输液系统
CN105214162B (zh) 一种输液瓶换瓶固定穿刺加热装置
US6013056A (en) Self-destructing injection syringe
CN205198601U (zh) 一种输液瓶固定装置、穿刺装置、换瓶装置、排气装置、拔针装置及其系统
CN103547239A (zh) 眼内晶状体传送盒
CN205494522U (zh) 一种固定装置、穿刺装置、换瓶装置、排气装置、拔针装置以及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
CN105498026B (zh) 一种分流式输液系统
CN105664287A (zh) 一种压瓶自动输液系统
CN105771024A (zh) 一种压瓶自动输液回收系统
CN105983158B (zh) 一种输液控制系统
CN105833380A (zh) 一种托腕按压自动输液系统
CN102579258A (zh) 一种简易配药方法及其配药装置
CN205494530U (zh) 一种分流式输液系统
CN105833381A (zh) 一种托腕自动输液方法
CN105664286A (zh) 一种压瓶自动输液方法
CN203372791U (zh) 一种输液器中滴斗的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ang Luy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ang Xiaodo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iao Chengwu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30

Address after: Baoan District manhole Street sand Shenzhen city 518104 three Guangdong Province Lu Hao Ju No. 612 thre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 R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manhole Street sand village three sand three three Haoju No. 612 Lu Sha

Patentee before: Xiao Chengwu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2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