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6256U - 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6256U
CN205326256U CN201620001882.8U CN201620001882U CN205326256U CN 205326256 U CN205326256 U CN 205326256U CN 201620001882 U CN201620001882 U CN 201620001882U CN 205326256 U CN205326256 U CN 205326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housing
water
cooling system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018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deng Land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deng Land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deng Land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deng Land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018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6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6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62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其包括风冷系统、水冷系统以及冷水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鼓风机、风罩、风冷换热器、除湿器、电磁阀以及一个以上的风嘴,所述风罩由进风风罩和出风风罩构成,所述进风风罩和出风风罩分别固定设置在风冷换热器两侧,所述进风风罩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出风风罩通过管道与除湿器连通;设置两个独立的冷却系统,在产品体积小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水冷系统,在加工大体积的厚壁产品时可以同时使用,水冷系统降低模具的温度从而降低产品温度,风冷系统通过吹塑口将经过冷却的除湿后的气体导入产品内部,加速产品冷却,从而加速脱模,最终提高吹塑机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制约吹塑设备的是产品冷却慢,不能及时脱模,造成设备生产速率慢,因此吹塑设备都带有模具冷却,加快产品脱模,增加设备的生产速度,但是这样虽然有一定的效果,可是还是没有明显的加速,大的产品还是要等待,尤其是有把手的产品,冷却盘管遍布,导致模具的某些部分不能及时降温,脱模时间几乎不受冷却管影响,没有一种有效的冷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吹塑件快速降温脱模的冷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其包括风冷系统、水冷系统以及冷水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鼓风机、风罩、风冷换热器、除湿器、电磁阀以及一个以上的风嘴,所述风罩由进风风罩和出风风罩构成,所述进风风罩和出风风罩分别固定设置在风冷换热器两侧,所述进风风罩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出风风罩通过管道与除湿器连通;所述水冷系统包括板换、与板换负载端回水口连通的集水器、与板换负载端出水口连通的分水器,所述分水器与板换之间的管道设置有冷冻水循环泵,所述集水器和分水器通过一根以上的管道与模具冷却管道连通;所述冷水系统包括冷水机,所述冷水机通过管道与板换冷端连通,所述冷水机出水口与板换之间的管道设置有冷水循环泵;所述风嘴设置在气缸缸杆上,所述风冷换热器与板换串联。
进一步说,所述进风风罩和出风风罩底部分别设置有虹吸式排水口。
进一步说,所述鼓风机的进风口还设置有除尘器。
进一步说,所述风冷换热器包括与板换出水口连通的分管器、与冷水机回水口连通的集管器以及连通分管器和集管器的多根翅鞘盘管。
进一步说,所述风冷换热器底部设置有脊型导水板,所述导水板底边分别与进风风罩和出风风罩底部固定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设置两个独立的冷却系统,在产品体积小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水冷系统,在加工大体积的厚壁产品时可以同时使用,水冷系统降低模具的温度从而降低产品温度,风冷系统通过吹塑口将经过冷却的除湿后的气体导入产品内部,加速产品冷却,从而加速脱模,最终提高吹塑机生产效率。
由于空气冷却时会有凝结水,因此需要将凝结水导出,但是由于风罩内是正压,因此用虹吸结构平衡气压,还可以不影响排水。
除尘器可以去除空气的浮尘杂质,避免影响吹塑产品内的容器的洁净度,可以使产品内保持的更稳定的产品品质。
板换的出水口通过分管器、翅鞘盘管、集管器回流至冷水机;将经过板换的冷水引致翅鞘盘管内,经过二次气流换热,充分利用能源;经过第一次板换换热的冷水,还可以利用气流再进行二次换热,这样就可以将低品位能源进一步换热,这样的温度适合产品内部的温度,不会过冷过热。
翅鞘盘管的底部设置的脊型导水板方便凝结水分流制两侧的进风风罩和出风风罩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1鼓风机、121进风风罩、122出风风罩、123排水口、13除湿器、14电磁阀、15风嘴、16除尘器、21集水器、22分水器、23冷冻水循环泵、31冷水机、32冷水循环泵、41风冷换热器、411翅鞘盘管、412导水板、413分管器、414集管器、42板换、5气缸缸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其包括风冷系统、水冷系统以及冷水系统;
所述风冷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鼓风机11、风罩、风冷换热器41、除湿器13、电磁阀14以及一个以上的风嘴15,所述风罩由进风风罩121和出风风罩122构成,所述进风风罩121和出风风罩122分别固定设置在风冷换热器41两侧,所述进风风罩121通过管道与鼓风机11连通,所述出风风罩122通过管道与除湿器13连通;所述水冷系统包括板换42、与板换42负载端回水口连通的集水器21、与板换42负载端出水口连通的分水器22,所述分水器22与板换42之间的管道设置有冷冻水循环泵23,所述集水器21和分水器22通过一根以上的管道与模具冷却管道连通;所述冷水系统包括冷水机31,所述冷水机31通过管道与板换42冷端连通,所述冷水机31出水口与板换42之间的管道设置有冷水循环泵32;所述风嘴15设置在气缸缸杆5上,所述风冷换热器41与板换42串联。本实用新型在设置两个独立的冷却系统,在产品体积小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水冷系统,在加工大体积的厚壁产品时可以同时使用,水冷系统降低模具的温度从而降低产品温度,风冷系统通过吹塑口将经过冷却的除湿后的气体导入产品内部,加速产品冷却,从而加速脱模,最终提高吹塑机生产效率。
进风风罩121和出风风罩122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水口123。由于空气冷却时会有凝结水,因此需要将凝结水导出,但是由于风罩内是正压,因此用虹吸结构平衡气压,还可以不影响排水。
鼓风机11的进风口还设置有除尘器16;如附图2所示,所述风冷换热器41包括与板换42出水口连通的分管器413、与冷水机31回水口连通的集管器414以及连通分管器413和集管器414的多根翅鞘盘管411;所述风冷换热器41底部设置有脊型导水板412,所述导水板412底边分别与进风风罩121和出风风罩122底部固定设置。模具的冷却循环负荷大,与冷水机31的冷水通过板换42进行第一次换热,而流出板换42的冷水再经过翅鞘盘管411与气流进行二次换热,再流回到冷水机31。
使用时,冷水机31开启,通过冷水循环泵32将冷水输送至换热器,此时板换42和风冷换热器41的冷源盘管或通道内管都是低温冷媒,而后冷媒回流到冷水机31完成循环,冷冻水循环泵23启动,冷冻水经过分水器22、导管进入模具后,冷冻水与模具换热,再经由导管回流至集水器21,通过管道进入板换42,与冷源盘管换热,而后进入冷冻水循环泵23完成循环;鼓风机11启动将气流通过管道进入到风罩内,进风风罩121和出风风罩122是密闭腔体,气流由进风风罩121经过风冷换热器41到达出风风罩122,气流经过风冷换热器41时完成换热,气体降温后湿度增大,经过除湿器13后除去凝结水,经过电磁阀14后到达喷嘴15,气缸工作,气缸缸杆带动气嘴到达产品吹塑口,电磁阀14开启,气流进入产品内腔,降低产品内腔的温度,两个措施共同降低产品温度,加快产品定型脱模,提高吹塑机生产效率。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产品腔体内保持正压,避免产品形变,由喷嘴一侧设置的泄气调压阀控制内腔压力,气嘴15压力不足时可以设置增压泵提高气嘴15的出风压力,当气嘴15的气流进入产品时,产品内气压增加,泄气阀打开,产品内的气流溢出完成产品降温。
板换42是板式换热器的简称,风冷换热器41是空气的热量通过管壁与冷媒进行热传递。冷媒是传递冷量的媒介,可以是水等其他液体,本申请中多用水,但是此处的水是代称,不仅仅是水,也可以是乙二醇等其他冷媒,冷媒一般都是液体。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发明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风冷系统、水冷系统以及冷水系统;
所述风冷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鼓风机(11)、风罩、风冷换热器(41)、除湿器(13)、电磁阀(14)以及一个以上的风嘴(15),所述风罩由进风风罩(121)和出风风罩(122)构成,所述进风风罩(121)和出风风罩(122)分别固定设置在风冷换热器(41)两侧,所述进风风罩(121)通过管道与鼓风机(11)连通,所述出风风罩(122)通过管道与除湿器(13)连通;
所述水冷系统包括板换(42)、与板换(42)负载端回水口连通的集水器(21)、与板换(42)负载端出水口连通的分水器(22),所述分水器(22)与板换(42)之间的管道设置有冷冻水循环泵(23),所述集水器(21)和分水器(22)通过一根以上的管道与模具冷却管道连通;
所述冷水系统包括冷水机(31),所述冷水机(31)通过管道与板换(42)冷端连通,所述冷水机(31)出水口与板换(42)之间的管道设置有冷水循环泵(32);
所述风嘴(15)设置在气缸缸杆(5)上,所述风冷换热器(41)与板换(42)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罩(121)和出风风罩(122)底部分别设置有虹吸式排水口(1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11)的进风口还设置有除尘器(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器(41)包括与板换(42)出水口连通的分管器(413)、与冷水机(31)回水口连通的集管器(414)以及连通分管器(413)和集管器(414)的多根翅鞘盘管(4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器(41)底部设置有脊型导水板(412),所述导水板(412)底边分别与进风风罩(121)和出风风罩(122)底部固定设置。
CN201620001882.8U 2016-01-04 2016-01-04 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6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1882.8U CN205326256U (zh) 2016-01-04 2016-01-04 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1882.8U CN205326256U (zh) 2016-01-04 2016-01-04 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6256U true CN205326256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09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0188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6256U (zh) 2016-01-04 2016-01-04 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625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3975A (zh) * 2016-07-29 2016-10-12 无锡市华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铝塑膜复合设备用冷却装置
CN107471536A (zh) * 2017-07-01 2017-12-15 太仓英达锅炉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装配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3975A (zh) * 2016-07-29 2016-10-12 无锡市华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铝塑膜复合设备用冷却装置
CN107471536A (zh) * 2017-07-01 2017-12-15 太仓英达锅炉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装配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9510B (zh) 数据中心用带有冷梁的水-空气辐射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05864945U (zh) 一种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CN205326256U (zh) 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CN206019387U (zh) 一种节水冷却塔
CN205326257U (zh) 一种风冷吹塑大体积模具成品内冷却系统
CN203757933U (zh) 冷热分区、蒸发冷却与精密空调联动的单元式机房空调
CN208555884U (zh) 一种砂温控制装置以及降温设备
CN207403123U (zh) 一种注塑机模具的水冷装置
CN108999692A (zh)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装置
CN203937085U (zh) 一种eva膜流延机辊冷却装置
CN208484205U (zh) 一种pvc管材生产用双效冷却装置
CN208118206U (zh) 一种模具冷却系统
CN111974974A (zh) 一种浮动紧致铸件生产装置
CN206201461U (zh) 一种吹塑风嘴处加装干燥冷风装置的吹塑机
CN212902813U (zh) 蒸发式冷凝器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2018976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
CN214188314U (zh) 一种注塑机用的风冷装置
CN212215474U (zh) 一种新型降温分液装置
CN208825533U (zh) 一种铸造件原地降温箱
CN219254102U (zh) 一种高效冷却机构
CN213870192U (zh) 一种真空泵轴润滑油冷却循环装置
CN111237923A (zh) 一种热泵冷气回收装置
CN218342677U (zh) 一种泡塑模具冷却装置
CN214725733U (zh) 一种印刷冷却装置
CN221020138U (zh) 精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