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4974U - 电子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子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94974U CN205194974U CN201521037251.3U CN201521037251U CN205194974U CN 205194974 U CN205194974 U CN 205194974U CN 201521037251 U CN201521037251 U CN 201521037251U CN 205194974 U CN205194974 U CN 2051949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or
- described multiple
- earth terminal
- connector structure
- electronic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连接器结构,其包含一绝缘本体及多个接地端子,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呈两排排列且分别具有一对接部、一尾端部及连接该对接部及该尾端部的一主体部,所述多个主体部分别被固定于该绝缘本体,所述多个对接部及所述多个尾端部分别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其中,该绝缘本体的一表面具有一开口,且由该开口朝该绝缘本体内延伸形成一切槽位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之间,并于该切槽中装设有一接地件,而该接地件具有一平板部及多个接触臂,且所述多个接触臂分别从该平板部相对两端延伸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电性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于生产制造时达到缩短工艺工时并提高产能的效果,且结构简单也可提升组装效率,改善传统工艺复杂、繁琐且成本高的缺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连接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抑制高频电磁噪音功能的电子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多数电子装置间传输的资料量持续增加,为提供使用者更友善的使用经验,多数电子装置间传输信号的速度也随的而增加。为了让使用者在更短暂的时间内传输大量电子资料,除了增加电子装置间传输电子信号的通路外,目前一般采取的对应措施是提高电子装置间所传递的电子信号频率。然而,在电子装置在体积极小化的趋势下,该电子信号容易因此而造成交互干扰(crosstalk),使原本传递的电子信号产生噪音(noise)。因此,在不同电子装置间相互传递的该电子信号频率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连接器也必须考虑该电子信号通过该连接器时对电子信号的不利影响,并对该不利该电子信号传输的原因加以控制或采取适当对应措施降低其实质上的影响。一般电子连接器是以金属外壳阻隔该电子连接器内、外之间的电磁波交互影响,再以导电端子将该电子连接器内部的噪音传导至接地电路,借此降低噪音对电子信号传递的不利影响,使电子信号能完整地在多数电子装置间传递。
请参图1及图2所示美国US8808029号专利,其公开一传输高频信号的高密度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屏蔽板A包含以间隔排列方式的多个弹臂B。于本公开中,该传输高频信号的高密度连接器结构具有多个端子排列为上排段及下排段,其中该上排段的所述多个端子及下排段的所述多个端子皆包含多个信号端子及多个接地端子,而所述多个信号端子排列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的间,且该屏蔽板A的所述多个弹臂B分别朝向该上排段的该接地端子电性接触。倘该屏蔽板A的所述多个弹臂B欲分别朝向该上排段及该下排段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电性接触,因该屏蔽板A为一金属薄板,故所述多个弹臂B必须采上下交错的方式形成于该金属薄板上,来分别电性接触该上排段及下排段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如此之下,该屏蔽板A也间接限制该上排段及下排段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必须位于不同位置,当该上排段及该下排段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位置相互对应于同一位置时,该屏蔽板A须做成分离的两部分,才能分别与上排段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电性接触。
是故,在上述美国US8808029号专利公开中,当上排段及下排段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在投影面上是位于相近或同一位置时,由于该屏蔽板材料表面限制,无法使该屏蔽板A于同一位置延伸出多数弹臂B,或设置相反方向的接地突片D1。再着,该屏蔽板所屏蔽范围也是改善阻抗的其一原因,于上述中美国US8808029号专利公开中,该屏蔽板位置处于上排段及下排段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之间,如此虽能降低信号传输时的电磁干扰,然而,该屏蔽板的屏蔽范围却未涵盖到靠近与电路板连接位置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于此工作环境下,靠近与电路板连接位置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缺少屏蔽板所产生的效果,导致在信号传输时仍会产生电磁干扰而影响信号传输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结构,特别指一种利用一绝缘本体、多个接地端子及一接地件设计而成的电子连接器结构,使本实用新型能具有抑制高频电磁噪音功能。
本实用新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结构,特别指一种利用一绝缘本体、多个接地端子及一接地件设计而成的电子连接器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进而提升组装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结构,其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接地端子、多个信号端子及一接地件。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及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呈两排排列且分别具有一对接部、一尾端部及连接该对接部及该尾端部的一主体部,所述多个主体部分别被固定于该绝缘本体,所述多个对接部及所述多个尾端部分别从该绝缘本体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其中,邻近所述多个尾端部的该绝缘本体表面具有一开口,且由该开口朝该绝缘本体内延伸形成一切槽位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之间,而该切槽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的该对接部延伸方向,并于该切槽中装设有一接地件,而该接地件具有一平板部及多个接触臂,且所述多个接触臂分别从该平板部相对两端延伸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电性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由一第一绝缘体及一第二绝缘体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分别被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及所述第二绝缘体,并排列于一投影面的相同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且该开口朝该第一绝缘体内延伸形成所述切槽,而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平板部安装于该切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多个容置空间对应所述多个接地端子设置,且所述多个容置空间分别与所述切槽相连通,而所述接地件一端的各所述接触臂分别通过所述多个容置空间与该第一绝缘体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电性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具有一接地组件邻近所述多个对接部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该接地组件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一安装面及一第二安装面,而该第一安装面及该第二安装面具有相对的多个接触部凸出该第一安装面及该第二安装面,且所述多个接触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电性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平板部具有至少一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切槽的一槽壁相互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件由一金属薄板材料拗折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多个接触臂为具有弹性回复力的弹性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多个接触臂为不具弹性回复力的突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该金属壳体可以被用来隔离内、外的电磁波交互干扰,以及该绝缘本体中设置的该接地件的组合可达到较佳的屏蔽效果,然而在使用上为了提升屏蔽的涵盖范围,也可通过如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接地组件13来增加屏蔽范围,使其能够在高频信号传输时,除具有较佳的抑制高频电磁噪音功能外,也能提升其涵盖的屏蔽范围。该接地件的各该接触臂的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于生产制造时达到缩短工艺工时并提高产能,且结构简单也可提升组装效率,改善传统工艺复杂、繁琐且成本高的缺点。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先前技术美国专利公开US8808029号专利的部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先前技术美国专利公开US8808029号专利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连接器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连接器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连接器结构的部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连接器结构的结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连接器结构的结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连接器结构的部分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连接器结构的部分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连接器结构的部分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连接器结构的结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A屏蔽板B弹臂
C接地导片D1接地突片
D2遮蔽片1电子连接器
10绝缘本体101第一绝缘体
102第二绝缘体103分隔岛
104切槽105容置空间
106开口11接地端子
110对接部111主体部
112尾端部12信号端子
120对接部121主体部
122尾端部13接地组件
130接触部131第一安装面
132第二安装面14接地件
140平板部141接触臂
142卡合部15绝缘框架
16金属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3-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包含一绝缘本体10、多个接地端子11、多个信号端子12一接地组件13及一接地件14。该绝缘本体10由一第一绝缘体101、一第二绝缘体102及一分隔岛103组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中,该绝缘本体10由该第一绝缘体101、该第二绝缘体102及该分隔岛103三绝缘材料组装而成;然于实际操作使用时,该绝缘本体10可仅由两个绝缘材料组装形成,或采用单一绝缘材料一体成型方式形成该绝缘本体10。
所述多个信号端子12于本公开中为多对差分信号端子对,用来传输差分模式高频电子信号。各该信号端子12是被排列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之间,而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可通过与一对接连接器(图未示)电性接触,或是电性接触一接地电路以形成一接地路径,以降低所述多个信号端子12于传输信号时所产生的噪音干扰。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中,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及所述多个信号端子12,分别被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且被排列于该分隔岛103相对两侧,而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及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分别具有一对接部110、120、一主体部111、121及一尾端部112、122,该主体部111、121连接该对接部110、120及该尾端部112、122,各该主体部111、121被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各该对接部110、120及各该尾端部112、122分别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该分隔岛103位于该第一绝缘体101及第二绝缘体102之间,且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的各该主体部111及所述多个信号端子12的各该主体部121分别被固定于该第一绝缘体10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使各该接地端子11及信号端子12对接部110、120分别延伸出该第一绝缘体10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成相对两排排列。此时,各被固定于该第一绝缘体101的接地端子1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上的接地端子11可分别投影在该分隔岛103上一虚拟的平面上,且在该虚拟的投影面上,该第一绝缘体101的接地端子1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上的接地端子11是重合或接近重合。
在本实施例公开中,各该接地端子11及信号端子12对接部110、120是可弹性变形的弹性体,各该对接部110、120的末端是弹性变形的自由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各该端子11、12对接部110、120远离主体部111、121的一端是可弹性变形的自由端,并不罕见;同样地,各该端子11、12对接部110、120的末端承受有该第一绝缘体101及第二绝缘体102预应力(pre-loaded)的应用,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本实用新型公开轻易推知。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该接地组件13由一金属薄板材料成型,且该接地组件13被拗折成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一安装面131及一第二安装面132,使该接地组件13的剖面大致成为一U字形。该接地组件13被固定于该分隔岛103,且该第一安装面131及该第二安装面132因此而分别被定位于该分隔岛103相对两表面。请同参照图9所示,该接地组件13具有相对应的多个接触部130分别被设置于该第一安装面131及该第二安装面132。请同参照图11所示,所述多个接触部130分别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的该主体部111电性接触,且各该接触部130为可因受力而弹性变形的弹性体。通过该接地组件13可同时电性接触特该接地端子11,增加各该接地端子11的表面积并提供各该接地端子11额外接地路径。
于实际操作使用时,该接地组件13也可利用一非金属材料于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化学沉积或电镀工艺后,使其形成具有导电性的导电薄板材料。该接地组件13的所述多个接触部130相互对应设置于外型呈U形的该接地组件13的两侧柄,所述多个侧柄于本实施例中分别被设定为该第一安装面131及该第二安装面132。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邻近所述多个尾端部112、122的该第一绝缘体101表面具有一开口106,且该开口106由该第一绝缘体101表面朝该第一绝缘体101内延伸形成一切槽104,使该切槽104位于该第一绝缘体10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之间,并于该切槽104安装有一接地件14。该第一绝缘体101、分隔岛103及第二绝缘体102组装形成该绝缘本体10时,该切槽104处于该第一绝缘体10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之间,与分隔岛103呈前、后关系。此时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及所述多个信号端子12被排列于该分隔岛103及切槽104相对两侧,且该开口106朝该第一绝缘体101内延伸形成该切槽10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及所述多个信号端子12的各该对接部110、120的延伸方向。该接地件14具有一平板部140、多个接触臂141及至少一卡合部142,其中所述多个接触臂141分别从该平板部140相对两端延伸并相互对应,且该卡合部142位于相对于所述多个接触臂141的平板部相对两端。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中,该接地件14通过该卡合部142与该切槽104的一槽壁的相互干涉,将该平板部140固定于该第一绝缘体101的该切槽104内,而从该平板部140所延伸的各该接触臂141分别电性接触该第一绝缘体101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其中,该第一绝缘体101更具有多个容置空间105对应第一绝缘体101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设置,且所述多个容置空间105分别与该切槽104相连通,而电性接触该第一绝缘体101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的该接地件14的各该接触臂141,分别通过所述多个容置空间105与该第一绝缘本体101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电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于实际操作时,首先该接地组件13组装于该分隔岛103而该接地件14组装于该第一绝缘体101。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中,该接地件13及该接地件14分别采用单片式金属薄板材料形成,然于实际使用时,该接地件13及该接地件14也可采用由多片金属薄板材料组成。其次,所述多个信号端子12的各该主体部121及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的各该主体部111分别插入成型于该第一绝缘体10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后,将该第一绝缘体10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分别组装于该分隔岛103相对应两侧。此时位于该接地件13的该第一安装面131的所述多个接触部130,电性接触该第一绝缘体101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的各该主体部111,位于该接地件13的该第二安装面132的所述多个接触部130,电性接触该第二绝缘体102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的各该主体部111,该接地件14的各该接触臂141,分别电性接触该第一绝缘体101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及该第二绝缘体102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最后,将一绝缘框架15组装该绝缘本体10外,且以一金属壳体16也组装于该绝缘框架15外,请同参照图3及图4所示。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中,该接地组件13的各该接触部130及该接地件14的各该接触臂141分别为具有弹性回复力的弹性体;然实际使用时,各该接触部130及各该接触臂141也可采用不具弹性回复力的突出,亦或是相类似的具机械刚性的材料结构等,利用机械刚性强迫接触各该接地端子11。
由于该金属壳体16设置于该绝缘框架15外,因此在与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相互对接时,该金属壳体16可以被用来隔离内、外的电磁波交互干扰,该绝缘框架15还可被用来拘束本实施例三个绝缘材料101、102、103间的相对位置,同时该金属壳体16还可用做与该对接连接器相匹配时的导引。将电磁波接地是一种有效抑制电磁噪音(noise)的策略,因此将该接地组件13组装于该分隔岛103以及该接地件14组装于该第一绝缘体101,并使所述多个接触部130及所述多个接触臂141分别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11电性接触,通过该接地组件13及该接地件14电性连接各该接地端子11,达到增加各该接地端子11表面及增加各该接地端子11接地路径的功能,使其能够在高频信号传输具有抑制高频电磁噪音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前述公开的实施例中,该接地组件13被固定于该分隔岛103,这并不意味着该接地组件13与该分隔岛103必须具有干涉(interference)关系,或该接地组件13与该分隔岛103间必须具有摩擦力。该接地组件13与该分隔岛103直接具有干涉关系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该接地组件13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使本实施例中的该接地组件13与该分隔岛103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该种通过该绝缘本体10固定该接地组件13与该分隔岛103相对位置的方式,也属本实用新型所称将该接地件13固定于各该分隔岛103。
在本实用新型前述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10被组装于该绝缘框架15,通过该绝缘框架15固定该绝缘本体10、各该接地端子11及各该信号端子12间的相对位置。前述公开是对生产线组装程序的友善考量,并非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必须通过如此才能达成抑制高频电磁噪音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而为其他变化,例如将该分隔岛103直接成形于该绝缘框架15内。
在本实用新型前述公开的实施例中,该接地组件13及该接地件14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电磁波屏蔽特性而抑制高频电磁噪音对各该信号端子12的影响,并利用该接地组件13的多数接触部130及该接地件14的多数接触臂141将各该接地端子11接地。由于具有电磁波屏蔽特性的材料并不限于金属薄板材料,非金属材料表面经过金属化也相同具有抑制高频电磁噪音功效。此外,导电塑胶(conductiveplastic)或导电橡胶(conductiveelastomer)等材料也属被金属化的非金属材料,这些被金属化的非金属材料也具有电磁波屏蔽特性。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时,该被金属化的非金属材料表面与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的应用或功效是相同或相近。
通过上述设计,通过该金属壳体16可以被用来隔离内、外的电磁波交互干扰,以及该绝缘本体10中设置的该接地件14的组合可达到较佳的屏蔽效果,然而在使用上为了提升屏蔽的涵盖范围,也可通过如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接地组件13来增加屏蔽范围,使其能够在高频信号传输时,除具有较佳的抑制高频电磁噪音功能外,也能提升其涵盖的屏蔽范围。该接地件14的各该接触臂141的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于生产制造时达到缩短工艺工时并提高产能,且结构简单也可提升组装效率,改善传统工艺复杂、繁琐且成本高的缺点。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于是提出专利申请。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本体及多个接地端子,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呈两排排列且分别具有一对接部、一尾端部及连接该对接部及该尾端部的一主体部,所述多个主体部分别被固定于该绝缘本体,所述多个对接部及所述多个尾端部分别延伸出该绝缘本体外,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多个尾端部的该绝缘本体表面具有一开口,且由该开口朝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之间延伸形成一切槽,并于该切槽中装设有一接地件,而该接地件具有一平板部及多个接触臂,且所述多个接触臂分别从该平板部相对两端延伸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电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由一第一绝缘体及一第二绝缘体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分别被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及所述第二绝缘体,并排列于一投影面的相同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且该开口朝该第一绝缘体内延伸形成所述切槽,而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平板部安装于该切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多个容置空间对应所述多个接地端子设置,且所述多个容置空间分别与所述切槽相连通,而所述接地件一端的各所述接触臂分别通过所述多个容置空间与该第一绝缘体的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电性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接地组件邻近所述多个对接部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该接地组件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一安装面及一第二安装面,而该第一安装面及该第二安装面具有相对的多个接触部凸出该第一安装面及该第二安装面,且所述多个接触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电性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平板部具有至少一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切槽的一槽壁相互干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由一金属薄板材料拗折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多个接触臂为具有弹性回复力的弹性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的所述多个接触臂为不具弹性回复力的突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7251.3U CN205194974U (zh) | 2015-12-14 | 2015-12-14 | 电子连接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7251.3U CN205194974U (zh) | 2015-12-14 | 2015-12-14 | 电子连接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94974U true CN205194974U (zh) | 2016-04-27 |
Family
ID=55787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37251.3U Active CN205194974U (zh) | 2015-12-14 | 2015-12-14 | 电子连接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949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0380A (zh) * | 2019-03-30 | 2020-08-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5
- 2015-12-14 CN CN201521037251.3U patent/CN2051949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0380A (zh) * | 2019-03-30 | 2020-08-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11056834B2 (en) | 2019-03-30 | 2021-07-06 |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 Electricial connector with structure for reducing resonances |
CN111490380B (zh) * | 2019-03-30 | 2021-10-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95467U (zh) | 电连接器 | |
US970521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4009338B (zh) | 电连接器 | |
US9698541B2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CN201397899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410516A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4396095A (zh) | 用于电连接器系统的插头连接器 | |
CN103094784A (zh) | 插座组件 | |
CN204858048U (zh) | 电子连接器结构 | |
CN204947247U (zh) | 电连接器 | |
TW201803229A (zh) | 具有改善串音功能的高頻訊號傳輸連接器 | |
CN212033365U (zh) | 电连接器 | |
TWI614952B (zh) |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 |
CN105140697A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5194974U (zh) | 电子连接器结构 | |
JP2013524449A (ja) | Usbプラグ、usb接続構造及び無線端末 | |
CN211126180U (zh) | 插座及具有该插座的高速背板连接器 | |
CN102270795A (zh) | 公连接器及其应用的连接器组件 | |
CN111864474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10367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793438U (zh) | 电子连接器组合 | |
CN204615079U (zh) | 高频电子连接器 | |
CN20598558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150963U (zh) | 电连接器 | |
TWM499667U (zh) | 微型插頭電連接器、微型插座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