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2273U - 一种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82273U
CN205282273U CN201520738795.6U CN201520738795U CN205282273U CN 205282273 U CN205282273 U CN 205282273U CN 201520738795 U CN201520738795 U CN 201520738795U CN 205282273 U CN205282273 U CN 205282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mponent
magnetic conductive
equipment according
spacer element
cavity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387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查因斯基
D·W·厄令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pite Technology Co ltd
Yifudi Induction Cha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filed Critical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82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82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3/14Constrictions; Gaps, e.g. air-g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2Circuits or methods for driving the primary coil, e.g.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5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9/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B60L9/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using ac induction motors
    • B60L9/24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using ac induction motors fed from ac supply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2017/065Core mounted around conductor to absorb noise, e.g. EMI fil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至少一个电导体(2)的电感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1)包括具有第一导磁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磁元件的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6)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将供给源与用于向车辆传输感应电力的系统的主线圈结构连接的电导体。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尤其轨道车辆和/或道路汽车可利用感应电力传输系统所传输的电能运行。这样的车辆可包括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可以是车辆的牵引系统或车辆的牵引系统的一部分,该电路装置包括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适于接收交变电磁场并且适于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交变电流。此外,这样的车辆可包括适于将交变电流(AC)转换成直流电流(DC)的整流器。DC可被用来对牵引电池充电或用来运行电动机器。在用来运行电机的情况下,DC可借助逆变器被转换成AC。
感应电力传输是利用例如两套三相绕组结构实施的。第一套绕组(主绕组或主线圈结构)安装在大地上并且可被路侧电源转换器(WPC)供给。感应电力传输系统的路侧元件还可被称之为主侧元件。
第二套绕组安装在车辆上。例如,第二套绕组可附接至车辆的底侧,在电车的情况下,第二套绕组位于它的一些车厢的下面。对于汽车,第二套绕组可附接至车辆底盘。第二套绕组通常被称作拾取装置或接收器。感应电力传输系统的车辆侧元件也可被称作次侧元件。
第一套绕组和第二套绕组形成高频率变压器以将电能传输至车辆。这可以在静态状态下(当车辆没有在移动时)和动态状态(当车辆移动时)下进行。尤其是在道路汽车的情况下,静止主单元包括多个通常在空间上分开布置的元件。
用于感应电力传输的系统具有谐振电路,该谐振电路例如用于产生电力传输场。这些谐振电路包括感应性和电容性,其中,电容性主要由电容器提供。感应性例如由扼流线圈、或由绕组尤其是前述主绕组提供。
除了主线圈结构以外,主侧电路例如包括用于将主线圈结构与用于向主线圈结构提供运行电压/电流的供给源电连接的电连接网。
该电连接网可包括感应性和电容性。进一步而言,电连接网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导体,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提供供给源与主线圈结构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主侧电路或其一部分的感应性可由所述电导体的感应性提供。
还期待的是调谐高频率变压器以增大由感应电力传输系统所传输的电力的量。感应电力传输系统的调谐可以包括调节主侧和/或次侧的电感和/或电容以减小感应电力传输系统产生的无功功率。
已经被知晓是,可以在次侧上设置所谓的补偿电容,以将次侧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调谐至感应电力传输系统的运行频率。
然而,改变感应电力传输系统的电气构件的电参数通常需要例如用于打开主侧系统或接收设备的壳体的较高的劳动强度,这在感应电力传输系统的安装过程中的最终调节期间尤为如此。
其它方式是利用有源元件如开关来将附加的电容器或导体连接至电路从而改变所有电容的总电感。
文献WO99/30402公开了一种导体设备,在该设备中,亚铁磁芯包括一个或多个铁素体元件,该铁素体元件具有包括空气间隙的“C”形或改型环形的铁素体,所述亚铁磁芯缠绕有1圈绞合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以对感应电力传输系统进行调谐的设备,在该设备中,需要的工作量被减小并且实施复杂度被减小。
所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由权利要求1的主题提供。进一步有利的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提供。
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设备被建议。所述电导体例如可以是用于将供给源连接至感应电力传输系统的主线圈结构的电导体。供给源例如可以是AC电压/电流源、尤其是转换器。由此,电力尤其是用于产生交变电磁场的电力通过电导体供应至主线圈结构。
如上所说明的,电导体可以是电连接回路的一部分,主线圈结构和供给源可通过电连接回路连接。电连接回路例如还可以包括具有感应性和电容性的电网。特别地,电导体可以是主线圈结构的供给器或供给线或者是供给器或供给线的一部分。特别地,电导体可以是用于传导交变电流的电导体。
主线圈结构可以包括多相线例如三相线,其中,每个相线可通过电导体连接至供给源。在这种情况下,电连接回路包括多个例如三个电导体。
建议的设备包括具有第一导磁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磁元件的调节装置。第一导磁元件和/或第二导磁元件例如可以由铁素体元件提供。通常而言,第一导磁元件和第二导磁元件的磁导率大于预设阈值。特别地,导磁元件的相对磁导率例如可以大于1、优选地大于100、和/或低于200000。
第一导磁元件和第二导磁元件可以设计成单独的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尤其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间隙内。特别地,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可以布置在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由此提供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期待的最小距离,特别地,最小距离大于0.0mm,更特别地大于或等于2.0mm。
间隔元件采用与第一导磁元件和/或第二导磁元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特别地,间隔元件的相对磁导率可以小于100。间隔元件的相对磁导率还能够小于导磁元件的相对磁导率。
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这一事实意味着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布置成使得从第一导磁元件延伸至第二导磁元件的磁场线延伸穿过第一间隔元件和/或使得从第二导磁元件延伸至第一导磁元件的磁场线延伸穿过第一间隔元件。换言之,第一间隔元件可以磁性地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
第一间隔元件可以提供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期待的距离,其中,导致的电导体的电感变化取决于所述距离。该距离例如可以等于第一间隔元件的高度或厚度。电感变化还可被称作电感改变。
调节装置可以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一个电导体或甚至多个例如两个电导体或其至少一个和多个区段的接收结构。例如,调节装置能够设置有电导体延伸所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例如适应于电导体的几何大小。
还示出的是,电导体的例如延伸穿过调节装置的区段的电感以双曲线方式随着所述距离变化。
这意味着如果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最小可能距离被提供的话,则最大的电感变化被提供。理论上,如果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没有距离、即零距离的话,则最大可能的电感变化被提供。距离由于附加的间隔元件布置变得越大,则电感变化即电感改变越小。能够设置多个间隔元件、例如具有不同高度的间隔元件,其中,间隔元件设计成使得所有的由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的布置所提供的电感变化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间隔元件的高度可以以双曲线的方式增加。
在小距离的情况下、尤其是零距离的情况下,电感变化还可取决于导磁元件的饱和特性。
当然,所述设备能够包括多个沿着一个电导体的路线布置的调节装置。由每个调节装置的第一间隔元件提供的所述距离可以是相等的或者可以是变化的,以此提供期待的电导体电感。
还可能的是,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一套多个电导体中的每个电导体的调节装置。例如,所述一套多个电导体所包括的每一个电导体对应于主线圈结构的每个相线,各相线通过电导体连接至前述供给源。每个调节装置的第一间隔元件提供的距离和/或多个调节装置沿着一个电导体的分布选取成使得与相线相关的感应性具有期待的对称或期待的非对称分布。所述与相线相关的感应性可以表示由相线的感应性和相线连接至供给源所借助的电连接回路的感应性提供的感应性。
所述距离例如可以选自从2.0mm(含)至10.0mm(含)的区间。由此,第一间隔元件的高度也可选自范围在2mm(含)至10mm(含)的区间。
总体而言,一种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易于安装的设备被建议。通过改变第一间隔元件的厚度或高度,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距离并且由此所述电感变化可被改变。该设备有利地允许不用打开电气构件的壳体、例如转换器和/或主线圈结构的壳体就能够调节电路的电感。另一种优点在于电气设备能够被用来在安装后改变主侧电路的电感。
进一步而言,建议的设备仅仅需要很小的安装空间并且不需要配置用于自动调节电特性的复杂的机械和电气构件、如可变或可切换的电容器或线圈。进一步而言,安装成本被减少。由于供给线往往易于接近,因此减少了绝缘工作。进一步而言,建议的设备消除了不想要的过热或破坏的风险。另一优点在于由安装建议的设备所导致的损失通常较小。
进一步而言,建议的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必须被调谐的电路,尤其适用于感应电力传输系统的不同的主侧电路。由此,该设备能够灵活地调节不同的系统的感应性。由于前述主侧电路的电气元件例如由于制造公差通常具有变化,因此该灵活性被高度期待。第一导磁元件和第二导磁元件的几何设计、例如几何尺寸和/或几何形状可根据由电导体所传导的电流的最大电流和/或频率而进行选取。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元件是U形。这意味着第一导磁元件具有U型轮廓和/或第一导磁元件的截面是U形。特别地,第一导磁元件可具有底部区段和两个壁区段,其中,所述壁区段从底部区段延伸。底部区段和壁区段可封围出为电导体提供前述通孔的内部容腔。
替代或附加地,第二导磁元件是I形。这意味着第二导磁元件具有I型轮廓和/或第二导磁元件的截面是I形。特别地,该截面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换言之,第二导磁元件可以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立方体件或棒体提供。
替代或附加地,间隔元件是I形。这意味着第一间隔元件具有I型轮廓和/或第一间隔元件的截面是I形。特别地,该截面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换言之,第一间隔元件可以由立方体件或棒件提供。
下述说明可以参照笛卡尔参考系统。笛卡尔坐标系统限定有纵向,其中,长度可以沿着所述纵向测量。此外,笛卡尔坐标系统限定有横向,其中,宽度可以沿着所述横向测量。此外,笛卡尔坐标系统限定有竖直方向,其中,高度可以沿着所述竖直方向测量。方向性术语如“上方”和“下方”与参考坐标系统的前述竖直方向相关,其中,如果竖直方向是从第一导磁元件朝向第二导磁元件定向的话,则竖直方向定向成向上。
在调节装置的组装状态下,第二导磁元件可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的上方或顶部,第一间隔元件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由此,第一间隔元件也是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的上方或顶部但是位于第二导磁元件的下方。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磁元件、第二导磁元件和至少一个间隔元件的长度尤其是最大长度、和/或宽度尤其是最大宽度可以是相同的。
具有建议的设计的第一导磁元件、第二导磁元件和间隔元件有利地实现了简单地制造和安装。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元件、第二导磁元件和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可拆卸地连接。可拆卸例如意味着各元件可以非破坏性地拆解。并且,元件之间的机械连接可以由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连接结构提供。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各元件优选地例如通过壳体按压在一起。各元件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机械连接所述元件的结构。
这有利地允许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期待的距离随时间保持恒定。然而,尤其在间隔元件被具有不同厚度(或高度)的另一间隔元件替换以改变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距离情况下,所述建议的调节装置可被容易地拆解。
在另一实施例中,高度不同的间隔元件能够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特别地,高度在范围从2mm(含)至10mm(含)的高度区间内的间隔元件能够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由此,第一导磁元件和第二导磁元件设计成使得这些高度不同的间隔元件可以布置在所述导磁元件之间。如前所述,间隔元件的高度可选取成使得所有的由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的布置所提供的电感变化是相等的。
这有利地实现了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距离的改变,这继而实现了电导体的感应性的调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外部。与第一间隔元件类似地,附加的间隔元件也可以是I形。特别地,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可以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下方或第二导磁元件上方。当然,调节装置也能够包括多个附加的间隔元件,其中,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下方和/或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布置在第二导磁元件上方。多个附加的间隔元件的高度可以被改变。
这有利地允许调节调节装置的几何尺寸以适应于壳体的接收容腔的尺寸,将调节装置布置在壳体的接收容腔内实现了调节装置的各元件的稳定组装。附加的间隔元件可以采用与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间隙内的前述间隔元件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包括壳体,该壳体提供用于安装或接收至少包括第一导磁元件、第二导磁元件和至少一个间隔元件的调节装置的容腔。
所述壳体可包括盖部和底部。盖部和底部可以彼此附接以提供安装容腔。可能的是,安装容腔能够部分由底部并且部分由盖部提供。然而,安装容腔还可能只由盖部或只由底部提供。盖部和底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结构以提供盖部和底部之间的机械连接、尤其是可拆卸的机械连接。
此外,壳体可具有或设置有电导体接收结构,所述电导体接收结构例如是开口形式、尤其通孔形式、更特别地是侧壁、例如前侧侧壁和后侧侧壁上的开口。电导体可以延伸穿过所述开口,并且如果调节装置布置在安装容腔内的话则延伸穿过由调节装置提供的前述通孔。由此,在调节装置布置在安装容腔内的状态下,壳体的用于接收电导体的接收结构和调节装置的用于接收电导体的接收结构对齐。
特别地,壳体可以提供具有预定形状和/或预定尺寸的安装容腔。特别地,安装容腔可以是具有预定长度、预定高度和预定宽度的长方体容腔。更特别地,安装容腔提供用于包括导磁元件和至少两个或甚至两个以上的间隔元件的调节装置的接收。
例如,调节装置可以至少部分地形状配合在安装容腔内。
壳体有利地允许接收前述调节装置同时使得布置在安装容腔内的调节装置的元件的组装的稳定性得以确保。由此,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距离并且由此建议的设备的电感改变特性可随时间保持恒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容腔大于包括第一导磁元件和第二导磁元件的组件的最小体积。最小体积例如可以表示只包括第一导磁元件和第二导磁元件的组件、例如第二导磁元件直接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上方而在第一、第二导磁元件之间没有布置任何间隔元件的组件的包络体的体积。特别地,安装容腔的宽度和长度等于所述包络体的宽度或长度但是高度大于包络体的高度。换言之,安装容腔的高度例如可以大于第一导磁元件的高度与第二导磁元件的高度之和。
此外,安装容腔尤其是安装容腔的高度例如比最小体积大一预定水平、例如大10%或20%。
并且,安装容腔的容积可以等于包括第一导磁元件、第二导磁元件和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的间隔元件的调节装置的最大体积,该间隔元件具有允许的最大高度、例如10.0mm的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容腔的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导磁元件的高度与第二导磁元件的高度之和。替代或附加地,安装容腔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导磁元件的宽度或第二导磁元件的宽度。替代或附加地,安装容腔的最大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导磁元件的长度或第二导磁元件的长度。
特别地,安装容腔的最大高度可以等于调节装置的最大高度,其中,如果具有允许的最大高度的间隔元件、例如高度是10.0mm的间隔元件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则调节装置具有最大高度。
替代或附加地,安装容腔的最大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调节装置的最大宽度。替代或附加地,安装容腔的最大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调节装置的最大长度。
优选地,安装容腔的最大高度可以等于第一导磁元件的高度与第二导磁元件的高度之和、或比该高度和大至少或正好2.0mm、或大至少或正好10.0mm、或甚至更多。
这有利地允许将不同体积、尤其是不同高度的调节装置布置在安装容腔内同时确保了调节装置的元件的稳定布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设计和/或布置成使得弹簧力能够施加在布置在安装容腔内的物体、如调节装置上,尤其施加在完全填充、或以某一程度例如多于安装容腔的容积的80%或90%地填充安装容腔的物体上。
例如,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能够被设置和/或布置在封围安装容腔的侧壁、前侧壁、后侧壁、底壁或顶壁上或处。在非压缩状态下,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可以延伸到安装容腔内。如果调节装置布置在安装容腔内,则弹簧元件可被张紧或施加压力。
特别地,弹簧元件可设置成从封围安装容腔的壁切出的舌状元件。
弹簧元件有利地提高了调节装置布置在安装容腔时其各元件组装的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往安装容腔的冷却介质进入口。特别地,冷却介质进入口可以由封围安装容腔的壁上的开口提供。特别地,该开口可设计成通孔或凹槽。更特别地,至少一个冷却介质进入口可设置在壳体的壁、尤其在前侧侧壁和后侧侧壁上。
这有利地允许在电流流过电导体期间冷却导磁元件,这进而增加了所述建议的设备的操作安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的盖部和底部具有类似地设计。这意味着盖部可以用作底部并且底部可用作盖部。在该实施例中,底部与盖部可提供安装容腔的一部分。这有利地减少了壳体的制造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由非导磁性材料制成。特别地,壳体可以由塑料、木头、赛璐珞(celluloid)、玻璃、橡胶、或陶瓷、或这些材料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制成。由此,电导体的电感只能通过前述调节装置而调节。
还可能的是,壳体由至少一种非导磁材料如前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热材料的混合物制成。导热材料的导热性可以高于预定阈值、尤其高于混合物中的其它材料的导热性。例如,壳体可以由塑料和陶瓷的混合物制成、例如由富含陶瓷颗粒的塑料制成。这有利地提高了热能从导磁元件和/或间隔元件的散发。
在另一实施例中,盖部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盖部附接至底部的附接结构、和/或底部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底部附接至盖部的附接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底部的附接结构可以是与盖部的附接结构相互作用的对应的附接结构。特别地,所述附接结构可以提供盖部与底部的卡扣配合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盖部可以具有卡锁,而底部具有对应的锁合连接件。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其它附接结构、尤其是替代的设计可被选取以提供盖部与底部之间的可拆卸的或可分离的机械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导体夹持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导体夹持结构可被设计和/或布置成使得由壳体的前述导体接收结构接收的电导体固定至预定位置和/或预定定向、或者使得接收的电导体位置和/或定向的改变限制成预定区间内的位置和/或定向。
导体夹持结构例如可以设计成另外的舌状元件。这样的舌状元件例如可以延伸到用于接收电导体的壳体的开口内或者可以界定所述开口。如果电导体延伸穿过所述开口,则舌状元件会被变形,其中,夹持力通过夹持结构施加在电导体上。特别地,电导体可以按压到对应的止动元件上,其中,所述止动元件限制电导体的移动。所述止动元件还可以界定前述开口。特别地,至少一个导体夹持设备可以从壳体的顶部、底部或横向部向着壳体的中央区域尤其是壳体的侧壁的中央区域延伸。
还被说明的一种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方法。根据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之一的设备附接至电导体。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首先,选取至少一个具有期待的高度或厚度的第一间隔元件,所述期待的高度或厚度取决于电导体的期待的感应性或期待的电感变化。该高度可以位于允许的最小高度与允许的最大高度之间的区间内。如上说明的,至少一个间隔元件的高度在调节装置的组装状态下限定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距离。电导体的电感的变化取决于距离。距离越大,电感的变化越小。特别地,电感变化可以以双曲线形式随着所述距离变化。
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布置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而提供调节装置,尤其提供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期待的最小距离。如果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尤其是如果间隔元件布置在第一导磁元件的顶部上并且第二导磁元件布置在间隔元件的顶部上,则调节装置处于组装状态。在组装状态下,电导体接收结构、尤其是开口或通孔可被调节装置提供。
进一步地,将电导体布置在调节装置的导体接收区段内。特别地,电导体可以穿过调节装置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调节装置绕着电导体的一区段扎扣或者包围电导体的一区段
当然,还能够进一步选取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其中,通过在第一导磁元件与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间隙外部额外布置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而提供调节装置。特别地,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的高度、优选是多个附加的间隔元件的高度可选择成使得组装状态下的调节装置的尺寸对应于、或等于壳体的安装容腔的尺寸。这意味着组装的调节装置可以配合在安装容腔内。
本文描述的方法有利地允许以期待的方式改变电导体的电感,同时减少了绝缘工作,降低了附加元件的安装要求,也即缩小了建议的设备,并且确保了操作的安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布置在壳体的安装容腔内。壳体已经在上文被说明。此外,电导体可以布置在壳体的导体接收部内,尤其是通过壳体的开口插入。在前述调节装置的组装状态下,如果所述调节装置布置在安装容腔内,则壳体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产生的弹簧力可施加在调节装置上。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体夹持结构可被壳体设置,由壳体的接收结构接收的电导体可通过至少一个导体夹持结构固定在预定位置和/或预定定向上、或者期待的位置和/或定向区间中的位置和/或定向上。
壳体可以包括底部和盖部。在这种情况下,调节装置或调节装置的元件可以布置在底部的安装容腔部内,由此提供调节装置的组装状态。然而,盖部可以布置或附接至底部。在所述附接过程中,组装的调节装置的没有布置在底部的安装容腔部内的部分布置在剩余的盖部的安装容腔部内。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参考附图予以说明。所述附图为:
图1是调节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在另一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在又一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具有调节装置和电导体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壳体的前视图,以及
图6展示了壳体的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特征的元件。
图1展示了建议的用于调节电导体2的电感的设备1的示意性侧视图。该设备1包括具有第一铁素体元件4、第二铁素体元件5和第一间隔元件6的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以组装状态被示出。还示出的是参考坐标系的竖直轴线z和横向轴线y,其中,轴线z、y的箭头分别表示竖直方向和横向。在组装状态中,第一间隔元件6布置在第一铁素体元件4上方,第二铁素体元件5布置在第一间隔元件6上方。元件4、5、6相互接触。该图示出了,第一铁素体元件4是包括底部部分7和两个侧壁部8的U形铁素体元件4。底部部分7沿着横向轴线y延伸,侧壁部8沿着竖直轴线z延伸。第一铁素体元件4封围出内部容腔9,该内部容腔9是调节装置3在组装状态下的开口或通孔的一部分。在内部容腔9内,电导体2被布置。特别地,电导体2延伸穿过调节装置3的开口。第二铁素体元件5是I形元件。这意味着第二铁素体元件5被设计成铁素体棒体。进一步而言,第一间隔元件6也是I形元件。由此,第一间隔元件6也由棒体提供。
被示出的所有的元件4、5、6具有相同的宽度,其中,该宽度是沿着横向轴线y测量的。在图1中未示出的是所有的元件4、5、6具有相同的长度,其中,该长度可沿着纵向轴线x(例如参见图4)测量。在图1中,纵向轴线垂直于投射平面地定向并且指向背离观察着的方向。
还示出的是第一铁素体元件具有高度H4,第二铁素体元件5具有高度H5并且第一间隔元件6具有高度H6,其中,高度H4、H5、H6是沿着竖直轴线z测量的。第一间隔元件6的高度H6可选自允许的最小高度例如0.2mm与允许的最大高度如10mm的高度之间的区间。在图1中,第一间隔元件6的高度H6例如可以是10.0mm。在这种情况下,各元件4、5、6的高度H4、H5、H6之和可以等于期待的形成高度Hres。
第一间隔元件6的高度H6限定第一铁素体元件4与第二铁素体元件5之间的距离。布置在内部容腔9内的电导体2的电感的电感改变取决于所述距离。
图2展示了另一实施例中的设备1的示意性侧视图。如图1所示,所述设备包括调节装置3,该调节装置3具有第一铁素体元件4、第二铁素体元件5和第一间隔元件6。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图2所示的设备1的调节装置3还包括第二间隔元件10、第三间隔元件11和第四间隔元件12。还示出的是调节装置3的元件4、5、6、10、11、12的高度H4、H5、H6、H10、H11、H12。所有的元件4、5、6、10、11、12的高度H4、H5、H6、H10、H11、H12之和等于如图1所示的期待的产生的Hres。例如,作为图2所示的调节装置3的部件的第一间隔元件6的高度H6可以小于图1所示的调节装置3的第一间隔元件6的高度H6,例如小于10.0mm。为了使得调节装置3具有相同的几何尺寸,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必须被设置用于图2所示的调节装置3。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布置在第一铁素体元件4与第二铁素体元件5之间的间隙的外部。特别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布置在第一铁素体元件4的上方。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元件或全部间隔元件还可布置在第二铁素体元件5的下方。例如在第一铁素体元件4布置在第二铁素体元件5下方的情况下,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元件或全部间隔元件也可根据第一铁素体元件4和第二铁素体元件5的构造布置在第一铁素体元件4下方或第二铁素体元件5上方。
图3展示了另一实施例中的设备1的示意性侧视图。再次,设备1包括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具有第一铁素体元件4、第二铁素体元件5、第一间隔元件6和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间隔元件的高度H6小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一间隔元件6的高度H6。由此,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三间隔元件12的高度H12高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三间隔元件12的高度H12。由此,相同的期待的形成高度Hres被提供。
在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调节装置3的包络体积为立方形,其中,在所有的实施例中,包络体积的高度等于期待的形成高度Hres。然而,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将为布置在内部容腔9内的电导体2提供不同的电感改变,这是因为第一铁素体元件4与第二铁素体元件5之间的最小距离对于不同的实施例是变化的。
图4展示了另一实施例中的具有壳体的设备的透视图。壳体包括底部13和盖部14。底部13与盖部14具有类似的设计。这意味底部和盖部13、14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及相同的尺寸。
底部13和盖部14是中空的。特别地,每个部分13、14具有侧壁和底壁,其中,侧壁和底壁封围出内部容腔,该内部容腔提供了调节装置3的安装体积的一部分(参见图1-3)。为了便于解释,只有盖部14将被详细说明。由于两个13、14被类似地设计,所以下述说明也适用于底部13。
盖部14具有前侧壁15、后侧壁16、横向侧壁17和底壁18。在前侧壁15和后侧16上,开口19被设置以提供通向安装容腔的冷却介质例如空气的进入口。还示出的是壳体包括弹簧元件20。该弹簧元件20设计成在盖部14的底壁18上切出的舌状元件。在弹簧元件20的松弛状态下,弹簧元件20、尤其是弹簧元件20的自由末端的一部分可伸入到由盖部14的壁15、16、17、18封闭的内部容腔内。
如果在壳体的组装状态下具有预定的期待的形成高度Hres的调节装置3布置在壳体的安装容腔内的话,弹簧元件20将被调节装置3变形,由此使得弹簧力施加在插在安装容腔内的调节装置3上。
图5展示了具有图4所示的调节装置3的壳体的前视图。该图示出了盖部14包括形式为部分环的环形条21。特别地,环形条21沿着半圆的圆周延伸。环形条21相应地布置在前侧壁15和后侧壁16上。如果盖部14附接至底部13,则环形条21的几何中心位于壳体的中心纵向轴线上。
还示出的是从底壁18延伸至环形条21的连接条22。连接条22可沿着由环形条21封围的半圆的径向线延伸。还示出的是条21、22是开槽的,以提供通向安装容腔的另外的开口。
还示出的是盖部14的横向延伸部23或凸缘,其中,横向延伸部23具有通孔24。该通孔24可用来固定附加的线缆带。通过该线缆带,盖部14和底部13可固定在一起,尤其在本文描述的附接结构断开的情况下将盖部14与底部13固定在一起。进一步而言,铁素体元件4、5和/或间隔元件10、11、12(例如参见图2或图3)可通过线缆带彼此固定。进一步地,具有调节装置3的壳体可通过这样的线缆带固定至支撑结构。
图6展示了盖部14的透视图。在第一横向侧壁17上,盖部14具有从盖部14的顶侧26沿着竖直轴线z延伸的闩锁元件25。顶侧26表示盖部14的与底壁18相反的一侧。闩锁元件25设计成在闩锁元件25的侧部上布置有缺口29的闩锁舌件。由此,闩锁元件25的锤头式端部(hammerheadending)被设置。这有利地增大了夹持力并且减小了意外打开壳体的风险。进一步而言,盖部14具有闩锁连接引导元件27以引导也从顶侧26沿着竖直轴线z延伸的附接运动。
在相反的横向侧壁17上,盖部14具有或设置有对应的闩锁接收元件28,该闩锁接收元件28设计成使得底部13的闩锁元件可被接收并且提供卡扣配合连接。闩锁接收元件28设置有闩锁钩或闩锁凸起30,该闩锁钩或闩锁凸起30接合在闩锁元件25的对应的缺口29中,以便提供卡扣配合连接。还示出的是,闩锁接收元件28设置有用于接收底部13的引导元件的引导通道31(例如参见图5)。
由盖部14的闩锁元件25和对应的底部13的闩锁接收元件提供的卡扣功能有利地允许现场快速组装。特别地,对于组装,不需要任何工具和/或螺钉。
还示出的是导体夹持条32。这些导体夹持条32从环形条21延伸到部分由环形条21封围出的容腔内。附图示出的是导体夹持条32基本上沿着竖直轴线z延伸并且具有部分弯曲的、尤其是S形的路线。
特别地,夹持条32朝向部分由环形条21封围出的容腔的中央区域延伸。然而,夹持条32的自由末端与部分由环形条21封围的柱形容腔的中心线偏置地布置。还示出的是夹持条32朝向所述末端变窄。
导体夹持条32的如图所示的设计有利地允许可靠地夹持导体、例如具有不同直径、如直径公差为10%的线缆。
还示出的是也从环形条21延伸到所述柱形容腔内的止动条33。止动条33可以是具有第一支腿34和第二支腿35的L形。第一支腿34可以沿着竖直轴线z延伸,第二支腿35可以沿着横向y延伸,其中,所述竖直方向平行于竖直轴线z定向并且所述横向平行于横向轴线y定向。电导体2(例如参见图4)可布置在由夹持条32和止动条33封围的容腔中。在这种情况下,夹持条32可被变形或偏转,由此在布置在由夹持条32与止动条33封围的容腔内的电导体2上施加夹持力。借此,确保了电导体2的稳定布置。
在上端部处,止动条的第一支腿34可设置有槽用于接收对应的底部13的夹持条32的变窄的端部。该槽设置有夹持条32的变窄的端部的相配部。由此,如果盖部14布置在底部13上的话,变窄的端部可配合在所述槽中。在电导体2(例如参见图1)线缆被夹持的情况下,这允许引导夹持条并且增加了夹持条32的机械稳定性。特别地,减小了由电导体2施加的剪切力导致的布线夹持条32断开的风险。
由夹持条32提供的夹持功能有利地允许具有调节装置3的壳体固定在电导体2上。由此,不需要其它固定手段以将调节装置固定至电导体。
还示出的是从环形条21朝向中央区域延伸的另一止动条36。所述止动条36稳定了布置在由盖部14提供的安装容腔内的调节装置3。
在图6中,还示出的是,弹簧元件20(还参见图4)具有位于舌状弹簧元件20的自由末端处的弹簧凸起元件37。该弹簧凸起元件37从弹簧元件20延伸到由盖部14封围的内部容腔内。

Claims (30)

1.一种用于调节至少一个电导体(2)的电感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1)包括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具有第一导磁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磁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6)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之间,所述间隔元件由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导磁元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是U形和/或所述第二导磁元件是I形和/或所述第一间隔元件(6)是I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6)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高度(H6)不同的第一间隔元件(6)适于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高度(H6)不同的第一间隔元件(6)适于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间隔元件(10,11,12)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磁元件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为包括所述第一导磁元件、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6)的所述调节装置(3)提供一安装容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为包括所述第一导磁元件、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6)的所述调节装置(3)提供一安装容腔。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为包括所述第一导磁元件、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6)的所述调节装置(3)提供一安装容腔。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为包括所述第一导磁元件、所述第二导磁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元件(6)的所述调节装置(3)提供一安装容腔。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容腔大于包括所述第一导磁元件和所述第二导磁元件的组件的最小体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容腔的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的高度之和,和/或所述安装容腔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的宽度或所述第二导磁元件的宽度,和/或所述安装容腔的最大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的长度或所述第二导磁元件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容腔的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导磁元件的高度之和,和/或所述安装容腔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的宽度或所述第二导磁元件的宽度,和/或所述安装容腔的最大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磁元件的长度或所述第二导磁元件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设计和/或布置成适于将弹簧力施加在布置在所述安装容腔内的物体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设计和/或布置成适于将弹簧力施加在布置在所述安装容腔内的物体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设计和/或布置成适于将弹簧力施加在布置在所述安装容腔内的物体上。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向所述安装容腔的冷却介质进入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向所述安装容腔的冷却介质进入口。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向所述安装容腔的冷却介质进入口。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向所述安装容腔的冷却介质进入口。
2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盖部(14)和底部(13)具有类似的设计。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盖部(14)和底部(13)具有类似的设计。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盖部(14)和底部(13)具有类似的设计。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盖部(14)和底部(13)具有类似的设计。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盖部(14)和底部(13)具有类似的设计。
2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2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盖部(14)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盖部(14)附接至底部(13)的附接结构,和/或所述底部(13)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底部(13)附接至所述盖部(14)的附接结构。
3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或设置有至少一个导体夹持结构。
CN201520738795.6U 2014-12-18 2015-09-22 一种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设备 Active CN2052822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422575.9 2014-12-18
GB1422575.9A GB2533367A (en) 2014-12-18 2014-12-18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inductance of an electric conduc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82273U true CN205282273U (zh) 2016-06-01

Family

ID=548501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38795.6U Active CN205282273U (zh) 2014-12-18 2015-09-22 一种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设备
CN201580069131.8A Active CN107112106B (zh) 2014-12-18 2015-12-16 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9131.8A Active CN107112106B (zh) 2014-12-18 2015-12-16 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17552B2 (zh)
EP (1) EP3234963B1 (zh)
CN (2) CN205282273U (zh)
CA (1) CA2968191A1 (zh)
GB (1) GB2533367A (zh)
WO (1) WO20160969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62447A (en) * 2016-12-22 2018-11-21 Bombardier Primove Gmbh A secondary-sided arrangement of winding structure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condary sided arrangement
US10675982B2 (en) * 2017-03-27 2020-06-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charging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CN117612836A (zh) * 2020-06-29 2024-02-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器电感和具有其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5211B2 (ja) * 1994-10-07 2002-02-12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低騒音トランス及びリアクトル用のコア
JP3126922B2 (ja) * 1996-07-19 2001-01-22 竹内工業株式会社 ノイズ吸収装置
DE19732317B4 (de) * 1997-07-26 2012-11-08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Elektromagnetischer Rauschabsorber
US6621183B1 (en) 1997-12-05 2003-09-16 Auckland Uniservices, Ltd. Supply of power to primary conductors
BR0309682A (pt) * 2002-05-03 2005-03-15 Ambient Corp Construção de acopladores para dados em linha de energia de média voltagem
US7292128B2 (en) * 2002-12-19 2007-11-06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Gapped core structure for magnetic components
US7295092B2 (en) 2002-12-19 2007-11-13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Gapped core structure for magnetic components
US6753752B1 (en) * 2003-04-22 2004-06-22 Sz Fong Electronics Co., Ltd. Silicon steel core spacing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induction
US7047696B2 (en) * 2003-07-02 2006-05-23 Didomenico Anthony J Ground anchor system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WO2006129424A1 (ja) * 2005-05-31 2006-12-0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及びフルカラー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
US7492245B2 (en) * 2006-01-31 2009-02-17 Amperion, Inc. 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s (BPL) coupling system
WO2007132878A1 (ja) * 2006-05-16 2007-11-22 Hitachi Metals, Ltd. トランスコ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007294741A1 (en) 2006-09-14 2008-03-20 Ambient Corporation Housing for inductive coupler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JP4858035B2 (ja) 2006-09-19 2012-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のコアおよびリアクトル
CN101595540B (zh) * 2007-01-24 2012-04-18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感器
JP5928974B2 (ja) 2011-10-19 2016-06-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US9041502B2 (en) 2012-04-05 2015-05-26 Lear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ng electromagnetic device arrangement
CN203966772U (zh) 2014-07-12 2014-11-26 漳州东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2106B (zh) 2018-09-14
US10217552B2 (en) 2019-02-26
WO2016096949A8 (en) 2016-10-13
GB2533367A (en) 2016-06-22
CA2968191A1 (en) 2016-06-23
WO2016096949A1 (en) 2016-06-23
US20170352456A1 (en) 2017-12-07
CN107112106A (zh) 2017-08-29
EP3234963B1 (en) 2018-07-04
EP3234963A1 (en) 201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4957B (zh) 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系统
CN205282273U (zh) 一种用于调节电导体的电感的设备
CN107710357B (zh) 绕组结构的初级侧和次级侧装置、用于感应电力传输的系统以及向车辆感应式地供电的方法
US20130313912A1 (e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apparatus
US20170264130A1 (en) Bi-plan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pad
US9620279B2 (en) Coil unit and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ing apparatus
US9531217B2 (en) Power reception devic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7210625A (zh) 包括重叠磁芯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和电源
KR20120061085A (ko) 도로에서 전력을 공급받는 전기 차량 시스템
CN103155341A (zh) 感应功率接收器设备
US10819156B2 (en) Flush-mount wireless charging power-transfer system
US20150091517A1 (en) Charging station, method,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for the wireless energy-transfer coupling of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WO2018190729A1 (en) Thermal regulation i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coupling structures
CN205384921U (zh) 一种电感线圈结构
US10414279B2 (en) Induc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202711921U (zh) 一种变压器铁芯的固定装置
KR102645882B1 (ko) 멀티레벨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CN104916419A (zh) 一种变压系统、变压装置
JP6301675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給電システム
CN210223754U (zh) 一种电抗器、变压器的可伸缩笼式骨架
CN110023133B (zh) 包括绕组结构的次级侧装置和用于制造次级侧装置的方法
KR101172757B1 (ko) 비접촉 방식의 전력 중계장치, 중계집전 장치 및 급집전장치
CN105656218B (zh) 感量可调节的无线供电发射、接收线圈
KR101706372B1 (ko) 2상 구동형 급전부를 구비한 무선전력 전송시스템
KR20180049451A (ko) 자동 공진 장치를 구비하는 급전장치 및 집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5

Address after: De Fentel, Netherlands

Patentee after: Aipite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Netherlands

Address before: Berli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German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Evringen Kiech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Yifudi Induction Charg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Germany

Address before: Evringen Kiech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Aipit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German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30

Address after: Evringen Kiech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Aipit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Germany

Address before: De Fentel, Netherlands

Patentee before: Aipite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Nether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