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35943U - 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35943U
CN205235943U CN201521117626.7U CN201521117626U CN205235943U CN 205235943 U CN205235943 U CN 205235943U CN 201521117626 U CN201521117626 U CN 201521117626U CN 205235943 U CN205235943 U CN 205235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jutage
contact device
liquid agitation
agi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176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英
韩平
王仕龙
繆明烽
赵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176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35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35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35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该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包括接触池(3)、搅拌器(2)和送风管(1),其中所述送风管(1)包括第一段送风管(101)和与之以一定角度弯折的第二段送风管(102),并且所述第一段送风管(101)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α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段送风管(102)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β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α为5°~20°,所述β比α大5°~20°。本实用新型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能够使气体充分扩散,提高气液接触的效率,降低系统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背景技术
在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烟气在脱硫塔内,经喷淋层与吸收剂浆液充分接触后,烟气中的SO2被浆液吸收并转化为亚硫酸,再与塔内的钙离子结合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需要被强制氧化为硫酸钙,硫酸钙结合水以后生成石膏。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中的脱硫氧化装置中的主要部件包括氧化风管和搅拌器。氧化风管垂直伸入到搅拌器叶轮的前端,通过搅拌器叶轮的扰动,将氧化空气破碎成小气泡进入浆液系统进行反应。由于搅拌器对氧化空气搅拌能力有限,氧化空气扩散效果较差,氧化空气的利用率较低,系统能耗增加。另一方面,如遇搅拌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目前氧化风管垂直布置的方式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突发情况并维持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湿法脱硫氧化装置进行合理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例如脱硫氧化装置)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该气液搅拌接触装置能够使气体充分扩散,提高气液接触的效率,降低系统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中,该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包括接触池、搅拌器和送风管,其中所述送风管包括第一段送风管和与之以一定角度弯折的第二段送风管,并且所述第一段送风管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α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段送风管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β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α为5°~20°,所述β比α大5°~20°。
优选地,所述α为10°~15°,所述β比α大10°~15°。
优选地,第一段送风管的长度L1与第二段送风管的长度L2的比值为1:0.05-0.3。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段送风管的内部,在与管壁垂直的平面上设置有旋流叶栅。
优选地,所述旋流叶栅距离送风管出口的距离L3与第二段送风管的长度L2的比值为0.2~0.5:1。
优选地,旋流叶栅由3-5个相对于圆心均匀布置的叶片组成。
优选地,所述叶片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段送风管的内半径的0.8-0.99。
优选地,所述送风管的出口的高度在搅拌器的搅拌桨的最上端与最下端所限制出的高度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送风管设置于靠近搅拌器的位置,并且向远离搅拌器所在壁面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送风管的出口与搅拌器的搅拌桨的水平距离为0.2-0.8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的优势在于:首先,与送风管垂直伸入接触池内的方式相比,具有一定倾角的送风管所排出气流并非垂直射向底面,如遇搅拌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送风管的布置方式排出的气流不至于直接垂直冲击底面,而能够自行向氧化池中心扩散;其次,送风管内设置了旋流叶栅使得所排出的气体具有了预旋效果,增大了自身的扩散面;第三,上述的倾角设计和旋流叶栅设计共同造成所排出的气体为一股具有向接触池中心自行扩散能力的旋转射流。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强气体的扩散效果,提高气体利用率,降低系统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图2是旋流叶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送风管101-第一段送风管102-第二段送风管
2-搅拌器3-接触池4-旋流叶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内、外,使用的连接术语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中,该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包括接触池3、搅拌器2和送风管1,其中,所述送风管1包括第一段送风管101和与之以一定角度弯折的第二段送风管102,并且所述第一段送风管101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α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段送风管102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β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α为5°~20°,优选为10°~15°,所述β比α大5°~20°,优选大10°~15°。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段送风管101的长度L1与第二段送风管102的长度L2的比值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接触池的深度、搅拌桨的位置等因素进行选择,例如L1与L2的比值可以为1:0.05-0.3,优选为1:0.1-0.2。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段送风管102的内部,在与管壁垂直的平面上设置有旋流叶栅4。当气体流过旋流叶栅4时,旋流叶栅4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发生旋转,从而带动管内的气流也发生旋转,使得气体从送风管1的出口冲出时已经具有一定的预旋效果。因此旋流叶栅4的构成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实现上述过程即可,例如所述旋流叶栅4可以由2-5个相对于圆心均匀布置的叶片组成,当叶片数为偶数时,可以使相对的叶片直接相连做成一个整体,优选地,所述旋流叶栅4由4个相对于圆心均匀布置的叶片组成,该4个叶片可以使相对的叶片两两相连,呈十字交叉状,如图2所示。所述叶片的长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该叶片的长度可以为所述第二段送风管102的内半径的0.8-0.99。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流叶栅4距离送风管1出口的距离L3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实现上述将气流预旋的效果即可,例如,所述L3与第二段送风管102的长度L2的比值可以为0.2~0.5:1,优选为0.3-0.4:1。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气流从送风口冲出时能够及时在搅拌桨的作用下扩散,优选地,所述送风管1的出口的高度在搅拌器2的搅拌桨的最上端与最下端所限制出的高度范围内。更优选地,所述送风管设置于靠近搅拌器的位置,并且向远离搅拌器所在壁面的方向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送风管1的出口与搅拌器2的搅拌桨的水平距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为0.2-0.8m。
实施例1
将如图1所示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用作湿法脱硫中的氧化装置。
该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包括接触池3、搅拌器2和送风管1,其中所述送风管1包括第一段送风管101和与之以一定角度弯折的第二段送风管102,并且所述第一段送风管101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α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段送风管102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β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α为12°,所述β为25°,池深2m,搅拌桨设置于0.5m高度处,第一段送风管101的长度L1为1.23m,第二段送风管102的长度L2为0.33m。在第二段送风管距离出口的长度L3为0.13m的距离处设置旋流叶栅4,该旋流叶栅4为十字相交的叶片如图2所示。所述送风管1的出口与搅拌器2的搅拌桨的水平距离为0.2m。
氧化空气通过送风管1通入接触池3中,并且在经过旋流叶片4时冲击旋流叶栅4使其发生旋转,并在旋转的旋流叶栅4的作用下也发生旋转,从而该氧化空气以旋转的状态从送风管的出口冲出。氧化空气经过具有一定倾角的送风管1和旋流叶栅4的作用,在冲出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行扩散的能力。另外,由于送风管1的出口离搅拌器2较近,因此冲出的氧化空气在搅拌器2的作用下更加迅速地在池中扩散。从而,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使得氧化空气的扩散效果显著增强,氧化空气的利用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系统能耗。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包括接触池(3)、搅拌器(2)和送风管(1),其中所述送风管(1)包括第一段送风管(101)和与之以一定角度弯折的第二段送风管(102),并且所述第一段送风管(101)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α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段送风管(102)向远离壁面的方向以β度倾角向下倾斜,所述α为5°~20°,所述β比α大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α为10°~15°,所述β比α大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段送风管(101)的长度L1与第二段送风管(102)的长度L2的比值为1:0.05-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段送风管的内部,在与管壁垂直的平面上设置有旋流叶栅(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栅(4)距离送风管出口的距离L3与第二段送风管(102)的长度L2的比值为0.2~0.5: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流叶栅(4)由2-5个相对于圆心均匀布置的叶片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段送风管(102)的内半径的0.8-0.9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1)的出口的高度在搅拌器(2)的搅拌桨的最上端与最下端所限制出的高度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设置于靠近搅拌器的位置,并且向远离搅拌器所在壁面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气液搅拌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1)的出口与搅拌器(2)的搅拌桨的水平距离为0.2-0.8m。
CN201521117626.7U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Active CN205235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7626.7U CN205235943U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7626.7U CN205235943U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35943U true CN205235943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3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17626.7U Active CN205235943U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359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9455A (zh) * 2020-11-06 2021-04-09 涡阳县华夏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混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9455A (zh) * 2020-11-06 2021-04-09 涡阳县华夏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混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6322822A1 (en) Wet flue-gas desulfur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et flue-gas desulfurization
CN205462756U (zh) 一种反击式环空喷射吸气搅拌式浮选机
CN107952292B (zh) 一种通量可调式文丘里-旋流耦合型高效除雾凝并器
CN104959017A (zh) 一种带有多孔分区喷淋的脱硫塔
CN102605752B (zh) 一种旋流跌水竖井
CN103191636B (zh) 一种脱硫塔装置
CN205235943U (zh) 一种气液搅拌接触装置
CN205925404U (zh) 一种提高脱硫塔脱硫效率的装置
CN107098458A (zh) 一种曝气机构及具有该曝气机构的海水脱硫曝气系统
CN100368070C (zh) 循环流化床旋直流复合流化装置
CN204247065U (zh) 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塔叶栅式集液装置
CN207076323U (zh) 一种全接触湿式脱硫塔
CN105020730A (zh) 一种燃气锅炉环保节能器
CN207641273U (zh) 一种具有导流槽的叶片式湍流器
CN215742824U (zh) 一种带整流装置的烟气脱硫塔
CN204121959U (zh) 一种基于旋流片脱硫方式的脱硫塔
CN205935554U (zh) 一种防火导流式烟道及双功能排气系统
CN106422740A (zh) 带分流环的离心式烟气深度净化装置及脱硫塔
CN206391859U (zh) 带分流环的离心式烟气深度净化装置及脱硫塔
CN206934992U (zh) 兰金涡流微湿电除尘除雾器
CN101721935A (zh) 提高氧化特性的搅拌装置
CN207614826U (zh) 一种阵列式氧化风输送系统
CN202700364U (zh) 双循环单塔脱硫系统
CN205815462U (zh) 一种吸收塔浆液池
CN204973566U (zh) 一种多功能集液池及烟气脱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