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43126U - 机器人内部框架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内部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43126U
CN205343126U CN201620104013.8U CN201620104013U CN205343126U CN 205343126 U CN205343126 U CN 205343126U CN 201620104013 U CN201620104013 U CN 201620104013U CN 205343126 U CN205343126 U CN 205343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eft plate
right plate
back side
sid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40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040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43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43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431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内部框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座、躯干框架和头部框架,所述底座下部装设有若干个相互独立驱动的行走轮,所述躯干框架包括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及前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构成下躯干腔体,所述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及前侧板合围构成上躯干腔体,所述头部框架包括第二后侧板,所述第二后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一后侧板后侧。该用于机器人的框架,其结构简单、可靠,适用性高,能够提高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机器人的结构强度,避免碰撞、挤压后受损。

Description

机器人内部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内部框架。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机器人新类型,通常是指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
现有的机器人大多仅具有装饰性的外壳,各种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控制电路板等或安装于外壳上或包裹在外壳内部,这种机器人存在行走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结构强度较低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于提高机器人的结构强度及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的通用框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机器人内部框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座、躯干框架和头部框架,所述底座下部装设有若干个相互独立驱动的行走轮,所述躯干框架包括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及前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构成下躯干腔体,所述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及前侧板合围构成上躯干腔体,所述头部框架包括第二后侧板,所述第二后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一后侧板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之间固设有支座,所述下躯干腔体内设有摆动架,所述摆动架通过铰链与所述支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前底板、后底板以及U型连接板,所述U型连接板开口朝下布置,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分别固设于所述U型连接板前后两侧,所述行走轮设有四个并分别装设于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的端部,所述第一左侧板后部和第一右侧板后部固设于所述后底板上表面,第一左侧板前部和第一右侧板前部固设于所述U型连接板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侧板前部和第一右侧板前部、以及第一左侧板后部和第一右侧板后部分别通过一块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板下部和第二右侧板下部均固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两端分别固设于前后两块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后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之间,所述前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前侧板及第二后侧板上均开设有用于减轻自重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孔或方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后侧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前侧板及第一后侧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通用框架,其结构简单、可靠,为机器人提供了通用的内部框架,可提高机器人的结构强度以及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装设于底座上并采用独立驱动的行走轮便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机器人的传感器、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等可安装于上躯干腔体和上躯干腔体内,从而得到有效保护,避免受到碰撞、挤压受损。
进一步地,在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前侧板及第二后侧板上均开设通孔,便于降低内部框架的自重,减少机器人所需的驱动力,提高运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器人的内部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行走轮,2为第一左侧板,3为第一右侧板,4为下躯干腔体,5为第二左侧板,6为第二右侧板,7为第二后侧板,8为前侧板,9为上躯干腔体,10为支座,11为摆动架,12为铰链,13为前底板,14为后底板,15为U型连接板,16为第一支撑板,17为第二支撑板,18为通孔,19为第一后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器人内部框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座、躯干框架和头部框架,所述底座下部装设有若干个相互独立驱动的行走轮1,所述躯干框架包括第一左侧板2、第一右侧板3、第二左侧板5、第二右侧板6、前侧板及第一后侧板19,所述第一左侧板2和第一右侧板3构成下躯干腔体4,所述第二左侧板5、第二右侧板6、第一后侧板19及前侧板8合围构成上躯干腔体9。该机器人内部框架,结构简单、可靠,为机器人提供了标准化、通用化的内部框架,可提高机器人的结构强度以及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装设于底座上并采用独立驱动的行走轮1便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机器人的传感器、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等可安装于下躯干腔体4和上腔体9内,从而得到有效保护,避免受到碰撞、挤压。
其中:所述第一左侧板2和第一右侧板3之间固设有支座10,所述下躯干腔体4内设有摆动架11,所述摆动架11通过铰链12与所述支座10连接,当下躯干腔体4内安装多块PCB板后,将摆动架11下放,将各PCB板压住、定位。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前底板13、后底板14以及U型连接板15,所述U型连接板15开口朝下布置,所述前底板13和后底板14分别固设于所述U型连接板15前后两侧,所述行走轮1设有四个并分别装设于所述前底板13和后底板14的端部,所述第一左侧板2后部和第一右侧板3后部固设于所述后底板14上表面,第一左侧板2前部和第一右侧板3前部固设于所述U型连接板15上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左侧板2前部和第一右侧板3前部、以及第一左侧板2后部和第一右侧板3后部分别通过一块第一支撑板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板5下部和第二右侧板6下部均固设有第二支撑板17,所述第二支撑板17两端分别固设于前后两块第一支撑板16上,所述第一后侧板19固设于所述第二左侧板5和第二右侧板6之间,所述前侧板8固设于所述第二左侧板5和第二右侧板6之间。
其中:所述行走轮1为万向轮,便于机器人灵活实现沿任意方向的运动。
其中:所述底座、第一左侧板2、第一右侧板3、第二左侧板5、第二右侧板6、第二后侧板7、第一后侧板19及前侧板8上均开设有用于减轻自重的通孔18,减少了机器人所需的驱动力,提高了运动的灵活性。
其中:所述通孔18圆孔或方孔,当采用方孔时,方孔的边角处进行倒圆角处理,避免应力集中。
其中:所述第二后侧板7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左侧板5、第二右侧板6、第一后侧板19及前侧板8,便于面部表情显示器的安装和维护。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机器人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座、躯干框架和头部框架,所述底座下部装设有若干个相互独立驱动的行走轮,所述躯干框架包括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及前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构成下躯干腔体,所述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及前侧板合围构成上躯干腔体,所述头部框架包括第二后侧板,所述第二后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一后侧板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之间固设有支座,所述下躯干腔体内设有摆动架,所述摆动架通过铰链与所述支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前底板、后底板以及U型连接板,所述U型连接板开口朝下布置,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分别固设于所述U型连接板前后两侧,所述行走轮设有四个并分别装设于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的端部,所述第一左侧板后部和第一右侧板后部固设于所述后底板上表面,第一左侧板前部和第一右侧板前部固设于所述U型连接板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板前部和第一右侧板前部、以及第一左侧板后部和第一右侧板后部分别通过一块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板下部和第二右侧板下部均固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两端分别固设于前后两块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后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之间,所述前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前侧板及第二后侧板上均开设有用于减轻自重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或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内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侧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前侧板及第一后侧板。
CN201620104013.8U 2016-02-02 2016-02-02 机器人内部框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43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4013.8U CN205343126U (zh) 2016-02-02 2016-02-02 机器人内部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4013.8U CN205343126U (zh) 2016-02-02 2016-02-02 机器人内部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43126U true CN205343126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78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401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43126U (zh) 2016-02-02 2016-02-02 机器人内部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43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00437A3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06418781U (zh) 一种建筑墙板移动安装装置
CN204369372U (zh) 一种电梯轿厢
CN205343126U (zh) 机器人内部框架
CN202924620U (zh) 一种在狭小空间内安装设备用的安装支架
CN20563266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底盘结构
CN203130707U (zh) 一种用于安装杆体的连接结构
CN207686250U (zh) 一种炼油化工设备检修用机修工作架
CN206679076U (zh) 一种全地形移动机器人底盘
CN206841079U (zh) 避震后轮
CN205775998U (zh) 隔离网
CN205013009U (zh) 一种隧道中心排水沟现浇盖板定型模板车
CN203306891U (zh) 电梯层门绳头架
CN204197612U (zh) 一种防撞架
CN202690608U (zh) 框架连接件
CN203715033U (zh) 一种观光电梯底盘托架
CN203713712U (zh) 一种走台板组件及应用该组件的工程机械
CN205392325U (zh) 一种混料机提升架
CN209921602U (zh) 无人机起落架专用分体式三通连接件
CN204265285U (zh) 起重机电动单梁上的限位开关的安装结构
CN203742165U (zh) 装配式结构现浇楼梯定型模板
CN202978009U (zh) 一种变电站用防鼠挡板的安装结构
CN205224773U (zh) 一种升降横移车库警示灯安装装置
CN208412805U (zh) 一种装配式轻量化物流车厢结构
CN209970624U (zh) 一种效率高的视频监控盒组装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