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6175U - 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6175U
CN205326175U CN201521140692.6U CN201521140692U CN205326175U CN 205326175 U CN205326175 U CN 205326175U CN 201521140692 U CN201521140692 U CN 201521140692U CN 205326175 U CN205326175 U CN 205326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ue
mould
glue
runner
ent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406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406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6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6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6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模仁,所述模仁的顶部设有多个相互围设的滑块,所述多个滑块围设成用于成型零件的型腔,其中,相邻两个滑块相交的位置处开设有主流道、以及形成于其中一滑块的侧流道,所述主流道的顶部设有热嘴,所述侧流道自所述主流道的底端向内侧延伸至所述型腔的底部,所述侧流道形成有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部的浇口。热嘴与主流道配合使用,避免使用细水口冷流道产生过量废料,通过主流道和侧流道组合进胶,可以减少冷流道的长度,并可以大幅度增大进胶口通道,使流动阻力大大减小,成型的零件不会产生气纹,冷胶印等缺陷,提高产品良率,同时可以减小成型时的注射压力,提高模具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模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塑胶制品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一体化设计,使得产品通过零件装配去遮蔽的工艺性缺陷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制造厂商在保证高品质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在塑胶零件外观部分无法设置模具进胶点时,传统的塑胶模具一般将模具设计为倒装结构或者潜伏式进胶等方式,但运用这些设计方案的结果,往往使模具的成型困难,产品质量差。因为采用上述方案,模具需要通过细水口流道将浇口由产品外观面转移到侧壁或内壁,然后通过潜伏或牛角式浇口对产品进胶,成型产品时细水口流道产生的废料多;细水口和潜浇口尺寸有限,进胶时阻力大导致压力损失大,当在高速高压的条件注塑时,极易造成成型后的产品进胶点气纹、冷胶印等多种不良,导致产品不良率高;同时,由于模具结构复杂,开合模时间偏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模具寿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旨在使塑胶零件外观面无进胶点,不会影响零件外观,且能够避免成型过程中产生气纹、冷胶印等缺陷,提高产品良率和模具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包括模仁,所述模仁的顶部设有多个相互围设的滑块,所述多个滑块围设成用于成型零件的型腔,其中,相邻两个滑块相交的位置处开设有主流道、以及形成于其中一滑块的侧流道,所述主流道的顶部设有热嘴,所述侧流道自所述主流道的底端向内侧延伸至所述型腔的底部,所述侧流道形成有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部的浇口。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由相邻两个所述滑块于相交部位处分别开设的凹槽围合形成。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是在相邻两个所述滑块的相交面向其中一滑块凹设的截面为U形或梯形的流道。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贯穿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所述主流道的底部设有司筒,所述司筒穿过所述模仁,可相对所述模仁滑动,所述司筒的顶端抵持于所述主流道的下端口的周缘。
优选地,所述司筒的底端设有凸台,供脱模工具抵持。
优选地,所述司筒内设有司筒针,所述司筒针的顶端伸入所述主流道内,底端超出所述司筒的底部,且固定于所述模具的模架。
优选地,所述浇口与所述侧流道的末端之间具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侧流道是在所述模仁与所述滑块的相交面、向所述滑块内凹设的流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主流道的顶部设置热嘴,热嘴与主流道配合使用,避免使用细水口冷流道产生过量废料,通过主流道和侧流道组合进胶,可以减少冷流道的长度,并可以大幅度增大进胶口通道,使流动阻力大大减小,不会在成型的零件上产生气纹,冷胶印等缺陷,提高产品良率,同时可以减小成型时的注射压力,提高模具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侧进胶的模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侧进胶的模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内侧进胶的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侧进胶的模具又一实施例,对应图3的局部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侧进胶的模具再一实施例,对应图3的局部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模仁 5 主流道 9 通孔
2 滑块 6 侧流道 10 凸台
3 型腔 7 浇口 11 司筒针
4 热嘴 8 司筒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用于成型塑胶零件,内侧进胶的模具将浇口设置在型腔的底部,使得成型的零件仅底部有胶口,而顶部和四周侧面这些外观面无进胶点,避免外观缺陷,外观更佳,符合使用者要求。
如图1及图2,内侧进胶的模具包括模仁1,模仁1的顶部设有多个相互围设的滑块2,滑块2之间围设成用于成型零件的型腔3,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四个滑块2,四个滑块2之间相互扣合围成型腔3。采用滑块2在注塑成型时开合模迅速,成型周期可节省2秒以上,降低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且脱模动作可靠。其中相邻两个滑块2相交的位置处开设有主流道5,所述主流道5自所述相邻两个滑块2的顶部开设,主流道5的顶部设有热嘴4,热嘴4可以维持进入主流道5的塑胶的温度,一般为200℃左右,避免塑胶进入主流道5时温度低,影响注胶,采用热嘴4和主流道5的转接,避免使用细水口冷流道转接而产生的过量废料,至少可以节省50%~90%的水口废料。主流道5的底部侧向延伸设有侧流道6,侧流道6形成于其中一滑块2且延伸至型腔3的底部,侧流道6是自模仁1与滑块2的相交面上向滑块2内凹设的凹槽,即侧流道6位于模具的分型面上,在滑块2退出时,侧流道6内的废料可脱出侧流道6。侧流道6靠近其末端处设有浇口7,所述浇口7通常为半圆形或方形或U形。采用主流道5和侧流道6,将浇口7设置在型腔3的底部,将胶口转移到成型零件的内侧,即将胶口转移到零件的非外观面,使得零件的外观面无进胶点,避免外观缺陷。同时,采用主流道6和侧流道7的组合进胶,由于减短了冷流道的长度,并可以大幅增大了进胶口通道,使流动阻力大大减小,即减小了成形零件时的注射压力损失,可用低压低速进行生产,减小了成型时的注射压力,模具工况好,提高模具寿命,同时因为低速射胶成形,模腔内空气有足够时间排出,避免因高速高压引起材料与空气混合而生的水口气纹,因此不会产生气纹,冷胶印等缺陷,提高产品良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塑胶零件四周均为外观面而无法进胶的问题,且通过热嘴4、主流道5和侧流道6的配合进胶,避免零件成型过程中产生气纹,冷胶印等缺陷,提升产品良率,也可以提高模具寿命,降低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料产生。
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浇口7与侧流道6的末端之间具有间距,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如图3及图4,主流道5的形态和大小可根据需要来定。在本实施例中,主流道5由相邻两个滑块2于相交部位处分别开设的凹槽相对围合形成,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形,形成的主流道5截面呈圆形,这种主流道5需要在相邻两个滑块2上分别加工半圆形凹槽,形成主流道。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凹槽的截面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如半椭圆形、方形等等。
如图5,在又一实施例中,主流道5是在相邻两个滑块2的相交面朝向其中一个滑块2内部开设截面为U形的流道,这种主流道5只需要在其中一个滑块2上加工U形凹槽即可。
如图6,在再一实施例中,主流道5是在相邻两个滑块2的相交面朝向其中一个滑块2内部开设截面为梯形的流道,这种主流道只5需要在其中一个滑块2上加工梯形凹槽即可。
如图1及图2,主流道5贯穿滑块2的底部设置,主流道5的底部设有司筒8,司筒8装设于模仁1的通孔9中,司筒8与通孔9间隙配合,可沿通孔9滑动,即司筒8可相对模仁1滑动,司筒8的的顶端抵持于主流道5的下端口的周缘,司筒8的底端设有凸台10,供脱模工具抵持。司筒8内设有司筒针11,司筒针11的顶端伸入主流道5内,底端超出司筒8的底部,且固定于模具的模架上,司筒针11伸入主流道5内,可以对主流道5进行定位,防止滑块2向外退出时主流道5内的废料粘住滑块2。脱模时,先将滑块2向外退出,由于主流道5设置于相邻两个滑块2相交位置处,侧流道6设置于模仁1与滑块2相交位置处,因此在滑块2向外退出后,主流道5和侧流道5内的废料则固定在司筒针11上。然后向上推顶司筒8的凸台10,此时司筒针11固定不动,则司筒8向上顶出废料,实现废料和零件的顺利脱模,防止滑块2脱模时主流道5发生偏移,且通过司筒8顶出废料,使得再次合模时主流道5和侧流道6内保持通畅。主流道5、侧流道6及水口从滑块2上脱出,可以做20度以上脱模角,脱模时与模壁摩擦极小,不会磨出塑胶粉末,所以不会在下一模产品上出现冷胶印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仁,所述模仁的顶部设有多个相互围设的滑块,所述多个滑块围设成用于成型零件的型腔,其中,相邻两个滑块相交的位置处开设有主流道、以及形成于其中一滑块的侧流道,所述主流道的顶部设有热嘴,所述侧流道自所述主流道的底端向内侧延伸至所述型腔的底部,所述侧流道形成有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部的浇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侧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由相邻两个所述滑块于相交部位处分别开设的凹槽围合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侧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侧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是在相邻两个所述滑块的相交面、向其中一滑块凹设的截面为U形或梯形的流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侧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贯穿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所述主流道的底部设有司筒,所述司筒穿过所述模仁,可相对所述模仁滑动,所述司筒的顶端抵持于所述主流道的下端口的周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侧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司筒的底端设有凸台,供脱模工具抵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侧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司筒内设有司筒针,所述司筒针的顶端伸入所述主流道内,底端超出所述司筒的底部,且固定于所述模具的模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侧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与所述侧流道的末端之间具有间距。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侧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流道是在所述模仁与所述滑块的相交面、向所述滑块内凹设的流道。
CN201521140692.6U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Active CN205326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0692.6U CN205326175U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0692.6U CN205326175U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6175U true CN205326175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08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40692.6U Active CN205326175U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61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324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滑块进胶结构
CN109605681A (zh) * 2018-11-27 2019-04-12 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产生气纹的模具
CN113103515A (zh) * 2021-03-15 2021-07-13 重庆赋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外壳注塑成型精密模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324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滑块进胶结构
CN109605681A (zh) * 2018-11-27 2019-04-12 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产生气纹的模具
CN113103515A (zh) * 2021-03-15 2021-07-13 重庆赋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外壳注塑成型精密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26175U (zh) 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CN211389927U (zh) 一种模具冷却水路
CN106182621A (zh) 阀芯注塑模具
CN205467163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
CN109702964A (zh) 汽车行李架双色注塑模具
CN2931069Y (zh) 热流道模具之内嘴尖结构
CN208374157U (zh) 一种用于生产弧形面板的压铸模具
CN201261245Y (zh) 低压注塑模具
CN208375892U (zh) 具有全自动气道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9755927U (zh) 汽车行李架双色注塑模具
CN203427217U (zh) 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及制造该板带的模具
CN208290417U (zh) 一种水冷式固型注塑模具
CN206201393U (zh) 一种外盖模具
CN205416226U (zh) 能缩短冷却时间的机壳注塑模具
CN205238494U (zh) 注塑模具
CN206140826U (zh) 塑胶注入件以及塑胶模具
CN219486431U (zh) 一种细水口模具节约料头结构
CN207808341U (zh) 一种双头热流道模具结构
CN208615229U (zh) 具有冷流道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4894442U (zh) 较长注塑件的加工模具
CN205705084U (zh) 一种三板式可加工塑料内丝弯头模具
CN204196155U (zh) 注塑模具的型芯结构
CN210880671U (zh) 轮眉成型模具
CN209738185U (zh) 注塑模具
CN219789113U (zh) 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