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7175U -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07175U
CN205207175U CN201521036330.2U CN201521036330U CN205207175U CN 205207175 U CN205207175 U CN 205207175U CN 201521036330 U CN201521036330 U CN 201521036330U CN 205207175 U CN205207175 U CN 205207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cylinder
slide plate
receiving cavity
oily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363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辉
胡余生
魏会军
余冰
杨欧翔
王珺
苗朋柯
王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363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07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07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07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相连通,第二气缸具有滑槽,滑槽具有容纳腔;滑片,可滑动地设置于容纳腔中;通油通道,与容纳腔相连通;其中,滑片具有开启通油通道的第一状态和封堵通油通道的第二状态,当滑片位于第一状态时,润滑油通过通油通道进入容纳腔中。设置与容纳腔相连通的通油通道,使得润滑油能够进入容纳腔内,有效的提高了滑片与容纳腔内壁的润滑效果。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气缸磨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变容压缩机,泵体的常用结构为包含主气缸20’与变容气缸30’。变容气缸30’可选择性的工作或不工作,从而实现工作排量的变化,以适应制冷系统不同的负荷要求,达到节能的目的。现有的变容气缸30’的一种销钉60’和第一滑片33’的切换方式为:第一滑片33’、气缸及覆盖在气缸两端的轴承10’与隔板50’等在第一滑片33’尾部形成密闭容纳腔31’,该密闭容纳腔31’可选择性通入高压/低压制冷剂。第一滑片33’侧边设置有销钉锁止/解锁装置,该装置由销钉孔121’、销钉60’、弹簧61’等组成,其中销钉60’头部与上述密闭容纳腔31’相通,销钉60’尾部通过低压通道71’71’引入低压制冷剂,并且通过物理装置(如弹簧61’、磁铁等)使销钉60’具有向第一滑片33’靠近的预作用力。
当上述密闭容纳腔31’接入低压时,销钉60’的头部与销钉60’的尾部压力平衡,销钉60’在上述预作用力下靠近第一滑片33’,当第一滑片33’运行至一定位置,销钉60’头部凸起卡入第一滑片33’对应的凹槽内,从而锁止第一滑片33’。此时,变容气缸30’内活塞与第一滑片33’脱离,实现变容气缸30’卸载。当上述密闭容纳腔31’接入高压制冷剂时,销钉60’头部为高压,尾部为低压,压差作用克服上述预作用力,销钉60’脱离第一滑片33’,从而解锁第一滑片33’。变容气缸30’内活塞与第一滑片33’接触,实现变容气缸30’正常压缩。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附图标号11’为第一轴承,12’为第二轴承,13’为曲轴,21’为第二滑片,22’为第二滚子,32’为第一滚子,34’为密闭空腔,35’为压力切换管。
现有技术中的变容压缩机具有如下缺陷:
当需要变容气缸30’正常运行时,上述密闭容纳腔31’则通入高压制冷剂,高压制冷剂气体导致密闭容纳腔31’内的冷冻油被排出。而第一滑片33’与气缸滑槽之间及气缸上下盖板70’、之间均存在一定的间隙,无法实现润滑油间隙密封,再者制冷剂粘度远远小于润滑油,间隙泄漏速度快。因此,通过第一滑片33’侧面间隙从密闭容纳腔31’向变容气缸30’、低压通道内泄漏的制冷剂将明显增多,导致变容气缸30’性能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冷冻油的润滑,第一滑片33’与滑槽、第一滑片33’与变容气缸30’、盖板70’、之间的摩擦磨损加剧,从而严重影响了压缩机的性能及压缩机稳定工作时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气缸磨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相连通,第二气缸具有滑槽,滑槽具有容纳腔;滑片,可滑动地设置于容纳腔中;通油通道,与容纳腔相连通;其中,滑片具有开启通油通道的第一状态和封堵通油通道的第二状态,当滑片位于第一状态时,润滑油通过通油通道进入容纳腔中。
进一步地,滑片的远离第二气缸的滚子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空腔,通油通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其中,滑片位于第一状态时,出油口与密闭空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密闭空腔相连通的用于通入制冷剂的压力切换管。
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气缸隔板,设置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之间,通油通道开设于气缸隔板中;其中,第一气缸为主气缸,第二气缸为变容气缸。
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二气缸的下方并与第二气缸相连接。
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销钉容纳腔,贯穿地开设于第一轴承上,销钉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当滑片位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开口与容纳腔相连通,第二开口与压缩机上设置的低压通道相连通;销钉,可移动地设置于销钉容纳腔中,销钉具有锁止滑片的锁止状态和脱离滑片的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盖板,盖板设置于第一轴承的下方,盖板设置有与销钉容纳腔相连通的低压通道。
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气缸隔板,设置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之间,气缸隔板与第二气缸相连接,通油通道设置于第二气缸、气缸隔板和第一轴承上,或者通油通道40设置于第二气缸、气缸隔板和第一轴承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任意两个上。
进一步地,通油通道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油池相连通,通油通道的另一端与密闭空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中的压缩机。
进一步地,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冷凝器的入口端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压缩机的压力切换管相连通;节流器,节流器的入口端与冷凝器的出口端相连通;蒸发器,蒸发器的入口端与节流器的出口端相连通,蒸发器的出口端分别与压力切换管和压缩机的低压通道相连通;集液器,集液器的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集液器的另一端与蒸发器的出口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压缩机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置于压力切换管与冷凝器相连通的管路上;第二阀门,具有进口和出口,第二阀门的进口与连接蒸发器和集液器的第一管道相连通,第二阀门的出口与连接压力切换管和第一阀门的第二管道相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通油通道。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相连通,第二气缸具有滑槽,滑槽具有容纳腔。其中,压缩机的滑片可滑动地设置于容纳腔中。通油通道与容纳腔相连通,滑片具有开启通油通道的第一状态和封堵通油通道的第二状态,当滑片位于第一状态时,润滑油通过通油通道进入容纳腔中。设置与容纳腔相连通的通油通道,使得润滑油能够进入容纳腔内,有效的提高了滑片与容纳腔内壁的润滑效果。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泵体处于卸载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泵体处于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泵体处于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泵体处于卸载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轴承;11’、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21’、销钉孔;13’、曲轴;20’、主气缸;21’、第二滑片;22’、第二滚子;30’、变容气缸;31’、密闭容纳腔;32’、第一滚子;33’、第一滑片;34’、密闭空腔;35’、压力切换管;50’、隔板;60’、销钉;70’、盖板;71’、低压通道;
10、轴承;11、第一轴承;12、上轴承;121、销钉容纳腔;13、曲轴;20、第一气缸;21、主气缸滑片;22、主气缸滚子;30、第二气缸;31、容纳腔;32、滚子;33、滑片;34、密闭空腔;35、压力切换管;40、通油通道;41、进油口;42、出油口;50、气缸隔板;60、销钉;70、盖板;71、低压通道;81、冷凝器;82、节流器;83、蒸发器;84、集液器;91、第一阀门;92、第二阀门;10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20、第二气缸30和通油通道40。第二气缸30与第一气缸20相连通,第二气缸30具有滑槽,滑槽具有容纳腔31。其中,压缩机的滑片33可滑动地设置于容纳腔31中。通油通道40与容纳腔31相连通,滑片33具有开启通油通道40的第一状态和封堵通油通道40的第二状态,当滑片33位于第一状态时,润滑油通过通油通道40进入容纳腔31中。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与容纳腔31相连通的通油通道40,使得润滑油能够进入容纳腔31内,有效的提高了滑片33与容纳腔31内壁的润滑效果。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通油通道40,使得容纳腔31中有着充足的冷冻润滑油,从而保证了整个压缩机的压缩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压缩机内部的密封性冷,有效的防止了制冷剂的泄露问题。
其中,滑片33的远离第二气缸30的滚子32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空腔34。如图3和图4所示,通油通道40具有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其中,滑片33位于第一状态时,出油口41与密闭空腔34相连通。这里的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是相对于密闭空腔34来说的,在压缩机工作时,压缩机的油池中的冷冻油可以通过通油通道40的出油口42进入通油通道40,再从通油通道40的进油口41流出至密闭空腔34中。
在密闭空腔34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密闭空腔34相连通的用于通入制冷剂的压力切换管35,压力切换管35用以通入高压气体或低压气体,从而实现压缩机的变容气缸变容。
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气缸隔板50。气缸隔板50设置于第一气缸20与第二气缸30之间,通油通道40开设于气缸隔板50中。其中,第一气缸20为主气缸,第二气缸30为变容气缸。将通油通道40开设于气缸隔板50中,保证了通油通道40在通油过程中不发生泄露,增加了通油通道40通油的可靠性。
如图3和图4所示,主气缸和变容气缸以及其他的部件通过轴承10设置在一起以形成压缩机泵体,其中轴承10包括上轴承12和第一轴承11,主气缸具有主气缸滑片21和主气缸滚子22。其中,主气缸和变容气缸之间还设置有曲轴13。
第一轴承11设置于第二气缸30的下方并与第二气缸30相连接。这样设置进一步的增加泵体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还包括销钉容纳腔121和销钉60。销钉容纳腔121贯穿地开设于第一轴承11上,销钉容纳腔121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容纳腔31相连通,第二开口与压缩机的低压通道71相连通。销钉60可移动地设置于销钉容纳腔121中,销钉60具有锁止滑片33的锁止状态和脱离滑片33的解锁状态。这样设置使得压缩机更容易实现变容的工作模式。
在第一轴承11的下方还设置有盖板70,盖板70上设置有与销钉容纳腔121相连通的低压通道71。这样设置能够方便的通入低压制冷剂以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0与第二气缸30之间设置有气缸隔板50。气缸隔板50与第二气缸30相连接,通油通道40设置于第二气缸30和气缸隔板50上。在第二气缸30与气缸隔板50的连接处开设有通油通道40,这样设置可以有效的降低通油通道40的加工难度,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生产效率。当然,通油通道40也可以只设置在第二气缸30上,通油通道40与第二气缸30的密闭空腔34相连通,继而为第二气缸30工作时提供润滑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30为变容气缸。
在本实施例中的通油通道40包括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1、通油通道40只设置于第二气缸30、气缸隔板50、第一轴承11三者中的任意一个上。
2、通油通道40设置于第二气缸30、气缸隔板50和第一轴承11上。
3、通油通道40设置于第二气缸30、气缸隔板50、第一轴承11三者中的任意两个上。
上述不同的设置方式的只是决定了通油通道40的长度,优选的设置方式为将通油通道40设置于气缸隔板50上,这样有效的缩短了通油通道40的设置长度和降低加工通油通道40时的难度。
密闭空腔34通入高压制冷剂,此时,而销钉容纳腔121内仍保持通入低压制冷剂,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分别作用于销钉60的头部与尾部,销钉60克服销钉尾部的弹簧力,销钉60向下滑片33的相反方向滑动并脱离滑片33。同时,滑片33在密闭空腔34中的高压制冷剂的作用下与变容气缸的滚子32接触,实现变容气缸的工作模式。当变容气缸工作时,压缩机油池中的冷冻油通过通油通道40的进油口41向密闭空腔34内供油。即此时,密闭空腔34成为开放式空间,压缩机的机壳内的高压冷冻机油进入密闭空腔34,既增强了滑片33与气缸的滑槽之间、销钉60与销钉容纳腔121之间的油膜密封效果,又改善了滑片33运动时的润滑效果,提升了变容压缩机的性能和压缩机的可靠性。
上述滑片33运行至距离气缸中心最远端时密封住上述进油口41,使得密闭空腔34内的压力与低压通道71内的压力平衡,销钉60在弹簧作用下向上滑动,销钉60的头部卡入滑片33对应的凹槽内,滑片33与滚子32脱离,且滑片33被锁死,变容气缸空转,实现变容气缸的卸载模式。当密闭空腔34通入高压,销钉60解锁,滑片33与滚子32保持接触,变容气缸为工作模式。
变容缸工作模式下,润滑油进入密闭空腔34内,此时的密闭空腔34处于开方状态,使得滑片33的侧面与销钉60的侧面实现油膜密封,减少了制冷剂和润滑油的泄漏。改善了滑片33的侧面的润滑状况,减轻滑片33的摩擦磨损,有效的提升了压缩机的性能合可靠性。
由于滑片33的侧面完全封住进油口41,防止了压缩机机壳内的高压冷冻油及制冷剂向低压通道71泄漏,保证了压缩机在变容气缸的卸载模式下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缩机还可以用在压缩机制冷系统中,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该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00。压缩机10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100的压缩机制冷系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制冷系统的性冷。
其中,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81、节流器82、蒸发器83和集液器84。冷凝器81的入口端分别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和压缩机100的压力切换管35相连通。节流器82的入口端与冷凝器81的出口端相连通。蒸发器83的入口端与节流器82的出口端相连通,蒸发器83的出口端分别与压力切换管35和压缩机100的低压通道71相连通。集液器84的一端与压缩机100相连通,集液器84的另一端与蒸发器83的出口端相连通。设置该制冷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为压缩机100提供高质量的制冷剂,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性能和实用性。
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具有主路循环回路,主路循环回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从压缩机100排出的高压制冷剂通入冷凝器81中进行热交换,高压制冷剂变成高压液体;
S02:将高压液体依次通入节流器82和蒸发器83中以形成低压过冷或两相制冷剂;
S03:将低压制冷剂通入集液器84并进入压缩机100内,低压制冷剂经压缩机100压缩后形成高压制冷剂。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91和第二阀门92。第一阀门91设置于压力切换管35与冷凝器81相连通的管路上。第二阀门92具有进口和出口,第二阀门92的进口与连接蒸发器83和集液器84的第一管道相连通,第二阀门92的出口与连接压力切换管35和第一阀门91的第二管道相连通。通过控制第一阀门91和第二阀门92的开启和闭合,能够有效地的控制压缩机100对各种制冷剂的需求。进一步地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和压缩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对压缩机制冷系统进行控制,压缩机制冷系统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缩机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对压缩机100的第二气缸30的工作模式的控制,工作模式的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切断连接容纳腔31与蒸发器83之间的管路,并连通压缩机100与容纳腔31之间的管路;
步骤S02:滑片33的远离第二气缸30的滚子32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空腔34,将从压缩机100中排出的高压制冷剂通入密闭空腔34内,以使滑片33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往复滑动,当滑片33位于第一状态时,润滑油通过通油通道40进入密闭空腔34内。
其中,步骤S01包括通过开启第一阀门91以使连接压缩机100与压力切换管35之间的管路连通,通过关闭第二阀门92以切断连接压力切换管35与蒸发器83之间的管路。步骤S02包括将从蒸发器83排出的低压制冷剂通入销钉容纳腔121内,其中,销钉容纳腔121贯穿地开设于压缩机100的第一轴承11上并与容纳腔31相连通。
上述所说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以是当滑片33运行至距离变容气缸中心最近时和滑片33运行至距离变容气缸中心最远时所处的状态。
进一步地,当第二气缸30处于正常工作模式后,切断连接压缩机100与容纳腔31之间的管路,第二气缸30继续处于工作模式。
变容气缸工作模式切换成功后,即可关闭控制通高压气体的电磁阀——第一阀门91,压缩机仍能保持变容缸处于工作模式,因此节省了电磁阀的电能消耗,进一步提升了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能效。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方法还包括对第二气缸30的卸载模式的控制,卸载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切断连接压缩机100与容纳腔31之间的管路,连通连接容纳腔31与蒸发器83之间的管路;
步骤S12:将从蒸发器83排出的低压制冷剂通入销钉容纳腔121和容纳腔31内以使销钉60将滑片33锁止,此时,滑片33将通油通道40封堵以防止润滑油进入容纳腔31内,其中,销钉容纳腔121贯穿地开设于压缩机100的第一轴承11上并与容纳腔31相连通。
其中,在步骤S11中包括:通过开启第一阀门91以使连接压缩机100与压力切换管35之间的管路连通,通过关闭第二阀门92以切断连接压力切换管35与蒸发器83之间的管路。
上述的控制方法只是显示了单个的控制模式,事实上,在压缩机工作的过程中,第二气缸30即变容气缸的工作模式和卸载模式的控制,是可以实现相互转换的。即当压缩机的变容气缸处于工作模式可以控制第一阀门91和第二阀门92的开启或是闭合以切换成变容气缸的卸载模式。具体如下:
如图5所示,低压通道71与蒸发器83的低压通道相连通,密闭空腔34与压力切换管35相连通。当第一阀门91关闭,第二阀门92开启,则压缩机100为变容气缸卸载模式,此种方式适用于对制冷或制热能力要求低的工作环境。
当第一阀门91开启,第二阀门92关闭,则压缩机100切换至变容气缸的工作模式,此种方式适用于对制冷或制热能力要求大的工作环境。当变容气缸正常工作切换完成后,密闭空腔34可停止接入高压制冷剂,即关闭第一阀门91,依然可保证变容气缸维持正常工作模式。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变容气缸压缩机的制冷系统适用性更广、压缩效率更高、寿命更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状态”指的是滑片33运动至滑片33的侧面不完全封堵通油通道40时的位置状态,当然,滑片33处于第一状态时,滑片33的侧面远离通油通道40的进油口41,使得通油通道40的进油口41处于完全开放状态。
“第二状态”指的是滑片33移动至通油通道40的开口处,此时滑片33的侧面完全将油通道40的进油口41完全封堵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通油通道。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相连通,第二气缸具有滑槽,滑槽具有容纳腔。其中,压缩机的滑片可滑动地设置于容纳腔中。通油通道与容纳腔相连通,滑片具有开启通油通道的第一状态和封堵通油通道的第二状态,当滑片位于第一状态时,润滑油通过通油通道进入容纳腔中。设置与容纳腔相连通的通油通道,使得润滑油能够进入容纳腔内,有效的提高了滑片与容纳腔内壁的润滑效果。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气缸(20);
第二气缸(30),与所述第一气缸(20)相连通,所述第二气缸(30)具有滑槽,所述滑槽具有容纳腔(31);
滑片(33),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31)中;
通油通道(40),与所述容纳腔(31)相连通;
其中,所述滑片(33)具有开启所述通油通道(40)的第一状态和封堵所述通油通道(40)的第二状态,当所述滑片(33)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润滑油通过所述通油通道(40)进入所述容纳腔(3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33)的远离所述第二气缸(30)的滚子(32)的一端与所述滑槽的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空腔(34),所述通油通道(40)具有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其中,所述滑片(33)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出油口(41)与所述密闭空腔(3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腔(34)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密闭空腔(34)相连通的用于通入制冷剂的压力切换管(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气缸隔板(50),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20)与所述第二气缸(30)之间,所述通油通道(40)开设于所述气缸隔板(50)中;
其中,所述第一气缸(20)为主气缸,所述第二气缸(30)为变容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一轴承(11),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30)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气缸(3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销钉容纳腔(121),贯穿地开设于所述第一轴承(11)上,所述销钉容纳腔(121)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当所述滑片(33)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纳腔(31)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压缩机上设置的低压通道(71)相连通;
销钉(6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销钉容纳腔(121)中,所述销钉(60)具有锁止所述滑片(33)的锁止状态和脱离所述滑片(33)的解锁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盖板(70),所述盖板(7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11)的下方,所述盖板(70)设置有与所述销钉容纳腔(121)相连通的所述低压通道(7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气缸隔板(50),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20)与所述第二气缸(30)之间,所述气缸隔板(50)与所述第二气缸(30)相连接,所述通油通道(40)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30)、所述气缸隔板(50)和所述第一轴承(11)上,或者
所述通油通道(40)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30)、所述气缸隔板(50)和所述第一轴承(11)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任意两个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通道(40)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油池相连通,所述通油通道(40)的另一端与所述密闭空腔(34)相连通。
10.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0)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
冷凝器(81),所述冷凝器(81)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和所述压缩机(100)的压力切换管(35)相连通;
节流器(82),所述节流器(82)的入口端与所述冷凝器(81)的出口端相连通;
蒸发器(83),所述蒸发器(83)的入口端与所述节流器(82)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蒸发器(83)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压力切换管(35)和所述压缩机(100)的低压通道(71)相连通;
集液器(84),所述集液器(84)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0)相连通,所述集液器(84)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83)的出口端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一阀门(91),所述第一阀门(91)设置于所述压力切换管(35)与所述冷凝器(81)相连通的管路上;
第二阀门(92),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阀门(92)的进口与连接所述蒸发器(83)和所述集液器(84)的第一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阀门(92)的出口与连接所述压力切换管(35)和所述第一阀门(91)的第二管道相连通。
CN201521036330.2U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Active CN205207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6330.2U CN205207175U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6330.2U CN205207175U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07175U true CN205207175U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4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36330.2U Active CN205207175U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071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2916A (zh) * 2015-12-11 2016-02-1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9058107A (zh) * 2018-08-17 2018-12-2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62924A (zh) * 2018-10-19 2019-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缸变容压缩机及空调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2916A (zh) * 2015-12-11 2016-02-1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5332916B (zh) * 2015-12-11 2018-12-0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9058107A (zh) * 2018-08-17 2018-12-2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58107B (zh) * 2018-08-17 2023-08-1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62924A (zh) * 2018-10-19 2019-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缸变容压缩机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2916A (zh)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5207175U (zh)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1818959B (zh) 冷冻装置及压缩机
KR20180123015A (ko) 압축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각시스템
CN204006853U (zh) 空调系统
CN102644596A (zh) 容量控制式旋转压缩机
CN105422450A (zh) 压缩机及减小压缩机泄漏和磨损的控制方法
CN105464978A (zh) 变容气缸的滑片控制结构、变容气缸及变容压缩机
CN205858673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822557A (zh) 变容喷气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2230471A (zh)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CN205064274U (zh) 双级变容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3375391B (zh) 压缩机能量调节机构及其工作流程
CN202280621U (zh) 喷液冷却的旋转压缩机
CN102226482A (zh) 制冷系统用活塞式四通换向阀
CN102242814A (zh) 活塞式四通换向阀
CN204984889U (zh) 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CN108331755B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2162543A (zh) 一种制冷系统用四通换向阀
CN202182027U (zh)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US11686514B2 (en) Automatic oil level retention system for compress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09058078A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8312757U (zh) 高可靠性低温制冷机
CN201714670U (zh) 压缩机的油路密封结构
CN205277835U (zh) 旋转式变容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