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3528U - 显示部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部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3528U
CN205353528U CN201490000843.5U CN201490000843U CN205353528U CN 205353528 U CN205353528 U CN 205353528U CN 201490000843 U CN201490000843 U CN 201490000843U CN 205353528 U CN205353528 U CN 205353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bstrate
control portion
viewing area
film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08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喜田哲也
泽山丰
冈副博之
井原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3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35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76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having structures locally influencing the alignment, e.g. uneven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CF基板(21)具备:玻璃基板(GS),其被划分为显示区域(AA)和包围显示区域(AA)的非显示区域(NAA);彩色滤光片(29),其以与玻璃基板(GS)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显示区域(AA);CF基板侧取向膜(32),其以覆盖彩色滤光片(29)的形式至少设置于显示区域(AA),在上述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一部分具有膜厚以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方式变化的膜厚变化部(36);以及成膜控制部(37),其以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形式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并且以与玻璃基板(GS)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由此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成膜,使膜厚变化部(36)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

Description

显示部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部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的液晶面板设为如下构成。即,液晶面板至少具备:一对玻璃制的基板;液晶,其夹持在一对基板间;以及取向膜,其分别设于一对基板的内侧的板面上,使液晶取向。作为这样的液晶面板的一例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晶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476839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装置:在片材与显示区域之间设置作为印刷控制图案的使凹结构或凸结构重复的结构,从而将形成取向膜的取向构件排除。
但是,构成液晶面板的一对基板中的设有彩色滤光片的CF基板被区分为显示区域和包围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在其中的显示区域设有膜厚相对厚的彩色滤光片,与此相对,在非显示区域设有膜厚相对薄的遮光层。即,在CF基板中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之间存在高低差,因此当在制造工序中供给形成取向膜的液体状态的材料时,该材料容易从显示区域侧向非显示区域侧流动,由于该原因,有可能以跨越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的形式,在取向膜中形成膜厚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是实现取向膜的膜厚的均匀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部件具备:基板,其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元件,其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取向膜,其以覆盖上述显示元件的形式至少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在上述取向膜的一部分具有膜厚以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方式变化的膜厚变化部;以及成膜控制部,其以与上述显示区域相邻的形式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由此控制上述取向膜的成膜,使上述膜厚变化部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上述显示部件具备遮光部,上述遮光部至少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且高度低于上述显示元件,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遮光部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上述显示元件包括彩色滤光片,上述彩色滤光片选择性地透射特定的波段的光,而上述成膜控制部包含与上述彩色滤光片相同的材料,上述彩色滤光片包括多个着色部,上述多个着色部呈矩阵状地平面配置在上述显示区域中,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着色部中的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端部的上述着色部相连的形式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部件具备:基板,其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元件,其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取向膜,其以覆盖上述显示元件的形式至少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在上述取向膜的一部分具有膜厚以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方式变化的膜厚变化部;以及成膜控制部,其以与上述显示区域相邻的形式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由此控制上述取向膜的成膜,使上述膜厚变化部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上述显示部件具备遮光部,上述遮光部至少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遮光部重叠的形式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包含与上述遮光部相同的材料。
在取向膜成膜时,将设为液体状态的取向膜的材料向设有显示元件的基板中的显示区域供应,该材料以在基板上展开的方式流动,由此取向膜会成膜。在此,在基板中的显示区域以与其表面重叠的形式设有显示元件,因此在显示元件的表面与基板的非显示区域的表面之间产生高低差,由于该原因,有可能在所成膜的取向膜的一部分,膜厚以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方式变化的膜厚变化部形成于显示区域内。在这方面,通过设有成膜控制部,该成膜控制部以与显示区域相邻的形式配置于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从而控制取向膜的成膜,使膜厚变化部配置于非显示区域,所以显示区域的取向膜的膜厚均匀化。由此,可实现使用该显示部件进行的显示的显示质量的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部件的实施方式,优选下面的构成。
(1)上述成膜控制部以遍及全周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形式设置。这样的话,在取向膜成膜时,利用以遍及全周包围显示区域的形式设置的成膜控制部以膜厚变化部配置于非显示区域的方式控制取向膜的成膜,所以可更可靠地避免膜厚变化部形成于显示区域内的事情。
(2)上述成膜控制部以其表面配置于高于上述显示元件的表面的位置的方式形成。这样的话,当在取向膜成膜时取向膜的材料向显示区域供应时,该取向膜的材料首先利用以遍及全周包围显示区域的形式设置并且表面配置于高于显示元件的表面的位置的成膜控制部滞留在显示区域内,然后搭上成膜控制部,由此向非显示区域侧流动。由此,膜厚变化部更可靠地配置于非显示区域,并且在显示区域中取向膜的膜厚更适当地均匀化。
(3)具备:第2基板,其与上述基板空开间隔地呈相对状贴合;液晶,其夹持在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以及密封部,其包围上述液晶,并且介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由此将上述液晶密封,上述成膜控制部配置于比上述密封部靠近上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并且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空开间隙地配置。这样的话,夹持在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通过被密封部包围而被密封。设于基板的成膜控制部以与第2基板之间空开间隙地配置,所以在显示区域侧滴下的液晶伴随例如将基板和第2基板贴合而被按压而展开时,该液晶通过在成膜控制部与第2基板之间空开的间隙而容易到达密封部。由此,不易在两基板之间被密封部包围的空间内残存空气,所以在液晶中不易产生气泡,因此使用该显示部件进行的显示的显示质量不易下降。
(4)具备遮光部,上述遮光部至少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且高度低于上述显示元件,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遮光部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这样的话,以与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至少设于非显示区域的遮光部的高度低于显示元件,所以在显示区域的显示元件的表面与非显示区域的遮光部的表面之间产生高低差,由于该原因,容易在所成膜的取向膜的一部分形成膜厚变化部。在这方面,通过在非显示区域以与遮光部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有成膜控制部,从而控制取向膜的成膜,使膜厚变化部配置于非显示区域,所以显示区域中的取向膜的膜厚可适当地均匀化。
(5)上述成膜控制部包含与上述显示元件相同的材料,其厚度与上述显示元件的厚度相等。这样的话,在制造该显示部件时,能在形成显示元件的工序中形成成膜控制部。而且,在利用例如光蚀刻法图案化地形成显示元件和成膜控制部的情况下,显示元件和成膜控制部的厚度相等,从而不必使用作为光掩模的如半色调掩模、灰色调掩模那样的复杂的模具。如上所述,能以低成本容易地形成成膜控制部。
(6)上述显示元件包括彩色滤光片,上述彩色滤光片选择性地透射特定的波段的光,而上述成膜控制部包含与上述彩色滤光片相同的材料。在假设成膜控制部设为包含与遮光部相同的材料的构成,利用例如光蚀刻法图案化地形成遮光部和成膜控制部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作为光掩模的半色调掩模、灰色调掩模。与此相对,通过设为成膜控制部包含与彩色滤光片相同的材料的构成,可避免产生使用作为光掩模的半色调掩模、灰色调掩模的必然性,所以能以低成本且容易地形成成膜控制部。
(7)上述彩色滤光片包括多个着色部,上述多个着色部呈矩阵状地平面配置在上述显示区域中,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着色部中的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端部的上述着色部相连的形式设置。这样的话,与假设成膜控制部以离开位于显示区域的端部的着色部的形式设置的情况相比,可避免在成膜控制部与位于显示区域的端部的着色部之间产生台阶和间隙,所以所成膜的取向膜的截面形状不易复杂化,由此在较高地保证取向膜的膜厚的均匀性的方面更合适。
(8)具备遮光部,上述遮光部至少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遮光部重叠的形式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包含与上述遮光部相同的材料。在假如设为成膜控制部包含与遮光部不同的材料的构成的情况下,该材料需要满足相对于遮光部的濡湿性等条件,但是如果设为成膜控制部包含与遮光部相同的材料的构成,则不必考虑那样的条件。
(9)具备:第2基板,其与上述基板空开间隔地呈相对状贴合;液晶,其夹持在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以及密封部,其包围上述液晶,并且介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由此将上述液晶密封,上述成膜控制部相对于上述密封部空开间隔地配置于靠近上述显示区域的位置。这样的话,夹持在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通过被密封部包围而被密封。成膜控制部相对于密封部空开间隔地配置于靠近显示区域的位置,所以即使在使取向膜成膜时例如取向膜的材料在非显示区域超越成膜控制部向密封部侧展开的情况下,该材料也难以到达密封部。由此,不易发生取向膜以与密封部重叠的形式配置的事情,不易发生给密封性能带来不良影响的事情。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的显示部件。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利用成膜控制部控制取向膜的成膜,使膜厚变化部配置于非显示区域,所以可实现该显示装置中的显示质量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电视接收装置具备上述的显示装置。根据这样的电视接收装置,可实现显示装置中的显示质量的提高,所以能显示优良的显示质量的电视图像。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取向膜的膜厚的均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视接收装置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液晶显示装置沿着其短边方向(Y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阵列基板的平面构成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表示CF基板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CF基板的角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将液晶面板的外端部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8是图7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表示在CF基板的制造工序中使相对电极成膜、使取向膜成膜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在CF基板的制造工序中向显示区域供应取向膜的材料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在CF基板的制造工序中向显示区域供应取向膜的材料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在液晶面板的制造工序中使CF基板和阵列基板贴合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面板的外端部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面板的外端部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液晶面板的外端部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CF基板的角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液晶面板的外端部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的液晶面板的外端部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液晶面板的外端部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的液晶面板的外端部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21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9的液晶面板的外端部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切断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利用图1至图1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液晶显示装置10进行了例示。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表示出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成为各附图中所示的方向的方式绘出。另外,将图3所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图3的下侧设为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以夹着的方式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座架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上呈横长(长条)的方形(矩形),以纵置状态收纳。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利用框状的边框13等一体地保持该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
首先,对液晶面板1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液晶面板11至少具有:一对透明的(具有透光性的)基板20、21;液晶22,其夹持在一对基板20、21间,并且包含液晶材料,液晶材料是光学特性伴随施加电场而发生变化的物质;密封部23,其包围液晶22,并且夹在一对基板20、21间,由此密封液晶22。一对基板20、21分别具备玻璃基板(基板)GS,设为在玻璃基板GS上层叠有规定的结构物的构成。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两基板20、21中配置于里侧(背光源装置12侧)的基板设为阵列基板(第2基板、TFT基板、有源矩阵基板)20,配置于表侧(光出射侧)的基板设为CF基板(显示部件、相对基板)21。该液晶面板11被区分为:位于画面中央侧、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有源区)AA;以及位于画面外周端侧、包围显示区域AA的呈框状(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非有源区)NAA。另外,该液晶面板11的画面尺寸设为例如32英寸程度,一般设为被分类为中型的大小,除此之外,也能在例如十几英寸到七十几英寸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此外,在两基板20、21的外表面侧分别贴附有表里一对偏振板(未图示)。
接着,对背光源装置12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具备:呈大致箱型的底座14,其具有在表侧、即光出射侧(液晶面板11侧)开口的光出射部14c;光学构件15,其以覆盖底座14的光出射部14c的形式配置;以及框架16,其从表侧按压后述的导光板19。而且,在底座14内收纳有:LED基板(光源基板)18,其安装有作为光源的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17;以及导光板19,其引导来自LED17的光,将其导向光学构件15(液晶面板11、光出射侧)。并且,该背光源装置12在其长边侧的两端部中的一方(图2所示的里侧、图3所示的右侧)的端部配置有LED基板18,安装于该LED基板18的各LED17偏向靠近液晶面板11中的长边侧的一端部存在。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设为针对导光板19仅从单侧入光的单侧入光类型的边光型(侧光型)。以下依次对背光源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底座14包含例如铝板等金属板,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与液晶面板11同样呈横长的方形的底板14a;以及侧板14b,其从底板14a中的各边(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外端分别朝向表侧立起。底座14(底板14a)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在底板14a的里侧安装有未图示的控制基板、LED驱动电路基板等基板类。另外,能在侧板14b通过螺钉固定有框架16和边框13。
如图2所示,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光学构件15载置于导光板19的表侧(光出射侧),夹在液晶面板11与导光板19之间配置,由此使来自导光板19的出射光透射,并且对该透射光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同时使其朝向液晶面板11出射。光学构件15包括相互层叠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片状的构件,具体地,可从例如散射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中适当地选择来使用。此外,在图3中,简便起见,将3个光学构件15简化为1片图示出。
如图2所示,框架16形成为沿着导光板19的外周端部延伸的框状(边框状),能遍及大致全周从表侧按压导光板19的外周端部。如图3所示,在框架16中的一对长边部分中的与LED基板18(LED17)相对的一方长边部分中的内表面,安装有使光反射的第1反射片R1。第1反射片R1具有在框架16的长边部分遍及大致全长延伸的大小,从表侧将导光板19中的与LED17呈相对状的端部和LED基板18一起覆盖。另外,框架16能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11中的外周端部。
如图2和图3所示,LED17设为在固装于LED基板18的基板部上利用树脂材料密封LED芯片的构成。LED芯片可使用主发光波长为1种、具体地发出蓝色单色光的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配合有利用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光激励而发出规定颜色的光的荧光体,LED17在整体上发出大致白色光。该LED17设为与针对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成为主发光面的所谓的顶面发光型。
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有多个上述的LED17的LED基板18呈沿着底座14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长条板状,安装于底座14中的一方的长边侧的侧板14b。LED基板18的内侧的板面与导光板19的端面呈相对状,多个LED17以沿着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按大致相等间隔间断地并列的形式安装于该LED基板18上。安装于LED基板18的各LED17的光轴与Y轴方向(与液晶面板11的板面并行的方向)大致一致。
导光板19包含折射率比空气充分高且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丙烯酸等),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板19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的底板14a同样设为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的平板状。导光板19中的表侧的板面成为使内部的光朝向光学构件15和液晶面板11侧出射的光出射面19a。作为导光板19中的与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且沿着X轴方向呈长条状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中的一方(图2所示的里侧、图3所示的右侧)的端面与LED17(LED基板18)空开规定的空间呈相对状,该端面成为从LED17发出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19b。并且,导光板19能使从LED17沿着Y轴方向发出的光从光入射面19b导入,并且能使该光以一边在内部传播一边朝向光学构件15侧(表侧、光出射侧)的方式上升并从光出射面19a出射。另外,在LED17与光入射面19b之间所存在的空间的表侧配置有已描述的第1反射片R1,而在该空间的里侧以与第1反射片R1之间隔着该空间的形式配置有第2反射片R2。两反射片R1、R2除了以隔着上述空间的形式配置之外,也以隔着导光板19中的LED17侧的端部和LED17的形式配置。由此,使来自LED17的光在两反射片R1、R2间重复地反射,由此能针对光入射面19b有效地入射。
如图3所示,在导光板19的板面中的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9c以覆盖其大致全部区域的形式设有第3反射片R3,第3反射片R3能反射导光板19内的光使其向表侧上升。换言之,第3反射片R3以被夹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与导光板19之间的形式配置。此外,在导光板19的相反板面19c形成有包括光反射部的光反射图案(未图示),该光反射部用于通过使导光板19内的光朝向光出射面19a反射从而使其从光出射面19a出射。
接着,依次对构成液晶面板的一对基板20、21详细地说明。首先对阵列基板20进行说明。在阵列基板20的显示区域AA中的内表面侧(液晶22侧、与CF基板21相对的面侧),如图4所示,沿着阵列基板20的板面呈矩阵状地每行多个每列多个地排列地设有具有3个电极24a~24c的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24和像素电极25,并且在上述TFT24和像素电极25的周围,以包围的方式配设有呈格子状的栅极配线26和源极配线27。栅极配线26和源极配线27均包含金属材料,在相互交叉的部位间夹设有未图示的绝缘膜。栅极配线26和源极配线27分别与TFT24的栅极电极24a和源极电极24b连接。如图7所示,在TFT24与像素电极25之间以夹着的形式设有包含大致透明且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的绝缘膜(有机绝缘膜)34。绝缘膜34遍及阵列基板20的大致全部区域形成为整体状。像素电极25包含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等的透明导电膜,在被栅极配线26和源极配线27包围的区域中在俯视时呈纵长的方形。该像素电极25通过以部分地开口的形式设于绝缘膜34的接触孔,利用漏极配线(接触孔均未图示)与TFT24的漏极电极24c连接。在绝缘膜34和像素电极25的表面,以与液晶22相对的形式形成有用于使液晶22所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阵列基板侧取向膜28。阵列基板侧取向膜28包含例如聚酰亚胺,以遍及阵列基板20中的跨越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范围的方式形成为整体状,详细地,遍及显示区域AA的全部区域和非显示区域NAA的内周侧部分(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部分)配置。该阵列基板侧取向膜28设为通过被照射特定的波段的光(例如紫外线等)从而能沿着该光的照射方向使液晶分子取向的光取向膜。此外,图7是将液晶面板11中的外端部附近以跨越显示区域AA到非显示区域NAA的形式切断的端面图,简化地图示TFT24,并且省略源极配线27的图示。
如图4所示,在阵列基板20中设有与栅极配线26并行并且与像素电极25在俯视时重叠的电容配线(辅助电容配线、存储电容配线、Cs配线)33。电容配线33在Y轴方向与栅极配线26交替地配置。栅极配线26配置于在Y轴方向相邻的像素电极25之间,与此相对,电容配线33配置于横穿各像素电极25中的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位置。在该阵列基板20的端部设有从栅极配线26和电容配线33引出的端子部和从源极配线27引出的端子部,从未图示的控制基板向上述各端子部输入各信号或基准电位,由此可单独地控制呈矩阵状并列配置的各TFT24的驱动。
接着对CF基板21进行说明。在CF基板21中的内表面侧(液晶22侧、与阵列基板20相对的面侧),如图5和图6所示,以与表面重叠的形式设有彩色滤光片29和遮光部(黑矩阵)30。其中,彩色滤光片29相对地配置于上层侧,遮光部30相对地配置于下层侧(图7)。彩色滤光片29通过使感光性树脂材料含有用于着色的颜料而形成,通过在制造工序中利用已知的光蚀刻法在CF基板21中图案化,从而形成彩色滤光片29。彩色滤光片29包括在CF基板21的显示区域AA中与阵列基板20侧的各像素电极25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呈矩阵状地平面配置的多个着色部29R、29G、29B。各着色部29R、29G、29B的外形模仿相对的像素电极25的外形,在俯视时呈纵长的方形,与相对的像素电极25一起构成像素(单位像素)。彩色滤光片29通过使分别呈红色、绿色、蓝色的各着色部29R、29G、29B沿着行方向(X轴方向)交替地重复排列而构成着色部组,该着色部组设为沿着列方向(Y轴方向)排列多个的配置。因此,彩色滤光片29的在X轴方向相邻的着色部29R、29G、29B呈相互不同的颜色,与此相对,在Y轴方向相邻的着色部29R、29G、29B呈相同颜色。详细地,在CF基板21的显示区域AA中,分别在图5和图6所示的左端配置有红色的着色部29R,在该红色的着色部29R的紧邻的右侧配置有绿色的着色部29G,而且在该绿色的着色部29G的紧邻的右侧配置有蓝色的着色部29B,另外,分别在图5和图6所示的右端配置有蓝色的着色部29B,在蓝色的着色部29B的紧邻的左侧配置有绿色的着色部29G,而且在该绿色的着色部29G的紧邻的左侧配置有红色的着色部29R。构成彩色滤光片29的各着色部29R、29G、29B使特定的波段的光选择性地透射。具体地,如图9所示,红色的着色部(红色着色部)29R使红色的波段(约600nm~约780nm)的光、即红色光选择性地透射。绿色的着色部(绿色着色部)29G使绿色的波段(约500nm~约570nm)的光、即绿色光选择性地透射。蓝色的着色部(蓝色着色部)29B使蓝色的波段(约420nm~约500nm)的光、即蓝色光选择性地透射。
遮光部30通过使感光性树脂材料含有遮光材料(例如碳黑)而具有较高遮光性,通过在制造工序中利用已知的光蚀刻法在CF基板21中图案化,从而形成遮光部30。遮光部30的膜厚小于形成彩色滤光片29的各着色部29R、29G、29B的膜厚(图7)。如图5和图6所示,遮光部30包括:像素间遮光部(格子状遮光部)30a,其通过在CF基板21的显示区域AA中以将相互相邻的各着色部29R、29G、29B间分隔的方式配置从而防止像素间的混色;以及边框状遮光部30b,其在CF基板21的非显示区域NAA中呈边框状。其中,像素间遮光部30a以与阵列基板20侧的栅极配线26和源极配线27在俯视时重叠的方式形成为格子状。换言之,像素间遮光部30a设为如下构成:将单独地包围形成彩色滤光片29的各着色部29R、29G、29B的框状部分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各多个地连接。形成像素间遮光部30a的框状部分中的内周端部和各着色部29R、29G、29B中的外周端部以相互重合的形式配置,像素间遮光部30a侧的重叠部配置于下层侧,各着色部29R、29G、29B侧的重叠部配置于上层侧。此外,各着色部29R、29G、29B侧的重叠部(搭上部分)和与像素间遮光部30a不重叠的非重叠部相比膜厚较薄。边框状遮光部30b以遍及CF基板21的非显示区域NAA的大致全部区域配置的方式形成为整体状,在俯视时呈遍及全周包围像素间遮光部30a的边框状(无端环状)。
如图7所示,在CF基板21中的彩色滤光片29和遮光部30的表面设有与阵列基板20侧的像素电极25相对的相对电极31。相对电极31包含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等的透明导电膜,除了以遍及CF基板21中的显示区域AA的全部区域的形式之外,还以遍及非显示区域NAA的一部分(显示区域AA侧的部分)的形式形成为整体状,覆盖彩色滤光片29的全部区域和遮光部30的一部分(除去边框状遮光部30b的外周侧部分之外的部分)。因为对该相对电极31供应例如一定的基准电位(共用电位),所以通过各TFT24分别向各像素电极25供应规定的电位,由此能在两电极25、31之间产生规定的电位差。基于在两电极25、31间产生的电位差,利用作用于液晶22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并且按各像素单独地控制液晶面板11的透射光量。因此,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AA以适当的灰度级显示彩色图像。此外,在图5和图6中省略相对电极31的图示。
如图7所示,在CF基板21的显示区域AA中的相对电极31的表面设有用于将两基板20、21间的单元空隙(液晶22的厚度)保持为一定的柱状间隔物(光间隔物)35。柱状间隔物35包含大致透明的感光性树脂材料,通过在制造工序中利用已知的光蚀刻法在CF基板21中图案化,从而形成柱状间隔物35。柱状间隔物35呈从CF基板21中的相对电极31的表面朝向阵列基板20侧立起的顶端变细的圆柱形状,其立起的顶端部与阵列基板20的内表面(阵列基板侧取向膜28的表面)抵接,由此能将相互相对的阵列基板20与CF基板21之间的间隔、即单元空隙保持为一定。如图6所示,柱状间隔物35配置于在俯视时与遮光部30中的像素间遮光部30a重叠的位置,详细地,配置于在俯视时与像素间遮光部30a中的单独地包围各着色部29R、29G、29B的框状部分的各角部重叠的位置。另外,两基板20、21的单元空隙也利用已描述的包围液晶22的密封部23保持。密封部23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中的外周端附近,设为与阵列基板20中的绝缘膜34、CF基板21的边框状遮光部30b中的外周侧部分以及相对电极31的外周端部重叠的配置。此外,图5和图6是CF基板21的俯视图,为了表示密封部23相对于彩色滤光片29、遮光部30的俯视时的位置关系,图示出密封部23。
并且,如图7所示,在相对电极31的表面以与液晶22相对的形式形成有用于使液晶22所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CF基板侧取向膜(取向膜)32。CF基板侧取向膜32包含例如聚酰亚胺,以遍及CF基板21中的跨越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范围的方式形成为整体状,详细地,遍及显示区域AA的全部区域和非显示区域NAA的内周侧部分(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部分)而配置。该CF基板侧取向膜32设为通过被照射特定的波段的光(例如紫外线等)从而能沿着该光的照射方向使液晶分子取向的光取向膜。此外,在图5和图6中,省略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图示。
但是,如图7所示,在CF基板21的显示区域AA设有膜厚相对厚的彩色滤光片29,与此相对,在非显示区域NAA设有膜厚相对薄的遮光部30的边框状遮光部30b,在它们的表面之间产生高低差。对此,CF基板侧取向膜32是在成膜时利用未图示的喷墨装置针对CF基板21的显示区域AA供应液体状态的材料,所供应的材料以在CF基板21上展开的方式流动,由此使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此时,由于上述的高低差的原因,在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外周端部容易形成膜厚以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方式变化的膜厚变化部36。该膜厚变化部36的表面成为随着从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中央侧往外端侧而下降倾斜(从外端侧朝向中央侧为上升倾斜)的倾斜状。膜厚变化部36可形成于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外周端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材料具有如下性质:光的吸收特性有波长依存性,与其他的波段的光相比更多地吸收特定的波段。因此,在膜厚变化部36中,上述的特定的波段的光的吸收量与膜厚设为恒定的部分(膜厚均等部)不同,由于该原因,透射光的色感与膜厚设为恒定的部分不同。因此,有可能当膜厚变化部36存在于显示区域AA时显示图像产生颜色不均、显示质量显著下降。此外,关于阵列基板20,也有时设有也作为平坦膜发挥作用的绝缘膜34,在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表面几乎不产生高低差,在阵列基板侧取向膜28中几乎不形成如上述的膜厚变化部36,或者即使形成但是膜厚的变化量也极其小,几乎不会产生颜色不均。
因此,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CF基板21中设有成膜控制部37,成膜控制部37在非显示区域NAA中以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形式配置,并且以与CF基板21的表面重叠的形式(从CF基板21的表面伸出的形式)配置。利用该成膜控制部37,在使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前的状态下,可缓和CF基板21的非显示区域NAA中的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部分的表面与显示区域AA中的与非显示区域NAA相邻的部分(彩色滤光片29中位于显示区域AA的外端的部分)之间的高低差,所以能以膜厚变化部36不配置于显示区域AA而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方式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成膜。由此,显示区域AA中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变得均匀,所以可避免显示区域AA中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透射光产生颜色不均。因此,显示图像不易产生颜色不均,能提高显示质量。以下对成膜控制部37详细地说明。
如图5至图7所示,成膜控制部37以配置于CF基板21的非显示区域NAA的内周侧部分、且以被夹在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外周侧部分的密封部23与显示区域AA之间的形式配置。详细地,成膜控制部37以配置于CF基板21的非显示区域NAA的内周端位置(与显示区域AA的外周侧相邻的位置)并且与遮光部30的边框状遮光部30b的表面重叠的方式(在俯视时重叠的形式)设置,呈模仿边框状遮光部30b的平面形状遍及全周包围显示区域AA(像素间遮光部30a和彩色滤光片29)的边框状(无端环状)。利用呈这样的边框状的成膜控制部37,可遍及全周地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成膜,所以在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外周端部形成的膜厚变化部36形成于非显示区域NAA的可靠性更高。由此,更可靠地使膜厚变化部36形成于显示区域AA内的事情不易发生。在此基础上,如图8所示,成膜控制部37形成为其表面37a处于比形成彩色滤光片29的各着色部29R、29G、29B的表面29a高的位置(在Z轴方向靠近阵列基板20的位置)。由此,在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时,成膜控制部37针对设为液体状的材料作为堤坝发挥作用,所以如果供应仅超越成膜控制部37的量的材料,则在被成膜控制部37包围的显示区域AA中,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容易均匀化。
如图5至图7所示,成膜控制部37包含与彩色滤光片29相同的材料。详细地,成膜控制部37包含与形成彩色滤光片29的各着色部29R、29G、29B中的红色的着色部29R相同的材料,成膜控制部37在利用光蚀刻法将红色的着色部29R图案化时同时(在相同工序中)被图案化。并且,如图8所示,成膜控制部37的厚度T1与红色的着色部29R的厚度T2相等。由此,关于利用光蚀刻法将红色的着色部29R和成膜控制部37图案化时使用的光掩模,能将用于使红色的着色部29R图案化的透光部位(遮光部位)和用于使成膜控制部37图案化的透光部位(遮光部位)设为相同结构。即,不必使用如半色调掩模、灰色调掩模等那样的具有复杂的结构的光掩模,所以能降低光掩模的成本,并且不易产生曝光不良等,能容易形成成膜控制部37。并且,成膜控制部37以与形成彩色滤光片29的各着色部29R、29G、29B中的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着色部连接的形式设置。由此,可避免在成膜控制部37与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着色部29R、29G、29B之间产生台阶和间隙,所以成膜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截面形状不易复杂化,由此能使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的均匀性更高。详细地,因为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着色部29R、29G、29B的一部分包含红色的着色部29R,所以成膜控制部37与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红色的着色部29R不具有界面地连续地连接。另一方面,成膜控制部37与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绿色的着色部29G和蓝色的着色部29B以具有界面的形式连接。此外,如上所述,成膜控制部37包含与彩色滤光片29相同的材料,所以其表面遍及全部区域被相对电极31覆盖。
如图8所示,成膜控制部37在CF基板21的非显示区域NAA中配置于比密封部23靠近显示区域AA的位置,并且与阵列基板20之间空开间隙C地配置。详细地,成膜控制部37的厚度T1比CF基板21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间隔薄得多,成膜控制部37的厚度T1加上遮光部30、相对电极31以及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各厚度所得的尺寸也比CF基板21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间隔薄。即,相对于成膜控制部37层叠的相对电极31及CF基板侧取向膜32与阵列基板20侧的结构物(绝缘膜34和阵列基板侧取向膜28)空开间隙C1地配置,形成液晶22的液晶材料能通过该间隙C1在显示区域AA侧与非显示区域NAA之间自由来往。因此,在制造液晶面板11时,在使两基板20、21贴合时,能使在显示区域AA侧滴下的液晶22从显示区域AA侧向非显示区域NAA侧自由流动并容易到达密封部23。由此,在两基板20、21间且在被密封部23包围的空间内不易残存空气,所以不易发生在液晶22中产生气泡的事情,不易发生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的下降。
如图8所示,成膜控制部37在CF基板21的非显示区域NAA中与密封部23之间空开间隔C2地配置于靠近显示区域AA的位置。这样,成膜控制部37相对于密封部23空开间隔C2配置于靠近显示区域AA的位置,所以在使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时,即使在例如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材料在非显示区域NAA中越过成膜控制部37向密封部23侧展开的情况,该材料也不易到达密封部23。即,在密封部23与成膜控制部37之间空出的间隔C2针对在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时从显示区域AA侧朝向非显示区域NAA侧流动的材料作为空间上的缓冲件发挥作用。由此,不易发生CF基板侧取向膜32以与密封部23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事情,所以不易发生对密封性能带来不良影响的事情。
本实施方式是如上结构,接着说明液晶面板11的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1经由如下工序制造:制造阵列基板20的阵列基板制造工序;制造CF基板21的CF基板制造工序;以及使阵列基板20和CF基板21贴合的贴合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阵列基板制造工序省略说明,对CF基板制造工序和贴合工序详细地说明。
对CF基板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在CF基板制造工序中,在形成CF基板21的玻璃基板GS上利用光蚀刻法图案化地形成遮光部30后,利用光蚀刻法图案化地形成彩色滤光片29和成膜控制部37。在此,因为彩色滤光片29包含红色的着色部29R、绿色的着色部29G以及蓝色的着色部29B,所以它们按规定的顺序适当形成,但是在形成红色的着色部29R时同时形成成膜控制部37。然后,如果形成作为整体状的图案的相对电极31,则接着如图9所示,利用光蚀刻法图案化地形成柱状间隔物35。然后,使用未图示的喷墨装置形成CF基板侧取向膜32。
在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时,从喷墨装置所具备的喷嘴在形成CF基板21的玻璃基板GS上排出作为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材料的液滴PIM,使其滴落于显示区域AA。如图10所示,在形成CF基板21的玻璃基板GS的显示区域AA滴落的液滴PIM通过在相对电极31的表面从滴落位置浸润而展开从而与同样展开的相邻的液滴PIM连接,由此液滴PIM构成CF基板侧取向膜32。在此,在显示区域AA中的靠近最外端的位置滴落的液滴PIM在向非显示区域NAA侧浸润而展开的过程中,搭上表面37a比彩色滤光片29的表面29a高的成膜控制部37。即,液滴PIM在搭上成膜控制部37之前滞留在显示区域AA内,所以在显示区域AA内,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容易均匀化。换言之,在提高显示区域AA内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均匀性的方面,优选向显示区域AA供应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材料(液滴PIM)的量设定为该材料搭上成膜控制部37并展开到非显示区域NAA。而且,成膜控制部37以遍及全周包围显示区域AA的形式配置,所以在针对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液滴PIM作为堤坝发挥作用、使显示区域AA内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均匀化的方面更优选。并且,即使搭上成膜控制部37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液滴PIM固化,在此处形成膜厚变化部36,该膜厚变化部36也不配置于显示区域AA而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所以可避免在显示区域AA内产生由于膜厚变化部36导致的颜色不均。由此,显示于显示区域AA的图像的显示质量高。
在利用喷墨装置向形成CF基板21的玻璃基板GS的显示区域AA供应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液滴PIM的量比图10所示的量多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有可能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液滴PIM跨越成膜控制部37。在该情况下,因为在成膜控制部37与密封部23(参照图8)之间空开间隔C2,所以也不易发生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液滴PIM到达密封部23的预定形成位置的事情。由此,可避免成为CF基板侧取向膜32与密封部23重叠的配置的事情,所以不易发生给密封部23的密封性能带来不良影响的事情。
接着对贴合工序进行说明。在贴合工序中,如图12所示,在CF基板21的非显示区域NAA的外周侧部分利用未图示的密封涂布装置绘画形成构成密封部23的材料后,向CF基板21的显示区域AA一边空开规定的间隔一边滴下多滴形成液晶22的液晶材料的液滴LCM。然后,与CF基板21呈相对状地配置阵列基板20,一边在沿着板面的方向对位一边使阵列基板20与CF基板21贴合。在进行贴合时,形成液晶22的液晶材料的液滴LCM在两基板20、21间被按压而展开。此时,在层叠于成膜控制部37上的相对电极31以及CF基板侧取向膜32与阵列基板20之间空开间隙C1,其中成膜控制部37在非显示区域NAA中以包围显示区域AA的形式呈边框状,所以形成液晶22的液晶材料的液滴LCM通过该间隙C1从显示区域AA侧向非显示区域NAA侧流动并到达密封部23。由此,在两基板20、21间的空间,在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遍布地填充有液晶22,不易发生在该空间残存有空气的事情,所以不易在液晶22中产生气泡。因此,能提高显示质量。使两基板20、21贴合后,通过使密封部23固化从而将液晶22密封,因此可制造液晶面板1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CF基板(显示部件)21具备:玻璃基板(基板)GS,其被划分为显示区域AA和包围显示区域AA的非显示区域NAA;彩色滤光片(显示元件)29,其以与玻璃基板GS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显示区域AA;CF基板侧取向膜(取向膜)32,其以覆盖彩色滤光片29的形式至少设置于显示区域AA,在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一部分具有膜厚以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方式变化的膜厚变化部36;以及成膜控制部37,其以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形式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并且以与玻璃基板GS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由此以膜厚变化部36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方式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成膜。
在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时,将设为液体状态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材料向设有彩色滤光片29的玻璃基板GS中的显示区域AA供应,该材料以在玻璃基板GS上展开的方式流动,由此CF基板侧取向膜32可成膜。在此,在玻璃基板GS中的显示区域AA以与其表面重叠的形式设有彩色滤光片29,所以在彩色滤光片29的表面29a与玻璃基板GS的非显示区域NAA的表面之间产生高低差,由于该原因,有可能在所成膜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一部分,膜厚以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方式变化的膜厚变化部36形成于显示区域AA内。在这方面,通过在非显示区域NAA设有以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形式配置并且与以玻璃基板GS的表面重叠的形式配置的成膜控制部37,从而以膜厚变化部36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方式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成膜,所以显示区域AA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均匀化。由此,可实现使用该CF基板21进行的显示的显示质量的提高。
另外,成膜控制部37以遍及全周包围显示区域AA的形式设置。这样的话,在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时,利用以遍及全周包围显示区域AA的形式设置的成膜控制部37以膜厚变化部36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方式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成膜,所以可更可靠地避免膜厚变化部36形成于显示区域AA内。
另外,成膜控制部37形成为其表面37a配置于比彩色滤光片29的表面29a高的位置。这样的话,在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时,当向显示区域AA供应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材料时,首先,由于以遍及全周包围显示区域AA的形式设置并且表面37a配置于比彩色滤光片29的表面29a高的位置的成膜控制部37,该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材料滞留在显示区域AA内,然后搭上成膜控制部37,从而向非显示区域NAA侧流动。由此,膜厚变化部36更可靠地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并且在显示区域AA,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更适当地均匀化。
另外,具备:阵列基板(第2基板)20,其与形成CF基板21的玻璃基板GS空开间隔地呈相对状贴合;液晶22,其夹持在该玻璃基板GS与阵列基板20之间;以及密封部23,其包围液晶22,并且介于玻璃基板GS与阵列基板20之间,由此将液晶22密封,成膜控制部37配置于比密封部23靠近显示区域AA的位置,并且与阵列基板20之间空开间隙C1地配置。这样的话,夹持在形成CF基板21的玻璃基板GS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液晶22通过被密封部23包围而被密封。设于玻璃基板GS的成膜控制部37与阵列基板20之间空开间隙C1地配置,所以在显示区域AA侧滴下的液晶22伴随将例如玻璃基板GS和阵列基板20贴合而被按压而展开时,该液晶22通过在成膜控制部37与阵列基板20之间空开的间隙C1而容易到达密封部23。由此,不易在两基板GS、20之间被密封部23包围的空间内残存空气,所以在液晶22中不易产生气泡,因此使用该CF基板21进行的显示的显示质量不易下降。
另外,具备遮光部30,遮光部30至少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并且以与形成CF基板21的玻璃基板GS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且高度低于彩色滤光片29,成膜控制部37以与遮光部30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非显示区域NAA。这样的话,以与玻璃基板GS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至少设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遮光部30的高度低于彩色滤光片29,所以在显示区域AA的彩色滤光片29的表面29a与非显示区域NAA的遮光部30的表面之间产生高低差,由于该原因,在所成膜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一部分容易形成膜厚变化部36。在这方面,通过在非显示区域NAA以与遮光部30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有成膜控制部37,从而以膜厚变化部36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方式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成膜,所以显示区域AA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适当地均匀化。
另外,成膜控制部37包含与彩色滤光片29相同的材料,其厚度T1与彩色滤光片29的厚度T2相等。这样的话,在制造该CF基板21时,能在形成彩色滤光片29的工序中形成成膜控制部37。而且,在利用例如光蚀刻法图案化地形成彩色滤光片29和成膜控制部37的情况下,彩色滤光片29和成膜控制部37的厚度T1、T2设为相等,由此不必使用作为光掩模的半色调掩模、灰色调掩模这样的复杂的掩模。如上所述,能以低成本容易地形成成膜控制部37。
另外,显示元件包括使特定的波段的光选择性地透射的彩色滤光片29,与此相对,成膜控制部37包含与彩色滤光片29相同的材料。即使在将成膜控制部设为包含与遮光部30相同的材料的构成、利用例如光蚀刻法图案化地形成遮光部30和成膜控制部的情况下,也需要使用作为光掩模的半色调掩模、灰色调掩模。对此,通过设为成膜控制部37包含与彩色滤光片29相同的材料的构成,从而可避免产生使用作为光掩模的半色调掩模、灰色调掩模的必然性,所以能以低成本容易地形成成膜控制部37。
另外,彩色滤光片29包括呈矩阵状地平面配置于显示区域AA的多个着色部29R、29G、29B,成膜控制部37以与着色部29R、29G、29B中的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着色部连接的形式设置。这样的话,与假设成膜控制部以离开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着色部29R、29G、29B的形式设置的情况相比,可避免在成膜控制部37与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着色部29R、29G、29B之间产生台阶和间隙,所以所成膜的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截面形状不易复杂化,由此在较高地保证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膜厚的均匀性的方面更合适。
另外,具备:阵列基板20,其与形成CF基板21的玻璃基板GS空开间隔地呈相对状贴合;液晶22,其夹持在该玻璃基板GS与阵列基板20之间;以及密封部23,其包围液晶22,并且夹设于玻璃基板GS与阵列基板20之间,由此将液晶22密封,成膜控制部37与密封部23空开间隔C2地配置于靠近显示区域AA的位置。这样的话,夹持在形成CF基板21的玻璃基板GS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液晶22通过被密封部23包围而被密封。因为成膜控制部37与密封部23空开间隔C2配置于靠近显示区域AA的位置,所以即使在使CF基板侧取向膜32成膜时例如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材料在非显示区域NAA中越过成膜控制部37向密封部23侧扩展的情况下,该材料也不易到达密封部23。由此,不易发生CF基板侧取向膜32以与密封部23重叠的形式配置的事情,不易发生对密封性能带来不良影响的事情。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具备上述的CF基板21。根据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10,利用成膜控制部37以膜厚变化部36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方式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32的成膜,所以可实现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质量的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根据这样的电视接收装置TV,可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质量的提高,所以能显示优良的显示质量的电视图像。
<实施方式2>
利用图1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利用与遮光部130相同的材料形成成膜控制部137。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膜控制部137利用与遮光部130相同的材料形成,与边框状遮光部130b不具有界面地连续地连接。成膜控制部137以与边框状遮光部130b中的内周侧部分相连的形式设置,换言之,通过仅将边框状遮光部130b的内周侧部分局部地形成得厚就能形成成膜控制部137。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比,不必考虑成膜控制部137相对于边框状遮光部130b的濡湿性等条件,所以容易制造。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遮光部130,遮光部130以至少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并且与玻璃基板GS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成膜控制部137以与遮光部130重叠的形式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并且包含与遮光部130相同的材料。在假设成膜控制部137设为包含与遮光部130不同的材料的构成的情况下,该材料需要满足相对于遮光部130的濡湿性等条件,但是如果将成膜控制部137设为包含与遮光部130相同的材料,则不必考虑那样的条件。
<实施方式3>
利用图1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从上述的实施方式2变更了成膜控制部237的形成范围。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膜控制部237形成为遍及边框状遮光部230b的大致全部区域的范围。即,通过将边框状遮光部230b遍及大致全部区域形成得比像素间遮光部(未图示)厚,从而形成成膜控制部237。
<实施方式4>
利用图15或图1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从上述的实施方式1变更了成膜控制部337的配置(形成范围)。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膜控制部337配置于与彩色滤光片329中的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着色部329R、329G、329B之间空开间隔的位置。即,成膜控制部337遍及全周包围彩色滤光片329,但是以与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着色部329R、329G、329B分离的形式配置。在这样的构成中,在成膜控制部337与位于显示区域AA的端部的着色部329R、329G、329B之间以位于非显示区域NAA的形式产生台阶部,所以在使CF基板侧取向膜332成膜时,CF基板侧取向膜332的材料滞留于上述台阶部,所以膜厚变化部336形成于该台阶部内,即非显示区域NAA。
<实施方式5>
利用图17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了从上述的实施方式4变更了成膜控制部437的厚度T3。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4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膜控制部437的厚度T3比形成彩色滤光片429的红色的着色部429R的厚度T2薄。详细地,成膜控制部437的厚度T3设定为:与红色的着色部429R的厚度T2的差与遮光部430中的相对于成膜控制部437层叠的边框状遮光部430b的厚度T4相等。即,成膜控制部437的表面437a与红色的着色部429R的表面429a呈相同平面状。另外,成膜控制部437的厚度T3设为比形成彩色滤光片429的绿色的着色部和蓝色的着色部(未图示)的各厚度薄。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可利用成膜控制部437在使CF基板侧取向膜432成膜前的状态下充分缓和CF基板421的非显示区域NAA的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部分的表面与显示区域AA的与非显示区域NAA相邻的部分之间的高低差,所以能以膜厚变化部436不配置于显示区域AA而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方式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432的成膜。
<实施方式6>
利用图1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示出了从上述的实施方式4变更了成膜控制部537的厚度T5。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膜控制部537的厚度T5与形成彩色滤光片529的红色的着色部529R中的搭上遮光部530的部分的厚度T6大致相等。详细地,成膜控制部537的厚度T5比形成彩色滤光片529的红色的着色部529R的厚度T2薄,但是与红色的着色部529R中的搭上遮光部530的部分的厚度T6大致相等。因此,成膜控制部537的表面537a与红色的着色部529R中的搭上遮光部530的部分的表面呈相同平面状。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可利用成膜控制部537在使CF基板侧取向膜432成膜前的状态下充分缓和CF基板521的非显示区域NAA的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部分的表面与显示区域AA的与非显示区域NAA相邻的部分之间的高低差,所以能以膜厚变化部536不配置于显示区域AA而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方式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532的成膜。
<实施方式7>
利用图19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在该实施方式7中,示出了从上述实施方式4变更了成膜控制部637的厚度T7。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膜控制部637的厚度T7比形成彩色滤光片629的红色的着色部629R的厚度T2薄,且比红色的着色部629R中的搭上遮光部630的部分的厚度T6薄。因此,成膜控制部637的表面637a配置于低于红色的着色部629R的表面629a且低于红色的着色部629R中的搭上遮光部630的部分的表面的位置。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可利用成膜控制部637在使CF基板侧取向膜632成膜前的状态下充分缓和CF基板621的非显示区域NAA的与显示区域AA相邻的部分的表面与显示区域AA的与非显示区域NAA相邻的部分之间的高低差,所以能以膜厚变化部636不配置于显示区域AA而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AA的方式控制CF基板侧取向膜632的成膜。
<实施方式8>
利用图20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在该实施方式8中,示出了从上述的实施方式1变更了成膜控制部737的构成。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膜控制部737通过将构成形成彩色滤光片729的各着色部729R(仅图示红色的着色部729R)的各个材料层叠而形成。详细地,成膜控制部737设为将如下层依次层叠的构成:第1层38,其包含与红色的着色部729R相同的材料;第2层39,其包含与绿色的着色部相同的材料;以及第3层40,其包含与蓝色的着色部相同的材料。第1层38的厚度与红色的着色部729R的厚度大致相同,第2层39与绿色的着色部的厚度大致相同,第3层40与蓝色的着色部的厚度大致相同。因此,作为利用光蚀刻法将红色的着色部729R和第1层38图案化时使用的光掩模,不必使用半色调掩模、灰色调掩模等。该情况对于在使绿色的着色部和第2层39图案化时、使蓝色的着色部和第3层40图案化时使用的光掩模也是同样。
<实施方式9>
利用图2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9。在该实施方式9中,示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4变更了成膜控制部837的材料。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4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膜控制部837包含与柱状间隔物835相同的材料。因此,成膜控制部837通过在利用光蚀刻法将柱状间隔物835图案化时同时被(用相同工序)图案化而形成。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利用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成膜控制部的具体的厚度尺寸能适当变更。例如,在构成彩色滤光片的各着色部的厚度按各颜色不同的情况下,优选以成膜控制部的表面比彩色滤光片中最厚的着色部的表面高的方式设定成膜控制部的厚度。
(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除了实施方式8、9)中,示出了成膜控制部包含与彩色滤光片中的红色的着色部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但是成膜控制部包含与彩色滤光片中的绿色的着色部相同的材料、成膜控制部包含与彩色滤光片中的蓝色的着色部相同的材料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彩色滤光片设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三颜色的构成,但是具备对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着色部追加黄色的着色部而设为4颜色的构成的彩色滤光片的情况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在该情况下,也能将成膜控制部设为包含与黄色的着色部相同的材料的构成。
(4)除了上述的(3)以外,具备对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着色部追加了能使全部可见光大体上透射、不具有波长选择性的无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的情况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在该情况下,也能将成膜控制部设为包含与无着色部相同的材料的构成。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8中,示出了成膜控制部设为包含与形成彩色滤光片的RGB的3颜色的着色部相同的材料的3层结构,但是成膜控制部设为包含与从3颜色的着色部中任意选择的2颜色的着色部相同的材料的2层结构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另外,与上述的(3)组合、设为包含与从4颜色的着色部中任意选择的2颜色或3颜色的着色部相同的材料的2层结构或3层结构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而且,与上述的(4)组合、设为包含与从3颜色的着色部和无着色部中任意选择的2个或3个相同的材料的2层结构或3层结构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另外,使用设为包含与上述的(3)或(4)记载的4种着色部相同的材料的4层结构的成膜控制部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6)除了上述的(5)以外,也能将成膜控制部设为将如下层层叠而成的构成:包含与从RGB的3颜色的着色部或4个着色部中任意选择的至少一个着色部相同的材料的层;以及包含与柱状间隔物相同的材料的层。
(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成膜控制部是包含与形成彩色滤光片的着色部或柱状间隔物相同的材料的构成,但是在CF基板中存在除彩色滤光片、柱状间隔物以外的树脂层(例如在VA型的液晶面板中用于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的凸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与该树脂层相同的材料形成成膜控制部。另外,也能使用原本不存在于CF基板的树脂材料(成膜控制部专用的树脂材料)形成成膜控制部。
(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成膜控制部呈遍及全周包围显示区域的边框状的情况,但是成膜控制部设为沿着显示区域的周向延伸但是在中途形成有开口部(切断部位)的构成、即呈有端环状的构成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使CF基板侧取向膜成膜时使用喷墨装置的情况,但是也能使用例如丝网印刷装置、柔版印刷装置等。
(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CF基板侧取向膜(阵列基板侧取向膜)的材料使用光取向材料、形成利用紫外线的照射进行取向处理的光取向膜的情况,但是形成利用摩擦进行取向处理的CF基板侧取向膜(阵列基板侧取向膜)的情况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
(1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遮光部设为使感光性树脂材料含有遮光材料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利用例如铬等具有遮光性的金属材料形成遮光部。除此之外,也能取代形成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和CF基板所具备的玻璃制的玻璃基板,而使用例如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的树脂基板(塑料基板)。
(1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柱状间隔物呈顶端变细的圆柱状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设为柱状间隔物呈顶端变细的棱柱状的构成。另外,柱状间隔物的直径尺寸设为恒定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13)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取代柱状间隔物而将球状间隔物(珠状间隔物)散布于显示区域内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14)关于阵列基板所具备的TFT的半导体膜,除了能使用非晶硅之外,能使用多晶硅(例如CG硅(ContinuousGrainSilicon:连续晶界结晶硅)等)、氧化物半导体(例如In-Ga-Zn-O系半导体(铟镓锌氧化物))等)。
(1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单侧入光型的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例示,但是在具备两侧入光型的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
(1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装置例示了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但是使用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1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实用新型也能应用于利用外界光进行显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情况下能省略背光源装置。
(1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使用了TFT,但是在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应用,另外,除了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在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应用。
(1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被分类为中型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例示,但是在具备例如被分类为小型或中小型、用于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电话(包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包含平板式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便携式游戏机、电子墨水纸等各种电子设备等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另外,除了用于电视接收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在用于电子看板(数字标牌)、电子黑板等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20…阵列基板(第2基板);21、421、521、621…CF基板(显示部件);22…液晶;23…密封部;29、329、429、529、629、729…彩色滤光片(显示元件);29a、429a、629a…表面;29R、329R、429R、529R、629R、729R…红色的着色部(着色部);29G、329G…绿色的着色部(着色部);29B、329B…蓝色的着色部(着色部);30、130、430、530、630…遮光部;32、332、432、532、632…CF基板侧取向膜(取向膜;36、336、436、536、636…膜厚变化部;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成膜控制部;37a、437a、537a、637a…表面;AA…显示区域;C1…间隙;C2…间隔;GS…玻璃基板(基板);NAA…非显示区域;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其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显示元件,其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
取向膜,其以覆盖上述显示元件的形式至少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在上述取向膜的一部分具有膜厚以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方式变化的膜厚变化部;以及
成膜控制部,其以与上述显示区域相邻的形式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由此控制上述取向膜的成膜,使上述膜厚变化部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部件具备遮光部,上述遮光部至少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且高度低于上述显示元件,
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遮光部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元件包括彩色滤光片,上述彩色滤光片选择性地透射特定的波段的光,而上述成膜控制部包含与上述彩色滤光片相同的材料,
上述彩色滤光片包括多个着色部,上述多个着色部呈矩阵状地平面配置在上述显示区域中,
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着色部中的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端部的上述着色部相连的形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成膜控制部以遍及全周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形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成膜控制部以其表面配置于高于上述显示元件的表面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具备:第2基板,其与上述基板空开间隔地呈相对状贴合;液晶,其夹持在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以及密封部,其包围上述液晶,并且介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由此将上述液晶密封,
上述成膜控制部配置于比上述密封部靠近上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并且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空开间隙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成膜控制部包含与上述显示元件相同的材料,上述成膜控制部的厚度与上述显示元件的厚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具备:第2基板,其与上述基板空开间隔地呈相对状贴合;液晶,其夹持在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以及密封部,其包围上述液晶,并且介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由此将上述液晶密封,
上述成膜控制部相对于上述密封部空开间隔地配置于靠近上述显示区域的位置。
7.一种显示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其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显示元件,其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
取向膜,其以覆盖上述显示元件的形式至少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在上述取向膜的一部分具有膜厚以趋向外侧逐渐变薄的方式变化的膜厚变化部;以及
成膜控制部,其以与上述显示区域相邻的形式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由此控制上述取向膜的成膜,使上述膜厚变化部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部件具备遮光部,上述遮光部至少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
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遮光部重叠的形式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包含与上述遮光部相同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成膜控制部以遍及全周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形式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成膜控制部以其表面配置于高于上述显示元件的表面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
具备:第2基板,其与上述基板空开间隔地呈相对状贴合;液晶,其夹持在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以及密封部,其包围上述液晶,并且介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由此将上述液晶密封,
上述成膜控制部配置于比上述密封部靠近上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并且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空开间隙地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
具备遮光部,上述遮光部至少配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以与上述基板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且高度低于上述显示元件,
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遮光部的表面重叠的形式设置于上述非显示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成膜控制部包含与上述显示元件相同的材料,上述成膜控制部的厚度与上述显示元件的厚度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显示元件包括彩色滤光片,上述彩色滤光片选择性地透射特定的波段的光,而上述成膜控制部包含与上述彩色滤光片相同的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显示元件包括彩色滤光片,上述彩色滤光片选择性地透射特定的波段的光,而上述成膜控制部包含与上述彩色滤光片相同的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彩色滤光片包括多个着色部,上述多个着色部呈矩阵状地平面配置在上述显示区域中,
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着色部中的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端部的上述着色部相连的形式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上述彩色滤光片包括多个着色部,上述多个着色部呈矩阵状地平面配置在上述显示区域中,
上述成膜控制部以与上述着色部中的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端部的上述着色部相连的形式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部件,其中,
具备:第2基板,其与上述基板空开间隔地呈相对状贴合;液晶,其夹持在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以及密封部,其包围上述液晶,并且介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由此将上述液晶密封,
上述成膜控制部相对于上述密封部空开间隔地配置于靠近上述显示区域的位置。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部件。
19.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490000843.5U 2013-08-20 2014-07-18 显示部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535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0498 2013-08-20
JP2013-170498 2013-08-20
PCT/JP2014/069167 WO2015025657A1 (ja) 2013-08-20 2014-07-18 表示部品、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3528U true CN205353528U (zh) 2016-06-29

Family

ID=52483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084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53528U (zh) 2013-08-20 2014-07-18 显示部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21430B2 (zh)
CN (1) CN205353528U (zh)
WO (1) WO201502565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8954A (zh) * 2017-05-10 2017-07-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向膜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0297343A (zh) * 2018-03-22 2019-10-01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05551A (zh) * 2017-06-15 2019-02-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209330497U (zh) 2018-10-24 2019-08-3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盖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82291B2 (ja) * 1990-08-30 199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強誘電性液晶カラーパネル
JPH06289219A (ja) * 1993-04-05 1994-10-18 Fujitsu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印刷用治具
JP3540896B2 (ja) * 1996-06-12 2004-07-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11119207A (ja) * 1997-10-14 1999-04-30 Canon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該基板を用いた液晶素子
JPH11307017A (ja) * 1998-04-20 1999-11-05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陰極線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06222B2 (ja) * 2002-10-24 2009-07-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001963B1 (ko) * 2003-05-15 2010-1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4768393B2 (ja) 2005-10-21 2011-09-07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01987B2 (ja) 2007-10-30 2010-07-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膜形成方法
JP5306138B2 (ja) * 2009-09-30 2013-10-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5593332B2 (ja) 2010-01-12 2014-09-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8954A (zh) * 2017-05-10 2017-07-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向膜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0297343A (zh) * 2018-03-22 2019-10-01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24255A1 (en) 2016-05-05
US9921430B2 (en) 2018-03-20
WO2015025657A1 (ja) 2015-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018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5107905B2 (ja) 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828454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140085585A1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larger display are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39508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0023184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element, and electronic paper and electronic terminal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element
CN205353528U (zh) 显示部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9772531B2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2016000411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display panel
CN206863431U (zh) 显示器
CN109683378A (zh) 一种彩膜基板、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屏
CN111965889A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KR10211644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9016301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99596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retardation film with grid
CN105190154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1139200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196172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28488B1 (ko) 횡전계형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4014641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Thereof
KR101966863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2767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80093617A (ko) 표시 장치
CN114967198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6806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