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7813U - 一种电饭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饭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7813U
CN205267813U CN201620047037.4U CN201620047037U CN205267813U CN 205267813 U CN205267813 U CN 205267813U CN 201620047037 U CN201620047037 U CN 201620047037U CN 205267813 U CN205267813 U CN 205267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duct
assembly
interi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470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伯夫
胡玉新
覃德华
宁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0470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67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7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781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饭甑,包括:锅体;与锅体相连且设有排气结构的上盖组件;能够内置于锅体的内锅的蒸笼组件,该蒸笼组件包括:蒸笼筒、底端与内锅连通且用于存储空气的空气杯、能够与空气杯顶端连通且用于排出空气杯内空气的排气通道,蒸笼筒设有透水孔,空气杯设于蒸笼筒的底端;用于切断和打开排气通道的排气组件;其中,排气通道与排气结构连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饭甑,实现了由煮饭向蒸饭自动切换,避免了人工参与由煮饭向蒸饭切换,缩短了蒸饭时间;也提高了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饭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饭甑。
背景技术
饭甑是一种传统的蒸饭器具,能同时做出米汤和蓬松的米饭。饭甑的使用方法为:蒸饭前需要先将米煮一段时间,再将米捞起放入饭甑进行蒸饭,即由人工实现煮饭到蒸饭的切换,比较耗时。
另外,蒸饭过程需要人工参与,使用性能较差。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电饭甑,以缩短蒸饭时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饭甑,实现由煮饭向蒸饭自动切换,以缩短蒸饭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饭甑,包括:
锅体;
与所述锅体相连且设有排气结构的上盖组件;
能够内置于所述锅体的内锅的蒸笼组件,所述蒸笼组件包括:设有透水孔的蒸笼筒、底端与所述内锅连通且用于存储空气的空气杯、能够与所述空气杯顶端连通且用于排出所述空气杯内空气的排气通道;
用于切断和打开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组件;
其中,所述空气杯设于所述蒸笼筒的底端,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结构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沿所述蒸笼筒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蒸笼筒。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包括:套设的外排气通道和内排气通道,所述内排气通道与所述空气杯的顶端连通,所述内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设有与所述外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孔;
所述排气组件包括:与所述内排气通道密封连接的密封件,与所述密封件相连且驱动所述密封件沿所述排气通道移动的控制组件;
其中,当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内排气通道的密封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排气孔的下方时,所述密封件切断所述排气通道;当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内排气通道的密封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排气孔的上方时,所述密封件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外排气通道内的外罩,设于所述外罩内且能够沿所述排气通道移动的衔铁,设于所述上盖组件且能够发生电磁脉冲并吸引所述衔铁的线圈;
其中,当所述线圈失电,所述密封件切断所述排气通道;当所述线圈得电,所述密封件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设于所述上盖组件且能够吸住所述衔铁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外罩的顶端;
与所述密封件相连且向所述空气杯底端延伸的拉栓。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外罩内且能够吸住所述衔铁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外罩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衔铁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和所述外罩的内壁抵接。
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面盖,内盖,保温座板和保温盖板组件;其中,所述保温盖板组件包括:保温支架,设于所述保温支架中部的保温盖板,设于所述保温支架边缘且用于与所述内锅密封连接的密封环。
优选地,所述保温盖板组件与所述内盖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排气组件外伸于所述蒸笼筒的顶端;所述保温盖板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保温支架且能够与所述内盖卡接的第一卡合结构,设于所述保温支架且能够与所述内锅卡接的第二卡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保温支架上的第一限位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且能够与所述内盖卡接的第一卡勾;其中,所述第一卡勾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内盖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卡勾靠近所述内盖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连;
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保温支架上的第二限位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且能够与所述内锅卡接的第二卡勾;其中,所述第二卡勾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所述内锅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卡勾远离所述内锅的一侧通过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均至少为两个,且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沿所述保温支架的周向相间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甑的使用方法为:需要蒸饭时,将蒸笼组件内置于锅体的内锅中,此时排气组件切断排气通道,将生米放入蒸笼组件的蒸笼筒内,并放入水,内锅的水位高过蒸笼筒内的米,由于排气组件切断排气通道,则空气杯内充满了空气;然后盖上上盖组件,给锅体通电,进行初期蒸饭,即煮饭;煮饭预设时间后,排气组件打开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空气杯连通,此时空气杯内的空气自排气通道和排气结构排出,内锅中的米汤进入空气杯中,蒸笼筒内的米汤自透水孔流入内锅中,则内锅中的水位下降并下降至蒸笼筒内的米以下,即煮饭变为蒸饭,进行后期蒸饭;不需要蒸饭时,可取出蒸笼组件。
由上述电饭甑的使用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甑,实现了由煮饭向蒸饭自动切换,实现了传统饭甑的功能,也保留电饭煲的功能,避免了人工参与由煮饭向蒸饭切换,缩短了蒸饭时间;也提高了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中蒸笼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中蒸笼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中保温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中保温盖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中保温盖板组件与内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中保温盖板组件与内锅的装配示意图。
上图1-10中:
1为面盖、2为内盖、21为磁铁盖、22为线圈、23为引脚、24为第一磁铁、3为保温座板、4为保温盖板组件、41为保温支架、42为保温盖板、43为密封环、44为第一卡合结构、441为第一限位板、442为第二弹簧、443为第一卡勾、45为第二卡合结构、451为第二限位板、452为第二卡勾、453为第三弹簧、5为蒸笼组件、51为空气杯、52为排气通道、53为外罩、54为衔铁、55为第二磁铁、56为推块、57为第一弹簧、58为排气孔、59为密封件、510为拉栓、511为透水孔、512为蒸笼筒、513为内层侧板、6为内锅、7为外壳罩、8为发热件、9为外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包括:锅体,与锅体相连且设有排气结构的上盖组件,能够内置于锅体的内锅6的蒸笼组件5,与排气结构连通的排气组件;
其中,蒸笼组件5包括:蒸笼筒512,底端与内锅6连通且用于存储空气的空气杯51,能够与空气杯51顶端连通且用于排出空气杯51内空气的排气通道52;蒸笼筒512设有透水孔511,空气杯51设于蒸笼筒512的底端,排气组件用于切断和打开排气通道52。
可以理解的是,空气杯51的底端,即为空气杯51靠近整个电饭甑的锅底的一端;空气杯51的顶端,即为空气杯51靠近整个电饭甑的锅口的一端。蒸笼筒512的底端,即为蒸笼筒512靠近整个电饭甑的锅底的一端。上述排气结构,可通过上盖组件的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在部件上设孔形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的使用方法为:需要蒸饭时,将蒸笼组件5内置于锅体的内锅6中,此时排气组件切断排气通道,将生米放入蒸笼组件5的蒸笼筒512内,并放入水,内锅6的水位高过蒸笼筒512内的米,由于排气组件切断排气通道,则空气杯内充分了空气;然后盖上上盖组件,进行初期蒸饭,即煮饭;煮饭预设时间后,排气组件打开排气通道,排气通道52与空气杯51连通,此时空气杯51内的空气自排气通道52和排气结构排出,内锅6中的米汤进入空气杯51中,蒸笼筒内的米汤自透水孔511流入内锅6中,则内锅6中的水位下降并下降至蒸笼筒512内的米以下,即煮饭变为蒸饭,进行后期蒸饭;不需要蒸饭时,可取出蒸笼组件5。
由上述电饭甑的使用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甑,实现了由煮饭向蒸饭自动切换,实现了传统饭甑的功能,也保留电饭煲的功能,缩短了蒸饭时间;也避免了人工参与由煮饭向蒸饭切换,提高了使用性能。
上述电饭甑中,锅体包括:外锅9,位于外锅9中的内锅6,位于外锅9和内锅6之间的发热件8。为了减少空间,优先选择发热件8为发热盘,且发热盘位于内锅6的底端和外锅9的底端之间。为了便于锅体与上盖组件的连接,优先选择锅体还包括与外锅9连接的外壳罩7,该外壳罩7与上盖组件配合连接。
优选地,上述排气通道52沿蒸笼筒512的高度方向贯穿蒸笼筒512。这样,简化了结构,方便了设置,同时也便于排气。可以理解的是,蒸笼筒512的高度方向即为整个电饭甑的高度方向,即为内锅6的高度方向。进一步地,上述排气通道52设于蒸笼筒512的中部,便于设置。当然,也可选择排气通道52偏离蒸笼筒512的中部,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上述排气通道52可通过贯穿蒸笼筒512的管形成,也可通过蒸笼筒512自身的筒壁形成。若排气通道52通过蒸笼筒512的自身筒壁形成,则蒸笼筒512呈环形筒,蒸笼筒512具有外层侧板和内层侧板513,内层侧板513和外层侧板之间形成容腔,内层侧板513的内壁形成该排气通道52,透水孔511设于外层侧板上。。
上述电饭甑中,排气组件用于切断和打开排气通道52,实现上述功能,排气组件具有多种结构。例如,可选择排气组件包括:阀门,控制阀门关闭和打开的控制器。为了便于设置,优先选择排气通道52包括:套设的外排气通道和内排气通道,内排气通道与空气杯51的顶端连通,内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设有与外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孔58;排气组件包括:与内排气通道密封连接的密封件59,与密封件59相连且驱动密封件59沿排气通道52移动的控制组件。
上述电饭甑中,当密封件59与内排气通道的密封连接位置位于排气孔58的下方时,密封件59切断排气通道52;当密封件59与内排气通道的密封连接位置位于排气孔58的上方时,密封件59打开排气通道52。
上述控制组件,通过机械力、磁力等作用力驱动密封件59移动。为了方便控制,优先选择控制组件包括:位于外排气通道内的外罩53,设于外罩53内且能够沿排气通道52移动的衔铁54,设于上盖组件且能够发生电磁脉冲并吸引所述衔铁54的线圈22;其中,当线圈22失电,密封件59切断排气通道52;当线圈22得电,密封件59打开排气通道52。
具体地,当线圈22失电,衔铁54失去线圈22的吸收,使得衔铁54位于最低位置,此时密封件59与内排气通道的密封连接位置位于排气孔58的下方,则密封件59切断了排气通道52;当线圈22得电,衔铁54被线圈22的吸收,使得衔铁54位于最高位置,密封件59与内排气通道的密封连接位置位于排气孔58的上方,密封件59打开了排气通道52。
当然,还可选择排气组件为其他结构,例如内排气通道仅通过排气孔58与外排气通道连通,排气组件包括:能够密封排气孔58的密封组件,驱动密封组件移动的驱动器。此时密封组件可沿排气通道52的长度方向移动,也可沿排气通道52的径向移动,还可通过转动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衔铁54的移动距离需要根据内锅6的大小、空气杯51的大小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线圈22的两个端头设有引脚23,该引脚23用于与电源线连接。
为了便于生产,优先选择反应杯51、蒸笼筒512、排气通道52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电饭甑中,由于密封件59会沿排气通道52往复移动,则较易影响密封件59与空气杯51的密封连接,为了避免影响密封连接,增强可靠性,优先选择密封件59通过推块56与衔铁54相连,如图4所示,其中,推块56的形状与密封件59的形状大致相同,以保证在密封件59相下移动时,推块56限制密封件59变形。进一步地,推块56与密封件59为一体式结构。
为了保证排气通道52与排气结构连通,上述电饭甑中,排气通道52的顶端端口与外罩53之间具有间隙。当然,也可选择在排气通道52上设置通气孔。
上述电饭甑中,若想排气组件打开排气通道52,则要求线圈22一直得电,导致该电饭甑工作所需电量较多,为了减少耗电量,优先选择控制组件还包括设于上盖组件且能够吸住衔铁54的第一磁铁24,该第一磁铁24位于外罩53的顶端,如图4所示。这样,当线圈22得电后,衔铁54沿外罩53的高度方向向外罩53移动,待衔铁54移动一段距离后,第一磁铁24将衔铁54吸至预设位置,此时线圈22失电,能通过第一磁铁24的磁力将衔铁54固定在预设位置,保证空气杯51与排气通道52连通,即保证打开排气通道52,从而减少了耗电量。
为了保证电饭甑再次使用,还需要排气组件切断排气通道52,因此,控制组件还包括:与密封件59相连且向空气杯51底端延伸的拉栓510。具体地,当饭蒸好以后,待蒸笼组件5的温度降至合适温度后,使用者可取出蒸笼组件5,用手拉动拉栓510,即可实现密封件59以及与密封件59相连的衔铁54向下移动,从而实现衔铁54复位,即整个排气组件复位,以备下一次蒸饭使用。
上述电饭甑中,为了便于制造,优先选择拉栓510与密封件59为一体式结构。
为了保证第一磁铁24的使用寿命,上述电饭甑还包括磁铁盖21,上盖组件设有磁铁槽,第一磁铁24位于该磁铁槽内,磁铁盖21遮盖该磁铁槽以实现对第一磁铁24的保护,从而保证第一磁铁24的使用寿命。
上述电饭甑中,当排气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由于衔铁54上方具有空间,导致衔铁54较易发生移动,影响排气组件的稳定性。为了提高了稳定性,优先选择控制组件还包括:设于外罩53内且能够吸住衔铁54的第二磁铁55,该第二磁铁55位于外罩53的底端,如图4所示。这样,通过第二磁铁55的磁力实现固定衔铁54。需要说明的是,增设第二磁铁55后,线圈22得电产生的电磁脉冲要增大,以保证能够吸起衔铁54。
进一步地,第二磁铁55呈环状,该第二磁铁55设于外罩53的环形槽中,且第二磁铁55外套于衔铁54。这样,即实现了对第二磁铁55的保护,保证了其使用寿命;也增强了第二磁铁55对衔铁54的固定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固定衔铁54,要求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55均沿外罩53的高度方向被限位。
为了便于衔铁54自第二状态回复至第一状态,优先选择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57,衔铁54的顶端设有凹槽,第一弹簧57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槽底和外罩53的内壁抵接,如图4所示。这样,当衔铁5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弹簧57被压缩,当线圈22失电或者拉动拉栓510的时候,便于衔铁54在第一弹簧57的回复力作用下便于回复原位。
上述电饭甑,在煮饭向蒸饭转换过程中,蒸笼筒512内的米汤自透水孔511流出。为了便于米汤流出蒸笼筒512,优先选择透水孔511设于蒸笼筒512的侧板上,该透水孔511为多个,且呈多排分布,每排沿蒸笼筒512的高度方向延伸,多排透水孔511沿蒸笼筒512的周向依次分布,如图5和图6所示。对于透水孔511的大小和数目、以及透水孔511在蒸笼筒512上的最低位置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电饭甑中,上盖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面盖1,内盖2,保温座板3和保温盖板组件4;其中,保温盖板组件4包括:保温支架41,设于保温支架41中部的保温盖板42,设于保温支架41边缘且用于与内锅6密封连接的密封环43,如图1、图3和图7所示。这样,通过保温座板3和保温盖板组件4,减少了传递至内盖2、面盖1的热量,避免了面盖1的温度过高;同时,保温盖板组件4和保温座板3遮挡了内盖2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整个上盖组件的美观度。
需要说明的是,保温盖板组件4与蒸笼筒512相对,可在保温盖板组件4、保温座板3、内盖2和面盖1上设相互连通的孔,形成上述排气结构。
为了便于设置,优先选择上述线圈22、第一磁铁24、磁铁盖21均设于内盖2上。
上述电饭甑被使用后,需要清洗上盖组件,主要清洗能够与内锅6中的食物接触的保温盖板组件4。为了方便清洗上盖组件,优先选择保温盖板组件4与内盖2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保温盖板组件4与内盖2卡接。当然,也可选择二者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排气组件可与蒸笼筒512的顶端平齐,也可高出蒸笼筒512,即排气组件外伸于蒸笼筒512的顶端。当排气组件伸出的距离较大时,较易影响上盖组件的装配,特别是保温盖板组件4的装配。为了避免排气组件干涉保温盖板组件4的装配,优先选择保温盖板组件4还包括:设于保温支架41且能够与内盖2卡接的第一卡合结构44,设于保温支架41且能够与内锅6卡接的第二卡合结构45,如图8-10所示。这样,当不需要蒸笼组件5时,将保温盖板组件4装配在内盖2上,如图9所示;当需要使用蒸笼组件5时,将保温盖板组件4装配在内锅6上,如图10所示。这样,方便了保温盖板组件4的装配,避免了排气组件的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当保温盖板组件4装配在内锅6上时,装配好保温座板3、内盖2和面盖1后,保温座板3与保温盖板组件4接触相连。
对于第一卡合结构44和第二卡合结构45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够分别卡住内盖2和内锅6即可。优选地,如图8-10所示,第一卡合结构44包括:固定于保温支架41上的第一限位板441,可转动地设于第一限位板441且能够与内盖2卡接的第一卡勾443;其中,第一卡勾443位于第一限位板441远离内盖2的一侧,且第一卡勾443靠近内盖2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442与第一限位板441相连;第二卡合结构45包括:固定于保温支架41上的第二限位板451,可转动地设于第二限位板451且能够与内锅6卡接的第二卡勾452;其中,第二卡勾452位于第二限位板451靠近内锅6的一侧,且第二卡勾452远离内锅6的一侧通过第三弹簧453与第二限位板451相连。
上述第一卡合结构44与内盖2卡合后,第二弹簧442被压缩,则第一卡勾443在第二弹簧442的回复力作用下与内盖2紧密卡合,提高了卡合稳定性。相应地,第二卡合结构45与内锅6卡合后,第三弹簧453被压缩,则第二卡勾452在第三弹簧453的回复力作用下与内锅6紧密卡合,提高了卡合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内盖2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卡合结构44配合的第一凸缘,内锅6的顶端边缘设有与第二卡合结构45配合的第二凸缘。
当然,也可选择在第一卡合结构44为卡接凸缘,内盖2上设有与该卡接凸缘卡接的卡扣;还可选择内盖2与保温盖板组件4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优选地,上述电饭甑中,第二卡勾452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于第二限位板451,第一卡勾443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于第一限位板441。当然,也可选择铰链等铰接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为了提高保温盖板组件4的装配可靠性,优先选择第一卡合结构44和第二卡合结构45均至少为两个,且第一卡合结构44和第二卡合结构45沿保温支架41的周向相间分布。进一步地,第一卡合结构44和第二卡合结构45均为三个。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饭甑,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与所述锅体相连且设有排气结构的上盖组件;
能够内置于所述锅体的内锅(6)的蒸笼组件(5),所述蒸笼组件(5)包括:设有透水孔(511)的蒸笼筒(512)、底端与所述内锅(6)连通且用于存储空气的空气杯(51)、能够与所述空气杯(51)顶端连通且用于排出所述空气杯(51)内空气的排气通道(52);
用于切断和打开所述排气通道(52)的排气组件;
其中,所述空气杯(51)设于所述蒸笼筒(512)的底端,所述排气通道(52)与所述排气结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52)沿所述蒸笼筒(512)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蒸笼筒(5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通道(52)包括:套设的外排气通道和内排气通道,所述内排气通道与所述空气杯(51)的顶端连通,所述内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设有与所述外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孔(58);
所述排气组件包括:与所述内排气通道密封连接的密封件(59),与所述密封件(59)相连且驱动所述密封件(59)沿所述排气通道(52)移动的控制组件;
其中,当所述密封件(59)与所述内排气通道的密封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排气孔(58)的下方时,所述密封件(59)切断所述排气通道(52);当所述密封件(59)与所述内排气通道的密封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排气孔(58)的上方时,所述密封件(59)打开所述排气通道(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外排气通道内的外罩(53),设于所述外罩(53)内且能够沿所述排气通道(52)移动的衔铁(54),设于所述上盖组件且能够发生电磁脉冲并吸引所述衔铁(54)的线圈(22);
其中,当所述线圈(22)失电,所述密封件(59)切断所述排气通道(52);当所述线圈(22)得电,所述密封件(59)打开所述排气通道(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设于所述上盖组件且能够吸住所述衔铁(54)的第一磁铁(24),所述第一磁铁(24)位于所述外罩(53)的顶端;
与所述密封件(59)相连且向所述空气杯(51)延伸的拉栓(5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外罩(53)内且能够吸住所述衔铁(54)的第二磁铁(55),所述第二磁铁(55)位于所述外罩(53)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57),所述衔铁(54)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簧(5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和所述外罩(53)的内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面盖(1),内盖(2),保温座板(3)和保温盖板组件(4);其中,所述保温盖板组件(4)包括:保温支架(41),设于所述保温支架(41)中部的保温盖板(42),设于所述保温支架(41)边缘且用于与所述内锅(6)密封连接的密封环(4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板组件(4)与所述内盖(2)可拆卸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外伸于所述蒸笼筒(512)的顶端;所述保温盖板组件(4)还包括:设于所述保温支架(41)且能够与所述内盖(2)卡接的第一卡合结构(44),设于所述保温支架(41)且能够与所述内锅(6)卡接的第二卡合结构(4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结构(44)包括:固定于所述保温支架(41)上的第一限位板(44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41)且能够与所述内盖(2)卡接的第一卡勾(443);其中,所述第一卡勾(443)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41)远离所述内盖(2)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卡勾(443)靠近所述内盖(2)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442)与所述第一限位板(441)相连;
所述第二卡合结构(45)包括:固定于所述保温支架(41)上的第二限位板(45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板(451)且能够与所述内锅(6)卡接的第二卡勾(452);其中,所述第二卡勾(45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451)靠近所述内锅(6)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卡勾(452)远离所述内锅(6)的一侧通过第三弹簧(453)与所述第二限位板(451)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饭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44)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45)均至少为两个,且所述第一卡合结构(44)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45)沿所述保温支架(41)的周向相间分布。
CN201620047037.4U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电饭甑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67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47037.4U CN205267813U (zh)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电饭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47037.4U CN205267813U (zh)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电饭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7813U true CN205267813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52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4703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67813U (zh)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电饭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678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5619A (zh) * 2016-01-18 2016-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甑
CN106213970A (zh) * 2016-08-10 2016-12-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煮饭过程中切换煮饭功能的方法和烹饪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5619A (zh) * 2016-01-18 2016-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甑
CN106213970A (zh) * 2016-08-10 2016-12-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煮饭过程中切换煮饭功能的方法和烹饪设备
CN106213970B (zh) * 2016-08-10 2018-07-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煮饭过程中切换煮饭功能的方法和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8189B (zh) 一种带有高压煮食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02891633U (zh) 一种防溢锅盖及其防溢机构和锅盖盖体
CN211212725U (zh) 一种带有高压煮食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07544896U (zh) 锅盖及电压力锅
CN204698338U (zh) 一种上下自动搅拌节能高压电饭锅
CN108720571A (zh) 智能多功能蒸烤箱
CN205267813U (zh) 一种电饭甑
CN108926242B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87065A (zh) 一种上下自动搅拌节能高压电饭锅
CN109965682A (zh) 烹饪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烹饪装置
CN106308478A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盖体组件
CN102578467A (zh) 一种多功能家用智能馒头机
CN204839111U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盖体组件
CN206261499U (zh) 一种婴儿辅食机
CN204635980U (zh) 一种蒸汽利用效率高的全自动辅食机
CN105455619B (zh) 一种电饭甑
CN211933718U (zh) 空气炸锅
CN208658769U (zh) 烹饪装置
CN209883793U (zh) 烹饪器具
CN220192754U (zh) 蒸汽烹饪设备及集成灶
CN212537967U (zh) 一种蒸烤独立烹饪的集成灶
CN217937885U (zh) 一种快速排汽的炒菜机
CN204292975U (zh) 一种电动食物脱水器
CN205234299U (zh) 电饭煲及其活动盖板
CN211609193U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