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0473U - 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 - Google Patents
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00473U CN205200473U CN201521061105.4U CN201521061105U CN205200473U CN 205200473 U CN205200473 U CN 205200473U CN 201521061105 U CN201521061105 U CN 201521061105U CN 205200473 U CN205200473 U CN 2052004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ld
- circle
- inner chamber
- mould circle
- ing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附具,公开了一种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该模铸冶金附具,包括底盘、钢锭模、模圈和保温帽,钢锭模连接于底盘上方,模圈连接于钢锭模上方,保温帽下部设置有保温帽法兰,保温帽通过保温帽法兰连接于模圈上方,保温帽内壁上砌筑有耐火材料层,模圈内腔下端面尺寸、形状和与之配套使用的钢锭模内腔上端面尺寸、形状相一致,模圈内腔上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保温帽法兰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内腔下端面三者尺寸、形状相一致,模圈高度高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套使用钢锭模高度的一半,模圈外侧平均分布四个圆柱体铸铁吊耳。该模铸冶金附具可减少钢锭T肩夹杂物、提高钢锭纯净度的模铸冶金附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附具,尤其是一种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锭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减少钢中夹杂物、提高钢锭的纯净度是炼钢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为此在冶炼浇注过程中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浇注过程中使用的冶金附具形状是重要的控制环节。
模铸浇注钢锭时使用的冶金附具涉及到底盘、钢锭模、模圈、保温帽等几种关键冶金附具。为节约生产成本、减少冶金附具摆放场地,在一定的高径比控制下,使用同种钢锭模搭配不同的模圈可生产多种锭型。模铸钢锭装配顺序(如图1),其从下到上依次为:底盘→钢锭模→模圈→保温帽法兰→保温帽,现有技术中的模圈内腔通常为直多边形。钢液凝固过程中,其中大量的夹杂物逐步上浮到保温帽中,因为保温帽砌筑耐火材料后,其下端的直径和保温帽法兰的直径要小于模圈上端面内切圆直径,形成T肩部位,所以有一部分的夹杂物会聚集在T肩部位,在后序锻造过程中,如不切除此T肩,则此处的夹杂物会进入锻件中,影响了锻件的纯净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钢锭T肩夹杂物、提高钢锭纯净度的模铸冶金附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模铸冶金附具,包括底盘、钢锭模、模圈和保温帽,所述钢锭模连接于底盘上方,所述模圈连接于钢锭模上方,所述保温帽下部设置有保温帽法兰,保温帽通过保温帽法兰连接于模圈上方,所述保温帽内壁上砌筑有耐火材料层,所述模圈内腔下端面尺寸、形状和与之配套使用的钢锭模内腔上端面尺寸、形状相一致,所述模圈内腔上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保温帽法兰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内腔下端面三者尺寸、形状相一致;所述模圈内腔上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保温帽法兰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内腔下端面三者均为圆形且直径相一致。
优选地,所述钢锭模内腔上端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模圈内腔下端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模圈内腔上端面直径。
优选地,所述模圈高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套使用钢锭模高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模圈外壁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与钢锭模外壁的上端面一致。
优选地,所述模圈外侧平均分布四个圆柱体铸铁吊耳。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上述的模铸冶金附具的模圈,该模圈内腔上端面为圆形,模圈内腔下端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模圈内腔下端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模圈内腔上端面直径,所述模圈高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套使用钢锭模高度的一半,所述模圈外侧平均分布四个圆柱体铸铁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圈内腔下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钢锭模内腔上端面尺寸、形状相一致,钢液可自然过渡、上升;模圈内腔上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保温帽法兰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内腔下端面三者尺寸、形状相一致,实现钢锭无T肩,钢液凝固时钢液可自然过渡、夹杂物上浮到保温帽内,解决T肩聚集夹杂物的问题,提高钢锭的纯净度。同时,限制模圈的高度,保证了模圈的使用寿命;四个吊耳的设计,便于行车对模圈的吊运。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保温帽,2-耐火材料层,3-保温帽法兰,4-模圈,5-钢锭模,6-底盘,7-T肩部位,8-铸铁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模铸冶金附具,包括底盘6、钢锭模5、模圈4和保温帽1,所述钢锭模5连接于底盘6上方,所述模圈4连接于钢锭模5上方,所述保温帽1下部设置有保温帽法兰3,保温帽1通过保温帽法兰3连接于模圈4上方,所述保温帽1内壁上砌筑有耐火材料层2,所述模圈4内腔下端面尺寸、形状与钢锭模5内腔上端面尺寸、形状相一致,所述模圈4内腔上端面、保温帽法兰3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2内腔下端面三者尺寸、形状相一致。
该模铸冶金附具中在模圈4内腔上下端面均实现了无T肩部位7过渡,从而解决了钢液凝固时在T肩部位7聚集夹杂物的问题,提高了钢锭的纯净度。鉴于耐火材料层2的砌筑厚度难以实现精确控制,因此只要保证砌筑耐火材料后形成的内腔下端面的内的形状和尺寸基本与模圈4一致即可。
为便于耐火材料层2的砌筑,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模圈4内腔上端面、保温帽法兰3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2内腔下端面三者均为圆形且直径相一致。耐火材料层2截面为圆形相对而言砌筑更为容易,精度也相对更容易控制。
多边形截面的钢锭模5,散热面大而且均匀,钢锭不易产生热裂纹,而在砌筑耐火材料层2后形成的内腔直径通常要小于钢锭模5内切圆直径,因此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钢锭模5内腔上端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模圈4内腔下端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模圈4内腔上端面直径。换句话说,就是模圈4的内腔为下大上小的结构。
而为了在该冶金附具装配时,使模圈4装配更方便精确,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模圈4外壁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与钢锭模5外壁的上端面一致。
模圈4高度随钢液量的需求大小而调整,但高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套使用钢锭模高度的一半。
为了方便行车在该冶金附具装配及脱模吊运时,使模圈4各方向更容易起吊,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模圈4外测平均分布四个圆柱体铸铁吊耳8。
针对现有模圈4内腔为直、正多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模铸冶金附具的模圈4,该模圈4内腔上端面为圆形,模圈4内腔下端面为正多边形,以适配内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钢锭模5,所述模圈4内腔下端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模圈4内腔上端面直径,从而使模圈4内腔下端面适配钢锭模5内腔的同时,模圈4内腔上端面适配耐火材料层2内腔,使模圈4内腔上下均实现无T肩部位7过渡。
Claims (6)
1.模铸冶金附具,包括底盘(6)、钢锭模(5)、模圈(4)和保温帽(1),所述钢锭模(5)连接于底盘(6)上方,所述模圈(4)连接于钢锭模(5)上方,所述保温帽(1)下部设置有保温帽法兰(3),保温帽(1)通过保温帽法兰(3)连接于模圈(4)上方,所述保温帽(1)内壁上砌筑有耐火材料层(2),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圈(4)内腔下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钢锭模(5)内腔上端面尺寸、形状相一致,所述模圈(4)内腔上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保温帽法兰(3)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2)内腔下端面三者尺寸、形状相一致;所述模圈(4)内腔上端面、保温帽法兰(3)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2)内腔下端面三者均为圆形且直径相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铸冶金附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锭模(5)内腔上端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模圈(4)内腔下端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模圈(4)内腔上端面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铸冶金附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圈(4)外壁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与钢锭模(5)外壁的上端面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铸冶金附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圈(4)高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套使用钢锭模(5)高度的一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铸冶金附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圈(4)外侧平均分布四个圆柱体铸铁吊耳(8)。
6.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铸冶金附具的模圈,其特征在于:模圈(4)内腔上端面为圆形,模圈(4)内腔下端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模圈(4)内腔下端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模圈(4)内腔上端面直径,所述模圈(4)高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套使用钢锭模(5)高度的一半,所述模圈(4)外侧平均分布四个圆柱体铸铁吊耳(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1105.4U CN205200473U (zh) | 2015-12-17 | 2015-12-17 | 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1105.4U CN205200473U (zh) | 2015-12-17 | 2015-12-17 | 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00473U true CN205200473U (zh) | 2016-05-04 |
Family
ID=55838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61105.4U Active CN205200473U (zh) | 2015-12-17 | 2015-12-17 | 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00473U (zh) |
-
2015
- 2015-12-17 CN CN201521061105.4U patent/CN2052004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23734A (zh) | 单晶叶片成型用竖式陶瓷模壳及该陶瓷模壳的成型方法 | |
CN203853526U (zh) | 一种高升程初轧机15吨级钢锭浇注用的钢锭模 | |
CN103962517B (zh) | 一种模铸电极棒的浇注装置及其浇注方法 | |
CN204381357U (zh) | 一种能控制氩气流量的塞棒 | |
CN203448631U (zh) | 一种倾斜浇注的铸造砂箱 | |
CN205200473U (zh) | 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 | |
CN204194716U (zh) | 一种硅溶胶碳钢精铸件熔模组件 | |
CN203124655U (zh) | 一种用于铸造轧臼壁或破碎壁的砂箱 | |
CN205183761U (zh) | 一种钢包包底浇注结构 | |
CN210359137U (zh) | 一种热风炉支柱铸造用砂芯 | |
CN201906794U (zh) | 整体铸钢支承辊上颈铸型 | |
CN103128268B (zh) | 用于大型特厚板坯的中低温打箱的方法 | |
CN202894242U (zh) | 一种大规格模具钢用钢锭 | |
CN204194792U (zh) | 改进的连铸中间包挡渣堰 | |
CN105087954A (zh) | 一种合金钢电渣炉直接使用无帽口电极坯制造方法 | |
CN201735742U (zh) | 一种锻造或轧材的钢锭 | |
RU119657U1 (ru) | Форма для литья полого слитка | |
CN206445173U (zh) | 高强度大模组结构 | |
CN204894156U (zh) | 一种挡渣塞引导棒浇注用振动台 | |
CN201684901U (zh) | 一种浇注用9吨钢锭模具 | |
CN204359118U (zh) | 塔式熔铝炉熔化室炉床结构 | |
CN202591604U (zh) | 一种铁水包包口整体成形装置 | |
CN204094132U (zh) | 一种组合式钢包冲击区预制块砖 | |
CN204148470U (zh) | 制备双金属平面轴承毛坯用加热装置 | |
CN205763851U (zh) | 一种烧结锥底钨坩埚用底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19 Address after: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Patentee after: Double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Patentee before: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