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9309U - 一种蓄热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09309U
CN205209309U CN201521056727.8U CN201521056727U CN205209309U CN 205209309 U CN205209309 U CN 205209309U CN 201521056727 U CN201521056727 U CN 201521056727U CN 205209309 U CN205209309 U CN 205209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enter line
row
heat storage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567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Woyou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WODA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WODA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WODA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567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09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09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09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一种蓄热体,包括蓄热体本体,在蓄热体本体上设有侧向贯通的多排A向通孔和上下贯通的多排B向通孔,至少一个A向通孔和/或B向通孔呈斜向设置,使至少一个A向通孔中心线与至少一个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形成小于90°的空间夹角,多排A向通孔分别对应设在相邻的两排B向通孔之间,A向通孔与B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不仅可满足蓄热过程和预热过程分别采用各自的通气道,从而完全省掉控制系统中的换向阀,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呈非直角设置的两个方向上的通孔,可降低气体在其内流通时的速度,从而增加蓄热效果和换热效果,保证充分回收废气余热,提高废气余热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热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钢(铁)包蓄热烘烤器以及工业各领域蓄热加热炉中使用的蓄热体都是采用单通道,即气体只能从同一套通道中通过,具体应用的时候需要依靠换向阀的切换,使带有热量的热废气和需要预热的冷空气交替在蓄热体同一套通道中通过,实现热废气对蓄热体的蓄热和蓄热体对冷空气的预热,达到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而换向阀的使用寿命比较低,一般也就半年左右,这样造成整个钢/铁包蓄热烘烤需要频繁维修,频繁更换换向阀及相关零部件等;另外,带有热量的废气很容易因为烟尘等杂质造成通气道的污染甚至堵塞,从而污染需要预热的冷空气或者影响冷空气的通过,从而影响到冷空气的质量和通过效率。
单通道的蓄热体也因为废气和冷空气公用同一套通道而造成蓄热体寿命降低,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体。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热体,包括蓄热体本体,在蓄热体本体上设有侧向贯通的多排A向通孔和上下贯通的多排B向通孔,至少一个A向通孔和/或B向通孔呈斜向设置,使至少一个A向通孔中心线与至少一个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形成小于90°的空间夹角,多排A向通孔分别对应设在相邻的两排B向通孔之间,A向通孔与B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
进一步地,多排A向通孔的所有A向通孔中心线相互平行水平设置,多排B向通孔中至少有一排B向通孔相对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该排B向通孔分为两组,各组中B向通孔中心线相互平行设置,两组的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呈一定夹角,且两组B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
进一步地,多排A向通孔中至少有一排A向通孔相对水平线呈倾斜设置,该排A向通孔分为两组,各组中A向通孔中心线相互平行,两组的A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呈一定夹角,两组A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多排B向通孔中至少有一排B向通孔相对竖直线呈倾斜设置,该排B向通孔分为两组,各组中B向通孔中心线相互平行,两组的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呈一定夹角,两组B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A向通孔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腰形、不规则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B向通孔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腰形、不规则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A向通孔或/和B向通孔为锥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排A向通孔或/和多排B向通孔的形状都相同,多排A向通孔或/和多排B向通孔在蓄热体本体上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体本体的横截面或纵截面的形状为多边形中的任一种。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蓄热体上设置侧向贯通的多排A向通孔和上下贯通的多排B向通孔,且至少一个A向通孔和/或B向通孔呈斜向设置,使至少一个A向通孔中心线与至少一个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形成小于90°的空间夹角,不仅可满足蓄热过程和预热过程分别采用各自的通气道,从而完全省掉控制系统中的换向阀,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至少一个A向通孔中心线与至少一个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形成小于90°的空间夹角,不仅可降低气体在其内流通时的速度,从而增加蓄热效果和换热效果,保证充分回收废气余热,提高废气余热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能耗,也可进一步降低蓄热体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中示出了两个方向的通孔中心线之间关系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中示出了两个方向的通孔中心线之间关系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中,1、A向通孔,101、A向通孔中心线,101a、上侧中心线,101b、下侧中心线,2、B向通孔,201、B向通孔中心线,201a、左侧中心线201a,201b、右侧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叙述方便,本文所述上下左右与附图1和附图4本身的上下左右相一致。
如图所示,一种蓄热体,包括蓄热体本体,在蓄热体本体上设有侧向贯通的多排A向通孔1和上下贯通的多排B向通孔2。
至少一个A向通孔1和/或B向通孔2呈斜向设置,使至少一个A向通孔中心线101与至少一个B向通孔中心线201之间形成小于90°的空间夹角。
如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1中,多排A向通孔1中,所有的A向通孔中心线101均水平且相互平行设置,多排B向通孔中至少有一排B向通孔相对竖直线呈倾斜设置。
如图1中所示,该排B向通孔分为两组,分别为左侧组和右侧组。两组中的中心线分别称为左侧中心线201a和右侧中心线201b。各组中B向通孔中心线相邻且相互平行设置,两组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呈一定夹角设置,两组B向通孔的任意一个B向通孔中心线与A向通孔中心线的夹角均小于90°。
两组B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如图中所示,左侧中心线201a与右侧中心线201b呈一定夹角设置,两组B向通孔对称设置。
实际应用中,也可使左侧中心线201a与A向通孔中心线101垂直设置,右侧中心线201b相对竖直线呈倾斜设置,即部分B向通孔中心线与A向通孔中心线垂直设置,部分B向通孔中心线与A向通孔中心线呈小于90°夹角而倾斜设置。
所示的多排A向通孔1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实施例1中,A向通孔采用了腰形孔和圆形孔交叉设置的结构形式。
本实施例1中,B向通孔采用的全是圆形孔。实际应用中,B向通孔也可以采用不同形状的孔进行组合交叉设置。
如图4-图6的实施例2中:
多排A向通孔中至少有一排相对于水平线倾斜设置,该排A向通孔分为两组,各组中A向通孔中心线相互平行,两组A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呈一定夹角,如图中上侧中心线101a与下侧中心线101b所示,且同一排中的两组A向通孔对称设置,两组A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多排B向通孔中至少有一排相对竖直线呈倾斜设置,该排B向通孔分为两组,两组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呈一定夹角,且同一排中的两组B向通孔对称设置,两组B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本实施例中,任意一个A向通孔与任意一个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的夹角都小于90°。
本实施方式中,A向通孔与B向通孔全部采用圆形孔。
即在实际应用中,A向通孔与B向通孔可以采用形状相同的通孔,也可采用不同形状的通孔。
在实际的应用中,A向通孔1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腰形、不规则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B向通孔2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腰形、不规则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A向通孔或/和B向通孔也可以为锥形孔。
在同一排的多个A向通孔中,相邻两个A向通孔可以部分相通,同样地,在同一排的多个B向通孔中,相邻两个B向通孔可以部分相通。
优选地,多排A向通孔或/和多排B向通孔的形状都相同,多排A向通孔或/和多排B向通孔在蓄热体本体上均匀设置。
本文中,设定侧向贯通A向通孔,上下贯通为B向孔,是相对于蓄热体本体的一种放置状态而言。很显然,如果将实施例1中的图1旋转90°,则图示中序号所指A向通孔即成为上下贯通,序号中所指B向通孔即成为侧向贯通。
蓄热体本体的横截面或纵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多边形中的任一种。蓄热体本体的端面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可以根据情况设计为曲面或球面结构,来满足现场具体的使用情况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热废气与助燃冷空气分别采用两套不同通孔通过,比如让热废气从A向通孔的一端流进,另一端流出;让外界助燃冷空气从B向通孔的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的方式。从而减少换气阀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延长废气和助燃冷空气在蓄热体本体中通过的时间,从而提高废气余热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能耗。

Claims (8)

1.一种蓄热体,包括蓄热体本体,其特征在于:在蓄热体本体上设有侧向贯通的多排A向通孔(1)和上下贯通的多排B向通孔(2),至少一个A向通孔(1)和/或B向通孔(2)呈斜向设置,使至少一个A向通孔中心线(101)与至少一个B向通孔中心线(201)之间形成小于90°的空间夹角,多排A向通孔分别对应设在相邻的两排B向通孔之间,A向通孔(1)与B向通孔(2)之间互不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体,其特征在于:多排A向通孔(1)的所有A向通孔中心线(101)相互平行水平设置,多排B向通孔中至少有一排B向通孔相对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该排B向通孔分为两组,各组中B向通孔中心线相互平行设置,两组的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呈一定夹角,且两组B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体,其特征在于:多排A向通孔中至少有一排A向通孔相对水平线呈倾斜设置,该排A向通孔分为两组,各组中A向通孔中心线相互平行,两组的A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呈一定夹角,两组A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多排B向通孔中至少有一排B向通孔相对竖直线呈倾斜设置,该排B向通孔分为两组,各组中B向通孔中心线相互平行,两组的B向通孔中心线之间呈一定夹角,两组B向通孔之间互不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向通孔(1)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腰形、不规则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向通孔(2)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腰形、不规则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向通孔或/和B向通孔为锥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排A向通孔或/和多排B向通孔的形状都相同,多排A向通孔或/和多排B向通孔在蓄热体本体上均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本体的横截面或纵截面的形状为多边形中的任一种。
CN201521056727.8U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蓄热体 Active CN205209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6727.8U CN205209309U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蓄热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6727.8U CN205209309U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蓄热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09309U true CN205209309U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47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56727.8U Active CN205209309U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蓄热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093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505A (zh) * 2018-12-26 2019-05-03 东北大学 一种复合型固体蓄热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505A (zh) * 2018-12-26 2019-05-03 东北大学 一种复合型固体蓄热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89745Y (zh) 凹凸换热管
CN205209309U (zh) 一种蓄热体
CN205332602U (zh) 立式直接原生污水折流板管式换热器
CN101890404A (zh) 立式上胶机的烤箱系统
CN204806918U (zh) 一种三面进风型的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CN204494820U (zh) 一种叠加式热交换器
CN201318798Y (zh) 新型多孔格子砖
CN106802027A (zh) 一种复合式风冷管翅式换热器结构
CN203893340U (zh) 高效冷热辐射板
CN201785423U (zh) 煤气预热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CN204006094U (zh) 锅炉烟气扰流子
CN204165418U (zh) 一种用于复合型凝汽器的排汽管道
CN101881462B (zh) 一种链条锅炉配风装置
CN209186358U (zh) 蒸饭箱高效节能热交换系统
CN205133385U (zh) 一种平板玻璃熔窑的变径卡脖
CN201866846U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机
CN105174690A (zh) 一种平板玻璃熔窑的变径卡脖
CN204574892U (zh) 一种翅片结构的热交换单元
CN205024259U (zh) 一种具有分风结构的热循环回火炉
CN218915952U (zh) 水冷分叉支撑管结构
CN204938111U (zh) 可逆重载无源液压纠偏机
CN219841822U (zh) 一种高效换热翅片
CN201702095U (zh) 立式上胶机的烤箱系统
CN203744813U (zh) 圆块孔式石墨换热器壳程介质入口导向板装置
CN102878790A (zh) 一种烘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71039 No. 8 Qingcheng Road,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enan, Luoyang

Patentee after: LUOYANG WOD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71039 No. 8 Qingcheng Road,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enan, Luoyang

Patentee before: LUOYANG WODA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71399 No.1 Gaoxin Road, Hebin Street Office, Yichuan County,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oyang Woyoud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71039 No.8 Qingcheng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OYANG WOD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