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2630U - 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92630U CN205292630U CN201521135377.4U CN201521135377U CN205292630U CN 205292630 U CN205292630 U CN 205292630U CN 201521135377 U CN201521135377 U CN 201521135377U CN 205292630 U CN205292630 U CN 2052926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rared sensing
- sensing module
- pinch device
- door
- g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在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设置红外传感模块,在红外传感模块外设保护套,保护套与红外传感模块之间留有间隙,保护套上对应红外传感模块感应区域设置开口。该装置具有防撞、防雨、防尘、防阳光直射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站台门传感装置几大问题:1、列车行驶过程中存在左右摆动现象,安装在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的红外传感装置容易受列车碰撞而产生位移变动(导致对口对不上)或发生损坏,降低检测的准确性;2、对于地面车站,雨天容易引起红外传感器进水短路,增加设备损坏率;晴天阳光直射,容易引发红外传感器发生误报;3、红外传感器安装后易积灰,引发视线模糊,影响传感器灵敏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安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背景技术
地铁在城市中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公共交通体系。为了保护乘客安全,在列车站台上设置有屏蔽门。屏蔽门距离站台边缘有一定距离,通过屏蔽门保证列车驶入时乘客始终站在安全的位置。列车到站时车门和屏蔽门打开,乘客可以进入列车内。乘客进入后,车门和屏蔽门关闭,列车驶出。
但是当乘客强行上车,或者车内过度拥挤情况下,乘客就有可能被夹在列车车门与屏蔽门之间。而此时车门与屏蔽门均已关闭,由于列车门与屏蔽门之间的间距比较小,列车启动后就会挤压乘客,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现有技术中在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安装红外传感装置,来检测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是否存在人或异物。然而,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红外传感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列车行驶过程中会存在左右摆动现象,因此安装在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的红外传感装置容易受列车碰撞而产生位移变动(导致对口对不上)或发生损坏,降低检测的准确性;
2、对于地面车站,雨天容易引起红外传感器进水短路,增加设备损坏率;
3、对于地面车站,晴天阳光直射,容易引发红外传感器发生误报;
4、红外传感器安装后易积灰,引发视线模糊,影响传感器灵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确保该防夹装置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使得该防夹装置的检测效果能够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包含:设置于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的红外传感模块,该红外传感模块外设保护套,该保护套上对应红外传感模块感应区域设置开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保护套与所述红外传感模块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红外传感模块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与门机控制单元相连,将红外传感信息上传到门机控制单元;门机控制单元根据所收到的红外传感信息控制站台门的开关。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装置还包含:一落地支架,该落地支架固定在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该红外传感模块安装在落地支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保护套固定在该落地支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保护套与落地支架之间为法兰式连接,或者为螺纹连接,或者为卡扣式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保护套呈长方体柱形或圆柱形。
作为进一步改进,每节列车车厢两端设置一组站台门防夹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在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设置红外传感模块,在红外传感模块外设保护套,保护套上对应红外传感模块感应区域设置开口。该装置具有防撞、防雨、防尘、防阳光直射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站台门传感装置几大问题:1、列车行驶过程中存在左右摆动现象,安装在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的红外传感装置容易受列车碰撞而发生位移或损坏,降低检测的准确性;2、对于地面车站,雨天容易引起红外传感器进水短路,增加设备损坏率;晴天阳光直射,容易引发红外传感器发生误报;3、红外传感器安装后易积灰,引发视线模糊,影响传感器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站台门防夹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如图1所示(图1左侧为未套上保护套的站台门防夹装置,图1右侧为套上保护套后的站台门防夹装置),该站台门防夹装置包含:设置于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的红外传感模块101,该红外传感模块外设保护套102,该保护套上对应红外传感模块感应区域105位置设置开口103。保护套与红外传感模块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红外传感模块101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与门机控制单元相连,将红外传感信息上传到门机控制单元;门机控制单元根据所收到的红外传感信息控制站台门的开关。门机控制单元在收到关门指令时,读取红外传感模块101的传感数据,如果红外传感模块检测到有异物或人,则中止关门,进行报警。
该站台门防夹装置还包含:落地支架104,固定在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红外传感模块101安装在落地支架104上。保护套102固定在该落地支架104上。保护套102与落地支架104之间可以为法兰式连接,或者为螺纹连接,或者为卡扣式连接等等。保护套102可以如图1所示呈长方体柱形,也可以为圆柱形等其他柱状结构或其他任意形状。
通过在红外传感模块外设保护套,保护套上对应红外传感模块感应区域设置开口,可以确保在轨交车辆运行过程中,红外传感模块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使得该防夹装置的检测效果能够得到保障。该装置同时具有防撞、防雨、防尘、防阳光直射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站台门传感装置几大问题:1、列车行驶过程中存在左右摆动现象,安装在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的红外传感装置容易受列车碰撞而产生位移变动(导致对口对不上)或发生损坏,降低检测的准确性;2、对于地面车站,雨天容易引起红外传感器进水短路,增加设备损坏率;晴天阳光直射,容易引发红外传感器发生误报;3、红外传感器安装后易积灰,引发视线模糊,影响传感器灵敏度。
为了确保传感检测效果,一般在每节列车车厢的头尾两端分别设置该站台门防夹装置。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设置于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的红外传感模块,所述红外传感模块外设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对应红外传感模块感应区域设置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与所述红外传感模块之间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模块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与门机控制单元相连,将红外传感信息上传到所述门机控制单元;所述门机控制单元根据所收到的红外传感信息控制站台门的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落地支架,所述落地支架固定在所述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所述红外传感模块安装在所述落地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站台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固定在所述落地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站台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与所述落地支架之间为法兰式连接,或者为螺纹连接,或者为卡扣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呈长方体柱形或圆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每节列车车厢两端设置一组所述站台门防夹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35377.4U CN205292630U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35377.4U CN205292630U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92630U true CN205292630U (zh) | 2016-06-08 |
Family
ID=56469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135377.4U Active CN205292630U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926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39457A (zh) * | 2015-12-31 | 2016-05-04 | 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股份公司 | 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
-
2015
- 2015-12-31 CN CN201521135377.4U patent/CN2052926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39457A (zh) * | 2015-12-31 | 2016-05-04 | 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股份公司 | 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91559B (zh) | 监测站台安全门与车门区间安全的辅助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4049281B (zh) | 曲线地铁站台屏蔽门与列车间异物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02624208U (zh) | 一种地铁站台屏蔽门防夹人监测系统 | |
CN103091724B (zh) | 直线地铁站台屏蔽门与列车间异物自动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5539457A (zh) | 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 |
CN104442566A (zh) | 一种车内乘员危险状态报警装置及报警方法 | |
CN104847211A (zh) | 一种站台安全门与车门区间安全的辅助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4821098A (zh) | 一种智能停车综合管理装置 | |
CN210348793U (zh) |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限高系统 | |
CN103400430A (zh) | 基于视频光幕的地铁门安全监控系统 | |
CN111738203B (zh) | 一种基于自动划线区域的站台行人越线检测方法 | |
CN106864463B (zh) | 一种地铁站台门与车门之间顶置式异物检测系统 | |
CN205292630U (zh) | 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 |
CN204044383U (zh) | 曲线地铁站台屏蔽门与列车间异物自动检测装置 | |
CN106546337B (zh) | 城轨列车直线电机温度检测方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259667U (zh) | 直线地铁站台屏蔽门与列车间异物自动检测装置 | |
CN110939083A (zh) | 一种用于物业管理的门禁装置 | |
CN105225490B (zh) | 位于交通路口的违章电子识别平台 | |
CN202189271U (zh) | 停车场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3661491A (zh) | 站台屏蔽门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06156616U (zh) | 一种用于天车的自动定位及防报警装置 | |
CN104846755A (zh) | 一种地下车库智能道闸 | |
CN106885700B (zh) | 一种盲区检测设备的模拟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8284064U (zh) | 一种地铁闸机防尾随装置 | |
CN207078145U (zh) | 一种适用于站台门系统的小开度平开式安全防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