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71551U - 一种拉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71551U
CN205271551U CN201620040421.1U CN201620040421U CN205271551U CN 205271551 U CN205271551 U CN 205271551U CN 201620040421 U CN201620040421 U CN 201620040421U CN 205271551 U CN205271551 U CN 205271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ong
along portion
rod
drive shaf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404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代福
刘莹
罗觅知
杨勇
桂元奎
何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404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71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71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71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杆结构,包括杆体和一端具有沿部的帽状轴头,轴头外壁具有与驱动主轴锥孔相匹配连接的锥形轴面,其沿部一侧与杆体连接;沿部上设有一环形槽和至少一直线槽,环形槽设置在沿部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的周向上,并将沿部分为靠近驱动主轴一侧的沿部Ⅰ和远离驱动主轴一侧的沿部Ⅱ,直线槽设置在沿部Ⅰ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Ⅰ的径向方向上,并沿着沿部Ⅰ的轴向方向贯通。该拉杆结构可实现杆体轴头的沿部端面与驱动主轴端面贴合,使得拉杆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了端面接触面,并增加拉杆的轴向变形量,来增大拉杆轴头的沿部端面与驱动端面之间贴合面的摩擦力,进而增大拉杆的抗扭力,以达到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拉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床用拉杆结构。
背景技术
YS3118CNC机床中拉杆与驱动主轴之间的装配结构主要是依靠拉杆的锥形轴面与驱动主轴的锥孔贴合来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由于加工精度以及安装精度等因素的影响,拉杆与驱动主轴之间的连接与理想状况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杆结构,可实现杆体轴头的沿部端面与驱动主轴端面贴合,使得拉杆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了端面接触面,并增加拉杆的轴向变形量,来增大拉杆轴头的沿部端面与驱动端面之间贴合面的摩擦力,进而增大拉杆的抗扭矩力,提升拉杆与驱动主轴之间相对转动位移的预防能力,以达到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的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杆结构,包括杆体和一端具有沿部的帽状轴头,所述轴头外壁具有与驱动主轴锥孔相匹配连接的锥形轴面,其沿部一侧与杆体连接;所述沿部上设有一环形槽和至少一直线槽,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沿部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的周向上,并将沿部分为靠近驱动主轴一侧的沿部Ⅰ和远离驱动主轴一侧的沿部Ⅱ,所述直线槽设置在沿部Ⅰ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Ⅰ的径向方向上,并沿着沿部Ⅰ的轴向方向贯通。
优选的,所述杆体与轴头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宽度等于0.1-10mm,其深度为沿部高度的0.7~1倍。
优选的,所述沿部Ⅰ宽度可根据其受力结构来确定。
优选的,所述直线槽的数量可根据沿部Ⅰ的尺寸大小来确定。
优选的,所述直线槽宽度等于0.05-5mm,其长度为沿部Ⅰ高度的0.6~1倍。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和直线槽内均填充有弹性体。
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为高分子橡胶合金弹性体或金属橡胶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其一通过杆体轴头的沿部可使其端面与驱动主轴端面贴合,使得拉杆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了端面接触面;其二通过在沿部上加工环形槽,可使拉杆与驱动主轴连接时增加轴向的变形量,以使沿部Ⅰ端面与驱动主轴端面贴合更加紧密,增大沿部Ⅰ端面与驱动主轴端面之间贴合面的摩擦力,进而增大拉杆的抗扭矩力;其三通过在沿部Ⅰ上加工直线槽,可使沿部Ⅰ被分为一定数量的圆弧状体,进一步保证沿部Ⅰ端面与驱动主轴端面间的贴合度,从而提升拉杆与驱动主轴之间相对转动位移的预防能力,以达到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的作用;其四通过在环形槽和直线槽内填充弹性体,对沿部提供一种可控的自适应弹性变形,降低其接触应力并提高承载能力,从而具有高可靠、长寿命、大扭矩等优点;同时可防止机床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等杂物进入槽内难以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杆与驱动主轴装配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杆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栏杆结构中轴头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1-拉杆,101-杆体;2-驱动主轴;3-拉钉;4-轴头;5-沿部,501-沿部Ⅰ,502-沿部Ⅱ;6-环形槽;7-直线槽;8-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杆结构,包括杆体101和一端具有沿部5的帽状轴头4,所述轴头4外壁具有与驱动主轴2锥孔相匹配连接的锥形轴面(未标记),其沿部5一侧与杆体101连接;所述沿部5上设有一环形槽6和至少一直线槽7,所述环形槽6设置在所述沿部5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5的周向上,并将沿部5分为靠近驱动主轴2一侧的沿部Ⅰ501和远离驱动主轴2一侧的沿部Ⅱ502,所述直线槽7设置在沿部Ⅰ501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Ⅰ501的径向方向上,并沿着沿部Ⅰ501的轴向方向贯通,所述杆体101与轴头4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的,拉钉3用于分别连接拉杆1和驱动主轴2,可使拉杆1在拉钉3的作用下产生轴向方向的位移量,装配时,将拉钉3安装在拉杆1杆体101的轴头4上,将杆体101轴头4的锥形轴面与驱动主轴2的锥孔贴合连接,保证拉杆1与驱动主轴2连接且两者之间不发生径向位移,通过紧固件(未画出)分别与杆体轴头沿部上的开口8和驱动主轴2上的相应的安装位连接,保证拉杆1固定在驱动主轴2上不发生轴向位移,该开口8为两个且对称布置在沿部5上,将沿部5分成上下两部分。
工作时,通过杆体101轴头4的沿部5可使其端面与驱动主轴端面贴合,使得拉杆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端面的接触面,并通过在沿部5上加工一环形槽6,所述环形槽6设置在所述沿部5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5的周向上,并将沿部5分为靠近驱动主轴2一侧的沿部Ⅰ501和远离驱动主轴2一侧的沿部Ⅱ502,可使拉杆1与驱动主轴2连接时增加轴向的变形量,即在拉钉3的作用下,拉杆1朝向驱动主轴2作轴向方向的位移运动,且在环形槽6的作用下,以使沿部Ⅰ501的两处端面与驱动主轴2端面贴合更加紧密,直至两处贴合面均不再发生位移,增大了沿部Ⅰ501端面与驱动主轴2端面之间贴合面的摩擦力,进而增大拉杆1的抗扭矩力;再通过在沿部Ⅰ501上加工至少一直线槽7,所述直线槽7设置在沿部Ⅰ501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Ⅰ501的径向方向上,并沿着沿部Ⅰ501的轴向方向贯通,可使沿部Ⅰ501被分为一定数量的圆弧状体,进一步保证沿部Ⅰ501端面与驱动主轴2端面间的贴合度,从而提升拉杆1与驱动主轴2之间相对转动位移的预防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拉杆结构可使得其端面在载荷(拉杆沿着其轴线向主轴方向受拉钉给予的拉力)和环境(温度等)影响下与主轴轴面贴合,增加拉杆与驱动主轴的接触面,并通过直线槽减小沿部的接触贴面,使得沿部与驱动主轴2端面贴合更好,以获得更好的摩擦力,进一步限制驱动主轴与拉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达到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环形槽6宽度等于0.1-10mm,其深度为沿部5高度的0.7~1倍;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槽6的宽度为3mm,深度为沿部5高度的0.9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沿部Ⅰ501宽度可根据其受力结构来确定,即在拉钉3的作用下,可使沿部Ⅰ501具有足够的刚度与驱动主轴2端面贴合,从而可保证拉杆1在传递驱动主轴2的动力时,确保其上沿部Ⅰ501不发生断裂。
进一步,所述直线槽7的数量可根据沿部Ⅰ501的尺寸大小来确定,即过多的分隔沿部Ⅰ501会造成其刚度的下降,达不到拉杆1的轴向位移量,不能使沿部Ⅰ501的端面与驱动主轴2端面形成良好的贴合度,而过少的分隔也不利于沿部Ⅰ501端面与驱动主轴2端面的贴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槽7为四个,即在上下两部分的沿部Ⅰ501上各加工两道直线槽,使的上下沿部Ⅰ501均被分隔为3块圆弧状体,当其在拉钉3的作用下,各圆弧状体的端面依次与驱动主轴2端面贴合,进一步保证沿部Ⅰ501与驱动主轴2端面的贴合度,从而有利于增大拉杆1的抗扭性。
进一步,所述直线槽7宽度等于0.05-5mm,其长度为沿部Ⅰ501高度的0.6~1倍;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槽的宽度等于3mm,其长度为沿部Ⅰ501高度的0.8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槽6和直线槽7内均填充有弹性体(未画出),通过弹性体可对沿部5提供一种可控的自适应弹性变形,以降低其接触应力并提高其承载能力,从而使沿部5具有高可靠、长寿命、大扭矩等优点;同时可防止机床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等杂物进入槽内难以清洁。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为高分子橡胶合金弹性体或金属橡胶弹性体,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橡胶弹性体,在特殊与极端环境下(高温或剧烈振动)具有所选金属的固有特性,又具有类似于橡胶一样的弹性,在空间环境下不蒸发,不惧高温,不怕空间辐射和粒子撞击,选择不同的金属还可以耐腐蚀环境,且无老化的可能,并具有阻尼减振等特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拉杆结构,包括杆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具有沿部的帽状轴头,所述轴头外壁具有与驱动主轴锥孔相匹配连接的锥形轴面,其沿部一侧与杆体连接;所述沿部上设有一环形槽和至少一直线槽,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沿部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的周向上,并将沿部分为靠近驱动主轴一侧的沿部Ⅰ和远离驱动主轴一侧的沿部Ⅱ,所述直线槽设置在沿部Ⅰ的顶部和根部之间且位于沿部Ⅰ的径向方向上,并沿着沿部Ⅰ的轴向方向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与轴头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宽度等于0.1-10mm,其深度为沿部高度的0.7~1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沿部Ⅰ宽度可根据其受力结构来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槽的数量可根据沿部Ⅰ的尺寸大小来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槽宽度等于0.05-5mm,其长度为沿部Ⅰ高度的0.6~1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和直线槽内均填充有弹性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高分子橡胶合金弹性体或金属橡胶弹性体。
CN201620040421.1U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拉杆结构 Active CN205271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40421.1U CN205271551U (zh)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拉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40421.1U CN205271551U (zh)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拉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71551U true CN205271551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56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40421.1U Active CN205271551U (zh)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拉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715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2162A (zh) * 2016-08-30 2017-01-04 孝感松林国际计测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多卡爪车轮检测专用夹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2162A (zh) * 2016-08-30 2017-01-04 孝感松林国际计测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多卡爪车轮检测专用夹具
CN106272162B (zh) * 2016-08-30 2018-02-09 孝感松林国际计测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多卡爪车轮检测专用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71551U (zh) 一种拉杆结构
CN207779427U (zh) 一种编码器柔性连接器
CN207518444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装配工装
CN208241510U (zh) 推杆组件及电动推杆
CN206000576U (zh) 一种转子叶片阻尼块轴向定位结构
CN105202037A (zh) 一种碳纤维辊轴轴头的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CN206592280U (zh) 新型螺杆泵传动轴结构
CN206493260U (zh) 一种新型的伺服螺丝批
CN201193651Y (zh) 一种无装球缺口、无装球孔的满球轴承
CN201739494U (zh) 一种驼峰减速器专用的气缸活塞杆
CN207772856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机悬置
CN203879704U (zh) 压缩机减震垫
CN207437565U (zh) 一种新型免钻中心孔曲轴
CN205189981U (zh) 带除颤装置的气门顶杆
CN203292569U (zh) 韧性立铣刀
CN203805983U (zh) 汽车转向器
CN209608473U (zh) 风机马达的电机轴
CN204646781U (zh) 一种电机用的后风扇
CN204304696U (zh) 贯通轴式丝杆步进电机转子轴攻丝装置
CN204113737U (zh) 一种叶轮
CN204113745U (zh) 电机驱动的离心水泵泵体
CN202931088U (zh) 具有新型轴承室的电机
CN212469937U (zh) 一种用于加工的精密铣刀
CN217166860U (zh) 线切割导轮的芯轴与外圈固定结构
CN209920416U (zh) 一种传动座法兰一体式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