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49748U - 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49748U
CN205349748U CN201520988976.4U CN201520988976U CN205349748U CN 205349748 U CN205349748 U CN 205349748U CN 201520988976 U CN201520988976 U CN 201520988976U CN 205349748 U CN205349748 U CN 205349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avity
returning structure
moto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889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艳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tachi Household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tachi Household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tachi Household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889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49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49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49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油结构及压缩机。所述回油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气缸、电动机和消音器,所述气缸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电动机设置有第二气流通道,所述消音器包括第一腔体和与第一腔体连通并向电动机方向延伸的第二腔体,所述气缸内的油气混合物自第一气流通道依次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后直接进入第二气流通道排出,从而避免了高速旋转的电动机作用于油气混合物而使油滴随气流排出至压缩机的问题,进而平稳了油量,确保了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机械装置,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具体而言,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动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目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普遍采用的回油结构如图1所示,该回油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油气混合物(例如包括润滑油和气体)通过缸盖1中的排气孔(图1中未示出)进入消音器2,随后,油气混合物经过消音器2中的排气孔进入电动机3与缸盖1之间的电动机腔4,之后,油气混合物进入电动机3的定子5与转子6中的气流通道7,最后,由位于排气腔8中的排气管排出至压缩机,具体油气混合物的走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回油结构不合理,具体地说,从消音器2流出的油气混合物在进入定子5与转子6中的气流通道7之前,还需经过电动机腔4,如此,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滴容易被高速旋转的转子6的下平衡块9打散成小油滴,而小油滴容易被大流量的气流带出压缩机,导致压缩机的油面下降,使得供油不足,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而且,带出的油滴集聚在制冷系统中,影响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制冷系统的能效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油结构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压缩机中的回油结构不合理而导致压缩机供油不足、制冷系统的能效降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油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气缸、电动机和消音器,所述气缸设置有一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电动机设置有一第二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包括第一腔体和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并向所述电动机方向延伸的第二腔体,所述气缸内的油气混合物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排出。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第一腔体为一两端开口的碗托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开口的内径大于另一端开口的内径。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第二腔体为一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消音器为一等壁厚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电动机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腔体向所述电动机方向延伸至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端面。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第二腔体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腔体壁厚的三倍。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第二腔体壁厚为1.0mm~2.5mm。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电动机包括一转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子上的转子通道,所述转子通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转子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子通道沿所述转子的周向分布。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转子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一挡油板,所述油气混合物自所述转子通道排出后与所述挡油板碰撞而油气分离。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电动机和壳体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所述排气腔中设置有一排气管,所述油气混合物自所述转子通道排出后进入所述排气腔中并经所述排气管排出所述壳体外。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排气管为一弯管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电动机还包括一定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定子通道,所述定子通道用于接收所述油气混合物自所述转子通道排出后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碰撞而分离的油滴。
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油结构中,所述定子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子通道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分布。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上设置有回油结构,且所述回油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回油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构,通过将气缸内的油气混合物自第一气流通道依次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后直接进入第二气流通道排出,从而避免了高速旋转的电动机(主要是电动机中的转子)作用于油气混合物而使油滴被打散成小油滴,进而使油滴容易随气流排出至压缩机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油量的平稳,确保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而且,油气混合物通过消音器直接排出至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利于形成有效的回油模式,回油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回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回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回油结构;11-壳体;12-气缸;121-气缸缸体;122-缸盖;122a-基部;122b-颈部;13-电动机;131-转子;132-定子;14-消音器;15-电动机腔;16-平衡块;17-曲轴;18-转子通道;19-挡油板;20-排气腔;21-排气管;22-定子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3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油结构及压缩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油结构10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一种回油结构10,适用于一压缩机,它包括壳体11、设置于壳体11内的气缸12、电动机13和消音器14,其中,所述气缸12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图2中未标示),所述电动机13上设置有第二气流通道(图2中未标示),并且所述消音器14包括第一腔体141和与第一腔体141连通并向电动机13方向(即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方向)延伸的第二腔体142,以使气缸12内的油气混合物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依次通过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142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排出,其中,所述油气混合物的走向可参阅图2中各个不带标示的箭头,这样,可以避免气缸12内的油气混合物进入电动机腔15(即电动机13与气缸12之间形成的腔室),从而避免电动机13中高速旋转的转子131作用于油气混合物而使油滴被打散成小油滴,进而使油滴随气流排出至压缩机,因而,平稳了油量,确保了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此外,所述消音器14还具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因此,隔音效果好。而且,油气混合物通过消音器14直接排出至第二气流通道,利于形成有效的回油模式,回油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131上可配置一平衡块16,以平衡离心力作用,防止振动和噪声。此外,所述气缸12包括气缸缸体121和设置于气缸缸体121相对电动机13一端的缸盖122,所述缸盖122用于密封气缸缸体121并具有一中心孔(图2中未标示),所述中心孔用于套接一曲轴17。例如所述缸盖122包括与气缸缸体121端部配合的基部122a和自基部122a表面向外延伸的颈部122b,所述基部122a与壳体11的内壁配合,所述曲轴17依次穿过基部122a和颈部122b并伸入至电动机13中,具体的,所述电动机13中的转子131固定于曲轴17上。另外,所述缸盖122上可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排气孔(图2中未图示),以形成上述第一气流通道,使得气缸缸体121中的油气混合物自所述排气孔进入上述第一腔体141。
本实施例的消音器14设置于电动机腔15中,并优选套接于缸盖122的颈部122b上,从而消音器14与缸盖122构成一容置空间,以使气缸缸体121内的油气混合物进入所述容置空间中。
较佳的,所述消音器14与缸盖122的颈部122b之间具有一定的配合间隙,用于形成消音器14的气流通道,以使进入消音器14中的油气混合物通过两者的配合间隙进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消音器14为一等壁厚结构,加工方便。例如所述消音器14的壁厚为1.0mm~2.5mm。当然,所述消音器的壁厚包括但不局限于所述优选尺寸,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较佳方案中,所述消音器14的第二腔体142向电动机13方向延伸至电动机13的一个端面,优选延伸至电动机13的转子端面。此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动机13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为靠近气缸12的一端,另一端为远离气缸12的一端,而所述第二腔体142延伸至电动机13靠近气缸12的一个端面,以尽可能防止油气混合物自空隙排出至电动机腔15中。
具体的,小规格大排量的压缩机,例如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所述第二腔体142的高度可选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腔体142壁厚的三倍,排气效果好。所述第二腔体壁厚可选为1.0mm~2.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141可选为一腕托结构,所述第一腔体141的一端开口与上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且另一端开口与第二腔体142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腔体141的一端开口的内径大于另一端开口的内径。可选的,所述第二腔体142为一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二腔体142的一端开口与第一腔体141连通,其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回油结构10中,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设置于转子131上的转子通道18,所述转子通道18与消音器14的第二腔体142连通,使得气缸12内的油气混合物预先进入消音器17后直接进入转子通道18排出,这样的油路结构较为精简。可选的,所述转子通道18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若所述转子通道1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转子通道18可沿其周向分布,优选周向阵列分布。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转子通道18的出口处设置有一挡油板19,可使自转子通道18中排出的油气混合物与挡油板19碰撞而油气分离。而所述挡油板19可进一步与压缩机底部的油池连接,以回收分离后的油滴。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13和壳体11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20,所述排气腔20中设置有一排气管21,所述油气混合物自转子通道18排出后进入排气腔20中并由排气管21排出壳体11外。更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21为一弯管结构,如图3所示。由于弯管可以降低流速,且能使与壳体11的内壁碰撞后的油气再次与排气管21碰撞,油滴的回收效果更好。
较佳方案中,所述排气管21的进口与转子通道18的出口的直线距离的设置,需确保排气腔20中的油气混合物能够与壳体11的内壁碰撞而油气分离,具体的直线距离根据实际使用的压缩机的规格而定,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作限定。
优选的,与挡油板19发生碰撞而分离的气体在进入排气管21之前,其还与壳体11的内壁进行碰撞而二次分离,从而使得油滴附着在壳体11的壁面,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壁面可回流到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采用多次碰撞分离,油滴回收效果好。
特别的,所述电动机13还包括一定子132,所述气流通道还包括设置于定子132上的定子通道22,所述定子通道22用于接收所述油气混合物自转子通道18排出后与壳体11的内壁碰撞而分离的油滴。
同样地,所述定子通道22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若所述定子通道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子通道22沿其周向分布。并且,优选所述定子通道22设置于邻近油气混合物与壳体11的撞击点。
基于上述回油结构10,其较佳的工作过程是:首先,所述气缸缸体121中的油气混合物通过缸盖122中的排气孔(可以理解为第一气流通道)进入消音器14的第一腔体141,进而通过消音器14的第二腔体142与缸盖122之间的配合间隙进入转子通道18,之后与挡油板19碰撞而一次油气分离,随后,又与壳体11的内壁碰撞而二次油气分离,二次油气分离后的油滴附着于壳体11的内壁上,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内壁滑落进入定子通道22,最后回流至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同时,二次油气分离后的气体又通过排气管21排出至壳体11外。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回油结构10中,所述定子通道22和转子通道18均为设置于本体中的通孔。
此外,本实施例的回油结构10尤其适用于小规格、大排量的压缩机。特别的,由于油气通常分散在压缩机的底部,因此,使油气混合物从回油结构10的中间部位排走(即自消音器14直接排出至转子通道18中),回油效果更好。
基于上述提供的回油结构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其中,所述压缩机主体上设置有对其工作提供回油功能的回油结构10。由于所述压缩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回油结构10,所以,所述压缩机由回油结构10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10,通过将气缸12内的油气混合物自第一气流通道依次通过消音器14的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142后直接进入第二气流通道排出,避免了气缸12内的油气混合物自消音器14直接进入电动机腔15,从而避免了高速旋转的电动机13(主要是高速旋转的转子131)作用于油气混合物而使油滴被打散成小油滴,而使油滴随气流排出至压缩机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油量的平稳,确保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而且,由于油气混合物通常集中于压缩机的底部,因而,油气混合物自消音器14直接排出至第二气流通道(主要是转子通道18),利于形成有效的回油模式,回油效果好。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采用弯管结构,由于弯管可以降低流速,且能使进入的油气混合物与排气管21发生碰撞,如此,可以进一步回收油滴,回油效果好。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回油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气缸、电动机和消音器,所述气缸设置有一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电动机设置有一第二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包括第一腔体和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并向所述电动机方向延伸的第二腔体,所述气缸内的油气混合物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为一两端开口的碗托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开口的内径大于另一端开口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为一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为一等壁厚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腔体向所述电动机方向延伸至所述电动机的其中一个端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腔体壁厚的三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壁厚为1.0mm~2.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包括一转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子上的转子通道,所述转子通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子通道沿所述转子的周向分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一挡油板,所述油气混合物自所述转子通道排出后与所述挡油板碰撞而油气分离。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和壳体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所述排气腔中设置有一排气管,所述油气混合物自所述转子通道排出后进入所述排气腔中并经所述排气管排出所述壳体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为一弯管结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还包括一定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定子通道,所述定子通道用于接收所述油气混合物自所述转子通道排出后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碰撞而分离的油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子通道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分布。
15.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上设置有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油结构。
CN201520988976.4U 2015-12-02 2015-12-02 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Active CN205349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8976.4U CN205349748U (zh) 2015-12-02 2015-12-02 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8976.4U CN205349748U (zh) 2015-12-02 2015-12-02 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49748U true CN205349748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51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88976.4U Active CN205349748U (zh) 2015-12-02 2015-12-02 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497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9726A (zh) * 2016-07-29 2016-11-0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7893766A (zh) * 2017-11-08 2018-04-10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9726A (zh) * 2016-07-29 2016-11-0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6089726B (zh) * 2016-07-29 2018-12-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7893766A (zh) * 2017-11-08 2018-04-10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CN107893766B (zh) * 2017-11-08 2024-01-23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8247B2 (ja) ロータリー式圧縮機
EP2642128B1 (en) Compressor
CN101463820B (zh) 一种卧式旋转压缩机
CN205349748U (zh) 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CN102878735B (zh) 高效油气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
CN101769257B (zh) 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
US6658885B1 (en) Rotary compressor with muffler discharging into oil sump
CN102878082A (zh) 一种壳体内低压力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4481877B (zh)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
CN206988053U (zh) 一种压缩机用消音器及具有该消音器的压缩机
CN206221281U (zh) 卧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3291615B (zh) 涡旋压缩机
CN104912797B (zh) 压缩机
CN103334931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3548230U (zh) 具有螺旋油分离器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3410736A (zh)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9595171B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02579200U (zh) 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压缩机
CN208073712U (zh) 一种油气分离式降噪旋转斜盘式压缩机
CN207246020U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2013015069A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及び、オイルセパレータを備えた圧縮機
CN109404289B (zh) 旋转机械
CN103452852B (zh) 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压缩机
CN202441599U (zh) 涡旋压缩机
TW200424470A (en) In-line oil sepa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88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il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888

Patentee before: Ril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