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4488U - 电感端子及电感 - Google Patents

电感端子及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4488U
CN205194488U CN201520940303.1U CN201520940303U CN205194488U CN 205194488 U CN205194488 U CN 205194488U CN 201520940303 U CN201520940303 U CN 201520940303U CN 205194488 U CN205194488 U CN 205194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ing
connecting terminal
inductance
ir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403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益全
范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403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4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4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4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感端子及电感,涉及导电端子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简化电感端子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主要技术方案为:电感端子包括:由金属条板根据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的端子本体;其中,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电感,包括:电感端子以及铁芯。端子本体贴合在铁芯的贴合面上。在将金属条板根据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端子本体后,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两端分别弯折出来一个连接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端子采用厚度端面作为连接面,无需进行弯折生成,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电感中,电感端子与铁芯贴合的更加紧密。

Description

电感端子及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端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感端子及电感。
背景技术
导电端子在电气领域中使用量较大,主要作用是传递电信号或导电。使用中,导电端子的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的电连接两个电器元件。
其中,在导电端子中,电感端子是由一长条形的薄铜板折四个九十度弯而形成的具有开口的矩形结构体。其制造工艺流程如下:1、将直板长条状的铜板进行预弯折,形成两个钝角折弯。2、对两个钝角转弯再次进行弯折形成两个直角弯折,并在两端分别再做出一个直角折弯,作为电连接端。如图1和图2所示,生产出来的电感端子10a,安装时,需要将将电感端子点胶固定于铁芯上,电感端子10a套在铁芯20a上,电感端子10a两端的直角折弯的外表面101a作为与电器元件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连接面。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电感端子两端的连接面均需要进行折弯形成,工序较为复杂,且铜板的两端在折弯时,铜板两端折弯处可能有一定的弧度与回弹性,导致端子片无法很密合的贴于铁芯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感端子及电感,主要目的在于简化电感端子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端子,与铁芯配合使用,包括:
由金属条板根据所述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的端子本体;其中,
所述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所述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电感端子,其中
所述电连接端包括第一电连接端以及第二电连接端;
所述端子本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连接条板,所述第一电连接端的宽度、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连接条板的宽度。
可选的,前述的电感端子,其中
所述连接条板、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均为直条板;
所述连接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垂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包括:
电感端子以及铁芯;
电感端子包括:
由金属条板根据所述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的端子本体;其中,
所述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所述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
所述端子本体贴合在所述铁芯的贴合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电连接端包括第一电连接端以及第二电连接端,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连接条板;
所述铁芯包括矩形底座以及盖体,所述矩形底座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相对,所述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矩形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容纳凹槽,
所述连接条板容纳在所述容纳凹槽内,所述第一电连接端贴合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电连接的连接面,所述第二电连接端贴合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电连接的连接面。
可选的,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相对;
所述第一电连接端的连接面、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连接面以及所述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可选的,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端子本体由铜板弯折两个九十度折弯而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感端子及电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在将金属条板根据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端子本体后,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两端分别弯折出来一个连接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端子采用厚度端面作为连接面,无需进行弯折生成,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电感中,电感端子与铁芯贴合的更加紧密。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感端子及铁芯连接状态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电感端子及铁芯连接状态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感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感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感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感端子两端的连接面折弯工序较为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感端子及电感,以简化电感端子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端子,与铁芯配合使用,包括:
由金属条板根据所述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的端子本体;其中,
所述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所述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包括:
上述电感端子以及铁芯;
所述端子本体贴合在所述铁芯的贴合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在将金属条板根据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端子本体后,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两端分别弯折出来一个连接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端子采用厚度端面作为连接面,无需进行弯折生成,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电感中,电感端子与铁芯贴合的更加紧密。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感端子及电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与铁芯配合使用的电感端子10,电感端子10包括:由金属条板根据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的端子本体;其中,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11,电连接端11的厚度端面13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
其中,连接面的面积大小因电连接端的厚度而定。对于连接面面积需求的不同,可选择不用厚度的电连接端。电连接端厚度无限制,越厚的端子片,其所形成的连接面越大,焊接效果越好,且直流阻抗越低。具体的,金属条板可选用厚度统一的金属铜板。以选用厚度为2mm的矩形铜板为例,铜板的两端的宽度分别为5mm,那么电连接端的连接面的面积2×5=10mm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在将金属条板根据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端子本体后,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两端分别弯折出来一个连接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端子采用厚度端面作为连接面,无需进行弯折生成,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并且,由于无需再次弯折成型电连接端的连接面,从而可避免因弯折连接面而造成的生产损坏,可提高成品率。
如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为了提高电连接的连接面的面积,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电感端子10,其中电连接端11包括第一电连接端111以及第二电连接端112;端子本体包括连接第一电连接端111以及第二电连接端112的连接条板12,第一电连接端111的宽度、第二电连接端112的宽度分别大于连接条板12的宽度,提高两端的宽度,可增大连接面的面积,便于与外部部件电连接。如,第一电连接端111以及第二电连接端112的宽度分别为5mm,连接条板12的宽度为3mm。第一电连接端111的厚度端面131、第二电连接端112的厚度端面132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
为了便于生产加工,降低生产成本,铁芯可选用矩形铁芯,铁芯贴合面为设置在矩形铁芯三个依次连接侧面上的凹槽,连接条板、第一电连接端以及第二电连接端均为直条板;连接条板分别与第一电连接端以及第二电连接端垂直。具体生产中,只需要将金属条板进行两个直角折弯加工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感,包括:电感端子10以及铁芯20;电感端子10包括由金属条板根据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的端子本体;其中,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端子本体贴合在铁芯的贴合面上。其中,金属条板可采用矩形的金属条板,圆形金属条板或不规则形状等。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弯折而成的连接面的端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感中,电感端子的端部的厚度端面作为连接面,无需进行弯折出连接面,与铁芯的贴合更加紧密。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电感端子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电感端子,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具体的,其中电连接端11包括第一电连接端111以及第二电连接端112,端子本体还包括连接第一电连接端111以及第二电连接端112的连接条板12;铁芯包括矩形底座21以及盖体22,矩形底座21包括第一侧面211、第二侧面、上表面212以及下表面,第一侧面211以及第二侧面相对,上表面212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侧面211以及第二侧面,上表面212与盖体22相对,矩形底座21的上表面212上开设有贯通第一侧面211以及第二侧面容纳凹槽213,连接条板12容纳在容纳凹槽213内,第一电连接端111贴合在第一侧面211上,第一电连接端111的厚度端面131作为电连接的连接面,第二电连接端112贴合在第二侧面上,第二电连接端112的厚度端面132作为电连接的连接面。优选的,其中端子本体由铜板弯折两个九十度折弯而成。其中,金属条板可采用统一厚度的面板,也可采用两端厚中间薄的金属条板,以节省材料。
为了便于第一电连接端的连接面以及第二电连接端的连接面与其他部件电连接,其中上述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电感,其中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第一电连接端的连接面、第二电连接端的连接面以及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感端子,与铁芯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金属条板根据所述铁芯贴合面形状弯折而成的端子本体;其中,
所述金属条板两端分别具有预设厚度的电连接端,所述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端包括第一电连接端以及第二电连接端;
所述端子本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连接条板,所述第一电连接端的宽度、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连接条板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条板、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均为直条板;
所述连接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垂直。
4.一种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电感端子以及铁芯;
所述端子本体贴合在所述铁芯的贴合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端包括第一电连接端以及第二电连接端,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连接条板;
所述铁芯包括矩形底座以及盖体,所述矩形底座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相对,所述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矩形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容纳凹槽,
所述连接条板容纳在所述容纳凹槽内,所述第一电连接端贴合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电连接的连接面,所述第二电连接端贴合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厚度端面作为电连接的连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相对;
所述第一电连接端的连接面、所述第二电连接端的连接面以及所述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本体由铜板弯折两个九十度折弯而成。
CN201520940303.1U 2015-11-23 2015-11-23 电感端子及电感 Active CN205194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0303.1U CN205194488U (zh) 2015-11-23 2015-11-23 电感端子及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0303.1U CN205194488U (zh) 2015-11-23 2015-11-23 电感端子及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4488U true CN205194488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7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40303.1U Active CN205194488U (zh) 2015-11-23 2015-11-23 电感端子及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44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6740A (zh) * 2018-05-15 2018-11-06 浙江中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排及互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6740A (zh) * 2018-05-15 2018-11-06 浙江中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排及互感器
CN108766740B (zh) * 2018-05-15 2023-09-22 浙江中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排及互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9014B (zh) 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磁性元件的导线架
CN201812951U (zh) 压接式t型线夹
CN204303519U (zh) 电感组件
CN205194488U (zh) 电感端子及电感
CN204991391U (zh) 特型贴装色码电感
CN203871630U (zh) 铜线焊接夹紧装置
CN106887560A (zh) 一体式导电连接片及其成型方法
CN203180044U (zh) 用于rfid的贴片式天线的一体式馈电装置
CN205160327U (zh) 一种无刷电机定子的互扣式矽钢片堆装置
CN205754263U (zh) 一种能适应自动生产的新型触摸式感应弹簧
CN204103064U (zh) 一种接线片
CN204011989U (zh) 连接器组件
CN203863260U (zh) 铜线焊接用夹具
CN203180080U (zh) 用于rfid的贴片式天线的临近耦合馈电装置
CN201562542U (zh) 堆叠式线圈
CN204947100U (zh) 一种叠层母排连接孔结构
CN204285619U (zh) 一种蓄热电暖气发热管接线端结构
CN204030050U (zh) PCIe端子结构
CN206574900U (zh) 提高直流系统监测用电流互感器更换效率的直插式接头
CN202632936U (zh) 环形电感
CN201812754U (zh) 电磁继电器
CN205900936U (zh) 继电器插座的电连结构
CN205020634U (zh) 一种改进型折弯机构
CN206293739U (zh) 一种改良的铜软连接
CN204926956U (zh) 低感大功率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