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43864U - 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43864U CN205343864U CN201521114373.8U CN201521114373U CN205343864U CN 205343864 U CN205343864 U CN 205343864U CN 201521114373 U CN201521114373 U CN 201521114373U CN 205343864 U CN205343864 U CN 2053438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sule
- lock dog
- cylinder
- end cap
- cylind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解决包布人工反包存在贴合不紧密、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其包括机头轴、钢丝圈锁定机构和包布贴合机构,钢丝圈锁定机构的楔形锁块均布在锁块端盖的径向面上,锥形活塞滑动配合在活塞轴与缸体之间,锥形活塞推动楔形锁块在锁块端盖上径向滑动;包布贴合机构的反包胶囊的两端分别经支撑筒对应压固在缸体、锁块端盖上;机头轴上的气缸通气孔与气缸压盖上的气缸充气孔相连通,机头轴上的胶囊第一通气孔、胶囊第二通气孔分别与缸体上的胶囊第一充气孔、锁块端盖上的胶囊第二充气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织物材料覆盖单个胎边圈或胎边芯的设备,尤其是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在轮胎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轮胎的胎圈部位贴合包布,该包布可以对钢丝圈和三角胶芯起到保护作用,有效提高胎圈部位的刚性,从而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同时,将包布反包于胎体帘线与钢丝圈之间,形成胎体帘线与钢丝圈的缓冲隔离带,有效缓解轮胎在使用过程中钢丝圈与底部胎体帘线之间的磨损,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目前,市场上尚无轮胎胎圈包布反包的专用设备,现有的胎圈包布反包是采用工人手工反包的方式实现的,其存在费时费力、工人劳动强度高的问题。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手工反包的包布容易在包布与三角胶芯之间窝气,易造成轮胎子口气鼓,影响轮胎产品质量;另外,工人手工反包的包布与钢丝圈及三角胶芯结合不紧密,容易造成胎圈内径尺寸减小,胎圈到成型机上无法安装在扣圈盘上,造成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包布人工反包存在包布贴合不紧密、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的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包括一机头轴、一钢丝圈锁定机构和一包布贴合机构,所述的机头轴的连接端与轮胎成型机的主轴相对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钢丝圈锁定机构包括一缸体、一活塞轴、一锥形活塞、一缸体压盖、一锁块端盖和若干楔形锁块,其中,所述的锁块端盖固定在机头轴工作端的固定盘上,所述的楔形锁块经导向件导向均布在锁块端盖的径向面上,在楔形锁块的周向面上设有一环形弹性件;所述的缸体经固定件固定在锁块端盖上;所述的活塞轴装配在缸体内,由密封固定在缸体端部的缸体压盖与锁块端盖配合对其轴向定位;所述的锥形活塞经密封件轴向滑动配合在活塞轴与缸体之间,在锥形活塞与锁块端盖设有若干复位件;锥形活塞的锥面与楔形锁块的楔形面相对滑动,推动楔形锁块在锁块端盖上径向滑动;
所述的包布贴合机构包括一反包胶囊、一胶囊第一支撑筒和一胶囊第二支撑筒,所述的反包胶囊的第一固定端经胶囊第一支撑筒密封压固在气缸缸体上,所述的反包胶囊的第二固定端经胶囊第二支撑筒密封压固在锁块端盖上,反包胶囊的囊体收叠在胶囊第一支撑筒、胶囊第二支撑筒的外周面上;
在所述的机头轴与主轴上对应开有贯通的一气缸通气孔、一胶囊第一通气孔和一胶囊第二通气孔;在气缸压盖上开有若干连通活塞腔的气缸充气孔,每一气缸充气孔经气缸软管与气缸通气孔相连通;在缸体上开有若干与反包胶囊相连通的胶囊第一充气孔,每一胶囊第一充气孔经胶囊软管与胶囊第一通气孔相连通;在锁块端盖上开有若干与反包胶囊相连通的胶囊第二充气孔,每一胶囊第二充气孔经胶囊软管与胶囊第二通气孔相连通。
在机头轴与活塞轴之间设有一隔套,该隔套固定在机头轴工作端的固定盘上。
在所述的楔形锁块上径向开有沉槽式导向槽,所述的导向件一端穿经导向槽固定在锁块端盖上,另一端限位在导向槽的沉槽内;在相邻楔形锁块之间设有穿透槽,所述的固定件穿经穿透槽连接在锁块端盖上;其中,所述的导向件为导向销钉;所述的固定件为固定螺栓。
所述的复位件包括若干导杆和套装在导杆上的弹簧,所述的导杆的一端固定在锁块端盖上,另一端伸入锥形活塞上的弹簧孔中,所述的弹簧的一端压靠弹簧孔的底壁上,另一端压靠在锁块端盖的径向面上。
在所述的楔形锁块的外周面上分别开有限位槽,所述的环形弹性件嵌装在限位槽内。
在所述的反包胶囊的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上分别设有钢丝密封圈,该钢丝密封圈的横截面呈矩形。
在对应楔形锁块两侧的反包胶囊的囊体上分别设有环形防粘弹力布。
在所述的活塞轴与缸体压盖、锁块端盖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
在所述的锥形活塞与缸体之间设有外径密封圈,在所述的锥形活塞与活塞轴之间设有内径密封圈。
在所述的锥形活塞与活塞轴之间设有导向带。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机头轴、一钢丝圈锁定机构和一包布贴合机构,机头轴的连接端与轮胎成型机的主轴相对接,钢丝圈锁定机构包括一缸体、一活塞轴、一锥形活塞、一缸体压盖、一锁块端盖和若干楔形锁块,楔形锁块均布在锁块端盖的径向面上,锥形活塞滑动配合在活塞轴与缸体之间,锥形活塞推动楔形锁块在锁块端盖上径向滑动;包布贴合机构的反包胶囊的两端分别经胶囊第一支撑筒、胶囊第二支撑筒对应压固在缸体、锁块端盖上;机头轴与主轴上对应开有贯通的气缸通气孔、胶囊第一通气孔和胶囊第二通气孔,气缸通气孔与气缸压盖上开有的气缸充气孔相连通,胶囊第一通气孔、胶囊第二通气孔分别与缸体上开有的胶囊第一充气孔、锁块端盖上开有的胶囊第二充气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相较于人工轮胎胎圈包布,本实用新型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其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楔形锁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标记:1.机头轴,101.气缸通气孔,102.胶囊第一通气孔,103.胶囊第二通气孔,2.固定盘,3.钢丝圈锁定机构,301.缸体,3011.胶囊第一充气孔,302.活塞轴,303.锥形活塞,3031.弹簧孔,304.缸体压盖,3041.气缸充气孔,305.锁块端盖,3051.胶囊第二充气孔,306.楔形锁块,3061.导向槽,3062.限位槽,3063.穿透槽,307.导向件,308.环形弹性件,309.固定件,310.密封圈,311.密封件,3111.内径密封圈,3112.导向带,3113.外径密封圈,312.复位件,3121.导杆,3122.弹簧,313.隔套,4.包布贴合机构,401.反包胶囊,4011.第一固定端,4012.第二固定端,4013.囊体,4014.钢丝密封圈,402.胶囊第一支撑筒,403.胶囊第二支撑筒,5.联轴器,6.主轴,7.气缸软管,8.胶囊软管,9.气缸快插接头,10.气囊快插接头,11.环形防粘弹力布。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包括一机头轴1、一钢丝圈锁定机构3和一包布贴合机构4。其中,机头轴1的连接端经一联轴器5与轮胎成型机的主轴6相对接。
如图1所示,钢丝圈锁定机构3包括一缸体301、一活塞轴302、一锥形活塞303、一缸体压盖304、一锁块端盖305和若干楔形锁块306。
在图1中,锁块端盖305经螺纹连接在机头轴1工作端的固定盘2上。
如图1、图2所示,楔形锁块306经导向件307导向均布在锁块端盖305的径向面上。考虑到楔形锁块306的制造工艺性及对钢丝圈均匀施力,该楔形锁块306的外周面可合围成一圆形面,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楔形锁块306的数量设定为24块。
如图1、图2所示,在楔形锁块306上径向开有沉槽式导向槽3061,导向件307一端穿经导向槽3061固定在锁块端盖305上,另一端限位在导向槽3061的沉槽内,楔形锁块306在导向件307的导向下,沿锁块端盖305的径向面径向滑动。需要说明的是,导向件307可以为导柱或导向销钉或导向螺栓或其他常规的导向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307优先选用导向销钉。
为了对钢丝圈实现可靠锁定定位和实现楔形锁块306回缩复位,如图1所示,在楔形锁块306的周向面上套装一环形弹性件308,环形弹性件308为一环形弹性胶带,该环形弹性胶带嵌装在楔形锁块306周向面开有的限位槽3062中。
如图1、图2所示,在相邻楔形锁块306之间设有穿透槽3063,固定件309穿经穿透槽3063将缸体301连接固定在锁块端盖305上。固定件309可以是常规的固定销或固定焊钉或固定螺栓及其他常规的固定件,考虑到缸体301的装拆效率,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09优先选用固定螺栓。
在图1中,活塞轴302装配在缸体301内,由密封固定在缸体301端部的缸体压盖304与锁块端盖305配合对其轴向定位。为提高密封性能,在活塞轴302与缸体压盖304之间、活塞轴302与锁块端盖305之间分别装有O型密封圈310。
在图1中,锥形活塞303经密封件311轴向滑动配合在活塞轴302与缸体301之间,在锥形活塞303与锁块端盖305之间设有若干复位件312,锥形活塞303的锥面与楔形锁块306的楔形面相对滑动,推动楔形锁块306在锁块端盖305上径向滑动。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图1中,密封件311包括在锥形活塞303与活塞轴302之间设有内径密封圈3111和在锥形活塞303与缸体301之间设有外径密封圈3113。为了避免锥形活塞303内圆与活塞轴302、锥形活塞303外圆与缸体301产生直接接触、减少锥形活塞303的磨损,内径密封圈3111、外径密封圈3113均采用星形密封圈310。
在图1中,在锥形活塞303与活塞轴302、缸体301之间还设有导向带3112,其可对锥形活塞303与活塞轴302、缸体301之间起好良好的支撑和导向作用。
如图1所示,复位件312包括若干导杆3121和套装在导杆3121上的弹簧3122。导杆3121的一端螺纹固定在锁块端盖305上,另一端伸入锥形活塞303上的弹簧孔3031中,弹簧3122的一端压靠在弹簧孔3031的底壁上,另一端压靠在锁块端盖305的径向面上。
为方便钢丝圈锁定机构3的拆装和满足机头轴1对钢丝圈锁定机构3的适用性,如图1所示,在机头轴1与活塞轴302之间套装一隔套313,该隔套313螺纹固定在机头轴1工作端的固定盘2上。
在图1中,包布贴合机构4包括一反包胶囊401、一胶囊第一支撑筒402和一胶囊第二支撑筒403。
如图1所示,反包胶囊401的第一固定端4011经胶囊第一支撑筒402密封压固在气缸缸体301上,反包胶囊401的第二固定端4012经胶囊第二支撑筒403密封压固在锁块端盖305上,反包胶囊401的囊体4013收叠在胶囊第一支撑筒402、胶囊第二支撑筒403的外周面上。
为提高反包胶囊401的压固可靠性,如图1所示,在反包胶囊401的第一固定端4011和第二固定端4012上分别设有钢丝密封圈4014,该钢丝密封圈4014的横截面选用受力不易滚动的矩形。
如图1所示,在机头轴1与主轴6上对应开有贯通的一气缸通气孔101、一胶囊第一通气孔102和一胶囊第二通气孔103。
在气缸压盖上开有若干连通活塞腔的气缸充气孔3041,每一气缸充气孔3041经气缸软管7与气缸通气孔101相连通。气缸充气孔3041的数量根据钢丝圈锁定机构3对胎圈的锁定速度要求设定,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气缸充气孔3041的数量为3个,其均布在气缸压盖上。
如图1所示,在缸体301上开有若干与反包胶囊401相连通的胶囊第一充气孔3011,每一胶囊第一充气孔3011经胶囊软管8与胶囊第一通气孔102相连通;在锁块端盖305上开有若干与反包胶囊401相连通的胶囊第二充气孔3051,每一胶囊第二充气孔3051经胶囊软管8与胶囊第二通气孔103相连通。胶囊第一充气孔3011、胶囊第二充气孔3051的数量均根据包布贴合机构4对包布的反包速度要求设定,在本实施例中,胶囊第一充气孔3011、胶囊第二充气孔3051的数量分别为3个,其分别均布在缸体301、锁块端盖305上。
为提高拆装效率,在气缸软管7、胶囊软管8的两端部分别对应设有气缸快插接头9、气囊快插接头10,可方便地与对应的充气孔或通气孔快速连接。
为防止包布粘黏反包气囊401上,在对应楔形锁块306两侧的反包胶囊401的囊体4013上设有环形防粘弹力布1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经气缸通气孔101、气缸软管7、气缸充气孔3041对活塞腔内通入气体,气体推动锥形活塞303在活塞轴302与缸体301之间轴向滑动,推动楔形锁块306在锁块端盖305上径向滑动,楔形锁块306周向面上的环形弹性件308对胎圈上的钢丝圈进行锁定,同时,将反包胶囊401压隔成两个腔体,而钢丝圈不会产生移位,确保包布定位准确;在钢丝圈被锁定后,分别通过机头轴1上的胶囊第一通气孔102、胶囊第二通气孔103经胶囊软管8、胶囊第一充气孔3011及胶囊第二充气孔3051同时向反包胶囊401压隔的两个腔体内充气,确保反包胶囊401两侧鼓胀大小一致,将粘黏在反包气囊401上的包布反包在钢丝圈和三角胶芯上。当包布反包完成,反包胶囊401开始排气,锥形活塞303在复位件312及环形弹性件308的作用力下轴向复位,同时楔形锁块306在环形弹性件308的作用力下回位,胎圈则顺利卸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Claims (10)
1.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包括一机头轴、一钢丝圈锁定机构和一包布贴合机构,所述的机头轴的连接端与轮胎成型机的主轴相对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钢丝圈锁定机构包括一缸体、一活塞轴、一锥形活塞、一缸体压盖、一锁块端盖和若干楔形锁块,其中,所述的锁块端盖固定在机头轴工作端的固定盘上,所述的楔形锁块经导向件导向均布在锁块端盖的径向面上,在楔形锁块的周向面上设有一环形弹性件;所述的缸体经固定件固定在锁块端盖上;所述的活塞轴装配在缸体内,由密封固定在缸体端部的缸体压盖与锁块端盖配合对其轴向定位;所述的锥形活塞经密封件轴向滑动配合在活塞轴与缸体之间,在锥形活塞与锁块端盖设有若干复位件;锥形活塞的锥面与楔形锁块的楔形面相对滑动,推动楔形锁块在锁块端盖上径向滑动;
所述的包布贴合机构包括一反包胶囊、一胶囊第一支撑筒和一胶囊第二支撑筒,所述的反包胶囊的第一固定端经胶囊第一支撑筒密封压固在气缸缸体上,所述的反包胶囊的第二固定端经胶囊第二支撑筒密封压固在锁块端盖上,反包胶囊的囊体收叠在胶囊第一支撑筒、胶囊第二支撑筒的外周面上;
在所述的机头轴与主轴上对应开有贯通的一气缸通气孔、一胶囊第一通气孔和一胶囊第二通气孔;在气缸压盖上开有若干连通活塞腔的气缸充气孔,每一气缸充气孔经气缸软管与气缸通气孔相连通;在缸体上开有若干与反包胶囊相连通的胶囊第一充气孔,每一胶囊第一充气孔经胶囊软管与胶囊第一通气孔相连通;在锁块端盖上开有若干与反包胶囊相连通的胶囊第二充气孔,每一胶囊第二充气孔经胶囊软管与胶囊第二通气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头轴与活塞轴之间设有一隔套,该隔套固定在机头轴工作端的固定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楔形锁块上径向开有沉槽式导向槽,所述的导向件一端穿经导向槽固定在锁块端盖上,另一端限位在导向槽的沉槽内;在相邻楔形锁块之间设有穿透槽,所述的固定件穿经穿透槽连接在锁块端盖上;其中,所述的导向件为导向销钉;所述的固定件为固定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件包括若干导杆和套装在导杆上的弹簧,所述的导杆的一端固定在锁块端盖上,另一端伸入锥形活塞上的弹簧孔中,所述的弹簧的一端压靠弹簧孔的底壁上,另一端压靠在锁块端盖的径向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楔形锁块的外周面上分别开有限位槽,所述的环形弹性件嵌装在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反包胶囊的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上分别设有钢丝密封圈,该钢丝密封圈的横截面呈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应楔形锁块两侧的反包胶囊的囊体上分别设有环形防粘弹力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活塞轴与缸体压盖、锁块端盖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锥形活塞与缸体之间设有外径密封圈,在所述的锥形活塞与活塞轴之间设有内径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锥形活塞与活塞轴之间还设有导向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14373.8U CN205343864U (zh) | 2015-12-29 | 2015-12-29 | 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14373.8U CN205343864U (zh) | 2015-12-29 | 2015-12-29 | 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43864U true CN205343864U (zh) | 2016-06-29 |
Family
ID=56171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114373.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43864U (zh) | 2015-12-29 | 2015-12-29 | 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4386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37582A (zh) * | 2015-12-29 | 2016-03-30 | 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 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
CN110861338A (zh) * | 2019-12-19 | 2020-03-06 | 永一橡胶有限公司 | 一种反包胶囊装置及其囊体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12-29 CN CN201521114373.8U patent/CN20534386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37582A (zh) * | 2015-12-29 | 2016-03-30 | 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 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
CN110861338A (zh) * | 2019-12-19 | 2020-03-06 | 永一橡胶有限公司 | 一种反包胶囊装置及其囊体制备方法 |
CN110861338B (zh) * | 2019-12-19 | 2021-08-24 | 永一橡胶有限公司 | 一种反包胶囊装置及其囊体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37582B (zh) | 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 |
CN205343864U (zh) | 一种轮胎胎圈包布反包装置 | |
CN204280893U (zh) | 筒纱胀紧装置 | |
CN206914832U (zh) | 一种贴标签装置 | |
EP2433817A3 (en) | Pneumatic tire | |
CN205527077U (zh) | 一种高精度气压胀紧轴 | |
CN204604947U (zh) | 轮胎成型机多片压辊装置 | |
CN106142613A (zh) | 胎体传递环 | |
CN103727096B (zh) | 用于可变行程气缸的高精度制动器 | |
CN103727274A (zh) | 无内胎气嘴 | |
CN208496251U (zh) | 一种用于阀体加工的复合夹具 | |
CN103775693B (zh) | 一种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轮胎阀用的阀芯结构 | |
CN201761982U (zh) | 卷绕轴 | |
CN203945921U (zh) | 全钢载重子午胎胎圈钢丝圈 | |
CN204036873U (zh) | 一种无缝式带束层贴合鼓 | |
CN103527467A (zh) | 一种便于更换密封圈的活塞泵用的复合型活塞 | |
CN203305142U (zh) | 一种轮毂轴承组件式密封圈套合模具 | |
CN203476634U (zh) | 打气筒 | |
CN203740752U (zh) | 收卷自动化专用气胀轴 | |
CN206242531U (zh) | 橡胶胎用三角胶与钢圈贴合机 | |
CN204439285U (zh) | 一种用于机动车机油滤清器密封性检测的活塞 | |
CN205043451U (zh) | 设置弹簧预压装置的乳液或喷雾泵的装配机 | |
CN203979219U (zh) | 液压式多缸毂刹分泵装置 | |
CN203032296U (zh) | 具有耐磨胎圈包布的子午线航空轮胎 | |
CN205260487U (zh) | 一种低转动阻力单动转角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28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