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5513U - 光器件夹具及光器件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器件夹具及光器件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5513U
CN205325513U CN201521108265.XU CN201521108265U CN205325513U CN 205325513 U CN205325513 U CN 205325513U CN 201521108265 U CN201521108265 U CN 201521108265U CN 205325513 U CN205325513 U CN 205325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evice
lid
firing equipment
shaped
ai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082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忠波
张健
杨现文
吴天书
李林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kte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kte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kte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kte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082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5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5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5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器件夹具,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用于支承光器件首部的第一支座和用于支承光器件尾部的第二支座,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间隔设置以架空光器件;还包括上盖,上盖包括用于盖合在基座上以收容光器件首部的第一盖体和用于盖合在基座上以收容光器件尾部的第二盖体,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间隔设置并曝露出架空的光器件部分。另外还涉及一种光器件加热设备,包括上述光器件夹具及对曝露的光器件部分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可只对光器件中部进行加热,对不需加热的部位进行保护处理,以保证光器件不受损伤,从而提高光器件加热操作的产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光器件夹具及光器件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器件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器件夹具及一种光器件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光模块在使用环境要求为工业级温度(-40℃~+85℃)时,会出现波长变化,阈值、斜效率,消光比,光功率等数据发生变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产品性能稳定,须对光模块器件进行加热处理,以保持到常温环境,从而保证其能满足在低温(-40℃)环境中使用。
目前,限于光器件的体积很小:Φ5×14mm,光器件首尾两端都是温度敏感区,不能耐大于70℃以上的高温,否则造成损坏,因此,若要光模块满足在低温环境中使用,必须对光器件中部加热。目前常用的加热方式为:在光器件表面添加柔性电热片,在常温时,不给电,不加热,当环境温度到达低温预值时,会自动通电对光器件外壳加热,保证光模块参数正常。由于金属器件外形常规为圆柱形,柔性电热片需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光器件外壳上,因柔性电热片自身张力较大,或双面胶粘贴力度不能承受电热片的回弹,常有柔性电热片张开或脱落的情况出现,因此电热片需再用东西来紧固。考虑到维修拆卸的方便,且需选用能防高温的材料,因此上述粘贴操作不能使用胶水,选择热缩管来套牢是个很好的办法,但对热缩管在熔缩的过程中需保证不能对光器件等造成损伤,而且手工操作不易保证热缩效果,在大批量生产时效率低下,极易对操作人员造成高温烫伤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器件夹具及一种光器件加热设备,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光器件夹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支承光器件首部的第一支座和用于支承光器件尾部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间隔设置以架空光器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用于盖合在所述基座上以收容光器件首部的第一盖体和用于盖合在所述基座上以收容光器件尾部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间隔设置并曝露出架空的光器件部分。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间隔连接,所述上盖一端与所述基座铰接形成翻盖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光器件加热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器件夹具及对曝露的光器件部分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加热装置包括U型风道和向所述U型风道供热风的供风机构,于所述U型风道内环壁面开设有至少一道U型通风槽道,所述U型风道开口端朝下并围成一可将曝露的光器件部分收容于内的U型加热空间。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加热设备还包括底座,所述U型风道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光器件夹具置于所述U型加热空间内或由所述U型加热空间退出的送料机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送料轨道,所述送料轨道位于所述U型风道下方,所述光器件夹具滑动设置于所述送料轨道上且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滑移的驱动结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底座上设有隔板,所述送料轨道穿过所述隔板且于所述隔板上对应设有容纳所述光器件夹具通过的送料通道,所述隔板两侧分别形成加热区和装卸料区。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动推杆或气缸或液压缸。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驱动结构的工作电路连接有控制送料与退料间隔时间的定时器。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供风机构包括控制送风温度及送风的风量温控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光器件夹具通过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架空光器件,通过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将光器件夹具首尾收容而将光器件中部曝露于外在空间,从而可只对光器件中部进行加热,对不需加热的部位进行保护处理,以保证光器件不受损伤,从而提高光器件加热操作的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器件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器件夹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器件夹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型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型风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型风道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器件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器件加热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器件夹具1,包括基座101,所述基座101上设有用于支承光器件2首部的第一支座103和用于支承光器件2尾部的第二支座104,所述第一支座103与所述第二支座104间隔设置以架空光器件2;还包括上盖102,所述上盖102包括用于盖合在所述基座101上以收容光器件2首部的第一盖体1021和用于盖合在所述基座101上以收容光器件2尾部的第二盖体1022,所述第一盖体1021与所述第二盖体1022间隔设置并曝露出架空的光器件部分201。针对光器件2的圆柱形结构,可将第一支座103与第二支座104用于支承的部位设置成圆弧形凹槽结构,以提高支承的稳定性。第一盖体1021与基座101围成一封闭腔,将第一支座103与光器件2首部收容在该封闭腔内,第二盖体1022与基座101同样围成一封闭腔,将第二支座104与光器件2尾部收容于内,第一盖体1021与第二盖体1022之间的光器件部分201即曝露在外,从而可只对该部分光器件201进行加热,光器件2首尾部分则受到上盖102的保护,以保证不受到损伤。第一盖体1021与第二盖体1022可分别开合,但优选为将第一盖体1021与第二盖体1022间隔连接,以提高操作的效率,连接方式为第一盖体1021下部与第二盖体1022下部通过连接板连接使得二者成为一整体,该整体结构包括由第一盖体1021与第二盖体1022围成的U型空间,曝露的光器件部分201即位于该U型空间内。优选地,所述上盖102一端与所述基座101铰接形成翻盖式结构,以提高装卸光器件2的方便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上盖102另一端可设置把手105,方便工人将上盖102翻起或合上。
实施例二
如图7-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光器件加热设备,该加热设备采用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器件夹具1,还包括在该光器件夹具1夹持设置光器件2时对曝露的光器件部分201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由于光器件2首尾均受到上盖102的封闭保护,因此,可将该光器件夹具1夹持设置光器件2后整体放入加热设备(如高温烘箱)内进行烤炙或烘热,这种情况下最好对上盖102进行隔热处理。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4-图6,所述加热装置采取如下结构:其包括U型风道5和向所述U型风道5供热风的供风机构7,于所述U型风道5内环壁面开设有至少一道U型通风槽道502,所述U型风道5开口端朝下并围成一可将曝露的光器件部分201收容于内的U型加热空间,此处所述的U型风道5开口端指的是U型结构开口端,即该U型风道5为倒U型结构。该U型风道5可通过竖向升降装置使得其靠近或远离光器件夹具1的U型空间,或使得该光器件夹具1通过水平位移驱动装置使得其靠近或远离上述U型风道5;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在常温区进行光器件夹具1的装卸料,光器件夹具首尾两端都设计有便于手工拿取的U型支架框,能防滑防烫作用,所述加热设备还包括底座3,所述U型风道5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底座3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光器件夹具1置于所述U型加热空间内或由所述U型加热空间退出的送料机构。
接续上述加热设备的结构,如图7-图8,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3上的送料轨道4,所述送料轨道4位于所述U型风道5下方,所述光器件夹具1滑动设置于所述送料轨道4上且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滑移的驱动结构6。其中,U型风道5内环开口端的宽度应大于光器件夹具1的宽度,以便光器件夹具1可自如穿过该U型风道5的U型加热空间;U型风道5的厚度与上述U型空间的宽度(即第一盖体1021与第二盖体1022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保证该U型风道5可覆盖曝露的光器件部分201即可。U型风道5的顶部设置进风口501,用于连接供风机构7,该U型风道5内部为中空结构,从而可将进风口501进入的热风分配到整个U型空腔内,再通过上述U型通风槽道502排出,可将进风口501的集中风源均匀的分散成环形的风源,对置于U型加热空间内的光器件2进行环抱式加热,环形均匀辐射的热风可对光器件2进行整圈360°加热,保证对光器件2进行均匀加热。上述供风机构7包括控制送风温度及送风的风量的温控结构,可采用热风枪等,加热温度精准度可控制在±3℃范围内。上述驱动结构6可采用电动推杆或气缸或液压缸等,电动推杆、气缸、液压缸的输出端可通过连杆与光器件夹具1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6的工作电路连接有控制送料与退料间隔时间的定时器10,通过定时器10控制驱动结构6推送光器件夹具1和退出光器件夹具1的间隔时间,实现对光器件2加热时间的控制,加热时间精准度可控制到秒单位。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在底座3上设置开关按钮9,通过该开关按钮9控制驱动结构6来工作。
接续上述加热设备的结构,如图7-图8,所述底座3上设有隔板8,所述送料轨道4穿过所述隔板8且于所述隔板8上对应设有容纳所述光器件夹具1通过的送料通道,所述隔板8两侧分别形成加热区和装卸料区。操作人员可在装卸料区完成常温装卸料,避免被高温烫伤,有效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及安全性。上述U型风道5可固定于该隔板8上,即支架由隔板8替代,或通过支架固定在该隔板8上,热风枪也可固定在该隔板8上。同时为了防止隔板8被高温传热,影响操作的安全性,特在隔板8与供风机构7之间的连接支架上增加了一块云母片,使热量隔断,有效达到阻热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器件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支承光器件首部的第一支座和用于支承光器件尾部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间隔设置以架空光器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用于盖合在所述基座上以收容光器件首部的第一盖体和用于盖合在所述基座上以收容光器件尾部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间隔设置并曝露出架空的光器件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器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间隔连接,所述上盖一端与所述基座铰接形成翻盖式结构。
3.一种光器件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器件夹具及对曝露的光器件部分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器件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U型风道和向所述U型风道供热风的供风机构,于所述U型风道内环壁面开设有至少一道U型通风槽道,所述U型风道开口端朝下并围成一可将曝露的光器件部分收容于内的U型加热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器件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还包括底座,所述U型风道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光器件夹具置于所述U型加热空间内或由所述U型加热空间退出的送料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器件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送料轨道,所述送料轨道位于所述U型风道下方,所述光器件夹具滑动设置于所述送料轨道上且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滑移的驱动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器件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隔板,所述送料轨道穿过所述隔板且于所述隔板上对应设有容所述光器件夹具通过的送料通道,所述隔板两侧分别形成加热区和装卸料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器件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动推杆或气缸或液压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器件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的工作电路连接有控制送料与退料间隔时间的定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器件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机构包括控制送风温度及送风的风量大小的温控结构。
CN201521108265.XU 2015-12-25 2015-12-25 光器件夹具及光器件加热设备 Active CN205325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08265.XU CN205325513U (zh) 2015-12-25 2015-12-25 光器件夹具及光器件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08265.XU CN205325513U (zh) 2015-12-25 2015-12-25 光器件夹具及光器件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5513U true CN205325513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31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08265.XU Active CN205325513U (zh) 2015-12-25 2015-12-25 光器件夹具及光器件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55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4247A (zh) * 2019-05-29 2019-08-27 深圳市亚派光电器件有限公司 光器件测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4247A (zh) * 2019-05-29 2019-08-27 深圳市亚派光电器件有限公司 光器件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92541U (zh) 搭接装置的焊接装置
CN203715692U (zh) 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真空气冷热处理炉
CN106944321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热熔胶枪及其使用方法
SG126908A1 (en) Oven for controlled heating of compounds at varying temperatures
CN101285654B (zh) 微波烧结设备及方法
CN205325513U (zh) 光器件夹具及光器件加热设备
CN105066683A (zh) 一种新型真空冶炼炉
CN208945092U (zh) 一种热锻模具快速预热机构
CN110108120A (zh) 一种马弗炉
CN201269689Y (zh) 一种气氛烧结炉
CN203681977U (zh) 一种膜包机烘箱加热部件
CN109909439A (zh) 一种热锻模具快速预热机构及其预热方法
CN106108685B (zh) 一种内置电池式保温容器
CN110255874A (zh) 玻璃基板切割机
CN204359111U (zh) 一种低温耐磨电阻固化烧结炉
CN208112993U (zh) 一种能够自动上下料的通电固化机
CN202447778U (zh) 一种利用液氮冷却的回流焊接系统
CN104186248B (zh) 一种用于农业大棚的保温板
CN206377993U (zh) 一种退热用箱式电阻炉
CN217504394U (zh) 一种管式炉上下段温度控制调节结构
CN204104423U (zh) 一种用于农业大棚的保温板
RU6017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грева поверхности трубопровода
CN213543206U (zh) 一种用于3,5-二溴氯苯生产的箱式电阻炉
KR102286601B1 (ko) 에너지 저소비형 고효율 스마트 용해보온로
CN102288036A (zh) 微波窑炉及炉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Optical device anchor clamps and optical device firing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Pledgee: Wuh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Optics Valley branch

Pledgor: Wuhan Linktel Technologies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742000001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908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Pledgee: Wuh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Optics Valley branch

Pledgor: Wuhan Linktel Technologies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7420000019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000 building 12, Block E, 52 Liufang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Lian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2nd floor, building 1, Putian, China, No.20, daxueyuan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ktel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