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1443U -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81443U
CN205281443U CN201521010453.9U CN201521010453U CN205281443U CN 205281443 U CN205281443 U CN 205281443U CN 201521010453 U CN201521010453 U CN 201521010453U CN 205281443 U CN205281443 U CN 205281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utlet line
touch
line
integrated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104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慧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104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81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81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81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为显示像素提供显示信号;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为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之外,所述数据线的引出线包括第一引出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包括第二引出线,在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第二引出线具有交叠区;在所述交叠区,所述触控信号线位于所述数据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数据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还具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数据线绝缘,所述导电层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在交叠区域设置导电层提高了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内置触控结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会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设置相应的结构来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通过设置触控结构来实现触控功能等,以给使用者带来应用上的便利。
目前,为了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并实现触控功能,通常将触控结构集成在显示面板中,在使用电容式触控结构时,可以将电容式触控结构中的触控电极直接与显示结构制作在同一基板上,这种设置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基板上显示区域以外的边框区域除了设置显示结构的电路与走线之外,还需要设置触控结构的走线甚至触控结构中的驱动电路,因此,给边框区域的线路布置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给显示产品的可靠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为显示像素提供显示信号;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为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
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之外,所述数据线的引出线包括第一引出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包括第二引出线,在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第二引出线具有交叠区;
在所述交叠区,所述触控信号线位于所述数据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数据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还具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数据线绝缘,所述导电层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将显示结构和触控结构设置在同一基板上,因此出现了在显示区域之外,数据线的引出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在垂直基板的方向上发生了交叠,在交叠区设置与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电性连接的导电层,即使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发生了断线,导电层可以作为断开部位的跨桥,保持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的导通性。另外,导电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断线的可能。因此,在交叠区域设置导电层提高了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成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虚线框内区域300的放大图;
图4为图3沿A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虚线框内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图3沿AB方向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互电容式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D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7中CD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CD方向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1为自电容式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沿EF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引出线区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说明如下,但是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成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触控显示装置,该集成触控显示装置10包括集成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持集成触控显示装置10正常工作的其他部件,集成触控显示装置10可以为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电子相册等,其中集成触控显示面板100是将触控结构与显示结构制作在同一基板上实现显示与触控两个功能的集成,这种情况下,减少了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基板数量,能够显著的减小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从而使集成触控显示装置具有便捷的触控功能的同时,还能获得更薄的尺寸,使用更加轻便,当然,对于集成触控显示面板100,将触控结构与显示结构制作在同一基板上必然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困难,本实用新型提供集成触控显示装置,对于其中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100,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作了改进,提高了集成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对于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描述如下。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参考图2,集成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200;设置在基板200上的多条数据线DL,数据线DL为显示像素PL提供显示信号;设置在基板200上的多条触控信号线TPL,触控信号线TPL为触控电极TPE传输触控信号;在基板200的显示区域AA之外,数据线DL的引出线包括第一引出线C1,触控信号线TPL的引出线包括第二引出线C2,在垂直基板200的方向上,第一引出线C1与第二引出线C2具有交叠区,如图2中阴影区域400所示,将第一引出线C1与第二引出线C2具有交叠的整个区域称为交叠区400。数据线DL通过第一引出线C1连接到集成电路IC,由集成电路IC提供显示信号通过数据线DL输入到每一个显示像素PL中,触控信号线TPL通过第二引出线C2同样连接到集成电路IC,由集成电路IC提供触控驱动信号通过触控信号线TPL输入到每一个触控电极TPE中,或者由触控电极TPE生成触控检测信号通过触控信号线TPL输入到集成电路IC进行处理,这里将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检测信号统称为触控信号,因此触控信号线TPL起到了传输触控信号的作用。通常,集成电路IC上的触控连接引脚设置在集成电路IC的一端或两端,相应地,显示连接引脚通常设置在集成电路IC的另一端或者中间部位,因此,在进行触控信号线TPL和数据线DL与集成电路IC的连接时,触控信号线TPL和数据线DL两者的引出线必然会出现交叉的情况,因此,在垂直基板200的方向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第一引出线C1与第二引出线C2的交叠区400。
图3为图2中虚线框内区域300的放大图,参考图3,区域300为第一引出线C1和第二引出线C2的交叠区,在交叠区内的垂直基板的方向上,第二引出线C2位于第一引出线C1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一引出线C1远离基板的一侧还具有导电层210,导电层210与第一引出线C1绝缘,导电层210与第二引出线电性连接。图4为图3沿A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参考图4,该区域为第一引出线C1和第二引出线C2的交叠区,在交叠区内在垂直基板200的方向上,第二引出线C2位于第一引出线C1远离基板200的一侧,从图4的角度看,即在垂直基板200的方向上,第一引出线C1叠置于基板200之上,而第二引出线C2又进一步叠置在第一引出线C1之上。第一引出线C1远离基板的一侧还具有导电层210,导电层210与第一引出线C1绝缘,导电层210与第二引出线电性连接,图4中仅示出了导电层210在第一引出线C1和第二引出线C2之间的情况,导电层210和第一引出线C1之间还具有绝缘层220,使得导电层210与第一引出线C1绝缘,而第二引出线C2直接叠置在导电层210之上,因此,导电层210和第二引出线之间可以实现电性连接。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导电层直接叠置在第二引出线之上,可选地,导电层和第二引出线之间也设置有绝缘层,这种情况下,导电层和第二引出线之间可以通过设置在绝缘层中的过孔实现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将显示结构和触控结构设置在同一基板上,因此出现了在显示区域之外,数据线的引出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在垂直基板的方向上发生了交叠,数据线的引出线使基板的表面凹凸不平,导致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在与数据线的引出线发生交叠时容易出现断线的情况,当在交叠区设置与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电性连接的导电层,即使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发生了断线,导电层可以作为断开部位的跨桥,保持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的导通性。另外,对于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之间的情况,导电层可以缓解基板表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断线的可能。因此,在交叠区域设置导电层提高了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继续参考图2,图2中每一个触控电极TPE之间具有狭缝,使得每一个触控电极TPE之间完全断开,因此,每一个触控电极TPE之间相互绝缘,同时,每一个触控电极TPE通过一条触控信号线TPL传输触控信号,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希望每一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TPE独立地通过一条触控信号线TPL传输触控信号,每一条触控信号线TPL之间应当也是相互绝缘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导电层可以包括多个与第二引出线C2一一对应的导电线,第二引出线C2与导电线直接层叠,导电线的线宽大于第二引出线C2的线宽,图5为图2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虚线框内区域的放大图,参考图5,图5中导电层包括导电线2101和导电线2102,导电线2101和导电线2102分别对应了一条第二引出线C2,并且导电线2101和导电线2102的线宽大于第二引出线C2的线宽,并且可以如图4所示的那样,导电线2101和导电线2102可以与第二引出线C2直接层叠。对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每条第二引出线独立地工作,以实现每条触控电极都能够独立地工作,同时,由于导电线的线宽较宽,可以减小导电线本身断线的可能,并且导电线和第二引出线之间直接层叠,因此,导电线与第二引出线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更好地实现了电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相对地,对于图3的实施方式,可以是针对下述情况的技术方案:一些情况下,多个互相分离的触控电极可以同步地传输相同的触控信号,事实上就是将多个相互分离的触控电极合并成一个触控电极组使用,为该触控电极组传输触控信号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所对应的第二引出线之间就可以进行电性连接,这种电性连接可以通过导电层对第二引出线的连接实现,或者导电层对多条第二引出线之间的电性连接可以作为触控电极组中各触控电极间电性连接的辅助性连接,即触控电极组中各触控电极间的电性连接还存在其他的主要连接方式。
对于与图3的类似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针对下述情况的技术方案:同一触控电极连接多条触控信号线,该多条触控信号线对应的第二引出线对应的导电层电性连接。同一触控电极连接多条触控信号线可以显著地减小触控信号的传输电阻,信号传输所需的时间更短,这种情况下,该多条触控信号线可以电性连接在一起,这种电性连接可以通过导电层对该多条触控信号线对应的第二引出线的连接实现,或者导电层对多条第二引出线之间的电性连接可以作为多条触控信号线间电性连接的辅助性连接,即多条触控信号线间的电性连接还存在其他的主要连接方式。
对于导电层的位置,可以如图4所示,导电层210与第二引出线C2直接层叠,这时导电线与第二引出线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更好地实现了电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层210位于第一引出线C1和第二引出线C2之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参考图6,图6为图3沿AB方向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导电层210位于第二引出线C2远离基板200的一侧,即从图6的角度看,导电层210覆盖在第二引出线C2之上。
以下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中显示结构和触控结构相关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继续参考图2,集成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显示像素PL,每个显示像素PL都包括一个像素电极、一个公共电极和一个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到数据线DL,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扫描线SL,扫描线SL可以通过输入扫描驱动电路500产生的扫描信号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和关断,因而扫描线SL可以控制数据线DL上的显示信号是否输入到显示像素中,像素电极接收显示信号,公共电极接收公共信号,显示像素中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可以控制液晶的偏转,从而实现显示。通常,每个显示像素中的公共电极可以接收相同的公共信号,因此,现有技术中会将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像素中的公共电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层,而公共电极层又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子电极,子电极可以通过对公共电极层的分割得到,一个子电极用作为多个显示像素的公共电极,同时,子电极还可以复用为触控电极。在子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的情况下,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工作状态包括显示工作状态和触控工作状态,显示工作状态和触控工作状态可以采用分时工作模式。具体地,对于集成触控显示面板而言,显示工作状态是其常态。在显示工作状态下,子电极被施加公共信号或者被接地;在触控工作状态下,停止显示工作状态,子电极通过触控信号线传输触控信号。子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可以减少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制程工序,节约制造时间和制造成本,并且由于在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中单独设置触控电极时,还需要辅助地设置绝缘层以保护触控电极不被其他元件干扰,因此,子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还可以减少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层结构,从而减小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
由于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可以通过互电容式触控或者自电容式触控实现,因此,子电极还可以有多种配置方式。继续参考图2,在第一种配置方式中,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条状子电极TPE,第一条状子电极TPE复用为触控电极TPE,因此,第一条状子电极TPE和触控电极TPE事实上是同一电极,第一条状子电极TPE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L的延伸方向相同,多个第一条状子电极TPE沿与数据线DL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排布。具体地,第一条状子电极TPE的延伸方向为Y方向,数据线DL的延伸方向也为Y方向,多个第一条状子电极TPE沿X方向并列依次排布,X方向与Y方向相交,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第一条状子电极TPE对应了多个显示像素PL,因此,一个第一条状子电极TPE用作为多个显示像素PL的公共电极。对于第一种配置方式,第一条状子电极TPE可以作为互电容式触控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检测电极中的一个。互电容式触控中,对触控驱动电极输入脉冲式的触控驱动信号,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检测电极之间形成电容,当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上发生触控时,会影响触摸点附近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检测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检测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检测触摸点位置的方法为,对触控驱动电极依次输入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检测电极同时输出触控检测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检测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触摸点的坐标。
可选地,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互电容式触控结构的示意图,第一条状子电极TPE可以作为触控驱动电极,在进行触控工作时,触控信号线为第一条状子电极TPE提供触控驱动信号,相应地,集成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多个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并列排布,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用于提供触控检测信号,即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可以作为触控检测电极,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的延伸方向和第一条状子电极TPE的延伸方向相交,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条状子电极TPE沿Y方向延伸,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沿X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沿Y方向并列排布,X方向与Y方向相交,当然,X方向与Y方向未必需要正交,两者相交即可。进一步地,第一条状子电极TPE和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的相对位置还有以下的几种可选方式。图8为图7中CD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条状子电极TPE和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可以均设置在基板200上,第一条状子电极TPE设置在基板200和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之间,第一条状子电极TPE和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之间可以设置绝缘层以达到相互绝缘的效果。图9为图7中CD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条状子电极TPE设置在基板200上,集成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基板200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900,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设置在对置基板900上,第一条状子电极TPE设置在基板200面对对置基板900的一侧,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设置在对置基板900面对基板200的一侧,基板200和对置基板900之间充有液晶。图10为图7中CD方向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条状子电极TPE设置在基板200上,集成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基板200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900,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设置在对置基板900上,与图9所示的方式不同的是,第二条状子电极TPE2设置在对置基板900远离基板200的一侧。在以上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条状子电极即触控检测电极均设置在第一条状子电极即触控驱动电极远离基板的一侧,由于通常第一条状子电极远离基板的一侧,或者,在存在对置基板的情况下,对置基板远离基板的一侧为触控操作侧,因此,将第二条状子电极即触控检测电极设置在第一条状子电极即触控驱动电极远离基板的一侧,可以使得触控检测电极更加靠近触控操作面,使得触控操作对触控检测电极的影响更强,从而触控检测电极将产生更加准确的触控信号,使触控操作结果更加精确。优选地,第二条状子电极即触控检测电极设置在对置基板远离基板的一侧,触控操作结果相对更加精确。
在第二种配置方式中,子电极可以复用为自电容式触控电极。图11为自电容式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1所示,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块状子电极TPE,多个块状子电极TPE呈阵列排布,块状子电极TPE可以复用为自电容式触控的触控电极。自电容式触控中,对触控电极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同时触控电极输出触控检测信号,当集成触控显示面板上发生触控时,触控点附近的触控电极对地的电容量会发生变化,导致该电极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发生变化,每个触控电极单独地代表一个坐标点,因此对所有触控电极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后可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如图11所示,每个触控电极TPE至少电性连接一条触控信号线TPL,保证每一个触控电极TPE都可以通过触控信号线TPL单独地传输触控信号(包括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检测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导电层可以采用金属或者透明导电材料,由于整个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制程包括了多个金属层和多个透明导电层的制作,因此,导电层可以与任意一层金属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同时制作。特别地,在公共电极层复用为触控电极的实施方式中,公共电极层需要与触控信号线相连,在设计上就会使公共电极层和触控信号线所在层更容易实现电性连接,第二引出线通常与触控信号线同层制作,可以将导电层与公共电极层同层制作,因而可以使第二引出线与导电层更容易实现电性连接。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扫描线SL、数据线DL、显示像素PL和薄膜晶体管TFT,薄膜晶体管TFT的源极SOURCE与数据线DL相连,薄膜晶体管TFT的漏极DRAIN与显示像素PL相连,薄膜晶体管TFT的栅极GATE与扫描线SL相连,扫描线SL可以通过输入扫描驱动电路产生的扫描信号来控制薄膜晶体管TFT的导通和关断,从而扫描线SL可以控制数据线DL上的显示信号是否输入到显示像素PL中,薄膜晶体管TFT的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与数据线DL可以通过刻蚀源漏极金属层同时形成,而薄膜晶体管TFT的栅极GATE与扫描线SL可以通过刻蚀栅极金属层同时形成,由于数据线DL和扫描线SL在基板上有交叉且两者绝缘,因此,源漏极金属层和栅极金属层是不处在同一层的金属层,具体可以参考图13,图13为图12沿EF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栅极GATE设置在基板200上,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设置在栅极GATE上,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与栅极GATE之间具有绝缘层250。通常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的数量与每一行显示像素的数量相等,对于分辨率较高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数据线的数量非常多,每条数据线又会有至少一条第一引出线与其对应,因此,第一引出线的数量也会非常多,第一引出线之间的间距将会非常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将第一引出线应用两个金属层来制作。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引出线区域的示意图,参考图14,第一引出线包括栅极层引出线C11和源漏极层引出线C12,栅极层引出线C11可以与栅极通过刻蚀栅极金属层同时形成,源漏极层引出线C12可以与源极和漏极通过刻蚀源漏极金属层同时形成,栅极层引出线C11和源漏极层引出线C12之间具有绝缘层250,栅极层引出线C11和源漏极层引出线C12依次间隔排列。由于制备工艺的限制,在同一刻蚀工序中形成的两条相邻的走线之间的距离会有最小限值,这个限值会使得走线之间不能真正的实现密排,会使走线排布的区域增大,将第一引出线分成栅极层引出线和源漏极层引出线来实现,栅极层引出线和源漏极层引出线依次间隔排列,相邻的栅极层引出线和源漏极层引出线可以无限地接近甚至在垂直基板的方向上有交叠,因此可以实现第一引出线的密排。当然栅极层引出线和源漏极层引出线也可以采用除栅极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以外的金属层来制作,只要栅极层引出线和源漏极层引出线不在同一层即可实现第一引出线的密排。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为显示像素提供显示信号;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为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
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之外,所述数据线的引出线包括第一引出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引出线包括第二引出线,在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第二引出线具有交叠区;
在所述交叠区,所述第二引出线位于所述第一引出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引出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还具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引出线绝缘,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引出线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子电极,所述子电极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条状子电极,所述第一条状子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子电极沿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排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信号线为所述第一条状子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基板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
设置在对置基板上的第二条状子电极,所述第二条状子电极用于提供触控检测信号,多个所述第二条状子电极并列排布,所述第二条状子电极和第一条状子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块状子电极,所述多个块状子电极呈阵列排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子电极复用为自电容式触控电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公共电极层同层制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与所述第二引出线一一对应的导电线,所述第二引出线与所述导电线直接层叠,所述导电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引出线的线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触控电极连接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该多条触控信号线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出线对应的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引出线直接层叠,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引出线和所述第二引出线之间,或,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引出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线包括栅极层引出线和源漏极层引出线,所述栅极层引出线和所述源漏极层引出线不同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用于控制显示像素的显示信号的输入,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源极电连接,所述栅极层引出线与所述栅极同层制作,所述源漏极层引出线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同层制作。
14.一种集成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面板。
CN201521010453.9U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281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0453.9U CN205281443U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0453.9U CN205281443U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81443U true CN205281443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66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10453.9U Active CN205281443U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814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9058A (zh) * 2015-12-07 2016-03-0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74203A (zh) * 2017-05-11 2018-11-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491543A (zh) * 2018-11-06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9058A (zh) * 2015-12-07 2016-03-0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US10095336B2 (en) 2015-12-07 2018-10-09 Shanghai Avic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ated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 in non-display region
CN105389058B (zh) * 2015-12-07 2018-11-0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US10627941B2 (en) 2015-12-07 2020-04-21 Shanghai Avic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ated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 in non-display region
CN108874203A (zh) * 2017-05-11 2018-11-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209925B2 (en) 2017-05-11 2021-12-28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8874203B (zh) * 2017-05-11 2022-0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620012B2 (en) 2017-05-11 2023-04-04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9491543A (zh) * 2018-11-06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US11079871B2 (en) 2018-11-06 2021-08-03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with embedde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nd touch function,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9058A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TWI449990B (zh) 整合型觸控螢幕
CN103309070B (zh)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JP5351981B2 (ja) 一体型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CN104834416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4699357B (zh) 一种电子设备、触摸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基板
CN10482051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摸显示装置
CN204203592U (zh) 一种面板及具有该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4698666B (zh) 阵列基板、触控面板、触控装置、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5138184A (zh) 一种内嵌触摸液晶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CN103926728B (zh) 一种集成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97463B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4461201A (zh) 触控显示装置和该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3927072B (zh) 一种tft阵列基板、触摸显示面板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3927070A (zh) 一种内嵌式电磁触摸显示屏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205281443U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205302236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353920A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设备
CN105446549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168585A (zh)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457176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294292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检测方法和电容式触摸屏
CN205281463U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205302237U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205193762U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