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34655U -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34655U
CN205234655U CN201521028322.3U CN201521028322U CN205234655U CN 205234655 U CN205234655 U CN 205234655U CN 201521028322 U CN201521028322 U CN 201521028322U CN 205234655 U CN205234655 U CN 205234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jack
mobile jib
sec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283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颂松
叶斌
刘斌
刘振华
胡静
刘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10283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34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34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3465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包括第一主杆、副杆、第一连接器、定位杆、第一限位器和手术时起固定作用的骨内钉;第二种结构包括第二主杆、导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二限位器、第三限位器、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和手术时起固定作用的骨内钉。使用上述定位装置,可使手术切线避开下颌神经孔和下颌神经管,直观、准确地确定截骨线的位置,术中既可避免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也可保证近心骨段的足够宽度。

Description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用于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经口内进路的下颌升支垂直(IVRO)或斜行骨切开术(IORO)系采用升支前缘粘骨膜切口,显露下颌升支外侧面,从下颌升支乙状切迹向下,经下颌神经孔后方至下颌角前完全切开升支全层骨质,广泛用于矫治下颌前突、下颌严重不对称畸形的一种术式,特别是对于术前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的患者可明显减轻症状。应用该技术仅做单一截骨线,故操作相对简单,耗时短、出血少、骨创小。但由于该手术空间狭窄,部位深在,视野受限,因而手术难度较高,常常导致截骨线不整齐甚或可能形成两条或以上截骨线,不仅浪费手术时间,也增加了对局部组织的损伤,甚至有可能形成骨折等。另外如骨切开线设计不当,容易损伤颌内动脉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造成大出血。因此,准确制备骨切开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一种适合的可测量的工具来定位截骨线。临床上常以下颌升支外侧隆突作为手术骨切开线的定位标志,但由于下颌升支外侧隆突相对于内侧的下颌神经孔来说位置偏前上方,肉眼可分辨率较低,且部分患者并无下颌支外侧隆突,所以用它作为手术骨切开线的定位标志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这样狭窄的术野和空间内,标志点不易辨认,术者不便放置摆动锯并按预想位置进行截骨,只能凭术者的感觉和经验,精确性和效率较低。
陈霞云等通过制作包绕升支后缘的三维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来指导截骨(见“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模板在口内进路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中准确性研究及临床应用”,陈霞云等,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9,Vol.3,No.6),但所述截骨导板就位需剥离过多的升支后缘和下缘肌肉和周围组织,术中不易就位,且每个患者需专门定制一个截骨导板,增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以便在术中准确确定截骨线的位置并指导截骨,减少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有两种结构,它们属于一个总的实用新型构思。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种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结构如下:
该装置包括第一主杆、副杆、第一连接器、定位杆、第一限位器和手术时起固定作用的骨内钉;所述第一主杆上端的背面设置有在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定位的上缘挂钩,第一主杆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下部段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杆的孔;所述副杆为螺杆,副杆一端的背面设置有在下颌骨后缘定位的后缘挂钩,副杆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所述定位杆一端设置有与第一主杆连接的螺孔,另一端设置有与骨内钉组合的孔;所述第一限位器由限位段和紧固段组成,限位段为圆柱形,环绕外圆柱面设置有限位槽,紧固段为棱柱形,限位段和紧固段的中心部位有贯通的螺孔;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形状为立方体,该立方体上设置有与第一主杆组合的第一插孔、与第一限位器和副杆组合的第二插孔,第二插孔由限位器安装段和副杆过孔段构成,所述第一插孔的轴线和第二插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组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插孔的限位器安装段孔壁上设置有与限位螺钉组合的第二螺孔;各构件的组合方式:第一主杆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孔套连,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第一连接器上,第一限位器的限位段插入第一连接器的第二插孔中的限位器安装段,通过限位螺钉定位并固定在第一连接器上,副杆与第一限位器螺纹连接,定位杆通过紧固螺钉与第一主杆下部段连接。
上述定位装置中,第一主杆下部段设置的用于安装定位杆的孔为条形孔或多个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且间距相等的圆孔。
上述定位装置中,第一主杆和副杆正面设置的长度指示标识为明、暗相间的等宽条状标识,以便于手术中观察。
上述定位装置中,定位杆上设置的与骨内钉组合的孔为半圆孔和半圆锥孔组成的单向应力孔。
上述定位装置中,第一主杆和定位杆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副杆的横截面由两条长度相同的平行线和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围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种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结构如下:
该装置包括第二主杆、导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二限位器、第三限位器、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和手术时起固定作用的骨内钉;所述第二主杆上端的背面设置有在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定位的上缘挂钩,第二主杆下端设置有与骨内钉组合的孔,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所述导板由定位板和连接板组成,定位板与连接板的夹角为90°,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孔;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为径向尺寸和结构相同、长度相同或不相同的螺杆,它们的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左端端部设置有与导板的连接板组合的螺孔,长度指示标识的起始处位于所述螺孔右侧的边缘;所述第二限位器和第三限位器的形状和构造相同,均由限位段和紧固段组成,限位段为圆柱形,环绕外圆柱面设置有限位槽,紧固段为棱柱形,限位段和紧固段的中心部位有贯通的螺孔;所述第二连接器为立方体,该立方体上设置有与第二主杆组合的第一插孔、与第二限位器和第一支杆组合的第二插孔,第二插孔由限位器安装段和第一支杆过孔段构成,所述第一插孔的轴线和第二插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组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插孔的限位器安装段孔壁上设置有与限位螺钉组合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三连接器为立方体,该立方体上设置有与第二主杆组合的第一插孔、与第三限位器和第二支杆组合的第二插孔,第二插孔由限位器安装段和第二支杆过孔段构成,所述第一插孔的轴线和第二插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组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插孔的限位器安装段孔壁上设置有与限位螺钉组合的第二螺孔;各构件的组合方式:第二主杆的上部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一插孔套连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第二连接器上,第二主杆的下部与第三连接器的第一插孔套连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第三连接器上;第二限位器的限位段插入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插孔中的限位器安装段,通过限位螺钉定位并固定在第二连接器上,第一支杆的左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导板的连接板上,右端与第二限位器螺纹连接;第三限位器的限位段插入第三连接器的第二插孔中的限位器安装段,通过限位螺钉定位并固定在第三连接器上,第二支杆的左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导板的连接板上,右端与第三限位器螺纹连接。
上述定位装置中,导板的连接板上设置的用于安装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孔为多个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且间距相等的圆孔。
上述定位装置中,第二主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正面设置的长度指示标识为明、暗相间的等宽条状标识,以便于手术中观察。
上述定位装置中,第二主杆下端设置的与骨内钉组合的孔为半圆孔和半圆锥孔组成的单向应力孔。
上述定位装置中,第二主杆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横截面由两条长度相同的平行线和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围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可通过常规机械加工方法制作,也可通过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法制作,材料为可植入钛、钛合金或不锈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装置,可使手术切线避开下颌神经孔和下颌神经管,直观、准确地确定截骨线的位置,术中既可避免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也可保证近心骨段的足够宽度。
2、沿第一主杆或导板边缘截骨,第一主杆或导板能托住摇摆锯锯齿,减少振动,使锯齿方便、稳当、安全进行截骨,因而保证了截骨线的整齐,并可减少手术时间。
3、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装置的主要构件置放于术中暴露的下颌升支前外侧面,就位容易,不需要过多地剥离软组织,有利于近、远心骨段的血运和术后骨的愈合。
4、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装置为可调节式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因而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5、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装置中,定位杆和第二主杆上与骨内钉组合的孔为半圆孔和半圆锥孔组成的单向应力孔,此种单向应力孔在手术时当骨内钉向患者骨中旋进时可对定位杆端部或第二主杆端部施加一个向外的推力,因而整个装置的定位更牢靠。
6、第一主杆和定位杆或第二主杆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副杆或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横截面由两条长度相同的平行线和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围成,因而组合方便,装置使用时稳定。
7、由于长度指示标识为明、暗相间的等宽条状标识,因而手术中需调整定位装置中构件的位置时便于观察与识别。
8、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且使用方便,因而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种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种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种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后视图;
图7是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图9是图7的左视图;
图10是图7的俯视图;
图11是图7的仰视图;
图12是第一限位器、第二限位器、第三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左视图;
图14是与骨内钉组合的单向应力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图2所示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术前预调整完成后和术中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7是图3、图4所示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术前预调整完成后和术中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8是图5、图6所示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术前预调整完成后和术中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主杆、1-1—上缘挂钩、1-2—安装定位杆的圆孔、1-3—长度指示标识、1-4—安装定位杆的条形孔、2—第一连接器、2-1—第一插孔、2-2—第二插孔、2-3—第一螺孔、2-4—第二螺孔、3—副杆、3-1—后缘挂钩、3-2—长度指示标识、4—骨内钉、5—定位杆、5-1—半圆孔、5-2—半圆锥孔、6—第一限位器、6-1—限位段、6-2—紧固段、6-3—限位槽、6-4—贯通的螺孔、7—紧固螺钉、8—限位螺钉、9—导板、9-1—定位板、9-2—连接板、9-3—安装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的孔、10—第一支杆、10-1—长度指示标识、11—第二限位器、11-1—限位段、11-2—紧固段、11-3—限位槽、11-4—贯通的螺孔、12—第二连接器、12-1—第一插孔、12-2—第二插孔、12-3—第一螺孔、12-4—第二螺孔、13—第二支杆、13-1—长度指示标识、14—第三限位器、14-1—限位段、14-2—紧固段、14-3—限位槽、14-4—贯通的螺孔、15—第三连接器、15-1—第一插孔、15-2—第二插孔、15-3—第一螺孔、15-4—第二螺孔、16—下颌骨、16-1—下颌角、16-2—下颌神经孔、16-3—后缘、16-4—髁突、16-5—升支乙状切迹、16-6—缘突、16-7—前缘、16-8—外斜嵴、16-9—下颌神经管、16-10—颏孔、16-11—手术切线、17—第二主杆、17-1—上缘挂钩、17-2—长度指示标识、17-3—半圆孔、17-4—半圆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第一主杆1、副杆3、第一连接器2、定位杆5、第一限位器6和手术时起固定作用的骨内钉4。
所述第一主杆1为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杆件,第一主杆上端的背面设置有在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16-5定位的上缘挂钩1-1,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1-3,下部段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杆的孔,所述长度指示标识为明、暗相间的1mm宽的条状标识,安装定位杆的孔为多个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且间距相等的圆孔1-2;所述副杆3为螺杆,其横截面由两条长度相同的平行线和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围成,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是副杆设置有螺纹的两侧面的投影,两条长度相同的平行线是副杆正面与背面的投影,副杆左端的背面设置有在下颌骨后缘16-3定位的后缘挂钩3-1,副杆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3-2,该长度指示标识为明、暗相间的1mm宽的条状标识;所述定位杆5为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杆件,定位杆左端设置有与第一主杆连接的螺孔,右端设置有与骨内钉组合的孔,所述与骨内钉组合的孔为半圆孔5-1和半圆锥孔5-2组成的单向应力孔(见图14、图15);所述第一限位器6如图12、图13所示,由限位段6-1和紧固段6-2组成,限位段为圆柱形,环绕外圆柱面设置有限位槽6-3,紧固段为棱柱形,限位段和紧固段的中心部位有贯通的螺孔6-4,该螺孔与副杆的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器2如图7至图11所示,形状为长方体,该长方体上设置有与第一主杆组合的第一插孔2-1、与第一限位器6和副杆3组合的第二插孔2-2,第二插孔2-2由限位器安装段和副杆过孔段构成,所述第一插孔的轴线和第二插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组合的第一螺孔2-3,所述第二插孔的限位器安装段孔壁上设置有与限位螺钉组合的第二螺孔2-4。
各构件的组合方式:第一主杆1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孔2-1套连,并通过紧固螺钉7固定在第一连接器2上,其两端均位于第一连接器之外,第一限位器6的限位段6-1插入第一连接器的第二插孔2-2中的限位器安装段,通过限位螺钉8穿过第二螺孔2-4插入限位槽6-3定位并固定在第一连接器2上,副杆3与第一限位器6螺纹连接,其两端均位于第一限位器6和第一连接器2之外,定位杆5的左端通过紧固螺钉7与第一主杆下部段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获取患者下颌骨、下颌神经孔和下颌神经管的三维重建图像
术前通过CT扫描和具有将CT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功能的软件获得患者下颌骨16、下颌神经孔16-2和下颌神经管16-9的三维重建图像(1:1比例),并确定手术切线,然后将该图像按1:1比例打印;
2、定位装置的预调整
(1)将定位装置放在步骤1打印出的患者图像上,然后松开连接第一主杆1和第一连接器2的紧固螺钉,分别将第一主杆上端的上缘挂钩1-1置于患者图像所示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最低处,副杆的后缘挂钩3-1置于患者图像所示下颌骨后缘处,接着松开限位螺钉8并旋转第一限位器6,使第一主杆的外缘与患者图像上的手术切线16-11平行并避开下颌神经孔(见图16),继后拧紧紧固螺钉7将第一主杆固定,拧紧限位螺钉8将第一限位器固定;
(2)松开连接定位杆5与第一主杆1的紧固螺钉7,调整定位杆在第一主杆上的安装位置,使定位杆端部的与骨内钉4组合的孔位于患者图像所示下颌骨的外斜嵴16-8处(见图16),然后拧紧紧固螺钉7并测量患者图像上的下颌骨后缘中部至第一主杆外缘的距离;
3、术中使用
(1)在患者下颌骨升支上缘乙状切迹16-5最低处做出一约1mm的小凹槽,将步骤2预调整好的定位装置中第一主杆的上缘挂钩1-1放置在所述小凹槽处,将副杆的后缘挂钩3-1置于患者下颌骨后缘16-3处,然后将骨内钉4的螺纹段穿过定位杆上与骨内钉组合的孔将定位杆的一端固定在患者下颌骨的外斜嵴16-8处(见图16);
(2)测量患者下颌骨后缘中部至主杆外缘的距离并与预调整时在患者图像上测量的距离比较,若相同,则沿着第一主杆外缘实施切开术;若不相同,则松开限位螺钉8和取出骨内钉4,旋转第一限位器6调节第一主杆外缘与下颌骨后缘16-3中部之间的间距,当调节好后拧紧限位螺钉8并将骨内钉4再次固定在患者下颌骨的外斜嵴1--8处,然后沿着第一主杆外缘实施切开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如图3、图4所示,包括第一主杆1、副杆3、第一连接器2、定位杆5、第一限位器6和手术时起固定作用的骨内钉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第一主杆下部段设置的用于安装定位杆的孔为条形孔1-4。
本实施例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见图17,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如图3、图4所示,包括第二主杆17、导板9、第一支杆10、第二支杆13、第二限位器11、第三限位器14、第二连接器12、第三连接器15和手术时起固定作用的骨内钉4。
所述第二主杆17为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杆件,第二主杆上端的背面设置有在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16-5定位的上缘挂钩17-1,下端设置有与骨内钉组合的孔,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17-2,所述与骨内钉组合的孔为半圆孔17-3和半圆锥孔17-4组成的单向应力孔,所述长度指示标识为明、暗相间的1.5mm宽的条状标识;所述导板9由定位板9-1和连接板9-2组成,定位板与连接板的夹角为90°,连接板9-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支杆10、第二支杆13的孔9-3,孔9-3为多个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且间距相等的圆孔;所述第一支杆10为螺杆,第二支杆13为径向尺寸和结构与第一支杆相同、长度长于第一支杆的螺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横截面均由两条长度相同的平行线和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围成,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是第一支杆、第二支杆设置有螺纹的两侧面的投影,两条长度相同的平行线是第一支杆、第二支杆正面与背面的投影,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左端端部设置有与导板的连接板组合的螺孔,所述长度指示标识为明、暗相间的1.5mm宽的条状标识,其起始处位于所述螺孔右侧的边缘;所述第二限位器11如图12、图13所示,由限位段11-1和紧固段11-2组成,限位段为圆柱形,环绕外圆柱面设置有限位槽11-3,紧固段为棱柱形,限位段和紧固段的中心部位有贯通的螺孔,该螺孔与第一支杆的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三限位器14如图12、图13所示,由限位段14-1和紧固段14-2组成,限位段为圆柱形,环绕外圆柱面设置有限位槽14-3,紧固段为棱柱形,限位段和紧固段的中心部位有贯通的螺孔,该螺孔与第二支杆的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连接器12如图7至图11所示,形状为长方体,该长方体上设置有与第二主杆组合的第一插孔12-1、与第二限位器11和第一支杆10组合的第二插孔12-2,第二插孔由限位器安装段和第一支杆过孔段构成,所述第一插孔的轴线和第二插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组合的第一螺孔12-3,所述第二插孔的限位器安装段孔壁上设置有与限位螺钉组合的第二螺孔12-4;所述第三连接器15如图7至图11所示,形状为长方体,该长方体上设置有与第二主杆组合的第一插孔15-1、与第三限位器14和第二支杆13组合的第二插孔15-2,第二插孔由限位器安装段和第二支杆过孔段构成,所述第一插孔的轴线和第二插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组合的第一螺孔15-3,所述第二插孔的限位器安装段孔壁上设置有与限位螺钉组合的第二螺孔15-4。
各构件的组合方式:第二主杆17的上部与第二连接器12的第一插孔套连并通过紧固螺钉7固定在第二连接器上,第二主杆17的下部与第三连接器15的第一插孔套连并通过紧固螺钉7固定在第三连接器上;第二限位器11的限位段插入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插孔中的限位器安装段,通过限位螺钉8定位并固定在第二连接器12上,第一支杆10的左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导板的连接板上,右端与第二限位器11螺纹连接;第三限位器14的限位段插入第三连接器的第二插孔中的限位器安装段,通过限位螺钉8定位并固定在第三连接器15上,第二支杆13的左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导板的连接板上,右端与第三限位器14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获取患者下颌骨、下颌神经孔和下颌神经管的三维重建图像
术前通过CT扫描和具有将CT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功能的软件获得患者下颌骨、下颌神经孔和下颌神经管的三维重建图像(1:1比例),并确定手术切线,然后将该图像按1:1比例打印;
2、定位装置的预调整
(1)将定位装置放在步骤1打印出的患者图像上,然后使第二主杆17的上缘挂钩17-1位于患者图像所示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16-5最低处,第二主杆17下端设置的与骨内钉组合的孔位于患者图像所示下颌骨的外斜嵴16-8处并定位(见图18);
(2)松开固定第三限位器14的限位螺钉并旋转第三限位器,使第二支杆(长杆)的长度指示标识起始处(为“零”处)位于下颌神经孔后缘的切线上(见图18),然后拧紧固定第三限位器的限位螺钉;
(3)松开固定第二限位器11的限位螺钉并旋转第二限位器,使导板的定位板9-1外侧面与患者图像上的手术切线平行并避开下颌神经孔(见图18),然后拧紧固定第二限位器的限位螺钉并测量下颌骨后缘中部至导板的定位板9-1外侧面的距离;
3、术中使用
(1)在患者下颌骨升支上缘乙状切迹16-5最低处做出一约1mm的小凹槽,将步骤2预调整好的定位装置中第二主杆的上缘挂钩17-1放置在所述小凹槽处,然后将骨内钉4的螺纹段穿过第二主杆下端的孔将第二主杆下端固定在患者下颌骨的外斜嵴16-8处(见图18);
(2)测量患者下颌骨后缘16-3中部至导板的定位板9-1外侧面的距离并与预调整时在患者图像上测量的距离比较,若相同,则沿着导板的定位板外侧面实施切开术;若不相同,则松开固定第二限位器11、第三限位器14的限位螺钉,旋转第二限位器、第三限位器调节患者下颌骨后缘中部至导板的定位板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当调节好后拧紧限位螺钉,然后沿着导板的定位板9-1外侧面实施切开术。

Claims (10)

1.一种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杆(1)、副杆(3)、第一连接器(2)、定位杆(5)、第一限位器(6)和手术时起固定作用的骨内钉(4);所述第一主杆(1)上端的背面设置有在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16-5)定位的上缘挂钩(1-1),第一主杆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1-3),下部段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杆的孔;所述副杆(3)为螺杆,副杆一端的背面设置有在下颌骨后缘(16-3)定位的后缘挂钩(3-1),副杆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3-2);所述定位杆(5)一端设置有与第一主杆连接的螺孔,另一端设置有与骨内钉组合的孔;所述第一限位器(6)由限位段(6-1)和紧固段(6-2)组成,限位段为圆柱形,环绕外圆柱面设置有限位槽(6-3),紧固段为棱柱形,限位段和紧固段的中心部位有贯通的螺孔(6-4);所述第一连接器(2)的形状为立方体,该立方体上设置有与第一主杆组合的第一插孔(2-1)、与第一限位器(6)和副杆(3)组合的第二插孔(2-2),第二插孔(2-2)由限位器安装段和副杆过孔段构成,所述第一插孔的轴线和第二插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组合的第一螺孔(2-3),所述第二插孔的限位器安装段孔壁上设置有与限位螺钉组合的第二螺孔(2-4);
各构件的组合方式:第一主杆(1)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孔(2-1)套连,并通过紧固螺钉(7)固定在第一连接器上,第一限位器(6)的限位段(6-1)插入第一连接器的第二插孔(2-2)中的限位器安装段,通过限位螺钉(8)定位并固定在第一连接器上,副杆(3)与第一限位器(6)螺纹连接,定位杆(5)通过紧固螺钉(7)与第一主杆下部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主杆下部段设置的用于安装定位杆的孔为条形孔(1-4)或多个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且间距相等的圆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主杆(1)和副杆(3)正面设置的长度指示标识为明、暗相间的等宽条状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杆(5)上设置的与骨内钉组合的孔为半圆孔(5-1)和半圆锥孔(5-2)组成的单向应力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主杆(1)和定位杆(5)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副杆(3)的横截面由两条长度相同的平行线和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围成。
6.一种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主杆(17)、导板(9)、第一支杆(10)、第二支杆(13)、第二限位器(11)、第三限位器(14)、第二连接器(12)、第三连接器(15)和手术时起固定作用的骨内钉(4);所述第二主杆(17)上端的背面设置有在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16-5)定位的上缘挂钩(17-1),第二主杆下端设置有与骨内钉组合的孔,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17-2);所述导板(9)由定位板(9-1)和连接板(9-2)组成,定位板与连接板的夹角为90°,所述连接板(9-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支杆(10)、第二支杆(13)的孔(9-3);所述第一支杆(10)、第二支杆(13)为径向尺寸和结构相同、长度相同或不相同的螺杆,它们的正面设置有长度指示标识,左端端部设置有与导板的连接板组合的螺孔,长度指示标识的起始处位于所述螺孔右侧的边缘;所述第二限位器(11)和第三限位器(14)的形状和构造相同,均由限位段和紧固段组成,限位段为圆柱形,环绕外圆柱面设置有限位槽,紧固段为棱柱形,限位段和紧固段的中心部位有贯通的螺孔;所述第二连接器(12)为立方体,该立方体上设置有与第二主杆组合的第一插孔(12-1)、与第二限位器(11)和第一支杆(10)组合的第二插孔(12-2),第二插孔由限位器安装段和第一支杆过孔段构成,所述第一插孔的轴线和第二插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组合的第一螺孔(12-3),所述第二插孔的限位器安装段孔壁上设置有与限位螺钉组合的第二螺孔(12-4);所述第三连接器(15)为立方体,该立方体上设置有与第二主杆组合的第一插孔(15-1)、与第三限位器(14)和第二支杆(13)组合的第二插孔(15-2),第二插孔由限位器安装段和第二支杆过孔段构成,所述第一插孔的轴线和第二插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组合的第一螺孔(15-3),所述第二插孔的限位器安装段孔壁上设置有与限位螺钉组合的第二螺孔(15-4);
各构件的组合方式:第二主杆(17)的上部与第二连接器(12)的第一插孔套连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第二连接器上,第二主杆(17)的下部与第三连接器(15)的第一插孔套连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第三连接器上;第二限位器(11)的限位段插入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插孔中的限位器安装段,通过限位螺钉(8)定位并固定在第二连接器(12)上,第一支杆(10)的左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导板的连接板上,右端与第二限位器(11)螺纹连接;第三限位器(14)的限位段插入第三连接器的第二插孔中的限位器安装段,通过限位螺钉(8)定位并固定在第三连接器(15)上,第二支杆(13)的左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导板的连接板上,右端与第三限位器(14)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板的连接板(9-2)上设置的用于安装第一支杆(10)、第二支杆(11)孔为多个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且间距相等的圆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主杆(17)、第一支杆(10)和第二支杆(11)正面设置的长度指示标识为明、暗相间的等宽条状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主杆(17)下端设置的与骨内钉组合的孔为半圆孔(17-3)和半圆锥孔(17-4)组成的单向应力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主杆(17)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支杆(10)和第二支杆(13)的横截面由两条长度相同的平行线和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围成。
CN201521028322.3U 2015-12-10 2015-12-10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34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8322.3U CN205234655U (zh) 2015-12-10 2015-12-10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8322.3U CN205234655U (zh) 2015-12-10 2015-12-10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34655U true CN205234655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33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2832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34655U (zh) 2015-12-10 2015-12-10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346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5237A (zh) * 2015-12-10 2016-03-16 四川大学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CN107802353A (zh) * 2017-11-15 2018-03-16 吉林大学 颅颌面正中精确定位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5237A (zh) * 2015-12-10 2016-03-16 四川大学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CN105395237B (zh) * 2015-12-10 2017-10-20 四川大学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CN107802353A (zh) * 2017-11-15 2018-03-16 吉林大学 颅颌面正中精确定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43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nding a guide post used in forming a template for locating a dental implant hole
US8764441B2 (en) Method and internal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final position of dentate skeleton in orthognathic surgery
Kaufman et al. Bilateral mandibular accessory foramina and canal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O2019085380A1 (zh) 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空间分析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CN205234655U (zh)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Reynolds et al. Adaptation of the suprahyoid muscle complex to large mandibular advancements
CN103494638A (zh) 带有辅助固定装置的接骨板
CN105395237B (zh) 下颌升支骨切开手术定位装置
US11071614B2 (en) Measuring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occlusal distance and/or space of missing tooth
Puricelli A new technique for mandibular osteotomy
Greenstein et al. Dental cone-beam scans: important anatomic views for the contemporary implant surgeon
CN205307074U (zh) 一种脊柱钉棒系统中的钉棒安装结构
CN208838200U (zh) 一种高精准配准颧种植导航配准钉
US4913653A (en) Axis indicator for orthodotic bracket
CN216854897U (zh) 种植导板
Ellis III The nature of vertical maxillary deformities: implications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CN210673471U (zh) 一种口腔微种植体支抗定位装置
RU2509543C1 (ru)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на гипсовых моделях челюстей
CN108853650B (zh) 一种计算机导航辅助的颌面部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器套筒
KR20110052272A (ko) 치아모형의 교합평면 진단 및 확인장치
CN212913440U (zh) 一种口腔种植定位器
CN213552561U (zh) 用于术前缺牙区三维空间测量和术中定位测量核查的装置
CN205215347U (zh) 一种牙支持式拉力螺钉导向装置
CN214285068U (zh) 一种股骨远端旋转截骨辅助装置
CN216623569U (zh) 一种模拟智齿垂直阻生和远中阻生关系的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