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4481U -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04481U
CN205204481U CN201521015727.3U CN201521015727U CN205204481U CN 205204481 U CN205204481 U CN 205204481U CN 201521015727 U CN201521015727 U CN 201521015727U CN 205204481 U CN205204481 U CN 205204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base plate
vortex
fiber reel
optic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157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丛绘
刘铁洲
李冬
谷衡英
胡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157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04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04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04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包括光纤盘绕部件、底板、张力控制部件、调节轮部件、光纤轮部件,光纤盘绕部件和光纤轮部件分别安装在底板两端上,张力控制部件、调节轮部件分别安装在底板上。将光纤盘上的光纤通过调节轮绕到张力轮上再固定在光纤盘上的光纤槽中,转动光纤压盘上的转动手柄,光纤即按照光纤盘上的内圈开始盘成涡状线形状,由于光纤盘与光纤压盘之间的间隙正好保证光纤在同一平面形成涡状线形状,且光纤压盘和光纤盘通过两组磁铁自动吸附为一体,故转动光纤压盘上的转动手柄,光纤盘和光纤压通过滚珠轴承同时作回旋运动,即可实现涡状线形状的盘绕工作。本装置简单易用,能实现涡状线光纤快速盘绕,不会损伤光纤。

Description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状线光纤机械盘绕装置。
技术背景
现有的光纤盘绕技术均是将光纤盘绕在一个的长圆柱体上,而无法在同一平面上盘绕成涡状线形状。但在光纤应用领域,光纤的形状要求越来越多,比如典型的涡状线形状,目前的设备装置无法实现此功能,都是进行手工盘绕来实现。但手工盘绕不能保证所盘各圈的均匀一致性,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操作繁琐,效率低,且易引起眼睛的视觉疲劳。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高效安全的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高效的将光纤盘成均匀一致的涡状线形状,并记录光纤盘绕的涡状线圈数,而提供一种涡状线光纤机械盘绕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包括光纤盘绕部件、底板、张力控制部件、调节轮部件、光纤轮部件,其特征在于:光纤盘绕部件和光纤轮部件分别安装在底板两端上,张力控制部件、调节轮部件分别安装在底板上。
所述的光纤盘绕部件由光纤压盘、转动手柄、光纤盘、磁铁、转动轴及滚珠轴承组成;光纤盘通过转动轴及滚珠轴承固定在底板上,转动手柄固定在光纤压盘上,光纤压盘和光纤盘上分别装有两组磁铁,两者通过两组磁铁自动吸附为一体。轻轻推动转动手柄,两者可同时转动,操作方便。
所述的张力控制部件由可调角度的底板、张力控制器及张力轮组成;可调角度的底板安装在底板上,张力控制器固定在可调角度的底板上,张力轮安装在张力控制器上。可调角度的底板根据整个光纤盘绕装置调整光纤的包角,张力控制器根据光纤的直径及特性调整到合适的张力,通过张力轮输出恒定张力。
所述的调节轮部件由调节轮、转动轴及滚珠轴承Ⅱ、可调角度的底板Ⅱ组成;调节轮通过转动轴及滚珠轴承Ⅱ固定在可调角度的底板Ⅱ上,可调角度的底板Ⅱ安装在底板上,可调角度的底板Ⅱ调节光纤的包角。
所述的光纤轮部件由整卷光纤盘、光纤轮芯轴及滚珠轴承组成;整卷光纤盘通过光纤轮芯轴及滚珠轴承固定在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感应计数部件,所述的感应计数部件由电感接近开关、触片及电子计数器组成;触片安装在光纤盘上,电感接近开关、电子计数器分别安装在底板上,电感接近开关感应触片并把感应信号传输给电子计数器,电子计数器显示光纤盘和光纤压盘转动的圈数。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防回转部件,所述的防回转部件由安装轴及棘爪组成;安装轴固定在底板上,棘爪固定在安装轴上,且棘爪能卡住整卷光纤盘,防止整卷光纤盘自转产生光纤倒回。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四个支撑脚,四个支撑脚分别对称安装在底板底部;用于支撑底板,底板支撑整个光纤盘绕装置的重量及相关零部件的安装。
所述的光纤盘绕部件中光纤压盘和光纤盘通过两组磁铁自动吸附为一体,且两者通过一个转动轴和一个滚珠轴承同时作回旋运动,方便操作。
通过永磁式张力控制器加张力轮实现光纤盘绕各圈均匀一致。
光纤所盘的圈数由感应计数部件完成。
调节轮通过可调角度的底板任意调节光纤盘绕时的包角。
通过棘爪转动一定的角度控制整卷光纤盘的回转方向。
首先取下光纤压盘,将光纤盘部件中整卷的光纤头通过调节轮绕到张力轮上再固定在光纤盘上的光纤槽中,然后放下光纤压盘,由于在光纤盘及光纤压盘的相对应位置装有磁铁,光纤压盘自动与光纤盘吸为一体,转动光纤压盘上的转动手柄,光纤即按照光纤盘上的内圈开始盘成涡状线形状,由于光纤盘与光纤压盘之间的间隙正好保证光纤在同一平面形成涡状线形状,光纤各圈之间的松紧度由张力控制部分完成,故转动光纤压盘上的转动手柄即可实现涡状线形状光纤的盘绕工作。所盘光纤的圈数由感应计数器完成,为防止光纤盘回转,加入棘爪防止光纤轮回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光纤盘绕部件1、底板2、张力控制部件3、调节轮部件4、光纤轮部件5、计数部件6、防回转部件7、四个支撑脚8,其特征在于:光纤盘绕部件1和光纤轮部件5分别安装在底板2两端上,张力控制部件4、调节轮部件4分别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的计数部件6由电感接近开关601、触片602及电子计数器603组成;触片602安装在光纤盘103上,电感接近开关601、电子计数器603安装在底板2上,电感接近开关601感应触片602并把感应信号传输给电子计数器603,电子计数器603显示光纤盘103和光纤压盘101转动的圈数;所述的防回转部件7由安装轴701及棘爪702组成;安装轴701固定在底板2上,棘爪702固定在安装轴701上,且棘爪702能卡住整卷光纤盘501,防止整卷光纤盘501自转产生光纤倒回;四个支撑脚8分别对称安装在底板2的底部;用于支撑底板,底板支撑整个光纤盘绕装置的重量及相关零部件的安装。
如图2所示,所述的光纤盘绕部件由光纤压盘101、转动手柄102、光纤盘103、磁铁104、转动轴及滚珠轴承105组成;光纤盘103通过转动轴及滚珠轴承105固定在底板2上,转动手柄102通过螺钉固定在光纤压盘101上,光纤压盘101和光纤盘103上分别装有两组磁铁104,两者通过两组磁铁自动吸附为一体,轻轻推动转动手柄102,两者可同时转动,操作方便。
如图2所示,所述的张力控制部件3由可调角度的底板301、张力控制器302及张力轮303组成;可调角度的底板301安装在底板2上,张力控制器302固定在可调角度的底板301上,张力轮303安装在张力控制器302上,调角度的底板301根据整个光纤盘绕装置调整光纤的包角,张力控制器302根据光纤的直径及特性调整到合适的张力,通过张力轮303输出恒定张力。
如图2所示,所述的调节轮部件4由调节轮401、转动轴及滚珠轴承Ⅱ402、可调角度的底板Ⅱ403组成;调节轮401通过转动轴及滚珠轴承Ⅱ402固定在可调角度的底板Ⅱ403上,可调角度的底板Ⅱ安装在底板2上,可调角度的底板Ⅱ403调节光纤的包角。
如图2所示,所述的光纤轮部件5由整卷光纤盘501、光纤轮芯轴及滚珠轴承502组成;整卷光纤盘501通过光纤轮芯轴及滚珠轴承502固定在底板2上。
以上是对整个装置的零件做了详细说明,整个装置的操作如下:
首先提起转动手柄102,取下光纤压盘101,将整卷光纤盘501上的光纤头按图2所示位置通过调节轮401绕到张力轮303上再固定在光纤盘103上的光纤槽中,用胶布固定,然后放下光纤压盘,由于在光纤盘及光纤压盘的相对应位置装有磁铁,光纤压盘自动与光纤盘吸为一体,转动光纤压盘上的转动手柄,光纤即按照光纤盘103上的内圈开始盘成涡状线形状,由于光纤盘103与光纤压盘101之间的间隙正好保证光纤在同一平面形成涡状线形状,光纤各圈之间的松紧度由张力控制器302完成,故转动光纤压盘上的转动手柄即可实现光纤盘成均匀的涡状线形状。光纤盘103每转动一圈,电子计数器603即显示在屏幕上,达到所需的圈数即停止转动手柄102,用专用胶布固定好光纤,提起转动手柄102,取下所盘好的涡状线光纤,再进行下一轮回的操作。在停止转动手柄102时,整个装置停止转动,棘爪702卡在整卷光纤盘501上的槽中,防止光纤倒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包括光纤盘绕部件(1)、底板(2)、张力控制部件(3)、调节轮部件(4)、光纤轮部件(5),其特征在于:光纤盘绕部件(1)和光纤轮部件(5)分别安装在底板(2)两端上,张力控制部件(3)、调节轮部件(4)分别安装在底板(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盘绕部件由光纤压盘、转动手柄、光纤盘、磁铁、转动轴及滚珠轴承组成;光纤盘通过转动轴及滚珠轴承固定在底板上,转动手柄固定在光纤压盘上,光纤压盘和光纤盘上分别装有两组磁铁,两者通过两组磁铁自动吸附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控制部件由可调角度的底板、张力控制器及张力轮组成;可调角度的底板安装在底板上,张力控制器固定在可调角度的底板上,张力轮安装在张力控制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轮部件由调节轮、转动轴及滚珠轴承Ⅱ、可调角度的底板Ⅱ组成;调节轮通过转动轴及滚珠轴承Ⅱ固定在可调角度的底板Ⅱ上,可调角度的底板Ⅱ安装在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轮部件由整卷光纤盘、光纤轮芯轴及滚珠轴承组成;整卷光纤盘通过光纤轮芯轴及滚珠轴承固定在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计数部件(6),所述的感应计数部件(6)由电感接近开关、触片及电子计数器组成;触片安装在光纤盘上,电感接近开关、电子计数器分别安装在底板上,电感接近开关感应触片并把感应信号传输给电子计数器。
7.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回转部件(7),所述的防回转部件(7)由安装轴及棘爪组成;安装轴固定在底板上,棘爪固定在安装轴上,且棘爪能卡住整卷光纤盘。
8.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支撑脚,四个支撑脚分别对称安装在底板底部。
CN201521015727.3U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Active CN205204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5727.3U CN205204481U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5727.3U CN205204481U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04481U true CN205204481U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42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15727.3U Active CN205204481U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044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7281A (zh) * 2015-12-08 2016-03-23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CN106315304A (zh) * 2016-09-20 2017-01-11 洛阳理工学院 超导带材基带手动倒带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7281A (zh) * 2015-12-08 2016-03-23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CN106315304A (zh) * 2016-09-20 2017-01-11 洛阳理工学院 超导带材基带手动倒带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4125B2 (en) Cable reel eddy current brake
EP2887514A3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205204481U (zh)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CN105417281A (zh) 一种涡状线光纤盘绕装置
CN108017001B (zh) 一种紧凑型升降装置
US10654151B2 (en) Welding fixture and welding method using welding fixture
CN204823461U (zh) 一种绕线装置
CN207738211U (zh) 一种自动收线式电源线盘
CN203007869U (zh) 电磁制动自动控制定位旋摆机构
US2601961A (en) Adjustable tension capstan
CN206907646U (zh) 齿条式环绕机构及环形绕线机
CN106002866A (zh) 一种带安全指示灯的设备支撑台组件
CN203519034U (zh) 一种具有全自动对焦拍摄机构的计量仪表
CN209352336U (zh) 一种手机绝缘胶带自动贴合机
CN105119434B (zh) 一种永磁无刷外转子轮毂电机的永磁体贴装半自动机
CN103170819A (zh) 一种可调式胶盘卷辊重复安装定位装置
CN203840182U (zh) 高动态动磁式的直线旋转一体式二自由度电机
CN203596711U (zh) 外转子型马达
CN102968131B (zh) 电磁制动自动控制定位旋摆机构
CN206188288U (zh) 一种电动晾衣架单杆卷线机构
CN204992967U (zh) 一种永磁无刷外转子轮毂电机的永磁体贴装半自动机
CN208378052U (zh) 一种阻水纱生产用自动涨力调整器
CN207863837U (zh) 一种卷帘升降装置
CN2032999U (zh) 磁阻尼式橡筋纱输送器
CN203209922U (zh) 一种可调式胶盘卷辊重复安装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