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8852U - 汽车燃油管 - Google Patents

汽车燃油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98852U
CN205298852U CN201521074907.9U CN201521074907U CN205298852U CN 205298852 U CN205298852 U CN 205298852U CN 201521074907 U CN201521074907 U CN 201521074907U CN 205298852 U CN205298852 U CN 205298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nylon
snap joint
vehicle fuel
fue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749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言锋
许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per Standard Automotive Part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per Standard Automotive Part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per Standard Automotive Part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per Standard Automotive Part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749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98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98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98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汽车燃油管,其包括管体、连接在所述管体一端的第一快速接头、连接在所述管体另一端的第二快速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管体的且由尼龙12制成的一体化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二快速接头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管体中,所述连接件包裹在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二快速接头连接的交集部分。本实用新型采用尼龙12材质的连接件包裹住管体与金属材质的第二快速接头,此新的快速接头的装配技术,可以满足客户要求的管体与金属接头之间的拉拔力的要求,提高了汽车燃油管的安全可靠性,不仅增长了使用寿命且使用寿命的时间得到保证。

Description

汽车燃油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油管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燃油管。
【背景技术】
汽车燃油管主要用于提供汽油的流通管路,随着燃油蒸发排放法规要求的提高,对汽车燃油管的渗透性要求也随之提升,特别是即将推出的国五(欧V)蒸发排放要求,现有管路材料无法满足;而且市场对燃油管导电性要求非常高,越来越多的汽车燃油管道需要使用金属接头,增强管道的静电释放作用,保证其安全性,而在现有插接装配技术下,塑料管连接金属接头的连接强度无法满足标准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汽车燃油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燃油管,渗透系数低、安全性能高、接头连接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汽车燃油管,包括管体、连接在所述管体一端的第一快速接头、连接在所述管体另一端的且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二快速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管体且由尼龙12制成的一体化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快速接头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管体中,所述连接件包裹在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二快速接头连接的交集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在与所述第一快速接头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快速接头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第三凸起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快速接头在与所述管体连接端上设有与所述管体上的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的位置形状相匹配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包括由尼龙12制成的导电尼龙层、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成的阻隔层、由尼龙12制成的外结构层、由尼龙612制成的且介于导电尼龙层与阻隔层之间的第一粘结层、由尼龙612制成的且介于阻隔层与外结构层之间的第二粘结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快速接头其包括接头本体、与所述接头本体压合锁止的锁止卡扣器,所述接头本体包括内部贯通的第一腔体、自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向外形成的镂空的且对称设置的通口,所述锁止卡扣器包括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一锁止部平行设置的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内扣结构、围绕在所述内扣结构外围的外扣结构,所述内扣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卡爪部、位于所述第一卡爪部后侧的所述第二卡爪部,所述外扣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腔体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卡爪部位置对应且穿过所述通口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一对第一凸台,在初始状态下,两个所述第一凸台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燃油管还包括位于所述管体上且用于固定定位所述管体的管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车燃油管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尼龙12材质的连接件包裹住管体与金属材质的第二快速接头,此新的快速接头的装配技术,可以满足客户要求的管体与金属接头之间的拉拔力的要求,提高了汽车燃油管的安全可靠性,不仅增长了使用寿命且使用寿命的时间得到保证;
(2)通过改变多层管分层材料,在不改变总体管壁厚度的同时,实现更好的防渗透效果,特别针对10%乙醇汽油,将燃油渗透量从8.69g/m2/day降低到2.3936g/m2/day,减少了72.5%,不仅满足燃油渗透量要求更高的乙醇汽油燃料输送,而且大大的降低燃油渗透量,完全满足美国加州制定的LEV2(低泄漏汽车)以及欧IV(国四)排放标准,其内层与燃油接触的导电阻隔层具有释放静电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3)在外扣结构中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在没有对接管道插入时,伸入到了第一腔体内,从而阻止了在对接管道未装配完全时,锁止卡扣器与接头本体进行压合,消除了运输过程中由于碰撞而导致锁止卡扣器与接头本体压合,从而返工的现象;
(4)通过设置第一卡爪部、卡爪开口距离大于第一卡爪部的第二卡爪部,且第二卡爪部的宽度与对接管道中凸起部的宽度大致对应相等,从而实现了只有在对接管道完全装配到位的情况下,第一凸台才能被挤压增大外扣结构的卡爪开口距离,从而锁止卡扣器才能继续向下而被压合,这样消除了对接管道因没有完全装配到位而引起的安全风险;
(5)将接头本体由导电型材料制造而成,燃油管道内的液体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可由接头本体传导出去,从而避免了车辆因静电荷累积而发生自燃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中的第一快速接头中的接头本体与锁止卡扣器半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中的第一快速接头中的接头本体与锁止卡扣器组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中的第一快速接头中的接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中的第一快速接头中的接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中的第一快速接头中的接头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中的第一快速接头中的锁止卡扣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中的第一快速接头中的锁止卡扣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燃油管中管体与第二快速接头的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汽车燃油管;
1管体:11导电尼龙层;12阻隔层;13外结构层;14第一粘结层;15第二粘结层,16第一凸起部,17第二凸起部,18第三凸起部;
2第一快速接头:
21接头本体,211第一腔体,2111第一孔径部,2112第二孔径部,2114凹槽环,2113第三孔径部,212第二腔体,213第一挡板,214第二挡板,215第一加强条,216第三挡板,217通口,218挡块,219限位结构,2191第一限位块,2192第二限位块,2193第三限位块,2194限位口,220第二加强条,
22锁止卡扣器,221第一锁止部,2211内扣结构,22111第一卡爪部,22112第二卡爪部,22113台阶面,2212第二凹槽,2213外扣结构,22131第二凸台,22132第一凸台,222第二锁止部,2221第三卡爪部,2222第三凹槽,2223第一卡扣面,2224第二卡扣面,223第一凹槽,
23套筒,24第一密封圈,25套环,26第二密封圈;
3第二快速接头;4连接件;5管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汽车燃油管100,包括管体1、连接在管体1一端的第一快速接头2、连接在管体1另一端的第二快速接头3、连接第二快速接头3与管体1的连接件4、位于管体1上的管夹5。
请参照图1、图2,管体1包括由尼龙12制成的导电尼龙层11、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成的阻隔层12、由尼龙12制成的外结构层13、由尼龙612制成的且介于导电尼龙层11与阻隔层12之间的第一粘结层14、由尼龙612制成的且介于阻隔层12与外结构层13之间的第二粘结层15。管体1与第一快速接头2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6、与第二快速接头3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7、第三凸起部18。
导电尼龙层11的材质是尼龙12,其厚度为0.2±0.02mm,主要起到释放静电的作用。燃油在管道内快速流动中,容易与管道内壁摩擦产生静电荷,随着时间的积聚,静电荷便易对车身最近点或尖端放电,产生火花、异响,对汽车造成安全隐患,但本实施例通过设计具有释放静电作用的导电尼龙层11有效的防止了该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阻隔层12的材质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以下简称EVOH),其厚度为0.15±0.02mm,EVOH不仅表现出极好的加工性能,也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呈现出优异的阻断作用,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弹性、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气候性,并且有较强的抗静电性,一直是应用最多的高阻隔性材料,阻隔层12其主要作用是阻隔防渗透。外结构层13采用的是尼龙12,其厚度为0.7±0.03mm,主要用于提高燃油管道的强度,防止管道被挤压变形而影响管道内液体的流通。尼龙12具有高抗冲击性能,热稳定性能好,抗紫外线,因此用于汽车管道外结构层能够很好的保护管道结构,提高强度。第一粘结层14与第二粘结层15具有相同的材质和厚度,均为尼龙612,其厚度为0.1±0.02mm,主要用于粘合导电尼龙层11与阻隔层12、阻隔层12与外结构层13,使得各层次结构成为一个整体。
本实施例将管体1设计成多层管分层结构,增加阻隔层12,并采用高阻隔性材料——EVOH,大大提高燃油防渗透能力,燃油蒸发测定密闭室测试,SAEJ30测试条件下,10%乙醇汽油渗透量60℃为1.3g/m2/day,相比于原来的8.69g/m2/day降低了85.04%,且远远低于国家国五排放标准2g/m2/day;不仅满足燃油渗透量要求更高的乙醇汽油燃料输送,而且大大的降低燃油渗透量,完全满足美国加州制定的LEV2(低泄漏汽车)以及欧IV(国五)排放标准;设计成多层结构的尼龙管,不仅提高了管道的整体性,且其内层与燃油接触的导电尼龙层1具有释放静电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请参照图1、图3、图4,第一快速接头2包括接头本体21、与接头本体21压合锁止的锁止卡扣器22、依次收容在接头本体21内的套筒23、第一密封圈24、套环25、第二密封圈26。
请参照图1、图5、图6,接头本体21为由导电型材料注塑成型的一体化结构,其包括用于收容管体1的第一腔体211、与第一腔体211贯通的第二腔体212、环绕接头本体21外表面的第一挡板213、位于接头本体21一端侧表面且平行于第一挡板213的第二挡板214、位于接头本体21外表面底部且连接第一挡板213与第二挡板214的第一加强条215、围绕接头本体21外表面且介于第一挡板213与第二挡板214之间的第三挡板216、在第二挡板214与第三挡板216之前设置有对称且镂空的通口217、位于接头本体21外表面且介于第一挡板213与第三挡板216之间对称分布的一对挡块218、位于接头本体21外表面的若干用于限位卡扣住锁止卡扣器22的限位结构219、位于第一腔体211内且增强第二挡板214与第三挡板216的连接的第二加强条220。第一腔体211与第二腔体212可水平贯通或垂直连通。
请参照图5、图6、图7,第一腔体211内部孔径呈现阶梯状结构,其内径由外侧向内逐渐减小,且依次包括第一孔径部2111、第二孔径部2112、第三孔径部2113。第一孔径部2111主要对应于第二挡板214与第三挡板216之间的区域。套筒23、第一密封圈24、套环25、第二密封圈26均收容在第二孔径部2112区域内,且第二孔径部2112内壁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环2114,凹槽环2114与套筒23的外形相配合,用于增加与套筒23的轴向摩擦力与抗挤压能力。三者孔径最小的第三孔径部2113与第二孔径部2112的交界处形成有阻挡侧壁,可限制套筒23、第一密封圈24、套环25、第二密封圈26的轴向移动范围,限制套筒23、第一密封圈24、套环25、第二密封圈26始终处于第二孔径部2112范围内。
请参照图5、图6、图7,第一加强条215、第二加强条220增强了第二挡板214与接头本体21其他部位的连接强度,第一挡板213、第二挡板214、连接第一挡板213与第二挡板214的第一加强条215、第二加强条220以及第三挡板216使得接头本体21的整体性和强度更高、更结实。
请参照图5、图6、图7,限位结构219包括位于接头本体21外表面上部且介于第一挡板213与第三挡板216之间对称分布的一对第一限位块2191、位于接头本体21外表面中部且介于第一挡板213与第三挡板216之间对称分布的一对第二限位块2192、位于通口217边缘且介于第二挡板214与第三挡板216之间对称分布的一对第三限位块2193以及由第一孔径部2111内壁下部向外形成的通透的一对限位口2194。
请参照图8、图9,锁止卡扣器22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化结构,其包括第一锁止部221、第二锁止部222、由第一锁止部221与第二锁止部222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凹槽223。
请参照图8、图9,第一锁止部221包括内扣结构2211、与内扣结构2211外围形成有第二凹槽2212的外扣结构2213。内扣结构2211包括用于包裹住管体1的第一卡爪部22111、位于第一卡爪部22111后侧且用于包裹住管体1上的第一凸起部16的第二卡爪部22112、由第一卡爪部22111下表面低于第二卡爪部22112下表面而形成的台阶面22113。第一卡爪部22111的卡爪开口距离要小于第二卡爪部22112的卡爪开口距离,第二卡爪部22112的宽度与管体1上的第一凸起部16的宽度对应。外扣结构2213包括与第一卡爪部22111宽度对应相当的第二凸台22131、与第二卡爪部22112宽度对应相当且高于第二凸台22131表面的第一凸台22132。第二凹槽2212的存在保障了第一卡爪部22111和第二卡爪部22112具有向外扩张的空间。第一凹槽223的宽度与第三挡板216的宽度相对应。
请参照图8、图9,第二锁止部222内部设置有用于包裹住接头本体21外表面的第三卡爪部2221、自第三卡爪部2221与接头本体21相接触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三凹槽2222、位于第三卡爪部2221上的第一卡扣面2223、位于第三凹槽2222上的第二卡扣面2224。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快速接头2的工作原理在于:第二挡板214与第三挡板216之间的距离和第一锁止部221的宽度相当,第一挡板213与第三挡板216之间的距离和第二锁止部222的宽度相当,且接头本体21与锁止卡扣器22组装时,第一锁止部221插入第二挡板214与第三挡板216之间;第二锁止部222插入第一挡板213与第三挡板216之间;第三挡板216插入第一凹槽223中。当管体1未插入接头本体21内时,第一锁止部221中的外扣结构2213的卡爪开口距离要小于第一腔体211中第一孔径部2111的内径,且第一凸台22132伸入第一孔径部2111内,阻挡了锁止卡扣器22继续向下移动而未能与接头本体21压合。当管体1未完全装配时,即其第一凸起部16未进入第一腔体211中与第二卡爪部22112位置对应时,由于第一凸台22132未能被第一凸起部16挤压增大其卡爪开口距离,同样锁止卡扣器22不能继续向下移动与接头本体21压合。只有当管体1完全与接头本体21装配时,即其第一凸起部16进入第一腔体211中且与第二卡爪部22112位置对应,此时,通过按压锁止卡扣器22,外扣结构2213中的第一凸台22132被第一凸起部16向外挤压,其卡爪开口距离增大且大于第一腔体211内第一孔径部2111的内径,所以,锁止卡扣器22可继续向下运动,直至与接头本体21压合,从而实现只有管体1在完全装配的情况下,快速接头才能压合锁止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快速接头2在压合锁止状态时,第一卡爪部22111包裹在管体1外表面,第二卡爪部22112包裹在第一凸起部16的外表面,第三卡爪部2221包裹在接头本体21的外表面,并通过第二限位块2192对第一卡扣面2223的限位、第三限位块2193对第一凸台22132的限位、限位口2194对第二凸台22131的限位、第三限位块2193的上表面对台阶面22113的限位将锁止卡扣器22锁止限位,保证了锁止卡扣器22与接头本体21之间能够紧密的连接压合;另外第一限位块2191对第三凹槽2222中的第二卡扣面2224的阻挡,进一步防止了锁止卡扣器22与接头本体21的脱离。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快速接头2在外扣结构2213中设有第一凸台22132,在没有管体1插入时,第一凸台22132穿过通口217伸入到了第一腔体211内,通口217的下部边缘挡住了第一凸台22132,从而阻止了在管体1未装配完全时,锁止卡扣器22与接头本体21进行压合,消除了运输过程中由于碰撞而导致锁止卡扣器22与接头本体21压合,从而返工的现象;通过设置第一卡爪部22111、卡爪开口距离大于第一卡爪部22111的第二卡爪部22112,且第二卡爪部22112的宽度与管体1中第一凸起部16的宽度大致对应相等,从而实现了只有在管体1完全装配到位的情况下,第一凸台22132才能被第一凸起部16挤压增大外扣结构2213的卡爪开口距离,即两个第一凸台22132的相对距离,直至第一凸台22132弹出第一腔体211中,从而锁止卡扣器22才能继续向下而被压合,这样消除了管体1因没有完全装配到位而引起的安全风险;接头本体21是由导电型材料制造而成,燃油管道内的液体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可由接头本体21传导出去,从而避免了车辆因静电荷累积而发生自燃危险。
请参照图10,第二快速接头3为金属材质,可选用市场上一般的金属快速接头,其端部一部分插入管体1中,且第二快速接头3与管体1连接端设有与管体1上的第二凸起部17、第三凸起部18位置形状相匹配的凸起结构。连接件4为尼龙12材质,且包裹在管体1与第二快速接头3连接的交集段,将管体1与第二快速接头3紧紧包裹在一起,增加管体1与第二快速接头3之间的拉拔力强度。
本实施例采用尼龙12材质的连接件4包裹住管体1与金属材质的第二快速接头3,此新的快速接头的装配技术,可以满足客户要求的管体1与金属接头之间的拉拔力的要求,提高了汽车燃油管100的安全可靠性,不仅增长了使用寿命且使用寿命的时间得到保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汽车燃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连接在所述管体一端的第一快速接头、连接在所述管体另一端的且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二快速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管体且由尼龙12制成的一体化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快速接头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管体中,所述连接件包裹在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二快速接头连接的交集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燃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在与所述第一快速接头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快速接头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第三凸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燃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快速接头在与所述管体连接端上设有与所述管体上的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的位置形状相匹配的凸起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燃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由尼龙12制成的导电尼龙层、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成的阻隔层、由尼龙12制成的外结构层、由尼龙612制成的且介于导电尼龙层与阻隔层之间的第一粘结层、由尼龙612制成的且介于阻隔层与外结构层之间的第二粘结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燃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速接头其包括接头本体、与所述接头本体压合锁止的锁止卡扣器,所述接头本体包括内部贯通的第一腔体、自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向外形成的镂空的且对称设置的通口,所述锁止卡扣器包括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一锁止部平行设置的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内扣结构、围绕在所述内扣结构外围的外扣结构,所述内扣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卡爪部、位于所述第一卡爪部后侧的所述第二卡爪部,所述外扣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腔体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卡爪部位置对应且穿过所述通口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一对第一凸台,在初始状态下,两个所述第一凸台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燃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燃油管还包括位于所述管体上且用于固定定位所述管体的管夹。
CN201521074907.9U 2015-12-22 2015-12-22 汽车燃油管 Active CN205298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4907.9U CN205298852U (zh) 2015-12-22 2015-12-22 汽车燃油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4907.9U CN205298852U (zh) 2015-12-22 2015-12-22 汽车燃油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98852U true CN205298852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70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74907.9U Active CN205298852U (zh) 2015-12-22 2015-12-22 汽车燃油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9885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7028A (zh) * 2016-09-29 2017-01-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输送管道、冷却系统及汽车
CN109536856A (zh) * 2018-12-27 2019-03-29 无锡鑫常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小直径无缝高压不锈钢油管
CN112361104A (zh) * 2020-12-01 2021-02-12 库博标准汽车配件(苏州)有限公司 新型双保险快速接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7028A (zh) * 2016-09-29 2017-01-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输送管道、冷却系统及汽车
CN109536856A (zh) * 2018-12-27 2019-03-29 无锡鑫常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小直径无缝高压不锈钢油管
CN112361104A (zh) * 2020-12-01 2021-02-12 库博标准汽车配件(苏州)有限公司 新型双保险快速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98852U (zh) 汽车燃油管
CN104859430B (zh) 燃料供给装置
CN109642692A (zh) 用于连接接管与管形本体的卡口连接装置,卡口环和管形本体
CN202674644U (zh) 一种快速接头
CN108425769A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燃油蒸发系统的集成双单向阀装置
CN105584355B (zh) 一种加油管总成
CN204986143U (zh) 一种完全装配的快速接头
CN105697118A (zh) 一种增压直喷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密封结构
CN206018053U (zh) 一种增压器脉宽调制控制阀控制管及汽车
CN202851155U (zh) 隔热管以及航空发动机
CN105003779B (zh) 一种完全装配的快速接头
US9874188B2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CN205078966U (zh) 真空制动管
CN204358307U (zh) 一种快插接头及气制动管路
CN215256514U (zh) 管连接结构及废气再循环系统
CN205876540U (zh) 增压密封衬垫及密封组件
CN212246202U (zh) 一种加油站油枪防拖拽脱落漏油智能接头
WO2018142285A1 (en) A fuel line assembly and system for conveying hydrogen in a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CN206802501U (zh) 一种汽车输油管总成
CN201322161Y (zh) 快插接头
CN207111366U (zh) 一种真空泵抽气管接头
CN105156224A (zh) 一种排气歧管密封垫
CN207470273U (zh) 一种双流道排气管与增压器的密封结构及发动机
CN206802531U (zh) 管路组件
CN212403451U (zh) 侧向进油式加油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