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77727U -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77727U
CN205277727U CN201521141045.7U CN201521141045U CN205277727U CN 205277727 U CN205277727 U CN 205277727U CN 201521141045 U CN201521141045 U CN 201521141045U CN 205277727 U CN205277727 U CN 205277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 member
rotating shaft
cable
installation material
cable l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410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锐
黄金鹏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410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77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77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77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该线缆敷设装置包括: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外转轴和穿设并限位在外转轴内的内转轴,内转轴可相对外转轴转动;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外转轴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物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内转轴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物固定连接,第一安装物相对第二安装物可转动。该线缆敷设装置能够保证在长度方向无变化,且可以利用转轴组件承受扭转和叶轮旋转的离心力,保证线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组用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越来越多的电气系统加装在叶片上,包括雷电在线监测系统、叶片除冰系统、振动监测系统、疲劳检测系统、轴承防雷系统等。这些系统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电源线、通讯线、防雷引下线等线缆需要跨过变桨轴承布线,而变桨轴承处叶片与轮毂存在0°~90°的旋转,敷设在此处的线缆在叶片变桨时会被拉扯形变,并且由于叶轮旋转过程中存在离心力,更容易造成线缆磨损或折断。
现有的线缆敷设方式中,现有技术一采用弹性部件和调节器来实现扭转需求,其关键点在于调节器,调节器是用于活动性地使弹性部件移位且使叶片以扭转方式变形,调节器存在易损坏、需经常维护的问题,且出现损坏或故障时,将导致整个系统失效。且无法解决纵向无形变,叶片变桨时的扭转半径对弹性部件的形变较大,调节器安装的位置、内含缆绳长度都可能与设计预期差别较大。
还有一种线缆敷设方式是,现有技术二采用弹性部件连接轮毂与叶片,该弹性部件为弹簧,线缆以“曲线”的方式固定在弹性部件上,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纵向无形变,在使用过程中弹簧将逐渐失去弹性,弹簧被拉长无法恢复时,弹簧会拉扯线缆,造成更严重破坏,并且机组实际运行时,主轴旋转、变桨扭转等都会产生振动,弹簧抖动幅度较大时,也会拉扯线缆,实际应用效果差。
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应用于叶片中,以满足叶片除冰、雷电监测、振动监测等需求,而这些电气设备需要从轮毂中取电和通讯,相应的电源线、信号线过变桨轴承时较难敷设,目前也有多种形式,包括悬空敷设、弹性部件敷设、调节器敷设等,但其可靠性无法保证,存在线缆折断、弹性部件形变量大、调节器失效等风险,实际应用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以解决叶片内的布线由于叶片变桨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敷设装置,包括: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外转轴和穿设并限位在外转轴内的内转轴,内转轴可相对外转轴转动;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外转轴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物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内转轴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物固定连接,第一安装物相对第二安装物可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通过过渡件与外转轴连接,且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位于内转轴的轴线上,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内转轴上,且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位于内转轴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过渡件包括第一过渡杆和第二过渡杆,第一过渡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过渡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渡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过渡杆的第二端分别与外转轴连接,第一连接件连接在第一过渡杆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内转轴的远离安装有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止内转轴从外转轴内脱出的止挡凸缘。
进一步地,内转轴的轴线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均位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
进一步地,内转轴的轴线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有第一夹角,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中的一个位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
进一步地,内转轴的轴线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一连接件为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为至少两个,各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和各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均不在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各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均连接在外转轴上,各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均连接在内转轴上,且均位于内转轴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包括:横向连接板,横向连接板与第一安装物或第二安装物连接;竖向连接板,竖向连接板与横向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与内转轴或外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连接杆或连接绳,连接杆或连接绳连接在竖向连接板与内转轴或外转轴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轮毂、可转动地设置在轮毂上的叶片和设置在叶片内的线缆,还包括线缆敷设装置,线缆敷设装置为上述的线缆敷设装置,第一安装物为叶片,第二安装物为轮毂,线缆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走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缆敷设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一安装物和第二安装物之间,利用转轴组件的内转轴和外转轴的相对转动释放由于第一安装物与第二安装物相对转动带来的扭转力,并承受第一安装物相对第二安装物转动时产生的旋转力和离心力,且保证在转动过程中长度无变化,从而解决了线缆承受扭转力和离心力容易损坏断裂的问题,其可以很好地保护线缆,解决目前使用弹性部件敷设线缆存在的弹性部件自身有扭转,长时间运行中,对于弹性部件本身和线缆的损害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线缆敷设装置设置在叶片和轮毂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转轴组件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线缆敷设装置设置在叶片和轮毂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转轴组件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线缆敷设装置设置在叶片和轮毂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转轴组件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叶片;11、叶片盖板;12、叶片挡板;2、轮毂;3、转轴组件;31、外转轴;311、第一连接点;312、第二连接点;32、内转轴;321、止挡凸缘;322、第三连接点;33、过渡件;331、第一过渡杆;332、第二过渡杆;4、第一连接件;41、第一固定架;411、第一横向连接板;412、第一竖向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件;51、第二固定架;511、第二横向连接板;512、第二竖向连接板;52、第二连接杆;9、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敷设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线缆敷设装置包括:转轴组件3、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转轴组件3包括外转轴31和穿设并限位在外转轴31内的内转轴32,内转轴32可相对外转轴31转动。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端与外转轴31连接,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物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5的第一端与内转轴32连接,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物固定连接,第一安装物相对第二安装物可转动。
当第一安装物相对第二安装物转动时,第一连接件4将第一安装物的转动传递至与其连接的外转轴31上,使外转轴31相对内转轴32转动,将扭矩释放掉,由于第一连接件4两端的第一安装物和外转轴31同步转动,因而第一连接件4本身无扭转,敷设在其上的线缆也不会扭转。内转轴32、第二连接件5和第二安装物均不转动,因此在线缆敷设装置上敷设线缆9时可以保证线缆不受扭转和拉伸,确保线缆9安全。
通过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将转轴组件3连接在第一安装物和第二安装物之间,利用转轴组件3的内转轴32和外转轴31的相对转动释放由于第一安装物与第二安装物相对转动带来的扭转力,并承受第一安装物相对第二安装物转动时产生的旋转力和离心力,从而解决了线缆承受扭转力和离心力容易损坏断裂的问题,其可以很好地保护线缆9,解决目前使用弹性部件敷设线缆存在的弹性部件自身有扭转,长时间运行中,对于弹性部件本身和线缆的损害较大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内转轴32的轴线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均位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也即,在第一安装物相对第二安装物转动时,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均无运动。
第一连接件4通过过渡件33与外转轴31连接,且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端位于内转轴32的轴线上,第二连接件5固定连接在内转轴32上,且第二连接件5的第一端位于内转轴32的轴线上。由此保证,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自身无扭转,且在长度方向无伸缩,确保敷设在其上的线缆9即无扭转也不受拉伸,防止线缆9损坏,确保线缆9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均包括固定架。根据转轴组件3与固定架之间的间距,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还可以包括连接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包括的固定架为第一固定架41,其包括的连接杆为第一连接杆42。
第一固定架41(本实施例中未示出,可参见图4)包括的横向连接板为第一横向连接板411,竖向连接板为第一竖向连接板412。其中,第一横向连接板411与第一安装物连接,用于将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物上。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通孔。为便于与第一连接杆42连接,第一竖向连接板412与第一横向连接板411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一连接杆42用于与外转轴31连接。第一固定架41将线缆敷设装置固定在第一安装物上,其上的两个孔的直径分别为Ф11和Ф5。
当然,第一连接杆42可以为刚性的硬杆,也可以是柔性的连接绳,只要能够将第一安装物的转动传递至外转轴31即可。
第二连接件5包括的固定架为第二固定架51,其包括的连接杆为第二连接杆52。
第二固定架51包括的横向连接板为第二横向连接板511,竖向连接板为第二竖向连接板512。其中,第二横向连接板511与第二安装物连接,用于将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物上。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通孔。为便于与第二连接杆52连接,第二竖向连接板512与第二横向连接板511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二连接杆52用于与内转轴32连接。
第一固定架41和第二固定架51等通过紧固组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垫片等)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物和第二安装物上。
同样地,第二连接杆52可以是刚性的硬杆,也可以是柔性的连接绳。
优选地,由于第一连接杆42的第一端要处于内转轴32的轴线上,以保证第一连接杆42自身无扭转,因此,在第一连接杆42与外转轴31之间连接有过渡件33。过渡件33包括第一过渡杆331和第二过渡杆332,第一过渡杆331的第一端和第二过渡杆33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渡杆331的第二端和第二过渡杆332的第二端分别与外转轴31连接,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第一过渡杆331的第一端。这样做可以确保在外转轴31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杆42无扭转,进而保证敷设在其上的线缆9不受扭转。
优选地,为了确保内转轴32与外转轴31配合,防止两者脱开,内转轴32的远离安装有第二连接件5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止内转轴32从外转轴31内脱出的止挡凸缘321。止挡凸缘321的面积大于外转轴31的用于安装内转轴32的孔的面积,以实现止挡的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转轴32限位在外转轴31上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外转轴31的用于安装内转轴32的孔的孔壁上加工一圈环槽,在内转轴32的对应位置处加工一圈凸起,使凸起与环槽配合实现限位。为了保证内转轴32可以穿入孔内,外转轴31需为分体式结构。
优选地,为了便于外转轴31与第一过渡杆331和第二过渡杆332连接,便于内转轴32与第二连接杆52连接,在外转轴3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311和第二连接点312,两者位于外转轴31的同一直径上,且两者均由三角形板构成,在三角形板上加工有通孔。在内转轴3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点322,其也为三角形板构成,其上也加工有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轮毂、可转动地设置在轮毂上的叶片1和设置在叶片1内的线缆9,其还包括线缆敷设装置,线缆敷设装置为上述的线缆敷设装置,第一安装物为叶片1,第二安装物为轮毂,线缆9沿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走线。
该线缆敷设装置设置在叶片1与轮毂2之间,解决了叶片1上敷设的线缆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如图1所示,叶片1具有叶片挡板12和叶片盖板11。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叶片盖板11上。第二连接件5连接在轮毂2上。线缆敷设装置的转轴组件3可以承受叶片1变桨时旋转的拉伸力和离心力,可以减少变桨时拉伸力,转变为对线缆9影响较小的线缆9旋转(自扭最大值为90°),且线缆敷设装置承受主轴旋转带来的所有离心力,保证电源线、信号线的安全可靠。
线缆敷设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选择固定点,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点在叶片挡板12和轮毂所在圆的圆心上,叶片挡板12的中心一般在叶片盖板11上。由于叶片盖板11上并未设置孔,因此需要使用电钻开孔,所需工具包括手持电钻、10#钻头,开孔的直径为Ф11。轮毂所在圆的圆心一般为变桨柜,可以设计支架使其圆心作为固定点。
然后安装第一固定架41和第二固定架51。所需工具为开口扳手、棘轮,使用螺栓、螺母、垫圈将第一固定架41和第二固定架51安装在叶片挡板12开孔处(即叶片盖板11上)和轮毂中心处。螺栓、螺母、垫圈规格尺寸分别为不锈钢六角螺栓M10×80、不锈钢自锁螺母M10、大垫圈φ10,紧固力矩为25N·m,检查力矩为20N·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规格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并不限于此。
第一固定架41和第二固定架51安装后,将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52和转轴组件3安装。第一连接杆42和第二连接杆52的长度可以根据两个固定架之间的距离确定,两个连接杆和转轴组件3的总长度需比两个固定架之间的距离长20mm,且误差在10mm以内。第一连接杆4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渡件33的顶端,过渡件33的下部两端一一对应地与外转轴31的第一连接点311和第二连接点312连接,第一连接件42的第一端直接与第一固定架41连接。第二连接杆52的第一端连接到内转轴32上的第三连接点322上,第二端连接到固定架预留的Ф5孔上。需说明的是,以上连接位置均要卡紧,避免使用过程中脱开。特别注意,应保证转轴组件的轴线与叶片1的转动轴线重合。
安装结束后,应通过手动变桨,验证安装效果,确保横向上无形变,纵向上无拉伸,叶片1变桨时仅有转轴组件3随之旋转形变,两个连接杆不受力。
线缆敷设装置安装完成后,进行线缆9敷设。沿两个连接杆敷设线缆9时,相同走向线缆9应并缆,在与金属部分接触时要对线缆9防护,用缠绕管保护线缆9的绝缘层,再用规定的绑扎带固定。根据绑扎线缆9的整体外径及重量选取合适长度、宽度的绑扎带,绑扎带断口长度不得超过2mm,并且位置不得朝向维护面,线缆9应远离旋转、移动部件,线缆9在转轴组件3两端100mm处分别固定,两个固定点中间预留400-500mm长度的余量,该余量是由预留量加上两个固定点到转轴组件3的距离,也即400mm的余量等于200mm的预留量加上到转轴组件3的两端的200mm的距离。以防止转轴组件3旋转时拉扯线缆9,避免线缆9悬挂、摆动。线缆9绑扎带间距150mm,70mm2以上接地线缆选择适合位置绑扎,绑扎带间距可根据路线适当调整,但须保证间距排布均匀。线缆安装排布要求线缆安装排布要求牢固、整齐、美观、利于维护。而且线缆应横平竖直,均匀排布,拐弯处自然弯弧,不能超过线缆最小弯曲半径。此外,线缆不允许有绞接、交叉现象。
通过该线缆敷设装置解决了叶片1上的线缆9跨越变桨轴承敷设的问题,由线缆敷设装置承受旋转力和离心力,保证了线缆9的安全和稳定。通过使用转轴组件,解决了线缆敷设装置有扭转的问题,保证了线缆敷设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敷设的线缆9与线缆敷设装置无相对位移,保证了线缆9的可靠运行。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叶片1的结构或轮毂2的结构不同,可能造成无法选择中心点作为固定点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除固定架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一中不同外,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内转轴32的轴线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有第一夹角,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中的一个位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41固定在叶片1的中心上,也即其处于叶片1的转动轴线上,第二固定架51不处于轮毂2的中心上,也即其不处于叶片1的转动轴线上。为保证敷设的线缆9不受拉伸,线缆敷设装置应沿锥形面旋转,确保第一固定架41和第二固定架51之间的长度不变。
该线缆敷设装置的安装步骤及要求与实施例一要求相同,只是将与轮毂2的固定点由圆心转移到圆周上,叶片1变桨时,线缆敷设装置形成的运行轨迹为圆锥的表面。转轴组件3应安装在靠近圆心的一侧,且安装的倾斜角度与两个连接杆的倾斜角度一致,线缆9在距离转轴组件3两端100mm处分别固定,两个固定点中间预留400-500mm长度的余量,该余量是由预留量加上两个固定点到转轴组件3的距离,也即400mm的余量等于200mm的预留量加上到转轴组件3的两端的200mm的距离。
由于转轴组件3处于靠近圆心的一侧,因此第一连接件4可以省略第一连接杆42,而直接通过过渡件33将外转轴31与第一固定架41连接。只要确保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端、第二连接件5的第一端和转轴组件3的轴线重合即可。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除两个固定点均不在圆心外,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具体地,内转轴32的轴线与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一连接件4为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5为至少两个,各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和各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均不在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各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端均连接在外转轴31上,各第二连接件5的第一端均连接在内转轴32上,且均位于内转轴32的轴线上。
由于第一连接件4的固定点和第二连接件5的固定点均不在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因此需要使用两个第一连接件4和两个第二连接件5,在叶片挡板12和轮毂2之间形成一个中心点,形成两个圆锥扫掠面,使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沿两个截顶圆锥转动,防止两者长度方向受拉伸。
由于两个固定点均不在圆心上,因此,需要将两个第一固定架41安装在叶片挡板12的同一圆周上,两个第二固定架51安装在轮毂2的同一圆周上。两根第一连接杆42分别连接在第一固定架41和外转轴31的第一连接点311和第二连接点312上。两根第二连接杆52分别连接在轮毂2和内转轴32的第三连接点322上。以上连接可以采用卡扣、压接等方式,但必须保证其不能脱开。叶片1变桨时,上下两个对角圆锥朝向相反方向旋转,由转轴组件3释放扭转力。线缆9敷设时,可以沿上下任意两根连接杆布线,跨越转轴组件3时,线缆9在距离转轴组件3两端100mm处分别固定,两个固定点中间预留400-500mm长度的余量,该余量是由预留量加上两个固定点到转轴组件3的距离,也即400mm的余量等于200mm的预留量加上到转轴组件3的两端的200mm的距离。
采用该线缆敷设装置实现线缆9从叶片挡板12到轮毂2的敷设,其结构简单且安全性高,对线缆9防护效果好。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设置成不同的连接方式,满足不同安装环境要求,能够保证纵向无形变,满足了线缆敷设的方便快捷及安全可靠的要求,且脱离了依靠弹性结构的限制。转轴组件3解决了有扭转的问题,保证了使用寿命,同时敷设的线缆9与线缆敷设装置无相对位移,保证了线缆9的可靠运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敷设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能够达到线缆敷设装置纵向无形变的技术效果,从而解决使用的弹性部件或调节器等结构存在纵向形变量大的技术问题。
连接杆的作用是敷设线缆,将叶片变桨时产生在连接杆上的作用力传递给转轴组件,连接杆为刚性部件时其作用力可以全部传递给转轴组件,连接杆为弹性部件或柔性部件时,其作用力可以自身吸收一些,其余部分传递给转轴组件。
变桨过程中,线缆敷设装置运行轨迹为轴向自转90°或圆锥弧面扫略90°,纵向长度不发生变化,轴向上利用连接杆或钢丝绳等结构承受扭转力,转而传递给转轴组件释放。
对于不能在圆心安装的情况,由于截顶圆锥体上下圆周上任意两点距离是变化的,而造成敷设装置纵向拉伸的作用力,转化为两个圆锥体后,变桨过程中纵向长度不发生变化,轴向上利用连接杆或钢丝绳等结构承受扭转力,转而传递给转轴组件释放。
连接杆使用刚性结构时,由于轴向扭转会对其造成破坏,增加转轴组件解决了线缆敷设装置有扭转的问题,使用韧性结构、弹性结构时,也可以利用转轴组件减小轴向形变。
使线缆敷设装置具备多种样式,从而解决了目前使用的弹性部件或调节器等结构,纵向形变量大的技术问题,满足不同安装环境要求,线缆敷设装置纵向无形变解决了线缆敷设时无相对位移,方便快捷及安全可靠,且脱离了已有技术依靠弹性结构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组件(3),所述转轴组件(3)包括外转轴(31)和穿设并限位在所述外转轴(31)内的内转轴(32),所述内转轴(32)可相对所述外转轴(31)转动;
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端与所述外转轴(3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物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件(5),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第一端与所述内转轴(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物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物相对所述第二安装物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通过过渡件(33)与所述外转轴(31)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内转轴(32)的轴线上,所述第二连接件(5)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转轴(32)上,且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内转轴(32)的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33)包括第一过渡杆(331)和第二过渡杆(332),所述第一过渡杆(33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过渡杆(33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杆(33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过渡杆(33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外转轴(3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杆(331)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轴(32)的远离安装有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止所述内转轴(32)从所述外转轴(31)内脱出的止挡凸缘(3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轴(3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轴(3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轴(3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4)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5)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和各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端均不在所述第一安装物的转动轴线上,各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端均连接在所述外转轴(31)上,各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第一端均连接在所述内转轴(32)上,且均位于所述内转轴(32)的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均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
横向连接板,所述横向连接板与第一安装物或第二安装物连接;
竖向连接板,所述竖向连接板与所述横向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与所述内转轴(32)或所述外转轴(3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还包括连接杆或连接绳,所述连接杆或连接绳连接在所述竖向连接板与所述内转轴(32)或所述外转轴(31)之间。
10.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轮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轮毂上的叶片(1)和设置在所述叶片(1)内的线缆(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敷设装置,所述线缆敷设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敷设装置,所述第一安装物为叶片(1),所述第二安装物为轮毂,所述线缆(9)沿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走线。
CN201521141045.7U 2015-12-31 2015-12-31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05277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1045.7U CN205277727U (zh) 2015-12-31 2015-12-31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1045.7U CN205277727U (zh) 2015-12-31 2015-12-31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77727U true CN205277727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62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41045.7U Active CN205277727U (zh) 2015-12-31 2015-12-31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777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8156A (zh) * 2015-12-31 2016-04-2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8156A (zh) * 2015-12-31 2016-04-2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5508156B (zh) * 2015-12-31 2018-12-14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26903B2 (en)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N207150041U (zh) 输电线路地电位带电安装悬垂线夹u型螺栓的工具
EP2245302A1 (en) Turbine arrangement
US20130205686A1 (en) Tower an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having the same
CN205277727U (zh)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3839891U (zh) 四分裂导线回转式防舞动阻尼间隔棒
KR20210059452A (ko) 보안·월담·추락·투신자살 방지 원통형 회전체 시스템
CN103208768A (zh) 一种抑制特高压多分裂导线舞动的方法
KR100871328B1 (ko) 송전 가공선로용 점퍼선 연결 고정장치
CN207348077U (zh) 一种承台基坑结构
CN105508156A (zh) 线缆敷设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9936105B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
CN202744952U (zh) 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
CN207732380U (zh) 一种电缆支架的托臂安装组件
CN205534609U (zh) 配电台架进出线电缆套管固定装置
EP399245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ttaching vortex suppression devices to a wind turbine tower
CN106655013A (zh) 伸缩杆和电力计量箱进线电缆辅助安装装置
CN204068158U (zh) 自动锁紧防震锤
KR101321021B1 (ko) 풍력발전 설비용 기초 블럭
CN207032255U (zh) 钢支撑防脱落装置
CN219181109U (zh) 电缆支撑结构、塔筒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8270186A (zh)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铁路线缆重锤装置
KR100622458B1 (ko) 공동주택내의 지중케이블 설치용 케이블인입장치
CN109904785A (zh) 带电更换直线双串合成绝缘子的提线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05429663U (zh) 高压输电线路防风拉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